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1
【关键词】婴幼儿;心理学;家庭护理者;信任;自主发展
一、前言
在家庭护理中护理婴幼儿的无论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都会遇到这种情景,当家庭护理者拜托别人暂时照顾一下孩子时,有人就会趁机逗孩子,“宝贝,你的某某走了,他说不要你了,把你送给我了,跟我回家吧,我给你买好多好吃的”;还有这种情景,家庭护理者照顾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婴幼儿,尤其是看到环境稍微不清洁时,就会很自然的抱过来说“宝贝,这个不能动,用手摸太脏了”,当婴幼儿看到蝴蝶,刚想跑过去追逐时,护理者又说话了“宝贝,慢点,这样跑太危险,不要追,我帮你”。这种情景,相信在家庭护理者护理婴幼儿的时候都遇到过,针对以上情景,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同时又是一个年轻妈妈,很想与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心理学在婴幼儿家庭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二、婴幼儿的年龄界定
首先说说婴幼儿年龄阶段,每个学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这里根据艾瑞克森[1]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婴儿期是指0-18个月孩子,幼儿期是指18个月-3岁孩子,那么我说的婴幼儿期就是0-3岁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大部分还没有上幼儿园,都由家庭护理者亲自护理。
艾瑞克森在年龄分段的同时就已经指出了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社会冲突中心,婴儿期最大的冲突就是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期最大的冲突就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2]。
三、婴儿期的信任建立
老人有一种说法叫做小孩第一次和谁见面就像谁,这种说法作者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婴儿与家庭护理者之间建立的信任感,婴儿刚刚出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世界,第一次见面的家庭护理者对婴儿非常友好,喜欢与婴儿接触,在经常的接触中家庭护理者与婴儿的信任感就不知不觉建立起来,以后婴儿与这个家庭护理者接触的更多,就会更加依赖他,自然就与他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刚刚出生的婴儿,医院工作的护士在半个小时内尽量做到早开奶,一方面是为促进乳汁分泌,另一方面是为让婴儿与母亲早早进行皮肤接触,通过皮肤与皮肤接触加之后期不断母乳喂养,婴儿就在这种接触中悄悄的建立良好信任感。
现在比较流行月嫂照顾婴儿,曾经亲眼见过婴儿在家庭护理者由月嫂转换为父母时,无论父母做什么,婴儿都在不停哭闹,年轻父母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因为婴儿最初在与月嫂接触之中建立起信任感,一旦月嫂离开,家庭护理者转换为父母,与月嫂比较起来,婴儿更信任月嫂,婴儿的这种心理不会表达,表现出来就是不停哭闹,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从最初与婴儿的接触时就该注意与月嫂共同照顾婴儿,譬如一起帮婴儿洗澡、一起帮婴儿换尿布、一起帮婴儿做抚触,这些操作的完成过程就是与婴儿之间的交流,不要认为花钱请月嫂,就把所有婴儿的事情都推给月嫂去做,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与月嫂共同照顾婴儿,这样信任感才能在婴儿与月嫂和父母之间共同建立,一旦月嫂离开婴儿还可以在父母那里寻找到信任感,寻找到安全感。这就是最简单的心理学在婴儿家庭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四、幼儿期的心理自主发展
走是一种本能,一岁左右的幼儿最大的发展就是走,为了探索新的感兴趣的物质,她们不得已学会了走,正爬着的孩子,这时候沿着沙发或台阶往前寻找新的感兴趣的物质,在快要站起来走时,家庭护理者就说孩子危险,不要爬或不要站,顺势就把幼儿抱下来,伴随着婴儿期的信任,幼儿相信这是危险的,这时候幼儿探索的好奇心被打破,伴随好奇心而发展的走也顺势被护理者打破,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本该自己学走的时候,很多家庭护理者用学步车或者整天辛辛苦苦的架着,让幼儿被迫学走,其实走本来就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不用专门学习。
这种情景家庭护理者如果能很好应用心理学,就会换种方式来疼爱幼儿,应该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把这种本能还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幼儿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观察环境安全程度,如果环境安全,家庭护理者就应该让幼儿自由探索,如果感觉环境不安全就在旁边做好防护措施,万一摔下来让幼儿摔在你的怀里或者垫子上,这样就能在不打破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同时保护幼儿一切本能的自主发展。
