早产儿护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产儿护理培训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1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HUANG Yin-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074-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146 prema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72) and the control group(n=7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plan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27%)(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remature infant;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o.1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20

院?雀腥臼侵富颊咴谧浩诩湓耗诨竦玫母腥荆?以及在医院获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出现症状的感染[1]。早产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环境器具或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2-3]。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干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产生伤害的风险[4]。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护护理风险所在、掌握其规律、提高防范意识以及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5-6]。故本院实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56例,排除患有先天重大疾病及病危患儿,按照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胎龄(34.58±1.36)周,平均体重(2078.01±36.47)g;对照组共74例,其中男31例,女43例,平均胎龄(35.31±0.63)周,平均体重(2053.58±41.98)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生产方式、Apgar评分、喂养及入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对新生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2)早产儿保暖:早产儿室内温度保证在25 ℃左右,相对温度为55%~65%,体温较低的早产儿给以恒温箱保暖,每2个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3)喂养:尽早喂养,尽量母乳喂养,不能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差的早产儿可收集母乳,再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而定;(4)呼吸管理:密切检测早产儿呼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根据实际数据确定用氧浓度和用氧方式;(5)其他,如并发症观察等[7-9]。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1.2.2.1 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新生儿科中成立早产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在对以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和早产儿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时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做法,根据相关条例,以及分析得到的结果[10],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频率,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自我思考能力[11]。

1.2.2.2 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 结合新生儿科平时的护理工作需要,定期组织新生儿护士进行学习,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做法,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对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途径发表建议,深度地自我剖析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强化护理自我思考能力,已经增强护士在护理早产儿的责任心[12-1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如进入早产儿室前进行个人清洁、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护具、身体如有不适申请调换岗位等。

1.2.2.3 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 在早产儿的治疗和早期护理时,由护士填写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其中包括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护士写上自己的观察以及建议,交予医生进行讨论补充修正,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注意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中的注意项,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每3天更新一次,由值班护士填写[14]。

1.2.2.4 积极与早产儿家属沟通 家属探视也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5]。家属大多心急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尽早地接触,但这也加大了早产儿感染细菌的风险。护士应积极尽早地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早产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的原因,感染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增加治疗的风险,既要体谅家属焦虑的心情,也要尽量做到减少探视。家属探视时,应让家属进行清洁消毒,并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

1.2.2.5 应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风险管理 每周开展一次护理质量检测评估,并遵循PDCA循环对早产儿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纠正问题并列入到护理实际执行中[16]。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17],对早产儿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1.3.2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产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用呛奶、误吸、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等。

1.3.3 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 设计相关满意度调查问卷,每卷共设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50~6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8,P

2.2 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4,P

2.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为84.72%,高于对照组的6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3,P

3 讨论

早产儿是一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病原菌有易感性,主要原因有:皮肤pH高从而利于细菌繁殖、角质层发育不良导致病原体易入侵机体、且黏膜通透性高?е虏?体易侵入血液循环、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功能、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淋巴结发育不全等免疫特点,使早产儿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由于喂养不耐受、侵入性操作增多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故在较长的住院时间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9]。

而早产儿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有:(1)早产儿育婴房或温箱没有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2)早产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没有使用高温消毒,并做到一用一消毒;(3)医护人员带菌,即医护人员在进入早产儿育婴室前没有进行全面仔细的自身清洁,或没有穿上灭菌后的防护服和口罩,尤其是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导致将病原菌带入育婴室;(4)早产儿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等[20]。

而为了预防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可以对早产儿可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评价和预防潜在的和现有的护理风险,高效系统地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行探讨,提前制定相关计划。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1)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早产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2)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就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对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其熟悉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及重要性,增强早产儿护理的责任感;(3)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类型具体化;(4)加强与早产儿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属焦虑心情,减少医院矛盾风险,有利于医院工作;(5)PDCA循环改进护理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机制。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2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35-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低,死亡率高。因此,加强早产儿后天的喂养及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由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够,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医护人员针对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32例,全部实施母乳喂养,成活率100%,现将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的经验介绍如下:

