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儿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生儿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生儿的护理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9―02

新生儿抚触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科学育婴新方法,新生儿抚触,也称为新生儿触摸,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刺激宝宝感觉器官的发育,增进宝宝的生理成长和神经系统反应,并更增加宝宝对外在环境的认知,在抚触的过程中,还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浓厚感情。婴儿抚触作为现代医学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已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家长的欢迎。

1 新生儿抚触的定义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的指导,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有序的、有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是一种对新生儿健康最有益的自然的医疗技术[1]

2 一般资料:对出生后第2天的新生儿进行按摩,3次/d,每次15min,为期2个月,同时观察按摩后婴儿的情绪反应、摄入奶量、睡眠情况、排泄功能及生长发育等。

3 新生儿抚触方法

3.1 抚触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体温恒定后开始做抚触[2],婴儿沐浴后,午睡前或哺乳后lh,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且清醒时[3]。

3.2抚触前准备 ①房间温度须调节在28-30℃,早产儿按摩应在暖箱或暖床上进行;②可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③进食后1h内或烦躁哭闹、吸氧、静脉输液时不能进行婴儿按摩;④按摩最好在婴儿沐浴后进行。

3.3抚触者要求:洗手,双手温暖,抚触时要充满爱心,与婴儿交谈,目光与婴儿对视,语言柔和,面带微笑[4]。

3.4抚触手法与技巧

头部:(1)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移动(沿眉骨);(2)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外、向上移动(似微笑状);(3)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向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乳突(耳垂后处),轻轻按压。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的外上侧移动(似X型)。腹部:(1)右手从宝宝腹部的右下侧滑向右上腹(似I型);(2)右手从宝宝腹部的右上侧水平滑向左上腹,再滑向左下腹(似L型);四肢:双手抓住上肢近端(肩),边挤边滑向远端(手腕),下肢与上肢相同,(从大腿根向足的方向)。手足:两手指指腹从宝宝的手掌面依次推向指端,活动关节;足与手相同。背部: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5]。

4 新生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①抚触是抚摸和按触,新生儿皮肤娇嫩,禁忌用力;开始时用力要轻,然后逐渐增加力度,使婴儿逐渐适应。抚触按照自上而下,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②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出现哭吵,肌张力增高皮肤颜色发生变化或呕吐应暂停。③抚触时避开乳腺和脐部。④抚触过程中注意与小儿进行交流,目光与婴儿对视,语言柔和,面带微笑。⑤按着抚触顺序逐渐脱去婴儿衣服,不可。⑥因新生儿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故每个动作不能重复太多,以4―6次为宜,每次15―20 min。(8)房间温度适宜,可放柔和的音乐作背景 。(9)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开宝宝感觉疲劳、饥渴或烦躁时;最好是在婴儿洗澡后或穿衣过程中进行(10)按摩前须温暖双手,将婴儿润肤液倒在掌心,不要将乳液或油直接倒在宝宝身上。

5 抚触对新生儿的作用

5.1抚触可使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减小

新生儿出生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及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0%,生后10 d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6]。新生儿早期抚触,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7],腹部抚摸按结肠蠕动方向进行,从而促进胎便的排泄和胃的排空[8]。

5.2帮助睡眠品质

新生儿常有睡眠周期不固定、夜晚容易惊醒的情况,经各项医学研究发现,这些困扰都可以皆由婴儿抚触和按摩获得有效的改善。

5.3促进肠胃蠕动

宝宝喂奶后常见的腹胀、打嗝的现象,传统方式常以手拍背部二十到三十分钟舒缓,但研究发现,如果对宝宝作腹部按摩约三到五分钟,以顺时钟方向、与肠胃消化方向一致,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比传统拍背的方式更为有效。

5.4有助情绪稳定

触摸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由脊髓传到脑部,让人产生松弛舒畅的感受,所以通过触摸,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更能够调节情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5.5刺激听觉视觉

父母亲在触摸孩子时,除了肌肤的感觉之外,可以和孩子说话或唱歌给孩子听,宝宝在感受抚触的愉悦时,也能够专注聆听和观察父母的表情声音,同时接触到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5.6增进亲子情谊

现在的双亲家庭和小家庭非常普及,亲子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以英国的经验来说,对于家中有新生儿的家庭,当地政府积极训练父母做婴儿按摩,许多爸爸妈妈都表示,替宝宝按摩是非常愉快的经验,感觉孩子也很喜欢。每天十到二十分钟触摸宝宝的肌肤,是增进亲子情谊最好的方式。

6 抚触的体会及应用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有益于新生儿健康发育。同时抚触是一种社会效益明显、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易掌握的实用护理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新菊,王向静援抚触的发展史与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807-1808.

