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1
学术界对于“文化”这个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所以作为文化众多种类中的旅游文化这个概念的界定也一直存在争论。本人从众多知名学者和“大家”的观点中主要总结出了以下观点:其一,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综合体。其三,旅游文化是一种既包含一般文化的内涵,又融合了各种与旅游相关的构成要素的特殊文化表现形式。综上观点,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它其实就是以一般文化的本质为基础,以旅游相关的要素为支撑,研究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三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发生作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
二、旅游文化建设的现状
1、定位不当
提起云台山首先想到其山奇水秀的自然景观,比如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等,但是却鲜有人会提起其所包含的人文景点。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云台山景区“焦作山水”的定位不当,其过度宣传自然景观而忽视其人文景点资源的开发和宣传,这就导致了云台山景区呈现断翼之鸟、独轮之车般发展困境。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目前云台山景区之所以面临发展瓶颈,是与其发展战略定位不当紧密相关,要想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社会大背景下谋求发展新道路,这就需要深挖景区所包含的文化特色,主打文化牌,加强其地区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2、开发力度不足
(1)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云台山景区蕴藏着丰富的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基、“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词以及一些道观庙宇等,但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利用。(2)具有特色的纪念品开发不足。焦作素有“太极故里”之称,太极文化一直是焦作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但是景区只有一处水上太极表演的活动却没有任何带有太极文化印记的纪念品;除此外,焦作还蕴含着丰富的怀药文化、瓷文化。对于景区内关于四大怀药即山药、地黄、牛膝、的特产虽有销售但是存在包装粗陋、不上档次等问题;对于瓷文化,焦作具有悠久的绞胎瓷文化底蕴,但是景区却没有开设相关的绞胎瓷纪念品销售展柜等平台。
3、景区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云台山景区在管理体系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备。景区存在着男女厕所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每个景点的公共厕所都存在男厕所门前冷清,女厕所拥挤不堪,针对这一现象景区管理部门就没能做好调查研究和规划安排。第二,导游素质有待提高。景区内的导游在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方面参差不齐,个别导游存在服务态度恶劣,服务质量、专业素养方面能力不足的情况。第三,景区部门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前不久冠生园前董事长在云台山景区旅游被落石砸中身亡的事件,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不是反思自身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等问题,而是以景区猴子踢落石块为借口来推脱责任。这一做法足以看出景区管理部门在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等方面存在弊端。
4、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为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建设,生态环保问题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云台山景区各景点随处可以看到游客乱扔的垃圾污染物,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景区水源、景区生态系统平衡;除此外,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在开发的过程带来噪音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粉尘等空气污染,也对景区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极大地影响。马克思曾说:“那些现实的,有形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界。”[1]这说明人本身就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如果破坏了自然界也就是毁灭了人类自己,因此我们人类在谋求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三、云台山旅游文化建设的举措
1、把握“两点论”、“重点论”,为景区发展定位
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重点论”原理,事物发展都存在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这同样适用于云台山景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景区要平衡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发展的地位,在发展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其蕴藏的人文景观资源。与此同时,相比较自然景观而言要高度重视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资金投入、宣传力度等方面。针对当前景区对人文旅游景点宣传力度不足的情况,应当加大对杂志、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牌等媒体平台的投资力度,聘请一些专家、名人对云台山的人文历史、名人轶事进行宣传报道。
2、加大开发力度
