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1

引言

我国当前最基本的民生产业,会受到农产品质量的直接性影响。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农产品数量,也应该将农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品质进行改善,并且将农业产业的主要结构调整好,这样可以改善环境污染、资源严重不足、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才能促进农业长期健康发展。由此可知,研究农业物联网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物联网技术

1.1 产生农业物联网的背景分析

当前,在我国农业科技生产中,农业信息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的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融合”的目标,“农业物联网”实质上就是借助相关的智能传感设备对农业种植环境及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借助相关的数据采集设备中无线网络系统将各个数据向信息控制中心传送,这样可以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个环境条件(如:土壤温度、含水量、湿度、光照、病虫发生情况以及温度等)进行智能监测控制,并且做到及时灌溉和技术防治,也有助于达到自动检测生态新型农业种植的效果。

1.2 在农业种植环境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种植环境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一个方面,就是实现物联网有效监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效地应用着很多其他技术,例如:网络平台技术、物联网中间件、传感器网络、条形码、电子标识等,这样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交易信息、储运的实时监控以及透明化,这样也更加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全程的管控追溯,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农业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安装智能控制的系统,这样可以实时监测整个农作物种植环境中所需参数,按照参数变化状况总结最佳生产农作物的环境条件,把握农作物生产的环境要求,在无线传感器节点应用中获取生物信息的方法,掌握更多有效地精准调控温室的科学依据[2]。

2 农业物联网种植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2.1 监控农业物联网种植环境系统的主要技术

在控制系统监控农业种植环境的过程中,会有效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其中主要的技术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在感知层采集以及感知无线数据;第二个方面,就是借助远程智能化控制网络传输层的计算机来分析收集的数据,对作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水分、温度以及空气等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更加有助于创造更加精准的农业种植方式[3]。

2.2 构建监控农业物联网种植环境的系统

在我国农业种植的环境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这样就能够适时有效地监控种植农业作物的主要环境,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感知层:采集以及感知相关的数据,达到种植农业作物环境中科学合理的光照、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将实时感知自动灌溉系统的数值向ZigBee 协调器节点上进行传输;实时感知自动灌溉系统的应用主要是有效地将出现的相关数据采集,并且进行信息处理以及存储,甚至是按照下达的控制指令,有效地为客户提供的决策以及分析的主要依据,这样客户就能够随时随地借助电脑等终端进行信息数据的查询[4]。

2.3 构建监控农业种植环境的系统

在构建监控农业种植环境的系统中,最主要的两部分构建系统有构建的系统软件以及构建的系统硬件:第一部分,就是构建的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ZigBee 协议栈的程序,以及设计传感器节点的程序。第二部分,就是构建的系统硬件,主要有(1)电源板,很好地连接着传感控制模块以及无线节点模块并且还可以将电源提供给系统。(2)控制以及传感模块,要有光照强度、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3)无线节点模块,ZigBee 主要是应用在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射频中,其中有传感节点以及网关协调器[5]。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2

关键词:精准农业;物联网系统;对策

精准农业是基于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物联网操作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异,定量诊断耕地作物,充分认识农作物生产地的生产力空间差异,管控对农作物的投入,提高常量,平衡土地生产力,实现量化管理的准确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的改造的加速依赖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农业各种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和农业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农业生产及农业管理水平得以改善,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现代智慧型农业的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动[1-2]。在现实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和农业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实现优质、高产和可持续有效的发展。

1目前我国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物联网专业技术问题

1)物联网网技术于现在而言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名词,物联网精准农业的技术处于发展阶段。2)精准农业物联网建设的管理系统、作物端的传感器等器械的稳定性、准确性等方面质量参差不齐。3)世界上至今都没有完备的标准体系,这是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的大阻碍。4)IP地址不足。物联网精准农业要将作物、监控设施、人都连接起来,就要有充足的IP地址,IP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的瓶颈。

1.2复杂的地形使适宜的物联网体系难以建立

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形条件差异大,为精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带来环境上的困扰。2)东西经、南北纬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使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灾害难以控制与预防,物联网精准农业的体系就不能从一而终。

