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1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研究,是对城市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在某个时期内的发展蓝图,是对城市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凭证,是城市建设或者是城市运行的根本。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针对其基本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合理有效的的进行规划设计。而在进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时,城市规划对其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以及城市宜居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分析
1、城市土地使用体系的要素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城市景观体系的要素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科学性不强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地方特色表现性不高
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3、城镇化问题
有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片面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大搞开发区,大搞“造城运动”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
四、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倡导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生态破坏现象降到最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城市规划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统筹兼顾,从而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前组织人力且领导重视,深入实际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避免在城市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容量紧张及重复建设浪费现象的发生。
2、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
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以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其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因此,结合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可以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粗略地分为两大类:①公共庭园、街道、广场、绿地及水体等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外部空间系统;②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在实际的城市居住社区中,二者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存在的,具有其较多的城市特色与风貌,综合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规划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住宅单体功能的先进与完备已不是衡量社区环境质量的唯一标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发达与完善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标准。这也是人性化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营造,区别基于现代功能主义规划理论的传统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重要表现。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是必须建立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大背景下的,需要与周边环境产生有机的结合,需要更多地关注细节与使用者的行为
3、城市绿地规划
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如通过规划有绿色景观轴线,形成主景观轴线以及其他主要城市道路形成的次景观轴线。
结束语
现如今,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其城市文明与城市素质的重要因素。根据其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进而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用。确定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提高城市居住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2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线状要素;规划;控制
0 前言
从现状来看,我国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空间,相继推出了《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等制度,同时注重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对线状要素做出明确规定,但仍然存在着控制路径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强调对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以下就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中线状要素规划控制途径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呈现出的问题
从现状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落实问题。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城市绿线划定原则,即未结合线状要素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对规划控制手段进行调整、布局,仅仅关注地块控制问题,继而由此影响到了整体控制水平。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绿化空间,应注重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强调要有效处理落实问题,以此来满足线状要素的需求。
第二,用地来源问题,即国外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为了规避用地来源问题,在相关机制健全过程中明确规定了市区内部、城市周边用地范围,如用地置换、交通设施用地整合等概念,但就现状看,我国在城市绿地空间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用地来源争议现象,影响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水平。[1]
第三,平衡问题亦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问题的体现,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在指导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满足城市进程的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空间。
2 城市绿地系统中线状要素规划控制途径
2.1 界定用地载体
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线状要素规划控制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为了有效处理对线状要素管控中平衡问题、落实问题、用地来源问题,应强调对用地载体的界定,即首先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城中绿廊、城周绿廊区位属性、功能属性、典型要素、用地载体等进行分析。例如,城中绿廊功能属性为保持内部绿地间的沟通和联系,而用地载体主要体现为城市道路用地,从而在属性界定的基础上,对用地载体进行规划、控制,满足线状要素管控需求。其次,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均通过以道路绿地组织为核心的方式规划线状要素,即“纤维”绿色廊道、公园路等。为此,我国在线状要素规划控制过程中应注重强调要界定自身用地载体,同时结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绿地载体属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分析,并就此实现对城市总规划的协调管理,由此打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升线状要素规划控制水平。[2]
2.2 完善分类体系
在城市绿地系统线状要素规划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完善分类体系亦是非常重要,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为了使线状要素价值的有效发挥,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从城中绿廊角度出发,对绿廊进行分类处理,且在绿廊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据线状要素规划控制需求,将其划分为休闲游憩绿廊、日常防护绿廊、景观风貌绿廊三种类型,且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保障休闲游憩绿廊――公园绿地、日常防护绿廊――防护绿地、景观风貌绿廊――广场用地间的沟通性、联系性,打造良好的城市网络空间,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第二,从城周绿廊角度来看,在分类体系完善过程中,应注重明确保护培育绿廊的主导地位,同时借助公路、铁路、林带等载体,联系城乡绿地系统,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且就此提升城市整体景观形象。即在线状要素规划控制过程中强调分类体系的完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3]
2.3 建构分级体系
在绿地系统线状要素规划控制作业中,分级体系的建构即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城市绿地系统探索、布局过程中,应从功能、属性等角度出发,对绿廊规划进行细分,即秉承逐级落实的原则,提升整体线状要素规划控制水平。如在城中绿廊线状要素规划控制过程中,为了保障规划控制效果,应基于绿廊由休闲游憩绿廊、日常防护绿廊、景观风貌绿廊三种类型构成的基础上,对城中绿廊进行层级划分处理。即结合休闲游憩绿廊功能特点,将其以城区休闲、社区休闲、主题休闲的级别形式进行划分,同时注重在级别划分过程中强调对生活性主干路等的应用,就此连接居住区域等空间,达到最佳的城市绿地规划状态。[4]此外,在城周绿廊分级体系完善过程中,应将其划分为生态保护绿廊、生态恢复绿廊、生态培育绿廊三个等级,同时注重在等级线状要素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将人工要素两侧线性绿地等作为用地载体,最终由此打造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且推动城市化进程。
2.4 明确概念范畴
在传统城市绿地系统线状要素规划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概念范畴模糊的问题,影响了城乡环境的链接,同时削弱了城市绿地系统建构水平。为此,为了迎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城市空间布局过程中应对“线状要素”概念、范畴做出明确界定。例如,佛山市在发展过程中即结合自身处于珠三角区域的地理特点,将城市绿地规划作为自身重点发展目标,同时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出台了《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体系,且在体系健全过程中明确规定了线状要素概念范畴,并要求佛山市政府部门在指挥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应明确对绿道的规划思路,同时结合线状要素功能、属性、特点等,进一步推广《佛山市绿网建设规划》等机制,由此来实现对线状要素的合理安排,达到最佳的城市发展状态。
3 结论
