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要求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1

关键词 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 适应期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glish and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

Study under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ZHANG Li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exchang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How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uccessfully ente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sta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freshmen learn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convergence work.

Key words teaching requirement; college English; adaptation period; convergence

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指导,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为主,长期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要争取在大学仅有的两年英语学习中,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突出成绩。而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就要过好大学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关”。本文着重分析高中与大学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并探讨顺利实现衔接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关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转变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出于教学目的的差异,大学英语的教学与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教学截然不同。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不同,首当其冲的就是授课方式的差异。多数的高三阶段,课堂除了听力训练外,多是汉语教学。再经过高考后暑假的放松,大多数新生对大学英语的全英语授课方式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清楚的预判。既可以通过一套科学的摸底试卷,也可以通过课前的访谈以及课堂上细致的观察来获得。如果课堂上多数学生明显反映出听不懂,跟不上的状态,教师就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选择基础词汇,以及增加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关键处加以反复,给予学生适应和补充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据此要求,很多高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以及语音室,为学校的网络教学,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也多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有效扩充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多媒体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弊端。由于利用了教学软件,教学内容固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顺序。并且,由于教学容量大,速度快,部分基础欠缺的学生会出现“跟不上,吃不着”的情况。也有不少学生仍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他们会发现听的时候很精彩,却抓不住重点,内容一翻而过,最后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笔记上也没留下什么。其实,教师都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教无定法。具体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基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清楚了解。

此外,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多是开展大班教学。面对五六十个甚至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要想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如不开展分层教学则很难实现。对于分层教学的方法,相关讨论多从课堂教学的手段入手。在此,笔者想着重讨论下与课堂分层教学相关的其它辅助学习手段。首先,笔者认为,如不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则分层教学的效果不易衡量,学生由于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会过多地产生挫折感,以致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解决这样问题,可以借助“阶段测试”的手段来检测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结果更加科学有效,测试内容应尽量回避学生之前的语言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每一步付出都能得到肯定,并让基础不好的学生看到实现短期目标的可能性。对于学生的分层考核的结果也应纳入最后评价中,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由于班级内学生情况复杂,学习水平差距大的情况,笔者建议参考国外高校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建立“助教机制”。助教可以是英语教师,也可以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小组成员会面。根据小组成员的需求灵活安排活动内容,可以是学习困难辅导,也可以是文学作品欣赏等活动。作为助教的学生因此可以获得学分,并能获得充分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对小组活动,助教可以很容易发现每个成员的学习特点及弱点,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并在活动中实现查漏补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高校班额过大,教师人手不足,以及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过少的问题,并能真正实现对部分学生“开小灶”补课,缩小学生水平差距,以及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等目的。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最终目标。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高校有着教材的自主选择权,在目前普遍流行的十几套大学英语教材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当的教材。但由于生源的复杂情况,很难说哪一套教材是跟高中阶段的教材真正接轨的。在笔者接触的几套教材中,经常遇到某个知识点学生早已是烂熟于胸的,或出现过难的词汇或句子结构,让还处在过渡期的学生顿感茫然和困难。此外目前的教材,除了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外,都有意识地引入了部分语法知识的练习。但是由于缺乏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导致了语法知识的练习和讲解零散、片面,缺乏系统性。既不能实现对高中阶段语法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语法的掌握能力。其后果是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篇章时无法深入理解,对于长、难句的翻译也不尽如人意,写作中“中式表达”则层出不穷。

针对高校英语教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深悉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教材大胆开刀,摒弃不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补充学生急需的,喜欢的内容。根据各校和各专业的特点,甚至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在学生掌握语言能力,培养人文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及表达。当英语与所学专业结合后,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外语学习与今后自己将从事的职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阅读外文的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基础不理想的学生,适当补充难度略低的教学材料也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手段。比如,可以把补充教学内容当作这部分学生的阶段性目标,由于更接近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这个短期目标更容易达成,就更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实现逐步提高。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可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同时指出,除了目前比较通行的终结性评估以外,还应开展形成性评估。所谓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学进行中开展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实时监控,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都予以记录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由此可见,打破传统的“一站式”评价体系,建立全方面的评价标准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形成性评价确实能有效地监督和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对其学习过程是个有力的促进手段。结合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进步状况。不过客观来看,具体操作费时费力,且由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及随意性较强,要想评价结果科学准确,就应该借助主观加客观,人工加计算机等多种监控手段。