1.3物联网精准农业的受众问题

1)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民文化水平、科技素养的提升,延后了精准农业的操作技术接受且能操作的时间。2)贫困往往使农户会对新兴技术持怀疑态度,不敢冒险,使物联网精准农业的新型农业操作技术内在需求降低。

1.4农业经营模式与精准农业的建设条件冲突

1)物联网精准农业推行规模化、智能化,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农田分散,导致与物联网技术设施的开展条件冲突。2)旧有的农业经营模式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受众收入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造成劳动力外流。

1.5物联网精准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成本不足

1)国家对精准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对农民补贴不足,发达国家对这方面投入达到0.6%~1.0%,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远达不到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2)有关部门对新兴农业操作方式采用观望态度,不敢或对该技术的推广持犹豫态度。

2我国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应用物联网精准农业技术

针对我国地形、气候差异,可以将物联网精准农业其分为三种模式:1)发展3S技术,大力推动走大型机械—模型之路,发展与诊断相结合的精准农业[3]。2)开展以GIS技术为操作的基础、将小地块为生产单元的精准农业。3)针对气候恶劣的干旱地区和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可以发展设施种植业。

2.2构建互惠互利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1)构建各式各样的互惠互利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市场机制是推动该种农业操作方式的最大动力。2)可以通过租赁或出售服务减少物联网精准农业的投入,通过后期提取农民营业利润,前期免费使用技术设施来减轻农民担忧。

2.3强化政府对于精准农业推广的导向作用

1)确保发展精准农业需要的充足资金、人才等硬性保障。2)地方政府要以坚定的态度推广物联网技术,制定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发展物联网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2.4加强对精准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1)在保证农业示范区发展质量的同时,增加物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区数量,加强对示范区建设。2)增强各示范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示范区间的共同发展。

2.5提高精准农业的受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农业是特殊行业,农民是特殊受众,适当的宣传教育非常必要。帮助农民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才能缩短物联网技术设施效果实现周期。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3

一、 “互联网+农业”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而建设起智慧农业。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始终认为“互联网+农业”就是电商农业,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借助电商销售农产品只是“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的一部分。甚至一些农民认为互联网缺乏真实性,抵制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因此,农民认识的提高对智慧农业的建设至关重要。其次,“互联网+”与农业的对接不够全面。我国农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季节性、突发性等特点,但是当前“互联网+”并没有做到与农业特点的完美结合,对于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缺乏更多的支持。最后,部分技术不够成熟。“互联网+农业”涉及物联网技术,但是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器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基础数据缺乏,增加了大数据的分析难度,提高了融合成本。

二、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强化“互联网+农业”意识强化“互联网+农业”意识,是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我国农民对“互联网+农业”认识不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想强化人们的“互联网+农业”意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互联网+农业”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互联网认识淡薄或是存在认识误区的地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次,组织相关活动。活动的开展便于人们对相关认识的加深,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并产生学习热情。最后,提供互联网技术指导。为各个农村地区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农业损失,也是增强人们“互联网+农业”意识的有效手段。例如,某乡村为了开展“互联网+农业”项目,发展智慧农业。一方面,在当地的学校组织了学生的宣导工作,提高祖国未来策略实施的质量;另一方面,集中留守老人及妇女,进行相关意识的宣导,并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

1. 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是实现智慧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农产品资源信息的共享,首先,各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合理规划,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及生态化发展进程,突破各个部门体制的障碍与限制,制订智慧农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立示范基地,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从而调动起我国农民的改革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而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其次,加快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往往会涉及多种技术,而农民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者,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力往往不够,加强相关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改善农民技术使用现状,强化农业技术性要求,解决农产品滞销现象,提高农业、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效率的关键。最后,打造一批生态智慧农业基地。借助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与扶持,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效率的提高。