家庭护理者也不能过度保护幼儿,如果总认为幼儿小或者操心幼儿做事情慢,处处替代的话,幼儿的独立性就不能很好发展。譬如吃饭,家庭护理者就要学会等待,幼儿吃饭慢并且有时候为了把勺子送到嘴里,食物撒的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家庭护理者这时就不要训诫幼儿浪费或看着幼儿吃力就帮助幼儿吃饭,要耐心等待幼儿自己把饭吃掉,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独立过程。譬如穿衣,穿衣不整齐,鞋子反穿着,帽子反戴着,家庭护理者要等待要鼓励,不要说你看你都穿反了,我来吧,要等待幼儿有一天自己能穿整齐穿正,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拔苗助长或者包办,因为不能包办一辈子,有很多事情从小就应该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只有很好体验,才能得到很好发展,作为一名家庭护理者,必须得陪着幼儿慢慢体验,在这个处处讲究体验的社会里,我们也应该把体验机会还给幼儿,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健全心理,为青少年期健全心理的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五、结论
第一种情景,如果家庭护理者能很好应用心理学知识,家庭护理者就会拒绝别人对婴幼儿的然后很认真的告诉婴幼儿,别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抛弃婴幼儿,这样就会给婴幼儿一个很好信任感。
第二种情景,家庭护理者能很好应用心理学知识,就不会轻易打断婴幼儿,手脏可以再洗,探索心被打破,就不会再连接,所以家庭护理者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可以与婴幼儿一起去追逐蝴蝶,为婴幼儿心理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结合心理学针对以上实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婴幼儿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我们要遵循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婴儿期信任建立和幼儿期心理自主发展,把婴幼儿当做一个平等个体去对待,根据婴幼儿心理特点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家庭护理之中。
参考文献: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2
【关键词】 婴幼儿; 喂养指导; 影响因素; 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17.14.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62-03
婴幼儿在第一年生长速度最为迅速,且大部分幼儿可经历液状-泥状-固体食物的交替。有研究统计发现,我国部分婴幼儿哺乳方式为奶粉喂养,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研究表明大部分经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均表现为抵抗力低下等。为此应加强临床宣教,告知各大家庭母乳喂养的优势,从而提高婴幼儿抵抗力,增加母子感情,利于婴幼儿面部肌肉的发育,降低临床患病率[1]。而本文中针对婴幼儿喂养指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
1 婴幼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早期婴幼儿接受事物的心理
婴幼儿需从乳汁物品逐渐过度至成人固体食物,在此过程中,任何食物对婴幼儿而言,均为新颖的,但部分婴幼儿可表现出拒绝、恐惧等现象,其可称之为厌新。婴幼儿常表现出对以往食物的偏爱,拒绝新口感和新口味,部分婴幼儿在进食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而大部分母亲在此时,认为婴幼儿不能吃、不爱吃,从而停止添加此类食物,最终导致婴幼儿失去学习尝试新食物的机会。但临床有研究报道表明,小部分婴幼儿通过长期反复新口感、新口味的喂养,最终可发展为接受,因此临床学者认为婴幼儿对新食物存在一种适应,而通过耐心的喂养,可增强婴幼儿摄取食物的独立性和主动性[2]。
1.2 味觉发育对换乳期的影响
婴儿从纯母乳转换至混合食物时,可发生味觉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味觉敏感期可在2~7个月内并发。而在4~6个月时,给予不同味觉食物的喂养,可刺激婴幼儿味觉,促使其逐渐适应,否则相反[3]。早期婴幼儿的味觉与偏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母乳期和母孕期的饮食习惯,可改变婴幼儿和胎儿的味觉发育。正常情况下,胎儿在24周的时候,便在宫内出现了吞咽羊水习惯(每日量为1 L)。而羊水内含有产妇所吃的香料、食物的混合液,从而导致胎儿在宫内便已接触了各种杂物的味道[4]。当胎儿7~8周时便可出现味蕾,14~15周时可形成微绒毛,而微绒毛可接触羊水中味觉刺激,体验到孕妇每日食用的食物味道。
1.3 婴儿进食行为