1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1.1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产妇在妊娠期间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开奶时间晚。产后初期和产褥期,受当地风俗影响给产妇只喝一些小米粥,以致奶量较少,并且忌口较多,使产妇进食量少,造成奶量过少或无奶,失去信心而放弃母乳喂养。

1.2 缺乏哺乳经验:尽管理论上懂得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有哺乳的愿望,但因没有哺乳的经验,实施哺乳的技巧和方法不当。有的产妇由于产后或手术后疼痛和关系,而不能掌握恰当的哺乳方法和技巧,例如: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错误,不会护理、挤奶等可能引起婴儿哭闹、疼痛皲裂等。

1.3 凹陷:由于产妇扁平或凹陷,新生儿含接困难,不能很好吸吮。

1.4 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产妇受所生孩子性别的不如意而造成精神紧张,感情脆弱,心理上稍微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焦虑和精神障碍,也会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母乳喂养的行为随时可能改变,会给孩子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2护理对策

2.1宣传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好处: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和吸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乳糖和牛磺酸能为早产儿大脑发育提供营养保证。早产母亲的奶,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增强早产儿抗病能力,保护婴儿少得病,减少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危险。因此,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2.2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不同,先天发育不完善,自主呼吸不平稳,吸吮力弱,吞咽动作慢,再加上母亲早产,体内激素未达到正常水平,扁平,凹陷及较大等影响,致使其认为婴儿口小,不能含接等原因,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对能否喂养好婴儿缺乏信心,怀疑自己乳汁的的数量、营养是否满足婴儿的需要。

3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3.1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指征:①自受孕之日起满32周或大于32周。②婴儿能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全身一般情况稳定或吸吮过程中偶尔伴发呼吸暂停和心率减慢。③以观察到有清醒状态,具备这些指征就可以试喂。

3.2 对于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在婴儿断脐后30分钟内直接与母亲接触(注意保暖)并吸吮母亲的,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母亲喂哺及婴儿含接姿势正确。母亲喂奶的: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母亲用手托起和婴儿的下颌,避免婴儿颈部伸直。婴儿含接:张开嘴,嘴巴凸起,含住及大部分乳晕,两颊鼓起,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咳嗽和吞咽反射差,在哺乳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吸吮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过度疲劳等表现。因早产儿胃容量小,所以要勤喂,每日至少要喂8-12次,每次哺乳后要竖抱,并轻拍背部,使其打嗝。

3.3对吸吮能力太差或因治疗而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应指导母亲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挤出的初乳或乳汁应盛在已消毒的杯中,然后用滴管或小匙喂给早产儿。同时让母亲看到自己有奶,完全能满足婴儿需要,帮助其克服乳汁不足的心理。一旦早产儿有可能直接吸吮母乳时应尽早试喂。

3.4 指导母亲正确护理 方法:首先注意保暖,应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 - 4次,其次密切观察小儿面色、呼吸、体温、吸吮力、进奶量和大小便等情况,经常检查粘膜和皮肤是否完整、皮肤有无硬肿、脐部有无渗出及感染。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对婴儿说话和唱歌等,促进父母与婴儿的感情互动,帮助家长建立信心,使其相信只要喂养和护理得当,早产儿的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足月婴儿差,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主要是异常的心理因素,只有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细致的指导,就能消除不良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3

通讯作者:张美英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

【关键词】 早产低体重儿;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后俯卧位; 喂养不耐受;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吸吮、吞咽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临床上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一般不经口喂养,往往采用管饲喂养。如何使他们尽快能经口进食,缩短静脉营养的时间,提高他们生存的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课题设计重组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的流程,使之成为一个护理循环,贯穿于早产低体重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耐受性。并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对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情况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共60例。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1)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出生后6 h内入院、性别不限;(3)出生体重1200~2000 g,平均1320 g;胎龄28~34周,平均32.4周;(4)需经间断胃管喂养及静脉营养;(5)出生后Apgar评分1 min、5 min均大于8分;(6)与患儿父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3)无呼吸系统支持治疗。将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按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综合护理干预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胎产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组方法 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低体重儿的整个喂养护理中。

