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结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和旅游结合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1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评述城步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城步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建设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实现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的重新分配,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推动欠开发、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每个黄金周形成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2007年国家农业部与旅游局联合推出“百千万工程”,争取“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城步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城步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城步)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东邻新宁崀山,西连通道侗乡,南抵龙胜、桂林,北通邵阳、长沙。素有“苗疆要区、楚南极边”之称。全县总面积2647km2,总人口26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14.54万人;农业人口21.1万人,占总人口的81.2%。经济主要靠国家扶贫,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贫乏。加快城步乡村旅游的开发,对城步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以当地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业必将成为农村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当地农民很多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去,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变化,减少了农业人口的比例,增加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使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化。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充分发掘和实现资源的价值,并可通过产业链产生一系列经济增长点,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数据表明,城步参与旅游农业的农民每户的人均年收入由1999年的1568元增长到2006的4658元,其平均收入每年也逐渐上升。实践表明,乡村旅游为农民带来了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完善生态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能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方面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交流的日趋活跃,不单是城市,就连乡村、集镇的景观风貌与日常生活也已经出现了同化的趋势。如果社区存在传统乡村景观而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又比从事其他经营要多的话,居民就会主动地承担起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形态的责任。例如,长安营的大寨侗族文化村,通过以民族文化为主要资源基础发展乡村旅游,正在加快消失的民族建筑、服饰、歌舞、风俗又鲜活地再现了,并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此外,良好的乡村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这一充满活力的经济产业的基础,为了吸引旅游者,村民就要美化乡村的居住环境,爱护树木、花草和动物,因此,乡村旅游还能激活村民整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1.3增进城乡观念交流、推动农村进步

乡村旅游是城乡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平台,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寻找失落的清净空间和远去的古典文化,农村农民在提供纯净的空间和演绎古朴的乡土风情的同时,也接受城市居民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意识。小农经济几千年封闭保守,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村民与外界的接触,农民摈弃了沿袭几千年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传统观念,结识了许多新事物,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此外,乡村旅游对文化层次的高要求能够激发当地居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使农民的群体素质不断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2城步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述

2.1城步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和经营类型

城步素有“苗疆要区、楚南极边”之称。既拥有以苗文化为主的多民族风情,又有两江峡谷和白云湖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令人神往的南山大草原。1993年,城步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口号,并相继提出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兴旅游,建基础”的发展思路,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优势与潜力,使城步乡村旅游从无到有,旅游产品结构初步形成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产品开发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开发建设格局,少数村民纷纷加入经营者的行列。“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开发建设,共投入旅游建设资金1360万元,建成了南山、白云洞、大寨侗族风情村等景区景点;改造了县城——白云湖、江头司——南山两条旅游公路,新修了两江公路、威将公路、南山至岩寨公路;开发了南山皇家马车、桃林苗家乐等旅游产品;在此期间,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日益丰富,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逐渐提高,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2.2城步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遗憾的是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一系列因素限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可进入性差、接待能力较低。城步县目前仅有旅行社1家,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其余18家宾馆和招待所的档次较低。城步县的商场和娱乐场所很少,而且离景点远,不集中。有些景区水电、通讯等“缺胳膊少腿”,如沙角洞银杉区,景区群山环抱,现在还没有通电话,手机通讯属盲区,给游人带来诸多不便。从产品开发来看,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知名度低、竞争力不强。目前城步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旅游景点和景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只触及皮毛,很多产品都为观光游览型的初级产品,结构单一,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名牌产品和文化依托。而且仅从服饰、建筑、语言三方面来看,城步县苗侗特色不突出,尤其是服饰汉化明显,汉化程度较高,使竞争力大大减弱。从经营管理来看,由于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经营理念缺乏、相关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能力不足,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经营者更乐意在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对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往往重视不够。

3新农村建设中城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乡村旅游是一种参与性、文化性、趣味性很强的产业,随着旅游者的日趋成熟,乡村旅游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城步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要在深入挖掘城步乡村文化特色和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以城步乡村环境条件为基准,与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发掘并构建个性鲜明的城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3.1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模式