(1)人文景观资源。当前社会游客选择旅游活动不再只为欣赏美景,而更多的是追求和探究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云台山景区虽存在许多历史遗迹,但是存在开发能力不足的困境,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依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方法论指导,在以保护历史遗迹原貌的前提下,景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运用高科技进行一系列挖掘、修复等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所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为打造量多、质优的精品旅游线路打下坚实的基础。(2)打造地方特色纪念品。“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求我们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2]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云台山景区要抓住其太极文化、怀庆文化、瓷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出新颖、高附加值、工艺精湛、质优价廉的旅游纪念品。
3、健全云台山景区的管理体系
旅游业作为一个服务性领域,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则是这个行业的最低准则。针对云台山景区在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景区卫生条件差、厕所数量设置不合理、导游素质差等现象,云台山景区的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健全云台山景区管理体系。
4、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云台山景区在旅游文化的建设中,对于其拥有的“绿色”自然资源在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宣扬其绿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植物,做到发展与保护两者有机统一。这与指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的观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景区对于其拥有的丰富人文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低”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尽量保持其独有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要始终秉承“创新”、“绿色”的理念,开发出新颖、具有地方特色、环保节能的纪念品,比如手绘景区景点的明信片、包装高大上的焦作特产、具有太极文化底蕴的纸扇和精品教程光盘、DIY的绞胎瓷等。
5、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齐头并进
指出,“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求新、求变、求精,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5]云台山旅游文化建设也不能例外。对于云台山景区所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做好开发保护的同时,要宣扬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这样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增加云台山景区的文化内涵以及拉动景区经济的发展。除此外,要加大旅游文化创新力度,开发符合时代的、新型的旅游文化景点以及旅游文化形式。结合云台山景区拥有丰富神话传说的实际,可以发展其旅游附会文化,这样做既能够增加云台山景区的神秘色彩和人文魅力,更符合游客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小结
面对当前已进入的大众旅游时代,而旅游业之间却竞争激烈的现实,为了谋求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灵魂的“文化”就要被放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为此兼有“文化”和“旅游”共生共荣关系的旅游文化建设就成了当前突破困境的契机。虽然本文是以焦作云台山这个地区景点为切入点,但是云台山景区在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却对整个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各个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教训和借鉴意义。
作者:朱迪迪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9.
[2][5].之江心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5.74.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旅游;动漫;建设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13-2
当前,我国的旅游产业仍然处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为主流,文化深度的发掘和传播则相对有待加强的阶段。建设旅游文化产业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理念创新,尤其需要在其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汲取经验,其中关于动漫传播方式在旅游文化的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动漫传播是基于传统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和现代新型传播媒介(如互联网)来充当它的介质,并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综合艺术、语言、形象、场景等诸多元素而形成的一种传播方式。在现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产业形式,因其风格活泼、形式多样、广博的信息量而被人们接受,并且渐渐在旅游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它的作用。
