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营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市场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市场营销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是指建筑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选择一定的经营方式在建筑市场上获得并完成施工任务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它的核心是招投标,但又不局限于招投标,它是传统市场营销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市场营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建筑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行业,源源不断的订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市场营销处于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地位。因此,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影响因素、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建筑企业营销的特点

2.1与传统营销“出”“入”有别。传统市场营销以销售商品为突出特点,重在卖,在市场行为中侧重为“出”。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主要是展现自己的施工技术、施工能力,不销售具体的产品,而是要在市场中获取工程订单,在市场行为中侧重为“入”。这也就决定了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起始点不一致,表现形式不一致,工作重心不一致,是独具特色的营销行为。

2.2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基本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进器,每年的投资额都很大,但与之对应的是全国的建筑企业不计其数,从大型的国有建筑集团到小型的建筑劳务公司,中国的建筑企业可以说数不胜数。就建筑市场的总体态势来说,供大于求的情况长期持续,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僧多粥少的形象客观存在,部分地域和领域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

2.3竞争对手间高度同质化。一般制造企业围绕产品的功能都会有差异化的创新,而建筑产品则是由设计单位根据业主对建筑形象和功能的要求度身定制的,建筑企业要做的就是按图施工,不同企业承建同一个工程,就其最终呈现的产品形态来说是一样的,建筑企业本身对于产品的影响力比较小,竞争对手间高度同质化。

2.4营销与生产高度一体化。建筑产品作为不动产和定制品,其固定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生产与营销必须高度一体化。客户对建筑企业的认可不仅从其产品,更从其生产过程所反映出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资源配置等全面进行评判。所以,围绕生产并与之相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视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

3、当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3.1营销理念简单化,庸俗化。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狭隘片面地理解市场营销,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招投标,签订单,或者干脆就理解为跑关系,请客吃饭,这都是对营销理念的简单化和庸俗化。事实上市场营销是一门涵盖了公共关系、工程经济、施工技术、企业文化等众多门类的管理科学,是一项以满足顾客诉求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3.2前期工作不细,存在投机心理。由于营销理念的落后或人员素质的缺失,有的建筑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会出现忽视前期工作,对信息掌握不全,对项目背景研究不深,对项目的影响因素琢磨不透,看到招标公告了才匆忙上阵,仓促应战,以投机心理试试看,撞大运。事实证明这样的营销模式是极难有所建树的,既便偶有斩获,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3.3揽干分离,生产营销脱节。揽干分离,生产经营脱节是当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特别一些大型的建筑集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企业由于机构庞杂,生产活动与营销活动难以有效统一。经营部门只追求新签合同额,不对项目的实施负责,生产部门只追求工期和成本,不注重业主反馈和市场开拓,造成经营链条严重脱节 ,生产经营两张皮。

4、市场营销策略探寻

4.1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不是单纯的承揽任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要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弘扬。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事风格、原则准则、历史沉淀的一种内化和集中体现,是企业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和名片。通常我们提到一个企业的名称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这个企业或喜欢创新,或善于攻坚,这就是企业文化带给这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也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市场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弘扬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客户通过接受本企业的文化,认可并信赖本企业,这是最深层次的营销,也是效果最为持久的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弘扬企业文化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企业历史的宣传、精美宣传画册的制作,也可以是“Cl”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既可以是精品工程的展示、新材料新工艺的推介,也可以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宽泛,最本质的就是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强化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以中铁二局为例,近些年通过弘扬“开路先锋”文化,较好地向客户宣传了悠久的企业历史和敢为人先的创新风骨,在市场上树立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形象,较好地提升了市场营销的文化内涵,促进了营销工作的开展。

4.2完善营销网络布局。建筑项目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营销布局,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广设“耳目”,广伸触角。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开展详细的市场细分,明确主业,确定重点市场,立足阵地经营,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挥区域营销的市场广度优势和项目营销的市场深度优势,提升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在营销网络的建立过程中要着力抓好市场培育,坚持“先培育再进入”。在一些条件成熟,市场潜力大的区域要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针对不同的市场应有不同的目标,也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短时间内没有经营成果也不能放弃,要着眼长远,持续跟进,潜心培育,耐心争取,按照“培育进入以项目为依托深度开拓”这个步骤进行滚动发展。

