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与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与文化范文1
一、品牌化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品牌经济已席卷全球,旅游市场的走势已经表明,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越来越注重特定的品牌。这主要是因为:一、旅游品牌具有较好的品质保障,能较高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二、旅游品牌有较好的认知特征,容易识别。三、特定的旅游品牌尤其是著名品牌能带给旅游者心理上的满足感。而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来说,品牌化也有诸多优点。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愈加与品牌同生,但放眼中国旅游市场,品牌这一概念似乎还略显青涩,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这不得不使我们考虑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建设问题。
二、我国旅游品牌建设的问题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相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独特的魅力。但“文化大国,难见名牌”却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我国旅游企业还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品牌理念观,对品牌的定义、传播和竞争方式等方面的认识都还比较稚嫩。许多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旅游信息传播和产品或企业形象包装,但大多是从促销的层面进行信息传播和形象打造,注重的只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旅游企业并无“品牌战略”意识。很多旅游企业过度依赖广告,导致品牌建设的成本过高。在品牌传播中,只注重品牌名称的传播,而忽略了品牌忠诚度的建设。在品牌竞争中,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与内外环境,轻率的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如价格大战等。
2、品牌打造毫无创意
在目前的中国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中不难发现:一样标识的旅游饭店、星级宾馆;同样主题的公园、旅游产品;还有一个个相差无几的景点。旅游产品似乎都是克隆产品,各地打造出来的旅游品牌毫无特色。如北京、长沙先后克隆了一个世界之窗,但由于只是简单的复制,远没有深圳的那样火爆,自然与预期目标也就相差甚远了。如此可见,毫无创意、全无特色的旅游品牌是缺乏竞争力的,是产生不了品牌效益的。
3、品牌定位脱离实际
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客源。而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在品牌定位上却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很显然,定位不准、脱离实际的旅游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终将被市场所淘汰的。
三、如何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的品牌
1、注重中国文化旅游品牌的质量内涵
品牌质量内涵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也是品牌能否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基本要素。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旅游品牌的质量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文化旅游的吸引质量。中国文化旅游是具有吸力的,这毋庸置疑。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形成了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圈”;相对于近东文化的“远东文化圈”;相对于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圈”;相对于东亚文化的“儒家文化圈”。这种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文化异质的吸引,这种吸引是巨大的,是不可替代的,这足以构成洲际和国际文化旅游吸引。
第二是文化旅游服务的特色与质量。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包含能够满足旅游者声明或暗示所需要的所有特点和特征。从文化旅游者的角度看,文化旅游服务是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文化旅游服务往往不如有形产品部分那样具有标准化和统一化,所以当文化旅游的供给者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是及时的、适宜的且带有人情味的,旅游者就会体验到体贴与关注,而同时文化旅游的导游、工作人员以及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给旅游者以良好的印象,那么文化旅游者所期望的文化旅游体验就能够圆满的实现,从而产生良好的口碑。
2、充分注意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旅游产品能够为国际所接受,是因为大多数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民族风情有着极大的兴趣,认为这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旅游资源的瑰宝。可见,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力的关键。
曾有学者说过:“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还有学者说过:“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这说明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当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文化性竞争已越来越突出了。也就是说,文化性是旅游知识经济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旅游产品品牌的建设上,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就谈不上竞争力。所以,我们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文化内涵,要把文化(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神话文化、生态文化等)同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旅游产独有的文化特征,塑造旅游产品活的灵魂,使旅游产品更具有灵气,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在当今的旅游市场经济中,品牌就是战略、品牌就是财富、品牌就是优势、品牌就是形象。所以要使我国文化旅游在国际旅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懂得有效的利用我们得天独厚、悠久醇厚的文化资源,建设不可复制的中国文化旅游品牌,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国洪 《中国文化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方志远 《旅游文化概论》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 伟 《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5
[4]张朝枝 《旅游与遗产保护》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5]宫 月 《浅谈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
旅游与文化范文2
随着时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但旅游对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地区社会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表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的保护与设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
广西地域文化元素;旅游文化品牌;研究与设计
“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品牌属于产品,同时品牌又高于产品。站在旅游供给的角度,旅游品牌是一种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提供了特殊“卖点”的旅游产品;而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品牌价值是通过特殊“买点”体现出来的,只有“卖点”和“买点”的契合,旅游产品才能塑造成旅游者心目中的品牌[1]。
一、广西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文化商品是最需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区别是增加了旅游这一特定概念[2]。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瑶族服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持民族地方特色、保护本土文化建设,在整体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突出具有地域性瑶族服饰文化元素旅游的特色特点,满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研发设计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二、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化品牌中的研究与设计
(一)广西地域服务产品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基础
建立具有地方性的旅游文化品牌,是指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并形成的各种思想、意识、艺术、建筑、文学作品等文化现象及其载体,这些都是旅游文化形成的要素。在旅游设计中,旅游服务产品类包括酒店宾馆、交通指向、文化饮食等一系列的品牌文化构建;将广西瑶族服饰元素的精华提炼到旅游文化中,形成具有系列化的地方旅游文化品牌,有效地开展旅游活动所创造的旅游服务类产品,加深本地方民族特点特色,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广西地域旅游产品及纪念品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
广西瑶族服饰元素在旅游产品及纪念品中的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包括礼品馈赠和收集珍藏,是对旅游地特点特色文化的挖掘、创造和有效利用。因此,旅游文化建设离不开旅游地,也离不开旅游者,旅游产品及纪念品便是联系二者最好的“信物”。瑶族服饰中的造型、图案、配饰、色彩等特点及变化,彰显民族地方个性和民族气质,特别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形象推广,以特色化的民族气息和民族感染力,不仅加深现代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情,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把对旅游地的感情和留恋展示给他人,分享其旅游快乐和精神收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地方旅游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作用,同时也对当地居民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广西地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创新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之所以被视为旅游文化建设,是因为它具有礼品馈赠和收集珍藏等最直接的物品价值。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是体现地域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表现,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不是简单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与复制,必须符合地域文化元素特征,地域文化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以广西瑶族服饰为例,结合瑶族服饰的元素进行再设计与应用,以瑶族服饰元素中的服饰造型、图纹图案、图形符号、色彩搭配等艺术特色为切入点,将瑶族服饰中具代表性的十字形、人字形、米字形、正十字栀子花形的符号与色彩,结合新时代的数码技术,通过现代视觉设计形式和创新,满足旅游者对地域文化欣赏与纪念的需求,同时获得地域居民和旅游者对广西地域文化的认同,它就是地域文化符号象征,能充分发挥好它的这种经济与社会价值。