针对这个问题,衔接阶段可为学生设定多个评价点,即阶段性目标,当学生在逐步靠近每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把主观评价和客观考核结合起来。评价时不但要考虑到该学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处的位置,也应该纵向考虑,即科学评价学生在阶段目标中所取得的进步。这就要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评价其学习过程。此外,考评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比如考试与活动参与按一定比重结合起来。积极参与活动可以获得积分,活动中表现出色可以获得加分。在为自己一次次挣分的努力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而个人的评价还可以跟小组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绩会影响到全组的得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每次活动和考核,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全组的荣誉而战。同时,为了能让本组获得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也会自觉行动起来,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不难看出,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非易事。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学情外,还要立足于本校的硬件手段,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来实现。笔者呼吁更多的学者专家能在此方面拿出建设性意见。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困境与改革的呼声,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亟待提高,而如何实现大学英语与中学的有效衔接,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渡过这个适应期是每个面对大学新生的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外语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研究第三批科研项目‘新课标下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编号JCWYKC201306)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2

论文摘要:面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的普及,不断增长的考试规模对考试组织管理体制(系)提出了挑战,考试工作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正处在由传统的考试模式向多元化考试模式的转型,转型后在现行考试管理体系中如何实施网络考试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大学英语考试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各个方面,对新的考试管理模式进行可行性的探索。

0 前言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考试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考试模式已经不太适合新的课程要求,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内容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传统考试模式向多元化考试模式转型是当代高校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同时面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考试管理工作的挑战,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而又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必须寻找符合高等学校考试管理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所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从提高管理的质量、效能入手,思考如何将高校的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逐步转型为无纸化网络考试管理模式,探索考试管理模式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1 目前考试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考试管理显得滞后。目前有些学校大学英语教学1—4级分别都设有读写、阅读、听力、口语多个块模块来讲授,加大了考试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从考场编排、监考安排、试卷印制及试卷收发、试卷分类归档装订乃至成绩录入等工作量成几倍增加。考试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面对教学改革给考试管理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也不断再思考管理对策和措施;从组织大学英语模块课程的考试开始,积极主动思考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加强考试的过程管理,要求制定期末考试方案;另一方面在加强监考的过程管理,力求在制定监考须知时更细化,连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如交、发、收试卷的步骤及具体收发时间都不疏忽;最后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制定出不同的重要提示。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考试对考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我们必须正视与思考,对考试管理模式工作进行改革,利用网络优势实行网络考试,提高其效率。

2 网络考试模式的设想

加强考试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推行网络考试模式。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学分制下考试的批次多、类型多、人数多、灵活机动,必须运用考试现代化管理手段,借助计算机辅助管理对考试进行安排、课程进行网考和试卷质量分析。因此,加强考试现代化的管理,是教学改革和学分制下课程考试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改革考试模式,实现考试内容的科学化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模式的改革,是建立在个性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积极组织力量认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学习掌握新的教学大纲内容,教师教学和考试目标均要以新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丰富的考试内容。从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采取多种考试形式,打破单一的统一的考试模式。利用现代化考试手段,采取网络无纸化考试,人机对话口语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形式的一种新的考试模式。

考试内容要科学就是要求考试命题科学化,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试题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全面性、综合性,题型丰富,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考试形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样化,实行教考分离,使传统的笔试向网络考试过度,网络考试优势是无纸化、速度快、效率高、阅卷准、资料光盘易保存,评分客观性强,避免评卷的主观性。有的课程还应增加开卷、半闭半开卷、口试、讨论、课题研究、论文、以及实验操作或制作等还应多种考试形式相互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的试卷分析表可推行网上分析,输入相关信息,电脑自动生成分析表,使学校教学管理能够在形式上统一化、规范化,报送时间更快捷。

积极建设试题库,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为了客观地、科学地组织考试,研制试题库系统,并不断更新、修改。使用试题库考试,使试题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用试题库组卷产生试卷。采用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通过多次的实践,促进考试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使考试的有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大大加强。

3 如何实施网络考试

网络考试的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反复实验是基础,科学分析是保障。为顺利推行网络考试,保障传统的考试模式向网络考试模式的转型,加强考试科学化研究和现代化建设。各级教学管理工作者对网考课程要进行科学的的组织与管理,加强网考各环节和网考制度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作用,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78页)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确保网络化考试顺利实施,提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 全面了解、调查研究、提出方案、模拟实验