从已有旅游文化建设案例来看,动漫艺术在传播旅游文化方面,相对于借助其他的传播媒介所起到的作用,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艺术形象,建立起一座巨大的旅游胜地“动漫主题旅游乐园――迪斯尼乐园”。迪斯尼的成功,不但是旅游行业的成功,也是动漫艺术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的成功。近年来,号称“动漫之都”的江苏常州借助其在国内动漫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建起了一座动漫主题公园――中华恐龙园,成功地利用动漫艺术带动旅游文化发展,形成了从游园到娱乐,又从娱乐到开发利用的循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大型的动漫影视开发公司,进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用动漫影视艺术的产品来宣传和带动游乐项目,这是有利于自然资源开发和人文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过程,它解决了自然资源枯竭的难题,也传播了人类文化的精粹。这样的良性循环,使中华恐龙园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动漫特色主题乐园之一。又如国内动漫龙头企业――湖南宏梦卡通与著名旅游景区张家界市合作,将该动漫企业出品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的故事发生地设置为张家界,将动画片剧情一一与张家界旅游景点相挂钩,此动画片在当年热播后,对张家界的旅游经济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至今,《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相关衍生产品中诸如文具、书籍、玩具等周边产品带来的游客消费在景区收入比重中依然占有一定比例。由此可见,动漫传播方式对旅游文化的建设,确实有着客观存在的重要影响。由此,探讨动漫传播方式对旅游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动漫艺术传播方式与旅游文化传播的多渠道化
旅游景区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多花费巨资在电视广播、旅游杂志、宣传册、海报、户外广告等传统传播媒介上开展品牌宣传,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单一,传播的效果多受时间、空间及受众年龄层次的制约;传播的内容多为景区景点及其相关介绍,缺乏景区独特文化产品。目前充斥市面的旅游景区广告也都大同小异,缺乏辨识度,难以让受众对景区文化产生共鸣和青睐。
动漫艺术的传播渠道是多元化的,除了可利用报纸、电视、期刊、杂志等传统传播渠道进行宣传之外,还可以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传播手段,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如微信、手机报、手机漫画等)来进行传播,而且动漫艺术有着观看时间和年龄层次都相对固定的特殊受众,因此用动漫传播的方式宣传景区文化,能更多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更有力地抢占观众的视野与眼球。它有着不同的形式,所以能吸引到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从而拓宽群众市场;在内容上能反映人们所关心和喜爱的话题,并用生动而有趣的艺术形象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推进旅游文化的多渠道化发展,达到推动旅游文化建设的作用。
二、动漫艺术传播方式与旅游文化建设的品牌多元性
传统旅游品牌一般是指某个旅游景区本着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发自然资源,用一般性的营销手段来达到经营和维护该旅游项目的目的,但其缺陷则在于缺少必要的文化元素来作为驱动力。而有着产业发散性先天优势的动漫艺术一旦融入到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多元的产业,使得其在旅游业的开发和持久的活力上,拓展出多方向的产业模式,这种模式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对交错的,它在旅游文化建设的多元性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往往能够培养出一个甚至是多个优秀的动漫形象。动漫的主要形象和形象群随着播出为人接受后,它所衍生出来的有机效应,会覆盖所有的层面从而发生长期的催化作用。另外,形象本身也是一种流行符号,依托其形象可以进而衍生出一系列周边产品,这种周边产品又传递了文化本身。原来的动漫片的观众又会成为动漫艺术周边产品形象的推销者,这便形成了一种旅游文化建设的多元化的局面。于是动漫形象制成品传播面越广,其旅游景区的文化消费群就越庞大,其旅游景区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利用动漫形象与玩具商、服装商、酒店等合作开发一系列拥有固定主题的产品,包括主题卡通人物玩具、主题服饰、主题酒店等。这不仅能打破传统的旅游产生的经营模式,也能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推动了动漫艺术传播方式在旅游业的革命性成果,即旅游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发展。
三、动漫艺术传播方式与旅游文化品牌的个性塑造
品牌文化一旦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就能够在它所代表文化价值功能上形成价值利益链条,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动漫艺术品牌上折射的文化价值,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辐射到受众意识中去的,从而使受众在无形中接受其传递的隐形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动漫艺术传播方式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既达到了好效益又能成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传播方式。
任何一个品牌都势必有一个清晰而丰富的品牌识别――品牌个性。品牌个性是品牌独特的身份与标志,是它能够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根本。动漫艺术也是这样,有个性的动漫艺术形象更易为受众接受,个性越鲜明,形象越突出,在受众心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而对品牌个性的最好投资,就是加快和全面深化地塑造品牌文化。我们撇开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好地体现出当地旅游文化所应有的特色,让动漫艺术还原于原生态和生长发育环境,尽可能地描绘出它在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过程中的情趣和本质。只有把一种风格独特的文化注入品牌,这个品牌的个性才会生动鲜明。以动漫的方式传播景区品牌文化,是实现品牌个性的最有效途径。一旦人们认同了这种个性的品牌文化,他们就会自觉地加以保护。
总之,在品牌竞争时代,旅游行业应创新经营思维,采用全方位的旅游文化建设来达到目的。通过规范、可持续地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运用动漫艺术的传播方式来使旅游行业形成一种固化持久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主张。
参考文献:
[1]邹毅,贺文龙.湖湘视觉元素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以虹猫蓝兔七侠传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11).
[2]贺文龙.动画系列剧对动漫形象品牌建设的意义[J].美术学报,2011,(02).
[3]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J].旅游学刊,2004,(06).