三、结语
对广西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挖掘与提炼,通过新科技、新视觉等多种形式将瑶族服饰元素应用到旅游及旅游文化产品中,在形式下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更趋多元化,不仅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能被众人所了解和认知,同时是焕发时代活力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但是广西在工业上还相对落后,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只有实现和不断完善这一目标,才能真正解决广西地区旅游开发相对滞后的问题。
作者:王倩 单位: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宏,陈洪波.广西特色旅游品牌化战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4(03).
[2]黄清松.广西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3(04).
旅游与文化范文3
1、旅游与文化的本质联系。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谓的旅游,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才能在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人类旅游就是通过拓展生存空间这种形式,设法促进自身的精神发展,用文化精神来武装自己。旅游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的移动,通常是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一种求知与审美,逐步开阔人类的视野,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旅游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种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即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人类在欣赏大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这就需要人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发现大自然神秘的生命气息与运动规律。旅游文化是人类对美学的发现与概括,以及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因此,旅游文化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这种人文角度而言,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
2、文化是旅游业的内在灵魂。
旅游业现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都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旅游业始终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指文化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特色。旅游业主要是以某个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以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观念与精神需求,满足游客的观赏愿望,尤其是满足游客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二、旅游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经济
当代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整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只要有旅游活动在进行,就肯定会有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产业,经济与文化保持高度的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1、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形态。
旅游文化自身就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综合性与多样性。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概况,是旅游产品六大因素的统一,并从整体上构成旅游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又能够在旅游产品中显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旅游文化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体现出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服务性与经济性。旅游产品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就是服务性,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旅游文化也展示出自身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各种文化功能,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旅游文化特征,都间接表明旅游文化的形态,展示出自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2、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的建设,任何文化都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旅游文化也是如此,这就表明精神建设在旅游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是构成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对旅游业起着引导与深化作用,也是旅游文化追求的最高目的。旅游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这是旅游文化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的趋向。因此,旅游业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国情,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文化的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系统的文化工程,带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并把旅游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三、结语
旅游与文化范文4
想要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紧随时展,将市场作为引导,然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辅导。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业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重视旅游企业融资与资本经营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府的作用,将政府作为对付市场失灵时重要的补充手段。另外,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当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觑。它可以加强政府与旅游企业从业者的联系与沟通,从旅游管理者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同时在旅游企业之间可起到沟通信息,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使其严格地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以更加谨慎的态度从事经营行为,使旅游行业的行为统一到最佳状态。
二、传统文化影响与旅游管理理论构建分析
虽然我国的旅游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旅游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旅游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如何协调旅游管理理念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旅游管理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传统文化影响与旅游管理理论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一)重视挖掘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
旅游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而是应该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其内在的美,从而使旅游业能够向高层次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那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对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文化特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建立起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文化。然后让员工将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牢记于心,这样就让员工拥有了一种责任感,认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就更加认真地管理旅游资源,开展更为高效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提升旅游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以人为本”,正因为如此,在对旅游管理进行完善时应该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从“人”出发来管理和完善旅游管理工作。比如旅游管理中可以采用“参与式管理”的模式,让旅游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使每一名员工都拥有主人公意识,能够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旅游管理工作做好提供支持。
(三)重视将“以和为贵”的理念融入到旅游管理工作中
旅游管理工作需要旅游企业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过程。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其要管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娱乐项目、餐饮、住宿以及购物、安全等。可以说,这些环节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质量。“以和为贵”的思想能够让管理者重视互相间的合作,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从而可以让整个旅游管理工作更加协调,让所有的员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去,从而让整个管理工作更加和谐、更加高效,从整体上达到了“无为”的状态。
三、结语
旅游与文化范文5
关键词:旅游;文化;二次创业
Abstract: Dunhuang is a renowned world-class brand. To promote tourism in Dunhuang with the brand depends on the culture of Dunhuang. Only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ntegrat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an Dunhuang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ourism the futher development to build the Dunhuang to be a charming city suitable for travelling, business and living.
