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的危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的危害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意外伤害 后续教学 校园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引致体育意外伤害的运动类型繁多,本文仅以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为研究对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常会由于造作不当或是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意外伤害。严格而言,所有的“意外”都必然可以找到能够避免的方法,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意外”都应该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意外”。但就教学控制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而言,有些突发性质的“意外”伤害确实难以避免。本文在扼要分析体育教学事故语境下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思考在伤害发生以后,可能对后续教学事故造成的影响、利弊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1体育教学意外伤害的原因和种类

简而言之,意外事故是客观上产生了损伤但该行为并非是处于主观意愿的伤害现象。是受害人不能抗拒或是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而学校体育意外伤害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伤害,造成重伤、残疾、死亡等重大事故的教学事故。学校意外伤害是指在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和教师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事故。意外伤害的类型简单分为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死亡;另外还可以分为短暂性可恢复伤害和永久性不可恢复伤害。而造成体育意外伤害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列: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教学环境的原因。

教师方面。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原因。首先是教学方案与学生实际不契合。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青年教师群体身上。根据教育心理学,青年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因此渴望被学校领导以及同仁乃至于学生所认可,因此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冒进有余而稳重不足的情况。其次,则是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和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有所差异的是:它不仅关注教学理论还同时要在意动作的到位。也就是说,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但是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另外,教学控制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学生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却没有去观察、指导和控制,最终将会大大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

学生方面。学生处于性格跳脱变动不居的年龄,因此往往不会严格按照教师们的规范动作去开展锻炼和学习。他们每每会处于好奇心以及在同辈人中的表演欲望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因而提高会主动地提高动作的难度和强度,而这多半是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的。另外就是环境的因素了。简单说来,体育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完好舒适等等,和体育场地的开阔地面的柔软等等,都可能会成为增加意外伤害的几率以及增大伤害程度的因素。

2从冲突论的视角分析体育意外伤害对后续教学的利弊

传统上,我们总是对意外“避之不及”,唯恐迟缓一分就遭其吞噬。这显然是由于人们骨子里趋利避害的因子所决定的,是传统的看待社会事物的陈旧观点。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诚然,“意外”有时候确实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烦恼,但同时,“意外”也意味着机遇。即便就意外本身而言,意外也同样是可以激化冲突,假发矛盾,从而为化解矛盾进一步推动事物的发展做出贡献。

2.1“意外伤害”之弊

毫无疑问,没有人喜欢“意外”伤害,尤其是体育伤害。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身体的残疾甚至是生命的丧失,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过程中造成意外伤害的事故每年有几十万起,造成的伤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更是多不可数。这直接让无数的家庭和学校深受其苦。没有人喜欢意外,但是意外并不会因此而就不来找我们,因此如果意外来了,我们除了伤心悲痛之外,更应该做不是谴责和批评,而是总结经验,找寻可以加以利用以改善今后教学的地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论述的部分。

2.2“意外伤害”之利

首先,“意外”伤害具有警示作用。这相当于是试错。有人在事故中收到了伤害,人们必然会去寻找他们根子上的原因。然后再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必然导致多数人因为“惧怕”同样的遭遇而不去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意外造成的伤害越大,则这种警示的范围和起到作用的程度也就越大。其次,他对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契机”。只有在实践中遭遇了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机会修正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评判指标,以便于我们进一步修正自身行为,为继续改造世界作出努力。

2.3应对策略

从弊的视角来说,笔者认为,对于弊,我们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尽最大能力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利,社会各阶层应该摒弃成见,给教育管理阶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一个革新的机会。毕竟,“意外”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除了惩前之外,更应该是毖后。我们应该在“意外”中找到机遇,为后续的教学行为的改良提供可变机会。努力调研,用心思考,刻苦专研,群策群力,找寻克服的策略和进步的方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3结论

体育“意外”伤害对后续教学利弊皆存,不同的是,对于弊我们应该努力让受伤害的学生得到救治和恢复,尽最大限度地化解持续性伤害和不幸;而对于利,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找寻可能改善我们后续教学的因子,革新我们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伤害,以提高我们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英俊,朱冀.学校体育中意外伤害的责任归属及法律保障[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74-76.

