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技能培训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1

大家下午好!

今天,县妇联、县扶贫局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期“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县妇联、县扶贫局和*市石油工具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为这期培训班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扶贫办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年10月2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有农业人口32.4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贫困剩余劳动力占60%。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差,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瓶颈”,通过对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针对今天的培训班和今后如何抓实“雨露计划”这项工作,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县的培训规模、劳动力转移层次还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尽快把我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出去,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对象能高质量、高薪水、相对稳定地就业,县政府成立了“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也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谋划好、规划好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联组织要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优势做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确实让富余劳动力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党政领导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

二、突出特色,抓好落实

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形成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五统一”的格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劳务输出资源档案。各乡镇妇联组织要对贫困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提前做好培训,确保用工单位招工时,能够随时组织,随时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要积极探索“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的培训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开展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同时要强化培训管理,建好培训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既降低了参训成本,也方便了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三是做到服务到位。为解决外出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甚至盲目外出无功而返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服务到位。各乡镇的妇联组织要注意考察整理用工信息,做到及时反馈。要与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合,提高培训的输出能力;要坚持跟踪服务,及时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次“雨露计划”开展的技能培训一定要保证质量,达到上岗的初级水平,不能流于形式。此次培训就是让出去的人员到岗就挣钱,选择的单位必须是经得起考察、信誉好、合法权益有保障的企业,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选择在石油工具厂举办,这是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意见》,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严格把关的要求而选定的。*市石油工具厂始建于*年5月,*年7月由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专业厂,是集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化、规范化企业。希望此次培训的主体——石油工具厂能够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要指派专人协助任课教师工作,把这次培训班办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努力提升自已的劳动价值。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2

[关键词] 新型农民 职业技能 培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97-01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农民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若干意见,结合新时期对新型技术农民的新要求,本人思考如下。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发展农业机械化必然要求配备相应的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操作手、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和适应农机作业种植人员必须通过农机教育培训来实现。也只能通过农机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依法办事水平,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通过培训,使农机经营主体,农机操作手,各类农机管理人员及农机技术人员能够学习农机新知识、新理念,传播农机新技术,安全使用农机,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需求,为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机械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机培训要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真心为农思想,以服务现代农业、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培训一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驾驶人员,以及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从业人员,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智力支持。

农机培训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现代新农机、新技术、新管理理念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拓宽农机教育培训领域,逐步形成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机培训办学特色。

要因地制宜找准适合本地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把培训工作放在常用、实用机械的技术培训上来。对农机大户的驾驶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要重点培养,真正为农村造就一批长于经营、善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1 注重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和考核鉴定

1.1 培训机制:采取多部门联动机制,以科协与农机中心的联合为纽带,农机化学校为培训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培训计划,课程安排。以农机监理站管理站为考试、技能鉴定、发证主体联合办学,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

1.2 培训形式:要实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采取灵活的办班方式,要错开农忙时节,开展应季培训。要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方式。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集市、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指导,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提高各类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

1.3 农机化学校要按照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培训后,由农机监理管理站进行考核鉴定,颁发社会公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拖拉机驾驶证》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2 加强组织管理

2.1 要切实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3-02

“农民工”这一概念,是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特殊产物。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具有同等性质的群体。因为很多国家都没有建立户籍制度,而即使有户籍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虽然具有独特性,但究其根源仍属于劳动力就业培训,各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及青年就业培训中也都曾经遇到过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那么,他们在解决转业培训和就业培训中的成果、做法和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美国参与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学校主要有州一级的州立大学和农学院、地方一级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依当地需求而定,如综合性的农村社区学院既提供专业课程,同时也增设选修课程,以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培训形式除了全日制以外,还设有晚班和假日班。

培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分为专项补助、一般性补助和一次性补助三种方式[1]。联邦政府针对农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所推出的“农村教育成就项目”,就属于专项拨款,主要用于通过教育资助帮助他们改善教育培训环境。美国完善的职业培训法律体系,也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美国几乎每一部职业培训法律都是一部资助法,几乎都涉及到了财政拨款,联邦政府拨款成为美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培训网,而高校处于次要地位。英国在全国各地开设有200多个农民培训中心,每年培训约有30万人次,主要招收一些具有农业实践经验的年轻人[2]。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地区的特征,如英国东部属于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地,就主要开设农粮管理、植物病理、农业机械等专业;西部主要是畜牧养殖区,则主要开设畜牧类相关专业。

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渠道: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农业院校的拨款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而学员90%的学费都由政府承担,其他一些培训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同时,英国政府还制定了一套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比如设立了“国家培训奖”,用于奖励那些在技术培训中成绩优异的单位。同时,英国还实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发放。

