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律师市场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1
关键词:旅游管理 旅行社 市场营销创新
长沙市旅行社市场营销现状
旅游线路开发不力。由于当前长沙市旅游组团竞争小于接团竞争,而组团利润却远大于接团利润。为此,大多数长沙市旅行社注重本地居民组团出游,对开发本地旅游新景点和新线路等兴趣不大。现实中大型旅行社无力专注于设计和组装线路产品,中小型旅行社无心也无力介入旅游线路开发。总的来说,长沙市旅行社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呈现“大型旅行社有力无心、中型旅行社有心无力、小型旅行社无心无力”的状态。
旅游线路恶性竞争。由于国内同类旅行社之间分工形式不明,企业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既无批发、零售的渠道差异,也无个性化的特色产品,所以只能在低层次上展开价格竞争。一条新线路的设计、包装和促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而随后跟进的旅行社在推出相同线路时,则可以省掉上述环节,市场促销成本相对较少。在销售同样的旅游线路时,采取跟进行为(或搭便车)的旅行社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可以进一步压低旅游成交价格。
市场营销水平较低。长沙市大部分旅行社至今仍采取传统的关系维系式来招揽客人。小型旅行社普遍注重人员推销,多采取门市部“守株待兔”式或“户外散发宣传单”式旅游信息。而大中型旅行社则更为重视广告促销。另外,有实力的旅行社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和旅游节庆活动,或参与录制当前流行的各种“真人秀”类旅游电视节目,通过新闻媒体来宣传旅行社线路产品并树立独特品牌。
营销渠道不顺畅。目前长沙市旅行社销售渠道普遍呈现“旅行社―门市部―顾客”的单一化特征。大型旅行社内部划分出多个门市部,将同一旅游线路产品交给各个门市部去分别经营。每个门市部都可自行组团,实行旅游业务承包负责制和经济收益上的部分独立。这种承包方式直接引发该旅行社的水平营销渠道冲突,扰乱了市场价格,造成旅行社内部的相互排挤和恶性竞争,与旅行社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潮流背道而驰,严重危害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
长沙市旅行社市场营销对策
加强旅游新线路产品开发。旅行社可相互交流和共享旅游线路设计信息,通过联合开发与共同促销来进一步降低新线路的开发、采购和市场推广成本,进而降低旅行社招徕游客的单位成本,最终提高每条新线路的总体经济收益。在新线路的市场投入期应用高促销渗透策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争取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时则采用稳定市场占有率、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提高旅行社人员促销水平。必须提高旅行社所有销售人员的促销水平。在介绍和销售旅游线路产品时,能够随时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合理修订既有的标准和内容,制作并销售符合顾客特殊需求的个性化旅游线路产品。
积极进行旅行社营销创新。旅行社的营销创新不但包含观念、理论、策略等核心内容,还体现在产品、技术、方法、组织、人才等多方面。有必要进行“旅游服务营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讨,积极探讨诸如“6P1S、CRM、4Cs”等理论的应用。此外,应树立全球营销、网络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营销观念,灵活采用柔性营销、网络营销、定制营销、无缺陷营销等创新方法,尽快提升旅行社行业市场营销整体水平。
强化旅行社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旅行社内部营销是了解员工服务质量的障碍所在,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针对员工待遇低、心理压力大、敬业精神缺乏、组织认同感差、服务技术和服务艺术不足等服务障碍因素来制定相应措施,实现“以专业态度面对顾客,以专业技能服务顾客,以专业精神感动顾客”的服务目标。
加强旅游线路价格控制。在目前中国尚未建立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现实下,作为一种过渡,可考虑通过行业自律和组建价格联盟来加强旅游线路产品的价格控制。旅行社通过建立采购协作网络,正确处理保证供应与降低成本、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预定与退定的关系,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尽可能稳定并降低旅游线路的生产成本,保障旅行社能够获取基本的经济收益。
加强旅行社客户管理。客户管理可以强化旅行社品牌形象,淡化员工个人对客户的垄断控制,避免由于业务骨干跳槽而导致旅行社客户流失、经济收入下降等不良后果。旅行社可建立专门的客户网并对老顾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回访,或组建会员俱乐部鼓励老顾客参与本社的相关活动,还可借鉴会员积分制等各种手段来巩固顾客对本旅行社品牌的忠诚度,提高旅行社营销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阳宁东,周幼平.关于旅游线路专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2
从总体上看,三角山风景区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动人的传说比比皆是。从目前情况看,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1)自然资源特色突显,人文景观开发初具规模,景区内三角山、达城庙、千年茶花、石门、三角庙、老龙仙洞、碧仙洞、望夫石(舍身崖)、龙门资教寺等人文景观,引人入胜。(2)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景区内的水、空气、植被等未受污染和破坏。
2三角山风景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差由于县政府财政困难,对旅游设施的经济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自由发展”的方针,担心花钱多的项目效益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住、行、娱、游、购六个方面。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入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景区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交通不便,并没有得到有力改善。住宿、饮食、娱乐等设施匮乏,造成客容量不足。再加上旅游产品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层次感,而且以小型产品为主,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不能引导旅游消费,造成游客滞留时间短。更有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三角山风景区成菜场,垃圾成堆,令游客十分扫兴。种种的这些设施不全,服务质量差,管理不善,都严重制约着三角山风景区旅游经济的发展。2.2旅游市场营销中法制意识淡薄当前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在旅游业中也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因而,依法办事应当是保障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乡村旅游市场中,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与罗田县天堂寨风景区、英山县桃花冲风景区、黄州赤壁风景区等风景区的竞争中,三角山风景区曾出现为了揽客对外进行虚假宣传,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亦或是诋毁其他风景区的声誉,如本来网上和对外宣传门票价格为30元/人,但为了揽客经常降价出售,以此攻击其它景区价格贵。这种现象本应该控制,但为了图利创收,一时之间也在有意无意中做出这种违法的事情。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样一种扰乱的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旅游景区的形象,也使我国的法制遭到了不必要的破坏,对旅游市场中的双方都是非常不利的。