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1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多以工学结合、工作室制、产学研结合等横向培养模式展开。长期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都直接套用这些横向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能把这些横向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广告设计专业,但是忽略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基于市场需求的岗位细分化特点和培养模式实施所需时间以及方法的要求。由此可见,探索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传统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开设的院校多,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也很多。第二,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定位的研究。高职教育直接面对职业岗位,因此岗位职业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础。第三,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国内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引入了职场工作流程和模式。第四,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内容的研究。随着广告行业的细分和新媒体的发展,基于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市场需求的岗位细分化特点,进行纵向延展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很有必要。职业定位阶梯式培养模式是根据细分职业理论,将高职三年共计六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科学划分,并利用有效的媒介达到阶段性培养目标。基于国内广告公司内部核心结构,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志向和职业发展规划分成两个教学定位,分别是广告客户管理和广告创意设计。教育者对两个定位的学生实施阶梯式培养模式,即将六个学期分成基础培养、定位培养、整合培养三个阶段,确定阶梯式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并通过后期的整合培养,凭借实际项目、比赛、毕业设计等媒介,使两个定位的学生共同完成课内外的实践,进行小范围的整合尝试,让学生受益,使其更加适应当下广告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引入“职业定位”“阶梯式”等概念,有利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继而为学生创造更匹配、更真实的职业规划,并用阶梯式的分段训练、跨专业整合使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获得优化组合,为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

广告设计专业建立有效、合理、优化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建构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建立一种职业定位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同时规范两个职业定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材选择及学生成果评判机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程序性的策略体系。设计行业跨专业、跨媒介合作的整体趋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制订是个契机。在这个课题中,先尝试小范围的整合,为跨专业、跨媒介整合奠定实操基础。其理论依据是基于细分职业理论和教育学理论,通过对4A广告公司核心职位的调研,确定广告客户经理和广告设计两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内容,进行职业定位并安排对应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由此确定广告客户管理和广告创意设计两个定位的基础培养—定位培养—整合培养的内容、培养方式、阶段目标和阶段效果。目标是重塑广告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内容,建立“职业定位”“阶梯式”培养模式,将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工作室制等向定位阶梯化、整合化方式靠拢;规范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使其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定位后的专业技能,并能与其他职业定位的学生通过整合方式,将所学技能有机地结合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完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创作思维的发展,并对整合培养在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中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研究内容将“职业定位”“阶梯式”引入培养模式,研究“职业定位”“阶梯式”的理论依据;研究广告客户管理和广告创意设计两个教学定位的职业能力范围;研究“阶梯式”即基础培养、定位培养、整合培养的阶段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阶段式教学。重整广告客户管理和广告创意设计两个教学定位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成果评判机制;阶段培养前期强调基础培养、中期强调定位培养、后期强调整合培养,把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与知识理论、媒介有效地结合,提升广告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质量;对比研究在传统“横向”培养模式和“阶梯式”模式中学生对职业定位的认知体验,并对学生在三个阶梯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获得的奖项、就业率、作业优秀率、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进行检验;研究“阶梯式”培养模式后期的“整合培养”的实现方法。通过完成比赛选题、工作室商业运作和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等,各媒介渠道相互高度整合,形成紧密的后期“整合培养”模式,从而与基础培养、定位培养形成“合—分—合”的培养模式路径。

作者:石琳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2

一.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目标

职业岗位群是指与工作内容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近或有较大关联的一组职业或者职业岗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各具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岗位能力,凝练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遴选项目课程,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形成课程体系目标。因此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课程体系目标应当尽量包括该职业岗位群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应用、生产操作、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及服务等职业岗位。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职业岗位群设置:初始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包装设计师、包装设计员(四级)资格证,职业发展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平面设计师、装潢美术设计员(三级)资格证,职业迁移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告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三级)资格证。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明确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时不仅要坚持“能力本位”,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也要融合STC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职业生涯中所需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之后,将行业、企业的设计执行标准、工艺标准、材料标准等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并依据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内容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高艺术设计类高职生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建设及调整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内容时,应重视建设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匹配的综合性实践条件,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获得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增强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显著的差异是高职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更突出,高职教育只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好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习得专业岗位能力,使课程体系内容有效,适应市场需求。