[2] 申德峰.中学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2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习;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部门,其主要包括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两大主要部分。影像技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影像诊断提供通过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取的图像,影像诊断则通过阅读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术工作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机械的操作影像检查设备,摆一摆摄影的看似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如影像诊断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本院的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安排计划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术的实习部分。那么影像技术是否真如人们表面看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不需要重视、而医学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影像技术的实习,本文探讨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及与临床的关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担负着来自临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术检查工作,负责为影像诊断和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图像资料以及准确诊断疑难病变的依据,因而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获取图像的质量,也就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必然也影响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效果[1]。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90%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图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X线摄影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早与多年前X线刚在医学上获得应用时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普通X光机不同,各种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不断开发应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等,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已发展到能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上,对疾病的检查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并能深入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上,所获取的图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维的截面图像,已能获得所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设备的多种后处理功能重建出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等,从而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数据资料,并深刻影响到临床对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3-4]。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因为要灵活运用这些先进的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为诊断和临床服务,亦即为诊断和临床提供能真实反映所检查部位情况的优质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电工学、摄影学以及计算机学等领域。如进行DSA检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检查,所选择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剂的流量、流速、压力等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要行三维重建的造影,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涉及的内容更多,不仅要依据导管的型号、导管插入的血管及进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所用检查设备的功能特点等来综合分析制定,来保证获得优质的图像[5],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保证三维重建的进行;而对于多参数成像的MRI检查,扫描方案的制定及扫描参数的设置就更为复杂,没有较深的物理学知识、较广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是无法正确选择成像参数的,那么扫描图像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仅使用单一的X射线吸收成像参数的CT扫描则需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螺距等扫描参数的科学选择,对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参数的设置,在考虑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受照的X线辐射剂量尽可能的低[6]。所有这些都离不了影像技术工作,而仅靠简单的操作影像设备、摆摆摄影是无法达到目的,更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潜能,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不会有医学图像,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就无从谈起,一味的轻视与漠视影像技术都是不应有的态度。

2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走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响其一生。而影像医学与临床关系密切,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来获得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已成为临床医疗越来越倚重的影像学检查。同时由于在我国医院里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申请,实行的是由临床各科医生提出,并强调放射科无权更改临床医生所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因此面对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检查项目以及开具正确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各种影像技术检查原理、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使得不合理的、过度的甚至滥用影像技术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或延误患者疾病的确诊,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对于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的医学本科生来说,在实习阶段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实在是意义重大。

3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学理论教育,但影像学的课时并不多,影像技术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术的理论抽象晦涩,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记忆。例如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尽相同,虽然反映到图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现,但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如骨皮质在CR或DDR、CT上显示为白影,在MRI上则显示为黑影,对于这些单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就很难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线摄影检查中,各种摄影的设计,是基于最大化地显示所要观察的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对摄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也很难真实感受到这些摄影的命名对观察摄影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摄影主要是观察手掌部位情况,但临床医生常对手掌部位外伤的检查开出的是手掌的正位、侧位的申请,而侧位对于观察手掌部位外伤的情况价值不大;又如锁骨的摄影,常有临床医生同时开出什么锁骨正位、轴位和侧位的摄影申请单等,让影像技术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医患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因此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除了要学习影像诊断的知识外,也应重视对影像技术的实习实践,通过影像技术的第一线工作的实习实践,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及带教老师的讲解带教,巩固和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图像上的真实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明白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下的表现可有不同;了解各种摄影对显示所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了解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优势和不足,掌握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正确理解影像技术检查的正当化原则,避免日后走入临床工作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7-8],避免开具错误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医学生到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议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时间,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常见病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检查技术、操作程序等,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世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09,29(5):60.

[2]秦宇红,李春燕,黄福灵.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改革设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5):270.

[3]邵为景.浅谈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原则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7.

[4]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前进论坛,2010,50(8):54-56.

[5]张延成,张翠燕,耿静羽,等.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83.

[6]任庆余,杨星,赵进沛,等.加强医用X线、CT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69-70.

