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学科建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可以给学习者创建一个立体空间,让学习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效果和质量。此外,通过舞蹈文化的教育,可从多个角度剖析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使人们深入了解舞蹈文化内涵,挖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一、学科建设下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重要性

(一)学科建设视野下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

在国内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教育逐渐形成特殊文化结构的层次,已经变成学科建设下新型文化的体系。少数民族的学科建设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国内少数民族的舞蹈教育一般是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使人们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弘扬与传承,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水平;国内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发扬需从基础舞蹈着手,加强少数名族文化的适应性,提高说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和当下社会建设间的适应性[1]。

(二)舞蹈文化的教育舞蹈文化间的联系

文化和文化传承间有着互相支持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在文化与文化传承的转变、发展与融汇过程中,渐渐形成舞蹈文化的教育内容与舞蹈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文化的教育之间的文化特点与文化性质比较一致,两者有独特文化底蕴与外部的环境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目前,少数民族舞蹈教育内容与舞蹈文化具有特定的情感空间、区域与文化环境,其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也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灵魂,两者共同形成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体系,而且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对文化传承质量有着改善作用。此外,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与舞蹈文化中,其中,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是目前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而舞蹈文化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口传身教方式来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既可以加强学习者舞蹈姿态的娴熟度,又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舞蹈文化的内涵,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至关重要。

二、学科建设下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策略

(一)对舞蹈文化的教育内容进行拓展

我国少数民族比较多,民族的基数也比较大,各个民族间因为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性等存在差异,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业各有特色。在少数民族的文化舞蹈传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合理分析舞蹈文化习俗信仰、文化背景与文化习俗,充分分析与控制舞蹈形态与肢体语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力与内涵。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任务比较重、学习人数比较多,导致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学不能全面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选取优秀学习者,让这些优秀学习者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通过这种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水平。另外,学习者还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全方面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相关内容,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弘扬[2]。

(二)稳固舞蹈文化的教育平台

国内教育可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教育建设过程中,具有稳定教育的平台。教育平台也是教育措施与教育方法实施基础,其不仅会影响到教育实施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到教育体系的发展,逐渐变成教育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进行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拓展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全方面分析舞蹈文化的教育系统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同时针对舞蹈内容与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教育结构进行设计,进而形成教育框架。此外,教育者还要提高自身舞蹈文化的教育技能与水平,强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技巧,贯彻落实舞蹈文化的教育评估与教育重点,促进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发展与传承。

(三)强化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原则和教育理念

1.教育的内容应该典型、鲜明

在少数民舞蹈文化教育内容选择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同时不断地丰富教育内容,确保舞蹈文化教育风格与文化传承的要求相符合,保证学习者可以真正参与教学体系的建设。

2.育价值和文化教育内容

教育者应用将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拓展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教育整合性与创新性,提高学习者学习舞蹈文化的兴趣,在教育中充分应用“即兴创作、发散思维”的理念,提高学习者主体意识,从而提高舞蹈文化教学效果。

3.把学习者作为教育的核心

教育者在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教育核心,充分应用人文主义的精神,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教育效果。

三、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民族舞蹈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开放性与民族性方面达到高度统一。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会受社会发展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而且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不会被大众潮流所同化,其一直秉持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保留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充分掌握民族文化精髓,帮助学习者理解民族文化底蕴,从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葛媛.民族舞蹈与现代舞的结合——浅析文化转型期民族舞蹈的生存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5,23(04):147.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分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要讨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首要的是知道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而言之,就是具有本民族特色,承载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的体育项目。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怎样的现状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地区很多高校都在这方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开设和自己民族相关的体育项目。如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开设蒙古摔跤等课程,而延边地区高校开设朝鲜族特有的长鼓舞等项目,新疆地区高校开设维吾尔族民族舞蹈等课程。二是在汉族聚居区的高校会开设汉民族传承依已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在两广地区的高校会开设舞狮(南狮)项目,在中原地区会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武术项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我国高校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还有像满族的珍珠球等项目没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上还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武术、舞狮、杂技等项目。武术又按照地区大范围分为南拳和拳。按照流派又分为太极拳、八卦掌、梅花拳、洪拳、铁线拳和咏春等许多门派。当然门派和地区的分类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舞狮上按照地区划分为北狮和南狮。南狮以其更灵活,更有难度,历史更久从而更受人们喜爱。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内容又可以分为舞蹈类、技巧类和对抗类。舞蹈类顾名思义,就是各民族的舞蹈,如前文所述,有维吾尔族民族舞,有蒙古族民族舞、有藏族的民族舞,有朝鲜族的象帽舞和鼓舞等等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技巧类项目,如杂技项目,舞狮项目、回族重刀以及各类武术项目等等。对抗类项目就是分为两方相对抗,如满族的珍珠球运动,蒙古族的摔跤运动和马球等项目。技巧类项目以杂技为主、如舞狮、武术等都属于技巧类。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一)竞争性