[2] 淑玉。张馨云,赵芳,等.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6):750.

[3] 王柳英.新生儿抚触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观察,2007,4(1):35―36.

[4] 安国花,陈英祥.婴儿抚触的f晦床效果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1):67.

[5] 王柳英.新生儿抚触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观察,2007,4(1):35―36.

[6] 催炎.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104.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2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

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中男婴26例,女婴28例;胎龄28~36周;体重900~2500g,平均1980g,其中1000g以下6例,1000~1500g 8例,1500~2000g 18例,2000~2500g 22例。50例住院治疗8~28天体重增长达出院标准,转院2例,放弃治疗1例,因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死亡1例。

2 喂奶量及间隔时间

2.1 乳品的选择 以人乳为主,母乳所含营养素齐全,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患儿的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对不能母乳喂养者以婴儿专用的配方奶粉补充。(1)人工喂养: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2)混合喂养: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者以牛乳或其他代乳品补替。本组46例采用母乳喂养,5例混合喂养,3例人工喂养。奶粉调成全奶时,奶粉与水按1:4(体积比)配制,利于患儿消化吸收。并按医嘱补充维生素、钙等。

2.2 喂奶量的计算方法 吸吮能力较好患儿,可足量哺乳;吞咽能力弱、情况欠佳的患儿,根据体重、胎龄及全身情况来计算:体重在1000g以下的患儿,开始喂乳每次2ml,数日后增加至4~8ml/次;体重1000~1500g的患儿,开始喂乳每次4ml,数日后增加至8~12ml/次;体重1500~2000g的患儿开始喂乳每次8ml,数日后增加至16~24ml/次;体重2000~2500g的患儿开始喂乳每次12ml,数日后增加至20~28ml/次。增加奶量应依据患儿消化情况及食欲逐渐加量,以每日奶量不超过患儿体重的20%为原则。

2.3 间隔时间 吸吮能力较好的患儿按需哺乳,不必限制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间隔时间1~2h;低出生体重儿一般间隔2~3h,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

3 喂养开始时间及方法

3.1 喂养开始时间 一般情况尚可、体重在2000g以上者予以早期喂养,于生后6h开始,先试喂开水1~2次,无呛咳呕吐者,开始母乳喂养并逐渐加量。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促进作用,应于12~24h内开始喂养。

3.2 喂养方法 根据患儿有无吸吮能力、吸吮能力的强弱、吞咽能力的大小,而选直接哺乳、小匙喂养、滴管喂养和鼻饲插管方法。

3.2.1 普通喂养 对体重较重、吸吮能力较强的44例患儿,鼓励其母亲尽早采用直接哺乳法,指导正确喂养姿式,按需、足量喂养。喂奶时手掌根部托住患儿颈背呈30°~45°头高脚低位,喂奶后将患儿竖抱,轻拍其背,使其嗝出咽下的气体,然后取右侧卧位,以免溢奶。

3.2.2 小匙喂养 对一般情况较好的3例患儿,因离开母亲,为防止错觉[2],采用小匙喂养,喂养时注意温度及浓度。

3.2.3 滴管喂养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吸吮能力不全的5例患儿,采用滴管喂养,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体力的消耗,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3.2.4 鼻饲喂养 对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患儿采用此法,既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保证了摄入量。喂奶速度宜慢,每次喂前先检查胃管固定是否正确,试抽检查胃内残留量。

3.2.5 腹部按摩 以手掌心触摸腹部,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同时给腹部以一定的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在饲后30min进行,每天3~4次,每次5min。研究表明[3],新生儿腹部抚触可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在不增加热量的情况下,使患儿增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促进体重增长及智力发育。4 效果评价及体会每周监测体重1次,及时评估喂养效果,平均日体重增加10~15g视为喂养有效。本组患儿周体重增长75~125g,平均日体重增加10.7~17.9g,喂养效果满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胎龄不足、生活能力差,体重愈低其存活率愈低,故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体重增长、促进生长发育、缩短疾病过程相当重要。要加强对患儿家属的相关疾病知识宣教,使之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更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不断努力创新,以期患儿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4.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通过从四个方面病情观察,并随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42例中,治愈34例,好转4例,放弃2例,死亡2例,有效率92.5%。结论 病情观察加强护理是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由于缺氧、产伤和维生素K1缺乏等原因引起的,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加强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病情观察,护理,能明显提高疗效。现就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住新生儿颅内出血42例患儿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25例,女17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14例,出生时体质量