[7]邓爱平,李新文.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51-152.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3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防护;安全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6-01

1引言

X射线机的高压部分早期使用感应线圈供电,裸高压线、裸X射线管方式。1910年发展为工频升压真空管高压整流方式。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动控制、程序控制技术应用到X射线机,大型X射线机变得十分复杂、庞大,但总体上仍属于电工元器件产品。1982年,采用逆变方式的X射线高压发生装置实用化,逆变频率不断提高,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X射线高压发生系统进入完全电子产品时代,系统经历了由繁到简、脱胎换骨的进化。1961年隔室操作多功能检查床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广泛应用,胃肠透视检查进入遥控时代。由于x线电视的使用,X-TV透视已成为基本的诊断手段;电影技术也被引入X射线领域,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动态器官检查的影像记录手段成为心血管专用机的主要记录方式[1]。

2 X射线影像设备的防护目的及原则

2.1X射线机的防护:X射线机及机房的设计均须考虑防护措施,既要保证安全使用,使接受X射线剂量限定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不会造成身体损害,也不要采取过当的防护措施,造成浪费。

1)X射线影像设备以防X射线漏出X射线管管壳和防电击,X射线管的窗口处应根据设备的检查目的不同,放置1.5~3.0 mm厚的铝片,过滤自靶面发出的能量低、波长长的原发(初始)X射线,以降低被检者受照部位的吸收剂量。“窗口外应配置具有灯光野的准直X射线射野限制器,调整原发X射线的照射面积,以保护被检者非受照部位的相邻重要器官。”近代X射线影像设备将检查床变成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机房的防护要求:放射科的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它和临床科室的关系。在放射科内部,除了机房之外,还要有大约同样面积的辅助房间。这些机房和辅助房间安排的是否合理,不但影响放射科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病人就诊的方便。“同时保证一般公众成员在X射线机房外面接受的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因此,必须对X射线机房相邻房间和上下楼层房间的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 [2].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当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视X射线剂量的大小,会使人体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某些生理上的反应,使组织细胞功能受到抑制、损害或破坏。为防止和减小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完善和加强X射线机机房的防护措施。防护措施是否得当,不仅影响着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受线剂量,而且也影响着周围人群,包括候诊病人,机房周围房间里、通道里、以及上、下楼层房间里人员的受线剂量。在机房的建造中,必须加强机房各个环节的防护措施,将人员的受线剂量限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3)机房的使用面积①原则:机房的使用空间大小应以保证安全操作为原则。每台X射线机应有单独的机房,双X射线管组件的X射线机应分别有各自独立的机房。②标准:按X射线机额定容量大小和防护标准规定新建X射线机房,单X射线管组件200 mAX射线机房应不小于24 m2;双X射线管组件的应不小于36 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的机房。

(4)机房的防护厚度X射线机房的防护厚度,应保证在所预计的每周最大工作负荷条件下,使其周围区域的人员之受照剂量不超过其相应的有效剂量限值。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 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和天棚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 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的建筑材料以砖和混凝土为宜。一般24 cm厚的实心砖墙,只要水泥砂浆饱满,不留缝隙,即可达到2mm铅当量。

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计,并有与其所在同则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机房内的窗户,其窗下沿最好离地2m。

3 X射线影像设备的防护

X射线影像设备在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对我们产生着危害。如果在容许范围内,则一般影响很小,但也要强调和重视防护。“使用时要控制X射线检查和治疗中的照射量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安全合理地使用X射线检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X―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犹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3]。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开展得越来越多,射线防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护工作可以从技术角度、放射线工作者和患者3个方面进行。(1)通过增加X射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来减少被照射的剂量;使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常用铅或含铅的物质,作为屏障来吸收不必要的X射线。(2)不仅要对患者的健康负责,更要保护好医生自己。“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正确进行X射线检查的操作。定期监测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及时发现问题。”同室透视时要戴铅橡皮围裙和铅手套,并利用距离防护原则,加强自我防护。(3)为了避免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和超过容许量的照射,要选择恰当的X射线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检查程序。“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在检查时,要配合好医生,按照医生的要求选好位置,摆正姿势。”总之,要恰当的用好X射线影像设备,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明国主编. 医学影像设备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由芸主编. 医用物理学 (第二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4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 要】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 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螺旋CT;影像诊断技术