婴幼儿进食问题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有关。婴幼儿进食问题除了进食现象异常外,还可因为智能发育落后和口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纠正婴幼儿进食的主要关键问题在于异常进食行为[5]。而异常进食问题最常见的为婴幼儿拒绝新食物、挑食、偏食,以上婴幼儿均存在单爱好几种食物现象,其主要是食物质地细腻和流质的原因。由于粗糙食物或固体食物对婴幼儿而言较难咀嚼,需长时间含在口中,导致食物味道散失,最终导致婴幼儿出现拒食现象。而胗锥长期的单品种进食,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营养失调现象[6]。
1.4 喂养方式的影响
大部分婴幼儿的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态度存在较大关系,也与文化背景有关。有研究统计发现,若婴幼儿进餐时间不定,比如每日超过10次,且实施强迫、骗、哄等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厌食现象,而在婴幼儿进食期间,实施进食乐趣、进食技巧,比如实施赞扬、鼓励等话语,促使婴幼儿进食,同时可经常改变食物性状和味道,多加留意婴幼儿“过饱”“过饿”信号,防止婴幼儿营养量过度或缺乏现象发生,从而增加婴幼儿体质量,提高婴幼儿摄入量[7]。
1.5 神经系统发育
大部分儿童在1.5岁时,脑神经可发生髓鞘化,而常规的喂养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抵抗,同时在喂养人明显压力、饮食结构变化、不良喂养姿势、婴幼儿听力下降等综合作用下,可导致婴幼儿早期交流能力受限,从而整体影响认知、语言的发展[8]。
2 合理喂养的重要性
婴幼儿早期最理想的食品为母乳,其属于天然食品,能够满足0~6月龄的婴幼儿营养需求,早期给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具有较多好处,比如减少由牛奶或其他食品引起的过敏反应,降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率,同时对于产妇而言,可减少子宫出血量,促进子宫收缩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产妇体重恢复原本体重,且可降低产妇卵巢癌和更年期乳腺癌发生率。目前临床上有多项报道表明,母乳喂养的优势,早期除了母乳喂养外,不宜添加任何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D等。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可采用母乳代用品,比如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等。在婴幼儿出生半小时后,便可诱导新生儿吸吮,从而保证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亲泌乳,必要时,可在院内开展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和社区行动培训[9]。
虽然大部分母亲已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且开始给予婴幼儿母乳喂养,但临床学者发现,42%的母亲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仍坚持纯母乳喂养,对此还需加强各大医院妇产科喂养正确方式宣教。确保婴幼儿在各个时间段内机体能够补充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量。
3 婴幼儿喂养指导方法
3.1 母乳喂养
在婴幼儿出生后,应首选母乳喂养,其可及时补充婴幼儿机体需要量、营养素,降低婴幼儿患病率,同时还可减少婴幼儿过敏发生率。母乳中含有微量元素及各种抗感染免疫因子,但缺乏锌、铁等元素,虽然能够补充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需求。但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每日需要铁含量为6~10 mg,而母乳中仅为1 mg,早期无明显要求,而当婴幼儿4~6个月龄时,需要量逐渐增加,对此应从不同途径维持婴幼儿机体需求,比如辅食,但需保持半流质状,给予婴幼儿一个过渡形式[10]。
3.2 引入食物时间
至今为止,食物引入时间有两种指导建议,一是根据喂养指导原则进行:若以纯母乳方式连续喂养婴幼儿6个月,应在婴幼儿6个月龄时,适当添加辅食,而辅食应以泥糊状为主。二是根据儿童指导中心建议和人群膳食指南,在婴幼儿4~6个月龄,给予其他食物喂养。目前喂养方式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但添加食物年龄不宜过早,正常情况下,均为4~6个月龄。而实际的辅食量应与婴幼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相符,从而避免营养过量,出现肥胖症状。当婴幼儿体质量>6 kg时,每日摄乳量为800 ml,而当婴幼儿出现咀嚼或咬手现象时,则提示需添加适量的辅食[11]。
3.3 添加微量营养素和食物能量
在婴儿期,儿童对能量的需求高于各个年龄段,若能量的摄入不足,可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在中国营养学中提到,婴幼儿每日正常能量需求量为95 kcal/(kg・d),而根据总能量消耗情况,可将8~12个月的婴幼儿能量需求控制在80.8 kcal/(kg・d)、77.0 kcal/(kg・d)、77.5 kcal/(kg・d)左右,婴幼儿在食物转化过程中,极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对此应在转换食物期间,加强营养素喂养,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A、铁、锌等,当婴幼儿生长至9~11个月时,则每日需要72%的钙、86%的锌、97%的铁,然而由于强化食品摄入量的个体差异,难以补充机体具体需要量,对此应加强各类微量营养素片剂的添加,从而提高婴幼儿维生素E、核黄素、锌、铁的营养素,从而降低贫血的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12]。