基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线状要素规划控制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但就现状看,在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过程中仍然存在用地功能界定不一的问题,影响到了城市规划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整合城市绿地系统,应注重明确概念范畴、建构分级体系、完善分类体系、界定用地载体等途径出发,对线状要素进行规划控制,且就此打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发展中绿地规划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聪惠.城市广场用地规划整合与调控途径――以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11(01): 78-83.
[2] 金云峰,沙洲,杨玉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基于系统观的佛山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5,12(09):75-78.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要衡量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建设的实施结果等。此外还要看城市的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是否高效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共同的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其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来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以及设计,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城市规划的设计工作可以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包括看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城市的建设、城市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的节能措施等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对城市规划设计要素进行安排,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1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Urban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1.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析
2.1 城市土地的使用要素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2.2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2.3 城市交通要素的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作的“命脉”,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作的机能。城市交通的可以引起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交通流线以及交通节点。从城市的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人两个部分。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例如公交车的布线与站点的设置,城市轨道中的交通布线、自行车线路的布置、步行流线以及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多个方面。
2.4 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
3.1 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本上采取先论证城市的发展性质,同时估算城市的人口规模;再确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划和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提出城市的规划“持续规划”的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远景目标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逐渐的调整。
3.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的提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节能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节能的思想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中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此外,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也是不错的理念。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也要采用节能建筑所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3.3 科学有效利用各种环保和可再生资源
现代建筑要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的被动状态,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对太阳能的开放与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参考文献:
[1] 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1).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4
关键词:人居生存环境;城市;规划;体现
1 解析人居环境
城市生活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总称为城市居住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社区环境,居住环境3个层次及人居物质环境和人居人文环境2个部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研究的重点对象是人居物质环境,其包括:人们的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设施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
2 人居环境要素的特点及作用
2.1 人居环境要素具有以下特点
2.1.1 高度关注生态。在人居环境中立足于环境保护,注重城市活动的生态过程,注重城市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使人们走出家门进花园,亲近绿色自然,呼吸清新空气。
2.1.2 高度关注人。也就是人居环境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尺度和人的需要,关注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人居环境建设不变的主旋律。
2.1.3 注重文化建设。人居环境要素强调的是传统与文化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居环境要素的一项基本内容,人居环境要素的发展有赖于传统文化的支撑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艺术、风格、文脉,更是人居环境要素的根基。
2.2 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可促进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相融合。首先,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迅猛发展,相关产业也随之活跃,房地产业发展的最终体现是为人们提供一个适宜的人居环境,因此人居环境实现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经济增长点的最为重要的过程。其次,一个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到此聚集,必然会带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使城市的竞争力全面提高。
3 以人居环境要素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
3.1 明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以人居环境要素为出发点,要端正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把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化建设工作,着眼于治理城市噪音和城市污染,加大对城市旧城区的综合规划整治力度,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等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良好的人居环境。
3.2 树立城市规划的整体观
(1)应强调最大限度的放大规划项目的环境因素,把区域性的关键人居环境要素作为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来处理好与上一层次规划的衔接问题。
(2)充分考虑地域范围内城市之间的整体定位,发展趋势,居住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好同一层次规划关系的衔接。
(3)在规划设计中顾忌到小尺度环境要素的影响范围,为今后的规划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更好地体现出与下一层次的规划关系的衔接。
3.3 扩展对社区规划的力度
在规划设计中,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人的行为、心理、感情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要加大城市规划中社区规划的力度,要让城市开发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小区居住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上,而是要以人为本,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满足居民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4 以人居生存环境要素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的转型
4.1 城市规划的经济转型
城市规划的经济转型是指在城市开发项目的管理上,要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实现区域土地增值,作为城市开发最为重要目标之一。对具体城市规划建设项目来说,除了在规划设计中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并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有效保护现有树木、植被。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提供最理想的空间形式,使土地价值提升达到最大化程度。
4.2 实现规划设计手段的生态转型
城市规划应以生态的设计手段为基础,强调建筑结构、建筑形态及建筑功能的生态整合,例如从出事的简单的绿地设计到在屋顶上铺设土层种植花草,建立空中花园,到立体绿化系统的建立等,来满足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结语
城市人居环境要素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城市园林、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行为;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设想、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工程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可以说,人居环境要素建设与城市规划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维持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现代化的城市应具有以下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根据“舒适、实用”这一理念开展设计工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让居民都比较满意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设计要素概述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2、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二、城市规划设计方向
