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与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设施与工程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1

关键词:消防;工程管理;验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98

0 引言

建筑消防的安全设施管理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中安全设备的控制系统、给水系统、电源设备管理系统,排烟系统,电梯系统以及安全防火门的管理系统。通过对不同在建消防工程管理问题的处理,逐步提高在建消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对验收前的消防设备进行合理的检查和处理,提高在建消防工程的管理效率。

1 在建消防设施存在的缺陷

(1)报警系统问题。在建工程在设备的中心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建筑场所进行报警系统设置,设计中不考虑报警器的位置,一些高层建筑消防水泵、消防电梯、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电动防火系统 、卷帘门系统的相互连接无法实现,报警器无法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各个消防安全设备的有效连接。

(2)消防给水系统的不足。一些消防给水系统无法满足高压消防水管理系统,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往往需要按照设计、施工过程进行水资源的节省,对地下水的水泵加压,需要设置联动形式的控制投资系统。但一些建筑生活用水在无法保证整体给水情况下不愿意花钱完善给水系统。

(3)无法确保消防电源用电的整体需求。按照消防用电的基本规范应当满足建筑场所的标准,如果不考虑消防控制装置、消防电梯、水泵、报警器、灭火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疏散防火门窗等问题,在建筑设备无自助形式发电的情况下,需要有高压供电,需要对消防电线进行有效的铺设。具体来看首先需要暗铺设不燃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当高于30mm,穿管明铺的消防电线的使用材料不符合钢管的涂料要求,穿管保护的消防线路穿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电线,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

(4)防烟系统施工随意性大。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地下需要设置防烟系统,一些地下商店没有合理的机械排烟系统,一些虽然做了合理的设计补风系统,但是受室内负压的影响,无法将烟雾派出去。一些需要设置机械送风系统的设施不具备合理的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加压送风系统。一些建筑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没有安全防火门,密闭不严,无法达到有效防火的隔绝烟雾的效果。

(5)消防电梯认识不清。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对消防电梯没有有效的认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消防人员需要将消防电梯迫降至首层,如果忽略消防电梯的电源线路的铺设,就会影响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质量,另外电梯门的挡水设置和消火栓设置,应急照明设置都需要满足基本条件。消防电梯如果当做普通的电梯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就起不到有效保护的作用效果,甚至会造成消防安全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影响。

(6)消防卷帘材质保护方式不同受到的影响。一些消防安全卷帘门的填充材料多以岩棉为主,一些防火门的木质材料经过简单的侵泡后形成有效的阻燃效果,未经过阻燃蒸煮,耐火程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防火门装饰层没有阻燃效果。防火门层面主要采用普通的油漆,没有防护效果,反而会助长火势的整体蔓延,造成防火耐受程度的降低。有的防火闭门器的整体回弹效果不足,影响防火门无法实现正常化关闭过程。复合形式的防火卷帘门无法达到防火温度的提高,需要采取有效的喷水灭火方式完成保护。需要设置独立的喷水保护系统,利用防火分区装置,对卷帘门的电源和联动门尽心设置,防止火灾发生时电动装置无法自动关闭保护。

2 加强防火装置验收质量的原因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建筑消防的安全管理,对设计院的消防设计意识进行提升,一些设计人员不懂设计要求,存在设计经济资金的制约,影响消防设备的投资。一些企业单位片面的认为节约成本就可以实现消防技术水平的降低,应当有效的规范消防设置的整体规划标准,减少消防设置中产生的大量烟雾,降低火灾隐患发生水平,对不严格执法的行为进行管理,防止少数人钻取漏洞。

3 消防装饰检查的有效对策

(1)加强设计管理。按照建筑设计、施工单位的管理标准职责,对建筑消防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审计职责进行规范,逐步完善落实施工职责,认真履行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建筑施工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标准,严格的规范建筑法律法规的施工基本原则,禁止擅自降低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2)强化监督管理过程。依照建筑网络消防的管理模式,对重点单位的重点工作进行专人专项负责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深化消防服务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进行整改。