Key words: tourism; culture; futh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最新观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旅游的动机无外乎就是追求身心的愉悦,这种愉悦一个方面是补偿心理,在现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中生存,就像在兰州那种到处车流不断,到处喧闹不安,到处人声鼎沸,给人感觉白天黑夜都感觉在动,而且经常性的灰蒙蒙的天气使人心情郁闷,心烦意乱。大家就要找一个地方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就会想起敦煌的安宁安静安全和安逸,就会想起敦煌的蓝天白云、杏花桃花,就会想着到敦煌去感受佛国的飘逸与安静,去享受这个时代最奢侈的安然与宁静。
另一个方面就是精神上对更高文化层次的追求,如体验不同的文化风俗、学习新的文化知识等。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旅游的过程实际是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过程。近些年,反映敦煌文化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阳关三叠》、《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神女》等产生了一道道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典型的就是《敦煌神女》,成为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后,敦煌旅游的第三大品牌项目。这表明,只有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寻找突破口,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来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敦煌旅游与文化资源的客观分析
(一)敦煌文化资源的优势分析
敦煌的特色在于敦煌文化,敦煌的优势是发展文化旅游业。敦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86年就被授予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敦煌的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一个历史的故事”。从敦煌的旅游资源看,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敦煌有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人文、自然景观3处。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宝藏,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鸣沙山·月牙泉是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雅丹地貌景区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另外境内还有玉门关、汉长城、白马塔、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阳关、渥洼池等众多文化品位高、历史沉积深的人文自然景观。“放眼全世界,敦煌的名字或者说敦煌文化,都是唯一的,是全人类的,不需要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是一张世界级的知名品牌,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为敦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与无限的机遇。
(二)敦煌旅游资源的转化分析
从敦煌市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看,敦煌市经历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到旅游名城的转变,现在到了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升级的脱胎换骨的阶段。现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要求在旅游名城的基础上,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更加凸显地区文化特色,以世界的眼光规划我们的城市、用一流的景点、设施和产品展示我们的形象、优质的服务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
(三)从文化资源优势到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看,由于受地方财力所限,这些年敦煌在城市及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还十分有限,敦煌旅游开发程度与广大游客的要求及敦煌的对外知名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整体特色,能留住和吸引中外游客的精品旅游景点较少,可供旅客参与的娱乐性项目少。部分景点建设由于资金缺乏,配套设施不健全或相对滞后,给景点形象带来不利影响。敦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首先交通成本几乎占到旅游总花费的四分之一,“旅长游短”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其次,购物、餐饮、娱乐等特色消费仍然是旅游消费的“短板”,看景点、卖门票的思维定势需要进一步破除。
(四)从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前敦煌在接待、餐饮、导游、购物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出租车的抢客拉客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餐厅宾馆宰客;有的从业人员还和客户大争大吵。其实,好的态度就是留客之本,谁把握了服务的理念,谁就把握了服务的商机,谁就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固然重要,人的素质更重要,人最能反映当地的文化状况,敦煌人有待“大提素”。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崭新布局
敦煌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须利用古文化,建设新文化,不断提升敦煌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创新力。就要围绕文化做文章,围绕特色做产品,围绕城市搞建设,围绕品牌搞促销,围绕宾客抓管理,树立大规划、大旅游、大敦煌、大市场、大服务的观念,用市场规则、国际标准来整合资源,开发产品,加快发展。
(一)、树立大规划意识,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编制《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争取建设国家级敦煌旅游经济试验区,加快敦煌旅游上市步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敦煌必须围绕得天独厚的敦煌文化艺术,进一步挖掘整理、创造创新,在敦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旅游文化、特色文化,赋予敦煌新的文化内涵。要充分依托敦煌文化的丰厚底蕴,对旅游建设的发展方向、结构布局等进行了重新审视,不断地赋予敦煌文化以新概念、新内容。通过城市的包装,人的包装,形成敦煌的整体特色。今天的骆驼和古代的并无差别,但今天的人和古代的人肯定不同。在莫高窟,如果在洞窟中由身着唐朝服饰、西夏服饰的讲解员讲解,一个“复活的古代人”介绍古代的情况,似乎更有说服力。