4.3锤炼高效的营销队伍。市场营销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对从业人员的精力、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要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队伍,在企业中选拔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要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修养,特别抗击打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套“10、3、1法则”,即10次投标活动,有3次很有希望,可能会中标1次,这就说明招投标工作是一项成功率很低的工作,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抓好专职营销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动全员参与市场营销,坚持人人都是窗口,构建贯穿企业活动全过程的大营销格局。

4.4科学组织营销活动。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集成化、关联性的特点。营销工作包括了信息收集、项目跟踪、前期考察、报名、资审、投标、开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关联,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营销工作的最终失败。必须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科学组织,以营销部门牵头,协调施工技术、人力资源、安全质量、工程经济、物资机电、财务资金等相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有专人在不同时间节点对照计划方案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将营销活动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使整个营销活动的组织更科学,更合理。

4.5狠抓在建项目支撑。“干好在建就是最好的营销”这是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一条铁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监管,以在建促经营,以经营带在建,揽干结合,互相促进。建筑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没有什么包装,对价格也较少敏感,客户最注重的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表现。行动是最好的宣传,表现最好的营销。

以中铁二局在地铁领域的施工为例,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三高六化”战略,在建项目面貌焕然一新。所谓“三高”是指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展示高水平,所谓“六化”是指施工生产工厂化、施工手段机械化、施工队伍专业化、施工管理规范化、施工控制数据化、施工环境园林化。通过实施“三高六化”战略,中铁二局有效提升了在建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为市场营销,滚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6整合市场资源,坚持合作共赢。在建筑行业由于各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有差别,或桥梁,或隧道,或房建,或坝工,或铁道,或机场,或港航,擅长的施工领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间必须整合资源,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没有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只依靠一个单独的板块就能发展壮大,这是由建设投资的周期性所决定,是客观规律,无法回避。

除开本行业之间的合作,当前一种更新的跨行业的合作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这就是产融结合。利用金融产业的资金优势和建筑产业的技术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资金找渠道,为项目找资金,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问题方案,与客户一起扫除项目建设的障碍,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是典型的合作共赢。

4.7坚持开放视野,放眼国际市场。建设投资的周期性注定了建筑行业是按波浪式规律运行的,项目建设有上升期、高峰期,也有低谷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坚持更开放的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谋求发展。由此,放眼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一些大型建筑集团的重要战略。近些年,中国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对FIDIC条款等国际通用规则的运用更为熟练,加之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等有利因素,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国内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建筑集团开展了海外业务,中国建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业务辐射的范围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走出国门的企业也还多是一些“中”字头的大型国有企业,但从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阻挡,及时地、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帮助中国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

5、结束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区别于传统市场营销,呈现出产品同质化、生产营销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企业要通过更新营销理念,正视当前营销中普遍存在的揽干分离等具体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打造高效的营销队伍,以抓好在建项目为依托,以传播企业文化为营销核心,坚持开放视野,整合市场资源,开展合作共赢,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王要武,王浩然.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2

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在引领市场开拓方面要规划先行、发掘商机。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要认真分析并把握当前国内、国际建筑行业及承包市场环境,要高端研究战略国别、目标国别、战略区域、国内外大业主和重要发展城市其自身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发掘适合自己当期和中长期的商业机会,确定重点国别、地区、行业细分市场、项目的市场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

2加大高端营销,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

集团公司以及各子企业要进一步加大高端营销力度,持续与目标国别国际大业主、国内重要发展区域的地方政府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并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有效落地;要做好重点大客户、大项目营销,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的供需对接工作。

