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 作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 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 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向着微观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新的诊断技术、新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日新月异[1]。而超声诊断学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求超声诊断学的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使教学方法、内容更合理、更高效,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临床思维能力与超声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提高对超声声像图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而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超声诊断学的特征
1. 1 超声诊断学发展日趋强劲 自上个世纪40年代德国精神病医师Dussik用A型超声探测颅脑以来的60余年间, 超声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 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影像诊断不仅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还可根据功能与代谢的变化进行诊断。而其中尤其以超声医学发展更为迅速, 超声诊断以其检查仪器体积小、价格相对便宜以及对人体无创伤并且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 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不同电子探头的问世, 以及数字化后处理的实现, 使图像的质量、图像的储存以及图像的编辑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而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也已由体外进入到腔内。目前, 胎儿三维超声、头颅超声、血管超声、介入超声以及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超声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也呈日趋广泛的趋势, 且在临床医生中的也地位日趋重要, 专业从事超声诊断的医生和技术人员也日益壮大。
1. 2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超声诊断学涉及病理、生理学, 解剖学以及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 多个领域,这就要求不论是超声医学的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范的医学知识面。①解剖:解剖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各脏器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连续关系等, 因此, 只有了解及熟知人体的大体解剖, 才能了解正常断面解剖,空间结构、连续关系,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异常声像图,并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病理是超声诊断的关键, 各种疾病的不同病理生理表现决定了超声波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反射,从而反应出不同特征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因此, 将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超声声像图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结论。③临床:超声诊断的目的是为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因此一个好的超声医师必须熟知多方面的临床知识, 了解各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更加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 从而避免出现诊断的漏诊误诊。
2 超声诊断医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 尽管超声诊断医学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 但是超声诊断学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影像学的特点。超声诊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超声诊断要求是实时、连续、动态以及多个切面的观察病变的声像图改变。因此, 超声检查者的操作手法非常的重要, 由于手法及切面的不同, 有时会造成同一患者同一病变的诊断结果悬殊很大, 因此, 超声的诊断必须由超声诊断医师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而能做出诊断。
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知还是相对的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医学的整体教学课时数还是相对较少, 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黑板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 把知识大量的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 不仅抽象而且难以理解。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 虽然理论知识可能较好, 但缺乏形象思维能力, 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更谈不上运用超声医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2]。虽然近年来,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超声影像教学有了飞跃, 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教科书加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图片、视频, 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讲授内容多是以解剖为基础, 病理为依据, 超声表现为重点, 辅以超声图片或动态图像来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建立的仅是从因到果的单向思维过程。然而,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往往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情、病因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 即需要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3]。因此, 要求教师探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临床思维能力。
3 超声诊断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超声诊断人才的目标。增加教学课时数同时, 更新教学内容, 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拓展学习思路, 灵活运用所学各科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4]。
3. 1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超声诊断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影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 多种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 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讲授的知识, 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 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件应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图片清晰、动画生动、起到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动态过程, 很好地体现超声检查的实时特点的作用, 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5]。
授课教师平时要细心收集临床病例资料, 以教学大纲为中心, 选择典型病例, 将病例资料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3. 2 引导学生融会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超声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 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状态的学科。因此, 教师要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各器官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 熟知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6]。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布置题目, 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由学生组织讨论, 发表诊断意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 效果评价
通过多媒体课件, 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导者, 而学生则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去获得知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平日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病例分析能力方面进步较大, 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总之,超声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医学超声诊断学的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面对21世纪超声诊断医学的发展,我们应该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超声医学诊断医师。
参考文献
[1] 吕发金, 谢鹏, 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05, 34(5):775.
[2] 徐珞, 吴梅, 孙向荣, 等.《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4):361-362.
[3] 邱文生, 张彦, 岳麓, 等. 医学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4):363.
[4] 田军章, 江桂华, 郑丽吟, 等.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交互式CT影像教学模块的开发与实践.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3):276-278.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产前超声;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阶段;高质量;教学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不断应用,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产前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胎儿健康状况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对于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培养也是颇有难度。本文根据本基地各个阶段(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每个阶段的产前超声学习的重点,对产前超声的教学有以下总结和思考,以便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前超声医师。
1本科生阶段
1.1本科生超声教学的现状
产前超声诊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本科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知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以教师结合PPT讲授为主[2],重点强调重要疾病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时对产科超声疾病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本科课程时长为2小时,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涉及不同的亚专业,学生更关注理论课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以应对考试,对超声诊断学的各个部分都略知皮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产前超声领域。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以“兴趣”为导向,调动本科生的学习产科超声积极性
在面对产科超声的教授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维超声图片和实时动态的小视频来展现产前超声对胎儿的检查,引起学生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探索欲望。在实习课程中,利用去诊室观摩的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产科超声,通过讲解不同超声切面上相应的解剖结构,现场体验产前超声的生动三维图像及动态图像。
2研究生阶段