竞争性是诸多体育项目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最能抓捕人心的特征。国际上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以及现在正火热比赛的世界杯,都十分突出的表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这令人着迷的竞技性,尤其是对抗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具有极强的竞技性的。如蒙古族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和蒙古族搏克有着非常强的竞技性,比起摔跤散打等比赛项目精彩程度也毫不逊色。满族的珍珠球也是一项竞技性极强的运动,两队选手场上比拼的激烈比起羽毛球、乒乓球也是自有光彩。

(二)娱乐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着极为强烈的娱乐性,比如各民族的舞蹈,有很多都是起源于各族先民在劳作后的娱悦神明和愉悦自身,所以现今仍保留着强烈的娱乐性。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别且有着相当之大的运动量,是娱乐与健身合二为一的好项目。而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带有竞技性又觉有娱乐性。

(三)观赏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观赏性其实是娱乐性的延伸和升华,观赏性是在娱悦自身的基础上又愉悦他人,给他人带来视觉享受就具有了观赏性。不论是对抗类体育项目的激烈与精彩,还是舞蹈类项目的动人与优美,都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的。最具有观赏性的应当属于技巧类项目了。如武术,我国现有的高校武术教学多以观赏性为主,比赛也是以打分制,这给了本来就讲求形神兼备的传统武术给好的空间展示它的观赏性。

(四)传承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难以替代文化传承性。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族先民们在劳动以及宗教活动中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又经过历史的淘洗才流传至今。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延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镌刻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这巨大的传承性。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它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更具多样性也更具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有趣味性也更具娱乐性还有观赏性再加之以竞技性是具有全面优势的体育项目,在学生间推广更易被接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一举两得。第二点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民族独特性,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更有民族性和独特性。各地区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学校所在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推进该项目的延续发展,更能对该项目进行更好的研究。从而在侧面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又是一举两得的。最后一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链条,在高校大力展开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3

多元文化教育是有意识地将外来文化视为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多样性的世界观。多元文化不仅仅涉及到中外文化,还涉及到主体民族的文化及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借鉴,彼此吸收对方的精华,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传递去芜存菁的精神,使本民族文化更加壮大。在少数民族实行多元文化教育,其作用有如下两个:其一,使少数民族同胞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在未来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其二,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丰厚文化遗产,在丰富自身的同时为全社会作出贡献。

二、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多元文化理念促进了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在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理念的要求下,随着政策的逐步进行,阿克塞县幼儿园的师资被大大补足,哈萨克族幼儿得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2.多元文化理念丰富了少数民族幼儿的课程内容

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幼儿园所进行的多元教育为例:

(1)尊重主流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哈萨克族幼儿应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主流传统文化的教授。

(2)掌握哈萨克本族的悠久风俗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性,他们于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很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幼儿必须要学习好本民族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

(3)兼顾现代科学教育。现代社会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主要生产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可以使少数民族人们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对于哈萨克族的幼儿来说也是同理,在幼儿园时期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其本身与其民族在未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4)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生产力,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哈萨克族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丰富少数民族幼儿的精神生活。