三.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设置是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体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一般来说,基础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是从事所有职业所应必备的技能或能力,如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人际交往等。专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基础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职业素质类、项目导向类、职业规划及学业总结类课程。有效的课程体系结构应当重视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就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一级模块包括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三个部分。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课程、造型基础模块课程、设计基础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其中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开设有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中外工艺美术史、消费心理学、广告文案、品牌推广等课程,造型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包装效果图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设计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图案设计与软件绘图、字体与版式设计、商业插图等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有中国画、影视广告等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其中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包装材料与纸盒结构、容器构造与Auto CAD等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产品宣传手册设计等课程,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印刷工艺与制版、丝网印刷、袋装系列包装设计、纸盒系列包装设计等课程,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开设有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下划分为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两个二级模块,其中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开设有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等课程,学业总结模块课程开设有学业总结专题报告等课程。

四.科学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应当采用多样的课程开发形式,重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践问题,保障课程体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课程体系开发实践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是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这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是指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所指向的专业岗位,以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职业生涯发展中阶段、任务、能力,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为相应的学习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开发方式一般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于非专业的、不能工作过程化的、不适合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技术完成的课程,就应借用学科分析等其他开发方法。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根据采用多种开发技术,提高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策略

有效课程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课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课程体系及单门课程的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应分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两个方面。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建立学校、院系和各专业工学部三级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形成对教学的多角度评价,保证教学评价客观合理。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应引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及行业企业技术考核标准,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专业评价体系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在项目课程考核评价时候可采用项目团队内自我评价、项目团队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答辩、校企联合考评等较为丰富的评价形式。

总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应经过明确专业目标、选择课程体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结构,采用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质量监控及评价等开发步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表明,课程的开发能否从以上各环节进行全面探索与实践是课程体系开发获得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范果.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J]艺术教育,2014(8).

[2]徐伟.基于职业岗位群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3]罗竹峰.“理工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庞连贵.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6).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广告学;教学现状;改革

如今,广告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公众的必要手段之一,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态势,他们急切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执行能力,既熟悉具体岗位技能操作又懂得岗位群管理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广告学作为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被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广告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比较年轻,再加上与它相关的广告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广告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

一、广告学课程教学现状

1、理论为主,缺乏实践

广告设计专业是根据广告行业定位确立的具有很强实用性的专业。广告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普通高校中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只需掌握广告相关基础知识即可。但进入高职院校,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如果仍然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就会使得广告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与社会、广告企业、广告市场等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的参与企业策划、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不重视,更没有把它当做专业课来学习。

2、实践教学平台缺失

广告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及其内在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知识体系,广告实践是广告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广告学原理对广告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而我们一听到“某某学”往往认为是高深的理论,虽然广告学在整个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它的理论知识占比较大,但它仍然不能脱离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广告活动实践性。但现在高职院校中广告学的教学忽略了实践平台的打造,它的教学场地大多数是多媒体教室,有的甚至只是普通教室。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下,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3、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在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开设广告设计专业的,许多广告学教师学的是中文、管理和经济,而对广告市场很不了解,即使是广告科班出身的教师但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大多擅长理论描述,没有经过实践环节,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广告实际运作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许多老师照本宣科,只会照着书本讲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不爱听,也认为都是些没用的知识。

二、广告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应体现专业特色

广告学作为广告设计专业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与广告设计结合起来体现其专业特色。它除了要明确广告行业的基础知识教学以外,更应该结合广告设计,以设计为主要切入点,着重讲授设计创意,结合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好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

2、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广告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更新速度快,因此广告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广告案例的解析,有很多案例在广告界虽然被誉为经典,但年代久远且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广告市场发展。像这样的案例就应该只是点到即止,不宜深入剖析。广告学课程的教学更不能局限于教材,也不能按部就班沿用过时的理论,要与实践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3、教学内容应整合相关课程群体