3.4 添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主要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kcal),婴幼儿引入的食物中营养素和食物中能量密度及膳食纤维、水分含量有关,若食物能量或脂肪含量高,则表明水分含量较低。当婴幼儿为6~8个月龄时,机体能量控制在0.6 kcal/(kg・d),12~22个月龄时,控制在1.0 kcal/(kg・d)。同时有研究报道,若发现6~8个月龄的婴幼儿结构不合理或膳食种类不全,可导致营养缺乏,而在期间加强脂肪、蛋白的摄入,可补充机体各方面的能量,比如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添加肉泥、肝泥、血泥等,从而保证能量的摄入,维持机体正常需要量[13-14]。
3.5 食物多样化
婴儿添加辅食的第一种食物为谷类食物,其中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为首选,在各大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已强调了此项。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在6~18月龄时,属于缺铁性贫血高发期,若婴幼儿6个月龄后还未添加辅食,可导致并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大部分国家开始给予婴幼儿强化铁米粉。当婴幼儿进食谷类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逐渐添加鱼类、家禽、肉、水果、蔬菜等食物。食物的质地和营养素的种类对婴幼儿健康、营养均较为重要,因此在给予婴幼儿辅食过程中,不仅需保证能量的充足,还需考虑营养量[15-16]。单一的蔬菜泥或水果泥,虽能够保证营养量,但缺乏能量密度,对此应将多种蔬菜、水果混合制作,从而补充婴幼儿能量和营养素。当婴儿24周后,便可适应多种食物,但尽可能从颗粒状食物或泥糊状食物过渡至小块状食物[17-18]。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健康尤其重要,但仅表现于早期,通过早期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当婴幼儿在4~6个月龄时,若仍持续母乳喂养,可导致婴幼儿体内能量不足、营养素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瘦小、体弱等症状,对此应在婴幼儿期加强营养喂养的宣教,从而确保每位产妇熟知喂养方式[19-22]。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主要表现为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包括婴幼儿味觉的发育、乳母期乳汁对胎儿的影响、母孕期羊水的影响、婴幼儿自身口腔结构、味觉发育、心理因素、遗传体质等,对此应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喂养方式,从而确保喂养知识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家属的精神状态、亲子互动,可调动婴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婴幼儿机体需要量。但目前婴幼儿喂养方式尚未统一,且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指导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从而确保婴幼儿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营养,防止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建丽,张琪,惠敏,等.早期喂养指导和辅食添加对婴儿微量元素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2]彩霞.影响母乳喂养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87-89.
[3]唐鹤,蒋竞雄,宫丽敏,等.城市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695-698.
[4]陈伟平.婴幼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86-2988.
[5]刘月芬.兰州市6~24月龄儿童喂养问题聚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59-161.
[6]刘爱珍,王建宁,鲍梦婕,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65-667.
[7]陈宏达,郝波,康晓平,等.中国西部两县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的多重对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3):339-346.