2.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物联网作为现阶段主要的农业信息技术实现方式,加强物联网平台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增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关键。物联网平台的应用,农产品需求量的上升,还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及信息化。因此,首先,梳理互联网思维,结合农业发展的特点,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加强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其次,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技术,利用云存储、云计算来加强农业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市场分析及供需配比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在耕作土地上构建集成网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传输及视频监管。此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加强农村相关设施的建设,普及互联网、计算机的使用,做到村村通网络、家家用网络、人人会利用网络,才能为两方面的融合打好人力基础。其中,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是推进农业走向智慧化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销售精准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才能为“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做人民的服务者。积极构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改革提供指导与帮助;制定信贷补贴、扶持政策,减轻农民农业改革压力。其次,利用互联网优势,改变传统的“三农”格局,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农业、农民、农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科学的供需市场,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优化配置,例如,某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人们文化水平的限制,刚刚收获的马铃薯找不到销售市场,而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供求市场的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马铃薯大量囤积的问题,不但可以保证农民的收成,还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最后,政府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政府的监管要实现产品全覆盖,对每一个农产品都要做好编码记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真正实现农业智慧化发展。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4

关键词:网络经济;传统产业;生产方式;措施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在传统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所出现和产生的。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向扁平化、虚拟化与柔性化方向发展,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网络化的转变,即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传统产业革新生产方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技术,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更为精简有效的组织结构,在增强组织协调性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在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不仅由金字塔型转为网络状的扁平结构。而且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同时也发展出了新的组织形式,即虚拟企业,有进一步加速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在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对策

(一)利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依托网络经济发展的物联网正在不断成为促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方式和技术手段。不过,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事物,物联网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快速的推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首先必要解决其中的生产关系问题。通过生产关系的促进进而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利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掌握先进技术科技人员的需求。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以及在农业中的应用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然而,在农业生产地的农村地区却极其缺乏掌握生物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科技人才,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知识型劳动者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进而优化农业人口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2)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还应在组织形式方面加以重视,这是因为组织形式决定了其中参与者的利益分配。当前,我国的农业物联网主要包括三种组织形式,一是运营企业做的示范性项目,由运营企业自己买单;一是由农业主管部门所推动的项目,该农业主管部门买单,最后一种则是由一些有需求的大型农场为自身的物联网应用来买单。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目前这三种组织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管理形式不完善、运行成本高等。针对这种情况,运营企业、农业主管部门和大型农场等应该相互合作,进行统一的规划,通过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创建适应农业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的组织形式。

(二)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商业与服务业发展的策略措施。电子商务在商业和服务业的结合,通过不断创新极大的提高了传统商业与服务业的生产力。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一些传统的商业与服务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而另一些传统商业与服务业却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结构升级与方式改进等途径获得了新的发展与生机。在组织形式方面,商业与服务业可以通过借鉴电子商务的柔性化管理方式来改变其原有的生产关系模式,从而尽可能的在资源整合和配置方面达到最优。传统商业与服务业在以往的流通中,其主要的对象是物质化的有形的产品,但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无形产品如知识与信息等也能够作为产品在网络经济中流通。而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的速度较快,因此企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能否掌握核心的技术与市场信息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而且这种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网络环境下,手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还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因此,借助电子商务为平台发展传统的商业和服务业,能够使其在流通过程中的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最终促进商业与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与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以其巨大的创新能力影响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影响。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的探讨,能够更为明确的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关键性作用,并通过问题与困难的分析与解决,更好的促进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与升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5

关键词:农业机械;精准化农业;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农业一直都是各个国家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导航技术虽然在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史当中存在的年头不多,但是在世界农业发展史当中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Willrodt就发明的一种的拖拉机应用附件,并且获得了专利许可。这种附件技术可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引导机械沿着犁沟的平行路线行驶。现代农业的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在精准化农业的背景之下被广泛关注,因此对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发展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农机位置测量方法

农业机械的自动导技术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机位置测定,对于农业机械的位置测定将会包括机械位置、航向、速度、车轮转角等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机械当前位置的测定。而对机械位置进行测定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位置测定方法,一种是绝对位置测定方法。其中相对位置的测定主要测定的内容是机械与导航基线的位置关系,而绝对位置的测定,其测定的内容为机械在地理空间当中的位置。