既破坏了旅游企业的对外形象,同时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种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结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因此加强法制观念显得非常重要,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并且让景区相关从业人员有意识地遵守,是三角山风景区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2.3市场定位不明确,旅游品牌意识淡薄三角山风景区相对于其他旅游景区而言,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山水自然美景和历史人文景观相映成趣。但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该景区没有对游客进行细分市场或市场细分工作欠缺,导致旅游产品或服务指向整个市场。同时也由于在该景区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推销自己的形象和特色,没有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科学的制定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与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相比过于雷同,没有拿出自己的特色。总之三角山风景区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盲目定位,致使竞争力弱化,也导致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知名度很难提高。这一连串行为也说明该景区的营销策划与组织能力不强,缺乏先进的旅游销售理念,没有将人力资源、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理念通过营销渠道、广告、公关宣传等传播手段将其整合成为一个品牌,培养良好而忠实的顾客消费群体,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对三角山风景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4追求短期销售目标,缺乏长远规划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强。面对周边同类型旅游景区的竞争压力,如罗田县天堂寨风景区、英山县桃花冲风景区、黄州赤壁风景区、黄石东方山风景区等,三角山风景区为了讨好旅客,追求短期销售目标,比如门票价格表里不一,盲目进行削价竞争,把降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对外宣传营销上往往只强调价格,只是希望通过低价格带来旅客数量的增多,以期达到“薄利多销”的旅游促销目的。这就对外导向三角山风景区低端化的的旅游形象,很难吸引游客的回头观赏。另外该风景区把目光都集中在追求短期营销目标,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特性,从而导致目前三角山风景区没有注重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构建,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这样的营销方式,在短期之内可能能够使游客增加,带来游客的促销,但是从长远的利益上看,这种做法只会损害到自身的旅游形象的,是不利于风景区的长远发展的。
3改进三角山风景区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
进入到现代营销主导的新时代,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来武装旅游业,从而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鉴于以上情形,改进该景区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3.1完善相关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地域特色。在这种情况下,三角山风景区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更新营销观念,采用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理念,优先改善相关设施,积极引进社会资金的投入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严厉杜绝景区垃圾成堆的现象,这是非常紧迫且可采取的途径。同时招聘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严肃纪律,提高风景区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风景区相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全面改善风景区的旅游环境。真正实现对接大武汉,融入黄鄂黄,全力发展三角山风景区旅游业。3.2加强对风景区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招聘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督促景区从业人员自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并把法律知识的考核当作以后工作业绩的绩效考核目标之一。在景区经营活动中,聘请专门人员进行考核,微服探察,加强法律检查和监督,常抓不懈。建立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法律环境,对外维护三角山风景区的旅游形象,杜绝虚假宣传及诋毁其他风景区声誉的行为,使该景区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为该景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另外,参考同类型旅游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再根据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承载力,实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制定合理的淡、旺季价格,避免不顾市场的盲目定价。也为了防止图利创收,一时之间也有意无意中做出这种违法的事情。因此要积极开展该景区的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追求景区的长远发展。3.3进行品牌形象定位,强化宣传力度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是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前提,决定着形象设计工作的方向,必须要紧紧抓住旅游资源特色、环境和人文背景以及当今旅游市场的新趋势,突出特色。要对三角山风景区进行品牌形象定位,就必须首先进行明确市场市场细分。三角山风景区主要面对当地地域乡村旅游市场。而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面向有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乃至保护自然等需求的游客。乡村旅游市场所处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特性、知名度种类及其生命周期及主体经营实力等不同,市场定位也就不一样。面对的市场细分对象一旦确定,应当对品牌促销诉求主题进行良好的形象定位。定位既要建立在风景区现有基础之上,又要考虑作为受众的旅游者对形象的感知和诉求。基于此,应在对三角山风景区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注重旅游产品的研发工作,增强对当地地域特色的自信。并且针对当地及周边的目标群体,采用先进旅游销售理念,制定现代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划出一部分的经费用来强化宣传力度,使该风景区的旅游新形象深入人心。3.4用可持续发展观念作指导,进行长期规划在当今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渐趋同质化,在发展过程中要切实避免主观性的恶性竞争,尤其不能为了短期游客的增加而盲目降价。三角山风景区要不断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从长远目标着手,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和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因此要想增加该风景区的旅游收益,追求长期营销目标,必须倡导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运用整合营销这种新型传播观念(目的在于使景区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达到情感认同,树立口碑效应,建立品牌影响力。)与三角山风景区的实际相结合,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使风景区不断走向现代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研究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营销手段,用现代化的新思维进行长远规划,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3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
