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内科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内科的护理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8.39±6.15)岁。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二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加强患者的营养,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合理应用药物,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做好对患者的生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每一组患者安排适宜的责任护士,做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增强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和安慰,消除患者对住院治疗的恐惧;讲解与其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情况,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积极乐观的为患者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修养及思想素质,势必进行优质护理方面学习;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等。

1.3观察项目

患者出院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评价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家属满意程度等。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或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都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

3讨论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方法改进;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高, 护理工作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被重视, 新的护理方式不断被提出和发展。心内科的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的特点是年龄的跨越较大 [1], 病情的变化较快并且病种较多而复杂, 患者在身心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因此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 需要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和人性化, 避免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 最大的促进患者的舒适。总体来说, 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要更加注意一切细节的护理, 以便患者的早日康复, 减少临床中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中, 对选取的128例心内科的患者进行了改进后的护理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就诊的心内科患者128例, 其中男61例, 女67例, 年龄在55到88岁之间, 平均年龄(68.9±3.1)岁。其中冠心病患者有47例, 心绞痛患者有32例, 心率失常患者有33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6例。有3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 23例患者伴有高血脂, 19例患者伴有脑血管疾病, 14例患者伴有糖尿病, 6例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

1. 2 方法 对选取的128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 2. 1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由于心内科的患者年龄大部分较大, 且病情的变化快, 患者长期卧床, 容易增加感染的危险。故病房内要注意保持清洁、安静和舒适, 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在做需要暴露隐私的操作时要维护好患者的自尊[2]。

1. 2. 2 做好药物的护理 严格执行给药的操作流程, 做好查对工作, 对于出院需继续用药的患者, 要进行合理的宣教, 指导出院后正常用药。此外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情况。

1. 2. 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 在操作中要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管理, 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应用, 时刻学习和掌握新的护理技能以及方法。

1. 2. 4 加强护士的政治素质和管理素质 各个科室要严格护士的考核制度, 并将制度落实到实处, 提高护士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 提高抢救意识。此外, 完善病例的书写格式, 做到病例书写真实、客观、准确、完整[3]。

1. 3 效果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实施后, 心内科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好转情况, 调查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0.0数据库,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 1 128例患者中, 治愈的有60例, 治愈率为46.9%, 好转的有61例, 好转率为47.7%, 转院的有7例, 转院率为5.5%, 住院时间为2~9个月, 平均5.5个月。

2. 2 128例患者中, 126例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感到满意, 满意率为98.4%, 2例患者对护士新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感到不太满意, 无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3 讨论

护理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心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复杂, 患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从而耽误自身的治疗, 因此, 临床的护理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需要, 进行针对性、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4], 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 做好安全护理和教育,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中, 根据心内科的实际情况, 结合医院整体的护理宗旨, 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总结和讨论, 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优化和改进护理工作措施并进行实施。结果中, 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且满意度明显提高, 没有发生医疗事故,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晨景.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384 .

[2] 谢幸华.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6) : 484-485.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心血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对策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立的一个临床科室,它诊治的疾病有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1]。这种病情的发展变化迅速,而预见性较差,因而病死率颇高,多伴随着突发性事宜以及抢救过程,且各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导致对于疾病的耐受性也各不相同,由此心血管内科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本领、临床经验、反应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素质要求甚高。因此,认识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采用合理有效的防范办法来减少护理风险,就显得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心血管内科发生的14例护理风险案例,其中,安全性事件3例(跌倒1例、坠床2例);差错性事件4 例(摆错药1 例、换错液体1 例、样本送检不对2 例);其余7例则属沟通问题。见表1。

2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选取的案例情形以及护理过程,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2.1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心血管性疾病起病快,病情善变,普遍存在潜在危险性,容易发生猝死等不测,而且大多数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为老年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条件差,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其他疾病,这些病情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增添了护理风险的产生[2]。如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一旦患者发生意外,家属就会认为是治疗失误,从而引发纠纷。

2.2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护理行为而疏于解释与告知工作,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问题,再者部分护士对工作和业务学习热情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2.3专科知识缺乏药物与医疗器械成为构成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有药物及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对于药物及医疗器械的非正确使用问题。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兴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都有着特殊要求,对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熟悉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便成了潜在的护理风险。

2.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不仅是病患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诊疗记录,还是日后纠纷中最有力的证据。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存在护理病情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存在较大风险。