3整合内外部投标资源,扶持和推动企业扩展一体化服务功能

目前国内外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大型能源、水利、石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不断增加,这些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业主对承包商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承包范围已经超出过去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延伸到投资规划、项目设计、工程咨询、国际融资、设备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出口、项目运营、人员培训、后期维护等涉及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诸多领域。而在国际建筑市场领域中业主越来越注重承包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能力和实力,单一环节的承包方式逐渐被EPC、DB、BT、BOT、BOOT、BOO、PPP以及EPC+F等工程总承包模式取代,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承包模式成为主流。工程项目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综合载体。国际工程承包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建筑服务交易向带动本国或本公司技术与管理资源、建材或机电产品出口综合贸易转变。因此,要从集团公司层面扶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建筑企业成为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国际化企业,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考虑并着手推动实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为此,一是要制定集团公司内部联合投标管理机制和办法,强化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产业链贯通,以实现市场结构外延式增长和经济效益增加;二是要进一步整合集团内部投标资源,提升资源协调能力。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指导工程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寻求联合、重组的机遇和方式,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核心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三是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联营、收购,获得建筑企业之间资金、品牌、资质、技术、专业人员、综合管理的优势互补,积极扩展构建一体化服务功能,增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4持续推进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集团公司层面要建立集团化营销模式,持续推进国内外营销网络体系布局,避免同业无序、低价恶性竞争,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快速反应和对接,实现市场的快速协同机制和市场动向跟踪,尽最大努力覆盖全球市场,争取最大的市场占有量和品牌影响力。各成员子企业要在集团化营销模式和体系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各细分市场营销体系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市场活动范围,逐渐增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要完善与营销业绩、市场开发紧密挂钩的特殊激励办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制定、规范和完善市场营销工作相关的工具和模板,加大培训和提供锻炼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投标人员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全闭环管理,实现有效的营销资源配置和客户管理;要适应当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改变。

5加快建立集团内部各种资源共享机制和渠道

要加快建立集团内部资质、品牌、客户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工程造价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机制和渠道,极力拓展成员子企业的市场活动范围,支持和提升各成员子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

6积极推进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各成员企业要强化对重点项目规划提前介入,并要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政府或大业主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规划,取得业主的信赖,并进行持续研究、跟踪和推进。各成员企业要积极主动并在风险可控的同时要积极推进PPP、BT、BOT、BOOT、CM、EPC、EPC+F或股权投资等商业模式创新,并善于利用项目融资和ABS(资产支持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信贷支持来进行有效融资,进一步扩大企业在非传统主业、国际化、特许经营类和投资类项目等市场份额。持续推进建筑企业市场和业务的转型升级。

7总结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3

关键字:营销技巧、投标策略

1、加强信息收集,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效益较好的项目。

首先,利用企业的在建项目部资源优势,调动项目部的积极性;利用其社会关系向公司多传递项目信息;指定专人每天进入相关招投标等网站搜索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各大设计院的资料来加强开发信息收集工作。

其次,明确必须舍弃的投标项目,如:施工企业主营和兼营能力之外的项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超过本施工企业能力的项目;本施工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而招标工程的赢利水平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本施工企业技术等级、信誉、施工水平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项目等等。而需要现金履约的项目要慎重,确保中标项目有利可图,促进公司的项目施工步入良性通道。

2、完善投标评估机制,坚持“战略全局、全面权衡”的投标策略。

投标前重要的准备工作:标前评审、成本测算

对准备参与投标的项目认真进行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成本和经济效益、业主信誉和履约能力等分析,合理规避投标风险。在充分研究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踏勘与调查资料,对拟投标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测算,不断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标前评审是规避工程风险的第一步。标前风险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本单位完成招标项目的技术能力、完成招标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完成招标项目的风险因素、承接招标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审,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严格执行标前评审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项目标前技术、经济、标书评估落到实处,严格合同评审,合理分析市场。项目的经济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且要在投标准备技术方案时就要考虑经济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形成便于实施的技术方案,避免中标后又大规模调整施组,这也无法保证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同时增加了与业主沟通的难度。要坚持施工组织的经济性分析,选择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效益明显的方案。

(2)施工项目成本测算是关键。成本测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测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中,应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来创造较大的价值,提高盈利水平。项目成本测算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而成本测算则通过有计划的计算和调整,反映和监督即将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投标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盈利、提高项目收益。

3、制订正确的投标报价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

在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投标单位投标最终报价一般要占整个投标书分值的60%~70%,将对是否中标产生直接影响。