三、多元文化教育在哈萨克族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音乐

哈萨克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本民族的乐曲不但数量极多,质量也非常高。其旋律具有一种古朴雄浑的气息,在含蓄中蕴含着奔放,在粗犷中又蕴含着缠绵,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特色乐器有冬不拉、斯布孜合等,有弹奏的、拉奏的,也有吹奏的和打击的。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通常是进行课堂式的传授,融合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后,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表现形式,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使哈萨克族幼儿得到更加直观的学习。并且,多媒体教育的直观形象特点正好符合幼儿喜欢丰富多彩内容的心理,避免了枯燥的课堂内容削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舞蹈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这种特性使得该民族的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律动性,具有粗犷彪悍、矫健有力的表现风格,充满了游牧狩猎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舞蹈题材以马为主,模仿马的日常形态,表现出极为刚健有力的风格,其他题材如劳动、狩猎等,也是模仿日常的劳动或狩猎场景,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在展示优美舞姿的同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教授幼儿舞蹈时,可以在传统模仿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幼儿观看舞蹈视频,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舞蹈理论,使幼儿学习到更加标准、形式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

3.礼仪风俗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4

1.民族地区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分析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备旅游知识、多种语言、心理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地理、美学艺术等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解答游客的问题,向游客更加详细的讲解旅游景点的特色。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导游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其中民族文化知识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民族历史、民族经济、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等内容,其中民族历史指的是民族的族源、民族的发展和变迁情况等。民族的经济指的是当地人们的生计方式。民族的艺术指的是民族的音乐、舞蹈、书法和绘画等,民族精神指的是思维方式和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等[1]。

1.1 导游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方式

其一,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导游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时候,通常会通过查询民族地区的相关资料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等,有的可以到民族当地收集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一些特定的文化习俗和特色等。通过资料来详细的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有效的培养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

其二,通过不断的亲身体验获得相关民族文化知识。导游大多数来自当地,从小就受到当地文化风俗特色等影响,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因此,导游在工作中对民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传播的时候,不仅具有来自相关资料上面的知识,还有自身从生活体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相关文化知识,加深自身对民族地区的理解。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导游都是来自当地,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其三,通过系统的培训来获取相关文化知识。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够正式上岗,大多数导游的民族文化知识有三分之二来自培训获得的,主要是通过当地旅游局编写的资料和在培训期间通过专业教师的讲授学习来获得相关文化知识。培训的时间需要根据导游自身的设计情况和当地旅游局的规定来决定的,培训之后通常会采用考核的方式来了解导游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考核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民族音乐和舞蹈、当地基本国情、旅游景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实习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2]。

1.2 导游在传播民族文化知识时存在的不足

导游主要是针对景观为游客提供文化服务的职业,导游的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向游客讲解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将当地的文化风俗等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可以有效的促进文化交流。但是在传播民族文化知识的时候,有的导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其一,对民族文化解释的偏离。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的导游将民族地区的舞蹈含义相混淆,对原始的民族文化解释不够合理和真实。例如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比较具有特色的“摆手舞”和鄂西地区的“撒尔嗬”舞蹈,两者的含义和作用不同,但是有的导游在讲解的时候会混淆,“摆手舞”一般是用来节日祭祀活动的舞蹈,而“撒尔嗬”是用来追掉亡人的祭祀舞蹈,两者相差甚远,但大多数导游在讲解的时候认为这两种舞蹈的作用和形式是相等同,这就偏离了舞蹈原始的含义和作用。

其二,对民族文化过度的诠释。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迁,大多数旅游者比较倾向旅游中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来增长文化知识和阅历,大多数旅游者比较青睐民族地区的旅游,因此,导游为了让游客更多的了解当地的文化知识,在文化知识传播的时候,过度的诠释,有的甚至出现杜撰的现象。

2.导游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

根据旅游产业的实践表明,没有任何手段可以代替导游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来替代导游的职位,通过导游可以让游客充分的体会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将导游的讲解和当地的环境情景交融,别有一番风味,还可以通过导游的个人魅力来吸引游客,使得游客更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另外,高素质出色的导游可以提升风景名胜的品位,吸引游客,让游客流连忘返。由此可以看出,导游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比较突出。在民族地区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和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重点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导游的文化素养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导游的文化素养

