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技术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技术指导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1

一、工作实绩:

1、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

一年来,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了《第一期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县年抗旱促春耕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培训》等农业局组织的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集中培训活动,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水稻、大蒜、包谷和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抗旱栽培管理技术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自己入户指导的信心,也增强了入户指导的深度和广度。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及时了解各个示范户的生产水平和种植习惯,根据示范户的需要和农业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进一步确立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为全面更好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3、认真制定入户指导方案。根据不同科技示范户的情况,编制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可了解今年要为该户提高的技术服务内容和其要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分户方案,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能够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4、开展多种形式指导服务工作。一是入户与示范户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每个月到各个科技示范户田头指导不少于2次,及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和发送短消息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资料发放工作,根据不同品种和季节,编印栽培技术资料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使示范户能够按照技术资料的要求,进行科学种植和田间管理。为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我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交流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来共举办科技培训班3期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期200份;组织水稻旱育、旱育浅插稀植、病虫害防治和水稻品种展示现场交流各1次共4次。

5、深入调查,培育高产典型户。实现以点带面的生产格局。通过对自己所指导的10户水稻科技示范户进行摸底调查,再以这10户为基础每户带动自然村中接受能力好,相信科学的20户农户,同时选出了中和村董品芳和文笔湖村的杜春松户作为水稻科技示范户典型,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平时的入户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收获时,这两户的水稻生产效益明显优于其他种植户。

6、扎实开展技术服务。为提高科技示范户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带动发展的作用,我努力服务,充当技术后盾。一是坚持不间断走访科技示范户。每月走访各示范户不低于2次,多的达4次,了解掌握示范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去年月至今共下乡200余天,走访示范户420户次。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和配方肥。

二、取得的成绩:

1、全年累计推广新技术3项(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技术)、新品种1个,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配方肥和精制生物有机肥42吨,示范户以及辐射带动户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配方肥应用入户率100%。

2、据调查统计10户示范户共辐射带动组200个农户,498亩稻田总产333.66吨,比上年增产42.04吨,增长12.6%。

3、科技示范户“三个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提高了学习接受能力。通过技术指导员入户零距离的技术指导与培训,示范户学习技术的兴趣更高,不但主动问指导员肥料怎么用,产量怎样测,病虫怎样识别等,而且提出的问题逐步加深,还提出了其他作物、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民关注、实用的技术问题。

二是提高了辐射带动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示范户从技术指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真本领,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好收成,在示范带动中赢得了好声誉,而且还享受到了物化补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愿意真心实意地服从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和安排,带领周边群众科技致富,争当示范户已成为全镇农民的新愿望和行动。

三是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技术指导的范围不断拓宽,示范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指导员及时找有关专家咨询,满足示范户的要求,示范户的自身发展也更加全面,指导员不单单是指导水稻科技栽培,还要指导示范户进行其它作物大蒜、蚕豆、包谷、蔬菜、果树等管理、有时还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加工、农资经营,提高了示范户的收入。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2

该区今年早稻生产播种育秧进度比去年同期略快,到3月底前已基本完成浸播种任务,南部地区已转入大田插秧阶段,北部地区也开始播种育秧。但受3月份低温、阴雨、寡照和“倒春寒”天气的影响,今年早稻的秧苗长势较差,秧苗素质普遍较弱。当前,要立足抗旱保春耕,抢插抢栽。

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下足基肥插足苗,早施重施分蘖肥。在对秧田施好送嫁肥的基础上,基肥亩施普钙30公斤、氯化钾7.5公斤、碳铵25公斤,有条件的地方要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每亩抛插2.1万—2.5万穴,杂交稻每穴双苗(两粒谷),常规稻每穴4—6苗。抛插后5—7天,亩施尿素5—6公斤作促蘖肥;抛插后12—15天,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氯化钾7.5—10公斤,或复合肥12.5—15公斤作壮蘖肥。

2.薄水插秧,浅水回青。插秧时田间保持薄水1.5—2厘米,插秧后田间灌水3—4厘米。对于抛秧田块,抛秧时田间不能留水层,立苗后回灌1.5—2厘米浅水层。返青后进入分蘖期,田间水层应保持在2厘米以下。插(抛)后15—20天,田间分蘖苗达到每亩20万苗时开始排水露晒田。