[4]王大悟.旅游文化之当代解读[J].旅游科学,2007,(04).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3
一、抓住威海特征,科学定位文化旅游形象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应体现地方特征,避免空泛。
所谓城市特征,是指城市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本地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结合。城市旅游要体现独特个性,必须充分挖掘和分析其特征。
威海是一座海滨城市,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沙滩质量优良,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海产品也异常丰富。威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的遗址城市,是中国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威海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容将这些自然资源优势与历史积淀、人文环境融合起来,才能体现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紧扣时代特征,提出充分展现城市文化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旅游主题口号的制定必须充分了解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和偏好,目前,威海旅游对周边韩国市场依赖较大,韩国约占威海国际客源的80%。同时,威海已与英国的彻特纳姆市、意大利的比拉市、日本的宇部市、韩国的丽水市、美国的圣塔?巴巴拉市、俄罗斯的索契市、新西兰的蒂玛鲁市等国外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旅游口号的设计考虑这客源市场游客的兴趣,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内涵。
(三)重视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展现威海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核心是旅游标志,也包括旅游形象大使的选择。城市旅游标志的设计可以结合或直接引用城市标志性景观,强化城市的文化旅游形象。
二、展现威海地域文化,突出四大重点。
(一)突出民间文化,形成威海民俗发展的新格局。地域文化的推广要通过传播威海的民间艺术品、民风民俗来实现,可以建立民俗博物馆、举办民俗展、农家游或者庙会等方式扩大影响范围,使民间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如威海赤山景区,每年组织中日韩三国进行张保皋文化交流,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那么民俗文化则是一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必须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以弘扬和发展。
(二)突出红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威海红色文化的精髓。
红色革命文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第一,要加强重要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建筑等保护和利用,开发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精品线路和文化产品,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使之成为威海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
第二,要整理和充实威海红色文化历史研究成果,广泛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第一,围绕海岸线优势开发海上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海岸旅游线资源,开发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海上观光巴士等海上旅游,推进四季海水浴场、黄金海岸、水上乐园、休闲中心等为代表的海上观光旅游项目开展,积极打造融观光、休闲、度假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黄金海岸精品旅游线,彰显蓝色海岸魅力。
第二,围绕温泉之城的优势,开发健康旅游。威海还是山东半岛温泉分布最多的城市,山东半岛14处温泉中威海有9处。其地热温泉富含多种元素和放射性元素,水温、日热流量和矿化度等指标在山东省独占鳌头,多项医疗指标位居全国之首,尤其是位于市区的宝泉汤是国内外罕见的海水温泉。
第三,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开发和宣传。威海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旅游商品大都趋同,主要是海产品以及其初加工产品,且商品质量、档次、价格差异较大,旅游购物点设施简陋,缺乏地方风格,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应加强威海地方海产品的精加工,加强礼品的品牌化和礼品商场的连锁化,通过统一旅游产品、文化宣传品的形式,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突出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主的消费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4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来实现的。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实现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更新,是竞争理念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旅游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是管理者,更应包括旅游企业的全体职工;同时,也只有以人为中心,有才利于旅游企业的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营造对员工有利的企业环境,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是企业的需求。野三坡景区开发建设二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偏僻的山沟到响誉国内外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关键就在于狠抓了人的管理和素质提高,打造了一批能吃苦创上的员工队伍。在管理上,首先以制度为基础,培育共同价值理念。企业在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要培养相应的自律意识,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制度。
二、以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先进的旅游企业需要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旅游环境,文化氛围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是吸引游人的基础,也是企业员工工作的良好环境,试想,如果景区环境混乱不堪,游人的心情会大打折扣,景区的工作人员心情也不会感到愉快。在旅游景区首先要为游客塑造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塑造具有企业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如野三坡在旅游二次创业中,投入1000万元对百里峡景区进行了精雕细刻,在野三坡全景区进行了封山禁牧,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验收,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称号,进行了青年文明号和“十佳导游员”评比活动,形成了“人人是景区形象”的良好氛围,全体职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共同为自己的景区加油。2012年7月,野三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道路中断,桥梁损毁,整个景区满目疮痍,坚强的野三坡旅游人,不等不靠,众志成城,满怀豪情的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中,灾后重建累计投入16个亿,完善景区旅游规划,高标准打造拒马河旅游风光带。如今,涅槃重生的野三坡更具特色、更具风韵,向着国内一流精品景区、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大步迈进。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爱心家园”,使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是家的概念。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民本思想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赋与现代管理内涵,野三坡景区在全景区范围内为病残职工及家属开展爱心捐助,充分体现旅游大家庭的温暖,树立尊重职工的良好企业形象,激发职工热爱企业,心系景区的热情。
三、以打造品牌为动力,塑造企业形象。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5
