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工作分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1.工作分析的内容。
1.1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又叫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工作写实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对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和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它包含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工作分析较通俗的解释是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工作的6w1h: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分析的结果或直接成果是岗位说明书。
1.2工作分析意义及作用。
工作分析在现代人力资源事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要用到工作分析的结果。
1.2.1为单位推行竞争上岗提供了依据。
工作分析的信息中包括:工作的任务有哪些,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人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实际上决定了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从事此项工作。
1.2.2是培训计划提出的基础。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了职务所需要的技能。把握员工目前能力与职务工作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内容和受训人员,评估培训效果等。
1.2.3为考核提供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工作具体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为考核提供尺度,为晋升提供依据。
1.2.4为不同类型的职务确定合理的薪酬提供依据。
劳动报酬都是同工作本身要求工作者所具备的技能、教育水平、工作的繁简程度、工作的责任大小,以及为组织做出的贡献的程度等相联系的。在这些前提下通过工作分析,确定每一项职务的重要程度和对组织的价值,确定薪酬水平。
1.2.5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工作分析对确保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确定无疑地被分配到各个特定职位上去,提高人事匹配的程度,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国家将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简单的说就是将每个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中。
2.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2.2.1政策的原则性和事业单位情况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国家出台了实施意见,下发了指导意见,自治区又制订了操作细则。但是,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还仅仅是构建一个制度框架,可操作性仍旧不大。主要在于事业单位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众多领域,每个行业情况又不尽相同,这些规定突显出适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囊括所有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事业单位现实存在的一些矛盾。如地勘类事业单位高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相对偏低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等。
2.2.2具体岗位设置不科学。
在自治区的相关实施细则中针对每个类别岗位的设定,按照年限长短确定每一层级的具体级别,难免又回到了以人设岗,按资排辈的老路上,不能充分落实岗位设置的原本目的,也不能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会造成岗位设置的不合理性,偏离岗位
置的初衷。
2.2.3岗位设置结果没有说服力,造成新的矛盾产生。
事业单位职工已经适应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岗位设置中如何确定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价值,横向比较不同岗位的具体层级难度很大。设置不合理,会打破原有的内部平衡,带来组织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产生,激发矛盾,造成内耗。反而破坏事业单位的现有的稳定发展局面。
岗位设置是把双刃剑,设置的好,能起到创新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积极性,明确岗位职责、转变管理模式等作用;一旦设置失败就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的推进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只能选择停顿或者放弃。某地勘类事业单位自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岗位设置方案的初步审批,设定了编制人数,并确定了在此人数下各个岗位所占比重。但是,岗位设置的下一步工作却迟迟推进不了。
3.科学的利用工作分析开展岗位设置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情况摸底、设定结构比例、研究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
岗位设置的基础就是做好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事业单位成功进行岗位设置的关键一步。但是,工作分析周期长,工作量大,分析结果易偏差,应用难度大。因此,将工作分析应用到岗位设置的工作中也并非易事,下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3.1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类型事业单位的工作分析,提出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基层。
首先考虑由国家人事部对现有事业单位类型进行分类,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比较相近的单位分为一类,并将在每一类单位中挑选一个最为典型的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的试点单位。其次,请人事部组织工作组深入试点单位,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确定单位岗位个数、具体岗位等,最后编写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将此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全国同类型事业单位中。这个方法客观,高效,可以举一反三,对基层单位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缺点,调查周期长,政策推广慢,特殊类型单位仍然不适用。
3.2由事业单位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业务知识全面,对工作分析工作熟练,经验丰富。单位内部配合第三方公司做好相应得调查、资料筛选工作即可。可以通过第三方公司工作分析的过程,了解、掌握现有单位内部岗位状况,针对单位实际,改进现有岗位情况,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推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彻底变革。此方法针对性强,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单位的情况。缺点是费用高。
3.3由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3.3.1 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
(1)成立工作分析的小组。工作分析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由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联合所有处室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组织人事处3-4名多年从事组织人事管理的专家负责具体工作
(2)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设计信息收集方案。明确为了设置岗位,调整工资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为工作日志法和访谈法。
(3)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搜集组织机构图、组织工作流程图、岗位职责等资料。
(4)收集工作分析的信息。通过工作日志和访谈收集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这是工作分析中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它的真实程度以及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作分析的质量。
(5)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工作信息。组织领导小组会议,汇报收集到的所有岗位信息,与各处室领导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对、修改,剔除无效的信息。确认最终的岗位信息。
(6)编写岗位说明书。在完成工作分析以后,编写岗位说明书。它对岗位职责、岗位活动、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的危害程度等信息进行书面描述。岗位说明书是全面反映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以及工作背景和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
文件。
3.3.2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根据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即可确定事业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方案,实施细则及岗位职责。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可行性高,工作分析专家了解单位内部情况,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人情重,可能不够客观。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国家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自2006年开始此项工作已经过去六个年头,本文只是笔者根据日常工作中遇到岗位设置的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如何能在事业单位中脚踏实地的开展岗位设置工作,落实岗位职责,完善人事制度管理,每个省市、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笔者所言未必是佳,这里提出以上观点,望相互交流学习。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2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作为基层事业单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事档案管理记录了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能力、经历和业绩等重要的原始信息,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干部和职工本人的品德素养和能力表现,有利于事业单位通过简单便捷的方法发现和使用专业的人才,直接对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起作用。伴随着我国增加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尤其在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加强涉及每个员工的具体利益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只有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基层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国家下发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基层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一般的制度细则与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人员的实际情况不符,不够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际的较大进展。