3.防治病虫害。积极做好稻瘟病(叶瘟)、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二.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

3月上中旬该区以阴雨天气为主,早稻播种时间有所推迟,但由于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秧苗出苗快,生长健壮。如果后期仍保持晴好天气,早稻将在4月中、下旬正常移栽。

早稻秧田期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注重秧田灌水。在天气低温转晴后,秧田应及时洒水或灌水,尤其是旱育秧更要多洒水,防止青枯死苗。

2.及时通风炼苗。当气温稳定回升后,要及时揭开秧厢两头的薄膜通风炼苗,特别是在遇到高温天气时更要提早揭开薄膜,及时浇水或灌水护苗。

3.科学施好苗肥。揭膜后,在灌水或浇水前后施匀苗肥,一般每亩秧田施用3—4公斤尿素;在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一般每亩秧田施用4—5公斤尿素。

三.西南稻区一季稻

该区当前气温适宜,水源充沛,气象条件优于常年,种子市场货源充分,有利于水稻育秧管理。但是今年生产用种种子质量不如常年,一些地方出苗不整齐,出苗率成苗率有所下降;旱育秧药剂浸种没有全面落实,苗床感染“恶苗病”趋重。

当前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科学安排播种期和栽插期。冬闲田、绿肥田应按时播种,抓住有利天气及时移栽。

2.做好播前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晒种、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技术环节,以提升种子的发芽势和整齐度,预防苗床期病害,并做到足量播种。

3.及时检查种子催芽萌发率和苗床出苗率。在即将育苗的地区,应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发芽率低于80%,可加大播种量;在已经育苗地区,应对成秧数量进行评估,如果亩秧苗数在计划数量的80%左右,可强化苗床管理,培育多蘖壮秧,以蘖代苗;若低于计划的80%,应及时补种。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3

七、果树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苹果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苹果主产区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1)部分地区果农对基肥秋施的认识不足,习惯春季施用基肥;非集约化果园、山地果园或经济不发达地区果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果园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不足;(2)集约化果园普遍施用畜禽类有机肥, 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春夏季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数量和比例偏大,土壤磷素累积现象普遍,肥料增产效率下降;(3)非石灰性土壤(如渤海湾地区)老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普遍,中微量元素钙、镁和硼缺乏时有发生;石灰性土壤地区果园铁、锌和硼缺乏问题普遍。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长期施用畜禽类有机肥的果园注意秸秆覆盖或者改用优质堆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与合理修剪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参考适宜留果量和土壤肥力指标控制周年氮磷肥施用总量,根据树势和树龄分期调控氮磷钾肥料。

(3)重视施用秋季基肥,苹果的秋季基肥施用时期最好在9月中旬~10月中旬,晚熟品种可在采收后迅速施用,施用方法采取条沟法或穴施。

(4)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硅肥或熟石灰改良土壤。

(5)在肥料品种选择上可施用硫基复混肥或硫酸钾等。

2.施肥建议

(1)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优质农家有机肥2~3立方米/667平方米;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3~4立方米/667平方米。

(2)每667平方米产4500千克以上:氮肥(N)25~3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10~1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20~30千克/667平方米;每667平方米产3500~4500千克:氮肥(N)20~2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8~12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5~20千克/667平方米;每667平方米产3500千克以下:氮肥(N)15~20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6~10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5~20千克/667平方米。

(3)土壤缺锌、硼和钙而未秋季施肥的果园,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酸锌1~1.5千克、硼砂0.5~1.0千克、硝酸钙30~50千克,与有机肥混匀后秋季或早春配合基肥施用;或者在果实膨大其间喷施3~5次叶面钙肥或者硼肥。

(4)对于旺树,秋季基肥中施用50%的氮肥,其余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施用;对于弱树,秋季基肥中施用30%的氮肥,50%在3月份开花时施用,其余在6月中旬施用。70%的磷肥秋季基施,其余磷肥可在春季施用;40%的钾肥作秋季基肥,20%在开花期,40%在果实膨大期分次施用。

