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帮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技术帮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技术帮扶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1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24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推广形式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推广的成效。笔者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相关理论,与各位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旨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水平。

1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直接关系到推广效果,也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特别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也与时俱进。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故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方面的探究,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1]。

2主要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渠道的推广形式。

2.1政府推广

政府是农业体系推广的主体,它需要全方位的覆盖网络,起其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可以快速地形成一定规模的推广效果。采用农业体系的主要是农业服务部门,如农技站、经营站、土肥站等。但是,从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广方式来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推广方式比较单一,难以灵活主动地开展工作,推广任务细化不够,推广的目的与农户需求不符等,难以完全有效地适应农户的实际需要。

2.2商业推广

商业性质的推广主要是指通过销售、收购农产品等方式,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进行推广时,相关的投入与引进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优势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这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传播等工作的开展来说,更能方便有效的安排。但是,此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不足,因为是商业性质的推广,容易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夸大对产品的功效,从而造成对农户的误导。因此,在商业性质的推广中,必须加强推广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增强商业推广的时效性。

2.3帮扶推广

帮扶性质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农业产品方面的帮助与扶持,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政府在帮扶过程中,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等都可以参与,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推广效果。但是,这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推广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帮扶单位来自于多个领域和多个行业,难以比较专业地指导农业技术,从而影响了帮扶效果[2]。

3主要方法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其采用怎样的推广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如果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当,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事与愿违,造成负面影响。从当前看,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3.1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广告宣传方式

广告宣传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可以通过传统与现代两种方式进行宣传。一是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采用发放信息技术宣传资料,布置宣传展板,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会议等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宣传,这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是现代的广告宣传方式。新型传媒技术的兴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手机、QQ、邮箱、微信等新兴的现代化通讯传媒工具,进行无缝式全覆盖的宣传,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的优势。当然,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经费投入,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策划、部署等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3.2技术讲座与现场指导

一是技术讲座。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技术讲座,也可以直接到农户的家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座的方式,可以形成集中宣传的良好效果,能够节约时间、节省投入的资金等;二是现场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当场为农户排忧解难。这样的指导推广方式很具有说服力,可以让农户零距离地见证和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

3.3试验与示范

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性质来看,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推广,现处于探索阶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经过试验或示范,盲目地进行扩大化地推广普及,就可能给广大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公信力。因此,通过试验、示范的方法,可以充分积累风险防控的经验,让每个农户直接感受、体验和认可。只有试验成功、示范到位才能将农业技术推广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3]。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形式与方法对于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适用的推广形式与方法,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也直接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要强化责任,提升素质,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利庆,张其鲁,魏秀华.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J].种子科技,2010,04:24-26.

[2]邱小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04:72-74.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2

“多维度”选拔人才

“好中选优、优中选尖” 是阿克苏市严把乡土人才选拔“入口关”一直坚持的原则。提高乡土人才的“准入门槛”,一方面要从人才的数量和类型上把关:由市远程办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各类农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农业、畜牧、林业、农机、文化、卫生等行业分类登记,确定了768名懂经济、精技艺、头脑活的“土专家”“专业户”等农村人才,全部录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另一方面,选拔出的乡土人才还要有较强的学习服务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为鼓励农村人才随时更新知识技能,市远程办还特邀28名农业专家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帮扶团,将农业专家的技术特长和通讯方式公布给农村人才,二十四小时接受乡土人才的咨询。

阿依库勒镇农民玉山江是村里公认的“土专家”,他养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到市场上都能卖上好价钱。自从他被选为“乡土人才”后,一有空他就来远教站点给村民们介绍养殖经验,一一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对这种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式,他很认可:“我跟大家聊聊我养得好的秘诀,再跟大家学学他们种得好的经验,互通有无,特别好!今年我打算种植红枣,所以我真得向村里其他的‘专家’好好请教才是!”