2.5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某些领导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严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减了护理风险的监督和防御功能[3],使临床护理暴露出极大的漏洞,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3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的应对对策

3.1人员配备及专业培训实行弹性安排班次,减少护理人员高负荷的工作,在夜晚、节假日以及有危重患者的特殊时期,由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直接提供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和调动护士的专长及积极性,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制定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资料,制定奖罚制度,防止发生护理差错。

3.2控制药物和器械风险药物和器械属于外在因素,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避免失控情况的发生。例如把抢救的药物和设备给专人管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在交接班次时,能随时待于备用状态。普通药物要和高浓度药物分开存放,并用红色笔标注出明显标记。

3.3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础行为,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是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基础,如说话态度和蔼,采用礼貌用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倾听患者诉说,这些都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能降低护理风险。

3.4严格管理护理记录针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管理也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媒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医嘱经过转抄后,需双方核实签名后才能执行,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务必要有清楚的交接记录[4]。如在每日晨交班时,通过夜班护士的陈述,医药治疗班护士应该了解夜班病患静脉注射了哪些药物,白班时应该静脉注射哪些药物。

3.5制定管理风险程序①提高一线护士特别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待遇,因为它不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而且工作强度大、突发状况多,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有着丰富护理经验人员的流失。②近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的管理能力,依据心血管内科的特点,对待频发事件,如抢救、重大疾病等进行分析,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预案,并严格按照预案执行,避免人为风险。③增加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用来对护理过程的监管、风险的识别以及事件的处理等。

4 结论

心血管内科的疾病具备起病快,病情复杂多变,风险性大,猝死率高等特点,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其护理人员要善于察觉问题,协助患者解决问题,合理满足病人的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5]。我院在加强管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以来,成效显著。随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防范措施逐步的加强以及护理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心血管内科必然会为每位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谭建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4:89-90

[2]王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及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02:165-166.

[3]胡原.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0:176-177.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心内科;食欲下降;原因;护理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食欲下降作为心内科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大程度影响着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导致其活动耐受力降低,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1]。有报道称,根据食欲下降的原因,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临床疗效[2]。本研究中,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心内科诊治的40例食欲下降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心内科诊治的40例食欲下降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0~85.5岁。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全面评估,以及住院期间的随时评估,将患者的食欲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3]:①轻度:食欲略有下降,时间不超过1周,进食量大约为正常时的3/4,没有腹胀、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②中度:食欲较前明显下降,时间持续1~2周,进食量大约为正常时的1/2,并伴有腹胀、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或偶有电解质紊乱情况,但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状态。③重度:食欲很差,时间超过2周及以上,进食量不到正常时的1/3,精神差,常伴有腹胀、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已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食欲下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症结所在,并向其讲述饮食的重要性,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治疗和护理,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药物治疗及宣教 指导患者饭后半小时左右,口服胃肠道反应性药物,对于静脉药物避免空腹给药,对于高龄、慢性胃炎病史患者,应给予胃黏膜保护剂,降低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对于已存在的食欲下降患者,给予改善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也要做好相关的宣教工作,例如告知患者严格按要医嘱服药,不能随意更改剂量,避免多服、少服、漏服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定期检查血糖、血压,一旦感觉不适,应及时就诊。

1.3.3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 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以低钾、低钠、低氯所致的乏力、消化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主,还可出现心功能异常。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多吃香蕉、橘子、菜花等富含钾、钠、氯的食物和水果,以改善胃肠不适症状,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钾、钠、氯,密切监测电解质浓度,随机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正确的饮食方案。

1.3.4 饮食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注意提高饭菜的可口度,有利于患者的进食,同时注意烹调过程中调料和佐料的作用,最大可能地调动患者的食欲。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 讨论

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关于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可能因素,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临床参考:①退化性因素:心内科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其机体处于生理性衰退状态,味觉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与年轻时相比,其食欲明显下降。②心血管疾病:心内科患者常伴有肠系膜动脉的硬化,当诱发心绞痛时,原本硬化的肠系膜动脉的血流灌注量会更加少,从而导致胃肠道不适症状和食欲下降。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过高,可能出现头晕、头疼症状,影响其食欲,而心衰患者,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常出现右心衰竭所致的食欲下降症状。③药物因素:心内科的强心药、利尿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抗凝药等,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久之则会出现食欲下降。④介入因素:介入术前由于过于紧张,术后的患肢制动,导致肠蠕动减慢,可能引起食欲下降。⑤精神因素:心内科患者多伴有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由于巨大哦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

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疾病和心理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其食欲下降,同时食欲下降又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加重病情进展,由此形成恶性循环[4]。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症结,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本研究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食欲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

参 考 文 献

[1] 李彩丽,徐三平,侯晓华.食欲调节研究新进展.胃肠病学,2008,10(5):308309.