[8]刘汉芹.社区医生在婴幼儿腹泻病防治及母乳喂养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90-391.
[9]段如菲,李燕,李静,等.云南省HIV感染女性所生婴幼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32-3434,3477.
[10]张琪,吴庆红,刘建丽,等.正确辅食添加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4,46(15):2360-2362.
[11]鲍雪梅,陈建华,倪钰飞,等.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分析及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581-1583.
[12]马丽萍,钱兴国,苏宜香,等.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11-713.
[13]陈欢.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20-321.
[14]李智,忽丽莎.云南15个少数民族0~23月龄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2):130-132,136.
[15]余卉.0~3岁婴幼儿喂养技术干预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3-314.
[16]颜凤加.浅谈20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99.
[17]黎海芪.提升基层医师指导婴幼儿喂养的能力[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1-882.
[18]金春华.婴幼儿喂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15-817.
[19]《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
[20]梁友芳,朱丹,梁绍莲,等.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1):1527-1529.
[21]卫培培,孟娣娟.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9):779-781.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3
【关键词】婴幼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6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健康有了更多的需求,尤其是孩子。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成人我们可以通过询问,交谈沟通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信息,来安抚帮助他们,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对于语言表达缺乏或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我们该如何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 心理特征
1.1 婴儿期(出生~1岁):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期半年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与外界的区别。譬如,常把母亲,奶瓶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6个月左右能把自己的母亲及其照顾者同其他陌生人区分开来,开始人生,并表现出分离性焦虑,不愿与母亲分离等,还能从不同的玩具中,挑出其喜爱的玩具。经过父母,家中亲人反复的言语和动作等训练,情感的传递,外界的刺激,并依靠自己的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逐步感知周围事物,认识外界物体,发展自我意识。
1.2 幼儿期(1~3岁):此阶段小孩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小儿控制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已能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相当的发展,学会使用工具,同时小孩言语发展相当明显,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有能力来探索世界,做多方面的尝试。
2 护理措施
2.1 针对不同间断的婴幼儿,成人应不断地提供发展小孩视听觉的各种良好刺激。给他们搂抱,抚摸,经常哄逗及语言交流等身体上的接触。并通过做游戏来提高小孩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小孩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
2.2 对患病婴幼儿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使之对护士从逐渐熟悉到产生好感,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向家长了解并在护理中尽量保持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如把患儿喜欢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床头或身旁。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感到护士像亲人一样关爱自己,从而产生对护士信任。对小婴儿要多给予抚摸、怀抱、微笑,提供适当的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协助其进行全身或局部的动作训练,维持患儿正常的发育。
2.3 同时,对不同的婴幼儿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每个孩子对陪伴和照顾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孩子安静容易满足。有些则需要更多的疼爱和关爱,因此看护者应充满爱心,自信,镇定有耐心的多与孩子沟通,使其具有安全感,安定下来。
3 小结
小孩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步发展的,脑发育的水平及其功能是小孩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和教养则是对心理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的外界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良好的人际交流,对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4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静脉采血;护理体会
近几年来,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门诊抽血的婴幼儿也逐年增加,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而且婴幼儿缺乏对操作的配合能力,更加大了穿刺难度,若操作不当,会发生一些意外,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并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而婴幼儿头皮静脉表浅,显露交通支多,血流丰富,易固定,且舒适,便于观察止血和保暖,护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家长容易接受。近些年来,我科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大大的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工作负担。本文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196例婴幼儿的头皮静脉采血技能进行总结,针对如何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的问题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对婴幼儿静脉采血196例,男105例,女91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20天。均采用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180例,成功率91.8%,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