1 前言

在临床诊断中,螺旋CT 新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潜在危害。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使辐射剂量与诊断图像相对平衡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2 CT 扫描剂量的降低方法

2.1 管电压降低

管电压降低不仅能够降低辐射剂量,也使降低医学射线的质量,其产生的后果是降低射线穿透力,增大辐射吸收比例,造成患者收到的辐射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使影像质量受到改变。所以,采用管电压降低方法在CT 低剂量扫描方面不具有可行性。

2.2 螺距增加

在不改变其它扫描条件时,增加螺距将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但加大螺距,会增宽层面敏感性曲线,在z 轴的医学影像将降低空间分辨力,因此辐射剂量采用螺距增加而降低的方法,其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2.3 管电流降低

降低管电流低对对比分辨力产生影响,诸如脑、肝脏等低对比组织图像质量显著降低,因此管电流与辐射剂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而基本不会影响诸如肺、骨等高对比组织的分辨力。使管电压保持不变,管电流降低,是辐射剂量降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

3 临床中CT 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3.1 肺部CT 低剂量扫描

CT 低剂量扫描是对直接照射剂量减少的一个最好的方法,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胸部检查已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比观察在采用30mAs 低剂量和110 mAs 常规剂量的螺旋CT 进行扫描患者胸部,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病灶检查的两种方案,其检出、病灶结构及定性都不存在明显差异,螺旋CT 采用两种剂量扫描患者胸部具有相同价值。研究结果证实,螺旋CT采用20mAs 低剂量扫描,得到的图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存在较小的差异,且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能够明显降低90%,因此肺部扫描时最佳剂量是20mAs。采用低剂量螺旋CT 扫描定量分析肺容积及密度时,发现超过60 mAs 低剂量都能获得质量非常好的扫描图像,可达到定量分析肺容积及密度所需。

3.2 低剂量CT 扫描鼻窦及鼻旁窦有关研究采用30mAs 和50mAs 两种低剂量针对鼻窦病变患者进行CT 扫描获得的图像相对于120 mAs 常规剂量进行对比,低剂量扫描可分别降低78-88% 和88-98% 的曝光量,相对于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降低,而二者相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3 低剂量CT 扫描颅脑

在成人颅脑部位采用低剂量CT 进行扫描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婴幼儿脑组织及颅骨尚未发育完全,组织密度明显低于成人,脑组织、颅骨及脑室都具有较好的自然对比度,对于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采用低剂量CT 扫描方法比较适合。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螺旋CT 检查儿童头颅,采用120kV、90mAs 获得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实际需要。对新生儿采用120kV、70mAs 低剂量进行头颅CT扫描,获得的图像也符合临床诊断需要,但还能使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只相当于35—55% 的常规扫描剂量。针对患儿存在颅内出血情况,采用多层螺旋CT 进行低剂量扫描,减少40% 的扫描剂量能够得到符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3.4 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外伤

在眼眶的各种组织结构中密度差相对较大,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而扫描图像采用低管电流对于空间分辨力只具有较小的影响,因而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具有可行性。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眶内气肿、眶骨折、发现高密度异物等采用低管电流扫描与常规剂量不存在明显差别;扫描球内血肿相对于常规剂量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能引起球内血肿漏诊;对眶内气肿、眶骨折、发现高密度异物、球内血肿等采用低管电流扫描与常规剂量不存在任何差别,对外伤病变扫描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采用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0 毫安管电流时CT 辐射剂量最小,只相当于常规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图像质量相与常规剂扫描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

4 结语

总之,尽管低剂量CT 扫描增大了图像噪声,但在大部分扫描中得到的影像信息质量已达到临床诊断所需,使受检者收到的辐射剂量尽量减小,尤其是成人鼻窦、胸部及婴幼儿颅脑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开展的相关研究,30—55mAs 是胸部较为合理的一个低剂量扫描区间,在采用低剂量对其它部位进行扫描时,通过研究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还有待于相关研究人员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尉可道,蒋学祥.CT 中的放射防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18).

[2] 孟悛非,范淼. 重视CT 检查中的辐射剂量[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16).

[3] 李秋芬, 李保银, 袁卫国等. 低剂量螺旋CT 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4).

[4] 韦进, 王小文, 吴广仕等. 多排螺旋CT 非螺旋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8).

