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1

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教学目标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应性。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是最广泛的。基础部分的理论内容是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拓展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升华的必要准备,可以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R床思维,更好地与临床护理接轨。然而,基础部分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概念、公式、各测量指标的数值及临床意义,学生反映这些烦琐、零碎的知识点比较难记,内容枯燥;拓展部分也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所以,我们采用提问式复习法帮助学生复习,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理论知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9)采用提问式复习法教学,对照组(n=80)采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学,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学生无选择偏倚。除了复习方法以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考核内容、授课教师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实验组具体实施步骤

(1)按计划讲授理论:在实施前,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讲解理论知识。

(2)设计问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提问时要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并将对话双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学生会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动参与到对话中来。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创新。比如知识点“乳牙出齐的年龄”,设计的问题是“幼儿补充维生素D应补充到几岁?”,引导学生思考。

(3)布置任务:每次理论课结束,要布置下堂课提问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掌握。

(4)课堂实施:每次新课前,随机点名请学生到讲台上回答提问,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时有其他学生提醒的弊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联的知识点,也要随时提问。

(5)记录: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情况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求再回去复习,下一堂课的课间要求他们继续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

(6)教师点评: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

(2)考核通过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采用的试卷相同。为避免改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测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接轨,全部采用选择题型,成绩采用百分制。

(3)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六个问题。学生给予评分,每项勾选“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记0分,汇总两组学生的得分。

(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若P

二、结果

1.结论一

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整个学期实验组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论二

理论知识考核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三

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示教课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的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回顾复习,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念书配合,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提问式复习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改变教师总结复习的模式。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

1.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时安排较紧张,教师平时很难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通过随机提问式的复习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没达到,教师应调整计划或授课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让人的记忆更加敏锐,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对于缺乏自律的高职学生而言,是给了他们适当的压力,以此督促其在课后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3.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授课,他们很少有机会站在大众面前发言,导致部分学生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表达存在障碍。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提问式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因为害羞、紧张等因素,无法有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比较自然地站在讲台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以此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4.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 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 教学相长

AbstractObjec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of 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which is questions-centered,and with nursing procedure as the main clew.Method:About 140 students in four clas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major are chosen at random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e.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with 70 students in each group.Whi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questions-oriented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n quizzes,mid-term exams,final exams and questionnaire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Results:By comparison and survey of each group's performance in quizzes,mid-term exams,and final exams,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knowledge receptivity,intelligence grade and so on,and through statistic analysis,the difference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Conclusion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re able to help motiva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enhanc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 knowledge,improv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realizing the aim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Key word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Pediatric Nursing;overall quality;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剖析,按照护理程序把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变为师生研讨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1]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40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均为护理本科学生,来自4个不同的班级,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70人。实验组70人,两组年龄、性别、护理专业知识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教学过程: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组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如下:①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章节特点找出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精心设计出一套问题或者病例。对问题的设置一般分三个层次,第1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解决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层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应该在课前布置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第2层次是围绕重点、难点设置2~3个典型问题。第3层次是知识的内在联系,题目中应该包含护理程序这条主线,把新旧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可以温故知新[2]。②学生结合问题,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完成第1层的问题。③启发和引导课堂上学生围绕第2、3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全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④教师释疑、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结合自己对问题答案的准备,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评价:一是随堂测验,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将半期和期末考试中采用两种教学法讲授内容对应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三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 果

随堂测验成绩分析:随堂测验成绩(表1)中问题式教学法为78.29±7.68分,而传统教学法为59.67±8.61分,统计分析显示问题式教学法课堂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0.05),说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半期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在半期和期末考试中分别统计出传统教学内容和问题式教学内容的百分比,学生得分的百分比(表1)。在半期考试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成绩为78.74±4.93分,传统教学法的成绩为74.56±4.27分;在期末考试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成绩为81.64±8.63分,传统教学法的成绩为76.82±10.78分,两种教学法在半期和期末考试中其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问题式教学法的平均成绩略高于传统教学法。统计出各分数段人数的百分比(表2),问题式教学法80分以上者占45.31%、60~79分者占52.86%、60分以下者1.43%,传统教学法80分以上者占32.86%、60~79分者占55.31%、60分以下者11.43%,说明问题式教学法中上成绩人数较多,不及格人数较少,曲线符合正态分布。