2头皮静脉穿刺前的准备
2.1护理人员的准备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不让不愉快的事及工作以外的事使自己分心,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应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过分的语言和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不安的情绪。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2患儿的准备
患儿大多对医院的环境陌生,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情绪表现的比较烦躁,所以给患穿刺前,要有耐心,多给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使患儿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让患儿平卧,患儿家属站在患儿的一侧,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嘱家属或助手双臂轻压,夹住患儿的双肩,双手抱着患儿头部,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方向轻压枕垫上,使其相对固定利于穿刺,注意避免捂住患儿口、鼻。
操作者位于患儿头部的上方,根据穿刺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和血管,用酒精棉球多擦几次穿刺部位使血管扩张,或者是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签将头发分在穿刺血管的两边,必要时用剃毛刀剃除穿刺点周围的头发,充分暴露穿刺血管。
2.3用物准备
穿刺前准备好采取血液标本的所需物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便于操作,减少按压患儿头部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因用品准备欠缺而造成操作者的紧张、慌乱。
2.4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光线。其亮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60w灯置于操作者的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约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性小,静脉暴露较好,静脉穿刺易于成功[1]。
2.5用心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
绝大多数婴幼儿为独生子女,当其哭闹不配合时,许多家属不知所措,反而增加心理负担。因此应根据婴幼儿特点及家长的不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根据情况予以心理护理,并取得家长对采血的配合。必要时可以请家长站在外面等候,待采血成功后将患儿交回家长。
3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
3.1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
3.1.1掌握头皮静脉的特点
婴幼儿头皮薄,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管腔内无静脉瓣,血液流通量大,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3.1.2.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先应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动脉手指触摸有波动感,外观颜色淡红。其次根据婴幼儿的血液循环及局部血管的情况、标本血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避免反复穿刺,以减轻婴幼儿痛苦。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解剖角度来说,小儿头皮浅静脉较大的有前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前额静脉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皮下脂肪厚,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而且大多数有头发覆盖,穿刺时应注意掌握进针的深度及血管的走行;颅骨缝间静脉较粗,易滑动[2],进针时应注意绷紧头皮,从血管侧面进针。若采血量在2ml左右,也可选择头皮边缘表浅的细小静脉。
3.1.3肥胖婴幼儿头皮静脉的选择
肥胖婴幼儿头皮厚,血管不易显露,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仔细辩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扩张[2],分辨头皮边缘细小静脉的粗细、弯直以及血管的走行,为穿刺做好准备。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相应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耳后静脉。[2]
沿着婴幼儿的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静脉走向,遵循便于操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颅骨缝间静脉[2]。
3.1.4脱水或休克婴幼儿头皮静脉的选择
此类患儿的血管因血容量不足管腔塌陷,应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粗、直的头皮静脉。
3.2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3.2.1选择合适的针头
选择针头大小的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选择4.5~5.5号一次性头皮静脉针,它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减轻婴幼儿疼痛。②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③既利于血液顺利地抽出,又可减少皮肤针眼及皮下淤血。由于婴幼儿血管管径小,若穿刺针头过大,易使针头斜面紧贴管壁,或无法抽出,甚至血管破裂出血。
3.2.2持针的方法
传统的持针方法是右手拇、食指置针柄的下面,进入皮肤后改为执针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易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的现象,过快容易穿破血管,过慢不能顺利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及针梗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近些年来,我们采用改进的持针方法是右手拇、食指置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梗的根部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大大的提高了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3.2.3进针的手法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 直刺法与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将针头刺入静脉。在穿刺过程中用力速度及大小要得当,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头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且进针不畅;穿刺血管壁时,用力轻稳,同时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