广告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局限于讲授广告基础内容,更应该结合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例如,广告学中讲述了广告的点、线、面的关系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那么这也就会涉及到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排版编辑,尽管版面设计课程会重点学习,但如果能在广告学课程中就提到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来讲述,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广告学基础知识中广告印刷CMYK和“出血”边的问题,在课程中讲述强调后,学生在后续的印刷课程中就会比较容易上手。因此,广告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拓展,结合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此外,作为广告设计专业如《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学》等等不会单独作为课程开设,因此与广告学相关的这些课程群体在教学中也需要有机整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触类旁通,对广告学有个完整的认识。

4、教学方法应不断改进

1.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

广告学课程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点,是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但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点的时候必然会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引入许多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谈到广告学中著名的USP(独特销售理论)的时候,就要结合M&M 巧克力豆的广告的经典案例。首先这一产品本身就是学生所熟悉的,其次它又和理论知识有必然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个理论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2.增加互动,发挥学生主动性

广告学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以课堂上的讲授为主,要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模拟广告公司的运作,让学生自由分成4-6人一组,每个小组都是广告公司中的一个项目组,这个项目组中必然就有分工和协作。按照广告公司的划分可有创意总监、广告策划、文案、AE等,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在小组中扮演什么角色。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乐于充当总监的职位,他可以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学习;而不善言辞文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文案;不爱学习的学生因为身处小组中,也不得不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学习中。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位置,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在课堂上或是课后可以提出不同的题目让每个小组思考不同的问题,然后用提案(广告术语)的方式回答问题或上交作业。通过这种方法的实践,课堂不仅变得活跃,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传授给了学生。同时,在广告学的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比稿”等各种类型的互动,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

3.参与比赛,实战练习

广告学的教学还应该围绕各类广告大赛和实际案例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各种广告大赛,比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金铅笔奖”等等。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用比赛的策略单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大赛了解和体会广告公司接到任务之后的工作流程。在这当中,有学生也通过这些大赛获得了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可以使得教学赋予实践内涵,真正的“以赛促学”对深化理论知识也有一定作用。另一种方式是参加一些企业的广告活动,比如:“猪八戒网站”就是一个开放的广告设计交流平台,企业在上面招标,设计人员可以参与竞标。让学生参与到这样实际的项目中不仅有利于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接触了市场,了解了市场,如果学生的创意或设计作品被采用,学生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

4.走出校园,走进企业

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到企业中,是拓展广告学教学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知道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要,向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例如:在讲授广告公司运作流程中,就可以带学生到广告公司去实地参观,看看真正的广告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在与企业的接触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好的产生师生互动的效果,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总之,只有充分结合广告学和广告设计两者的关系,体现广告学科的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发挥出广告学课程的价值,才能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广告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磊.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金融,2012(03)

[2]王蕾.论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3]郝欣.高校广告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04)

[4]龚毅.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信息与电脑,2009(12)

[5]蔡嘉清。广告互动模式下的情景构建[J].国际广告,2009(07)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设计概论;能力架构;职业招聘;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Reformation of "About Design" Curriculum Oriented by Employment

MU Rong-bing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未来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才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国外的设计教学中已经成为必须了解的内容。而对于国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对此却不是非常清楚。设计概论课程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设计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课程,充分利用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低年级学生从设计师职业招聘的角度对设计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了解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从设计师职业招聘反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较早较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设计职业需求,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人才的成长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一、全面认识设计概论研究范围所构造的设计知识结构[1]

“设计概论”是各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同学全面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师应具有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通过了解设计教育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进行设计艺术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概论的研究范畴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如图1。