2 病情观察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患儿体温不升、发热、黄疸、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面色发绀、惊厥等提示病情危重。

2.2 神经系统表现(1)颅内压力增高征: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脑性尖叫;(2)呼吸不规则;(3)神志改变:早期可激惹与抑制交替出现,严重者昏迷:(4)眼征: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5)瞳孔不等大和对光反射消失:(6)拥抱反射(Mororeflex)减弱或消失较常见。

2.3 休克体征观察如出现血压下降、肢端发凉、皮肤发灰、少尿等提示出现失血性休克。

2.4 用药观察应用镇静剂时,注意呼吸及精神状态,应用脱水剂时注意心、肾情况,注意输液输血的速度、观察不良反应,如前囟门凹陷明显,表示脱水过度,静脉营养液时肝脏受损情况等。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留置静脉针,绝对静卧床到病情稳定,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并以侧卧位,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保持体温稳定,使肛温恒定于36.5~37.5℃。按医嘱控制输液、输血速度,记24小时入出量。需要吸氧者,鼻导管吸氧0.5~1L/m,头罩吸氧3~5L/m,维持PaO2在60~80mmHg范围。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颈部伸直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痰液及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则用低负压吸痰器吸痰,有呼吸暂停者则托背刺激呼吸,用3%苏打水洗口保持口腔清洁,有抽搐者用双棉签置于上下牙槽之间。

3.3 营养的补充禁食期间按医嘱输液,有脑水肿者,总液里按每日60~80ml/Kg计算。并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吸吮力差可用滴管和鼻饲喂养,可以从0.5~1.0ml开始,间隔3小时一次,每日增高0.5~1ml,以新鲜的母乳为好,也可用婴儿配方奶乳,从1:1逐渐增至2:1、3:1、4:1。如人工喂养不耐受则加强肠道外的营养液的护理。

3.4 皮肤护理每日擦抹患儿体表汗液及时更换尿布,紫外线照射病房时要将头部遮盖婴儿。

4 结 果

本组患儿出血均能停止,治愈34例:患儿表情安详,呼吸平稳,面色较好,前囟平,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肌张力恢复正常。好转40例:肌张力稍高。放弃2例,为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经治疗后出血已停止,住院第6天放弃。死亡2例,为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体质量小于1.5kg,在入院后不到72小时,合并肺出血而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0―21天,有效率92.5%。随访38例:其中半年后随访26例,2年后随访12例,其中34例与同年龄组比较活动正常,智力无异差,2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智力障碍。

5 讨 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严重的脑损伤,早产儿多见,可致命或后遗脑积水[1]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除接受正确治疗外,还应加强病情观察护理。

5.1 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操作应集中进行、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刺激,减少反复穿刺,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5.2 保持合适的:患儿放好后,不要随意搬动头部,避免垂头仰位,以防颅内出血加重,有脑疝前驱症状时以平卧为宜,凡是需要头侧位时,整个身体应与头部保持同一侧位使头部始终处于正中位[2]。避免平卧头侧位压迫颈动脉。

5.3 保持体温稳定中度以上发热,暴露降温、冰枕或头部冰帽降温。体温过低时用温箱保暖,根据日龄、体质量选择所需中性温度。并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随时调节箱温,使体温波动不超过1℃,因为体温波动超过1℃时,有加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

5.4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将颈部伸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物品压迫胸部,注意湿化呼吸道,利于分泌物的排出。有呼吸暂停者用人工方法刺激呼吸,必要时复苏囊正压通气或呼吸机支持呼吸,并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用氧方式和浓度以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因为低氧血症可致脑血管自己调节功能受损和毛细血管破裂,加重出血,而高浓度氧对于早产儿易致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5.5 正确把握输液输血速度、按照医嘱调节滴速,避免输液过量,引起心衰或加重脑水肿,有脑水肿者采用“边补边脱”的方法,有脑疝倾向者,采用“快脱慢补”,避免药物外漏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出现药物外漏可用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

5.6 加强喂养管理管饲喂养时要抬高床头,可减少胃十二指肠反流,插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发生十二指穿孔等并发症,管饲喂前抽取胃中残余奶液,正常为0~2ml/kg,或不超过摄入量的1/4,超过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待病情稳定拨管后,先喂5%糖水,无异常后用1:1稀奶喂养,3-5天左右过渡到全奶喂养。

5.7 预防院内感染,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易发生院内感染,所以接触患儿前医护人员要戴口罩,用消毒剂洗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与新生儿相接触的物品均消毒后再使用,每周更换胃管一次,保持皮肤清洁,以防尿布皮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30分钟时要防烁热伤而继发感染。