3.2.4头皮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角度的选择
本人根据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主张不论头皮静脉的深浅,均可采用10~30度角进入皮下;教科书上对头皮表浅静脉的进针角度主张为10~15度、王淑芬[3]等主张颅骨缝间静脉30~60度、头皮深部静脉15~30度角进针。进入皮下后再减少角度沿静脉的方向刺入血管。
3.2.5根据头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速度
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进针不易,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易慢。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穿刺时用力要轻;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穿刺时用力要适当的重些。头皮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回血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可以试着回抽注射器,一般可见回血。
3.2.6穿刺要点
头皮静脉的特点使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穿刺时又不能使用压脉带,所以穿刺时应慢、轻、稳、准。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一次短暂的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采用向心行和逆心行两种进针方法的区别 逆心行进针因血流压力大,穿刺时比向心行进针方法回血要快,故向心行进针比逆心行进针要更慢、更稳。
3.3固定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再向前平行进入少许,用左手食指压针柄,拇指置针下固定针柄,或用胶布粘住针柄前2/3处固定于头皮上,右手持注射缓慢抽吸至所需血量。
3.4拔针方法
拔针时动作要迅速,用棉签按压时采取直压法,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度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按压,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这样可以防止损伤血管壁。并嘱家长按压时不可松动棉签,将内外针眼同时按压,按压时间为5min以上,对于哭闹不止的婴儿,按压动作由护士完成。这样既减轻了疼痛,又减少了皮下血肿的发生。
3.5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原因是:①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②穿刺时用力重、速度快,致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外、一半在血管内。
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处理方法分别是:①将针柄逆时针旋转180度,使针尖斜面朝下;②将头皮针头轻轻平行后退约0.5mm。
综上所述,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法较股静脉、颈静脉采血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高,护士容易掌握且能熟练操作,患儿及家属易接受、配合,好固定,易穿刺,不受病情和的限制。采血后亦可连接输液装置,避免重新穿刺,减少婴幼儿的痛苦;并且拔针后容易观察,形成血肿的机会少。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只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与技巧,经常加以练习,提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 杜棉,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3).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5
[关键词] 儿保科 护士 接诊 健康指导
儿保门诊集儿童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为一体,肩负着本地区大部分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如何协助儿保门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如何更好地接诊并进行健康教育是儿保科护理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接诊方法
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儿童可分为健康体检者和需要诊疗的各种患儿。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就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接诊。
1.1对健康体检幼儿的接诊方法
到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多是出生42d至30m左右的婴幼儿,按照健康体检的求,他们均是来接受体格发育检查和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因婴儿儿有怕生的特点,尤其是已经有过接触医护人员经历的小宝宝更是会有畏惧情绪。因此,护士在接诊过程中需以爱心和耐心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因为婴幼儿的父母多是初为人父母,他们对孩子一举一动较为敏感,这也需要接诊护士以礼貌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孩子及其父母沟通,与他们一起安抚接受体检或免疫注射的婴幼儿。
1.2对患儿的接诊方法
儿保科门诊接触的另一类人群就是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遇到各种问题而需就诊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尤其是患有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及各种心理、智力及行为发生障碍的婴幼儿,这一类患儿是在接诊环节需给予特别关注者。这类患儿或者调皮好动,一刻也难以安静、或者无法与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他们的父母因孩子的疾病也会出于焦虑、敏感的状态。护士对这类患者的接诊,需注意言语和态度。应避免擅自对患儿的情况妄加评论,需根据患儿的情况积极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2.做好儿童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工作
儿保科护士最常见的工作是对婴幼儿的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一般身体形态的测量。体重和身高是衡量发育期婴幼儿营养及发育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儿保科健康检查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体重的定期测量。护士在测量前需指导家长帮助被测幼儿拍净大小便,在室温允许的情况下,征得家长同意,脱去幼儿鞋袜、衣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幼儿独立放在秤上。测量时,要力求准确,视线需与刻度垂直,还要及时做好测量记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测量的方法也不同,具体方法是:
6m之前的婴儿:因6m之前的部分婴儿还无法坐,因此测量体重时可取平卧位。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秤的面积较小,如孩子翻身或动作过大掉下秤就会发生危险,护士在测量时可要求家长协助配合,从旁保护。