(1)在进行投标决策时,主要决策依据应是自己投标人员的计算书和分析指标,至于其他途径获得的所谓“底标价格”和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等等,只能作为一般参考,而不能以此为依据。因为所谓的“底标价格”可能是业主多年前编制的预算价格,或者只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摘录出来的估算资料,它们同本工程的最后设计文件内容差别极大,毫无比较价值;某些业主为了引诱承包商以更低价格参加竞争,有时故意甚至利用中间人散布所谓的“底标价格”,而实际工程成本却比这个“底标价格”高得多,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有时是竞争对手故意“泄漏”自己的投标报价,引诱对手落进他的圈套,在竞争中被甩在后面。

(2)深入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确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采用优势劣势对比分析方法,比较各自的优劣势对标价的影响,从而确定自己的报价水平和相应采取的策略,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重视决策者的素质,提高科学决策质量。科学决策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决策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超人的谋略和魄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而且要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遵循科学决策过程,以做出科学决策。

(4)投标报价人员应当懂得,除非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本标仅授给最低报价者”一般来说,标价固然是得标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投标决策过程中,如果认为自己已不可能在报价方面战胜某些竞争对手,但还可以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发挥优势,争取获得业主的青睐,以求列入议标者的行列,为进一步争取该工程留有余地。

(5)“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的提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由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采用以低价拿标,靠索赔赚钱的策略,这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索赔成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赔可索但常遇不赔,承包商在处理索赔事件时又不可能不分金额大小都去付诸国际仲裁,把报价建立在没有把握的索赔期望上是一项风险很大的事情,尤其要杜绝自杀性标价竞争项目的现象,必须脚踏实地做工作,绝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4、树立“品牌经营理念”,繁荣区域市场的建设。

“品牌经营”理念,就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经营的软实力,通过优质服务和诚实守信树立公司品牌形象;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区域市场是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不断承揽[正文内容注意先后顺序,可按照信息收集、投标评估、项目选择、投标决策、营销队伍、品牌经营、区域经营的顺序

文中的字句还需要斟酌]新任务的根据地,对市场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项目是企业在区域市场发挥品牌效应的关键,需要本着“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的滚动开发意识,坚持换位思考,在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和形象,都会对营销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要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努力克服现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不断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努力争创更多的精品名优工程,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业主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从而赢得了业主与各界朋友的信任,不断增强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只有这样区域经营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更加牢固,从而为经营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5、壮大营销队伍,增强市场营销战斗力。

(1)大力加强营销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要创新选拔营销人才的方式,疏通营销人才的发展通道,把业务能力强、作风硬、年富力强的管理骨干选拔到营销队伍中来;把思想觉悟强、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好的优秀青年推荐到重点项目上去锻炼,使他们尽快成才并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

(2)调整和优化营销人员结构。根据营销工作需要配足各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培训、交流和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专业人员分别从事公关、施组、报价、商务等工作,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3)制订奖励、激励制度。要按照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在分配制度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在经济上和各种荣誉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对缺乏责任心或工作失误的人员,坚决淘汰出营销队伍,不要因为个别人影响集体的士气。转贴于

6、结束语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4

【关键词】珠宝教育;职业技能;四大营销策略;实践课堂

继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开办珠宝专业以来,全国各省开办珠宝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包括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河南理工万方科技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珠宝专业的大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多数从事的为珠宝公司营销岗位工作,所以珠宝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中地位突出非常重要。目前珠宝市场营销学已经在国内各个珠宝院校开设,《珠宝市场营销学》一书也随即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教授包德清老师。本门教材的编写填补了珠宝教育类市场营销课程教科书的空白,让珠宝市场营销学成为了一门专业课程给学生讲授。这是高职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个好事,但每个课程教材都需要一个与实践结合的过程,《珠宝市场营销学》亦是如此。