5.8 其它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合作,坚持治疗和随访,及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可以减轻后遗症。

6 结 论

密切观察病情,并随病情的变化调整护理措施,是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75-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颅损伤,是由产伤和缺氧引起,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愈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病,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脑细胞及预防感染。护理工作关键在于要抓住重点,分清缓急,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危险期,以减少病死率及脑后遗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注重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均由头颅CT确诊,其中男32例,女16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36例;硬脑膜下出血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0例,小脑出血1例。

1.2 临床表现

意识改变48例,颅内压增高表现26例,眼部症状16例,肌张力改变39例,原始反射消失或减弱40例,呼吸改变9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经正规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意识基本恢复正常,颅内压增高表现消失,眼症状基本改善,肌张力明显改善,原始反射出现,共31例;有效:意识障碍仅部分改善,颅内高压表现减轻,肌张力轻度改善,原始反射出现但较低下,呼吸尚平稳,共11例;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包括自动出院5例,死亡1例。

2 护理程序的应用

2.1 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其首要工作是收集资料。包括胎次、产次,胎儿宫内有无缺氧、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史、Apgar评分为多少,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其母妊娠时情况,其性别、病史、症状及体征等情况。依据已取得的资料,做出客观、适当的判断,提出准确的护理问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护士必须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准确、及时、可靠的资料,以期对护理计划及其实施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患儿入院后,护士应立即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包括面色、体温、呼吸、意识形态、前囟、瞳孔、四肢肌张力、原始反射等。详细询问病史及发病时的情况,直至取得较全面的资料。

2.2 护理计划

以收集到的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定出适合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均不一样,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

2.3 护理措施

根据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前囟、瞳孔、面色、呼吸、四肢肌张力、各生理反射以及有无黄疸和贫血等。所有颅内出血患儿均应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尽量少搬动,体温不升的患儿应置温箱中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抽搐、激惹应给予止痉、降颅内压药物,多利用速尿,大量高渗液输入反而加重颅内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增多立即清除,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道比较狭窄,黏膜比较娇嫩,故动作一定要轻而快。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颅内出血患儿大多不能进食或进乳量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应鼻饲牛奶,严格掌握牛奶的配制,密切观察胃排空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要做好眼部、面部、口腔及全身的皮肤护理,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各生理反射情况,监测血液生化指标,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而且要向家属交待病情,以配合好医疗护理工作,当患儿进入健脑期治疗时,护士应与其配合,做好高压氧的治疗,并动态记录:新生儿的行为能力6项:①对光的习惯形成;②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③非生物听定向反应;④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⑤非生物视定向反应;⑥安慰。被动肌张力4项:①围巾症;②前臂弹回;③下肢弹回;④窝角。主动肌张力4项:①颈屈伸肌的收缩功能(头竖立反应);②手握持;③牵、拉反应;④支持反应。原始反射3项:①自动踏步;②拥抱反射;③吸乳反射。一般反应:①觉醒度;②哭;③活动性。为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2.4 效果评价

当患儿度过危险期,进入康复期时应回顾总结一系列护理活动的效果。如果患儿病情好转、稳定,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效果评价为有效或部分有效,否则应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改进护理措施。

3 讨论

整体护理藉此而演绎为医学领域的一种普遍价值观。它唤起了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这种个性化的有效的照顾模式,追求的是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整体的满足,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分科的日益细化,护士需要深入学习不同专科知识,从而在某一专科领域具备较高水平和专长,独立解决该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整体护理,可增强护士的责任感,要求护士应具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患儿能尽快地高质量地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出生新生儿290例,其中男婴154例,女婴136例,新生儿出生后住院天数为3d-7d,平均为4.

    2)方法:

    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发放书面材料。

    2、指导内容

    1)新生儿要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衣服应以棉质、柔软、轻便、保暖为宜;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脚,要保持脚的温暖,但不能过热,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衣服。

    2)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一6个月,因母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方便、温度适宜,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如奶水不足,产妇可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汤类饮食,并增加新生儿的吸吮次数,促进乳汁的分泌。

    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先将新生儿头部用温水湿润,再将新生儿专用的洗发液倒在手上搓一下,然后轻揉在新生儿的头上,再用清水洗净,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时不要浸湿新生儿的脐部,如不小心将脐部浸湿,可用O.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如脐部有渗液,需每天用0.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2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防止感染。

    4)臀部护理。新生儿最好使用棉质的尿布为宜,一经尿湿或被大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然后再涂擦少许的尿湿粉或爽身粉。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在每次清洗后可涂上少许的油性膏剂(如凡士林)等,这样尿液不易刺激皮肤。