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法的态度和课堂知识接受能力:实验组的70名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法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赞同者占87%,折中者11%,反对者3%。在讲授相同教学内容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而实验组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课堂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进行调查,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接受好者占62%,一般者34%,较差者4%;传统教学法接受好者占21%,一般者61%,较差者18%。说明两种方法,课堂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问题式教学法对发展学生智能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实验组的70名学生就问题式教学法对知识吸收、培养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7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表3)。结果显示问题式教学法对知识吸收很大和较大者占81.43%,培养学习兴趣收益很大和较大者占74.29%,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82.86%,培养自学能力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64.28%,培养创新意识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75.71%,培养综合素质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77.14%。说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

讨 论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有效地启发了护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在加强、深化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理解的同时,还着重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特殊功能[3]。因此,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推广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该教学方法的优点归纳如下,希望与教育界同仁共享。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用典型病例进行引导,也可以开展自学,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不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问题,针对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合班上课,人数众多,使用该教学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老师的设问、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讲解等过程,学生主动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她们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我们在讲课中注意通过对具体症状和病例的分析研究来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过程互动参与,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式教学法是以行为为向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互动情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充分交流,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思考,经过老师的示例、设问、启发、师生的互动讨论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教学对象角色转变,有利于教学相长:问题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指导者、推动者,其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课前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选择典型的病例;二是教师要引导讨论的全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争辩、选择和决策,还要解决病例中的特定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探求特定症状所代表疾病的演绎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几种可能性,也即是进一步理解护理诊断中的潜在问题;三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使自己的临床教学水平跟时代接轨,反映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型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等等,要让课堂永远充满生命力[4]。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病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和结论,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论。学生是辩论的主要角色,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发言中学习,也可以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鲜活的,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科学民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尤其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就予以肯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讨论氛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形成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型护理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5]。

注意事项: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本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决定问题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自然应该是问题的设置和具体要求。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设置问题时要以教材为依据,教学大纲为指南,参考有关文献,保证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突出难点;要有一定难度、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进行推导、联系、查阅资料,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增加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灵活多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兴趣性,形式多样。结合教学内容,注意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控制问题的数量,一般设置3~5个问题,否则学生准备时间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教师一方面课前要认真准备资料,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解答和更正。另一方面还要准备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重点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发言[6]。

当然,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我们深信,随着问题式教学法的完善成熟,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培养出更多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的创新高素质的开拓型护理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民.理念――四年制中专护理教学计划的又一特色.中等医学教育,1997,15(2):7.

2 周丽萍.宋湘晋.周建平,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03.

3 吴双敏.叶天惠.李云葵.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6-8.4 张翔.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情报,2003,10:38-40.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对护生《护理伦理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09级15个班700余名学生调查。结果:学生对于《护理伦理学》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护理 学生 护理伦理学 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小结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 导乐分娩 导乐陪伴分娩

妊娠是妇女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分娩更是妇女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体验。在分娩过程中产妇要面对许多“陌生人”,视分娩为一种疾病,使分娩成为一种孤独、痛苦、恐惧的过程。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服务,使分娩过程更加人性化,也扩展了助产士专业服务范围,在导乐过程中助产士应富有同情心,用一对一全程陪产,从中给予建议、信息、安慰及其配合分娩的切实生活照顾[1]。相比传统分娩模式,陪伴分娩变得更安全、科学性及人性化,也增加了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关怀,同时也满足了产妇和家属对妊娠分娩过程中“高需要求”。近代生理学对疼痛的研究发现,负性情绪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造成体液、激素、酶类的异常,导致内源性止痛物质增高,抑痛物质降低,使疼痛下降[2]。有研究证明,阴道产产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精力,进食相对较早与婴儿皮肤接触10分钟后,新生儿即产生吸允动作,经神经末梢传入垂体后叶增加催乳素分泌,从而加强子宫血管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以下将运用导乐陪伴分娩取得成效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治自然分娩产妇107例,产妇健康状况良好,胎位ROA/LOA,无妊高症,无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疾患,分娩前各项化验回报结果均正常,都以学完孕期必修课程,均给予导乐陪伴分娩。年龄21~34岁,平均27.5岁;初产妇97例,经产妇10例,平均住院3天。

