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1
关键词:医学高职影像 《人体断面解剖学》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8-02
《人体断面解剖学》主要是对人体的各个断面结构以及器官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分别对人体的头部、耳、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四肢部和脊柱区等部位进行解剖学分析探讨,通过对断层的观察以及操作实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医学专业水平。在医学高职影像学的专业学习中,《人体断面解剖学》是教学重点内容,只有通过对课程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夯实学生的技术基础,为医疗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内容
《人体断面解剖学》在医学高职教学中尚处于一门新兴课程,我国各高职医学院校对该门课程尚未达到成熟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卫生部以及教育部也针对《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其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学课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等规定,对高职医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1]。该文在对医学高职影像专业的《人体断面解剖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首先聘请临床专家依据实际岗位中的要求及特点对课时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整合了《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人体断面解剖学》的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4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下,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头部复杂的解剖面教学,学生的理解受限,而临床应用率又较高,若未能充分掌握,则对以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教学时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及模型系统等以供学生反复练习,使其对脑部解剖学结构进行充分的巩固学习[2]。
实验室进行脑部解剖学习时,主要是对脑部重要中枢系统、基底核、脑血管、脑室、内囊以及鞍区等结构的了解,进而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再对头部的矢状断面、冠状断面以及水平断面进行分析讲授,观察各断面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而在对胸部的解剖学教学中,则主要是对胸部矢状断面、冠状断面以及水平断面的重点观察,辨别并仔细观察纵隔内各器官位置以及毗邻器官。针对腹部的解剖学则主要是观察患者的肝、肾、脾以及肝外胆道等器官的结构,查看腹部的血管状态;盆部的解剖学教学则是对卵巢、子宫、前列腺、膀胱以及直肠部位的器官进行的观察分析,对各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相邻器官进行辨别,找出各断面之间的关联以及规律[3]。在四肢断面解剖教学中,则主要是对关节以及骨的观察分析。
在对各断面解剖结构进行教学分析时,需要借助MRI以及CT等影像学诊断方式,以此辅助学生对人体解剖进行详细的了解。学习时一般以水平断面的分析及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矢状断面以及冠状断面的讲解。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影像学专业学习的实用性,还需时常补充最新的影像学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该学科以及扩展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保持该学科学习的实时性以及创新性[4]。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必然结合影像学知识的教育,因而,学习时必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与理论结合,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方法
2.1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以图像教学为主的学科,学习中需要对大量的影像学图片进行观察并分析,学生仅仅接触抽象的影像及实验图片未能构建整体的学习构架,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消极无趣的学习状态,无法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可通过多媒体材料引入大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将以往抽象的影像图片转化为形象的视听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实现更好的教学目的[5]。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不懂的或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灵活性强,也迎合了当代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此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时,网络教学课件以及资源也要相应的更新发展,及时将学习资源共享在校园网的相关账号中,学生通过登录学习账号可及时进行学习。
2.2 教学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之下,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广大临床学者的重视,《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在影响诊断学的发展中逐渐新兴的一类学科,属于专业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对《人体断面解剖学》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此,在进行《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时,必须基于基础的理论教学,保证专业知识的扎实稳固,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点、影像成像原理等。同时,结合影像学实验教学,由临床专家直接根据具体的病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人体断面解剖学》属于影像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目前临床诊断的基础,通过MRI以及CT的影像资料观察,可对人体形态以及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水平时,大多以名词解释、选择题以及问答题的模式为主[6]。然而,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其考核模式也应随之变化,以适应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可采用填图考试以及标本考试等创新模式替代以往的考核方式,列举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病例或多发疾病,使学生对图片或标本进行识别及分析,充分结合实践,达到“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真实的反映。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及重点知识,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实践教学,引入多媒体资源以及临床专科医师的讲解,不断巩固教学大纲的内容,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51,153.
[2] 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3] 卢慧,陆环,吴江东,等.提高影像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4):327.
[4] 胡光强,余录,肖洪文,等.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教学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及运用[C]//中国解剖学会第15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2:45.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2
超声成像技术、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应用逐渐改变了现代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医学影像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这些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根本是依赖于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之间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现代医学领域向着影响医学买进的重要标志。在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等专业开设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是现代医学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层次医学临床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及影像解剖学教学相结合
在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核心的作用,其决定了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建议采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及影像解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人体断层解剖、局部解剖和影像解剖学三结合的教学方法,确立以局部解剖?榛?础,人体断层解剖为教学重点,影像解剖学为重要补充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正式讲解人体断层解剖学之前,需要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结构、位置、形态和周围器官的关系,重点讲解断层结构上各个器官后在各个层面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相应的图像和断层标本进行对照学习。在保证学生充分观察和连续的断层标本以及图形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各个断层结构,促进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向着实用性和趣味性转变。
二、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名优秀的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丰富而系统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断层解剖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各种影像技术成像的原理知识、特性和发展趋势等专业知识,并且还应该具备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等基本专业知识。为此,就需要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对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委派院校的专业骨干青年教师,到医院和高等学府进修深造 摘 要: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随着CT、MRI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当代医学领域进入影像医学时代的标识。因此,在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改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坚持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影像解剖学有机整合,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从而保证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中图分类号:R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99-01,参加全国举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培训班,学成回来后让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报告讲解,要求接受学习的专业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通过培训保证专业教师能够准确的为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和超声解剖讲解,同时还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生动的开展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3