一、珠宝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意义

据调查,根据每届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总结,本专业学生就业除专升本以外,其余学生90%以上全部从事的工作为珠宝公司营销岗位,所以营销岗位是珠宝专业学生就业的最多的一个岗位群,鉴定和加工工艺岗位群工作的学生很少,这是大专珠宝类院校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珠宝公司工作基础前提必须要在营销岗位上,也就是所谓的从珠宝首饰营销人员做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发展和爱好向珠宝公司业务及培训、管理岗位晋升,很多同学在工作一年甚至有些仅为半年时间就从基础的营销岗位干到了店长、经理的位置,还有的经过几年的奋斗上升到公司中高层管理岗位。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珠宝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珠宝鉴定的基础专业技能以后,还必须要掌握的就是珠宝市场营销学,传统珠宝市场营销学讲授的课程以教材为主,偏重的是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是营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营销技巧,对于一些实践性的尝试做的比较少,特别是对学生市场认知考察方面、工作实践、业务拓展等方面要求的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仅能听到的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有的学生工作之后会觉得实际上课时学到的东西很多是在工作中用不到的,以至于最终没有把珠宝市场营销学这个课程真正开好。所以针对如此,对于珠宝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二、珠宝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安排在《宝石学基础》、《宝石学》、《玉石学》、《宝石鉴赏》等课程之后讲授。也为后续课程《销售技巧》、《珠宝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紧密联系。珠宝市场营销学应以珠宝鉴定为前提基础,在掌握珠宝鉴定知识体系上学习营销学,能够更好的将营销与珠宝鉴定联系起来,为将来在珠宝企业里做营销工作更加专业。另外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半学年开课,为后面直接就业和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宝玉石专业毕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多数为珠宝企业营销岗位,一段时间以后向市场业务和培训方向发展,这些都需要珠宝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高专教育宗旨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所以今后宝玉石专业的定位重点也要从市场营销方向抓起,以宝玉石鉴定技术为基础,培养适合珠宝企业营销岗位销售技巧以及业务发展的市场认知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珠宝企业用人要求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可以和企业更好的沟通以了解企业真正需要哪类的人才标准,为珠宝企业输送知识和能力都达标的人才。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珠宝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珠宝市场行情,了解珠宝消费行为特征,重点掌握珠宝营销的四大营销策略,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

(二)职业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珠宝市场认知能力,珠宝市场行情,珠宝玉石集散中心,知道珠宝的来历,从开采、加工、镶嵌到销售一条龙整体的线索,也就是知道珠宝产品从哪来到哪去,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了解珠宝产品,实际销售过程中才能对珠宝产品更加自信,才能让消费者买到满意的珠宝首饰。

还要求学生掌握珠宝销售技巧,通过课堂互动、实践模拟及兼职锻炼等锻炼学生的口才及与顾客打交道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培养学生销售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包括促销策划能力的锻炼、市场开发能力的拓展等)。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珠宝行业,严谨踏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珠宝首饰营业员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规定珠宝行业从业人员在上岗工作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此证书是为了更好的规范珠宝行业,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让珠宝企业用人更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本课程在珠宝首饰营业员的证书考试中有很多珠宝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理论,在证书考核过程中占有一定比例。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教学理论内容由基本概念部分、市场调查、企业战略、品牌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及、销实务部分包括钻石和翡翠市场销售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要锻炼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让学生利用好省会郑州珠宝市场资源,课上安排16个学时考察古玩市场及专业珠宝城、商场零售珠宝品牌,从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学习珠宝市场知识。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4学分,总计安排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8学时,实践学时为16学时。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实际例子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自己说的能力,加强学生练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毕业就能够很快适应销售工作。

3.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务例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

(二)成绩评定

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本课程的考核分两部分:即平时考核和课程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学生的到课率及讨论学习记录等(10分),市场调查实习报告成绩(专业珠宝城和商场零售珠宝品牌调查)(10分),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10分)和模拟销售课堂及综合评定(10分)。

(三)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要符合珠宝企业用人要求和标准,编著作者最好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或与高校教师的结合,注重实际销售技巧和实际市场营销知识。真正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课程主讲教师要求

要求有宝玉石鉴定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又能具备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其它

本课程内容多而广、综合性强,要顺利完成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是教学中的“多面手”,要注重培养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娅莉,薛琴芳等.宝石学教程[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 包德清.珠宝市场营销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5

