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1
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对56 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作评价。结果: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抢救成功率为89.28%。结论: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
多发性创伤的发生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至少2 个器官同时或相继的发生严重创伤,单个器官的严重创伤即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多个器官的损伤叠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多发性创伤的发生,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病死率较高[1]。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治疗,是患者后期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6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统计,56 患者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1.2±4.9)岁。56 例患者均在受伤2 小时之内送至医院就诊,56 例患者的受伤因素各不相同,其中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42 例,坠落伤患者6 例,刀外伤患者5 例,另外3 例患者为塌陷伤患者。5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急救原则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原则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最主要的是抢救,其次为诊断与治疗,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而言,确保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诊断以及辅助检查而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在处理患者多处创伤的时候,优先处理患者的致命伤,对于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创伤优先处理,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例如患者出现窒息则应首当清理呼吸道,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则需要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对患者的多发损伤进行逐步处理。
1.2.2 迅速评估患者伤情
对于多发损伤患者,接诊者应在接触患者时即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迅速评估,首先诊断伤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否有威胁,并作出及时的判断与处理。一边询问患者的伤情,了解受伤的状况,同时应该按照ABCDE 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检查,即A(Airway,气道检查)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呼吸检查)检查患者的呼吸幅度与频率;C(circulation,循环)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末梢循环状况;D( disability) 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进行评估;E(exposure)全身检查。对患者依据顺序进行检查,并记录,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创伤应紧急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1.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异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人工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2)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的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以及胸腔状况等,并依据不同的状况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
(3)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其中1 条可以用来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的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外伤出血严重的患者即刻进行加压包扎,怀疑腹腔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或者B 超检测,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迅速送往手术室,并注意转送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4)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需要作出及时的评估,可以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AVPU)系统评估法。
(5)全身检查:进行全身检查,查找受损部位,如果患者有颈部或脊椎损伤则必须进行制动处理。
1.2.4 休克的处理
患者休克早期的发现主要依靠对患者脉搏、血压、脉压差以及呼吸尿量的测量。休克早期的患者首先出现脉搏细速,进而会有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 是诊断休克的关键指标,因此对于血压以及脉压差的监测是对患者休克救治的关键。另外每小时尿量≤ 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提示有休克。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表示,运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28%。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患者对本院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认可度高。
3 讨论
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2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精神科 医院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精神病人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使用抗精神药物对白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病人免疫力下降,同时精神病人病程迁延,住院时间长,病人长时间生存在人口密度高的环境中,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本文对本院2009年患者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针对院内感染率高的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分析原因及提出预防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出院的精神科病人 1156例,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确定院感诊断,发生院内感染共84例次。其中呼吸道57例(67.85%),胃肠道10例(11.90%),皮肤感染7例(8.33%),口腔感染6例(7.14%),其他4例(4.76%)。
2 易感因素及预防管理
2.1 上呼吸道感染
2.1.1易感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病房为封闭式,病人群聚在一起,门窗关闭致使通风换气不良,室内空气混浊,成为呼吸道致病菌繁殖的有利条件。患者生活自理差,多数患者体质较差,因此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另外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的镇静作用,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使吸入的灰尘微生物保留在呼吸道而发生感染,抗精神病药物易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而致吞咽困难[2],病人进水、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而导致呼吸道感染。