医学影像学系统整合考核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笔者多次参与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实际以及平时工作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校采用传统医学课程体系,传统医学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大多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模式,其特点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模式。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内容各门课程重复讲授,但缺乏深度,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系统整合教学体系特别适合长年制(七年制或八年制)医学影像学教育,笔者认为这是我院以后及整体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根据我校目前实际(以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专科为主),可分为三步走,首先优化基础医学课程:第一步:基础医学课程系统教学模式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这几门课程融合为三大模块:基础医学导论模块、器官系统模块和多系统交叉模块,其中大部分内容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每一个器官系统的教学都是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为后期的临床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学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还按照传统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授课。第二步:在试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进行整合,整合难度可能会更大,因为要打破内、外、妇、儿以及医学影像等学科的壁垒。第三步: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壁垒,实现整个医学影像教学体系的系统整合。系统整合的医学教学体系已在我国的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在目前的授课体系上,也可大胆打破学科限制,如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课程《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涵盖了解剖学专家以及医院临床的影像诊断专家,我们不妨在授课过程中也采用解剖教研室与影像教研室联合授课的方式,既加强了授课质量,也提高了临床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
二、切实改进和加强课程建设和考核体系建设
目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考核体系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如有可能,应尽快建立医学影像试题库及图片库,涵盖(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必要时可以与其他学院联合建立,取长补短,建立综合病例影像资料库,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
(一)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科教学过程中推广CBL教学法
临床病例积累经验在医学影像学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附属医院都建立有通过PACS及HLS系统,PACS及HLS系统可以在线查询和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为综合病例影像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基本图像特征的讲授只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步骤,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临床实际的病例,了解真正临床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不仅仅只涉及到单一的几幅图像的判读,更需要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教师只提供有关线索,开发学生的自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修正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侧重于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1.一切考试的目的都应以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公正、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使试题覆盖面广,区分度高、题型多样、难易适度。目前现行方式是讲课、命题、阅卷和评分由教研室负责,如果采取多院校联合命题考核方式,校际间的合作可以拓宽思路,可以尝试基础课程联合考核,如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理、药理课程结束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考核,督促学生将这些课程知识有机结合复习。考试结果也方便横向比较教学情况。
2.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有偿提供各年度《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以各医学院校参加相应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的应届全日制本科生为样本,以图表形式分别提供总成绩和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和掌握率等内容。同时提供毕业生成绩数据库。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4
1、临床医学:专业代码630101。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630403。
主要课程:医用物理学、影像物理基础、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等。
3、护理:专业代码630201。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5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做到公正、合理,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平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脑、肺、肝脏的离体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②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把上课观察到的主要的断层结构进行绘画。通过绘画有助于对结构的毗邻关系加深记忆。③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通过标本考试能调动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
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6
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
实习医师实习效果的优劣,与带教老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我院医学影像中心教研室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素质培养,建立了以老带新的体系,由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及帮扶;要求年轻医师参加每日疑难片、教学片查片及每周三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接受科室内专家及资深教师的指导,听取实习同学、进修医生、轮转医生的意见,从中学习到授课的技巧及方法,扩充业务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科室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活动,并选送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国内外发达地区高水平医院进修;要求教师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正是这些学术动力,促使中青年教师克服惰性,不断学习研究、总结和探索。科室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实习生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情况,力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生纪律
科室由科主任主管教学工作,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秘书,并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专门管理教学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生离开学校到医院实习,面临着职业角色的转变,除了感到新鲜及兴奋之外,还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在学生入科第一天召开座谈会,与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介绍科室的情况,提出对实习同学在纪律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解决学生的困惑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模式,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科室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学习,并将每一位实习同学的工作量、实习成绩、出勤情况如实记入考核手册。为了保障实习阶段取得良好效果,科室还设立了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即每一位实习同学由一位教师负责全程带教,实习结束时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情况。同时科室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工作实习情况、生活思想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实习结束时,我们对每位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出科考核和鉴定,为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实习阶段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在学校时理论考试成绩优秀,但进入实习后便暴露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面对真实的片子表现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的弱点。因此,带教老师要正确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影像分析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我院为省级三甲医院,病人量大,病种齐全,在日常工作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知识,加深对影像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片分析能力,掌握读片基本功,写好诊断报告。我们每天从患者影像资料中选取具有教学性的片子,安排学生轮流参加每天早上教学片查片,在读片过程中锻炼学生用规范的医学用语、科学的序贯性对影像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作出诊断。在查片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及相关的体格检查,收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影像识别能力与鉴别能力,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每周三的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由科内及院内外相关科室教师及专家就影像相关知识及技术发展进行讲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实习生进一步理解影像学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与临床数字化影像接轨的教学模式,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便于展示当今DR、CT、MRI、DSA等高科技技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多平面、多参数的形态甚至功能成像,能明显提高教学进程中学生对影像认知的速度,激发学生对影像医学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我科于2007年建立了多功能数字化影像网络教室,配备了32台电脑,并从DR、CT、MRI、DSA机上导出电子图片建立了教学片电子图库,学生可以直接从电脑上调出多种疾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学习及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效率更高。此外,影像解剖是学习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断层解剖,但由于影像解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度大,不易接受及理解。为此,我科还配备了全套正常人体颅脑至盆腔区完整横断解剖标本,并为每层标本配制了相应层面的CT及MRI断层正常影像图片,并标记清楚可见的结构,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正常解剖与影像断面对照模型,将复杂而抽象的影像解剖学知识以十分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标本陈列室长期开放,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帮助他们加强印象,建立良好的影像思维空间。
4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实习阶段是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价值观及工作态度无疑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的各项教学措施,我们在多年的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医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医学影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京恩、周珉、陈方等,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医学影像带教培养 [J].青海医药杂志2002,35(12)58-59.
[2]罗小燕、汤积耀等,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控制 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27(增刊)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