本项目住区整体绿地率达到64.7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5m2。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景观植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如黄连木、加拿大杨、山杨、枫杨、蒙古栎、刺槐、国槐、金枝槐、蒙椴、榆树、金叶榆、水杉、馒头柳等。选用少围护、耐气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2)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本项目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除31号~33号北侧窗墙比略高于标准要求外,其他建筑朝向的窗墙比均远低于标准要求。屋面采用双层60mm厚SF憎水膨珠保温砂浆中间夹4mm厚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保温层做法,传热系数达到0.41W/(m2•K);外墙采用95mm厚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外保温加200mm厚钢筋混凝土,传热系数达到0.21W/(m2•K)~0.27W/(m2•K);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框,玻璃采用辐射率不大于0.15的Low-E中空玻璃,离线6+12Ar+6,遮阳系数0.53,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50,传热系数达到2.0(2.1)W/(m2•K),均远小于标准要求,保证建筑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值的80%(见表1),更大程度节约能源,降低住宅运转的能耗。3)节水与雨水回收利用。本工程所用卫生洁具及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建筑生活用水、地库冲洗、绿化浇洒、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各主要用水点均按用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100%安装分级计量水表;采用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水源为雨水收集处理合格后的非传统水源。本项目设计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收集项目内屋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浇洒、景观补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1.27%。4)室内环境质量模拟分析。本项目申报的31号~37号楼主要包括3个典型单元,其中1单元由A1,A2,A3,A4户型组成,2单元由B1,B2户型组成,3单元由C1,C2户型组成。我们以典型单元为单位建立模型进行了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分析(见图1~图3)。各户型整体通风换气次数均在27次/h以上,各户型室内整体通风效果良好,能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实现双赢

一个商业开发项目,其市场定位和预期成本是基本固定的,为了达到二星级认证的要求,在确定认证策略的过程中,项目组需要在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采用可再生能源这两个策略中决定取舍。本项目一期户数为1080户,若采用太阳能热水作为生活用水,需为50%的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总投资为380万元。因本项目的设计风格为地中海风格,屋顶无法安装集中换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只能采用分户阳台式,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若要实现建筑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值的80%的认证策略,则必须提高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预计增加的投资约为680万元。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认证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品质和室内环境质量,于无形中为用户带来实惠。

建筑市场营销范文6

【关键词】 高层商住楼 消防设计 常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因为高层商住楼有效结合了商业和居住的需求,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仅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本类建筑的消防设计,但是没有明确界定商住楼、综合楼以及带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楼等,这样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就会对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标准故意降低,影响到高层商住楼的安全性。

1 与商住楼相关术语的定义解释

一是商住楼:指的是高层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和底部商业营业厅。

二是商业服务网点:居住建筑,但是有百货店、邮政所、理发店以及粮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设置于首层或者首层及二层,这种用房建筑面积在300m2以内,需要将耐火极限在1.50h以上的楼板以及耐火极限在2.00h以上的隔墙,并且隔墙没有门窗洞口,以便来有效分割居住部分和其他用房,要独立设置它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三是综合楼:指的是公共建筑,楼层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用途。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商住楼从属于综合楼。如果按照综合楼的防火要求来处理商住楼,就会过于严格,因此,在相应的规定中,就划分出来了这类型是的综合楼,商住楼的防火要求要小于综合楼的公共建筑。

2 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在安全疏散以及楼梯间设计方面具体规定商住楼行业营业厅和住宅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够依据现有规定来进行,因为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那么就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在设计过程中,对消防标准进行降低,这样就留下了安全隐患。另外是对消防设计标准进行过分提升,虽然消防设计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保证,但是经济合理要求却无法实现。

一是高层商住楼安全疏散设计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知,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商住楼住宅疏散楼梯设计,首先是将商业营业厅屋顶作为上人平台,本平台直接接通住宅部分各个单元疏散楼梯,然后通过平台两侧的疏散楼梯向地面疏散。另外一种形式则是将一个室外通廊做于住宅最底层,各个单元疏散楼梯与本通廊相通,然后通过通廊设置的疏散楼梯与地面相通。在住宅部分疏散方面,广泛采用了这两种设计形式,但是在相关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这种设计,结合规范中安全疏散方面的规定,要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比如向室外通廊和屋顶平台疏散并不等于向室外安全区域疏散,要想将人们向室外疏散,往往会有较长的疏散路线,改变疏散方向等问题出现。结合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以为内住宅楼内住户长期居住,那么就会十分熟悉环境和疏散路线,如果有火灾等紧急状况出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疏散路线进行正确的选择和逃生,不会因为简单改变了疏散方向,而失去了逃生路线。另外,屋顶平台和室外通廊属于敞开空间,安全程度较高,因此,在建筑避难层方面,就可以选择屋顶平台和室外通廊,对其提出相应的防火要求,如需要保证屋顶平台可以对住宅部分的所有人员进行容纳,疏散能力满足相关要求,可以将缓冲地带的人员向室外安全区域转移,要按照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来控制楼梯间安全出口到平台或者室外通廊疏散楼梯的距离。如果这些条件都可以满足,那么就可以将上种形式的疏散设计给利用过来。