第一产程的导乐:①潜伏期的导乐:由于分娩对产妇是一种压力源,会引起一系列特征性的情绪反应,常见的反应是焦虑和恐惧。分娩时的疼痛、分娩中出血、分娩中意外、医院环境的刺激以及与家人分离的孤独感等。此时,对产妇实施“一对一”心理疏导的导乐方法,通过导乐人员的语言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产妇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促进身心健康,使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能更好的面对分娩阵痛和接受检查。首先建立认知干预。导乐师有3年以上产房实践经验且拥有《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导乐师证,以相关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为基础给产妇讲产前检查、治疗的重要性及无伤害性,使产妇了解妊娠、分娩生理及病理变化,消除恐惧和忧虑心理。其次建立干预基础,可要求产妇的丈夫和家人陪伴,提供“二对一”陪伴。家庭支持可以稳定产妇情绪,当家庭成员提供照顾是可增加产妇自尊心和被爱的感觉,使其增加信心,可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导乐师应对产妇热情、诚挚、关心、体贴、言行上、感情上亲近产妇。让产妇了解产程进展情况,谈产妇感兴趣的话题,取得产夫妇的高度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导乐师应向产妇提供正确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时始终表现出稳重而熟练的技能。遇到意外情况时镇定自如,明确向产妇表示能解决问题,操作有条不紊,并能取得实效。与产妇交流,为其操作时做到思想集中,一丝不苟,避免自身焦虑。另外,安静、舒适的环境,先进的医疗与护理设备及医术良好的支持系统都可减轻产妇的焦虑恐惧的程度。焦虑、恐惧、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都会影响产妇的痛域,以致轻微疼痛即引起剧烈反应,而有效的心理暗示,可调整产妇心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帮助产妇克服使痛阈降低的焦虑、恐惧、失望等负性情绪。近代生理学对疼痛的研究发现,负性情绪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造成体液、激素、酶类的异常,导致内源性止痛物质增高,抑痛物质降低,使疼痛下降。代之以使痛阈提高的愉快、兴奋、有信心等正性情绪。研究表明,心理准备可增加疼痛的域值和耐受,为“温馨待产”做好基础。②活跃期的导乐: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强。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并认为与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有关。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干预,疼痛可减轻。疼痛的减轻,对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促进产后恢复及亲子行为都很重要。首先采取情绪干预,以心身医学的观点向产妇讲明疼痛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此时让有经验的导乐人员陪伴在旁,以便让其诉说疼痛,可与产妇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指导产妇放松、休息、体力恢复,每30分钟变换1次,可使其心情得到安抚,有助于缓解疼痛,甚至可使疼痛减轻[3]。导乐师随时告诉产妇产程进展信息,胎心次数,目前胎头所在位置,以及指导其怎样的姿势更有利于胎头下降等,并提出进一步要求,使其主动配合。

第二产生程的导乐:此时产妇的恐惧,急躁情绪比第一产程加剧,这时告诉产妇她的配合会对孩子的健康和今后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其马上要做母亲的责任感和幸福感。通过交谈,阻断产妇受表层想象的影响,引导产妇认识并放弃由区域社会文化所造成的曲解的认知,通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和相关典型的正常分娩的病例示范作用及认同机制。随着宫缩产妇往往有不有自主的向下屏气的动作,如果用力不当,无效的消耗体力,容易引起宫缩乏力,影响产程进展。胎儿则易发生宫内窒息及颅内出血。