三、德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德国的农村跟城镇差别不大,所有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德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用“双元制”这一特色来形容,“双元制”职业培训主要指企业和学校同时对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学校负责理论知识教育。德国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分为四个层次: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专科学校、高级农业专科学校和高等农业大学。课程设置主要由州食品部和县农业局制定,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编写教材。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构建任务法和资助学习法等,主要强调对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资金来源相对比较稳定,且渠道多元。国家财政是其相对较为稳定的一个来源,德国整个职业培训的经费占到国家教育投资的15.3%,并且职业培训已经被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其发展[3]。企业则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整个“双元制”职业培训75%的经费由企业承担[4]。国家对于承担学员培训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州政府,则负责职业学校的经费开支。此外,社会各界如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也是职业培训的投资者。

四、日本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日本的农业大学校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由农业水产省及各县所管辖。农业大学校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主要针对初涉农业劳动的人,开设的专业有种子、农药、设施工程、加工储藏、应用微生物、销售等。农业大学校的课程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5]。日本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两个特色:第一是从法律上保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地位和权益;第二是非常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日本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只有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有资格考取“专修资格证书”。考取证书之后,还需要经过考试,合格并得到校长认可才能任教。

日本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每年都会予以大量的财政支持。日本制定专门农业教育法规,以规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比如,《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农业改良助长法》就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所涉及的培养目标、机构、经费、人员等做出了明确规定[4]。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管,建立了专门的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研究所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五、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启示

尽管各国基本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基本制度不同,但是都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也都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

(一)立法保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地位

在发达国家,为了明确培训机构的职责、实施及监管等因素,他们通常会采取中央立法的形式来对全国进行规范。美国的《史密斯―休斯法》规定了校外青年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其中就包括农民;英国也有相关规定,已经成年的农民从业前都必须接受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德国教育法中也规定了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在义务教育后,必须接受三年的农业职业培训;日本则规定设置专门的农业培训大学。这样就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地位用法律的方式予以肯定,也有国家更是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教育体系的范畴,成为学校甚至高校的职责之一。同时,也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项义务。

(二)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财政上大力支持,很多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都实现了免费,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比如,英国专门设置了资金付款机构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专项拨款,而资金分配标准则由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来决定;在德国,政府不仅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去,更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间接补偿企业培训员工所出的费用;日本更是用法律的方式,如《实业教育费国库补偿法》,保证了对培训机构的优先支援。国家从财政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参与培训免除了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激发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可以涉及到农业生产、管理、投资等各个方面。他们的培训课程主要受到市场的调控,往往会针对农民最新的最实际的需求。比如,在美国,一些培训机构将职业经验培训加入到培训内容中去,鼓励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他们还比较重视对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等的培养;英国也是同样的,在英国同类的培训课程有100多种;德国则比较注重对农民素质的提升,他们对农民开始哲学类课程,以期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6]。这样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开设培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当然也同时能够加深培训的深度,让农民真正在学习实践技能的时候,能够提升各种不同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文槿.美国的农村职业教育[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

[2] 王国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罗远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珠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

[4] 赵雪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展的职业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 农民工 公共管理 职业技能培训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底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据统计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因此,作为政府来说,要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不足,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1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城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经历,这就导致农民工进城后,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危险工作,收入微薄,艰难地生活在大城市中,没有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农民工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较为复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客观原因,而作为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专业技能不过关,自身职业素养欠缺。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财富积累,为了增加社会高水平人才,教育是最佳途径。因此,我们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农民工实现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中。此外,我国社会处于发展阶段,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为了转变我国农民工素质较低的现状,要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进行实现。

2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职能

2.1科学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政府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意义,为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国务院各部门要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予以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基于全局意识进行统筹规划,为农民工职业技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2加大投资 促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开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实现经费支出透明化和规范化。此外,政府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激活民间资本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各方资金的统筹和调动,辅以政策支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3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结合社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由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此外,政府为了完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则,以此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实现城市人与农民之间享有平等的待遇,为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式

3.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作为政府部门,要更好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的活动中去,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培训卡,根据农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分批次、分层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入市场机制,让农民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活动,包括层次、时间、内容以及批次等。

3.2创新农民工培养方式

政府部门要坚持以农民工自我发展为中心,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实现种类丰富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要将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有机统一,并实现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在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以此来确保整个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产生良好培养效果。此外,还要充分结合农民工自身发展潜力,以市场需求作为培训内容选择的依据,创新多元化的农民工培养方式。

3.3培训内容要科学合理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具备针对性、实用性以及适应性。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时展趋势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将提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技能作为最终目标,确保农民工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此外,还要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4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政府各部门来说,要高度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促进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万霞.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全国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05).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5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技能培训;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4-02