(1)硬件软件条件具备。首先,全面了解网络考试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机器设备保障、软件的适用性。(2)外出考察研究,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分析并掌握网络考试的特点,组织人员到网考学校学习考察,进行网络考试管理和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的培训。(3)制定网考实施方案。通过模拟网络考试反复实验,总结经验,制定具操作性的网络考试实施方案。

3.2 组织培训、规范程序、组织实施、制度保障

(1)组织培训,考前模拟。凡参加网络考试的学生分期分批进行网络考试考前培训,并进行一次模拟网考实验,为确保每个学生顺利进行网络考试,制定考生网考守则。(2)网考规范程序及要求。首先,网考硬件设施做保障、网络技术人员配备齐全;再次,明确网考对象、确定网考课程、制定网考安排;最后,按要求规范网考命题、网考阅卷、网考成绩、网考试卷的管理。要求每场考试安排巡视领导2名,监听人员1名,考务人员3名,技术人员3名,每个考场监考教师2名。(3)规范网络考试管理制度。应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制定网络考试管理规范,加大管理力度,明确考试巡视员、监考教师、考务人员、网络技术员职责,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使高校的考试真正做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使考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全面把握高校大学英语考试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入了解、科学分析并掌握现代网络考试工作的特点,使考试制度建设、技术实施等方面更加科学化,积极开展网络考试评价与网络考试管理研究,重点是网络考试制度的制定,推动考试制度的改革,完善网络考试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大学英语考试模式的现代转型。

4 结束语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考试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和深入课程体系改革,多元化的考试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了学生掌握现代网络考试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变知识性学习转向能力性创新性学习;多元化的考试模式也推动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方面创新,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多元化的考试模式更新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提高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力;多元化的考试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对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启发管理者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考试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3]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景营建;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36-01

一、应体现真实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最本质、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性就是真实性。教育者展现在大学生眼前的图片音像资料、选取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以及场景的布置、师生的互动都应该是真实的。真实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灵魂和精髓。只有营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有了真实性,这个情境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使大学生感悟情境如同感悟生活,有一种眼见其物、耳听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从中去习得富有情感的、寓意深刻的教育内容,并将这些教育内容外化为自身优良的品质,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和提升。

二、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总是为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的,它不应只是一种摆设,一种点缀。营建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只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准确针对某一具体的教育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在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指引作用,这种教育情境才是良好的、有效的。只重视教育形式而忽视教育内容的教育活动,只会让学生仅仅是在玩儿,而无所思、无所想、无所学、无所行,这只能算是一个热闹的空架子;相反,只重视教育内容而忽视教育形式的教育活动,会使教育显得过于僵化,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应对“为什么要营建情境”,“营建怎样的情境才能和教育内容相适应”,“营建的情境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营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具体实践中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目的与效果的完美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和作用。

三、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人的思想品德的习得所遵循的轨迹大体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体接收外界各种刺激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内化、反思等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品德。[1]可见,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时,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真正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己是一个开发者、研究者、探索者。”[2]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围绕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来进行营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营建的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营建中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被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机械地接受德育内容,被动地按照特定的要求去行为,而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自觉、自愿、主动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环境发生具有教育意义的互动,并在亲身的合作、交往、体验和操作中,生成品德情感,提高品德认识,内化良好的品德,外化为良好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自主、自觉的但不是随意的和妄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引导,要随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进行调控,使其不断优化,以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更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和作用。

四、应充满愉悦性和轻松性

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表明,在一定的活动中若是伴随着使人满意又愉快的情绪体验,那么这种活动就会受到强化;若是伴随着不满意又紧张得的情绪体验,那么这种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爱因斯坦也曾深刻指出:“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原理,去追求人的最高财富——知识与艺术技能。”[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的大部分原因往往在于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采取空洞无味的说教方式,而这种方式与大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心理相背挬,这就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排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真理,在这些真理之中其实蕴含中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将这些真理蕴含的丰富情感展现出来,怎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深思的。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就必须营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情境。只注重思考性,形式过于死板的情境难以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情境形式丰富多样,情境中充满了愉悦性和轻松性,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新鲜和趣味的心理特点。当学生进入到这种愉悦、轻松的情境之中时,才不会产生沉闷、厌倦、排斥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放松情绪,积极参与,活跃思维和想象,才能激起学生身心的愉悦体验,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五、应符合学生的层次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是按照一定顺序的阶段发展而成的。儿童和成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定位、同化、整合和建构进而形成的新的更为丰富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一过程的前提则是必须使新的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匹配,否则,新的信息将不能被定位和同化,新的知识将不能被理解,新的认知结构也不能形成。[4]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与不同的认知结构,即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如大一的学生刚刚踏进大学的校门,对校园中的种种事物都感到新鲜和陌生,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憧憬,对老师教导是言听计从;而大四的学生由于在学校里生活了四年之久,早已熟悉和习惯了大学生活,心智更加成熟与稳重,也更有想法和思想,对老师的教导他们选择性地接受或者干脆不接受。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倡导将高校的大学生按照年级的不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层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认知的结构性和教育的层次性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营建的层次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情境营建时,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层次进行细致的分析。这些分析包括对学生原有的知识、道德品质等的分析,还包括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以及情绪情感的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层次的有效结合,营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情境,营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多样教育情境。只有这样,营建的情境才能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同,学生才能欣然地走入情境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32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8.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9.