该模式具有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租赁农园等多种形态,承载了农旅结合的农事参与、自然教育和创意空间等功能,是兼有观光和教育功能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这一模式在世界上具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美国西部的牧场务农旅游,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一样的工资,以资助旅游费用,不仅解决了农场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且可以就近推销产品。从城步的乡村自然资源看来,城步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苔地草原和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该景区内还有老山界和高山红哨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建一个上规模的教育牧场,场内可修建展厅、步道,开设牛舍、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设施,展示奶制品生产的全过程,供学生和游人参观。这样在教授农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游客对他们的农产品有了一定的认可,起到就地宣传促销的作用,并且游客还要交纳一定的学费。这种兼有娱乐和教育培训意义的参与式的乡村旅游形式,集观光、度假、体验、学习科考等各种活动于一体,必然成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趋势。

3.2体验生态博物馆发展模式

该模式属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高级阶段,也是我国未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趋向。生态博物馆是指将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如民族村寨)建设成为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搜集、整理、研究、陈列、保管和展览的基地。主要由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生态文化(建筑、歌舞、节庆、习俗等)和当地居民组成。生态博物馆有人有物、有静有动、朴实自然、和谐共生。通过静态的设施展示和动态的生活展示满足城市旅游者猎奇的心理,并将之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强调村寨在旅游中的整体性开发和有机成长。体验生态博物馆既具备传统博物馆对典章文物保存、整理、研究及陈列展览的功能,更具备对文化生态社区环境、建筑、歌舞、节庆、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动态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实施整体保护,并在保护中实现有序开发的作用。城步的长安营大寨侗族风情村聚居着2800多名侗族乡亲,这里完整地保留着侗族人民原始、古朴、奇特的民族风情。村民住的全是一色的吊脚楼房;寨中有鼓楼、风雨桥,村民有自己的服饰、语言、节日、风俗,他们还时兴集体舞、对山歌、喝油茶。风雨桥旁边还有88棵古杉树,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湖南杉树王”也巍然屹立在这群古杉中。因此,城步长安营大寨侗族风情村的开发应着重发掘乡村遗产,发展为体验生态博物馆模式,在变与不变之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空间。

3.3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

该模式具有承载古村落、新文化村落、新经济村落等,不同阶段乡村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物化与意化相统一过程的认知和体验功能。为了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的潜在需求,该模式通过旅游策划、设计和组织管理,加上旅游者自身的体验,使都市人的潜意识现实化,有助于他们实现“回归自然”。城步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源,涉及内容广泛,有特色民居四合院、八角楼、苗家吊角楼;有民俗风情庆古坛、苗家“烫”新郎、踏花山、踩鼓舞;有民间手工艺刺绣、手编、蜡染、苗乡油茶;特别是城步的傩文化和丰富的傩面具,为其他地方所不能比及。城步民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无论是在桃林、边溪,还是在大寨、南山,均能见到绿树、蓝天、清流、人家的优美画面。因此,城步县桃林苗族文化村、两江峡谷森林公园的设计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保持乡村环境的真实性,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圈层,向体验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方向发展。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体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下,该模式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城步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农业资源优势为启动点,注重旅游和农业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及其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之最终形成独具风格和特色的整体化、系统化优势产业,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城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城步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城步建设成湖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全(1)

2邹统钎.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政策取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2

2020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阵地,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双胜利”。获评“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市四德工程建设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应对疫情不遗余力,靠前担当形成的拼搏奋进旋律更加强劲。一是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迅速动员系统内50名年轻骨干力量,参加市疫情防控突击队,投入到全市道路卡口、机场、社区和隔离点等重点区域。成立工作专班,保持对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文化经营场所、印刷企业防“疫”督导的高压态势。二是文化战“疫”出精出新。充分发挥文旅系统善“文”能“舞”优势,以白衣天使、战疫勇士等为素材,精心创作了《党旗在飘扬》等歌曲、茂腔、八角鼓、舞蹈在内的作品100余件,舞蹈《坚信爱会赢》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刊发。

(二)惠民服务不打折扣,触网上云形成的线上文化品牌更加响亮。一是线上文化阵地拓展提升。统筹系统内优势资源,持续打造并叫响“云讲堂、云走亲、云剧场、云展厅、云代言、云阵地、云赛场”等七大线上服务品牌,累计推出各项线上活动100余期,参与市民达20余万人次。抽调胶州秧歌、剪纸等专业技术人员赴贵州镇宁、甘肃徽县、山东曹县等对口扶贫协作地区进行帮扶。成功策划与贵州镇宁的文化走亲云端直播活动,进一步叫响文化扶贫品牌。二是城乡文化设施网络持续优化。推动实施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镇(街道)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完成两处图书分馆的图书更新,累计采编图书1万余册。为38个贫弱村配发了文化设施和器材,全市文化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三)亲清营商不减力度,护航发展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更加稳健。一是企业复苏提振有力。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支持服务力度,积极帮助行业企业争取各级政策扶持,提前发放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音乐酒吧、民办博物馆、有限电视安装收视扶持(补贴)资金。二是项目建设高效突破。大力推进恒大水世界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与重庆宏帆集团、青岛富豪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有效对接中国保信投资、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等文化企业总部,进一步壮大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在上合示范区完成市场主体注册62家。

