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经济重要性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水工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40-02

1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意义与目的

自古以来水利与人们的各种基本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高投入、大范围的自然改造项目,对区域甚至国家影响极大。我们可以把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看成是把一个以决策研究为核心并且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引入到水利工程的决策之中。要想更好的建设和造福国家和人民,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以国民经济及其中发展的战略行业、各地区发展为背景,把产品的需求预测、项目选址、技术选择当作基础,经过计算对比,对项目进行论证,对经济做出全面的评价是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这样做能为生产项目提供科学指导,并且树立一个准确的判断依据,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性,这样做是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方法

经济评价是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及其重要性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包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察设计项目的费用以及效益,用相应的数学参数分析方法来计算出此项目的盈亏,并且反应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从社会角度入手,考察其可行性与合理性。这种方法是国民经济评价的最普遍方法。

常见的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有3种,它们分别是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1)净现值法(NPV)也称为效益费用差的方式。将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效益和费用按照某种贴现率将其转化为现值,然后根据二者总和之间的差值对国民经济进行评价。如果二者之差是大于零的,则说明此项目是可行的;2)经济内部收益率法(IRR)。内部收益率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总效益现值与总费用现值恰好相等。也就是说,在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的情况下,要想国民经济的评价方法可行,必须投入资金的折现率高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3)经济效益费用比法(B/C)。在计算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现值与支出费用现值的比值即为效益费用比(B/C)。B/C理解为资金按社会折现率变化条件下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的比值,当其值大于或等于1时,这种评价方法在经济上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

2.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项目的财务角度,利用国家财税制度和现行的价格等参数,测算出项目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是经济评价的重要一环。

在水利工程的招标文件中,财务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3点:1)经济合同履行情况。经济合同履行情况是指在近3年中,投标单位在工程中的践约过程以及结果,合同的大小以及工程的技术含量。此项合同的履行主要是为了考察企业在经济合同中的履行能力;2)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其主要内容包括投标单位在规定年限内的各种企业财务报表,诸如资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类。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在工程项目中重点是来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及信誉;3)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其内容一般有企业的章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运行组织和结构形式等。

3 水利工程中对经济评价的建议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当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存在着时效性差和失真的问题,这点对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国家是巨大的隐患,一方面对上层的决策实施产生误导,使整个社会的市场秩序混乱,各种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思想受到腐化,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并且造成风气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使国家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工作得到规范,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把水利工程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经济合理性(即国民经济评价)的分析和评价时,从全社会或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有把综台利用水利工程的各项总费用和总效益进行捆绑,利用各项指标来判别水利工程中经济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水利工程项目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财务评价中,现行的有关水利基建工程招标过程中,财务评价有许多不足以及值得改进之处。比如,在经济合同履行方面,通常,由投标单位提供的合同复印件在评审条件这方面,都是满足要求的。这种合同实际上失去了既定的评审意义。经济合同履行实际上变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在企业财务及资信方面,财务报表与银行资信证明规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评价内容与标准不一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仅提供社会机构颁发的资信证明和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等,这种报表以及证明是缺乏可信性,以上这些方法是比较片面的。

针对上述出现的财务评价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增加财务评价的分值的比重。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情况中是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各项能力体现在财务指标这一重要内容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招标施工中,只重视施工组织而忽视财务评价的这种做法是要被摒弃的。第二是规范财务评价的要求与指标。财务评价的具体指标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4 结论

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对水利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行性研究是对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科学的判断,它从技术、财务以及经济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关系重大,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任何重大工程项目在上马之前必须作出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一个防微杜渐的作用。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存在许多问题,暂时无法满足水利建设的需求,还处于发展摸索阶段。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评价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方法的不断学习与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水利工程事业定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周龙.水利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J].水利电力机械,2006(6).