1、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方向
城市是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城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求无论位于何地、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公平均等。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对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完成对人的服务的时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在各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上要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帮助。
2、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命题。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时,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在完成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上,要认真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宗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和城市特点。运用生态建筑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形成的物质生活环境、社会生态系统。
3、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差异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环境中的日照、湿度、风向、温度、风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质等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文化特征中的社会体系、生活方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对于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规划和设计要放眼全局,协调好改造与保护间的关系。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来定位与发展最为最终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观的保护内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调整空间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设是连续的过程,很多规划和设计无法一步到位,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具体。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现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城市规规划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评价体制的原因,当前很多规划环评属于反映型评价,即规划成果已经完成了再进行评价,评价技术人员并没有参与到规划过程中,与项目接触时间很短,使得环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评价人员可能调整的余地十分有限,很难从环境的角度全面地否定一些规划,而只能针对规划给出些补救的措施和建议。规划环评自身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评价时间和结果都不能保证。理论上说,环境评价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可以明确项目开发者的环境责任并规定应采取的环境保护行动。第二,可以为项目设计者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第三,可以为环境管理者提供项目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而对于环境评价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将它看成是项目环评向规划层次的扩展,认为应主要基于项目环评发展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与模式;二是将规划环评作为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规划环评有效性最终体现并非报告书质量如何,而是评价结论对于能否促进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目前规划环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前一观点,因此使得规划环评过分依赖项目环评中的定量方法去研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规划,评价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同时,规划环评的容和技术方法过于复杂,造成编制时间较长。第三,规划环评自身制度的不完善使评价失去其基本意义。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环评成为某些业主花钱消灾和某些评价人员拿钱替人说话的潜在寻租机会。因此,规划环评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其基本的意义。
四、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1、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舒适、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如何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需要成为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2、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
3、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文化城市方向发展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五、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建设有效实施。让城市建设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琦,张春艳浅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
城市规划的要素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协调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work in many ways is produced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b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differenc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dash forward show.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i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Only in th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ombination, to success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pleasant city life environ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1.1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1.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2.1 确定性不同
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由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2 设计的复杂性不同
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2.3 任务的综合性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2.4 目标的超前性
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已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
3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 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必须服从与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
3.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3 建筑设计影响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往往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往往给城市的景观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但往往也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建筑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否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决定着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3.4.1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3.4.2 注重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3.4.3 理性规划。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采用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如曲面玻璃可将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3.5 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3.6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4 以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
作为建筑师希望城市规划师或管理人员,不要过分干预建筑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为建筑师留有余地。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方案改过多遍,甚至已经过专家评审过的方案也要一轮轮改下去(不排除不合适宜的行政干预),原有的良好的构思及愿望改得面目全非,极大地伤害了建筑师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作为建筑师,应与城市规划师配合,不应过分强调个性、风格,过分顾及甲方,与建设单位意见,要更多的考虑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的设计。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城市规划师要具有建筑师的思维,建筑师要有城市规划师的思维观点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作为科学的综合性质要求从新的视角来定义科学。建筑学逐步从传统的“就房屋论房屋”的围城中走了出来,城市规划也要从“就城市论城市”的框框中起出来,共同研究不同空间层次人居环境变迁的规律。城市规划学科需要提高科学性,加快科学化进程。但城市规划毕竟仍是一个应用程度很高的专业,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协调工作。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训练,永远是社会实践所需要的。
5 结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