对导游的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对导游的知识结构进行改善等,可以有效的增强导游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游客传播民族文化知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提高导游民族文化素养的方面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需要加强对导游的培训。要想有效的提高导游的整体文化素养,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培训的教师可以聘请科研所从事民族研究的专家来担任教学,从而更好的培养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3]。其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细分。由于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涉及的方面较多,比较混杂,同时没有大纲的要求,培训的课程变化较大。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借鉴民族文化研究成果来编制系统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让导游充分掌握民族文化知识。最后,导游自身需要加强生活体验。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导游来自本地,但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比较独特的文化特色意识不够强,作为本土的导游需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让游客通过导游的讲解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达到旅游的最终目的。

3.2 增加旅游中文化的趣味性

导游的作用不仅仅是纯粹的讲解和传播民族文化知识,是游客和民族旅游景点的纽带和桥梁。在欣赏旅游景点的时候,导游可以适当的引导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欣赏民族舞蹈的时候,可以让游客和舞蹈人员共同跳舞,体验舞蹈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和当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做一回渔夫、村妇等,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5

我国的舞蹈是经过多年的挖掘和恢复逐渐累积而成的,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是舞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舞蹈教学中,舞蹈的形式在发生变化,舞蹈的教育形式也必将发生改变。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多样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舞蹈及民族意识对现代舞蹈教育也产生深远影响。[1]

二、舞蹈教育中民族意识渗透的重要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众多,另外包含有55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各民族的舞蹈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多种类型的民族舞蹈成为我国舞蹈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民族舞蹈是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历史文明的洗礼,包含历代经典元素。我国的民族舞蹈积累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当前,每逢遇到重大民族节庆日,各个民族都开展多种多样的舞蹈来表述自己内心的喜悦,成为我国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民族舞蹈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感情联络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说道。世界的本质属于多样化,而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当前,舞蹈的发展形式总体受到约束,通过渗透民族意识,融入民族文化,能够更好促进我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舞蹈中民族意识有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络,因此,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民族意识十分必要。民族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是书本知识中难以累积和形成的,而通过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民族意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及民族意识的了解,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从中领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达到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目的。[2]

三、舞蹈教育中民族意识的渗透途径

1.学习民族舞蹈,体会特殊民族风情

我国的少数民族都具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各个民族在舞蹈形式上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在蒙古舞蹈中,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昂头、拔腰及挺胸。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草原上,处于辽阔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养成挺胸、昂首的身体形态,而在舞蹈形式中表露出来。著名的“踢踏舞”属于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舞蹈中主要表现了藏族人民的诗情画意和无限生命活力,全面展现了西域风情。各个民族的舞蹈搜是各民族人民表达情感的绝佳方式。在舞蹈教育中,想要深入学习民族舞蹈,必须要亲自表演,结合民族文化,才能体会舞蹈的艺术美。舞蹈教育活动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民族文化学习,深入了解各民族舞蹈特色及内涵。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提高,同时对于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思想上的厌倦和身体上的疲劳,通过在舞蹈中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激发学生对各民族的热爱之情,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

2.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相结合,促进民族意识的深层次渗透

在现代舞蹈教育中,要将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在舞蹈中,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舞蹈中要体现弘扬民族艺术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现实实际情况,实现古为今用。舞蹈中立足民族特色,融入现代元素。湖北省歌舞剧院所创作的《荷花赋》属于现代民族舞蹈,在编舞过程中将我国古典民族舞蹈作为基本素材,在其中融入民间舞蹈和戏曲的悠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现代美感。现代舞蹈教育中,融入民族意识的同时,要发挥创新意识,找到民族舞蹈和现代舞蹈的结合最佳途径,结合现代舞蹈特色和民族意识,实现完美结合。将舞蹈中的民族意识逐渐发展到现代意识和时代意识。现代舞蹈中,要编排的流畅、简约,要附和当代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现代舞蹈和传统舞蹈要相互渗透,相互弥补,体现出时代性、地方性及民族性。通过融入极具现代感的民族意识,更好保持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意识的深层次发展。