(3)强化培训管理。全面的加强建筑消防建设的实施监督管理水平,对各个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监督管理进行提升,全面的开展消防教育培训管理过程,对消防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对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解决,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4)加强职责的管理。按照建筑职责的规范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职责落实管理标准,全面的对消防法律法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建立良好的消防职责管理办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手段的有效建立,确保消防安全,避免国家消防技术规范不合理问题的产生。

(5)加强设备的监察管理。建立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和管理,根据消防防护管理规定,对建筑消防的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确定建筑设施的检查完整性,完善检测记录的准确性,提高存档备案水平,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和申报。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验收前的消防安全等级进行规范,充分结合建筑消防的管理标准进行提升,改善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制度标准,对建筑消防的安全装饰进行检查和分析,提高建筑消防的管理制度,确保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的健全监察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涛.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3).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2

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问题与策略

一、“质量工程”简介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说,“质量工程”建设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几乎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凡由省、市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或者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都属于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由于生源不同、定位不同、服务面向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因此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不及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或名校。尽管如此,地方高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因在于,“质量工程”作为21世纪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和层次性。“质量工程”的全局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的力量所能实现的,他是面向全国2000多所高校提出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全员参与才可能顺利实施下去的工程[2]。“质量工程”的层次性表现在,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有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还要有地方层面的“质量工程”、高校层面的“质量工程”。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起引导示范辐射作用,地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承上启下作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2]。地方性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同时也就成为了“质量工程”的主体执行者和贯彻实施者。

三、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质量工程实施的几年里,每个高校都能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些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等,但也不能忽视,目前在许多地方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级别不高、数量不多。现行“质量工程”的评审标准只对本科和高职高专进行了大类区分,但对本科院校中的“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等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院校并未加以详细区分和区别对待,这种“一刀切”的评审指标,使得“质量工程”的立项面主要落脚在“985”、“211”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85”、“211”院校获得了总项目数近70%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一般地方院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与申报中存在明显的劣势。由于“985”、“211”院校与一般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定位、规格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985”、“211”院校主持的“质量工程”项目成果难以为一般地方院校所学、所用,其受益面及示范性明显不足。

2.“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的现象。“质量工程”的初衷是以基础性、引导性项目的立项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教学投入,推进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高校只看到获得“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不仅可以宣传学校还能争取到相当数额的资金收入,因此,不自觉地将“兴奋点”集中到获得项目的数量及级别的目标上,而至于项目建设的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倒成为次要目标。同时,由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不是十分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重申报、轻建设”的事实创造了机会。主客观条件的双重影响直接导致很多地方高校在立项时轰轰烈烈、建设时虎头蛇尾,使得“质量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面子工程”。

3.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质量工程”的主体在学校,工作基础在于一线教师的广大参与。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其中不乏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在推进质量工程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为争取到更多项目,千方百计集中优势资源,临时组建教学团队,对项目进行突击“包装”,而不是着眼于设法激励、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且很多高校在职称评审,津贴发放、优秀人才评选中,主要考核科研成果,很少考核教学工作,尤其是本科教学业绩很少作硬性指标要求,造成广大教师,尤其是一些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不愿意投身到本科教学之中。