一、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良性互动
1 有利于提供动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如香格里拉的霞给村的民族生态旅游,通过游客对民族村寨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的认同,使村民认识到本地区文化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找到了乡村旅游的经济动力和社会动力。又如丽江三元村把有形与无形资源加以整合发展旅游业后,既可补偿丽江古镇东巴文化流失的短缺,又使优秀的东巴文化得以持续传承,同时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必须恢复和适应民族身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
2 有利于恢复失落的乡村传统文化。实践表明,一些正在逐步衰退的乡村传统文化通过旅游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并获得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如近年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一些典型的民族村寨刻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并把当地的特色文化向外来游客展示。不但改善了当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而且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为发展乡村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吸引了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而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这种旅游文化发展模式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使传统的乡村文化与现代的城市文化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城市游客所代表的城市文化为当地村民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乡村文化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与繁荣。
(二)负面影响
1 加速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同化。文化的差异性是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旅游过程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相互接触、碰撞、取舍和融合。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大量城市游客把强势城市文化渗透到弱势乡村文化,导致乡村旅游赖以依托的文化资源逐渐消失,并使乡村弱势文化被城市强势文化同化,必然会造成乡村旅游景观城市化、乡村民风道德变质和乡村传统文化失真乃至流失等,乡村旅游很快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吸引。
2 乡村传统文化会被扭曲与失真。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把乡村风俗民情庸俗化,造成乡村传统文化扭曲失真,使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大减,从而影响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旅游活动中民俗文化的表演倾向是把传统文化习俗和庆典变成纯粹的商业活动,从而使这些文化习俗对村民自身失去意义,影响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
3 乡村村民生活秩序被破坏。乡村旅游发展不当会破坏村民生活秩序。若乡村旅游发展缺乏规划,无序盲目,就会破坏乡村本身特有的宁静和闲适,侵害村民的私人生活空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乡村内部的不平等,破坏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有时还会出现游客不尊重当地民族民俗传统文化,对一些民俗进行不礼貌评价等现象影响民族团结。
二、建立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实现乡村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和完整性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只有提供真实的本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保证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次,适度商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但要防止乡村旅游过度商业化,应保持旅游产品的本地化和乡村性。再次,提高乡村游客的满意度,可以规避乡村旅游开发中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建立适当的乡村旅游质量控制机构来控制乡村旅游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二)营造整体的乡村文化氛围
营造乡村文化环境的整体氛围,就是把乡村每个文化元素组成相互联系的其同体。实践证明,游客热衷于乡村旅游并非是偏爱单一的某一文化要素,而是希望享受乡村文化整体氛围。因此,需要通过保持并营造田园景观、保留和恢复乡村建筑、突出乡村农耕文化和基础设施的乡土气息、开发乡村饮食文化、发掘和保护乡村手工艺文化等手段来烘托乡村文化的整体氛围。同时当地政府一定要培养和强化乡村村民优良的民风,提高他们的知识、修养等文明素质,防止乡间淳朴民风的遗失,这也是构成乡村文化环境整体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正确处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
要防止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同化,努力使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相融。弱势乡村文化有被强势城市文化同化的可能,是由于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足,从而妄自菲薄、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城市文化造成的。这就需要旅游当地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城市居民热衷于乡村旅游的原因是对乡村文化整体氛围的享受,要更好地保护乡村文化的纯真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主动改善乡村文化的落后成分来吸收城市文化中的精华,使两者兼容并蓄满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相融。
(四)因地制宜搞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深刻理解乡村旅游的本质,提高对所拥有资源的认知度,结合自身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竞争力;在贫困山区开发乡村旅游时,为了减少乡村旅游业的脆弱性,降低风险,要对现有的农事、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等进行加工和改造,实现通过发展旅游业达到致富的目的。在经济发达的乡村,可以对乡村事务进行全方位现代化改造,把乡村旅游文化的各个构成元素组合起来,形成集娱乐、教育、知识、参与于一体的开发模式来满足新时期游客的需求。
旅游文化建设范文6
山区 乡土 民族混居 文化 特色旅游
近年来人们对低碳、环保、自然、生态、绿色的追求,激发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在乡村旅游的打造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我们迫切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渝东南是中国西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包括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武隆县、秀山县和石柱县所辖区域。该区域以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系渝东南的门户。本文以彭水县为例,拟从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跟进,乡村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巧妙融合四个方面探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
一、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定位
(一)彭水旅游面临的困难
彭水是内陆地区,贫困山区,旅游业起步晚,旅游业的打造面临着向外推广的难度,面临着旅游打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面临着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相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二)彭水旅游拥有的优势