3.提升民族舞蹈鉴赏能力,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现代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愿望。课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始正式进行舞蹈动作教学前,对课程相关民族文化进行学习教育。将民族特色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宣传短片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节凑感明显、带有动感的音乐,配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装,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进行引导,向学生讲解民族舞蹈发展历史,讲述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习俗。我国的民族舞蹈蕴含着蒙古民族的豪放、辽阔;云南各民族的淡雅、清新以及新疆民族的活泼与欢快等等。所有这些都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以及优良的民族传统风俗。这些成为对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接受本民族的民族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生动教材。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舞蹈来介绍其民族的特色服饰。例如,在进行舞蹈课程的教学时,老师可以依据多媒体放映的画面对这个民族的生态环境、服饰风俗进行描述。在讲述完服饰特征之后,老师可以紧接着切入正题,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一下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在外表形态上更贴近人物形象,也能让学生们在学习民族舞时更快地进入状态,体会民族服饰带给舞蹈的奇妙感受。[4]

4.加强民族意识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艺术教育属于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促进现代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舞蹈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对推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具有诸多优势。舞蹈是学生喜欢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舞蹈教育中,通过渗透民族意识,将民族文化及民族素质教育作为舞蹈教育的重要分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加强,民族意识得到提高,民族素质也将得到提升。我国的民族文化、戏曲、音乐及舞蹈都受到世界性的赞美和肯定,通过在舞蹈中融入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意识,加深学生对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深入了解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的民族文化经历多年的历史洗礼,民族舞蹈经久不衰。舞蹈中渗透民族意识,通过多姿多彩的舞蹈表演,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达到歌颂祖先、宣传民族美德的目的。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形式,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民族意识,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1引言

建国以来,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成为国家民族自治的基本原则,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更是巩固国家团结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传播成为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开展双语教育已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双语教育在过去一直都没有受到国家教育的高度重视,结果导致出现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只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而对汉语感到陌生或是随着教育汉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所知甚少,两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少数民族教育开展不到位的后果,既影响了国家的团结统一,又阻碍了辉煌灿烂的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利于国家文化的大繁荣,因此加强对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双语教育的水平,是国家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华民族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必须要克服的困难之一。

2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开展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的界定一直以来在教育界都备受争议。狭义上讲,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是以少数民族为教育对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国家的统一用语也就是主流语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种现象叫做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开展是国家“多元一体”的少数民族管理政策的教育要求。就双语教育开展的现状来看,相比于以前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受到的更多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随着汉化程度的急剧上升,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面临着无人传承的脱节现象,十分不利用于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因此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拯救”,国家与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事业、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双语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际开展中,从教学者的整体语言素质到教育设施的齐全度以及实际教学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问题,教育者在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前期的规范化培训,而导致对教学用语、教学安排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以双语为主的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持续发展,没有完成最终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对教学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3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改善措施

基于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完善双语教学要从国家加强对双语教育各方面投资入手,同时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自身也要提升相关的教育能力。第一,国家加强对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投资,同时从政策完善上鼓励相关师范类大学生从事双语教学类活动。当前双语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师范类院校毕业学生缺乏实地培训,此外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存在偏见,对到当地从事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持抗拒态度,因此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这些都对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造成严重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一方面需要对师范类院校以及相关院校加大教学设备设施的投资力度,为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实习等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同时引入先进的双语教育理念,实现双语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此外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海外交换项目,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打破当前双语教育的瓶颈期,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毕业师范生,国家应该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师范生从事本民族的双语教学活动,为扩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队伍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第二,国家与政府应该加大当地少数民族学校的投资力度,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与教育辅助工具,保证双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前存在不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各方面条件普遍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更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不论在政策上还是在设备物资上的投资,当地政府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此外,教育部门也应该针对当地的教育情况对双语教学的教材予以统一,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基本指南。第三,对正从事双语教学活动的双语教师而言,从课堂的设计,课程的安排以及相关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安排中教师应该坚持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同步进行,对少数民族相关文化课堂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重视度,同时课程安排上应该定期进行本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以类似这样哦双语交流活动,能在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基础上,提升汉语学习的能力,激发对汉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双语教学开展的目的。

4结语

面对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处于消失边缘的境况,加强双语教育的开展,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迫在眉睫。双语教育水平的提升既需要国家加强经济与政策的支持,又少不了双语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不断完善。

作者:乌图那生·哈拉达 单位: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娟.大学生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能力培养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8):168.

[2]冯利,曾耀凤.双语教学亟需厘清的几个关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34(3):73-76.

[3]吴国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基于新疆疏勒县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