四、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策略思考

1.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真正把质量工程放在突出位置。“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各要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抓手,“质量工程”表现为以项目的形式,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不在于学校能获得多少立项项目,而在于获得这些立项项目后,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这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实施“质量工程”成败的关键。地方高校要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采用有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把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性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导,进一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为争取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辐射面创造竞争条件。“质量工程”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信号,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校坚定信念,发挥各自优势,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4]。作为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质量工程”项目,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高校而言,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对于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虽然在整体实力上难与重点高校竞争,但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或许颇具特色与优势。因此,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抓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工作,结合教育部、教育厅的重要指示以及学校发展状况,精心设计各项目、各级别的合理布局,以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为主角,重点打造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质量工程项目,以便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3.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在具体措施上,可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尤其提倡建立“量化申报、量化中期考核、量化结项验收”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5]。在立项论证阶段,建立一整套项目评审的质量标准,确保评选出来的项目质量;在不定期检查阶段,除对各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指导外,还要着手建立以校质量工程网站、教学工作会议、教学通报等多种形式为主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通报制度,确保“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常态化发展;在验收阶段,要重点考核各级各类项目的学生受益面和推广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导致项目验收无凭可依,最终项目的建设效果或推广价值不了了之的局面,从而彻底杜绝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无推广”的不良现象,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4.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有形激励机制上,一方面学校要切实落实有关教学奖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另一方面学校可尝试构建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纳入其评价范畴。根据评价结果,分批划拨建设经费,对建设效果好的项目在教学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从机制上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无形激励机制上,因“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必须将管理重心下移,把主要的管理和监控权下放至教学单位或直接面对问题的项目研究组,把问责职能赋予这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细胞,使他们从传统的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加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5.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为“质量工程”建设营造质量氛围。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工作中的共同价值观,它对全体师生员工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能够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维系在同一个目标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6]。如果长期沐浴在浓厚的质量环境中,人们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自觉地心系质量、关注质量、维护质量并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和自觉行为,这就是高校质量文化的神奇力量,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有利于“质量工程”的实施。“质量工程”立项项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视为“实”的建设,而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视为“虚”的建设[7]。两类建设缺一不可,质量文化可以引领“质量工程”的实施,而实施“质量工程”彰显着质量文化,只抓“质量工程”不抓质量文化,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就不可能发挥持续的功效。为此,高校在营造质量氛围的过程中,应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宣传质量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让质量工程的抓手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标准,并形成质量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被认同,就能内化为自觉抓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行为。

五、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时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地方高校要继续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共同把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教领导参考[Z].2007,(11).

[3] 梁明霞.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之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0,(5):21-27.

[4] 坚定迈出提高质量新步伐――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8-11-12(1).

[5] 姚则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28-31.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3

关键词: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工程实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people to own survival impro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fire control system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fire design talk about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Keywords: architecture;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筑迅速崛起,这些建筑规模大,投资高,建筑功能复杂,火灾隐患大,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大,这就对建筑的消防给排水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建筑安全的防火要求,是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实例,来谈谈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31060.8平方米。地块内共有六栋一类高层普通住宅楼,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为99.1m。其中两栋一类高层住宅楼下有二层裙房,裙房为物业管理用房,此二层裙房按一类综合楼考虑。地下一层为I类车库,总建筑面积为 22649平方米,总停车位为751个。

1.1本工程的消防系统分为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气体灭火系统。

1.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室内外消防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下表

2、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分开管道系统。室外设有一定数量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周围市政道路上的消火栓亦可以利用。室外消防给水管道采用内衬水泥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3.1系统设置

(1)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分区管网和消火栓组成。其中消防水池、水泵设于地下室内,消防水池容积为540 m3(与喷淋系统合用),消防水泵(一用一备)参数为:XBD14/40Q=40L/sH=140m 。屋顶水箱位于最高一栋的屋顶,容积为18 m3(与喷淋系统合用)。

(2) 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住宅1层(含1层)以下及裙房为低区,接减压后的低压消防管网;2层以上为高区,接高压消防管网。各区消防干管均架敷于地下车库内,各自连接成环。

(3) 在地下车库、裙房及住宅各层均设置消火栓,其布置保证着火时同层任何一点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消火栓,屋顶设试验消火栓。

(4)室内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裙房消火栓箱内带消防软管卷盘。消火栓系统在室外分别设有2套低区和2套高区消防水泵接合器。高区的室内消火栓超压部分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具体见各单体设计。

(5)消防水箱高于最高层消火栓栓口大于7m,因此系统平时可由屋顶消防水箱稳压,发生火灾时由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3.2系统控制

(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火栓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

(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3.3管材:室内消火栓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100mm时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等于100mm时采用卡箍或法兰连接。工作压力为1.6MPa。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设置范围:

在地上二层裙房、地下车库及地下室入户大堂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地下车库内所有防火卷帘均采用耐火时间大于等于3h(以背火面判定)的复合防火卷帘,因此在此两侧不设喷头保护。

4.2系统设计:

(1)本建筑物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Ⅱ级设计。

(2)喷水强度:以最不利的地库设计,取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系统设计用水量取30L/s。

(3)本工程自动喷淋系统采用湿式系统。

(4)本次设计在地下室的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1组湿式报警阀,每组报警阀担负的喷洒头不超过800个。

(5)喷洒头:车库内喷头采用DN15直立式玻璃球喷洒头,喷头结合梁格进行布置。商业、大堂内喷头采用DN15下垂型玻璃球喷洒头,配置装饰盘。所有喷头动作温度均为68℃、K=80。

(6) 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管网和喷头组成。其中消防水池、水泵设于地下室内,消防水池容积为540 m3(与消火栓系统合用),自动喷淋系统泵(一用一备)参数为:XBD14/30 Q=30L/sH=140。

(7)自动喷淋系统在室外设2套喷淋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8) 屋顶水箱位于最高一栋的屋顶,容积为18 m3,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合用。

(9)为了保证自动喷淋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4.3系统控制:

在各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和电触点信号阀。消防时,喷头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反映到区域报警盘和总控制盘,同时相对应的报警阀动作,敲响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报警,直接连锁自动启动消防泵,并反映到消防控制中心。消控中心也可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泵。如果报警阀控制的防火分区仅为一个,该系统不另设水流指示器。

4.4管材: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100mm者采用沟槽式连接。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0MPa。

5、建筑灭火器配置

住宅各层按轻危险级A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上二层裙房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B类火灾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气体灭火

在地下室的高、低压配电房及发电机房设七氟丙烷无管网气体灭火装置。

7、消防排水

每个消防电梯旁设不小于2m3的集水坑,内置潜污泵(65WQ40-15-4)两台,一用一备。此外,地下室所有的潜污泵均为双电源,足能满足消防时的排水要求。

8、结语

在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做好建筑消防设计,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是建筑使用的最基本的前提,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应严格按规范设计,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强调设计时要根据技术的可靠性,实际的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资料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4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网络工程;多元协同;虚实互动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需要有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作为支撑。传统的实验教学平台采用实体形式,以物理空间中的实体设备、器件和材料为实验对象或载体,具有真实、直观、直接的优点,但存在更新运维成本高、规模与复杂度受限、可扩展性差、开放共享难等不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信息空间中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提供类似于实体实验教学的体验与效果,具有近似、抽象和间接的特点,并在可视性、交互性、安全性、可扩展性与可共享性等方面具备优势,是对实体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保障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载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不能简单停留在对实体实验教学项目的信息化再现或资源堆砌,必须思考并解决以下六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建设理念。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服务面向,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应承担的角色或发挥的作用。

第二,建设内涵。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服务面向相适应,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教育教学品质与特色,例如是以基础研究与教学为特色,还是以工程研发或工程应用教学为特色。

第三,建设主线。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核心线索或体系,需要系统而有效地组织有关的实验教学资源,以满足中心的服务功能与特色。

第四,建设方法与途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院校单独建设,还是校内外协同;是自主开发,还是购买服务,抑或是多方面结合。

第五,使用模式。如何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资源运用于课内外教学,其与实体实验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

第六,开放共享机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实现优质实验教学服务的开放共享,包括服务的对象与范围、策略与机制以及服务能力等。

二、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此,针对前述六大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了“学生发展为中心、工程应用为特色、能力培养为导向、多元协同为抓手、虚实互动增成效、开放共享促辐射”的基本建设思路。

(1)学生发展为中心,解决建设理念问题。服务于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该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足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支撑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设计以及现代工具使用等相关毕业要求与培养标准的达成,并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2)工程用为特色,解决建设内涵问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涵与品质必须和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特色相契合,并着重在三个层面上予以把握:一是教学内容有效覆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主要应用环节,包括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开发、运行与维护等;二是实验平全支持当前主流的网络设备厂商及其产品,与业界主流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无缝对接;三是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都来源于网络工程实际问题或相关项目案例。