1.设计史

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尹定邦教授曾说:“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先人们,当他们或者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在这一瞬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的确,从广义上说,人类的每一项有创造性的活动都首先是设计的结果。设计,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设计之发展及其相关内容,首先是对设计艺术史(如美术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包豪斯到现代设计)及其相关风格(如英国风格、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美国风格、斯堪地那维亚风格、现代极简风格等)的研究。设计史家E•H•卡尔在其著作《何为历史》中说过:“设计史是通过评价、选择和整理资料寻求对过去的理解和诠释。”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设计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了解现代设计理念、风格潮流的过程。通过对“功能主义”、“国际风格”、“民族特色”、“可持续发展”等语汇的认识,对创造了具有特色及先进设计的国家的了解,对经典产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完善多角度多形式的设计表达,指导我们正确思考设计问题。

2.设计理论

19世纪末开始对设计已经上升到一个学科的高度来研究。在中国近20年来,设计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且自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的产业。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设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设计资源整合以及设计的发展应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对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学习,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和思想性的东西,包括培养他们作为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路易斯•沙里文的“形式服从功能”、米斯的“少即多”所发展的工业产品的新美学观点,到后来美国设计师提出来的“为现实生活的设计”及后现代潮流中的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民主的色彩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责任感。通过设计史和设计理论课的传授,可以培养具有思想文化、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2]

3.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是对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潮以及设计活动等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对设计创造及设计消费具有导向、规范、调控和推动的作用。设计批评是沟通设计创意与设计审美之间的一座桥梁,是现代设计活动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和提高方案定夺者、设计师以及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推进设计文化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重要力量。

设计专业学生通过设计批评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博格[3]将人的思维分成三类,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事物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想象、创造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思维能力。这三种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鉴赏和分析各种设计行为,产生有创意的设计概念和灵感,并将设计思路付诸实践。

提高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当今学生吸收历史文化精华,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了解设计艺术的演变和脉络,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与职业规划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

目标是引领个人或团体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奋斗?所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并认真思考。

以“洛可可公司”负责ID设计的设计师招聘为例,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如下:

(1)有坚实的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有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热爱生活,热爱设计;

(2)手绘表现能力强;

(3)能熟练使用二维三维软件绘制产品2D平面效果图、3D建模渲染制作;

(4)对产品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了解;

(5)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谦虚塌实。

综合社会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职业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如图2。

从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可以看出:设计师首先应该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职业道德,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才是对知识的一种合理运用能力的展现。但是对于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学生呢,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可能片面地理解了设计就是学习一门知识,学习一种技能,他没想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创造性工作[4]。

其实在公司招聘设计师时,普遍会问,你最擅长什么?最想做什么?你希望公司往什么方向培养你?从这简单的问话中我们也能看出,企业在招聘设计师时,也希望设计师是一个有能力、有个人发展规划要求的人。做为设计师,你在为公司工作创造效益的同时,公司也为你提供平台帮助你成长。所以正确解读企业的招聘要求,全面架构自己的发展平台,不仅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同时也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重视从一年级开始的全面规划正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明确方向。

三、重视职业生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作为设计师应当明白,设计时要能采用合适的手法、对设计内容有清晰的概念和合乎逻辑的观点,就要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知识结构体系的架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知识水平认定

从大一到大四,学校教育会有一个培养体系,学生自身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的状态合理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对他将来步入社会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成长。如果把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为十级的话,大一的学生应该首先判断一下你现在所处的级别是多少?大学四年后职业对你的要求处于哪个级别?达到这个级别你四年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是怎样辅助你的成长需求的?

能一进大学就对四年后的能力水平有个明确的解说,对自己已有的能力进行一个定位,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设定一个相对的目标,并通过今后的不断调整,最终完成对能力的构建,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做的基本功。老师在学生大一时应根据职业需求,从能力的架构入手,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认清自己已有的和将有的能力水平,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2.能力培养过程

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获得的(如图4)。首先要明白大学时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具体课程的学习,课程即可以看成是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点网。对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此组建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是学生能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技能的的学习主要包括实际动手(手绘和模型)和软件的使用两方面,实际动手和软件的使用水平高,就会说这个学生的能力强,反之能力则弱。

学生在每门课程开始时都应主动了解课程的作用,明确所学知识在自己的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设定好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应达到的水平,如上课和做作业(如图5)时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完成各个级别的跳跃,形成合理的前进。

虽然在大学期间的教育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会使很多同学对今后职业需求能力的培养存在疑虑,但通过自身对职业需要的不断了解,对能力获取形式的深入研究,借助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本人是非常有利的。当学生发现学的东西对今后有用,就会主动学习。以主动精神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有利于专业的不断更新发展。

四、结语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重视大学时代的学习效果,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获得方式的研究,是各个学校都应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从职业的角度,进行能力结构的解读,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思考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可以研究使用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2001.