3.2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4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4.3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通过营销信息系统,可以反馈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加以控制,为决策层提供最新的营销动态,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及时、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传统营销也有其长处,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把旅游市场营销做得更好。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 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本文主要从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特点、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 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 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 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 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 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 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
3.2 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 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 快捷、 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 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 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 智能化、 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4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 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 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 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5
关键词:节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节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9日
节庆旅游是以节庆形式对区域特色进行策划和包装,使其产生定向吸引力,为旅游业利用,从而产生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效益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和重要的旅游城市,节庆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节庆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91年首届少林武术节举办以来,郑州已有十余年节庆文化的历史,且部分节庆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国际少林武术节、拜祖大典、月季花会等,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提升了郑州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郑州市大力发展节庆旅游,运作形式由政府牵头办节过渡到政府指导、公司经营、社会参与,保证了郑州市节庆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郑州市节庆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节庆经济为郑州市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节庆经济也为各个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但是,郑州市节庆旅游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举办形式单一,市场营销理念薄弱。郑州市举办的节庆活动没有多角度开发和利用,主要由政府组织,举办的形式单一,市场运作明显不足。郑州市及附属县市现有节庆活动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节庆活动的组织安排呈现出很浓厚的“官气”、“官味”,使节庆效益大打折扣,往往多数节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的结果都是历年效益的减少和游客的意见直线上升。
(二)特色不鲜明,难以留下持续的深刻印象。和众多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节庆活动比起来,郑州的节庆活动还处于萌芽阶段,活动内容单一,没有体现本区特色,民众参与性不强,许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较低,许多节庆活动缺乏创新,特色不突出,从内容到形式,从招牌到口号,从举办初衷到营销对象,从宣传手段到包装技巧,每次举办都没有什么变化和创新,也没有突出其特色所在,所以很难形成对游客和大众的吸引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郑州市节庆活动应该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节日体系,根据游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良,让其特色与众不同。
(三)忽视品牌效应,知名度低。郑州市在节庆旅游品牌打造过程中,没有找到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对国内外旅客吸引力不足。而且郑州市许多节庆旅游活动举办时间短,缺乏经验,有的节庆旅游活动昙花一现,没有连续举办,导致知名度低,更不利于建立品牌效应。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举办地的品牌形象,重视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优势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重活动,轻产品,活动收益性较差。郑州市现有的大多数旅游节庆活动只是表面做做,而真正的活动做到最优的并不多,大部分节庆活动都是把活动的开头做得很宏伟,声势很大,但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带动作用,只重视了活动的举办,却没有看到旅游产品的重要性,所以最后都是导致了活动的收益性较差,给活动的下次组织和举办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五)缺乏足够的参与性和开放性。举办节庆旅游活动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群众的支持,离开了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会成功。节庆旅游运作涉及部门、行业和企业众多,所以也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对节庆实行整体协作,以维护节庆期间的正常社会秩序。群众的广泛参与性是节庆活动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而开放性则是参与性的延续。如今不少节庆活动远没有调动起广大旅游者、市民群众与各企业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致使参与性和开放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郑州市节庆旅游营销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销售渠道。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包含吃、喝、住、行等各个方面,要想举办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除了向新闻媒介消息外,还应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交通集散地设置旅游节庆宣传牌、导游图和游览手册,还可以到周边地区开展花车巡游等宣传活动,尽可能吸引游客。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让每一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够做到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起到巨大的宣传效果,提升知名度,促进了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宣传到位,有了知名度,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来。