但是,彭水县系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地,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该地有山有水,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阿依河漂流、茂云山森林公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该地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有独特的盐丹文化,其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山区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悠久,例如,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保存下来的天然盐泉、丹穴,二十年代彭水上八乡民众为同志树立的德政碑等;再者,该地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本土人力资源,例如,该地的本土文艺、书画作者,娇阿依民歌、踩花山歌舞、吹唢呐等民族民间乡土艺人,打糍粑、做鸡豆花等饮食传人,以及彭水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等众多的后备人力资源。
(三)彭水旅游建议的定位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身心需求,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因此,特色旅游打造至关重要,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纵观彭水旅游、周边旅游、国内外旅游的特点,可以将彭水旅游特色定位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山区区别于平原,乡土区别于城市,民族混居区别于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中等城市有别于小城市与大都市。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彭水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彭水旅游特色主线的确立,有利于彭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各景点在“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下的各自特色,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鹿角磨盘石的观光游,郁山古镇、绿荫轩体验盐丹文化、彭水文化的文化游,老云顶、茂云山森林公园的避暑游,阿依河漂流的探险游,鞍子苗寨的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二、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硬件建设,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基础
(一)景区硬件
1.传统建筑修复与重建
部分有传统建筑的景区中,有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损坏和拆除,这些被损坏与拆除的建筑,根据规划需要,对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能反应该景点特色的部分传统建筑,要修复与重建,这些需要修复与重建的建筑,应该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了解原建筑建造的历史,以“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旋律统领传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彭水以打造山区乡土的、原生态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点景观。例如,彭水山谷公园改造“通过建设一环、两轴、六区、十八个景点,将现有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等多样功能为一体的县城核心生态绿区,充分彰显彭水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山谷公园的改造,可以在保留公园大门主调风格的基础上,依据山谷公园依山而建的地理态势,各景点的修复与重建,着重反应彭水民族混居山区文化以及厚重历史。郁山古镇的打造,在古镇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说怀书的茶馆,仿古的书画、文物交易市场等,彰显古镇悠久历史文化。
2.“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
有的景点的传统建筑,数量比较多,损毁严重,例如,彭水县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等,均被损毁,要修复与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靠本县的财力难以修复或者重建,但这些景点的建筑是颇具影响的,很有特色的,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如果给予修复与重建,对本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先借鉴“印象武隆”的方式,打造“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待条件成熟时,再给予批量重建。“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建筑、雕塑、标志等,再聘请著名导演,联合一批业界巨匠,与本地文艺界人士组合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演绎“盐丹印象”,重现辉煌历史,在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时,让游人在短时间内了解黔中文化、盐丹文化,了解彭水悠久历史。
(二)地标建设与指示标牌
1.景区标志性建筑
每一个景区,都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该景点的山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例如,各种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大山资源,丰富的流水资源,变化万千的奇石资源,漫山遍野的树木资源等,结合本地的历史,民族混居地风情等,可以做成以树木为主元素的建筑,以奇石为主调的建筑,以流水为主题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的是苗族的风格,有的是土家族的风格 ,有的是汉族的风格,例如,摩围山风景区,可以充分利用树林里的树木、树桩、根艺、藤条等为主元素打造建筑,保家桃花山庄的建筑,可以选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元素,再配以秋千,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磨盘石风景区、阿依河漂流区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为主调装饰的建筑、石梯、石坝,再配以用乌江奇石组成的抽象的乌江风光雕塑群;郁山古镇怀龙亭的打造,可以选择有小桥流水的亭阁、的具象的雕塑等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标志性建筑,无论是何种风格,均使其体现“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调。
2.景区内外指示标牌
除了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外,景区内外的指示标牌也是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指示标牌,一是材质可以根据景点特色选用竹、木、藤制的,以及石材的、钢制的材料制作等;二是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体现民族混居特色;三是尽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标牌,并分别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标注,使游人不仅能在彭水境内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彭水作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三)其它硬件
1.酒店、商店
“吃、住、购”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名胜,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此外,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餐馆、酒店、旅馆等餐饮与住宿处,超市、商店等购物处的建设及装饰要注意规划与设计,这种规划与设计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档次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类别,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与建设,这种规划仍然要围绕“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这一大的主线,使其在统一中保持个性,例如,在郁山古镇规划仿古民间小吃一条街,以及卖小饰品的仿古一条街等。此外,彭水在首届“一节一赛”召开期间就进行了店铺装修与美化的工作,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随后,对学校、社区、商场等的建设,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规划与建设,使这些特色辐射面更广。