[2]杨伟.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3]文伏波.大型水利工程综合经济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水利工程,2001(4).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2

 

百年矿城阜新是我国第一个被确立为经济转型试点的资源型城市,十多年里,阜新——一个矿竭城衰、濒临绝境的城市,浴火重生,实现了由试点市向示范市的历史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氟化工、煤制天然气化工产品已成为阜新化工产业转型的主打品牌,煤炭精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前阜新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化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成为阜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一、化工产业自身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源动力

 

化工产业在阜新的资源禀赋条件十分优越,正逐步形成以化工基础原料、精细化学品及“三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为重点的产品产业链。

 

通过多年努力,阜新化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涌现了一批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企业集群,并逐步向园区集聚。我市共有4个化工集中区,化工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1)氟化工引领区域经济大动脉。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基础氟化工、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氟材料加工、高性能氟化盐盐含氟精细化学品六大类产品聚集区。特别是氟碳醇和高品级氢氟酸项目为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实现深加工提供了产品保障,更标志着阜新氟化工产业发展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阜新经济转型的坚实动力。

 

(2)煤化工带动新型化工。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国第三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全国煤化工示范项目,是我省近年来单项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同时也是阜新经济转型的标志工程。基地规划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基地24.7平方公里,配套区5.2平方公里。基地以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为龙头,以发展天然气主副产品精细加工为主线,规划建设两大系列项目,形成四大产品结构,构筑八条产业链。目前,阜新市煤化工产业基地已包装了部分工业地块作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用地,以吸引全国各精细化工企业来此投资发展。

 

(3)新型合成材料稳步发展化工产业蓬勃兴起。我市医药产业主要品种多达200多个,拳头产品有季德胜蛇药片、王氏保赤丸、金荞麦片、正柴胡饮颗粒、槐耳胶产品、盖天力钙片、白加黑、小白糖浆和第六要素生物医药保健品等,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产业群体。

 

二、化工产业与政府产业政策融合,推进阜新经济转型

 

化工产业是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化工基地建设与发展与阜新市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化工产业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本地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对接方面。化工产业基地分别多个城市签订经济协议,政府围绕产业配套、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引导基地相关配套产业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如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及输气管线工程项目总投资245.7亿元,设计能力为日产1200万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通过长输管线供应给沈阳及周边城市,同时,还副产石脑油、焦油、硫磺、粗酚、硫铵等产品。通过此项目的建设,把政府的宏观支持与地域内的经济优势结合,争创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新型能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三大基地”,与原有的液压、现代皮革、板材家具研发制造、铸造、氟化工“五大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新型化工产业的培育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作用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目前阜新的新材料行业的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引进高新无污染企业,成为化工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让其成为龙头,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起产业布局、政策引领等多种功能,同时兼具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并且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而要想发挥出“龙头作用”,既需要自身具备一定“量”上的累积与扩张,还需要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与提升。“产业联动”是三个层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联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产业的“溢出效应”,产业左右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业上下延伸扩大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化工产业在壮大自身后,具备了和中心城区、区县开展合作的条件,新区主动对接,与中心城区和各区县明确定位,密切联系。

 

阜新在以后的化工产业发展中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产业转型步伐,并乘着国家实施老工业区崛起和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有利时机之际,把阜新建设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的新城市。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3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4

 

泉州历来以“工业立市”。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工业经济更是泉州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2014年泉州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793.23亿元,比增11.9%,继续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但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仍处于调整阶段。当前,泉州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与供给双重约束、重叠交织的复杂局面,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潜在风险存在,致使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业经济将处于低位调整状态,迫切需要泉州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新一轮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泉州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泉州市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看,全市工业经济基本面情况良好,工业经济总量仍处于福建省首位。全市跟踪系统工业项目262项,总投资3617.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39.86亿元,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37.66亿元,增长22%,工业投资力度大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37个行业有33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超过半数的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大传统产业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79.28亿元,增长8.5%,五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3.60亿元,增长31.1%,新兴行业发展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一年来,泉州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业,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00亿元,增速超33%,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及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6家、12家企业15项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富贵鸟等2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特步、贵人鸟、九牧三家公司成功列入国家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名单,“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获批“宽带中国”国家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等,都为泉州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从目前看,泉州传统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已越走越窄,发展空间受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瓶颈制约效应日趋明显。泉州以民营企业为主,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九成左右,经济环境影响已严重制约泉州市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制约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和效益提升,转型升级藉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是泉州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化解高成本压力,也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型升级是泉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

 

2泉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的影响下,泉州必然要通过分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准确研究、研判工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着力将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把有利于稳增长、促创新的改革举措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实现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泉州市经济跨越发展。

 

2.1转变思维,促进企业家和经济管理者素质提升

 