(3)能力培养为导向,解决建设主线问题。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框架,体现以能力为导向,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针对递进性的分级能力培养目标,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在实现技术、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而精细地设计与开发。

(4)多元协同为抓手,解决建设方法与途径问题。为了落实能力培养核心与工程应用特色,依托高校与企业、教学与科研、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多元协同,建立由教师、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化团队,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关的教育、科技与工程优质资源,深度协作致力于虚拟仿真中心的开发与建设。

(5)虚实互动增成效,解决使用模式问题。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体实验教学各自的优势,改革单纯基于实体实验教学资源的传统模式,结合分级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与实施虚拟实体高度互补、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贯穿课内课外的各项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6)开放共享促辐射,解决推广机制问题。建立管理服务与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机制,促进虚拟仿真中心的开放共享。在管理服务方面,面向兄弟院校、业界企业的团体与个人用户提供“Lab as a Service”形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云计算服务,为兄弟院校提供以全面降低使用门槛在技术服务方面,利用先进的虚拟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提供安全、稳健、灵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充分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品质。

三、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

依据上述基本建设思路,温州大学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进行了以下建设实践。

1.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以“专业基本技能一综合实践能力一工程实践能力一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递进式模型为主线,围绕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如下表所示。

其中,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演示认知型、分析验证型以及基础操作型等形式为主,以对少量技能点的认知或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可视性、交互性表现突出的软件仿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综合训练型为主,以对数个领域的大量技能点的整体掌握为教学目标,以仿真程度高的硬件虚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工程演练型为主,以掌握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部署与实施、测试与验证为主要教学目标,以仿真程度高的硬件虚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高;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创新设计型为主,以掌握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软件仿真技术与硬件虚拟技术实现,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最高。

2.工程应用为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库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库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工程应用内涵与特色。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技术与产品覆盖面接轨当前网络工程行业的热点应用领域与主流产品。包括网络互连、网络安全、无线局域网、协作网络、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商网络等,支持对这些领域各主流厂商设备的软件仿真或硬件虚拟。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能力点定位与设计源于网络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根据当前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工程能力要求的分布,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与筛选。每门课程精选出若干能力点,并依据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开发、测试与验证、运行与维护等不同阶段内能力点之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能力点组合方案。

(3)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上,以能力点目标组合方案为出发点,以网络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以实际需求和工程问题为导向,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保障其真实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网络工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合作企业工程师参与或主持的工程项目,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根据分级能力目标对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分解、梳理与萃取。

当前,虚拟仿真中心建成的306个实验教学项目对应于分级能力培养目标的项目数量比例大致为4:4:1:1,其中直接来源于实际网络工程案例合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3.多元协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与建设方式

多元协同的开发与建设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高校与企业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协同。

首先,通过与两家业界领军企业(思科系统与思博伦通信)的校企协同,在技术层面获得了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授权,解决了对网络系统进行高度虚拟和仿真的核心技术难题,同时获得了工程师的加盟,增强了开发与建设队伍的整体技术实力;在资源层面得到了企业一线工程师队伍的宝贵经验,解决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案例主要来源的关键问题;在管理层面借鉴了企业在线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解决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问题。

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优势,依托教学与科研协同实现了科研反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是通过学生课外科技与创新活动等形式,将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此类项目占总数近14%;二是在虚拟仿真中心的开发与建设中,转化了许多虚拟化与云计算领域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直接实施应用的发明专利共有6项,主题涉及网络服务质量、虚拟机资源配置以及云计算调度等。

最后,依托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协同解决了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各个层面的多个关键理论问题。例如,针对虚拟仿真中心硬件平台的建设,先后依托两项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多租户虚拟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研究;针对虚拟仿真中心软件平台的建设,依托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重点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实验教学即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构建”的研究;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依托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主题为“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课题研究;针对校企合作开发与建设虚拟仿真中心的机制,依托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分布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4.虚实互动的实验教学资源使用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工程实体实验教学,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实体实验教学起到补足与增强作用。