[4]张新玉.虚拟教育情境的价值及设置原则[J].吉林教育,2006,12:27.

[5]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改革 学术英语

引言

大学英语自其出现就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是高等院校里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尤其在全国推行四、六级考试,并把考试结果与学位挂钩后,大学英语更是关乎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业生涯,甚至就业前景和未来人生。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一直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对大学英语进行了多轮改革,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到达了鼎盛时期。各个高校大学英语的学分从16到20不等,每个大学生必须修读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英语迅速发展,大学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大学英语被大学生认为是投入最大、耗时最多、但也是最失望的课程之一。“去大学英语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各个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或为“后大学英语时代”[1]。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2007年教育部进一步细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改变。《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还把具体的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个高等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三个要求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然而,很少有高校能够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笔者曾在所在学校对35名大外部英语教师和4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很多老师对于《课程要求》和教学大纲不了解,对于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制定随意,导致不少学生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目标[3]。

1.2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低。

大学英语是大学里规模最大、学生最重视,同时是大学生最失望的课程之一。早在1999年,井升华就把大学英语教学比作“一壶煮不开的温吞水”[4],从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批判声就没有停止过。戴炜栋[5](2001)认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外语教材分割,内容重复,教学衔接不好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规模扩张过快,结果造成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1.2.1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目前的课堂仍然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阵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一直定位在基础英语上,指导思想是“打基础应多多益善,基础扎实终身受益”。本着“打基础”的原则,很多高校一直围绕大学英语精读和泛读开设大学英语课程。2004年的《课程要求》提出“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一时间各个高校加重了听力课的比重,但大学英语精读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加上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得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省略了听说环节,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因此大学英语课变成了高中课堂,老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听。由此很多学生对大学英语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1.2.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陈旧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强调知识,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到了大学,学生没有诸多考试的压力,大学英语课堂不再是一味由老师灌输知识的课堂,不是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课堂,而应该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课堂,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可现实是由于课堂较大,学生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根本不能让大多数同学参与课堂活动,最终不是老师一言堂,就是个别几个学生垄断发言。

1.3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缺乏动力。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各个高校开始了抢夺生源大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生刚好超过本科分数线,招生时只关注总分及所学专业相关的科目成绩,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等。以笔者所教的新生班级为例,经过调查,发现学生高考分数有一百二十以上的,也有五六十分的;学生有来自英语教育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也有相对比较差一些的苏北地区,更有来自偏远省份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才接触英文讲课,听力完全不懂。经调查,这些学生在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完全是中文授课,老师只讲语法规则,英语学习的方法就是背诵和做题。这样的现状对老师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兼顾两者呢,往往最后两头都顾不上。

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原因有很多。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当实现了上大学这一目标时,很多学生就开始失去目标。有的学生本来基础就薄弱,再加上不能适应大学里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很少,最后就完全放弃了英语学习。另外,大学学习任务远没有高中时紧张,很多学生变得懒散,失去了学习动力。

1.4教师观念落后,科研能力薄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中,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承担了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提到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6]。

王海啸[7](2009)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近几年来获得了更多进修的机会,但现有的进修提高机会仍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薄弱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制约:一是教学任务繁重。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一直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大学英语学分缩减、大班授课,但是大学英语教师平均每周还有11节课左右。二是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从事的是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工作。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很多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发展,感觉自己现有的水平已经完全能够应付现在的教学。很多老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职称晋升和完成学校的科研工作考核量,并非真正为提高教学水平从事相关研究。