这时应指导产妇正确的屏气方法和“拉吗泽”呼吸法,稳定产妇的情绪,避免大喊大叫。在宫颈未完全扩张而有强烈便意感或想用力,或当胎头娩出2/3时能正确运用哈气运动,可避免过度用力,使胎头娩出过快造成软产道损伤而发生产后出血,也可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钳和胎头吸引器的使用。

第三、四产程的导乐:胎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后,婴儿啼哭洪亮,用婴儿巾将新生儿擦干净,然后断脐,系好手脚名条后抱至产妇的胸部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以促进产妇及早接受新生儿并与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及亲子间的互动,使产妇早泌乳。同时协助娩出胎盘,严密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等情况,为产妇擦汗、更换衣服及床单,垫好会阴垫,保暖,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这时的产妇将要经历不同的感受,高涨的热情、希望、高兴、满足感、幸福感,表现为较多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此时,导乐师应对产妇说一些赞扬的话,产妇会觉得很欣慰,心情也非常好,这都有利于产后子宫收缩等。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送产妇入休养室休养,并让产妇更多的接触自己的孩子;在产妇获得充分休养的基础上让产妇多抱孩子,逐渐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护理,培养母子亲情,同时宣教母乳喂养的方法和好处。

讨 论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但许多躯体疾病,而且许多症状,尤其是疼痛、焦虑这一临床最常见症状的发生、发展、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4],观察显示,产程中疼痛及焦虑、恐惧有明确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对其采取心理干预是恰当的、可行的。

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要有与产妇密切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成功[5]。感情上的融洽,高度的信任感是干预成功的关键,认知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察或想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心情及行为[6]。使产妇以合理的认知替代不合理认知,从而达到解除心理障碍,改变对疼痛的认知评价成分的目的。

进行情绪干预就是要通过行为干预通过分心法去转移注意力,从而影响疼痛的情绪成分,通过负性技术和反调节技术去控制疼痛的心理及生理,使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痛阈进一步提高。

以导乐为主的分娩模式提倡回归自然,减少人工干预,在分娩支持下,让胎儿借助产力,自主在母亲骨盆内完成分娩机转过程。从分娩模式看实施导乐“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全程陪护,导乐师不但随时为产妇获得产程进展信息服务,提升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和依从性;产妇和家人共同参与分娩过程,使产妇获得了家人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和情感上更多的支持,使自然分娩更顺利。

由于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如床位的周转率、经济利益、迎合产妇和家属尽快结束产程和安全出院的心理等,选择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都是自愿参与并接受自然分娩。通过导乐“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支持,产妇的情绪稳定,心情放松,体力充沛,减少了情绪不良和劳累疲乏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是降低剖宫率的主要原因[5]。

相关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导乐在产程中能起到肯定显效作用。通过干预不但使焦虑、恐惧发生率低,程度减轻,还能得到产妇的主动配合,使剖腹产和产后出血显著降低,正常分娩显著增加。采用心理干预方法促进产程缩短及减少产后出血具有确定的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理论基础,临床中证实效果确切,导乐心理干预过程可操作性强、容易实施、见效快,提高了导乐的主动性和专业水平,尤其明显提高了助产士的综合素质,密切了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卫勤.“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用于产程处理198例[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9):42.

2 田春华,杨宝珍,王淑玲,等.改变产科服务方式,开展陪伴分娩[J].北京医学,2003,25(5):323-325.

3 郭青丽.浅谈产科护理中与孕产妇交流的重要性[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

4 王萍,刘小平,钱雪英,等.导乐分娩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国际妇幼保健学术会议暨2006全国妇幼保健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 志愿者;患儿;护理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也称为义工。志愿活动面向大众、服务社会,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在海外一些国家,志愿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各具特色,已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志愿者的足迹也走进了医院。医院志愿者服务,就是志愿者在无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面向患者的服务[1]。