[2] 姚宏昌.重视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9,21(3):133134.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4-0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到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和并发症逐年增高,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有时候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这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的提高,维权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医患纠纷也越来越多。而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这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尤其是若护理不当,就更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分析和避免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前提。对此,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24例,心肌梗死2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4例。男32例,年龄41-75岁,女28例,年龄42-77岁。

1.2 方法。对60 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本人进行访谈,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不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而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2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护理问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内部等三个方面。

3 危险因素

3.1 来自患者的危险因素。首先,患者不遵医嘱行为引起的危险。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比如,请假不按时返回或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因为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如疾病发作就会带来危险。其次,患者对治疗期望过高造成的因素。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医护人员。同时,当遇到与其期望的效果较大时,就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从而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2 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首先,护理记录书写因素。护理记录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护理的记录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时,护士不能及时获得监测记录,而往往是护士主观臆测后随意填写在记录本上。因此导致记录缺乏真实性。第二,记录缺乏完整性。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不全。第三,护理记录不及时性。心血管患者发病通常很急,许多护理记录是在事后通过回顾补写的,这就出现记录不及时,容易出现记录偏差。以上这些问题,都容易发生医疗护理方面的纠纷。其次,用药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药名复杂。如果护士在用药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药物核对,或配药过程粗心大意没看清剂量,就容易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危险。再次,费用因素。由于部分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如护理中不能及时告知各种治疗费用和药费,或者催款方法不当,就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发生纠纷。

3.3 医院的因素。首先,费用问题。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费用都比较高,如果护士没有将费用明细讲解清楚,或者语气不好,都会引起医患纠纷。其次,医院病房环境问题。医院环境的不理想,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再次,部分患者不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对进行检查时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排队等,都会引起护患矛盾,甚至冲突。

4 对策

4.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首先,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应重视对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加其专业护理知识,提高其医疗道德水准。其次,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鉴别能力,减少服务中的危险因素。再次,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

4.2 加强医患沟通。作为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感受,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必要时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教育。对某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耐心解释,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更好地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4.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记录。医院要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此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病历记录,字迹工整,不涂改。护理管理领导要对各级护士的护理记录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把关。

4.4 医院应改善病房环境。医院要为住院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患者受到医源性噪音的干扰,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改善医院治疗条件,引进先进治疗设备,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

参考文献:

[1]贾俊格,姜艳丽,王素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fJl.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7(24):110―111.

[2]张新玲.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72.

[3]Xie Hung―yan,Sunhong.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 asures.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6

1心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1]。目前关于各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报道已有很多,但对于护理“高危”患者、工作应激性强、危险度高并且专业化要求极强的心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国内相关报道并不多。曹葵兰等[2]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名心内科护士及42名普通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心内科及普通内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2影响因素

2.1人力资源缺乏,工作强度大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和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护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应激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5],这些都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一方面上班的护士少,工作量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6],使护士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加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尤其是心血管病房等任务重,实施抢救多,造成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有报道称,功能性腰背痛已成为护士的一种常见病,各种重体力劳动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7],产生身心疲惫感,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8],而该病在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9]。

2.2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在原则上,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冷静,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10]。其次是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当管理者及医生的高期望值与自身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降低了其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11]。

2.3特殊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所收治的心血管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多端、死亡率高居首位,不确定因素多,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程度低。作为心内科护士,要面对病人病情的突然变化和病人的生与死,必须及时观察病情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特别是夜班护士,其往往独自承担全病区工作,有时一个值班期要收治2~3个急诊危重患者,监测十几个微量泵及多个心电监护仪,技术要求高,同时还要兼顾病区防火、防盗等安全事故[12]。有研究表明,凌晨的病死率占24h死亡例数的60%,心血管疾病猝发达70%~80%[13],故夜班与白班相比,工作紧张度更高、工作难度及压力更大、应激刺激更强。另一方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是年龄较大者,脾气较古怪,有的对护士工作过于挑剔,有的不愿配合护士的安排,有的随意辱骂护士,而护士工作中稍有疏忽或言语欠妥,可能会使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14]。所以心内科护士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职业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这种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往往使护士在工作中过分小心谨慎、胆小慎微,在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时,往往习惯性反复多次核对,事后还要回忆有无可能出错的环节,生怕出一点差错,从而导致大多数心内科护士具有强迫症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2.4缺乏相应的心理知识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就医环境更加苛刻,特别是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但要重视患者的躯体健康,还要关注做好心理健康工作,这就要求护士的工作技能需要加强,同时工作量也加大了[15]。由于多数护士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及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则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造成心理疲劳[16]。