企业家和经济管理者的思维决定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正处于经济加速转型时期,工业经济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从行业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从重产量产值向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从重实物资产向重无形资产的转变,从重外延投入向重内涵发展的转变,所有这些转变的实现,必须确立全方位的系统思维方式。增强企业软实力,转型从“头”开始,帮助企业家及经济管理者转变工作思维,查找自身短板,提升素质,实施经济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不只针对企业家,更将与企业打交道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引领广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管理能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一支具备熟练驾驭、管理市场经济能力的政府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让泉州政企合力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转变思维,将直接决定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决定工业经济的规模,真正实现产业的内涵优化提升。

 

2.2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二次创业”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创新。过去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所释放的增长能量已经接近极限,继续延续这种发展模式,势必带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2700亿元,为传统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尤其要顺时而为,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境内外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重构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等各要素环节,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引导发展全体系电子商务新模式,推进电子商务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移动化,争取打造具有突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业,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快递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在传统产业中拓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2.5产业”,实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通过推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科技与市场相结合、产业与金融相结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两翼齐飞发展格局,增强差异化发展竞争力。

 

2.3实施两化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贯彻落实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坚持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破解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制定“两化融合”行动方案,培育和推广一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单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力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扶持建设一批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纺织鞋服等传统行业的普及应用,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入制订实施“工业4.0”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转型,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打造泉州“中国制造2025”试点,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先机、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2.4致力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力争在产业技术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重点技术改造”两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联盟,积极开展内联外引,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先进技术转化平台和国内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技术成果与产业有效对接;推行技术成果评估入股,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双赢”;探索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市场化模式,强化国内外创业风险资本集聚,引导民间资本形成创业风险资本,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朝阳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5强化项目跟踪,挖掘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培育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增强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对接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产业集群梳理列出拟引进的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填平补齐项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及其他相关联的配套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对接活动,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推动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全力突破项目要素制约瓶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深入开展产能对接活动,引导、促进龙头企业以委托加工等方式,把生产过程中各种可以分割的环节剥离出去,衍生出一些专门从事生产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型企业,以大带小,逐步形成“一业为主、配套协作”的生产方式,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2.6推进节能降耗,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作为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减少单位产出能耗,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建立和完善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体系,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节能责任制,组织重点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工作;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培育再生资源、再生能源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产业,抓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生态化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研究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低碳技术和标准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健全节能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节能评估,加强工业新建、扩建项目节能审查,严把项目能耗关,抓好重点行业整治任务,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及工业污染集控区清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严抓淘汰落后,为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

 

3结语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5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促进我县经济较快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我县工业工作。前面,县委书记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述了走工业化道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了全面的部署,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副县长对我县工业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副县长宣读了《*县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会人员对各乡镇10个点进行了观摩,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和企业作了典型发言,参加会议的人员分组对县委书记的讲话、《若干意见》和《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了很好的意见。

这次工业经济发展会议是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一次内容十分丰富、主题十分鲜明、反响十分强烈的工业专题会议。会议对理清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好。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这次会议是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县工业工作任务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县上下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这次工业经济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努力把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主题上来。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切实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认真研究和制定明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明年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逐一细化分解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工业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坚持真抓实干。我县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摸透实情,培养典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采取超常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技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与兄弟县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工业上的差距。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所以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提高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推进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我县的企业大部分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了农民增收。今年,通过凯泽、万福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县农民仅种植工业番茄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03元。其次,推进工业化,是培植财源的支柱。我县能不能加快发展,关键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根本途径就是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工业企业,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最后,工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

我们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增强加快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从而打开工业工作新局面,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我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创新工业思维,找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抓工业发展,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明确*工业发展定位,找准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树立竞争意识,选准和打造适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找准三个着力点。

一是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着力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要看到这些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特而不优,优而不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深不够,以番茄酱生产为例,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加工生产大包装产品上,缺乏对工业番茄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因此,今后要加大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产业集群的整合,依托现有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在培育我县优势企业群体过程中,还要把握这么一个原则,即企业不分内外、不分大小,要同等对待,放宽准入领域,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二是以发展资源挖潜型工业为着力点。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原始的初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要看到我们在农副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以及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当前关键是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优势与市场的对接,创新思维,敢于包装、善于包装项目,上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县外资本、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外源型经济为着力点。要破除“当前资源”论,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观念。跳出现有资源的圈子,把我县的工业融入到全州、全疆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去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点,开拓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格局。对于我县没有的资源,也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创造优越条件,想方设法让企业来*投资建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外地没有或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市场和原料在外)的企业,如环联电线电缆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今后,能否再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很好的思考一下。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找准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就要采取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我们有很多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只有敞开县门,对外开放,拿最好的资源来换取资金,我县的经济才能活起来。实现工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因此,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项全局性、牵动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实际,首先要做好工业项目,通过项目来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民间资金。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集中力量,想方设法充实项目库,精选一批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色工业项目。对于我们自己可以做的项目,要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对自己做不了的项目,要多渠道开展项目推介,运用市场化手段,请专家来做。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件事,为什么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关键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的班子来研究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和常设机构,把招商引资这项工作促起来。