[3] 信晓瑜,陈琦昌.略论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J].艺术教育,2008,(11):123.

[4]梁梅.了解过去设计未来――谈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教学[J].美术观察,1992,(12).

[5]肖勇.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就业观念;就业目标;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教师要强化学生就业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就业教育当作是学生毕业之际的一种速成教育。学生进入学校,先着手学习计算机课程,临近毕业,再把就业的注意事项集中警示一下,至于以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生自行消化和解决。但实际上,进入中职学校,“就业”的理念就应该在老师和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因为学生“就业”,就是教师的培养,绝大多数中职生都面临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在校期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学生一旦树立了明确的就业观念,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就业”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会自觉地树立“就业”计划。所以当学生置身于“就业”的空白期时,就业教育的开展当仁不让,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引导学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更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个长期的职业规划。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入校后不仅对计算机学生进行本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积极应对学生的就业素养。学生一入学,我课堂上总会先和学生沟通,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而90%的同学会蛮有兴趣的说电脑能玩啊,然后就表现出对电子竞技的热爱,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要学什么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更是一头雾水。针对学生的茫然,我往往在第一节课就开设就业教育课,明确其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告知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对的标准和要求,用人单位的基本素质要求,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关的证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这种就业观念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统筹学生就业目标

中职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但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却很薄弱,计算机科目开得五花八门,学生的技能水平却是蜻蜒点水,在真正的工作岗位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学生没有就业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规划学生就业目标,指导学生至少在某个专业方向上能胜任工作岗位。我们学校把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的在校学习,专注文化素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操作的培养。这段时期重点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将来的专业技能做准备。在教学安排上,要协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第二阶段也是实训阶段,该阶段的培养我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按各自的特点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各个团队由专职教师负责,教师设置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这一阶段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有部分相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侧重,还要选修与专业对口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应该清楚自己的实力,就业的目标和方向一旦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这就达到了我们培养中职学生的目标。

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大有市场的,如各企事业单位、各电脑公司、各网络公司、各广告公司等,我们有针对性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培养目标:如计算机操作应用人员,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常用计算机外设,解决办公无纸化的能力;计算机组装、维护人员,能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具备软、硬件故障维护的识别和维修;计算机销售人员,能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特点,能准确定位用户对计算机设备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装和维护人员,能组建局域网的工程,熟练运用网络设备产品,维护简单网络的正常运行;网页制作、网站维护人员,能熟练的掌握动态和静态网页制作软件,能操作相关的多媒体处理软件和设备,设计和维护实用的网页的实践经验;广告、园林、产品等设计人员,熟悉运用各种图形图像绘图软件以及相关的绘图设备,熟悉一两种程序设计语言,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教师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教师在常规教学中,点点滴滴都渗透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必修课程一定要稳打稳扎,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其次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例如我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到上海英业达集团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操中学会技能,学生从计算机生产到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及计算机维护及维修,加强学生专业动手技能,做到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岗位相结合,取得了实用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项目进行阶段,教师还要偏重于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适当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应对困难的抗压能力。可以按照学生技能及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项目课题,各小组学生群策群力,分析项目要求,提出作品方案,拆解项目模块,应用开发项目步骤,综合思考项目结果。在项目进行的每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在对企业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活动中,对企业的传统文化、背景建设、企业的宏伟蓝图等都进行设计和构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中。还适时举办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和竞争意识。通过各种省、市及校内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挥个性和特长,为成为真正的蓝领做准备。

中职学校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而教师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操作者,为了学生能有美好的未来,更好的融入职场,我们应该作一个良好的铺垫,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顺利度过“就业”的盲区。