1 引入背景

我院血液病中心共有120张床位,其中大约75%收治的是患有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患儿。患癌是一件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情绪及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水平的性质和强度,甚至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而调查显示:11岁以下患儿对白血病的诊断认识肤浅,表现不出恐惧感,疾病的诊断对该年龄组患儿心理行为影响不大,而主要受住院治疗,尤其是各种有创穿刺的疼痛,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后自我形象改变,与家长同学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3]。为了缓解长期住院与家庭社会分离带来的压力,转移患儿对疼痛、胃肠道不适的注意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从2001年开始在血液肿瘤病房引入志愿者,参与血液肿瘤患儿的精神、心理康复护理,借助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为血液肿瘤患儿提供更深层次的人性化护理。

由于服务的对象是患有恶性病的未成年儿童,机体抵抗力低下,加之我院病室条件有限,一般是8人的大房间,患儿多数不设陪床,因此在志愿者的招募上,以强调保障患儿的安全为首要,为此我院采取了谨慎的方式,不面对个人招募,主要是与一些信誉可靠的社团合作,确保提供具备一定志愿服务的素质、特长、技能及专业知识,具有爱心、良好心态、身体健康、有一定亲和力的志愿者。为保证治疗、查房有安静的医疗环境,志愿者进入病房服务的时间选择在午睡后医疗护理操作相对较少的时段内。

2 志愿者的服务内容

医院志愿者的工作不能介入临床的医疗、护理、清洁及护工的工作,他们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情感支持,促进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关怀患者的爱的氛围[4]。

2.1 探访患儿 志愿者到病房探访住院患儿,与患儿聊天、讲故事、做游戏,大学生和企业内的志愿者多采取这种形式,一些明星或知名人士也会到病房探访患儿。部分志愿者还会在单位内、校园里组织小规模的募捐、义卖活动,将筹集到的善款为住院患儿购买玩具、书籍、光盘等礼物。每当有志愿者到病房赠送、发放礼物时,病房内都会涌起一阵热潮。志愿者的到访让患儿和家长感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在征得患儿监护人的同意下,还建立了年长患儿与大学生志愿者的笔友关系。在患儿住院及回家休疗期间保持书信联系,由于年龄差距小,大学生志愿者成了患儿的知心哥哥(姐姐),在信中他们将学校、同学之间发生的趣闻轶事告诉患儿,与患儿交流玩电脑游戏的经验,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也将自己的感受向志愿者倾诉,有些甚至是不愿意向家长和医务人员谈及的话题。通过与志愿者的联系,使这些长期住院、或者休学在家的患儿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有利于康复患儿重返社会。

2.2 才艺表演 联系社会上一些关心儿童弱势群体的演艺团体到病房为住院患儿演出文艺节目。这些演出大多数是不定时的,一般集中在节假日前(如儿童节、中秋节),精彩的文艺演出为住院患儿的生活增加了浓浓的节日色彩。在这些团体中,德国儿童救助基金会每周均派魔术小丑演员到病房为孩子们演出。当小丑演员带着高高的帽子,涂着大大的红鼻子,穿着滑稽可笑的袍子,来到孩子们的病床前,从患儿的衣服里变出一枚鸡蛋,一瞬间将碗里的小红球变没了,都会引得孩子们发出快乐的笑声。魔术师志愿者还会用气球折出女孩子喜欢的小鸭子、小鹦鹉,男孩子钟爱的大刀、长剑,奖励那些勇敢参与活动的患儿,让他们在活动中暂时忘掉病痛。

2.3 传授技能 由于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时间长,患儿有相当长的时间脱离幼儿园、学校的学习生活,造成孩子们学业荒废或耽搁,大部分患儿向往学校的学习生活,希望在康复期或治疗结束后能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为此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到病房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满足、促进患儿在住院期间对学习新知识及渴望学校氛围的向往。最多见的是教授英语、绘画和手工。