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阵地、就是机遇、就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巩固阵地、抢抓机遇,发展生产力。我县在地缘和土地资源方面,与外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焉耆与和静有铁路优势,焉耆与和硕有高速公路的优势,而和硕与和静有大量土地(戈壁滩)优势,运输成本和投资成本都比我县低,我们只有营造比外县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投资。因此,全县上下,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为外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利商品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种不良的政务环境非常可怕,我们绝不允许它在*存在。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客商服务,让客商感到,*的各级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遵守规则的政府、讲究效率和诚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车”服务,把*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才引凤的“风水宝地”。

三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县企业还是以“输血”式为主进行自我发展,远未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对金融部门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另外,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别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拖欠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失去了贷款的信心。这就导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两种现象并存,在这个问题上,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作为金融部门要更新观念,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灵活执行贷款政策,把握好资金投向,不但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放贷,对经济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也要敢于放贷,特别是对好的投资项目,要善于放贷,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促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还要做好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西海担保公司的作用,提高担保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逐步建立健全资金担保、产品开发、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和守信企业。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重要保证。县域企业应视诚信为生命,讲信用、守合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积极还本付息的实际行动争当银行优质客户,形成企业与银行互信互利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发展,也为县域经济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在政策创新上取得突破。要破除“政策僵化”论,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政策”的观念。现在个别部门始终没有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外地企业来投资建厂,凡与部门利益相关的,不是推脱不办,就是强调国家这个政策那个法规。现在,大家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因此,决不能把政策当作枯燥的本本和僵化的教条,去束缚生动鲜活的实践。要认真结合我县实际,深入研究政策,善于用活政策,敢于发展政策,即使政策没有规定可以干,但只要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干,我们就可以干。

五是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中蕴藏着大量的招商信息和巨大的招商力量,我们要尽力把这些招商热情充分激发出来,组织懂业务、懂政策的精兵强将挖资源、找客商、寻项目。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责任制及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对积极引进工业企业成绩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实行重奖,建立这么一个激励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县内县外的力量参与工业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激发大家招商引资、开发项目的热情,营造一个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会后,办公室要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对这个激励机制进行修改完善,尽快下发。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6

同志们:

刚才,建国书记就我县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力平同志还将作具体的工作总结和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2004年是实现五年阶段性战略目标关键的一年,各项经济工作都要围绕“提速增效、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狠抓落实,工业更应首当其冲,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充当主力。当前,我县工业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效益、速度”双提高,提升工业经济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是我们正迎来新一轮加快展的大好时机。总体上讲,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行政许可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的实施,经济发展的体制将逐步消除,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从市内看,宜宾五大优势产业链不断壮大,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增强;宜宾城市规模更加拓展,外迁企业将逐渐增多;市上明确提出将重点工业项目向各县分布。从县内看,县属工业通过几年的发展,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去年又成功引进天蓝、华徽等企业,县属工业将在今年快速发展。

二是我县工业和民营经济仍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县长期存在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支柱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业主观念落后等问题,阻碍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今年将遇到新的情况:一是在新上项目上,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今年工业发展在资金、能源等要素配置和使用上将更困难。国家财政、信贷和国土政策逐步趋紧,土地资源运营空间受到限制。二是在县属工业上,因国家关闭“五小”、环保、安全等政策原因,将对部分县属企业正常生产产生影响。三是在军工企业上,南山、长庆今年将启动破产,生产销售可能会减弱,影响工业发展速度。

三是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机遇难得,但形势也逼人,不进则退。全县上下务必做到一切政策都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开绿灯,一切工作都围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抓落实。要继续以工业规划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突出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按照“背靠大市发展配角、联合军工共谋发展、依托农业产业互动、扶优扶强壮大支柱”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初步形成县域工业大发展框架,发挥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力作用。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命脉,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南溪要实现工业的发展,关键在招商引资。尽管我县去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周边区县火热的招商态势相比,与他们取得的实绩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十分明显。特别是前面谈到的,市上就市属各企业向各县开了个口子,各县要通过招商引资在这个盘子里去抢,谁先抢到谁就会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为此,大家要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务求实效。