一、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现状

1 “技工荒”与“用工荒”并存。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即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和高耗能的粗放增长模式,向以技术进步和资本聚集为特点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变。“技工荒”与“用工荒”(简称“两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两荒”表面上属于劳动力供给短缺,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技能储备不足,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荒”现象,不是普通技术工的短缺,而是指能解决关键问题的高技能一线人才的缺乏。“技工荒”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农民工代际分层明显。目前,活跃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年龄、教育水平、外出动因、生活期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思维更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价值观更合理,人生观更正确,他们渴望利用公共资源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而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而且年龄层次越低,接受非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高。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技能,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3 技能单一,提升空间狭小。我国农民工技能单一、且水平不高。他们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枯燥的甚至是繁重的简单技能操作,只能学到所从事工作的较为简单的操作本领,无法完成由“民工”到“高(级技)工”的蜕变,很难在打工期间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进入高端行业的非常少,只能在相关行业的底层流动。其择业能力弱,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民工纵向技能的发展,导致其晋升空间较小。

4 农民工缺乏社会参与权。社会参与权的缺乏,导致农民工的社会、企业及其他参与行为受到限制,制约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技能提升的愿望。一方面,农民工很少能进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发展决策中没有发言权,尤其缺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薪水涨幅、技能提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农民工在企业中往往被当作会简单操作的“机器工具”。只要熟练操作工作程序,多出工作业绩即可,企业很少邀请他们参与企业发展大计制定。无法实现社会参与权,导致农民工盲目流动,难以提升技能。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市场凸显的困境

1 培训方式与手段落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图文并茂的实践案例,缺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灌输基本知识较多,传授技能技巧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不能因人而异。虽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正在逐步增加,培训市场已经形成,但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追逐利润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下,他们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不愿对其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认为投入的培训费用得不到人力资本的有效回报。经常发生的收益外溢现象,导致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与收益不平衡,导致企业对培训投资不足。

3 培训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要求培训内容根据新兴产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实现与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无缝对接。然而,由于不能对新兴产业市场的真正需求做细致分析,导致新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深度不够,农民工的整体科技素质并未显著地提高,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 缺乏完善的培训服务支持体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多、时间短”,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单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培训后仔细琢磨,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我国的现状是,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就与农民工失去了联系,农民工得不到培训的“售后服务”,以致面对新兴产业中的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束手无策。

三、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

1 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缺少吸引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与壮大的瓶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技能培训的内涵,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增强吸引力。一是打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构建“培-职-高”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等值。在满足产业升级基础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通过职业需求指导职业教育,使其培训学习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打开向上发展的通道。二是加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以新生代年轻农民工及失业弱势群体的培训为重点和优先对象,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需要和最能创造市场效益的社会人群,通过政策倾斜,营造“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局面,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激起农民工强烈的培训热,情。三是建立灵活的资格认证模式。基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转换快的特点,可灵活安排其培训进程并实行学分制培训。全国互认培训学分,只要累计完成相应的全部培训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全国通用的资格认证。

2 提升农民工软技能。产业转型升级使得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有与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相关的“硬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技能”。“软技能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具备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以外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的“硬技能”与“软技能”要平衡,因此,积极推动农民工“软技能”的提升。拥有“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势,又具备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后劲,能通过应用“软技能”释放自身的“硬技能”,为个人和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备的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能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6

论文关键词:基地化培训模式;虚拟培训组织;职业化农民;非盈利性组织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政府上下联动促进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和民营化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正在形成,竞争与择优机制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重点日益突出,其效果也逐步显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日趋多样化,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存在着多家参与、多条途径进行的现状,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快速集成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的机制。农民职业教育供不应求与供求脱节的矛盾、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重复浪费现象在总体上仍然比较严重,培训单位很少关注培训效果及后期跟踪服务等等。另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仍比较滞后,没有独立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也就无法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必须在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有观点梳理的基础上,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杨凌示范区教育资源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区内拥有一所农业高等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一个职教中心、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5000多名农业科教专家。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杨凌示范区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和示范带动功能定位等都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在杨凌,现在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示范新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模式,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11年8月,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在杨凌成立,这是首个全国性农业领域企业孵化的非营利性自主联盟,联盟发起单位42家,包括各类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目前,在杨凌示范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各类涉农专业的特色教育,初步形成了高校、高职、中职、技校、职教中心相互支持配合的“五位一体”多元化办学结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如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培训工程”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工程”,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而杨凌示范区职教中心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现代化的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既能开展学历教育,又能开展开展短期培训。从教师来源结构来看,示范区内农民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构成: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分别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从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分担结构来看则由政府、学校和农民三部分来承担。

虽然杨凌示范区内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有开展大规模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潜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以营利为目的,管理松散,利益为先,协调乏力,培训与市场缺乏关联,投入不足,培训管理不完善等等问题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培训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杨凌素有中国的“农业硅谷”之称,但是多年来传统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落后的科技推广体系却造成了许多新技术、新成果成了专家学者实验室里的展品、论文上高深的专有名词。新技术、新成果“灯下黑”、“走不出杨凌”的现象,一度成为“农业硅谷”杨凌的尴尬。因此亟需进一步整合示范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使之发挥集约优势,并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三、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含义