2.1以“知识”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将理论知识横向扩展,并有效的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由此而建构一个均衡的教学模式[3]。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具,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慕课[4-5],对产前超声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典型图像表现系统全面的加以分析,使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产科相关超声有立体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研究生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机操作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且临床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上机的操作应从示范教学入手。如对常规来检的孕妇进行检查时,针对各个标准切面的内容及扫查方式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使课本的内容不再单调难懂,并合理安排时间,为每个研究生争取上机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一名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动力。大部分患者对研究生在自身实践操作上表现较为排斥,利用标准化病人来加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研究生之间可以互为模特进行练习,使学生熟悉仪器,明确探头部位、扫查方式,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及三维成像的操作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能熟练的操作以节省时间,使孕妇的排斥情绪降低,对培养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很有帮助。
2.2加强产科超声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产前超声诊断尤其需要实践积累[6]。为使研究生能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产科超声,带教医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理论知识。如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根据研究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以病例的形式展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诊断思路,将知识化繁为简,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从检查准备工作,仪器规范化使用,产科标准切面的获取以及报告规范化书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和训练,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检查学生知识漏洞的方式[7]。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效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3.1以“疾病”为中心,将产科超声医学教学全面纵向延伸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对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的教学要全面一体化[8-10]。在延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阳性病例上[11],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预后[12]。首先,在产前超声诊断工作中,如遇胎儿畸形,住院医师应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全面掌握导致胎儿畸形产生的机制,对需要重点扫查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时回报结果,有助于产科实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其次,要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和回顾病例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必要学习过程。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了解产科超声的优缺点,结合病理学,外科学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病例,不仅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更是建立一体化临床思维的重要手段[13-14]。在本基地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即完成了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本基地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2鼓励“超声—产科—超声”的轮转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产前超声应用的理解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轮转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起各个科室的高度重视。在产前超声教学中,更应鼓励这种模式。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的产前超声培训后,进入产科进行轮转学习,真正参与到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产科医学。通过积累的临床经验,在后续的产前超声诊断学习中,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准确的结合图像[15]及病史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咨询进行完整的解答,更好的起到临床辅助作用[16]。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3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 本科 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5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高频超声影像; 影像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imaging feature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ALOKAα-10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 diagnostic apparatus and high frequency probe (7.5-10.0MHz), transabdominal key scan right lower quadrant ileocecal. Results:appendicitis operation before the ultrasound diagnostic imaging,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compared, the correct diagnostic rate was 91.76%. Conclusion: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 acute appendicitis with respect to the high rate of diagnosis, and also for appendicitis were graded,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Acute appendiciti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e; Imag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34-01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急腹症的首位。好发于青状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急,进展快,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门静脉炎、肠瘘、粘连性肠梗阻等。近些年,随着超声影像检查设备的发展和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高频探头超声影像检查的应用,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术前超声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5例,男52例,女33例,年龄3~44岁,平均21岁,病史6~24小时。主要表现为周身不适、发热、恶心、右下腹痛、腹泻、便秘,伴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超声影像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
仪器: 检查仪器使用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高频探头。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必要时充盈膀胱,儿童患者容易紧张,在检查时应给予患者安慰,引开其注意力,让患者自然放松。先用低频探头依次对患者的右上、中及下腹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查确定回肠盲端,再用高频探头扫查,确定阑尾后测量阑尾的长、宽以及阑尾壁的厚度,并观察阑尾周围渗液的范围,及时做好登记记录,根据检查的结果判定患者是否是急性阑尾炎。
2 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送病理检查,均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术前经过超声影像检查,有78例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确诊率9176%,7例患者因肥胖、肠气干扰术前超声未被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但是结合影像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之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阑尾是一根细长的管状结构,直径约0.3-0.6mm,长约4.0-7.0mm,儿童可达10.0mm。阑尾一端连于盲肠,另一端是盲端。在回盲瓣下端,阑尾的长短粗细差异较大,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程发展较快,症状表现不统一,以往主要是依靠医生的触诊进行诊断,临床误诊率较高。随着高频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超声影像检查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对阑尾声像图认识的逐渐完善,对于临床尽快确诊、确定手术方案、判断预后等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管阻塞和细菌流入,患者阑尾出现炎症时,阑尾管腔内分泌物积存,管腔内压增高,阻碍远端血液循环而使感染加重到阑尾壁水肿、充血和阑尾腔积脓等使阑尾壁各层组织炎症加重,粘膜溃疡,造成局部结构异常,与正常阑尾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是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基础。急性阑尾炎在超声影像中表现为:右下腹腔内盲肠内后侧下方显示一条细长条状或呈蚓状低回声具有盲端的管状结构,其管壁外呈强回声,管壁及腔内呈弱回声,出现粪石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比较重要,有粪石时表现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影像表现阑尾轻度增大;管腔内少量积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影像表现为阑尾明显增大,并且各层结构不明显;阑尾周围有脓性渗液,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阑尾炎,影像表现阑尾轮廓不清或形态消失,部分或全部阑尾壁缺血,大部分有穿孔,腹腔有较多脓性渗液,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此时阑尾已经失去正常结构,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回声强弱不等。
超声影像检查不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唯一判断标准,临床应用时应以传统检查方法为基础,配合高分辨率超声影像仪和高频探头对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临床及时有效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大有帮助。
总之,高频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确认阑尾的位置、阑尾炎的病情、有否并发症及进行鉴别诊断,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绪芳. 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2)
[2] 施晓兰,贾斌,夏柏,陈志林. 超声联合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 海南医学. 2010(23)
[3] 金素丽.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1)
[4] 吴秀珍.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0)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40-0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置关系,进行术前TNM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3D-CDE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20帧/s)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三维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三维较二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三维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维超声的80%增87%。此外,三维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3CDE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三维形态的动态器官 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RT-3DE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颖,龚渭冰.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程自峰,李永勤.超声医学设备原理及其发展趋势[J].常规医疗装备.2006,2(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