9~12m的婴儿:因这一阶段的婴儿以会坐,但是通常还无法独自站立,如已坐姿或平卧位测量,他们很难保持稳定的姿势,容易造成测量的难度。因此,可使被测婴儿被对家长侧身坐在秤上,视线所及处放置能吸引孩子注意到彩色气球或铃铛,是孩子的注意力被暂时吸引过去,以方便测量。测量过程也许要求家长从旁协助保护孩子的安全。身高的测量还需取平卧位进行。
18~30m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已能基本听懂家长及他人的简单语句,且多半能走能跑了,虽然不会再发生测量中的隐患,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陌生人焦虑”会使幼儿拒绝接触陌生事物和陌生人,如测量体重和身高的秤及护士。他们的拒绝方式多是哭闹或拒绝站在秤上,此时,护士不要急于测量,可以微笑或温和语气安抚幼儿,待幼儿情绪稳定,再尝试测量。
有疾患的幼儿:对有心理、行为及智力障碍的幼儿,在测量时更应注意准确性及方法和态度。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理。
3.做好健康免疫注射
在儿保科就诊的多数婴幼儿除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外,还需进行免疫注射。护士在这一环节额,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无菌化操作,护士需严格无菌化操作,注射前检查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的有效期和批号。其次,注意询问幼儿有无发烧等注射禁忌,对有禁忌的幼儿,需详细告知危害,并约定下次注射时间。再次,注射过程要观察幼儿的注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终止注射并向医生报告,最后,因儿保科接受免疫注射的均是幼儿,护士要注意工作方法,注射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温和,要对幼儿给予安抚,对态度不礼貌的家长多给予理解。
4.要做好接诊过程中的健康指导工作
儿保科就诊的多为新生儿及幼儿,虽然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已具备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是,儿保科护士还是应履行儿保科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的职责,把握家长每次带幼儿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婴幼儿健康的宣教。可通过墙报、分发健康手册及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添加辅食方法、及时发现孩子微量元素缺乏、贫血、佝偻病症状等健康知识,也可于候诊或在体检过程中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儿保科护士应加强儿保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儿科医学保健水平保持同步。还应熟知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韦氏幼儿、儿童智能量表(WPPSI)、以及小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多动症 孤独症等测试量表的测量规则和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分析评估方法。
5.结语
总之,儿保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以耐心、细心和爱心面对每一个接受检查的幼小生命,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高服务意识,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柳云.儿保门诊接诊工作体会[J]. 家庭护士, 2008,(07)
[2]杜静.浅谈儿科护士的基本素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05)
[3]陈彩芳、闵庆龄.浅谈儿科护理管理举措[J].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 2005,(05)
学习婴幼儿护理范文6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一)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二)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三)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四)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卧床病人盥洗方法与能力;卧床病人便溺护理方法与能力;体温测量基本常识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洗头基本方法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病人常见的异常情况;紧急呼救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处理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服务员培训计划(五)
第一天 开欢迎会。人事主管带领熟悉酒店环境、内部组织机构(认识相关领导)。学习着装要求。学习礼仪规范。介绍本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时间、员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课,资深经理培训酒店意识。第二天下午开始培训酒店的应知应会。常用的礼貌用语及服务忌语。客房管理理论。
第三天 培训了解领、交磁卡的手续,了解房态、接听电话、敲门通报,使用磁卡开门,熟悉房间内物品摆放及设施设备与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过道灯,空调开启的时间和规定。
第五天 培训如何准备工作车及熟悉车上物品的名称、用途,了解清扫顺序,即打扫房、贵宾房、走客房、住房、请勿打扰房、空房,注:请勿打扰房一般在下午两点后进行打扫,先请领班打电话到房间询问客人是否要打扫,如无人可请领班陪同进去打扫。
第六天 培训查退房,遗留物品的处理,清扫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尘要按从上到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抹布折叠使用,补充房内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训细节服务,如打扫住房需注意事项,打扫途中客人回来时的处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开门需注重的事项。
第八天 培训如何打扫卫生间,正确使用消毒药水,补充物品。
第九天 培训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卫生间门是否呈45度,文件夹内信签是否4张。
第十天 培训如何填写清扫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与洗衣房联系报送棉织品,及各营业点的电话号码和营业时间。新员工培训计划第十一天 培训整理工作间、服务台、公共区卫生、花木、地毯的保养工作。
第十二天 培训服务员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态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工作,了解酒店领导和老顾客的名字、职称、习惯,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务客人。介绍以往有关案例,如动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训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开夜床、服务。
第十四天 培训个性化服务,服务员应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宾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务,有关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