2.1.2 预防管理 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减少空气中致病微生物是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每日晨晚间护理后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月一次做好病房空气质量监测,冬夏季使用空调后,护士要严格调节好空调温度并定期对空调清洗。
加强病人的卫生护理,特别是对病情不稳定生活不能自理的不知冷暖饥饱的患者要帮助病人随着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合理调配膳食加强营养,对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给予支持疗法,改善营养状况以增加机体抵抗力。组织病人到室外活动,平时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强用药护理,督促病人平时睡觉侧卧位,预防呛咳。同时饮食清淡易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多进软食,如蒸鸡蛋,肉糕等。饮食时给予足够的时间,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甚至噎食等。
2.2 胃肠道感染
2.2.1易感因素 精神病人卫生观念差,生活懒散,用餐前不洗手,有些病人甚至洁污不分,常会捡垃圾吃[3]。同时精神病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是胃肠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另外精神病人饮食实施共食制也可能增加感染率。
2.2.2预防管理 做好卫生宣教,训练和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病人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捡脏东西吃,防止病从口入,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极度低下的病人采取一帮一结对并由相应的床位护士负责。做好饮食管理定时定量进餐,对家属送来的食品和水果一律统一存放,由保管员负责检查管理,定时定量分发以防止暴饮暴食,水果一律用84消毒液消毒后再发给病人。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碗筷平时每日三次用84消毒液浸泡用流动水冲洗,每周一次送高压蒸汽消毒。对肝功能正常与异常的餐具要分开应用分别处置。病人饭菜凳椅每次饭前用泡腾片消毒液擦拭,水杯毛巾每周二次集中浸泡半小时后冲洗干净并固定专人专用。一旦出现肠道感染病人立即实施床边隔离,集中管理感染者以切断感染途径并对床单位做终末消毒。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有的患者已发生感染但无明显体温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平时要掌握每一个病人的病情特点及表现,善于发现患者的细小变化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治疗。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住院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另外工作人员要注重洗手的依从性,规范护理操作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能起到积极作用。
3 讨论
由于精神病人的被动,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使人体正常免疫体制缺损,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期处于封闭式环境中群居,活动减少,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因素。本文发现精神科院内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占总院内感染的79.76%,因此要减少精神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重视消除易造成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的易感因素。精神科护士只有加强工作责任性,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从细微处入手,抓好每一个环节,以热心、爱心、真心、诚心的服务态度,把精神病人当成亲人,无微不至关心、照顾,使医院感染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组.医院内感染的诊断[J].中华医院杂志,1991,7(2):28.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4
目前,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越来越常见[1],是一种受气流特征的肺部疾病,气道不畅以及呼吸道的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在我国,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呼吸道感染后极易初夏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也逐渐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受到控制并且疾病可以好转,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其中,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者患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排痰护理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可以提高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有效调节患者局部缺氧及呼吸不畅[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干预,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患者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年收治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诊断均符合2007 年01 期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3.8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呼吸科常规治疗,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注意患者电解质平衡以及有无酸解中毒症状,对两组患者给予持续吸氧,防止患者出现突发疾病等。对照组则采用上述支持常规治疗,护理进行呼吸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不太程度的排痰护理。观察患者在进行排痰后,生活质量的改变以及患者进行运动的耐受能力,针对此结果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排痰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内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恒温、湿度适中,每天对患者的床铺进行更换,保证患者每日翻身,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褥疮形成。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应保持所穿衣物宽松,被褥宜松软,这样对患者的呼吸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嘱咐患者进行戒烟,保证饮食清淡。
1.3.2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心理上存在恐惧感,临床护理人员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于讲话困难,可以通过手势来与患者沟通;其次,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临床上会出现出突况,此时,便要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处理。