(一)基于机器视觉的位置测量方法

机器视觉的位置测定方法其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仿人的视觉效果,然后从客观图像当中发现并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加以分析、理解及实际测量控制。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十分的迅速,并且其自身的信息存储量较大,功能也是十分的健全。在机器视觉位置测量方法当中,自动导航技术会将机械的摄像机作为信息传感器,利用图像技术来对环境当中的作物进行识别,以此为基础确定机械运行的基线,其中被应用于作物识别以及导航基线测定的方法主要有Hough变换法、最小二乘法、以及垂直投影法。其中Hough变换法是现阶段应用于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直线段基线检测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佳较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导航方法。而垂直投影法则是利用图像方法,对所采取的图像进行灰化,然后利用垂直投影法图像当中的目标区域与非目标区域进行准确的划分。以此为基础确定农目标区域当中的作物行数。最小二乘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直线段基线检测方法,其具有测量速度快速,高精度等吃特点[1]。

(二)基于GNSS的位置测量方法

现阶段可以提供商业用途服务的GNSS包括NAVSTARGPS、GLONASS以及我们国家北斗系统。其中应用时间最长应用作为广泛的是NAVSTARGPS。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定位过程当中采用的定位精度是厘米级的RTK-GPS[2]。

二、农机自动导航技术发展前景

(一)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

目前农机的自动导航技术研究已经日渐成熟,而GNSS/GIS的导航技术应用也成为了现阶段应用的主流技术,并且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我们国家所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的系统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可以实现卫星定位系统的全部功能。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服务。由此来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必将会在精准化农业当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3]。

(二)农机物联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代标志。智能化农业与精准化农业进程的加快,将会使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当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加。在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当中,物联网技术将会着手解决单机自动导航系统各功能部件之间的车载物联问题,以及多台农机之间的机群物联问题[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农机导航系统大多数情况之下是由检测单元、机械控制单元、任务执行单元所共同构成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以上单元分工明确,合作高效,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可以让农业机械良好的进行作业,符合现阶段的精准化农业要求。目前,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导航技术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各种机械的附件技术或是辅助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与此,还应进一步革新。

参考文献:

[1]胡静涛,高雷,白晓平,李逃昌,刘晓光.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10):1-10.

[2]慕军营,戚树腾,陈军,马阳,王峰霞.自动导航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及果园适用性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7):6-12.

[3]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20):1-14.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节能技术;智慧节能;技术研究

在全球能源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降低能耗就是在提高效率,节能能量就是再生利用能量。物联网技术是将大量传感器迁入到车辆、设备、建筑、电器以及各个系统之中,在实现物物相连的同时,提高智能节能的水平,避免能量徒耗。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需要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系统,更需要物联网节能技术进行能耗控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 ”的进程中,物联网节能技术起到了促进作用,物联网节能技术的发展、优化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 ”的重要基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

1 物联网节能技术原理分析

物联网节能技术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智慧节能减排,具体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汽车、智慧电器、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部分,通过结构节能、自身节能、设备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方式来实现。技术应用包括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环节,通过不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算法的升级和基础感知网络技术的进步来简化操作,提升系统的节能性。操作上通过部署大量低能耗传感器,全面监测温度、湿度、光照、能耗、电量等,传感器之间以低能耗形式实现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全面掌握能量消耗的信息。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节能技术的高度自身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流程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可以在任何区域通过加密技术访问节能系统,进行智能决策和分析。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节能系统能够像人体感知饥饿一样感知能量的消耗,通过实时监控、仿真分析、智能分析等过程,对整个系统实现物联网化,做出决策,让系统选择最佳节能状态。最常见的就是,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当前最佳的光照和温度,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1 ]。