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地位

面对全球化进程加速的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对外交往愈加频繁,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价值观,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有意于国家的人才”[8]。

《课程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大纲与考试框架指导下进行的高度规范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违背了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原则,束缚了高水平院校的大学英语发展,给层次相对较低的院校带来了压力。因此,必须取消全国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各个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学生层次、学科专业来制定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应该体现个性化、本土化特点。”[9]

与学术型本科院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以行业需求为本位,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大学英语的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开放式、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实行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语言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能力和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开放式、创新英语人才。

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

3.1大学英语改革持续不断。

大学英语改革一直连续不断,几乎七八年一次。大学英语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课程,其内容是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及学生水平息息相关的。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现在,英语作为与世界交流的工具,其教学内容对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更直接。

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改革最早始于国家部分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这些学校由于师资精良,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具备开设英语选修课程的条件,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了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随着2007年新的《课程要求》颁布,很多普通高校也加入了改革的行列,根据《课程要求》中提出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陆续开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程。

3.2大学英语改革最终方向是学术英语。

进入21世纪后,大学英语改革的主流就是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增设英语选修课程,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学英语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国家对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日益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中国的掀起,以及在各校大力开展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各专业院系对大学生的英语特殊需求,大学英语再次来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10],一时间,大学英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外语通识教育是用英语去学习中国文化、英美文化和西方影视文化赏析等课程。这些课程固然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可并非是学生急需学习的。蔡基刚等[11](2010)从外语专家观点和世界公共英语教学趋势等方面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门用语英语教学(ESP),而非外语通识教育。蔡基刚[12]2014年再次提出“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学术英语才是真正培养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英语能力的教学。尽管学术英语在本科新生中开展有一定阻力,但这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3.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最终走向学术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引起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无休止地打基础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英语水平逐渐增长的学生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并能帮助他们的专业学习。

应用型本科不同于综合类高校,它的定位就是培养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更要满足他们把英语作为工具的需求。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35%左右的学生工作与英语有关,主要涉及看懂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能简单与外国同事交流工作上的事宜、到国外进修、翻译本专业的资料等。65%以上的学生工作与英语不相关,但其中有不到7%左右的学生有考研对于英语的需求、出国旅游对英语的需求,以及和外国人交朋友对于英语的需求。由此可见,ESP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使英语教学更符合时代的发展。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是近十年来专升本的院校,这十年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深受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发展,师资力量加强,学生英语水平逐渐提高,这种一直以英语基础教育的模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大学英语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学术英语教学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它需要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大学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培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争议暨外语教学的学科性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1):6-10.

[2]束定芳,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23-29.

[3]束超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院学报,2013(12):188-189.

[4]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1-25.

[5]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32.

[6]王守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J].外语界,2010(5):9-10.

[7]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3.

[8]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章木林.“后大学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82-84.

[10]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5

关键词:茶文化元素;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机制;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英语教学是语言学科教学,其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同,尤其是英语教学体系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更能诠释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此,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需要从英语学科的基础特点出发,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的优化创新。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元素,可以看到将其应用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汇总,必然能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1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是当前整个大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了具体创新与优化,但是在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其中也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障碍。具体而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理念缺乏系统化创新与完善。事实上,现阶段很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计划等等,都未能从学生培养的时代性要求出发进行融入与完善,因此,无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还是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都大受影响,从而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推进。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融入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元素。具体来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使用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但是就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现状看,其在选用教学内容时,更多选择的是与考试相匹配的内容,缺乏英语文化属性的有效融入,特别是未能从学生人文理念培养要求入手,从而限制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推进效果。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优势和内涵分析,不难看到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的资源要素融入到教学活动,其必然能够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文化理念,从而提升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品质内涵。最后,在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多项元素的综合融入,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技术成熟应用的今天,学生更喜欢老师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这一方式来讲述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当前多元文化机制发展更为成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传统文化应用有着重要应用需求。因此在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融入多样元素。而从当前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其教学理念较为片面、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更新,同时也未能融入多样化教学资源,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认知