2.4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5]。音乐治疗在国外已广泛应用,Barrera等对因癌症住院的儿童,经过音乐治疗进行干预的一项试验性研究中发现,经过音乐治疗后的焦虑和舒适程度都有显著的改善[6]。从2005年5月开始我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音乐治疗系的学生每周一个下午作为志愿者到血液病房开展音乐治疗工作,与成人进行音乐治疗不同,志愿者将音乐融入游戏中,让患儿参与音乐游戏,有时和着志愿者的歌声轻轻吟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有时敲着沙锤、三角铁等小打击乐器为乐曲打节奏,他们在游戏中舒缓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结交新朋友,这种新颖的活动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欢迎。

2.5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针对的是患儿的家长。因为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不仅对患者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们的亲属也同样感受危机的存在。癌症患者家属在身体上、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需要与感受同样应该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7]。对在我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白血病儿童家长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方面均明显低于常模,但矛盾性、道德宗教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常模;84.1%的家长具有明显焦虑障碍,61.9%的家长具有明显抑郁障碍。对此,我院邀请了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社会学家等专业人士志愿者对血液肿瘤患儿的家长开展了个别心理治疗、小组治疗和家庭系统治疗,以缓解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效果,也加强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3 志愿者的管理方式

志愿者的管理主要是由我院护理部及宣传中心统一负责。一些志愿者的民间组织或学校学生会向宣传中心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再与护理部及我科室接洽,根据志愿者的人数、背景、能力及志愿者的意愿进行具体操作。在新的志愿者进入病房前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介绍科室情况,收治患者的特点,与患儿交流时应注意的细节,并提出具体要求,如进入病房前要洗净双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要暂停服务,志愿者要注意保护隐私,不将患儿的姓名、病情向外传播。如要和患儿照相必须经过其监护人的同意。不能参与医疗护理操作等。由于血液肿瘤患儿长期化疗并服用激素,预防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为保护患儿的安全,在出现传染病疫情期间(包括2003年北京发生SARS期间)停止志愿服务活动。

4 结果

2005年11~12月对在我科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发放了问卷,以便了解患儿对志愿活动的看法,并对引入志愿者参与血液肿瘤患儿康复护理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52份,收回52份。男29名,女23名;年龄6~15岁,平均9.8岁;白血病患儿4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1例。

4.1 志愿活动的可行性 对“你是否喜欢志愿者到病房来做志愿活动”,42名患儿选择了“喜欢”或者“比较喜欢”,占80.8%,7名患儿选择了“一般”,占13.5%,3名患儿选择“不喜欢”,占5.8%。其中6~9岁年龄组患儿全部选择了“喜欢”或者“比较喜欢”。

4.2 对于志愿者到病房服务的频次 36名患儿选择每周来2~3次,占69.2%。而活动时间选择了1或2h的共有41名,占78.8%。

4.3 在最喜爱的活动项目上 19名患儿首选小丑魔术表演,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小患儿,占36.5%;15名患儿首选欣赏音乐、教唱歌,占28.8%;9名患儿首选学画画,占17.3%;5名患儿首选做手工,占9.6%;3名患儿选择讲故事、聊天;1名患儿首选心理辅导。

4.4 住院患儿对是否请教师到医院来为其补习功课的看法 34名患儿表示“愿意”或者“比较愿意”,占65.4%;表示“无所谓”的有8名患儿;占15.4%,10名患儿表示“不愿意”,占19.2%。

5 讨论

志愿者作为社会人士服务在医院,活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他们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时,除医务人员和患者亲友之外的,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关怀、支持、鼓励与照顾患者的又一群体[4]。志愿活动受到大部分患儿的欢迎,特别是受到6~9岁年龄组患儿欢迎。这可能与此年龄组患儿对白血病的认知能力较差,心理负担及压力相对成人及年长儿低,他们对疾病的恐惧更多时由于疼痛引起的,而丰富有趣的志愿活动可以让患儿忘记或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志愿者赠送的一张卡片、一个贴画、一只气球都可以为患儿的医院生活增加一抹色彩。小部分患儿对志愿活动不认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较大,对疾病的转归信心不足,对未来生活感到渺茫,因此对治疗以外的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而一些在上化疗药期间、病情较重、性格内向的患儿需要有较安静的环境,而我院现有的大病房,不能满足每一个患儿的需求,也造成了这些患儿对志愿活动的不认可。另外由于住院时间长,特别是初诊患者第一次治疗时间大约为3个月左右,一些年龄较大的患儿对多次表演的节目、活动感到了厌烦。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这种志愿活动安排在病区的活动室、示教室,让有意愿参加的患儿离开病室到那里活动,避免影响其他患儿休息。另一方面对于血液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志愿者应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项目,并定期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新,以便更加吸引患儿。由于儿童血液肿瘤治疗主要是靠化疗,治疗操作项目较多,机体抵抗力较差,要注意对患儿的保护性隔离,因此治疗志愿活动一般情况下安排在下午,以每周1~3次,持续时间1~2h为宜。