2 物联网节能技术的最新进展

2 .1 物联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节能技术目前从传统单一的节能技术向综合智能化系统方案转变,已经从一种单一的技术手段发展为综合化的节能方案,过去节能技术的使用是核心,而现在,节能系统的打造成为根本。采用“物联网+”智慧节能系统对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实现数据采集,按照节能计划和策略进行智能降耗。以智能建筑为例,不仅能够实现节能控制,还能实现火警、烟雾入侵、安全的监测,能量流量和费用的实时计算,远程控制和移动端的管理等。未来物联网技术还会体现出高度的智能性,通过网络之间的互通互连,打造一种新的网络模式。物联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最大的特点是打破过去单一的节能系统,实现系统间的融合[2 ]。比如智能建筑通过传感器和汽车连接在一起,打造智能车库节能系统。无论是家电、车辆、家居、建筑,还是工作设备,都可以纳入整体的节能生态系统,物联网将会打造一个节能的全面感知系统。

2 .2 物联网节能技术的特征

首先,技术不断高精尖化,通过技术创新,努力降低能耗。比如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开发出来一种新的WiFi,其能耗是正常WiFi的万分之一,该技术就代表了物联网节能技术的新发展方向。其次,高度个性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物联网数据的共享,给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体验。比如电脑屏幕的亮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动调节,既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的需求,还充分考虑到对其眼睛的保护。温度也是如此,物联网根据用户自身肌体的感应和变化提供一个最舒适的温度,既满足了最低能量消耗,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最后,高度智慧化,物联网节能技术将会打造一个整体智慧生态系统,整体的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这需要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计算机算法的进步。

2 .3 物联网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互联网节能技术层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支持,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强大的工业化和人才储备能够实现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和技术创新。还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技术层面的重复利用。这也是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符合更加有效地利用日益减少的资源的方针。其次,要通过管理的细化对消耗和排放进行最优控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对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整理、优化,不能通过技术解决的要通过管理方式实现控制,充分利用物联网的大数据功能。最后,要对物联网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分析层次是基于技术的改进、优化和创新,任何技术都是需要经过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不断的循环后得到成熟的技术,物联网节能技术也是如此[3 ]。“中国制造2025 ”也是对物联网节能进行了规划,通过物联网节能技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逐渐向各个领域延伸,将成功的经验分享到其他领域中,为实现物联网节能技术普及奠定基础。

2 .4 物联网节能技术系统建设

物联网节能技术逐步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智慧城市、智慧汽车、智慧电器、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领域,在部分领域的应用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着眼于未来,智能是发展的方向,物联网节能技术还应不断发展、创新,进而实现更加高阶的智慧层级。这就需要一个更加长远的规划,将不同智慧领域的物联网节能技术,例如智慧家居、智慧汽车、智慧城市等,连接成为一个系统,实现全方位的智能服务,这是未来物联网节能技术研究的方向[4 ]。包括将不同的产品、技术、应用环境等,实现技术层面的对接,使系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 物联网节能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选择在智慧建筑系统中应用物联网节能技术,就要在建筑电气设备中全面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对其进行节能控制。同时对系统能耗进行监测,检验其效果。为了测量其特性,要对装置的日均节能进行系统的研究。除了需要计算能量分布之外,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期其能耗特性不同,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深入研究系统的节能特性。对日均节能的柱状图和曲线图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其分布规律,如果系统非常稳定,节能效果就明显;如果系统运行不稳定,节能效率就有待改进。总体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各个站点的节能数据不同,但是整体节能效率在13%以上,节能效果明显。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技术问题,比如在电气设备做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采用相关设备及时收集热能,如果收集装置系统利用率高,可能节约20%以上的电能。但是目前如何利用做功的热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需要结合物联网节能技术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在物联网节能技术的应用中,首先,要选择低能耗传感器设备,全面监控能耗信息,提高智能化水平,减少维护和设施成本,实现一机多用、节省投资的目的,这样更容易取得明显效果。要优先解决技术层面的瓶颈和难关,并符合我国物联网节能技术应用的环境,不断利用大数据进行试验、分析、总结,实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化。再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对物联网节能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找到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不断完善物联网节能技术的应用。最后,通过成熟的技术进行各个领域的普及,实现物联网节能技术带来的增益。在此过程中依旧要坚持对技术进行优化、革新,技术是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凌文青.物联网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57 .

[2 ]陈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研究与分析[J].绿色建筑,2019(1):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