“重孵化”实力升级

“孵化”乡土人才需要优质的土壤。根据阿克苏市产业分布特点,依托乡土人才在产业、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市远程办科学组建种养殖示范基地26个、专业合作社62家,邀请专业教师团队来示范基地和合作社为“土专家”“田秀才”讲授专业知识,为乡土人才提供“充电”锻炼的机会。同时,这片成长土壤也是乡土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党员群众致富的平台。自示范基地成立后,全市乡土人才先后组织6630余名农村党员、退伍军人、后备村干部和有一定实用技术基础的农牧民群众开展棉花、红枣、核桃、香梨、苹果种植以及牛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92场次,使党员群众每人都能掌握1~2门技术,实现了农业技术有效“嫁接”。

依干其乡农民阿布拉是红枣种植户,由于不掌握科学的红枣种植技术,近几年连年亏损。自从乡里的红枣种植示范基地开放后,每一次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很快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转过年他的红枣收入就成倍提高了。高兴之余,他还经常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自己也成为了“田秀才”。

“挽裤脚”无缝帮扶

乡土人才来自基层,也要想办法深入群众中发挥实实在在的“领头雁”作用。对此,阿克苏市在发挥乡土人才帮扶作用时注重了两个“度”:一个是帮扶的“热度”,市远程办编印乡土人才服务通讯录,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咨询技术难题;另一个是帮扶的“密度”,开展“送技术到家门”活动,组织乡土人才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指导,现场分析和解决好群众的具体问题。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农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形式

1.1商业性

农业技术推广商业性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以产品销售、产品收购为目的的农业推广形式。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关联其他农业服务,且这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的主要目标是现代化产品,所以对技术开发、技术传播以及市场销售的能力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对于市场销售的形式,通常是由专业公司来进行研究、推广与投入工作的,进而为农民提供有关市场信息,以此来让农民对产品的具体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最终将产品发放到农民手中。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应该按照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夸大产品功能只能是误导农民购买,在产品的推广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1.2项目专

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依据专题项目合作,在特定的区域内,组织相关单位在依据影响农业发展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当地农民生产的发展。

1.3帮扶性

农业技术推广在对农业技术推广时,给贫困单位一些资金支持,可以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这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大多数时候没有对扶贫单位进行细致的了解,盲目地进行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但是农民的认识程度不够,投资的新技术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先进的技术没有实用性。

1.4科研型

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型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主要是指有关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人员与机构都在主动与积极地研究技术推广形式,但推广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则必须在经过了一定的专业培训之后才能够掌握。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

2.1农业技术推广站带动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站是政府与政府延伸管理的科技服务部门,其主要有财政部门、政府科技局系统、农业主管部门等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且具有支撑性特征的力量。一般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与日常业务进行一定的管理工作,其中,下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同时能确保省级和县级农业之间的信息联合。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一般采用“技术承包”、“科技产品跟踪服务经营结合”、“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结合”、“示范辐射和项目推广结合”等形式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该模式还包括对象团体系统和技术服务系统这两个系统。其中,对象团体系统主要是农村社会环境、农村社会结构、农民构成;技术推广服务系统主要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环境、推广人员构成。上述两个系统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能够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与帮助。

2.2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农村技术协会的主要组成人员是农民科技致富、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普及的关键工作人员,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农民生产活动中。农业技术协会主要目的是要向农民传输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使其在依据市场实际需求以及自身意愿的基础上,提高农民市场意识与生产先进性,不断开阔农业市场。农村技术协会一般处于竞争主体的位置,能够主动的掌握农业市场的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及时的推送给农民。农民在得到了农业技术协会的帮助之后,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然后就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进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3农业科技园推广模式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农业科技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引入农业新品种的方式来提高科技园的科技水平,并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到农业运营中。当农业科技园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主要是向农民推荐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高效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而让农民能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经营模式。当农业科技园在进行推广工作时,需要做好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并在使用一些高新技术时,邀请专家到田地中进行实地指导,和农民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在园区之中推广农业技术模式,让龙头企业做好前期工作,让农民做好种植生产工作,充分发挥园区的资源能力,提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园主要是将科学技术放在首要的地位,并将龙头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在此模式下,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就需要不断进行信息化辐射,并且还要进行市场化规范管理,推广高新技术产业,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此外,农业科技园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进行仔细的整理与总结,并对农业高科技成果进行汇总研究,然后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推广,之后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农民,确保区域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厅魏百刚厅长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帮扶贫困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充实帮扶力量,不断深入推进贫困村全面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一)整合力量,重点倾斜。以贫困村作为我局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聚焦目标定向发力,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确保贫困村早日脱贫。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按照扶贫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五个精准”工作要求,在认真做好与贫困村经济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的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经济发展和重点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因地因户制宜、尊重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制定联系帮扶工作计划,有层次、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增强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实现突破。积极引导贫困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壮大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为持续提高收入搭建可靠平台,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为贫困村争取、兴建一批管根本、立长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项目,有效改善设施条件和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贫困村自身发展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结对帮扶,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对重点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户建立档案卡册。对症下药、因户制宜地制定精准扶贫计划,提出科学有效的精准帮扶措施,实现贫困户脱贫的“原动力”与帮扶单位扶贫的“推动力”有机结合。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12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初衷是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增加农业收益,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做到位,将会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顺利发展。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确保农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另外,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不意味着只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同时还要求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1 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人员分布缺乏合理性