(四)遗产保护不降标准,强化管理形成的开发利用体系更加完善。一是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明显。完成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多彩非遗·上合有约”文化品牌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有序开展传统胶州秧歌和民俗表演冬训,扶持队伍30支。二是文物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对全市178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有序推进三里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筹备工作,目前考古调查勘探申请已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弘扬“动车精神”、强化“全轮驱动”,以更高站位、更强力度推进工作,全力推动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做好线上“结合文章”,以更新思维拓展惠民惠企载体路径。一是结合文化惠民,推动“文旅大讲堂”等系列线上服务常态化,惠及更多市民。二是结合文化惠企,持续叫响“公益代言”品牌,持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三是结合文化扶贫,推动云端文化走亲更好融入国家战略,在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出精出彩。四是结合文旅融合,创新策划以景区景点为场景的非遗文化展示形态,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度。五是结合“我爱胶州·我为胶州献计策”主题活动,加快“文创产品设计”网上征集和成果转化步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持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更高平台提升胶州文化影响力。一是高水平筹办大型活动。做好第六届中国秧歌节暨上合国家首届民族舞蹈节筹备工作,全力将本届中国秧歌节办成更具影响、更具特色、更具创新的艺术盛会。二是高层级叫响文化品牌。择机邀请“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国家知名艺术家、俄罗斯列宾学院等知名机构来胶采风创作、展演展销。三是高质效拓展“走出去”步伐。致力繁荣“一带一路”和“上合”主题文化艺术创作,储备一批文化精品,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与新西兰、塞尔维亚、法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沟通对接,扩大胶州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3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旅游综合改革 和谐融合

旅游业是一个文化性极强的经济产业,具有经济与文化的两重性。张家界市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树立起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把旅游办成一个不仅能发挥其经济功能,而且能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功能的产业,深入发掘旅游资源及其产品的文化内涵,摸清并体现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性、历史性、文学艺术性,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品味,突出将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旅游综合改革的新路径。

1 文化的本质内涵是旅游发展的核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端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原始的需要,留下了无数改造大自然的遗迹。张家界历史悠久,有许多古代人文遗迹。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相传神农氏便隐居于此。据古籍和地方志记载,天门山景区有古代人物赤松子炼丹、鬼谷子研习《易经》的“赤松峰”和“鬼谷洞”的遗存,天门山旁的崇山和丁家溶有欢兜墓和周赧王墓的遗迹,张家界森林公园水绕四门有汉留侯张良墓的遗址等。据史书记载,张家界市道教胜地五雷山“始于唐、盛于明”,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归隐于此,在五雷山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

2 文化的和谐融合是旅游发展的精髓

张家界旅游演艺产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2006年开始兴起,到2007年基本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全市现有演艺剧场11个,座位近12000个,演艺节目8台。演艺产品总体呈现出立足本土、雅俗共赏、室内外相结合和名家担纲这四大鲜明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有3台,分别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以气势磅礴的山水舞台、唯美绚丽的灯光特效、美轮美奂的音乐舞蹈,配合取材于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感人剧情,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在舞台上绽放了新的光彩,让文化与旅游的和谐融合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取材于大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侗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民间故事和宗教祭祀等,展现张家界深邃多元民族文化和浪漫、神秘、激情之美的《张家界·魅力湘西》;集诗、歌、乐、舞为一体,运用黑夜、月光、烟雨等自然舞美展现土家族深厚文化底蕴,富有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武陵魂·梯玛神歌》。据统计,2012年以这三台节目为主的张家界旅游演艺业总产值超过4.5亿元,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

3 文化的绝美意境是旅游发展的要义

《易经》认为是天与人是相通的,山水等自然现象昭示着人事、感受到人和自然精神的感应,继而发现自然山水自身美的价值,进而描绘、赞叹山水,创作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楹联、题词、石刻、游记、碑林、神话传说等山水文化艺术瑰宝。张家界的诗歌、散文创作历史久远,散见于史籍及张家界诸山石刻中的古代诗词多达500余首。其中赞咏张家界山水的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峰诗、洞诗、青山白云、朝晖幕霞之诗历代吟咏不绝、异彩纷呈。清代熊国夏作《天门山赋》,刘耀黎有三十四韵的《天门山十六峰》,元代翰林张兑曾有“天门洞天云气通,江东峨眉皆下风”。历代文化名人歌咏张家界山水的诗词曲赋,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深化了山色水景的绝美意境,使张家界的自然山水充满了传统的东方文化内涵。