2.道路、交通
“行、游、娱”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水路构成了彭水旅游的立体交通,大乡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区乡土旅游的主调,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纳凉、郁山古镇观光,造就了彭水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例如,彭水旅游打造的过程中,其交通工具的选用,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游船、竹筏,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马匹、滑竿,可以在郁山古镇街道恢复特色仿古观光小车、仿古人力车等。
三、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服务,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保障
(一)旅行社及导游等从业服务
“旅行社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是把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因此,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组建与管理,使之适应迅速兴起的旅游服务活动。同时,成熟的旅游服务中,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彭水旅游在起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狠抓导游素质提升,打造特色优质的导游服务。其方法,一是选拔旅游专业导游方向毕业的学生到彭水各旅游景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二是对旅游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由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负责执行;三是对旅游后备从业人员针对彭水旅游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由彭水县职教中心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动完成。这项工作,可以借助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显强老师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彭水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二)酒店、餐饮及旅游支持服务
外出旅游,人们除了谈论本身的旅游景点以为,议论最多的就是餐饮与住宿,因此,酒店、旅馆的服务水平,餐馆、小店的特色餐饮,以及旅游服务的其他支持力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酒店、旅馆环境是否舒适,被褥是否整洁,设施是否齐全,安全是否有保障,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等,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情绪。另一方面,餐饮的好坏更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彭水的旅游餐饮,可以分三块打造,一是以火锅、川菜等为主的重庆特色餐饮;二是以鸡豆花、荞面、三香等为主的彭水特色餐饮;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鲁菜、苏菜、粤菜,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饮,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宣传推广本地菜系,突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扩大其影响力,还可以让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饮,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再者,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务,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提供县内不同旅游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选择,提供县内旅游线路与本县周边线路的衔接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门票在网上、售票景点的方便快捷购买等。
四、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积淀,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根本
(一)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们探新求异和求知的欲望。实践表明,旅游者对旅游的印象中,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给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点的景色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更容易让人激动,因此,各地旅游的打造,都很重视文化的打造,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统领景点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其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在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以黔中文化、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统领景区的打造,使景区颇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再者,通过文化部门在村组、社区等宣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二)创新旅游文化
一方面,创新景点文化。人们除了关注景点本身的景色以外,景点文化成为人们对这个景点关注的重点,因 此,对景点文化的包装与策划,以什么方式呈现与凸显,在景区中服务人员的知晓度与导游的解说,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彭水县借助“一节一赛”打造旅游文化。继去年彭水“一节一赛”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再度举办“一节一赛”,以大型民族歌舞·娇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国摩托艇联赛、江河钓鱼大赛、乌江流域特色美食周、乌江画廊杯首届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流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黔中文化论坛等12项活动助推彭水旅游。再者,统一规划、设计与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纪念品,使之从另一角度呈现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产,可重推大脚菌、精丝苕粉、郁山擀酥饼等。旅游纪念品,打造有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这项工作,可以在政府牵头下,由旅游局、文化部门组织本土民间艺人、美术院校师生、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完成。
(三)打造本土文化
除了旅游文化以外,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本土文化,也是彰显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各种资源举办全国性大赛,扩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儿漫画网站”以及其所拥有的众多资源,举办“‘阿依河杯’全国少儿漫画大赛”,吸引全国顶级漫画家及众多漫画爱好者、学校师生参加漫画大赛,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唯一的“乡土美术网”,举办“‘乌江画廊杯’全国首届乡土美术大赛”,吸引全国民间艺人,广大农村学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大赛,通过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征稿,既扩大了彭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收到了众多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乡土美术作品,还活跃了彭水本土文化,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举办县级的文学、摄影、书画、声乐等大赛,鼓励本地艺人、爱好者、学生,创作本土味浓厚的作品,以丰富本土文化。再者,举办旅游相关的大赛,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质量。例如,此次“一节一赛”中“武陵山·乌江画廊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就是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