参考文献:

[1]韦家明.加强职业指导做好就业工作[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

广告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6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各校的学困生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学习主动性低、课上小动作多、学习基础浅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这就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耐心和方法。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并没有涉及学习过,因此在接受此课程时候就比较吃力,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就呈现出来。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授课形式多为传统模式,往往是学生学会了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只是照着课本做着简单的练习,自己不能单独地完成创作,更谈不上设计出创意作品,因此,平面设计老师应该考虑不仅要为学生教会使用软件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灵活应用软件进行作品的创作,将自己的创意进行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内容感兴趣,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表现出较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会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对所学的内容也流于走过场,老师安排的才会去做,不安排的学习内容不积极主动,更不认真进行钻研,学习内容不懂得扩展,一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导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研究制作作品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比较容易完成。

三、恰当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教法必须以分析学生特点而确定,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1.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理论的学习是实践的前提,是实践的基础。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师从思想上就觉得理论的讲授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也不重视。我认为,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应当先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巩固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各个工具具体使用方法时,就应当先选择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演示案例的同时,多次提出一些专业术语以及各个工具的具体功能,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加深巩固。

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重在运用案例教学,制作案例使得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点。作为教师,应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用案例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教师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先确定好,然后找合适的案例对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本节课将要制作《图章和修复工具》的应用,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将《青春痘的处理》以及《照片的红眼处理》这些所需的素材准备好,在授课过程中,先对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设想他们如何为人物的脸部进行处理,然后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可让学生观看处理前的图片与处理后的图片做一对比),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能激发出大家探索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知识点,讲授图章和修复工具的使用方法,讲授图片的处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各个操作步骤,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点,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对应的案例进行拓展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能力。例如,如果学生完成案例《新年贺卡的制作》(里面主要讲授的是新年贺卡的制作)在我们教会学生制作新年贺卡后,可以找一些端午、中秋重大节日,让学生对其也进行设计。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生活实例,让他们更加了解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共同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深刻地学会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3.练习作业,检查验收。

中职生都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首先,老师的作业内容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不难,能够完成,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其次,每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去验收学生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技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果老师光顾自己讲课,自己演示操作,而不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去验收学生的实践作业,慢慢地学生就失去了做练习的动力,以后就不愿去认真完成或者应付了事。所以,老师首先不能偷懒,要从始而终,不然学生就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要对作业情况建立一个检查表,对他们的每次作业进行点评,注明存在的问题,对不能完成的同学进行专项的辅导,同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从中还可以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表扬,从而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四、联系职业梦想,知识拓展延伸

1.明确职业规划。

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为企业输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广告设计师、广告策划师、影楼设计师、网址美工设计等职业,让学生认识了解,找一些街面上的广告牌、随处可见的宣传单以及购物手袋等,让他们了解到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的这些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自然会使学生对设计产生一种亲近感,对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好的定位,对学习的重视度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当学生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阶段时就可采用实践创新。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海报设计作品,形象系列设计作品、字体设计作品、报纸排版设计作品等,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这些设计作品如何制作而成。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只是起一个督促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关心爱护水资源》这一个宣传海报,先让学生分析这幅作品的各个组成要素,图案的选择,文字的制作,色彩的搭配,这幅作品的点睛之笔在哪等,之后再对他们进行分组。小组共同完成,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分享学生的作品和作品的独特设计思路,让同学们共同快速成长。

3.角色交换任务驱动。

教师在教学提高环节,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难题”,可以让学生模拟在今后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自主的设计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付诸实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充当“客户”角色,学生充当“设计者”角色,教师可提一些自己的要求让学生完成。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珠宝设计广告,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自主设计,在选择素材,内容设计上,各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意能力,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计算机平面设计不仅是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更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尤其是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待学生都完成好作品后,教师再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分析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达到了行业与设计的真正接轨。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职教育要培养的是综合性、创新性的人才。因此,平面设计课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入门课”,要设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精简的语言、设计简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听懂,好完成,提高大家的成功感,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提高大家对本门课程的探索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