4 文化的传承整合是旅游发展的要义

张家界是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和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民歌优美动听,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民俗风情富有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许多在其他地方早已失传的技艺,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传承。至今,张家界民间仍有“赶尸、苗女放蛊、辰州符”三大未解之谜。张家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5大类730多项。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家织锦技艺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仗鼓舞、土家梯玛神歌、张家界阳戏和有“地方民族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也在非遗名录中榜上有名。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的茅古斯舞,古朴奇特,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神奇的张家界硬气功曾出国表演,观众叹为观止。全市现已有土家风情园、老院子、军声画院、大庸府城、纪念馆等土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张家界经常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和文化盛会。如一年一届的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春节文化活动周、元宵灯会、划龙舟比赛,两年一届的国际乡村音乐周,以及不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山歌节、桑植民歌节等,这些国际性的盛会落户张家界,成为了张家界旅游营销的一块品牌。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4

在贺兰山东麓旅游资源密集,集中了一批类型多样的高品级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滚钟口等高品级景区各具特色,几乎囊括宁夏主流特色旅游资源,共有国家A级景区11家。贺兰山东麓旅游市场空间广,旅游市场认可度高,区域内合计近千万人次游客量。旅游基础设施好,有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城市作为依托,旅游交通、景区网点、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配套齐全。宁夏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特色鲜明国际旅游目的地为背景,以优质葡萄酒产区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集酒庄休闲、葡萄酒体验、文化体验、古镇休闲、康体运动、高端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贺兰山东麓是发展葡萄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因为其占据了地理之优,而且还因为有政府大力推动的天时与人和之势。近年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政府主席刘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陈建国、张毅等主要领导,多次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进行调研,并科学决策,精心指导,推动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领导的关心下,2014年5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刘慧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研究审议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旅游规划》。勾画出了贺兰山东麓发展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的蓝图,2012年8月30日至9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节,邀请国内外葡萄酒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有力地推动了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发展。进入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并轨国际高端的步伐。决定投资8000万元,建设宁夏国际葡萄酒交易博览中心,打造收藏和展示贺兰山东麓及中外葡萄酒设施永久性的馆址,搭建宁夏葡萄酒与国际葡萄酒的交易、博览、展示、品鉴、储藏及葡萄酒文化交流平台,像世界闻名的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一样,成为引领世界高端葡萄酒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宁夏借鉴法国波尔多酒庄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实际,对贺兰山东麓的酒庄实行从初级到高级的六级制的列级酒庄管理办法。这一制度将有力地促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扩大产区知名度,从而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永不褪色的宝石。葡萄酒产业从来都不只有葡萄酒一个产品,伴随其一起发展和必然是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性葡萄酒文化的旅游产业。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初具规模的时刻,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决定突出健康、运动、休闲的主题,融入必来、必看、必吃、必购、必玩的元素,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以国际标准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特色健康休闲旅游项目,使之成为中阿博览会期间展示宁夏形象的新亮点,使之成为带动宁夏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使之成为宁夏吸引世界目光的新品牌。

2003年,就在贺兰山东麓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逐渐开始被国内外葡萄酒“巨头”关注。2005年春天,在贺兰山东麓的玉泉营、青铜峡等葡萄主产区,葡萄园里来了一些陌生人,他们详细调查着贺兰山东麓哪块地方的葡萄最好。到了葡萄收获季节,他们又按照记录悄悄收购贺兰山东麓最好的酿酒葡萄。老乡们一打听,才知陌生人来自中国葡萄酒“三巨头”之一的王朝公司。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王朝公司在贺兰山东麓采集了4000多个数据,用事实证明,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产区之一。随着王朝公司的到来,国内著名的葡萄酒企业张裕、长城、威龙等都盯上了贺兰山东麓,悄悄在宁夏收购原料。此后,国内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挥师西进,在贺兰山东麓建立生产基地,如今王朝、张裕、长城均已在我区拥有了生产车间。纷至沓来的还有国际著名葡萄酒企业。2008年,泰国德盛集团计划投资10多亿元在贺兰山东麓启动了1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2008年,世界最大的葡萄酒销售商保乐力加与贺兰山葡萄酒业公司合作,将中国葡萄酒推介到国外;2011年,世界著名葡萄酒企业轩尼诗在组织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世界级专家对中国几大葡萄产区进行两年多的反复评估后,最终“良鸟择枝”选定了贺兰山东麓,投资建设了拥有1000多亩葡萄园的酒庄,专门生产高档起泡酒。2012年,自治区规划建设贺兰山东麓世界葡萄产业试验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为试验区授牌“国际葡萄酒小镇”,法国、意大利的知名葡萄酒企业已在葡萄酒小镇建设酒庄。