文化是语言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同时更要注重诠释其中所具有的内涵。当然,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既是教学机制创新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培养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与关键。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现阶段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时,未能将学生全面培养的要求与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质性要求相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从整个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要求看,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选择一些与大学英语课堂要求相吻合的文化素材,在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品质提升和内涵优化。当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机制需要创新与提升,通过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理念和应用策略,从而实现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所以,从内涵上看,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必须满足文化理念融入和教学创新等相关要求,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大学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亟待优化和创新,这既是提升教学价值的基础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也是教学理念优化应用的必然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开展的基础要求在于文化内涵融入,结合语言与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想要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需要从文化元素内容融入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在丰富英语课堂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大学英语课堂的品质内涵,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当然,在文化元素的融入过程中,必须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要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相匹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开展的关键要求在于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机制需要创新与完善,这是优化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案的基础与关键,在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使用教学方案、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创新教学机制,不仅是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时展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的必然抉择。创新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当前学生综合培养要求出发的具体要求。

3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传承价值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元素,其在长期而体系化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诸多内涵和价值元素,特别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传承过程中,其逐渐与我国各项文化元素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机制。而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要素,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能够被应用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资源内涵。可以说,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大学教学体系中,其能够在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素材的同时,为学生学学英语融入完善的体系化元素。结合茶文化体系理念的具体内涵,不难看到茶文化理念能够被应用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当然,在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能够实现整个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文化理念内涵诠释入手,通过文化引领,从而提升整个茶文化体系理念的最佳应用效果。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认知茶文化体系理念的价值理念,极为必要,同时,人文理念也是学生扎实学习的基础和核心。从现阶段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出不仅我国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各国也形成了相关文化元素,而认知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语言体系与文化机制之间的关联,从而为我们开展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提供重要帮助。

4茶文化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从文化元素导入这一基础要求出发。其应用前提是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结合现阶段多元文化体系发展日益成熟这一客观背景,在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结合多元文化这一时代背景,通过选择各种形式的文化要素,从而满足教学活动中的文化要素需求。而想要应用最佳效果,其关键是要注重完善文化元素应用与教学活动的整体融合,进而发挥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茶文化体系更是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想要有效应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就必须将具体的文化元素与整个教学活动相融入,从本质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文化元素更多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要素,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就必须与整个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综合培养的整体要求出发,通过革新教学体系,从而重塑英语课堂教学机制。教学创新,首先在于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要与时展相结合,教学活动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方式,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出发,从而塑造教学机制的基础体系。要充分发挥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优势,诠释当前学生培养的价值诉求。其次,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具体的教学体系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优化和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对实施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改造和优化。最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整体是教学机制的重塑,通过应用综合要素,特别是融入当前学生培养的综合要求,结合教学体系的整个改革和优化,从而满足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重塑教学机制,是从科学角度认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要求的必然举措。

5结语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6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天津商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摘 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见证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本文通过回顾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分析现阶段情况与问题,力图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发展;问题;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32-03

基金项目:本科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GXM201458)

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相对成熟.在这期间,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1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走过了30年,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到1987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式实行,再到2002年教育部正式发文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6年.1978年后,部分学生开始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1979年5月的“科技英语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外语系承办,上外《外国语》杂志编辑部主办.本次大会标志着“人们开始把公共外语作为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领域来加以研究.”(付克 1986)

1980年6月,由清华、北大牵头,联合几所重点院校制定了《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同年,高等学校理工科公共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订通过了该草案.该大纲为我国首部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主要针对少数重点大学.

1982年4月,由国家教委组织召开的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决定修订大纲并成立了教学大纲修订组.国家教委先后于1985年和1986年正式发文批准两个教学大纲,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教高1985[004]号)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用)》(教高1986[010]号).文理分开的教学大纲在规范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第二阶段,1987年至2001年.在这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1987年全国正式实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调动了广大师生的教学英语的积极性,引起了各级教学单位必要的重视,保证了87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和执行,也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二,1999年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年大纲,第一次在全国提出了统一的教学目标和统一的教学要求.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大对外开放和高校扩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02年12月教育部发文启动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次改革虽然只经历六年的时间,但力度最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第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转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目标,由原来的“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转变为现行的“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三轮大学英语改革走过13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大学新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在提升;大学英语的学分和课时在压缩;课程设置多样化;自主学习条件在改善.除此之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用时与效率的矛盾

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当中,受到指责最多的就是费时低效的问题.一方面,初级阶段越来越提前,从初中提前到小学三年级,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一年级,甚至到幼儿园;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学不断向高学历延续,从学士到硕士,再延续到博士,基础英语教育时间越来越长.“十年寒窗苦”已经不足以描述我国学生在攻读学位的历程中,所要接受的大学英语教学.即使是本科毕业,英语基础教学也要长达13年之久.自李岚清于1996年指出“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近二十年间,大学英语教学界一直在尝试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方法.