1.2.1.1 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胃管喂养前给予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吸吮5~10 min。

1.2.1.2 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法:遵医嘱将所需的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奶按量及速度使用微量泵匀速泵入,泵1 h停2 h。

1.2.1.3 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使用早产儿专用卧垫(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820113714.3及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200830113331.1)给予抬高头肩部150俯卧1 h。早产儿专用卧垫的构造:提供一种供早产儿在暖箱能安全舒适地进行仰卧及俯卧的专用卧垫。卧垫由U型床垫和固定头部用的凹型小枕组成,U型床垫有柔软的U型护圈,凹槽形状(长45 cm,宽35 cm,高8 cm);活动的固定头部用凹型小枕为凹槽形状(长25 cm,宽15 cm,高5 cm)。床垫的下层设有双层布套,布套内放置水囊垫由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医用塑料袋,规格29 cm×49 cm,单层厚度为0.13 mm),灌入30 ℃~36 ℃温水3600 ml呈水囊样。卧垫采用纯棉浅色绒布制作,U型护圈填充物为高弹力棉。使用前先将温度适宜的水灌入水囊垫内,并将水囊垫放入卧垫的底部的双层布套内,然后将卧垫放置于预热好的早产儿暖箱内,根据早产儿身长将凹型头部固定小枕放置于卧垫适合位置,当早产儿仰卧时,小枕的的凹口朝床垫里面,当早产儿俯卧时,小枕凹口朝床垫外面。调整好早产儿,使之舒适地俯卧或仰卧于小枕上,头部置于小枕的凹槽内,确保早产儿在各种卧位时的安全。

1.2.1.4 腹部抚触:每次俯卧后在下一次喂养前给予腹部抚触5 min。抚触方法为用掌心抚触,用力均匀、柔和、力度适宜,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抚触,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10次,每次抚触时间为5 min。抚触前用婴儿润肤油手掌,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早产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同时将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形成一个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整个护理过程中。

1.2.3 对照组方法 采用常规喂养(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治及护理(药物治疗+静脉营养)。

1.2.4 配方奶及营养方案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统一品牌奶粉(多美滋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因入院时间不同,于生后4~25 h开始喂养,从小量起:对于出生体重1000~1500 g早产儿,开始1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2 ml:对于体重>1500 g早产儿,开始2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4 ml。静脉营养两组均于生后第1天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第2天始加用6%小儿氨基酸,第3天始加用20%脂肪乳溶液,氨基酸和脂肪乳剂量分别从每天0.5 g/kg开始,每天增加0.5 g/kg,逐渐增至每3.0 g/kg。静脉入液量两组无差异。预计总液量第1天为50 ml/kg,按每天25 ml/kg增加,直至每天150 ml/kg。肠道营养418.4 kJ/(kg・d)时停用静脉营养,即达全肠道营养。

1.2.5 喂养不耐受处理 在喂养过程中,如胃内残留奶汁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则将残留液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给予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奶量减少2~4 ml,若出现腹胀明显,则暂时停止喂养,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必要时摄腹平片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1.3 监测指标

1.3.1 喂养相关情况 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的例数。

1.3.2 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参照董梅等[1]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即为喂养不耐受:(1)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伴肠型;(2)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3)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4)胃内有咖啡色样物;(5)>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6)出生第2周末喂入奶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干预组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x±s)

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3 讨论

3.1 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激素分泌不足,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2]。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也称喂养困难,主要是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而导致其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或同时存在着胃食道反流及胃十二指肠反流,因而影响肠道摄取热量,从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3,4]。而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没有协调及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动作,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分泌激素的不足等原因[5],更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经口喂养很困难。

3.2 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有推广意义 本课题研究中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指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同时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腹部抚触、喂养后进行俯卧位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操作流程再造形成护理循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喂养后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2] 蔡荣英,陈秀捞,黄洁,等.非营养性吸吮与眼罩遮光对危重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16(8):48-49,5.