1.3.3排痰护理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后有意识地咳嗽,以促进排痰,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排痰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
1.3.4氧疗护理 如果临床上出现了呼吸困难患者,对患者进行氧疗,方法为保持持续性的低氧吸入,流量一般控制在1~2L/min,持续10~15h/d[3],吸氧期间,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患者呼吸道有无异物排出,如果发现患者痰声加重,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方法同上。
1.3观察项目 评价应用SGRQ量表,其内容主要包括 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及平均住院天数。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就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s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耐受能力、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经过统计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SGR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日常生活及住院天数评分越低,效果越好,运动耐受能力评分越高越好,由此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和运动耐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常见的病因是阻塞性通气障碍,正是由于通气障碍,COPD会引起呼吸衰竭,最后导致心肺衰竭。临床上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表明使用BiPAP通气机可明显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治疗以及病情控制,通气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患者坐卧位姿势,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来进行治疗。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9例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心脏外伤患者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3例;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术前急救预案的启用以及尽早的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急救预案;心脏外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1
作者单位:222002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张惠: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心脏外伤患者病情紧急,伤情凶险,若不及时正确的救治,死亡率极高,通常因为大量出血和心包填塞诱发心跳骤停,导致患者快速死亡。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19例心脏外伤的患者,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26岁。开放性心脏外伤16例,为锐器刺伤;闭合性心脏外伤3例,其中车祸及坠落伤2例,挤压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为20 min~6 h。临床表现为休克者为14例,心包填塞者8例,其中4例发生了心脏骤停,8例合并有血气胸。
2护理
2.1术前急救护理
2.1.1心外伤术前急救预案的制订因心脏外伤病症来势凶猛,发展极快,如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我科遵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查阅大量护理资料,并邀请高年资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参与,结合我科具体情况制订了预案,并采用分层级培训的方式,利用每月1次的科务会进行模拟练习,使吸氧、监护、抽血、静脉通路的建立不必等待医师下达医嘱后再执行,节约了急救时间。每次急救结束后进行讨论、论证预案是否准确合理,采用“品管圈”科学的方法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护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心脏外伤患者而言,绝不能等休克纠正后再手术,必须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2.1.2早期正确的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凡胸部伤口位于心脏体表投影区域或附近都应警惕心脏外伤的可能。闭合性心脏外伤患者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2]。因为常合并其他严重的胸、腹部及颅脑外伤,容易掩盖了心脏外伤的症状,当患者经大量输血、补液,休克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了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应考虑心脏外伤的可能。对诊断困难且病情允许者,可选用床边B超检查,本组病历均能及时正确判断。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由责任组长负责呼吸道的管理。首先判断有无呼吸道梗阻并在解除梗阻同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面罩给氧为3~5 L/min,保持患者SPO2在90%以上,将患者安置头高脚低20°~30°卧位,这种能使心包内积血淤于心尖部,对心排出量影响较小,并可使血液积于胸腔低位,有利于肺扩张,减轻患者呼吸困难[3],如病情危重或呼吸已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2.1.4维持有效循环由责任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在最短时间内用16~18 G套管针建立至少两条输液通路,一条用于快速补液、输血,另一条用于升压药或静推急救药品,同时采血送检并备好血源。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高劲谋等[4]认为,如血压上升至12.0/8.0 kPa时应控制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使血压保持在正常值的低水平,这样可避免血压过高引起伤口出血,加重心包填塞。但根据我们的护理经验心脏外伤大多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术前抢救过程中,应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为手术赢得时间。
2.1.5尽快缩短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由具体护士负责药品、物品的补充,急救过程的记录,急救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的执行,密切医护配合以及对外联系,使患者最短时间入手术室。
2.2术后监测及护理
2.2.1血液动力监测心脏外伤术后患者其心脏舒张和收缩均受到影响,使心肌缺血缺氧,心功能受损,易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因此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1)选择正确的导联。清楚显示P波、QRS波、T波,正确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做好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备好除颤仪,准备好除颤设备。(2)中心静脉压的监测。CVP正常值5~12 cmH2O。CVP<5 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CVP>15 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根据CVP调节输液速度,保护心功能,患者术后寒战、疼痛等也可使CVP升高。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寒战而导致CVP增高,经分析判断及时保暖处理后得到纠正并证实预测。(3)尿量的监测。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常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组织灌注不足,肾脏损伤常见[6]。如尿量小于20 ml/h,提示肾血管收缩或肾血容量不足。如血容量已补足,尿量不增加反而减少或无尿,提示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应立即检测肾功能。经利尿保护肾功能等措施,尿量仍不能增加,应尽早采用血透治疗。