一是早行动,争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各级各部门在抓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上,务必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谋划,早行动,争取工作的主动。要采取网上查找、送资料上门等措施,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捕捉力度。对已有的招商线索,要跟踪追击。对有希望的项目,要明确专人钉住不放,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突出企业主体招商地位,鼓励企业多渠道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加快技改,做大做强,实现“锦上添花”。

二是抓项目,促开发。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储备开发项目。全年每个乡镇储备2—3个,全县储备40个以上。积极向上、对外推荐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发扬多流一点汗、多跑一点路、多吃一点苦、多受一点气的精神,紧紧抓住宜宾各大企业新上、技改、迁址等项目,力争今年新引进大企业二至三个。突出抓好五粮液药业公司、宜宾纸业集团制浆系统等一批企业和项目落户南溪。

三是抓考核,重落实。县上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力求考核更科学。在督促各级各部门招商的同时,逐步实行专门班子招商和全民招商。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县领导挂帅、专门班子运作的办法,一个项目一个专门班子,全程服务,一抓到底。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全民招商。

三、推进产业集群化,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规模竞争力

工业强县需要优势产业支撑。南溪拥有为数较多的小企业,达700余家,但总资产不过8个亿,整体上生存能力弱,形不成合力,形不成优势。为此,我们提出了形成集群的问题。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工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政府和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一是狠抓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县工业规划区是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业建园、滚动发展”的思路,切实抓好工业规模区建设。要建立工业规划区管理服务机构,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加快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园区的良好环境,吸引外来企业入驻其中。

二是狠抓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扩优扶强政策,围绕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引导形成基础化工产业集群、医药化工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和机械产业集群。要积极鼓励企业间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格局。重点要引进酒类、烟花爆竹、豆腐干、机械、纸业、医药等行业企业的合作。

三是着力配套发展链条产业。要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认真研究其产业链条,配套引进产业下游相关项目,引进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同时要注重引导县内企业与宜宾五大产业链各企业进行产业对接,促进工业经济总体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内在竞争力

产权问题是困扰我县县属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要以产权为核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

一是坚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按“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对历年改制未启动和未规范完善的国有企业,在今年要全面完善,真正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县车队、建陶厂、南溪镇粮油公司、改制未完善的继续完善改制工作。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我县通过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已占有重要部分。但许多企业由于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步子迈不开,发展速度慢。应通过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各民营企业不失时机地“改制”,在明晰产权、法人治理学习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一些上了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出资人、股东组成董事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生产经营应大胆交给职业经理人、交给外来引进聘请的经营管理者,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积极引导产权多元化。应当逐渐打破国有、集体、民营、个人的产权界限,促进各种形式的产权联合、参股、改组,促进产权流动,形成能进能退、多方吸纳的多元化产权结构。鼓励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

五、推进管理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我县县属企业绝大多数起步比较低,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加强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迫在眉睫。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大力支持校企、院企、企企联姻,加强项目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着力引导五一车车间、南红化工厂、黄沙河化工厂、文龙药业公司、长兴酒业等传统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扩大规模。

二是不断开发企业人才队伍。县属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积极培养,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要真心实意地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县上将积极开展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评选表彰活动。

三是认真加强企业制度管理。要积极引导县上各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相互进行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县上各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天蓝公司“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六、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环境竞争力

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个地方的发展。7月1日,《行政许可法》将正式实施。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完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业发展新环境。

一是高效服务。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发展灵活高效地服务。坚持算大帐、活帐、长远帐,甘于牺牲部门利益,减、免、缓各类费用。努力抓住机遇,用活政策,争取优惠、扶持。改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减少企业办事成本。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

二是轻装减负。围绕《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切实做好审批机制、审批项目的清理和规范工作。对确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依法办理,同时,加大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互联审批、告知承诺、预约办件、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阳光下作业”,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要认真治理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采取收费公示、检查申报等制度。

三是整顿秩序。进一步健全企业投诉中心职能,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抓好社会治安环境、法治环境,使投资经营者能安心、放心地发展。积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对骨干企业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切实化解与周边村社和村民因用工、用水、用电、用气、征地赔偿等引发的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厂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