[3] 朱璐兰.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护理学报,2006,13(10):1-3.

[4] 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39-1340.

[5] 胡晓静,赵敏慧,张玉侠.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效果的探讨.上海护理,2003,3(3):15-17.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 社区保健干预;早产儿;智力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32-03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 intervention on development of preterm children

TIAN Gui-lin CHEN Ting HUA Min-ni

Fuwei Community Health Center,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term children. Methods Eighty-six preterm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9 to August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3 childre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hildre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the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ommunity care intervention;Preterm children;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出生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37例;胎龄33~37周,平均(35.4±6.3)周;体重1.5~2.5 kg,平均(2.1±1.1) kg。智力发育商(DQ)测试根据儿童的适应能力、语言和精细动作、社会行为进行综合评分,评分>80分为正常。排除标准:有严重合并症患儿、先天畸形患儿;所有儿童无颅内出血、神经损伤和呼吸窘迫、窒息等围生期综合征。本研究取得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86例患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胎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育儿方法,每3个月测量一次体重、身高和头围,并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预防佝偻病和贫血。观察组儿童在行常规育儿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社区综合保健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社区干预模式

社区干预模式可区分为以下几种[3]:签约家庭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产后访视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和高年资护士组成,成立早产儿的随访团队,定期对高危早产儿进行专业干预,通过抚触、光照、声音等刺激以及婴儿操和按摩等刺激进行训练,并将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教授给家长,可以定期在家中开展训练活动;通过对家长进行指导,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在家庭基础中开展活动,并经过家属了解婴儿的发育情况,同时可以缓解家属在婴儿发育上的担忧和顾虑,在提高婴儿训练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定期开展家长会,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向家长讲解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规律以及早期干预的相关内容,对早产儿父母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促进父母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间经验的借鉴,寻找差距,并不断改进。

1.2.2 社区保健干预方法

国内学者针对早产儿在不同的发育程度和年龄中制订儿童教育的教学教程,其中的许多内容被医院所使用,获得极佳效果,大致分为以下方面[4]。

1.2.2.1 新生儿期 在新生儿期,需要对早产儿进行触觉和嗅觉、听觉与视觉刺激,特别是听觉和视觉,能够尽早筛查出新生儿的视力和听力障碍,通过早期干预,让患儿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根据国外的数据显示,在出生后前3个月,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听觉障碍患儿的语言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听力在早期并无明显特征,早期筛查并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结局。

1.2.2.2 婴儿期 必须在婴儿期对患儿作进一步的触觉和嗅觉、听觉与视觉刺激,并提高婴幼儿在各方面的协调能力,通过与家长积极交流,训练婴儿的交流和直觉辨别、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能力,以此提高婴儿的自身学习能力[6]。

1.2.2.3 运动训练 在0~3岁时期,对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落后的早产儿,必须积极进行运动锻炼。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状况以及功能情况、临床表现等,借助于器械和患儿的自身参与、手法操作,经过被动、主动方式对局部能力进行改善,改善患儿的整体机体功能,通过训练提高患儿身体的整体素质,改善局部功能[7]。

1.2.2.4 精细运动锻炼 在0~3岁时,患儿出现精细运动落后,必须针对患儿出现的上肢肌张力异常情况、上肢功能障碍以及手功能落后情况采取操作性训练,以提高肌张力,促进肢体的活动能力。

1.2.2.5 智力训练 早产儿在6个月~3岁,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时,可针对患儿智力发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训练,其中主要有手动能力、注意力与语言、认知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促进患儿的脑部运转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开发大脑皮质的潜在意识[8]。