(二)桃

1.施肥问题与施肥原则

针对桃园用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合理,忽视施肥和灌溉协调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早熟品种的需肥量比晚熟品种少20%~30%;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肥料分配以桃果采摘后一个月后进行秋季基肥为宜,桃果膨大期前后是追肥的关键时期。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采摘前3周不宜追施氮肥和大量灌水,以免影响品质;夏季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桃园需做好起垄、覆膜/生草等土壤管理工作;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

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有机肥2~3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15~18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8~10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8~22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2000千克/667平方米:有机肥1~2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12~16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7~9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7~20 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1500千克/667平方米:有机肥1~2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10~12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5~8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2~15千克/667平方米。

(2)全部有机肥、30%~40%的氮肥、100%的磷肥及50%的钾肥作基肥于桃果采摘后的秋季采用开沟立方米法施用;其余60%~70%氮肥和50%的钾肥分别在春季桃树萌芽期、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分次追肥(早熟品种1~2次、晚熟品种2~3次)。

(3)对前一年落叶早或负载量高的果园,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定期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方式喷施,浓度为0.3%~0.5%。

(4)如前一年施用有机肥数量较多,则当年秋季基施的氮、钾肥可酌情减少1~2千克/667平方米,当年果实膨大期的化肥氮、钾追施数量可酌减2~3千克/667平方米。

(三)柑橘

1.施肥问题和施肥原则

目前柑橘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土壤酸化严重,瘠薄果园面积大;(2)柑橘的种类很多,产量变化大,需肥数量不同,农户用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合理;(3)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普遍;(4)水土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因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大力发展果园绿肥,实施果园覆盖。

(2)酸化严重的果园,适量施用石灰。

(3)根据柑橘品种、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施肥时期和分配比例,适量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4)施肥方式改全园撒施为集中穴施或沟施。

(5)施肥与水分管理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合,干旱季节尤其是春旱期间应遇雨或结合灌溉施肥。

2.施肥建议

(1)每667平方米产3000千克以上:有机肥2~4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25~33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8~12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20~30千克/667平方米;每667平方米产1500~3000千克:有机肥2~4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20~2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8~10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8~25千克/667平方米;每667平方米产1500千克以下:有机肥2~3立方米/667平方米,氮肥(N)15~20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6~8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2~20千克/667平方米。

(2)春季施肥(萌芽肥或花前肥):30%~40%的氮肥、30%~40%的磷肥、20%~30%钾肥在2~3月萌芽前开沟土壤施用;对于树势较弱的果树,在花蕾期和幼果期,用0.3%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夏季施肥(壮果肥):30%~40%的氮肥、20%~30%的磷肥、40%~50%钾肥在6~7月施用。秋冬季施肥(采果肥):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钾肥、全部有机肥和B、Zn在11~12月采果前后施用。

(3)缺硼、锌的果园,每667平方米施用硼砂0.5~0.75千克、硫酸锌1~1.5千克,与有机肥混匀后于秋季使用,春夏季缺硼果园在幼果期用0.1%~0.2%的硼砂溶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缺锌的果园用0.1%~0.2%硫酸锌溶液,在幼果期喷施;pH

(四)香蕉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目前香蕉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培肥,瘠薄果园面积大

(2)土壤酸化严重,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普遍;(3)一次施肥量过大可能导致养分淋洗损失现象严重,或者在没有有效降雨或灌溉配合时出现肥害症状;(4)高产香蕉园过量施肥问题突出,养分损失问题严重。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针对春植蕉和夏秋植蕉的季节性特点不同,在营养生长中后期与花芽分化期(18~40叶期)作为施肥的关键期,施肥调控必须贯彻“勤施薄施、重点时期重点施用的原则。

(2)在定植前挖沟深施土杂肥等有机肥作为基肥,追肥推荐采用管道灌溉施肥技术,实现少量多次,配合灌溉施用,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酌情减少肥料的投入数量30%。

(3)氮、磷、钾配合施用,香蕉生长的后半期应重施钾肥并控制氮素供应。

(4)在施肥时期上应把握新老蕉园有别的原则,对新植蕉园以施促苗肥、攻蕾肥、促蕾肥和壮果肥为主;对宿根蕉园施肥,重点施攻芽肥、攻蕾肥、促蕾肥和壮果肥。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4