首先,弥补了实体实验教学在开放时间、地点和方式上的不足,实现在任意安装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以及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练习,为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提供充分的保障。

其次,克服实体实验教学可见性与交互性差的弱点,实现对网络协议和网络系统工作原理的交互式可视化呈现,促进对基本技能点的J知、理解与掌握。

再次,克服实体实验教学在拓扑规模、网络特性以及管理便捷性等方面的局限,以低成本构建特性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实现简捷高效的连接与配置管理,提高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品质。

最后,克服实体实验教学由于成本因素而明显滞后于工程应用发展水平的局限,支持跨厂商、多系列高端网络设备,支持对复杂网络系统连接与配置的多视角可视化交互管理,用于在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中对实际复杂网络工程项目进行快速概念验证。

为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支撑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维度上的优势,结合能力分级目标的特点,依据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将实验教学资源的组合使用模式分为四种:虚辅实主、虚实并举、虚主实辅以及纯虚拟仿真。

(1)虚辅实主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二项优势,适用于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对实体实验教学项目的近似仿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练习,而在课堂中使用实体实验平台与虚拟仿真实验相互印证。

(2)虚实并举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三项优势,适用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面向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技能竞赛等课外教育活动,而实体实验教学面向日常课堂。

(3)虚主实辅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三项优势,适用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前期耗时较长、不依赖于实体设备的建模与部署环节,实体实验平台用于后期耗时较短、依赖于实体设备的验证与测试环节。

(4)纯虚拟仿真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四项优势,适用于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在进入企业学习阶段后,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工程解决方案的概念验证,包括规划与设计、建模与开发,用于新建网络解决方案的展示、客户网络割接方案的预演以及客户网络故障排错方案的验证等。

当前,虚拟仿真中心所有实验教学项目覆盖10门专业课程、5门综合实践课程、4大类课外教育活动以及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跨度从大二下到大四。从整体人才培养过程来看,随着专业教育阶段的逐步深入,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逐步提升,所涉及的工程问题复杂度随之提升,对实验教学平台支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所依托的实验教学环境也由以实体中心为主逐渐演变为虚实结合,最终过渡到以虚拟仿真中心为主。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放共享的实现与推广

虚拟仿真中心对外开放共享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内涵包括管理服务与技术服务两个方面。在管理服务方面,使用高级服务调度引擎将所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以“实验教学即服务”(Lab as a Service,LaaS)的形态统一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此外,对于兄弟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团体用户,为其提供专有的管理门户,便于自我管理。在技术服务方面,构建了安全、健壮、高效、可扩展的技术平台架构。其中,软件仿真前端提供可视化的实验教学体验;而硬件虚拟后台创建虚拟仿真网络的运行实例并提供远程配置与管理手段,而云监控与管理、云备份与安全提供充分的服务质量保障。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5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网络通识课程;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09-02