1.2.2.6 集体功能 对于6个月~6岁时有各方面障碍的患儿开展集体功能课程,通过对精细动作、肢体运动和认知、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进行有效的锻炼,以促进早产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高早产儿的整体功能[9]。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DQ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早产儿不同月龄DQ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优生、优育的理念越来越强,使早产儿的早期教育和干预,在临床上受到更多的重视,且形成体系,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10]。对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进行刺激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对新生儿的疾病筛查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有利于新生儿的远期预后。新生儿2岁前处于大脑发育的最快时期,若在新生儿时期给予有效刺激,促进功能发育,有利于脑部结构发育,在新生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上都有极大影响[11]。早期干预措施所得效果与训练的强度相关。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提高家长的认知能力,在干预过程中,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是确保发育效果的关键。通过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生理性缺陷,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结局。

[参考文献]

[1] 刘文.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在儿科保健门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28-30.

[2] 黄丽文.儿科保健对早产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5-1417.

[3] 李荔荔.早产儿保健指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2):22-23.

[4] 强巴卓玛,郑晓玲.26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科技,2013,(5):68-69.

[5] 刘维.抚触保健护理在早产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5085-5086.

[6] 刘兆娥,朱学梅,杨波,等.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0):770-772.

[7] 矫晓玲,王璇,初清,等.早产儿477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1):95-96.

[8] 齐俊冶,宋燕燕,黄志坚,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2):86-89.

[9] 肖玲莉,姚明珠,邵肖梅,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发育中的变化规律[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4):360-362.

[10] 许海容.早期围产保健对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19.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早产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早产儿临床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2月本院60例机械通气早产儿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深层吸痰,试验组采用浅层吸痰,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吸痰3 min后患儿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升高,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压)较对照组平稳,吸痰相关并发症中烦躁、呕吐、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可有效清理早产儿的气道痰液,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减少对生命体征的影响,降低吸痰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特别适合机械通气早产儿临床应用。

关键词 浅层吸痰;机械通气;早产儿;应用;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29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吸痰能有效防止分泌物积聚在气管导管内,避免阻塞气道,增加通气效果[1],让越来越多危重儿特别是早产极低体重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其存活率。吸痰方法是影响吸痰效果及机体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吸痰方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为深层吸痰法,吸痰管插入长度超过气管插管顶端,对患儿的机体刺激较大。近年来国外及中国香港地区已将浅层吸痰代替传统的深层吸痰法,广泛应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国内关于早产儿采用浅层吸痰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讨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以寻求适合早产儿安全、有效、舒适的吸痰方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将住院的机械通气早产儿实施浅层吸痰,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60例,均符合RDS诊断标准[2],有机械通气指征,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且机械通气时间均大于48 h,排除意识障碍者。将符合条件的早产儿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31.23±2.62)周;体重(1896.64±225.52)g;日龄(2.36±1.24)d;5 min Apgar评分(7.21±1.26)分。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31.51±2.86)周;体重(1872.66±275.68)g;日龄(2.46±1.32)d;5 min Apgar评分(7.22±1.28)分。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体重、日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及疾病常规护理,包括保暖、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预防感染、预防出血、维持心肺等各脏器血流灌注、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监测血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实施RDS的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吸痰前先评估吸痰时机:(1)气管插管内可见痰液或其他分泌物。(2)听诊肺部有明显痰鸣音。(3)患儿生命体征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4)呼吸机高压报警,排除其他原因时。符合以上吸痰指征中任何1项均立即吸痰,同时评估患儿气道的痰液量、黏稠度。吸痰前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60~80 mmHg),给予翻身、叩背(体重大于1.0 kg者实施),吸痰前给予30 min纯氧或提高氧浓度15%。

试验组采用浅层吸痰,对照组采用深层吸痰,均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同组护理人员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0 s。先测量吸痰管插入总长度,将测量的刻度标记于床头,