所谓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即依托杨凌示范区内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资源分析评价,并对示范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和集约效应,在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以及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等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区域内集约化、多样化、规模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形态、新阵地和新课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是包括教育培训主体对象、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系统、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等方面等一系列资源和活动在内的总称。

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够克服地方政府划地为牢、分割式的农民职业培训的弊端,能够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职业教育规律的融合,能够满足陕西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培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既为政府提供了农民培训的新路径,能够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供需脱节的矛盾,还为我国当前时期培养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促进农民就业与农民增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向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并最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一面旗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指导思想

1.教育社区化的思想。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等),当时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期,它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人口老化日益严重等等。对此仅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从社区教育内部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尤能说明教育社区化的必然性。可以说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能够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原则要求,能够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人人享受社会教育资源,因此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现代社区与社区教育——教育社区化的思想,这正是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2.虚拟培训组织理论。虚拟培训组织(Virtual Training Organization,VTO)是针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出来的,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为虚拟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学习型组织,它将接受培训的员工视为内部顾客,侧重于学习和培训的有效性,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支持,根据企业目标和内部顾客需求来提供培训,旨在提高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借鉴,建立虚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借鉴虚拟培训组织的理念和做法,面向区域内外所有农民,将一定区域内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运用战略联盟原理进行整合,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为该地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使他们学习到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善其生产经营效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成为新型农民和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

3.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非盈利性组织的思想。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培训模式不外有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主导型、非盈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主导型。各地的实践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律性研究,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如大多数实践模式仅仅局限在经验和案例层面,缺乏推广性和普适性。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团体、学校,尤其是农民本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建立非盈利组织主导型的农民培训模式方面涉足较少,未能产生满足农民意愿需要的、体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规律的模式和方法。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建立,即是以非盈利组织主导型培训模式为切入点,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建立董事会制度,拥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制管理,并且建立一整套评价与反馈机制,起到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能够统筹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能够服务农民利益,按农民需求培训,负责把政府的钱和农民的钱用好。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通过统筹各类资源、对教育资源公开招标、研究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农民服务,为行业提供指导。通过为企业、政府、行业提供指导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咨询费,通过申请项目课题和收取一定会费来维持自身的运行,使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建设目标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需整合当地众多教育资源,以防止各行业、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培训供需脱节的现象,形成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合力。依托杨凌优质教育资源,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组建杨凌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基地(集团),创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造就拥有一技和多技之长的专业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上下衔接,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的能力。使杨凌成为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基地、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

(二)建设任务

1.大力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杨凌示范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要按照立足杨凌示范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面向全国的思路,将区域内教育资源实现实质性整合。通过联合区域内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等,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特色教育,最终实现聚集效应。将培训从单一的农业科技培训扩展到生产、生活、生态等更广阔的领域,帮助农民培养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从而能够大力开展职业化农民、创业型农民等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2.构建职业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构建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团队、组织培训团队和运营团队。专家团队一般由三部分人群组成:(1)通过战略联盟,以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为契机,优化配置杨凌示范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专家资源,通过一定程序安排进培训专家系统;

(2)高校教师或企业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3)充分发挥本土科技能人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专家团队通过集中教学、网络教育或生产现场面授等形式,解决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培训团队可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教育学会或农业学会等NPO组织组成,也根据需要负责安排培训课程、检查培训效果和提供培训后跟踪服务。运营团队则依据市场经济规则,本着双赢、多赢的原则,面向社会聘请具有经营意识、市场策划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员组成。

3.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借助现在网络技术手段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开辟专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站。网站包括国家政策信息系统、农民教育培训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科技推广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创业项目系统、投融资信息系统、法律咨询服务系统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其中每个系统下面又可以划分子系统。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就可以包括专家子系统、培训专业子系统、培训课程子系统以及培训质量监督与考评检测系统等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要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并及时更新信息。信息资源经过整合、处理后到网站,以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孤岛状态,满足农民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农民决策提供全方位参考和依据。

(三)组织实施

1.创新管理体制。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组织实施方面,首先成立示范区“农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联席会”作为示范区内统筹管理各类教育资源的决策机构,联席会负责协调教育、财政、人事、社保以及相关行业部门,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育资源分散、供需脱节等矛盾,从管理体制上确保各类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其次建立相应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区域内农民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安排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等。在联席会体制下,通过建立相应的发展工作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评议咨询委员会等分权化实施投入、建设和管理等职能,以有计划、分层次、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替代号召性、群众性、应急性的培训,以整体提高职业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替代应急的、临时的、随机的和零散的农民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