(二)、树立大旅游的理念,把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统一起来考虑,完善功能,形成特色,提升品位。敦煌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景点布局分散,宛如“一盘洒落的珍珠”,要把这些“珍珠”串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实现市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畅通连接,重新包装打造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东线大景区和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西线大景区,在更大空间内开发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打响敦煌”老八景”,包装开发“新八景”,培育形成文化修学游、自然风光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休闲游、戈壁探险游、自驾体验游等六大旅游品牌。
(三)、积极调研市场,开发产品,形成与敦煌国际品牌相适应的商品大市场。敦煌市应当组织力量,围绕游客需要什么,带走什么,通过市场调查来延伸旅游服务,开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的项目和产品,着力解决我市旅游商品开发单一化的问题。通过聘请专家设计、鼓励民间工艺技术人员创新等手段,充分挖掘敦煌文化底蕴,大力开发具有敦煌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通过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对定型的产品进行商标注册、评比,形成有影响的品牌,把敦煌打造成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集散地、高档工艺美术精品的热销地和知名文化创意作品的原创地,用旅游商品承载独特创意、传播特色文化、宣传敦煌美景,让游客在敦煌买到好东西、收获好心情、带走好印象。这样,用小产品拉动大旅游,用小产品树立敦煌大形象。
(四)、树立大敦煌的理念,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拓宽客源市场。建设大敦煌,就是建好“五个敦煌”:都市敦煌、艺术敦煌、大漠敦煌、历史敦煌、生态敦煌,实现空间和内涵双重突破,形成立体、深度、多元、多彩、既有多个制高点又能适应多种市场需求的大格局,再现敦煌兼容并包的盛大气象。
旅游与文化范文6
一、人文旅游与文化保护概述
(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反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思想的旅游景观资源,因此人文景观将社会环境、人类生活、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都融入其中,也是人类发展的产物,可以对民族精神和地方历史进行真实的反映,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物质财富,可以真实的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历史传承。人文风景与自然风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而人文景观可通过博物馆、文化馆、音乐节、少数民族节日等进行体现,这样的特色文化活动,成为人文旅游的独特魅力。(二)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艺术、历史和考古价值的文物保护,包括自然遗址、古建筑研究、壁画石刻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也是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是记录了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代传承的文化艺术,主要包括文化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等,这些保护对历史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文旅游与文化保护措施
(一)提升游客对于文化保护的意识。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保护意识进行宣传,首先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宣传文化保护的思想,当地政府也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加大对文化保护的力度,将旅游保护的思想逐渐的进行传承,逐渐的提升文化保护在旅游业中的发展与进步。其次,需要将导游的素质进行提升,提升导游的素质水平,通过导游的规范作用将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最后,景区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管理,关注游客在旅游中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逐渐的规范游客的行为,提升文化保护意识。(二)制定科学规范的文化保护措施。对于人文景观的保护,需要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使得游客和旅游开发部门在管理中将文化保护充分的重视起来。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结合地区文化开发现状,制定适宜地区发展的景区开放制度,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地区经济收益,防止对景观的过渡开发,更加合理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将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其次,制定适宜的游客管理方式,通过制度化的规范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这样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升游客对文化保护重视程度,提升文化保护质量。最后,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在管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强制力提升文化保护力度,加强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保护质量。(三)引进先进管理措施。我国的一些人文景观在管理过程存在滞后性,造成旅游中一些人文景观破坏较为严重,因此需要采用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管理成果,将文化保护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法,减少旅游开发中对景观的破坏。其次,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文化开发管理方案,对于人文景观的开发更加注重科学性,将景区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防止开发不合理造成的景观破坏。最后,需要提升地区文化保护能力,加强对文化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文化保护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