以后每次吸痰前参照,深层吸痰法插入吸痰管的长度大于气管插管的总长度+通气接头管2 cm,而浅层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深度平气管插管顶端或突出顶端<0.5 cm处[1]。在吸痰管上做好插入长度的标记,或使用有刻度的吸痰管,按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要求吸痰[3]。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1)每次吸痰后听诊双肺部的痰鸣音变化,以痰鸣音消失或基本消失评价吸痰有效性。(2)分别于吸痰前1 min及吸痰后3 min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早产儿心率、自主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3)观察记录每次吸痰时患儿出现呕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排除原发疾病引起的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导管脱出等吸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吸痰效果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比较(表2)

2.3两组患儿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表3)

3讨论

3.1浅层吸痰提高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采用浅层吸痰的试验组患儿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与曾娟[4]的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的对象是RDS早产儿,其病理特点是肺泡凹陷、肺不张、肺顺应性降低,且迷走神经张力高。传统深层吸痰由于吸痰管插入过深刺激迷走神经,可反射性引起体内血氧饱和度下降或不稳定。而浅层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平气管插管顶端,避免吸痰管过深对患儿及气道的刺激,在有效清除气管导管内及管端痰液的同时,保持气管导管的管腔通畅,明显改善通气及肺顺应性[5],呼吸潮气量相应增加,血氧饱和度也随之上升。

3.2浅层吸痰有利于维持心率、呼吸、血压的稳定,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近年来,早产儿的气道管理特别强调加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若进行不正当的气管内吸引或实施一些不适当的护理行为可致血压明显波动而促发脑室内血管破裂出血,容易引发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因此,对早产儿出生后维持血压、血糖、血气的稳定,尽量减少对其血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有利于其预后。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浅层吸痰,其吸痰前后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的波动少于对照组,主要原因为浅层吸痰可减少对迷走神经的刺激,减少了对机体的刺激,使患儿心率、呼吸、血压较平稳,符合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循环功能的要求,有利于脑组织的灌注,同时对于早产儿血压的维护有其重要临床意义。深层吸痰可大大刺激迷走神经,使患儿心率、呼吸、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心率减慢或呼吸暂停,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更严重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影响其日后生活质量。因此,Harling[7]建议早产儿气管内吸痰采用浅层吸痰,推荐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并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吸痰方法。

3.3浅层吸痰减少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并减轻患儿不适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浅层吸痰的患儿吸痰后呕吐、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深层吸痰的患儿。深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深层吸痰插入深度过深容易导致气管痉挛,易致呛咳并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呕吐,从而增加气管导管脱出的风险。同时,患儿出现的呕吐及呛咳又增加患儿不适感,还容易造成颅内压增高,从而增加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而浅层吸痰插入深度平气管插管顶端,减少对气管刺激,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不易引发患儿烦躁呕吐,从而降低气管导管脱出的风险,也减少颅内压增高的高危因素,减轻患儿的不适。 本研究中的早产儿为RDS患儿,病情较重,活动无耐力,咳嗽反射较弱或消失,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尤以肺出血较常见。因深层吸痰插入的长度过深容易对气道黏膜造成直接损

伤,反复吸痰后容易引发肺出血,并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用浅层吸痰时吸痰前对插入的吸痰管长度做好准确标记,保证插入吸痰管长度和气管插管长度一致,有效避免吸痰管前端孔对气道黏膜的直接损伤,降低发生肺出血VAP的几率。

综上所述,浅层吸痰是一种有效、安全、舒适的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内及管端的痰液,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对生命体征的影响,降低吸痰相关并发症,更重要是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改善其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减轻患儿不适,特别适合机械通气早产儿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慧,张华玲.实施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疗效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46-147.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1-428.

[3]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75.

[4]曾娟.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8C):2202.

[5]严素芬,叶秋莲,卢泳雪.两种吸痰方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0,9(7):50-51.

[6]石晶,熊英,母得志.早产儿周围-脑室内出血预防的临床证据[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83-188.