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经典线路

一日游线路:

银川――西夏陵――志辉源石酒庄(午餐)――镇北堡影视城――贺兰山岩画――返程

二日游线路:

第一天:银川――原歌酒庄――镇北堡西部影城(午餐)――西夏陵――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银川(住宿)

第二天:玉泉营红酒度假小镇――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峡谷休闲、午餐)――广武酒庄集群(晚餐)――返程

三日游线路:

第一天:银川――沙湖旅游区(午餐)――贺东酒庄――星海湖度假区(晚餐、入住)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5

一、强化领导,确保专项活动有序开展 

由于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及人员调整,为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及时调整文广旅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调整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组成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注重实效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平台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及公益广告,宣传报道扫黑除恶重点工作内容及相关动态,让扫黑除恶工作在全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利用常回家看看节目到各乡镇海选时,派发传单,宣传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同时, 通过单位微信工作群积极宣传转发关于扫黑除恶工作的文章,以一转十、十转百的 形式让身边人 知道扫黑除恶工作, 了解到扫黑除恶工作,广泛发动各类力量拓展线索来源,为推进“扫黑除恶”工作营造良好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环境。

文化和旅游结合范文6

体,描述了个体在殖民地社会下的彷徨与苦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揭示了殖民文化中的

普遍焦虑,表现出他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深刻关注。

[关键词]奈保尔;米格尔街;殖民文化;生存焦虑

[中图分类号]17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5—0118-04

在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出生于北美

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维·苏·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获奖,从而成为21世纪

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是位多产的作

家,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已出版了30多

部著作,主要包括小说、游记、书信集等;囊括了几

乎所有的文学大奖: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

奖、霍索登奖、史密斯奖、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和

诺贝尔文学奖等。并于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

士,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加勒比海英

语文学之父”。

发表于1959年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

(Miguel Street)是奈保尔的处女作,出版当年即获得

了毛姆短篇小说奖,这一起点“极有高度”,它甚至

被有些评论家认为“兆示了他四十多年后赢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这一至荣”。瑞典文学院在2001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也特意提到了《米格尔

街》,认为该作品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把契诃

夫式的幽默风格和特立尼达民间克里普索(calypso)

小调糅合在一起,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作家和街

头生活作家的地位。”

这部小说集里共收集有17篇短篇小说,在这些

作品中,奈保尔以他的理性和沉思关注着“人”,关

注着人的存在状态。从《博加特》、《叫不出名堂的

事》到《乔治和他的粉红房子》、《择业》、《懦夫》,再

到《曼门》和《海特》,这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

精心地编织出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市井社会一幅幅

真实而又残酷的生存画卷。奈保尔以他冷峻的笔调

描绘着在这条贫窭、苍凉的大街上的人们的生存诸

相,形象地描述了生活在那个殖民时代的生命个体

的悲哀与困惑,深刻地揭示了殖民文化给特立尼达

普通民众带来的生存焦忧。

一、贫穷中的挣扎

现代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最真实的存在状态是

处在苦闷、绝望等情绪下的存在,人生的意义正是由

人的焦虑感所构成的。焦虑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几

乎无处不在,对人类来说,存在状态即是焦虑之源。

而对作为英属殖民地的“米格尔街”来讲,生存的焦

虑就来自于贫穷,尽管那不是他们的期待:

米格尔街上的奇迹之一,就是街上没有一

个人挨饿。假如你坐在桌前,拿出一支铅笔,铺

开一张纸认真地计算的话,你不可能找出一人

挨饿。我是在米格尔街长大成人的,我可以向

你保证,没有一个人挨饿。也许他们挨过饿,但

我从没听人说过。

这是一个少不经事的儿童的想象,在他的眼中。

这个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米格尔街上不存在什

么麻烦和痛苦,也不存在饥饿与贫穷。然而现实的

殖民地与他的理想总是形成那么强烈的反差。奈保

尔用冷峻的笔法,给人们呈现了这样的一幕幕:大人

们为了养家可以去偷,甚至去卖身;垃圾车夫埃多斯

竟然成为街上人人羡慕的对象,只因为他可以在收

垃圾时不时捡回“好东西”:鞋、收音机、茶杯及钉

子等等;孩子们则向美国大兵伸手乞讨,再将讨得的

巧克力、口香糖卖出去,成为埃多斯一样的“上流人

物”成为他们的远大理想。在米格尔街,生存事实上

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臭水沟、牛栏、旧房子

等构成了小说人物生存的背景,面对苦难,街上的居

民们像牲口般默默地承受和挣扎;那些为了生存无

奈选择出卖肉体的妇女(《母亲的天性》);那些在贫

穷和空虚无聊中只知酗酒、打架乃至去偷的男人

(《叫不出名堂的事》);那些在贫民窟里渴望成为

“人上人”而幻想又最终破灭的孩子(《择业》)……

难能可贵的是,奈保尔在一系列小说中,并没有

照相机式地记述这些穷苦中挣扎的群相,而是从人

性的角度出发,细微刻画了这群贫穷者的内心世界,

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追求和焦虑。《母亲的天性》中的

主人公劳拉,共和七个男人生了八个孩子。她外形

“粗鄙”“强悍”,为了生存,她“泼辣”,用一系列超乎

女性的姿态行事。然而,她有着母亲的天性,其内心

深藏着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减少“多添一张嘴”的压力,实现“不想让孩子们像

我这样过一辈子”的梦想。

《叫不出名堂的事》中的“木匠”渡普手艺不精,

整天忙着捣鼓些“叫不出名堂的事”,受人鄙夷。后

来为了迎回跟人跑了的老婆,他倒是干起了“正经

事”,又是刷房子,又是添家具。可等到接回了老

婆,自己却因盗窃罪而被捕入狱——原来他那些新

家具都是偷来的。试问若不是因为殖民社会生存风

险太大,素来懦弱的波普又何至于性情大变呢?而

在他努力改变之际,怎奈何别无它技,只有铤而走险

去偷!

《择业》讲述了受尽父亲暴力折磨的少年伊莱亚

斯,身处恶劣环境却心怀远大理想。当街上的同龄

孩子都希望能像埃多斯一样,开着蓝色垃圾车,过上

“体面生活”的时候,伊莱亚斯则一心想成为一名医

生。然而,伊莱亚斯不断碰壁,最后在残酷的生存现

实面前,窘于生计的他只好当起了垃圾车司机,并对

人说“面对现实吧,我的确喜欢这份工作。”

在一个个看似平淡的小说情节背后,细心的读

者不可能不为人物们的凄惨命运而叹息。实际上,

尽管这些人也不乏勤奋和努力,可本就脆弱的生存

天平,早就因为一个接一个的伤害与污辱而被打破,

从一开始他们的身上便烙上了失败的印记:出身贫

寒、缺乏教育,继而导致性格缺陷和暴力倾向。可以

说,殖民统治生活从未给予这些人任何机会,留给他

们的似乎只是一次次挣扎过后的迷惘,一次次面对

现实的低头,一次次接受命运的让步。

在米格尔街这样的殖民文化环境中,人们只有

接受,无从逃脱。《母亲的天性》中的一句话从本质

上道出了劳拉她们所处的环境:“这该死的生活真是

活见鬼。明明知道要出麻烦事,可的什么事

也干不了,没法阻止它。只能坐在那里看着、

等着。”

如果说物质上的焦虑还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意

义上,关乎人的肉体生存问题,那么,精神上的焦虑

则关乎人的存在价值,是对人的生命本身及其终极

意义的拷问。

二、苦闷中的焦虑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人的自我

寻求》一书中提出,当代人一个特征就是焦虑,但罗

洛·梅同时也指出:“正常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无疑有许多焦虑是神经症的。”米格尔街上

很多人的焦虑正是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神经症的:

“这里所有的人都各有其独到之处,曼门疯,乔治

傻,‘大脚’是个暴徒……而墨尔根却是我们中间的

一个小丑”。可以看出,米格尔街上的人“病”得实

在不轻,那么导致这种神经症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呢?