[5] 胡荣慧, 闻颂苏, 王贵美等. 肺部低剂量螺旋CT 放射剂量的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5).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5

{关键字}:伦琴,x射线,乳腺癌,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x射线危害,X线检查。

{Abstract}FromfindX-rayin1985tonow,thereare112years.Medicalimagingtechnologyhasaverygreatdevolopment;Knowingitscharacteristics,wetalkaboutit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thenwecanusethegoodonesinsteadofthebadones.ThirdlywegetaknowlegdeoftheapplicationsofbreastcancerdignosisbyX-ray.TheAmericanCancerSocietyandDenmarkStudyGrouparguedabouttherealityandreliability,finallywe’resureaboutitscontribution.AtlastwediscusstheharmsofX-ray.let’susethetechnologyreasonably,andfightforourmedicalcareer.

{Keywords}roentgen,X-ray,breastcancer,mammographyfacilities,harmfulradiation,X-rayInspection

(一)伦琴-X射线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偶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他称为χ射线。后来,人们运用χ射线造出χ光透视器,可以透视人体的内脏和骨骼,使医生能正确发现病人的病因,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伦琴X射线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如很快就导致电子的发现和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以X射线的研究为钥匙,叩开了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大门。X射线的发现,打破了所谓“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物理学已发展到顶”等旧观念,引起了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伦琴因发现χ射线而得到很高的荣誉。1901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获得普鲁士二级王冠勋章、英国皇家学院伦福得奖章、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奖章。

伦琴是位对科学无私奉献的人,他深知自己的发现在科学、医学等方面应用的意义,当柏林通用电气协会建议以高价换取伦琴新发现的专利权时,他坚决拒绝,他认为任何科学发现都应当为人类共享。他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转赠给维尔茨堡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经费。

所以X射线的发现对医学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在其发现后不久,就被人们应用到临床中。现在X射线不仅可以用来成像,作为诊断依据,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二)X射线特点及性质

物理效应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枫X射线可以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另一方面,它对正常机体也有伤害,因此要注意人体的防护。在医学上,X射线技术已成为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门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X射线对乳腺癌的诊断

美国癌症协会发表一项声明说,X射线照相是及早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40岁以上的妇女应当坚持每年做一次这样的检查。

而丹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在八项主要在欧洲进行的有关X射线照相作用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参照了不是用随机抽样的科学方法得到的数据,因此,根据上述调查确认X射线照相可以发现乳腺癌是没有根据的。

美癌症协会在声明中表示完全不同意丹麦研究小组的结论。声明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只有13%的妇女定期接受X光照相检查,当时发现的乳腺肿瘤直径平均为3.2厘米。90年代,定期做这种检查的妇女达到60%,肿瘤的平均直径缩小到了2厘米,近10多年来,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稳步下降,所发现的乳腺癌一般都没有扩散到腋下淋巴结,这主要归功于X光照相的广泛应用。

该协会说,丹麦研究人员引证最多的一项调查中采取的抽样方法确实曾受到怀疑,但是研究人员在反复分析后,都肯定了那项调查中的数据。因此,X射线照相确实可以帮助及早发现乳腺癌。

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也称为钼靶X射线设备,因为该设备使用的是钼靶,钼靶产生多的长波射线也就是软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对于软组织尤其对乳腺的摄影效果很好。多用于对乳腺疾病的诊断,诊断正确率能达到90%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不仅能帮助查出乳腺是否有病变,还能显示乳腺肿块的真实大小,甚至还能发现1~2mm的病变,并能作为对良性和恶性病变进行鉴别的依据。

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配用乳腺摄像专用支架,设有较长的遮蔽筒,用于靠近病人,摄影时病人取立位或座位,专用支架能沿立柱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支架能有垂直向转换成水平向,并可固定于其间的任何角度,用于乳腺各方向的摄影。支架上设有乳腺夹持板,起压薄乳腺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五)x射线危害