3应对措施

3.1解决护理人员编制短缺问题

医院应从科室的实际出发,合理定编,消除各种在编不在岗现象。根据各科室业务高峰期不同,打破科室界限,将盈余人员建立一个可供调动的护士队伍,以余补缺,或者在政策上允许工作量较大的部门聘用临时护士等。

3.2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很多外地低年资护士大学毕业留在这个城市,同事领导是最亲近的人,建立友善和睦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护士个人的身心发展。管理者应以人为本,合理分工,有报道[17]夜间设后夜班1人(低年资护士),夜间总值护士班1人(高年资护士),有利于提高抢救病人的效率,改善医护、护患关系。护士长通过强化医护关系,可以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出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从而使护士真正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3.3合理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

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尽量满足所有护士要求的情况下,按不同层次和工作年限、工作能力进行科学搭配排班,要求全科护士节假日手机必须开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聘用护士的潜能。如基础理论好、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聘用护士可担任临床带教;做事仔细、讲究原则的聘用护士负责科室各项仪器的保管、维修;有文艺才能的聘用护士负责科室的板报、墙报。科室的每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如:感染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病历夹的清洗、血压计、输液架等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人人都是科室的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良好氛围[18]。

3.4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必须加强相关业务学习,要求心内科护士必须熟悉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溶栓和严重并发症,如室颤、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抢救配合,熟练掌握心电图、心电监护技术,掌握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模拟练习,掌握心律失常知识,达到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术,快速的反应能力,护理管理者应监督检查每一个工作环节,各项制度的落实[19]。通过过硬的技术,使心内科护理人员达到心中有数,从而缓解其单独上班所出现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5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一方面培养护士良好的个性,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20],切忌长期超负荷,力不从心的拼搏和过度疲劳,另一方面指导护士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自我放松,排解压力的方法,可通过劳动、聆听音乐、深呼吸、向家人或朋友倾诉、自练瑜伽等方式来克服精神和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请心理专家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心理危机有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保证护士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同时,管理者可以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对护士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状况、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21],从而能及时发现护理人员潜在的心理问题。

4小结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心内科护士如果应急能力不强,可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针对心内科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对操作难点、重点、易出问题的环节加以强化,并熟练掌握常用的心内急救操作,做到规范、快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减少压力源的产生;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平衡、愉快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管理者则应多关心护士的健康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她们缓解工作压力,促进科室护士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去服务病人。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李萍、韩世范,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2,16(2):91-92.

[2] 曹癸兰、梁静、王朝晖.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5,26(10):1212-1213.

[3] 于欣、王树英、王娟,等.心血管内科病房护士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7-9.

[4]刘静慧.心内科低年资护士后夜班焦虑心理调查及分析[J].全科护理,2008,6(10B):2640-2641.

[5]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 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6] 杨爱军、焦俊花.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4,2(4):22-23.

[7] 李棉舫、虹、张秀英 等.护士功能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10):597-598.

[8] 侯继玲、苏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

[9] 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

[10]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81~82.

[11]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0.

[12] 杨明霞、何圆圆、余可斐.心血管内科夜班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2):1034.

[13] 王春雪、曹京波.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死亡时间昼夜节律特点[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305-306.

[14] 余元清、罗晓辉、孙丽.心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南军,2008,10(1):165-166.

[15] 马新英、王长奇、王雪利.精神科与综合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身健康水平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58-759.

[16] 陆毅、张战地、罗国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2-24.

[17] 严燕月.病区护士三级负责制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7,6(8):562.

[18] 李玲玲.心内科年轻聘用护士的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8,(12):94-95.

[19] 商丽芳.心内科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医疗纠纷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4):55-56.

[20] 焦静、吴平霞.影响护士心理状态的不良因素及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54-1455.

[21] 刘小珍、陈庆瑜、瑞贞.护士心理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及维护对策[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2006, 19(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