2.2.2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术后严密注意监测患者呼吸的频率及深浅度。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期间,导管固定妥善,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患者使用呼吸机3~48 h,均顺利拔管。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并每2~4 h给予翻身拍背1次。本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无呼吸道梗阻发生。
2.2.3术后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管的监测及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每15~30 min挤压胸管1次,保持其通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性质是判断有无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可靠指标,如引流量200 ml/h连续 3 h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严密观察心包引流管有无血块,若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要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本组1例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阻塞,出现心包填塞症状,经再次开胸后治愈。
2.2.4脑复苏的监测及护理由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组织常温下3 min即可造成脑损伤。本组患者术中已由麻醉师开始采取头部降温保护脑组织,术后为了预防和减轻脑损害继续头部降温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各种反射的变化。术后1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及时给予四肢大血管及头部降温,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治愈出院。
3结果
本组19例心脏外伤的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9.47%,病死率为10.53%,本组1例到我院时已心跳停止,因心脏停搏无法复苏死亡。另1例死于手术中,因刀刺伤至左心室巨大裂口,心室修补后无法复苏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
4小结
心脏外伤的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术前急救护理以及不失时机的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心外伤急救预案的应用,规范了急救流程,使得评估和急救同时进行,并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提高了急救效率,使得抢救护理工作急而有序的执行,为成功的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参考文献
[1]田辉,邵国丰,张志粱,等.18例外伤性心脏破裂的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2):72.
[2]吴春齐,何学志,李金声.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3):181-18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9-151.
[4]高劲谋.胸部创伤诊治中几个重要问题[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5):258.
[5]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4-235.
[6]倪科伟,许林海.心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34-235.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6
关键词:急性喉梗阻;畅通气道;急救护理
急性喉梗阻是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致喉腔急性变窄或阻塞而引起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1],如不及时进行快速的抢救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救治急性喉梗阻患者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6例,男17例,女9例,按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分为四度,其中Ⅰ度喉梗阻11例,Ⅱ度8例,Ⅲ度5例,Ⅳ度2例。按病因急性会厌炎15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6例,过敏引起喉头水肿3例,咽喉部异物2例。患者喉梗阻的临床诊断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标准[1]。
2急救护理
2.1严密监测呼吸变化,及时消除病因:喉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结合病史,及时做出病因判断。如为炎症,要及早使用抗菌素和激素,控制炎症,减轻水肿;对咽喉部异物要及时取出,解除喉痉挛;对过敏引起的喉水肿,立即切断过敏源,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
2.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旦诊断患者为急性喉梗阻,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遵医嘱及早足量静脉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达到快速有效地缓解喉梗阻症状。
2.3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吸氧对喉阻塞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开始给氧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呼吸骤停[2],但喉阻塞通气不良,单纯吸氧不可能解除其呼吸困难。
因此, 对Ⅰ度、Ⅱ度、Ⅲ度喉梗阻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保证气道畅通,酌情使用口咽通气管,也可采用托双下颌角的方法,如若为异物阻塞应迅速取出,并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本组1例Ⅲ度喉梗阻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因吃饭时被一大块牛肉堵塞声门造成梗阻,经及时取出后,呼吸困难缓解。Ⅲ度喉梗阻患者在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给氧治疗缓解不明显时,要及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Ⅳ度喉梗阻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畅通气道。本组2例Ⅳ度喉梗阻患者来诊后,表现为严重缺氧,口唇紫绀,面色青紫,大汗淋漓,烦躁,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明显三凹征,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高流量给氧,待患者缺氧改善,由烦躁转为安静,血压回升,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病房继续治疗。
2.4做好急救准备: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的有效措施,对病因不明或病因一时不能去除并有呼吸困难症状的Ⅲ度喉梗阻患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Ⅳ度喉梗阻患者,则不论其是什么原因,必须争分夺秒实施气管切开术,若情况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因此,要积极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根据患者情况,一旦需要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则迅速配合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