[7]Harling E.Neonatal Intersive Care Nursing[M].London:Routledge,2000:285-314.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6

从一个人的力量到全社会的力量。马佳年倾注全部母爱营救女儿,带起一支爱心团队,营救更多的早产儿家庭,迎来了女儿小豆丁聪明健康成长和爱心事业的成功。

提早到来的袖珍女儿

2005年12月25日下午,马佳年在家里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回想凌晨时做的梦。她梦见宝宝是个女儿,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咧嘴一笑,让她的心都醉了,就这么笑醒了。再有三个月,宝宝就要出生了。

爱人刘东远在国外。30岁的马佳年在即将为人母的期待中,内心幸福满满,她早已为孩子准备好宝宝卧室——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宝宝床、宝宝车一应俱全。她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突然腹部剧痛。她感觉不妙,急忙给妹妹打电话,打车赶往北大妇儿医院。医生检查后,很严肃地告诉她们:孩子可能要早产,建议顺其自然。因为孩子是臀位,出现难产的迹象。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2005年12月26日凌晨两点,历经5个多小时的艰难分娩,宝宝出生了。马佳年听到了三声像小猫一样低弱的婴儿啼哭,几乎被身边咔嚓嚓的手术剪子的声音淹没。她脸色蜡黄,昏沉沉睡去。

两个小时后,马佳年醒来,得到一个坏消息:孩子是早产儿,并患有脑旁白质病变。目前若想救治,只能在医院恒温箱里“寄养”,费用至少15万。如果效果好能保住生命,也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离开恒温箱。女儿28周零5天出生,2.7斤体重,28厘米身长,体检多项指标显示:多器官发育不良,很有可能脑瘫或者终生残疾。孩子的父亲、在日本读研究生的刘东接到电话,冷漠地说了句“放弃吧”就挂断了。亲人们忧虑重重。马佳年把眼泪咽了回去,非常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救我的女儿!”

生下女儿十天后,马佳年才在监护病房玻璃墙外,远隔十几米看到恒温箱里的女儿——一个弱小的宝宝,头上、鼻子、嘴、脐带、静脉、脚上插满了管子,瘦弱得像只小猫。女儿出生第33天,马佳年在触手可及的距离看着女儿,在心里轻轻说:“宝贝,妈妈来看你了。”她转身离去的瞬间,女儿的身体动了一下,熟睡中的女儿对妈妈是有感应的!马佳年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而下,也让她更坚定地要把女儿养大。

女儿出生第42天,马佳年几乎是把多项身体检查都不达标的女儿“捧”回家的。小心翼翼地喂养着女儿,她无限爱怜地叫她“小豆丁”。早产儿和正常宝宝不一样,护理上是一门特殊的学问。马佳年买书,上网研究,给儿科专家姨姥姥打电话,向幼儿护理专业的妹妹咨询,奔走各大医院为女儿寻求营救之路……出生两个月后,女儿终于能追视妈妈了。马佳年高兴地穿上大红大绿的衣服,在床上围着女儿又唱又跳。女儿追着妈妈看着笑着。躺倒在女儿身边,马佳年的眼泪夺眶而出……

偶然在社区里认识了四五位早产儿妈妈,马佳年在所住的北京天通苑社区网站建了博客和早产儿妈妈联盟论坛,以“豆丁牵着小豆丁”的网名,在网上和早产儿家长交流体会,探讨孩子的哺育成长问题。不到20天,就有100多位同样厄运的追随者跟帖回应。大脑出现病变会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离脑瘫只有一步之遥。小豆丁4个多月时,医生拿着她的CT片子看了又看,轻轻摇头说:“难以置信,奇迹!”马佳年激动地在心里喊:“宝贝,我们又胜利了!”