X线对人体健康确有一定危害,X线照射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X线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其主要危害是对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根据X线理论原理,病人在X线检查时,安全照射量应在100伦琴以内,按这个照射量再制定出容许的照射次数和时间。如胸部透视在几天以内总的积累不应超过12分钟,胃肠检查不应超过10分钟。至于摄片检查因部位不同,照射量多不同,所以相应的容许照射次数也不同。病人在一年当中做2~3次检查对健康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目前胶片及暗盒夹都采用了“感绿屏”和“感绿片”,这样X线照射量要比原来剂量还要减少1/2量,从而更加保护了病人的健康,且诊断效果没有丝毫降低。此外,近年来各大医院均采用摄片为主、透视为辅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病人过多摄入X线量(透视比摄片X线量大),另一方面也可为诊断疾病留有依据,以便于治疗和复查对比。

虽说X线检查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仍应强调,由于胎儿、婴幼儿、儿童对X线非常敏感,故孕妇和婴幼儿、儿童应尽量避免X线检查。如果必须检查,特别是作骨盆测量或胎儿检查时,则曝光次数不得超过2~3次。对婴幼儿的X线检查最好仅将被检查部位暴露,其余部分均应遮盖。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不超过容许照射时间及次数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对于X线的敏感性每个人是不相同的,它还与人体的一般健康状况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所谓安全照射量并不保证对遗传因子也是安全的,因为目前对于足以影响遗传的照射量究竟是多少还不十分明确。但是,从预防角度来看,X线检查次数还是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产品展厅-福星科技

(点击看原图)

(上海天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口腔...)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6

关键词:乳腺癌;早期;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37-02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了上升趋势,并年轻化,所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都极其重要,而超声检查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2011年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35~61岁之间,均为女性,因疼痛就诊,18例,触诊部分可扪及包块,8例,体查仅发现乳腺腺体增厚。

1.2 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PREMI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仰卧,双臂举过头顶,充分暴露双侧,用高频浅表超声探头放置表面,对各象限依次进行连续性对比扫查,发现肿块后,详细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微小钙化灶的有无,用CDFI观察内部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血流频谱,按Adler方法判定血流信号的分级。

2 结果

26例患者中,5例未在我院手术,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肿块1cm,16例,为单发,在乳腺层内探及低回声包块,边界不规则,呈蟹足状,部分内部可见微小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均可探及血流信号,RI≥0.7,3例血流分级为Ⅱ-Ⅲ级,16例血流分级为Ⅲ级,16例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3 乳腺癌超声特点

3.1 声像图特点:

3.1.1 肿块边界不整,无包膜,边界有毛刺,呈锯齿状或蟹足状,有时可见较强回声晕;

3.1.2 肿块内部多呈实性低回声,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分布不均,可有散在点状钙化;

3.1.3 肿块后方回声可出现衰减或消失(髓样癌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3.1.4 肿块纵横比大于1;

3.1.5 发生坏死或液化时,肿块内可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发生转移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出现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为低回声,中心强回声偏移或消失;

3.1.6 彩色多普勒探查,大多数肿块内部或边缘可有血流信号,呈棒状或条状,多为中心型或穿入型,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多为Ⅱ-Ⅲ级;

3.1.7 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较高,峰值流速大于20cm/s,RI>0.7,呈高速高阻型。

3.2 超声表现:

3.2.1 髓样癌:一般体积较大,呈圆球形,回声与脂肪层回声相似或呈无回声,肿块多位于乳腺腺体层深面,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肿块与皮肤分界不清。

3.2.2 乳腺硬癌:体积不大,边界不整,界限不清,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3.2.3 状导管癌:肿块常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呈现蟹足状,肿块后方有回声衰减现象。

4 讨论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不仅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甚至可行保留肿瘤切除手术,还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移与复发,早期乳腺癌的正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安全、无创的特点作为了乳腺筛查的首选方式,但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超声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比如早期病灶比较小,未向周围组织发生浸润,边缘也可呈现较光滑的现象,1cm的乳腺癌211例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有89例,占42.18%,而45例1cm还是

参考文献

[1] 刘佩芬.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7:100-140

[2] 张龙方,李群.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571

[3] 张缙熙,姜玉新,主编.浅表器官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16-135

[4] 曹铁生,段云友,主编.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李泉水,主编.浅表器官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6] 褚红,龚新环,陈红燕,等.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

[7] 赵汉学.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内癌微小浸润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4)

[8]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影像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