1.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前几位为农业技术推广站(占25.90%)、农村信息网、农村远程教育或手机短信(占18.07%)、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占14.46%)。这表明,农村基层技术推广站目前依然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希望获得技术服务的首选组织;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种新趋势,其重要作用凸显,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普及水平较好的地区,如云岩、金阳新区、小河、开阳,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培训,成为该地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的示范对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问卷统计显示息烽、修文两县超过30%的被调查农户选择了此项,可见这两县示范户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卓有成效;数据也同时显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市农户获取新技术的渠道中作用不够明显。

2.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一年中农户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14.46%,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45.78%,接受3次~4技术指导次数的农户25.90%,得到过5~6次占11.45%,能有机会接受7次以上的技术指导极少,仅占2.41%,还有不少农户甚至一年中从没有得到过指导。说明大多数农户能够得到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的服务次数较少,超过一半的农户每年只能接受1到2次的农技服务。农户接受的服务次数少直接导致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减少,阻碍了农民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3.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能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排列前3位的为培训(占37.02%)、现场示范(占22.16%)、发放资料(占15.87%)。在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中,排列前3位的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占57.7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习(占12.43%)、专业大户传授(占11.44%)。对比发现,农户能够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与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差别教大,农民最喜欢的是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示范,而推广部门在农技推广中培训、发资料的方式占很大的比例,显然,基层农技推广方法并不得当,忽视了农业的基本特点,背离了农民的接受能力。

4.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农民渴望新技术,对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需农业技术呈现多元化,排列前4位的是养殖技术、防病防疫、良种、农产品加工。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技术指导主要集中在产中产前、产后指导服务较少。

二、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弱化。调查发现,我市拥有的庞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农技推广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列第一为农技推广中心,但仅占25.90%。这说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推广体系,仍是农户信赖的组织,但职能弱化,主渠道作用不够显著,难于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为: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试验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缺少,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第二,技术推广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很多推广人员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农业新技术培训,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情况新技术新手段缺乏了解和掌握,乡级推广中心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为非专业人才,这些都使农技推广人员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任务不明。第四,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实行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站,“人财物”三权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工作多,人手缺乏,常常抽调农技人员从事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业务工作,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无时间和精力进行农技推广,影响了农技推广职能的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难以适应农民对各种技术的需求。从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即技术服务与具体技术需求脱节。反映了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业人才比例偏高,养殖业、农村加工业比例过低,甚至缺乏专业人才”,②因而推广中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我市大多数农村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其次对农民技术需求的信息缺乏反馈机制,推广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技术需求。第三,推广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中服务,产前、产后服务难以开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包括访问农户,诊断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寻求解决方法,向农民提供最新农业技术和信息,解决涉农科技问题。但是目前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经历与经验决定了农民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全方位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更难以实现。

3.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必须符合农民、农村和生产的实际。目前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方式“传者本位”严重,缺乏以“受众主体”———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喜好,偏离农户接受能力,降低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农民素质低是我市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市“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10.06%,小学占51.48%,初中占36.23%,高中占1.99%,大专及以上占0.24%”,③对他们来说,短暂的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显然难以掌握新技术。从问卷统计、与农户交谈中我们看到,农户无一例外都喜欢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手把手的推广学习方式,农技推广部门应尊重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的喜好选择推广方式,才能通过科技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三、完善贵阳市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广大农民没有能力花钱购买技术服务,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因而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财政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步伐、强化财政保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主渠道作用,使其开展好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保证农民学技有门、问计有人、求医有方。

1.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基本工作的开展。农技推广作为国家公益性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下,有存在的必要性,从贵阳实际情况看,更凸现其重要性。其公益职能必须有财政的足额支持作保证。必须加强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开展;必须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提高乡镇农技中心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争取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的固定预算,长期投入。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关键。一是试点对贫困地区垂直领导。建议对贫困、落后地区实行市农委直接领导的方式。这些地区政府财政困难,难以顾及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把其作为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保障工作开展。二是建立跨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我市基层推广机构是依附行政体制设置,主要分布在县级和乡级,区域站分布机构数为零。应冲破地域设站,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农业区域特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跨乡镇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站,保证农技推广高效运转。