看着女儿情况越来越好,马佳年上班了。可是刚上班5天,她就接到妈妈焦急的来电:“孩子发烧了。”马佳年不敢上班了,只有自己照顾女儿才最安心。

“自救”路上相依取暖

早产儿必须接受成长训练,马佳年召集了社区里其他5位早产儿家长,带着孩子来她家。她找来专业早产儿护理师,每周末给孩子们集中提供训练指导。大家互相帮助,还可以节省一些钱。每次来家里训练,都会搞得很乱,等大家都走了之后,她再一样样收拾。艰难中马佳年仔细记录着女儿的成长:70多天会翻身了;快4个月第一次喊着“妈妈”扑到她怀里,喊的是“啊母”;小区的家长都夸小豆丁壮实,刚8个月就已经20斤了;8个月时爬得比妈走得快;9个月能扶着东西站起来走10多米去抓玩具,自己开糖盒、饼干桶……”

马佳年的爱人回国后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沮丧中夫妻俩的关系也到了分手的边缘。马佳年和几位早产儿妈妈在天通苑租下一套民居,专门给宝宝提供成长培训,她和女儿也有了栖身之所。她从亲戚那借来两万元,开始带着女儿创建中国首部早产儿救助热线和早产儿联盟,走上一条自救的艰难之路。购置设备、教具,布置教室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她和几位早产儿妈妈亲手完成。半年后,早产儿联盟已经有50多个家庭。傍晚,所有的人都离去了,只有马佳年母女,还有她们收养的小流浪猫花花。马佳年已经心力交瘁,给花花冲了一点黑芝麻糊放在猫盘里,昏昏睡去。等她醒来时已是半夜,她看见小猫花花在身边睡着了,女儿也在身边睡着了,而女儿的嘴边、脸上都是黑芝麻糊……

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早产儿家庭必须相依取暖。为了丰富早产儿联盟和救助热线的服务内容,让家长们得到更丰富的指导,马佳年像个袋鼠妈妈一样,带着女儿乘公交车去听亲子课,去写字楼谈事儿,到医院去谈公益救助合作,遭受了很多挫折与白眼……在某医院谈合作,三个院长都拒绝了她,这是她第5次前来,约见第4个院长,据说这位院长是最难以说服的。医务人员将她安排在小会议室等候,可是院长临时有事给忘记了。她就一直等着。女儿在怀里睡着了,她用椅子拼成一张临时小床。快下班的时候,那位院长看到会议室还亮着灯,过来一看马佳年正在小声地接电话。她很专业地指导一位家长早产儿的护理常识,还鼓励对方别放弃……院长走进来告诉她,愿意接受她的合作建议。

2008年1月,名存实亡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马佳年成为独自抚育女儿的单身妈妈。

坚持,带着早产儿走向春天

单身妈妈养育孩子艰辛,做一位早产儿的妈妈更是一场浴血奋战。2008年冬季,一场流行性感冒之后,小豆丁咳嗽不止,声音沙哑,去过多家医院都未能根治。为女儿寻老中医问诊,单程要近两个小时。马佳年把女儿裹得严严实实,在公交站常常要站在风雪里等半个小时的车。马佳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早产儿中心的爱心事业还需要资金投入,很多早产宝宝在等待这项母爱项目的壮大与关怀。寻医回来的路上,马佳年背着女儿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艰难行走,好几次裹得棉球一样的母女滑倒在雪窝中,拍拍一身雪沫,爬起来继续走。怕女儿睡着了着凉,马佳年边走边气喘吁吁地给女儿讲故事,唱儿歌……就这样,马佳年背着女儿走过了漫长的冬季,迎来了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春天。女儿的生命也迎来了美丽的季节,她终于不再咳嗽,嗓音变得清亮动听。

小豆丁在妈妈的悉心哺育下健康地成长,在早产儿训练营长大的她非常有爱心,把自己的巧克力省下来给来京求治的一位12岁的残疾大哥哥,还说:“哥哥多可怜啊,让我们一起照顾他吧!”每帮助一个早产儿家庭,马佳年只要求对方去帮助更多的人。在女儿的启发下,马佳年开辟了小小公益联,让孩子们一起献出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