(二)利用文化优势,突出地方节庆旅游产品特色。节庆活动作为潜力无限的旅游产品,举办节庆活动,展现的是多姿多彩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节庆活动不能从某种程度上正确反映当地人一些实质和灵魂性的东西,那么它给游客的经历将是残缺不全的、易混淆的,或是空洞的。离开了文化内涵,节庆活动就会停留在较低档次上,不会有较快、较好的发展前景。郑州市在举办各项旅游节庆活动时,应摒弃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切实从保护地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问题。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地都是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曾是商朝的都城,历史久远。充分利用其自身文化优势,能够产生无穷的魅力。没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是难以持久下去的。如利用千年古刹少林寺而打造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例。
(三)重视形象,打造品牌。目前,旅游市场上旅游节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能形成地方特色的却很少,各地“昙花一现”的旅游节庆数不胜数。造成的后果就是既劳民伤财,又没有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应有的推动作用。旅游节庆的开发不能凭一时兴起,而是要以品牌化开发为原则,以长时间的品牌塑造为目标,通过品牌的力量对国内外游客形成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节庆品牌化有利于游客及时了解旅游节庆信息、缩短选择时间,能够增加节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广告是品牌管家,打造郑州市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可以通过由政府出资,在央视等传播力比较强的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的方式,塑造郑州市节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目前,郑州市节庆旅游从策划设计、宣传包装、接待宴请等一系列具体业务都由政府自己操办,而较少考虑由专业的公司或群众来承办。政府主导模式虽适应郑州目前的实际情况,但政府主导变成了政府主干、政府主财,缺少了大众的参与,造成了运作成本过高,财政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所以应当鼓励公众参与其中,部分项目由公众展示,联合社区力量,组织市民广泛参与,举办过程中鼓励公众建言献议,组织形式应贴近生活,符合公众需求,营造欢快的节庆活动气氛。
(五)重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影响大、参与群众多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将人们聚拢在特定环境中,并使人们在心情舒畅之中释放较之平日更强的购买力。旅游购物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举办部门可紧扣节庆主题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出能留给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如节庆的标志物、会标以及所在地的微缩模型等。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方面,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品质优秀、品种丰富、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国庆,刘彦平.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律师市场营销范文6
利率市场化行百里者半九十
自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特别是初期密集出台的政策,迅速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于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并沿用至今。但在另一端,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筹资利率和个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管制没有解除,而利率市场化悄然前行。
从央行的2011年末社会融资总量结构来看,受利率下限管制的人民币贷款占比仅为58.2%,其他如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均不受央行利率管制,其他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兴起使管制利率项目仅剩半壁江山(2012年7月,这一数字则进一步降低为51.9%)。但若进一步观察,即使是58.2%的人民币贷款占比利率也已处于准市场化状态。从央行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分布表可以看出,新发放的下浮贷款占比保持在个位数水平,且呈下降趋势,而上浮贷款占比逐步上升。这说明目前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效果甚微,国内商业银行按照市场供求定价已是主流。有理由相信即使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也不大可能出现不计成本利率下浮的恶性竞争行为。
从央行信贷收支表各项存款构成来看,六大品种有五项已部分或全部实行市场化定价。财政性存款,其他存款中的协议、协定存款,委托贷款,个人存款中的结构型存款,单位存款中的结构型存款和保本型理财等其他品种,其实都已市场化。可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已通过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及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方式得到了很大推进。
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形式上似乎是改革过半,但实质上已基本完成大部分。2012年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在“珠江金融论坛”发言时就指出,中国近十多年来的利率市场化走得非常快,目前利率放开的深度、广度大大超出最初的预期。
利率市场化致利差缩小仅是短期效应
不少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担忧主要来源于对利差和盈利的不利影响。一般认为,利率管制是中国商业银行能够获得超高收入和利润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利差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存款利率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面临利润巨额损失的预设前景,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上,商业银行似乎并不欢迎。
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另据某股份制上市银行自己估算,仅2012年两次不对称调息,将影响2012年收入12亿元左右,2013年影响接近70亿元,2014年影响大概150亿元。而该行2011年总体净利息收入600亿元,净利润300亿元,该行已决定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研究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数据好像确实有些悲观,也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问题上的投鼠忌器。