尽管国家为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在所有地区都设立相应的农业推广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很多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仅仅局限于市级和县级机构中,乡镇虽然也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的人员,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乡镇范围内,很少深入到农村一线。结合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组成状况的调查发现,只有在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配备比较合理,同时人员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也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不仅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队伍还存在比较严重老龄化问题,缺乏活力。只有很少的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过去农业推广模式所应具备的针对性,导致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甚微。另外,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技推广员认为农技推广工作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也很难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也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存在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的缺点,同时推广工作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继农业发展目标发生转变之后,依旧采用行政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未充分考虑农民技术的需求特点,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化,因此,推广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同时,由于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些投入产出比过低的农业生产项目已经无法吸引农民进行种植了,成为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的一大因素。另外,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化,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对推广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推广技术往往得不到应用推广。

1.3 缺乏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体系是否完善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能否取得预期推广效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主要有省、市、县3级,在乡镇里只设有农业推广工作站,推广的主要范围主要限于县级。就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来说,按理说应由县级机构负责实施,但是县级机构接手项目会直接交到县土肥站由其负责检测,对土肥站来讲,不仅要求其技术过硬,还要做好土样采集及化验工作,因而土肥站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同时,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还面临人员技术力量短缺,经费不足的问题,市级机构与其并不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管理,只能说是一直业务指导关系,难以形成层级分明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这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是极为不利的,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2 解决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策略

2.1 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人员合理性分布

尽管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已经覆盖到市、县级,甚至在乡镇还设置了农技推广站,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级农技人员长期处于市县等较高一级的机构中,自身才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同时,乡镇一级的农技人员则只是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而已,未能真正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加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站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面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必须出面,调节农技人员合理性分布,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多安排一些高级农技人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应的,市县等较高一级的农业推广机构,主要行使的是管理职能,人员可以适当缩减,改变农技人员不合理分布的现状,从而更好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推广技术推广能否取得成效。当前农技推广由于推广形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低下,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通过培养农民带头人,组建专业技术协会。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把农民作为工作重心,在村组中选择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带头人来培养,为其开展专业农业技术培养,让其在培养中真正成长为专业农技人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村级技术人员短缺的难题,对于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有利的;施行农业技术人户推广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农技示范户的培养,并充分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结合专家进大户指导、大户帮扶小户,农户之间相互帮衬等途径,从而促进农技转换,通过这种推广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打通了农户和农技人员沟通的桥梁,而且还对农技成果的入户率的提升。

2.3 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的质量,促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省、市、县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应该层级分明的约束和被约束关系,上级机构要对下级机构进行直接领导,规范下级机构行为;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技服斩游椋让他们亲赴乡镇农田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负责农业技术的科研推广,以确保农业技术具有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农技推广机构还应该与其他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组织协作工作,实现最新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农技推广的有机融合,这样有利于生产力转换,只有这样,农技推广机构的所具有的传播的实地指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薛春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4(5):228.

农业技术帮扶范文6

    一、明晰思路,牵准“牛鼻子”

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70%以上贫困户聚焦到主导产业链上并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发展后劲。

二、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

(一)健全“一个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市县农业部门均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工作责任。市局健全了领导干部分片负责区县制度,一名局领导分片联系一个区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各司其职开展帮扶、暗访和督导,形成了激发能动性、增强整合性、注重动态性、把握精准性和提升廉洁性“五个助推”扶贫攻坚工作机制。与各区县农业部门签订责任书,分季度召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全面保障驻村农技员到村工作生活补助、培训费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待遇。

(二)完善“两个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市、县、村产业扶贫规划。认真摸排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对有条件、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规划扶贫产业,形成了《贫困户到户产业规划表》,二是规划5万余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或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其依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帮助其依托产业增收致富。