    5)有时新生儿啼哭不休,也不吃奶,这时妈妈首先要看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的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系带过紧或缠绕在新生儿的某个部位,再看看新生儿是否过冷或过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有些新生儿睡眠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要吃,这可能是新生儿一次没有吃饱;新生儿吃奶时比较用力,中途会将含在嘴里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些妈妈以为孩子已吃饱了,其实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如中途休息时间过长,可轻揉新生儿的耳垂,如果吃饱了,这时新生儿就不再吃了。

    7)有些新生儿易溢奶,每次喂奶后让新生儿伏在妈妈的肩部,然后轻叩新生儿的背部,以排出胃内的空气。一旦发现溢奶,应立即将新生儿侧卧,清除口腔内的奶水,不要将新生儿抱起,以免溢出的奶水流人气管,引起呛咳,重者可能引起窒息;平时要将新生儿睡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防止溢奶时不被发现而引发严重后果。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3-0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胎龄已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1000~1499g的早产儿。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国内报道在63%-74%,其中体重

1 护理要点 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四关,即:保温、呼吸管理喂养、预防感染。

2 体温管理 极低体重儿特别表现为皮肤的未成熟性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很容易陷入低体温状态,为便于医务人员操作和抢救,所有患儿人院时先置于远红外抢救辐射台上保暖,用3M易撕敷料胶带粘贴好肤温传感器,保持其肤温36.5-37.0℃.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病情稳定后遵医嘱转入暖箱中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凋节箱温,暖箱中相对湿度50%~60%。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患儿体温在36~37℃。

3 呼吸管理 极低体重儿由于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等。故人院后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是否需要给氧及给氧的方式。给氧浓度为30%~40%,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由于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易发生肺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早产儿的氧疗管理工作,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吸氧期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并定期监测血气,严密观察其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20秒或更长,多伴有青紫和心率减慢(HR

4 喂养 对不伴有消化道疾病的早产儿,主张早期喂养。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出生后1小时开始喂5%葡萄糖,若无呕吐,腹胀,可试喂母乳或稀奶(1:8),对胎龄稍大、吸吮反射良好的早产儿,可直接用奶瓶喂养,为了防止误吸而引起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开始仅给5ml 10%的葡萄糖,然后是母乳,每2小时喂奶一次。根据体重及吃奶情况调整奶量。可以每次1mL起试喂,24小时后吃奶顺利可每次逐渐增加0.5-2mL,注入时置患儿于仰卧头高位,也可通过微量注射泵缓慢注入。胎龄80次/min的早产儿,改用鼻饲管喂养,以母乳作为首选,其次可选用奶:水为2:1的牛奶,由少到多,少量多次,速度不宜过快,奶量可按每次2-4ml/kg体重,每2-3h 1次,l~2d后每天较前1天增加1-2ml,哺乳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暂停、腹胀、呕吐,肠鸣音减弱或便血等现象发生,如有上述情况,立即停止喂奶,待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再行喂养。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出生后5-7天开始予完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期相对较短,体重多在生后第5-6天开始回升,故每日测体重1次,及时调节喂养量,以体重保持在每日增加10-30g为宜。

5 预防感染 极低体重儿抵抗力极端低下,加之皮肤的未成熟性,即使无外来损伤。只是由于皮肤与床垫的长期接触,或自身尿粪污染都可使感染急速播散和加重。另外暧箱内的高温高湿状态,医护人员的手、气管插管、监护装置、胶布等,都是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护理时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及加强基础护理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入室前后,操作前后洗手消毒;体温计、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做到个别专用;非损伤性管理.给予有效的静脉置管,减少频繁穿刺造成皮肤损伤与感染。监护时敷贴装置应尽可能小范围,并在皮肤上涂抹防意外故障的处理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尤应注意,稍有疏忽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工作中应不断地学习探索,刻苦钻研专科技术,提高专科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增加服务内涵,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推动fIIL液净化事业的发展。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VLBWI属高危儿,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好转后也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NICU的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各种监护器正常运转,抢救物品及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每班要详细记录患儿的体温,呼吸,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吃奶及大小便情况。

综上所述,在VLBWI的护理过程中,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是保证VLBWI存活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同时对年轻父母的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因此在VLBWI出院始建立健康联系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通VLBWI健康咨询热线,安排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解答家长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的方法,对VLBWI神经系统发育,听力,视力,运动能力等进行定期跟踪观察1-2年,以利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干预,改善远期成长目标。从我科出院的VLBWI定期到儿童保健科就诊随访,进行正规系统的积极干预,并指导家长育儿知识和措施,以提高VLBWI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51-52.

[2] 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