罗洛·梅认为大多数神经症焦虑源自于个体内

心的潜意识心理冲突。他指出:“焦虑使人迷失方

向,暂时性地使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

的,并因此模糊了他关于周围现实的见解。”事实

上,生活中人们往往更乐意去有意识地抑制自己不

去回忆那些会引发不良情绪甚至会带来痛苦的事

件。可问题在于,面对残酷的命运,面对无奈的生

存,难道就只能呈现出无望的悲哀吗?

小说《焰火师》的开篇这样描述道:

墨尔根总是在想新的蠢主意逗我们开心。

他就是那么一种人:偶尔一次,他把火柴叼在嘴

上试图点燃香烟,引起大伙的一阵哄笑,一旦获

得成功,他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把戏。

米格尔街上的墨尔根是位“焰火师”,他有两大

愿望:一是要逗街上人发笑,二是希望自己制造的焰

火能被街上人认可。为了达到目的,墨尔根几乎花

费了全部的时间来琢磨新的焰火;只要知道有人看

他,他便会手舞足蹈起来。按说这般努力的付出,墨

尔根理应得到街上人的承认。可大家还是看不上他

制做的焰火,也没有人关注他。感到失落的墨尔根

只好窝在家里拿自己的焰火和孩子出气,乃至最后

来排解内心的焦虑,结果却被老婆抓了个现行,

将他赤条条地拎到街上示众。

仔细读来,墨尔根并不纯粹是一个靠出洋相混

日子的小丑,他其实更是一个在殖民文化中夹缝求

生的寻梦者。然而墨尔根关于梦想的行为,更多的

只是一厢情愿的举动。当他重复那些怪相时,他是

想用这样的行为证明自己的存在,一种哪怕夸张的

存在;当他选择去时,也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表明

自我的存在,一个即使荒谬的存在。几番挣扎,墨尔

根对梦想的追寻还是宣告结束,所有证明自己价值

的努力都告以失败。所有通往现实的通道都被堵死,

所有曾唤起生命热情的东西都已幻为空虚,使他虽

不甘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处境,最终只能在这条无

法冲破的大街上徘徊、彷徨,成为孤独无奈而又懦弱

无能的人,深陷焦虑。

小说结尾处,随着在众人面前丢尽脸面,墨尔根

点燃自己心爱的焰火,将家里的一切付之一炬。尽

管墨尔根的两大奢望都得到了满足,一是人们笑话

他;二是他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焰火,但透过那

绚烂的焰火,我们看到的却是触目惊心的一地落

寞……

《布莱克·沃兹沃斯》的中心思想,就是对米格

尔街上生活的否定,这种否定是与生存焦虑感俱生

的,但它并不全是消沉的、绝望的。在人类生活中,

往往只有那些生性敏感的人才能发现命运,体悟人

生。相较常人,他们对生活的体会更为深刻,从而越

能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抗性,也就越孤独,焦虑。来自

阿尔贝托街的“诗人”沃兹沃斯无疑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看蜜蜂……我能一连看上好几天

呢。……我是个诗人……就是看到一朵像牵牛

花一样的小花,我都想哭出来。

沃兹沃斯时刻处于焦虑之中,慨叹着“四十年

了,我一直在想我们来到世上干什么?”他以自己

的方式感受并理解着特立尼达的生存危机:在美丽

宜人的草原上,在辽阔安闲的星空下,在灯火闪烁的

堤坝上,他不停地游走,赏花、看蜂、吟诗、观星星,

在任何事物身上他都会寻得片刻的心灵慰藉。也许

在“常人”看来,沃兹沃斯的行为有点不正常甚至是

神经质的。但事实上,殖民统治下的特立尼达社会

混乱且无序,社会的发展早已失去了既有的传统,人

的成长也失去了原定的轨迹。可以说,沃兹沃斯所

寻求的理想世界,完全与米格尔街的生存现状格格

不入,其实,它恰恰映射出米格尔街上众多人物的精

神缺失!沃兹沃斯的怪异行径,正是他对畸形殖民

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叛。在这里,奈保尔成功地用沃

兹沃斯的“怪异”来反衬周围那些人物的“正常”,进

而解构了被扭曲、被颠倒的殖民社会行为规准。

三、“我”的成长与关怀

《米格尔街》的十七个独立故事间,并不存在一

条完整的发展线索,只是靠着故事叙述者“我”的个

人成长,把这些片断串在一起。小说中的“我”是一

个已经上学的男孩,后来获得一笔奖学金去往英国

留学。这里的“我”与作者奈保尔本人的经历有不少

相似之处,所以极易给读者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

“我”就是当年生活在特立尼达的奈保尔的化身。的

确,尽管创作《米格尔街》时,奈保尔已经在英国学

习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他的情感基础似乎并未超

出自己曾经的特立尼达,那块被殖民的故土。因而

在他所写的这些故事中,“我”常常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故事中的一部分,又像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故事里的“我”生于斯,长于斯,眼中看到的,是