(三)优化“三支队伍”,确保帮扶到位。一是调整充实驻村农技员,为农业技术“把脉”。113个贫困村选派114名驻村农技员,对已脱贫村继续帮扶,严格工作考勤考核和工作督查。二是优化专家服务团,解决技术“梗阻”。全市94名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5个,根据农事季节、产业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需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组建巡回服务小组,开展“诊疗”服务。全市组建由县、乡421名农业技术人员人员组成101个服务小组,负责全市98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653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30项,解决技术瓶颈41个

(四)狠抓四个落实,增强工作动力。一是落实奖惩管理考核。市、区县农业部门分别与114名驻村农技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将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推行领导约谈、“召回”或问责机制。同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进行表彰,2017年,旭阳镇马石村驻村农技员邱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推荐车正权等3人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驻村农技员,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表彰。二是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我局落实全局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严格按省农业厅发〔2016〕55号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全面保障驻村农技员到村工作生活补助、培训费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待遇。三是落实农业技术培训。1-5月,“三支队伍”举办培训班116个,培训农技员211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46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621人次,培训农户2227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1882份。四是落实产业发展资金。今年全市各级农业产业扶贫计划总投资14516.4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1535.6万元,市级财政投资114.27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95万元,信贷500万元,社会投入10985.8万元。1-5月,已投入资金3585.4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25%。

三、产业融合,走出“新路子”

(一)打造一区六园,发展主导产业。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高标准打造“一区六园”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区县各1个10万亩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目前,各园区管委会(指挥部)和服务平台公司均已建成,建设方案及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四区两县共规划建设73个重点项目、投资10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5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业)示范(重点)县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积极帮助荣县成功纳入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四川唯一,全国仅40个)。

(二)依托龙头企业,开展订单扶贫。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和代养畜禽,通过授人以渔,加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使其早日实现脱贫。据初步统计,全市112家龙头企业吸纳2972户贫困户开展订单扶贫,贫困户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如大安区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引进江苏立华牧业集团建设年出栏3500万羽肉鸡一体化项目,农户通过建棚代养方式实施,对贫困户无力出资建棚的实际,为每户提供8万元的启动支持资金(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万元+免息周转金借款1万元+贴息贷款5万元),使贫困户投身到代养大军中增收致富。据统计,目前该区已累计发展肉鸡代养433户,其中贫困户285户,出栏肉鸡 970.98 万羽,其中贫困户出栏 328.32 万羽,代养农户获益2800万元,其中贫困户890万元。肉鸡产业已成为大安区产业精准脱贫的第一大产业,参与雪山草鸡代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从3100元增长到20000元以上。  

(三)发展休闲农业,开展农旅扶贫。依托60公里环城休闲产业带及自然景观优势,在贫困村和重点村举行“千年豆花情·印象苗仙湖”、“信步沿滩.美过周末”、葡萄采摘节、中国李采摘节等农旅活动,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据统计,1-5月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旅活动52次,促销农产品实现收入2200万元以上,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为720余名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脱贫。花香田园召开“第二届花卉博览会”、“水幕激光秀”、“植树节活动”等休闲节庆活动6次,带动艾叶、建设及周边乡镇10多个村上万户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增收达1600元,解决137个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个,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四)信息进村入户,开展信息扶贫。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覆盖全市85%以上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全覆盖)的益农信息社,扎实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有效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农村现代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方式现代化,有效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和程度。

(五)完善利益联结,开展带动扶贫。我市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据初步统计,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带动贫困户2972户,通过“土地入股”、“财政资金量化入股”等股份合作带动贫困户281户,其他合作方式带动贫困户 1101户,流转土地1304户,其他方式带动贫困户833户,共计6491户,吸纳就业1120人,占全市贫困农户的19.1%,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1491户贫困户入社,带动3665户贫困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共计5156户,吸纳就业1357人,占全市贫困农户的26.8%。据测算,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四、靶向短板,下足“绣花”功夫

(一)靶向统筹推进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指导,创新农业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强化造血功能,重点解决好“重生产、轻市场、销售难”问题,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开展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延长扶贫产业链。

(二)靶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坚持扶贫、扶志与扶智结合,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梳理农业产业发展信心,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主体意识,激发干劲和决心。促进扶贫对象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靶向利益链接上下功夫。创新扶贫机制,进一步深化扶贫资金量化折股、银政企+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农民土地入股+公司投资建设等利益联结新机制,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