但看问题也似乎不能如此偏执一辞。若要说不利影响,还可罗列许多,如可能导致银行风险偏好提高,资产质量恶化等。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应有不同的影响,总体看短期多负面,而长期则多正面。仅就对利差的影响看,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缩小也仅仅是短期或利率市场化初期的效应,长期看利差则至少从表象上看会提升。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至1986年)扩大到2.06%,1987年至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至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约50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左右。
当然,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的提高,是伴随着社会融资结构和银行客户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在大型优质企业融资偏重直接融资之后,商业银行贷款对象更多地会集中在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自然提升,利差也会自然扩大。
利率市场化积极效应长期影响深远
利率市场化若仅是负面影响,在银行的阻力下或许难以进行下去。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见利率市场化趋势不会停滞、甚至也不会放缓。当然,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在战略上积极培育改革所需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条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下四方面的制度伴生和影响,或许将为银行能够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
社会融资结构转变下的银行混业经营。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社会融资结构将由间接融资为主向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工具为主转换。相应地,商业银行也将依托综合化经营转型来探索新的盈利增长模式。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要提高至15%以上。事实上2011年末,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已达到14%,根据目前债券市场发展趋势,这一占比将会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在融资结构发生转变的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将积极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打造企业融资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推动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的加强。从国际经验看,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自由化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主要国家顺应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需要,先后放开经营限制,都走向了混业经营。现在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务最大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商业银行,如全球跨国并购交易2011年排名前10位的财务顾问,分别是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花旗、瑞银、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巴克莱资本、拉扎德;全球IPO交易2011年排名前10位账簿管理人,分别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美银美林、花旗、摩根大通、巴克莱资本、瑞银、平安保险。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可以预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或混业经营的趋势将同步得到发展。
内生动力牵引下的金融创新。放松利率管制之后,短期内存贷款利差面临缩小,银行利息收入可能减少,倒逼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研发新的服务品种,更多地赚取非利息收入。监管层也将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根本目的,鼓励和加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调整监管者功能定位、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创新。实际上,金融创新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始终,或者说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本身就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创新对利率市场化有客观的要求,因为大部分的金融创新是在利率的不确定性基础上产生的,利率市场化给金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使得金融创新形式更为多样。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需要金融创新,在进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变动更加频繁,市场波动加大,相应需要金融创新来控制风险。可以说,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原动力。过去的实践表明,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极大地激发了金融市场的活力,拓展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将保障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利率市场化及其伴生的基于金融市场的创新,使得银行更为依赖全球金融市场的各类交易,金融市场全球性、系统性风险问题将会更加凸显,同时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更加突出,因此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让市场、股东和存款人合理分摊因银行倒闭而产生的财务损失就成为一项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是必要的选择,以有效应对少数因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逾百个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挤兑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
银行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型。可以预期的是,当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从利率管制的保护下释放出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整个银行业的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银行并购重组趋势加强,一些经营管理能力低下的银行可能面临被淘汰或被兼并的危机,这也将反过来促使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在经营模式上,商业银行要彻底颠覆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规模取胜的外延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内涵集约化经营,通过精细化资本管理,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低风险和高收益的业务,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营收益,以持续稳定地提高股本回报和银行价值。在管理模式上,应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组织管理体制,改进绩效考核、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定价能力、优化资源整合、提升人均(网点)效能提高系统支持效率等措施,努力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