一个无忧的成人世界。开篇小说《博加特》讲到“那

时我还是个孩子,从没想过‘博加特’是怎么搞来的

钱,我觉得凡是大人总会有钱的”。这显然是一

个孩子对大人的单纯看法:大人就应该是有钱的,而

且挣钱是容易的。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旁观者的

“我”时不时跳出来,提醒我们注意他的存在。同样

是在《博加特》中,有这样一段评述:“博加特拿腔作

调的说着,活像一个在做戏的戏子。”可以肯定的

是,这样的结论绝不是一个小孩子能想到的。因为

孩童的观察常常会轻易地流于表面生活,只有经历

过的成年人才能看到隐藏在人物“快活”面具下的无

奈和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的生活在英国的作者知晓

殖民文化中的小人物的生活命运,并对人物的生存

状况有着深切的同情,但他在小说的叙述中,却将这

种情感隐藏起来,只是通过一种黑色幽默,将自己的

对殖民文明下的生存关怀表现出来。于是,通过小

说的标题,人们总感觉在米格尔街上存在着的诸多

荒唐和无奈,这些标题看上去似乎预兆着人物

的命运,可随后你会发现故事的发展其实与此毫无

干系。《机械天才》中,比哈库叔叔在机械修理方面

根本不是什么“天才”,不过装出一副很在行的样子

罢了;伊莱亚斯在《择业》中其实命运早已注定,别

无选择;《慎重》的博勒却时不时将自己的前途寄托

在和彩票上。虽然个体发展与社会影响间的关

系,并没有在这种孩子的天真叙事框架下得到深度

诠释,但借助着标题对读者造成的心理错位,奈保尔

出色地增强了作品的幽默和讽刺意味,营造出了一

幕幕人生悲喜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米格尔街》算是一部关乎成

长的书。小说伊始,像米格尔大街的其他孩子一样,

懵懂无知的“我”也崇拜“贵族”埃多斯这样的垃圾

车夫,并希望长大后成为他那样的人;当看到爱德华

整天跟美国人混在一起,尽管看上去有些好笑,可

“我”心里还是“有点妒忌他”;长大后,“我”也开始

像街上的其他伙计一样喝酒、泡吧、寻欢作乐。实际

上,如果不是后来有机会被送到英国学习,“我”可

能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沉沦下去,泯然众人。

最终,在母亲行贿的帮助下,“我”得到了政府奖学

金,兴高采烈地去英国留学了。从结尾篇《告别米格

尔街》可以看得出来我是多么迫切地想离开这个地

方:“我离开他们,步履轻快地向飞机走去,没有回

头看,只盯着眼前我自己的影子,它就像一个小精灵

在机场跑道上跳跃着”。在这里,奈保尔将“我”和

当年满怀希望前往英国的自己化为一体,给“我”以

精神上的放飞,这无疑是对小说人文境界的一次

提升。

米格尔街就像是一条“死胡同”,每个人每天都

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做着相似的事。他们有

些人沉溺于过去,而过去已变得模糊;有些人寄望于

未来,但未来尚不能确知;还有些人苟且于现在,因

为存在的只有现在。生活如同勒在他们脖子上的枷

锁,牢牢地牵制着他们,任凭他们怎么努力,也逃不

出往复的命运,正如多年后奈保尔在《中间道路》一

书中写的:“特立尼达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故

事从来都不是有关成功而是有关失败的,杰出人士

和奖学金获得者,要么英年早逝、精神失常,要么嗜

酒如命,有前途的板球手会因为与当权者不合而断

送前程。”

奈保尔在《米格尔街》这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这

种人的生存状态,清晰地折射出了广泛存在于殖民

文化中的深深焦虑。在殖民社会时期,各种社会基

础都发生了动摇,个体在面对这种无法把握的变化

与转瞬即逝的感觉时,逐渐被强大的社会洪流所裹

挟。焦虑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常身有

所寄而心无所托,一切都无关乎心灵,最终陷入到严

重的异化之中。这也许便是身处殖民地文化的人们

无法摆脱的一种普遍生存状态的写照。奈保尔在这

部作品中,将人性、命运和时代等多种因素作用于自

己的个人化体验诉诸笔端,在传递了对母国人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