一、地方工科院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的意义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中文译名,也有学者将其译作通才教育、普通教育或是一般教育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步得到推广,通识课程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通识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尤其是我国地方工科院校,为了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着的“狭窄于专业”以及“专业的狭窄”这两大问题,更为重视通识教育的推广工作。其主要的开展途径有两种:一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对专业课体系进行改革,实现基础课模块按学科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二是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要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要选修若干学分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实现理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已经成为地方工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要开好通识课程却普遍面临着师资队伍不足以及授课质量不高的问题。受办学性质所限,地方工科院校的师资力量集中在理、工两个学科,少量的文科类教师也主要局限于思政、外语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通识课程师资队伍所涵盖的专业面过于狭窄,进而导致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不足,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通识课程主要是在晚上或周末开设,任课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甚至有的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只是为了弥补专业课工作量的不足。授课队伍中缺乏名家大师级的教师,难以满足学生对通识课程的质量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地方院校之间开展了“学分互认”工作,即学校之间彼此互派教师开设通识课程,或是允许本校学生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但是,这种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只是局限于某一区域内,要让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们感受到全国各所高校名家名师的教学风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需要开拓新的途径。早在21世纪初,关于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育的问题就引发了教育界的热议,但由于当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这一想法更多地只是停留在了理论研究层面。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网络教育再次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焦点并切实在教育实践工作层面得到推广。通过引进网络课程,首先是解决了地方工科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网络课程可以将全国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授课视频集中上网,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得地方院校的学生有机会感受到全国名家名师的教学风采。其次,与传统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相比,网络课程不仅能提供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课件、课外阅读材料、网络习题等。而借助于网上论坛、聊天工具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说,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对于地方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通识课程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网络通识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带来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由教学组织形式转换所带来的教学过程管理的问题。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处于一个时空当中,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打考勤、现场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但是对于网络课程而言,师生处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地点都是处于未知状态,虽然系统能够记录学生是否点击了某一堂课的教学视频,而点击之后学生是否有认真地学习则无法监控。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决定的,有教师担心也许会出现学生在学期结束之前的某一周突击把所有视频全部看完的情况,而这种突击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真正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是值得斟酌的。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开展过程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其次,是由通识课程性质所带来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因此,通选课程的开设应该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与“完整的人”开展。这就意味着通识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更要以通识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共同成长。例如,理工科学生在选修了环境保护类的课程之后,不仅要能够掌握相关的环保知识与方法,更要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关注工程环保的问题。而目前网络通识课程所提供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抽取试题库中的客观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的学校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学习评价的效果。

三、加强网络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完善网络通识课程管理制度。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管理方式上应与普通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制订专门的网络课程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在试引进网络通识课程一年后,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确认学生对网络通识课程的充分肯定后,决定继续开展这一教学形式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网络通识课程的认定、选修过程、课程辅导教师队伍要求以及学习与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了网络通识课程的正常开展。

2.配备高素质的课程辅导教师。尽管网络通识课程是由其他学校的教师上课,但是作为引进课程的学校也应配备相应的课程辅导教师队伍。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为开展一般性的教学过程管理,如公布课程信息、考试公告,解答学生关于选修课制度的疑问以及完善教学档案,如登记学生的成绩等。尽管课程辅课程辅导教师可以不对课程的内容负责,但是对于整个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选择课程辅导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经常上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按进度学习,认真解答学生关于网络课程的问题;二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件,确保课程辅导教师能够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以及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三是对通识课程有充分的了解,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3.进一步完善学习评价方法。根据教育评价理论,教学评价的功能除了鉴定分层之外,还可以起到诊断、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学习评价方法时,可以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即将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表现也纳入考查的范围。如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论坛,学生是否积极地通过论坛向教师提问或是参与日常学习的讨论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观测点。通过综合评定,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由于网络课程的特殊学习方式,除了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多地还是依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对此,学校在引入网络通识课程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选修倾向,有针对性地引进网络课程。但是,要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全国各个高校共同努力,积极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从整体上提高网络通识课程的授课质量。正如同“网易”在引进哈佛公开课视频之后,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网民上网学习,被称为“网络淘课族”。这些“淘课族”不是为了文凭而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由此可见,授课质量才是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消防设施与工程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验收;维护管理;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推动,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比较常见的施工项目。消防设施与系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功能结构部分,对于建筑的使用与安全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高层建筑来讲,随着建设楼层数量的增多以及使用人数量的增多,不仅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功能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要求更加的严格,并且建筑消防安全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消防系统中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进行建筑消防设施与自动化系统的验收与维护管理,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对于建筑消防系统运行与消防安全的作用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验收管理情况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1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验收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根据对于高层建筑中消防设施的验收情况来看,验收常见问题主要集中于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消火栓给水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隔系统等重要的消防设施与自动灭火系统结构部分。