3.实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管理,提高推广效率。对于我市来说破解农技推广效率不高的难题,一是要建立基层推广人员包村结户责任制。对推广人员工作实行量化。每个乡镇农技人员至少挂钩一个村,为20个左右示范户结对服务,负责组织该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科技入户及公益性基础成熟新技术、示范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指导服务。并对农民技术需求要及时反映到市农委。同时公示每个村农技推广人员的联系电话,让农民对农技推广员服务进行监督。二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对照岗位责任、日常进村入户技术服务情况、个人的工作绩效和农民的评价核定档次,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聘用、晋升晋级、续聘、奖励等挂钩。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表彰奖励。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考评、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农户尽责尽力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5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建议;辽宁兴城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转变,农业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对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新变化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把农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兴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叶决定曳、叶国务: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曳(国发[2006]30号)、叶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曳(农科教发[2007]7号)、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曳(辽政发[2008]13号)、叶省农委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工作的通知曳(辽农[2010]189号)精神,2010年兴城市被农业部定为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近年来,兴城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农技推广中心为核心的公益性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中心的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起到了带动作用。先后承担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等多个项目。虽经历几次改革,兴城市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仍保持了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全市共有100名指导员,80%以上纳入财政拨款。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的实施,逐渐形成农业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推广机制,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全面推广[3]。

2存在的问题

兴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对基层推广站建设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多次机构改革的合并,乡镇农业站的资产被平调和变卖,大量流失,部分乡镇推广服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还在乡政府机关内办公。乡镇农业推广服务站面临着缺少经费、缺少服务手段等诸多困难。

2.2运作机制不健全

虽然乡镇农业站、农机站、果树站的技术人员存在编制,但占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的编制,不从事推广专业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如从事秘书、文书、统计、妇联等工作。乡镇农技人员围绕中心工作在防讯、防火、抗旱、抢险岗位,村支部、村委换届也如此。

2.3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无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仅3名,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弱。同时,现有的农技人员也存在着对农产品高产栽培技术比较熟悉,但对农产品销售、加工、储藏等方面却并不熟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5]。

3建议

3.1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技术指导员下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与技术指导户签订工作协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建章立制管理,严格监督约,束考评绩效激励。二是完善专家技术负责制。充实专家队伍,聘请省、市专家,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主要围绕着果树、蔬菜、玉米、花生四大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三是加强培育科技示范户,完善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技术员因户制宜,制定农技指导方案,明确指导的技术内容和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科技示范户10户。四是完善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作用。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10耀20户农民,主动传播农业技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2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优势产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试验、技术集成和对比展示等,组织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基地学习、观摩,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3.3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

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农业实用技术为学习重点,积极农技人员参加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到外地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技人员不仅熟悉自身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等内容,培养野一专多能冶的农业复合型人才,改善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农技人员知识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更新,农产品提质增效的本领[6]。

3.4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推广站的条件极为简陋,科研设备陈旧、落后,导致农技推广落实慢,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在不断涌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民之间架起野致富桥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拓创新提供条件,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陈新忠,李芳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4-33.

[2]李立秋,刘万才.树立公共推广理念加速农技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8(6):4-7.

[3]王萍,周振宇,李文骅.扬中市镇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6,4(7):3-6.

[4]张锋.浅谈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创新做法[J].基层农技推广,2014,2(1):50-52.

[5]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76-180.

农业技术指导范文6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经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显示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包括3个层面,即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1.1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以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将新知识与新技能应用至农业生产过程中,达到增产的目的,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技术指导是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2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在技术指导基础上,增加产前咨询指导及产后的销售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与组织农民经营均属于该范畴。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对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广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指基于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作用下,通过多样化形式,使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至三农中,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推动三农综合发展[3]。沟通与咨询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2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2.1农业技术推广是传播科技成果的纽带

科技成果的传播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媒介,将农业技术扩散至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科技成果是农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实践基础上得以归纳、总结和研发的农业成果。如何有效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至农业生产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发挥着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

2.2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在于转变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以农业科技成果为指导,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与生产技术,以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若想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需求,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应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新技术成果研发中的创造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状况,为研发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据,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4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综合素质具有教育作用

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诸多农民仍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作用,结合多样宣传方式,使农民接受并认可农业技术推广。

2.5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参谋作用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下,农业技术推广员充分掌握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为制定新的农业方针及农业政策提供依据,是农业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3小结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作用、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参谋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作者:蒋洪元 单位:云南省巧家县老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