二是商业营业厅疏散楼梯间的设置问题:一般情况下,部分商住楼只有两三层的商业营业厅,但是本建筑的高度在32m以上,属于二类高层建筑或者一类高层建筑,那么依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需要对防烟楼梯间进行设置。但是在对疏散楼梯间进行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楼梯间防火设计的作用和目的,严格依据疏散距离和疏散人员数量以及建筑物层数来进行。如果商业营业厅只有两三层,那么只需要对封闭楼梯间进行设置即可;如果疏散要求可以满足,那么防烟楼梯间就不需要设置。因此,如果商业营业厅建筑高度在24m以内,那么就可以将其看作为高层建筑的裙房,依据《高规》的相关规定,将封闭楼梯间应用过来即可;如果商业营业厅在24m以上,那么就需要严格依据防烟楼梯间的要求来设置楼梯间。

三是商住楼住宅部分的消防设计问题:我国在相关的规定中,除了《高规》6.1.3A没有明确规定商住楼中住宅的消防设计,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只需要结合其他条款来进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商住楼将一般公共建筑的规定和要求给完全套用过来,将其设计标准进行大幅度提升,这样投资成本就会获得增加,与消防设计经济合理的需求不相满足。比如,在高规中对公共建筑的要求,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需要在1.2m以上,前室面积在6m2以上,含用前室面积应该给在10m2以上,那么就会增大住宅部分的公摊面积。因此,笔者认为就需要将商住楼作为商业营业厅和住宅两部分构成的特殊综合楼,各自有着相对独立。

3 对规范内容修订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商住楼定义:对于商住楼在定义方面没有对所有商业和建筑为一体的建筑形式进行涵盖,比如商业营业厅有着较多的层数和较大的规模,仅仅将几层住宅设置于上部,没有明确它是商业楼还是商住楼。因此,就需要明确规定商住楼底层商业营业厅的层数。笔者建议,对规范进行更改,明确定义商住楼,它是一种高层建筑,包括了底部商业营业厅和住宅,底部商业营业厅的层数需要小于二分之一的建筑楼层数。

二是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需要对商住楼的定义和相关规定进行增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沿街建筑开始大力发展商业用房和住宅的组合建筑,有着较多的数量。如今已经大量涌现多层建筑,上面为单元式住宅,并且建筑高度在24m以内,除了一二楼为商业用房之外,还分布在三楼以及以上楼层。为了促使商业经营者的经营要求得到满足,商业服务用房也达到了300m2以上,甚至达到了上千平方米,这些建筑形式与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就需要将商住楼的定义和条款增加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衔接高规。

三是需要将防火分隔的要求增加于商业与住宅部分:在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要求利用耐火极限在1.50h以上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在2.00h以上的隔墙,并且隔墙不开门窗洞口,以便完全分隔服务用房和住宅及其他用房。但是对于商业建筑来讲,相较于商业服务网点,有着更大的建筑规模、火灾荷载以及营业时人员数量的呢过,那么火灾就有着更大的危险性和扑救难度。为了避免向住宅部分蔓延火灾,在规范中需要明确规定对分隔构件的耐火极限进行提升,将防火挑檐等增加到商业部分的安全出口以及门窗处,对窗栏墙宽度进行增加等等,这样才可以独立出来住宅部分。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高层商住楼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在相关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高层商住楼的消防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的问题,高层商住楼建筑消防设计标准被降低或者提升,这样都会对高层商住楼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完善我国的相关规范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据相关规定要求来进行,提升高层商住楼建筑消防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珠峰.商住楼消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7):123-125.

[2]陈军.关于商住楼消防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J].中外建筑,2010,2(8):44-4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吴云珍.对商住楼消防设计的经验浅谈[J].广东科技,2006,2(13):44-45.

[5]柳李.现代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