有资料表明:脱离集体对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心理调节,适时复学,可减少其行为问题[3]。在香港、台湾等地的儿科病房一般都设有红十字教室,由具有教师资格的老师对住院的患儿进行文化课程的辅导,以便患儿在休疗期间、康复后及早回归学校。我科室由于条件、精力所限,尚未开展对患儿的文化课程补习。而本次调查显示:65.4%院患儿表示“愿意”或者“比较愿意”请教师到医院来为其补习功课,说明大部分患儿渴望早日回到学校学习,向往集体生活。而选择“不愿意”的患儿可能与家长认为孩子患了肿瘤以后,身体不好、抵抗力差,一心只求孩子能平安的生活,其他一切不再强求,人为的给孩子套上了“特殊孩子”的帽子,造成孩子在患病期间甚至在康复后不再完成学业、追求上进,使患儿重返学校、社会困难。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患儿开设文化课辅导,帮助患儿早日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及集体活动,增强归属感。

另一方面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来说,参加志愿活动能够使精神得到升华,对自我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发挥才能,不仅是尽公民责任服务及回馈社会,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阅历,更可亲身感受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志愿者在把关怀、爱心带给患儿的同时,也从患儿身上学到了坚强、乐观。有青年志愿者在参加完志愿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在这些既可怜又可爱的孩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萌生了敬意,他们让我深深感到健康对人生的意义和我对社会的责任。”

在国外,志愿者队伍非常稳定,志愿服务组织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8,9]。志愿服务被视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之路,认为支援活动可以唤醒人们的互助互爱意识,可以增强社会活力,是提高社会生机的最佳手段。但由于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志愿者特别是大学生志愿队伍不稳定,志愿活动在寒暑假、考试期间不能坚持开展,有一些志愿队伍甚至是只活动1~2次就停止了。因此今后加强与志愿组织的沟通联系,加大对志愿者的管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10]。

对于医院方面,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人性化服务理念已经渗入医疗行业,人性化护理成为我国医疗及护理模式的新生事物。护理人性化服务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趋势。医务人员在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护理外,还要理解、关爱患儿,为他们提供精神生活上的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活动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帮助我们弥补了工作量大、缺乏相关技能方面的不足。志愿者是医院的一种无形财富,志愿活动是医院为患者服务提供的一道精神大餐。

医院引入志愿者参与医院服务,就希望志愿活动的具有稳定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如要达到这一目的,使志愿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医院方面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不仅能满足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参与医院的志愿活动,虽然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一种褒奖,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参考文献

1 郑民缨,郑淑君,谢小兰.有关病房义工服务的探讨.现代护理杂志,2002,8:353.

2 杨慧敏,鲍文卿.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调查.护理研究,2003,17(6B):686.

3 王秀娟,洪黛玲.白血病缓解期患儿行为问题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8,8(33):443.

4 康文萍,张一奇.医院开展义工服务的探讨.现代护理,2003,9(1):61-62.

5 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7.

6 Barrera ME,Rykov MH,Doyle SL.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music therapy o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cancer:a pilot study.Psychooncology,2002,11(5):379-388.

7 谭冬梅,满力.癌症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5):251.

8 韩淼.国外志愿者活动一瞥.中国社会保障,200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