1.1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常见问题

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验收验收问题,主要体现在消防水池以及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消防水箱与消火栓等系统结构与设备之中。①在消防水池结构部分主要表现为,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比较小、合用消防水池没有专用消防技术措施、大容量消防水池没有进行分隔设置等;②在消防水箱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建筑屋顶合用消防水箱没有消防管网结构的直通水管、没有消防水专用措施等;而在进行消火栓给水系统中的消火栓以及消火栓通道中,主要表现为消火栓阀门关闭不严、室外消火栓出现冻裂以及消火栓开启过程中剧烈震动、消火栓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消火栓管道直径较小、管道焊接不符合要求、消火栓管道锈蚀情况比较严重等,则是消火栓管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1.2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常见问题

在进行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稳压系统以及湿式报警阀、喷头、泄压阀等设施中。其中,在稳压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稳压泵的流量设置比较大、稳压泵位置的施工设置不符合相关施工设置要求等;湿式报警阀验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湿式报警阀的位置设置不合适、没有进行供水控制阀的设置等;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喷头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于喷水的喷头型号质量选择不符合要求、喷头位置设置过于靠近大功率发热灯具或者是通风管的风口位置等;没有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进行泄压阀的安装设置,或者是进行安装的泄压阀没有进行冲洗、试压以及保压测试等,不能正常进行使用,则是泄压阀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气体灭火系统验收中,则容易出现高层建筑气体灭火系统围构物件的抗压强度设置不足,或者是在进行火灾灭火应用过程中,气体灭火系统中的联动控制不能进行关闭开口以及风机停止控制实现等。此外,在进行高层建筑气体灭火系统的验收中,还存在有气体灭火系统中的喷嘴安装位置与间距设置不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对于气体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造成不利影响等。

此外,在高层建筑的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验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防火分隔等消防系统设施中,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验收问题,对于建筑自动消防与灭火系统的运行使用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系。

2 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验收重点

根据相关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消火栓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的验收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的这些消防系统与设施的设计与安装施工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建筑消防安全产生影响。

2.1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与设备验收重点

首先,进行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部分的验收中,应注意结合建筑消火栓施工设计的图纸以及资料等,在对于这些设计图纸、资料等进行审查的基础上,对于消火栓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设计以及变更等情况进行了解掌握,然后在进行现场安装施工情况的验收时,注意进行对照审查,以保证建筑消火栓的安装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完对于高层建筑消火栓的上述验收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消火栓设备与系统安装施工的一般性审查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消火栓系统与设备功能的综合性验收检测。在进行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与设备安装施工的一般性验收中,主要是对于消防水泵以及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闸阀等的安装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中的安装施工设计进行对照,保证安装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于这些系统设备的安装功能进行应用检测,保证能够正常使用。此外还应注意对于消火栓系统设备中的相关标志设置情况与设备外观有无明显损坏等,进行检查验收,避免对于建筑消防系统与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而对于消火栓系统设备的综合性检测验收,则是要根据消火栓的不同设计要求,在以手动、自动或者是远程等各种形式的试验下,对于性能与正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测验收。

2.2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验收重点

对于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的验收审查中,主要就是根据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与安装要点等,对于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整体施工安装情况,进行与设计图样对比验收的情况下,对于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中各系统、设备的性能与运行应用情况等检测实现,保证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正常消防灭火应用,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验收的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隔火分隔、防排烟通风系统等,只有在对于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中的这些各个系统、设备的验收审查与运行保证下,才能对于建筑消防中的整个自动灭火系统的运行使用进行保障。

3 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维护管理

根据上述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运行应用中的常见故障问题,除了在对于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安装施工重点进行验收把握外,还应注意从维护管理上,进行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应用安全等进行保障。进行高层建筑消火栓与自动灭火系统的维护管理:①应注意从培养和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行为上,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实施。通常情况下,对于建筑消防设置的维护管理,多是由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中介进行维护管理与保养实施,因此,在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与保养过程中,应注意对于中介的保养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与控制,保证对于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质量。⑦应注意从健全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上,严格对于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水平,保证对于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质量。此外,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还需要通过建立严格维护管理审查与监督制度,以对于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督促与监督实施,保证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范并且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