费时低效这一提法,有两个事实足以佐证:第一,我国高校学生的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英语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调查国内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用他们全部学习时间的1/4以上学外语的比例很高,有的人是全部,有的人是3/4, 有的人一半,占1/4以上的可以达到65%以上”(王登峰 2007).第二,耗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但毕业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很多,甚至是下降的.这对学生来说,是学习时间的浪费;对社会来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2 目标与需求的矛盾

这里所要讨论的“目标”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一般交际能力;“需求”是指国家需要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具体来说,国家需要的是具备为参与国际竞争所需要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教学目标.该《要求》中所提出的“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的目标,是指“一般性日常生活口头交流或者生存性口头交际能力”.(蔡基刚 2011)

李岚清(1997)谈到,由于教学方法不够得当,本国知识分子的总体英语水平,不但不如德国这样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像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不但成为我们吸收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的吃亏之处.”前高教司司长张尧学(2004)也竭力宣传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他举例说,爱尔兰2002年的软件出口额为120亿,是中国软件出口额的8倍;同年印度软件出口额为100亿美元,是中国软件出口额的6倍还多.关键在于上述两国的软件从业人员人数都比中国的软件从业人员多.爱尔兰和印度等国能在国际软件业中称雄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具有英语听说能力,能阅读、书写英文项目计划书等技术文档和用英文讨论交流问题的软件开发人员少.”综上,当前国家需要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是能够使用英语在其专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际竞争力.

2.3 听说与读写的矛盾

教育部于2002年开始所主导和推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点就是“把原教学大纲中的以读写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张尧学 2008).在教学过程中来看,国际竞争能力和一般交流能力有所不同,后者是前者的初级阶段.强调听说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的阶段性目标,目的在于解决“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问题,调整大学英语教学重点为主要培养听说能力,在现阶段来说改革方向是对的.虽然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能够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有望在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中学阶段完成,那么,有一定听说能力的大学新生就没必要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读写能力之前了.

3 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

3.1 明确发展方向

Hutchinson和Waters(1987)把外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和专门用途英语(En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两大类.而专门用途英语又包含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

通过文献搜索,大多数专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用英语教育,或称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育.未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未来的英语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刘润清 1996).范文芳(2000)认为,经过从小学到中学期间12年的英语学习,高中毕业生应该已经“打下较为扎实和全面的英语基础,尤其是在听、说等基本技能方面要有重大突破”.而大学生“不必再花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学习基础英语.”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之所以还把教学目标放在训练听说能力,应该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问题,使得中小学阶段应该解决的听说问题不得不放到大学阶段.”从长远角度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向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秦秀白 2003).

3.2 避免“一刀切”

“一刀切”是说全国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所提的一般要求看似能确保本科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实际上可行性差.统一要求,对高水平学校来说,束缚了其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使他们的学生止步于低水平上;对于一般高校来说,拖死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为四级考试苦苦挣扎.如果不设统一目标和教学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定位、学科类型、专业需求和学生水平等因素来确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办法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一般性综合英语能力,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职场英语能力等.

3.3 四、六级考试退出历史舞台

必须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退出历史舞台,国家近些年正在大力推广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PETS是一个社会水平化考试,四、六级考试是教学考试的性质.在四级考试棒指挥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不可能有个性化的大纲,会阻碍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如果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四、六级考试,那么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应试性教学,重点在于听说读写综合技能,那就不可能有ESP的位置,也就不可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不可能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竞争能力,也不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3.4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3]226号),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学校定位、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其依据有一下几点: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扩招直接导致授课班型过大,教师水平差距拉大,社会对外语需求加大,知识传授渠道增多,学习环境和条件改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带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听觉视觉),激发兴趣,促进记忆,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自测反馈功能使学生了解学习成果,发现问题,调整难度和内容.

4 小结

大学英语教学的三次改革,从创建教学大纲,到分为文理两个大纲,再到统一大纲,又到教学要求取代教学大纲,最终到取消统一要求,都是应时代特征而生的改革,其目标都是使大学英语教学适应新形式和需求,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1(1).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2003.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6〕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7〕Hutchinson, T. & A.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李岚清.关于外语教学的谈话.国家教委简报,1997.

〔9〕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

〔11〕王登峰.中国语言生活状态报告.教育部新闻会.2007.

〔12〕张尧学.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