同时,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不能够到位,即使多数的基层事业单位已经在建设初期就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收集和保管等各项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审核不严谨、归档不标准的现象,造成许多的不利于保障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业绩发展缓慢,所以不容易引起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领导对其重视的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弱化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1.2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一般的,基层单位会有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但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了管理人事档案的人员配备不到位,没有根据工作的任务量去安排合适比例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的要求。另外,相当一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并且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和思想价值的差异性巨大,会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员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现象出现。多数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由非专职的人监管,其业务能力不能够被保证,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管理缺乏连贯性和标准化。
1.3 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陈旧
现阶段,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仍然是以人为手工的执行操作为主,多数的工作属于重复性劳动,较大的工作量使得人员不能够及时地整理和归档人事档案的具体资料,人事档案资料不完整的现象时常出现。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操作复杂的特点使基层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不能实现人事档案的全面的共享,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被动接受信息,对于缺乏的人事资料没有及时寻回,材料的缺失会致使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到位。
2 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举措
2.1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思想认识
制度的建设不仅起到对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够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因此,建立和健全人事档案的制度规范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使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相应的制度规范也会使工作人员的具体执行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使其标准化,更大化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制度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有效地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基层事业单位要充分地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强化档案意识是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要职责。
2.2 加大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新形势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和文化的建设,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性和保密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选择管理人员方面,重视观念价值、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上的考察,使其能够热爱档案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档案技能,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熟悉各项人事档案管理的业务,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专业的人士对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明确原则和理念,不断加大对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创新创造,有效提示效率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我国的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较为落后的问题,应该将计算进技术充分地与档案管理的工作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简单便捷的档案管理软件,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化手段采集、记录和整理相关人员的基本人事材料,推行立卷制度上的更新处理,合理改进档案管理的工作手段。创新与创造的方法是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勤于思考和注重创新的品质应该是工作人员具备的品质之一。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投入,努力提升设备的条件,安装适当的安全防盗措施,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
结束语
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事实上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工作,用人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渐在改革和深化,在强化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创造的原则,坚持科学规范的理念,使其不断适应时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观念和制度上探索人事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服务,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3
对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变革,我们要着眼新时期新要求,找准突破口,从各个方面做好应对措施,在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同时,加强管控和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创新管理的路径和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履职能力,进一步强化其对外交流能力和公关能力,树立服务意识,依法依规地利用人事档案,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一、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1)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依据国家法律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工作,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特殊的意义。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包含了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资历和社会表现等情况,事业单位根据这些情况对员工进行人事调整,进行待遇、薪资和社会保证等的制定,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事业单位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2)是深化人力资源改革的保证。事业单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原因存在很多的固有弊端,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漏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岗位设立的不合理、人员冗杂,人员的配备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使得事业单位的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机构结构的臃肿,最终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做好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化,对于精简机构设置、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普遍存在漏洞,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不健全。比如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制度方面,管理体系与制度流程不健全;制度中相应的移交、索要、检查核对、补充等细则未能及时修订;而材料收集中涉及到的多个部门档案意识不强等,都会影响人事档案收集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人事档案意识不强、重视不够
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工作状况,既与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重视与否有关,也与某些领导的人事档案意识有关。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领导的人事档案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人事档案工作当作事业单位人事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致使人事档案工作出现“用时需要,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职工中普遍存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以及管理是属于组织人事部门的事、与个人无关的思想意识,以致于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没有形成主动向人事档案部门提供个人档案材料的义务意识和档案意识。
(三)人事档案管理人才素质不高、水平落后
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处理和使用十分重要,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这类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工作的深刻认识,无法更好地运用档案信息,为单位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事业单位作为具有服务性质的窗口,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服务意识。新时期所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履职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事业单位的工作。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进程缓慢
管理制度过时、管理人才稀缺以及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导致当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阻碍了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而不同单位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和建设进度也不同。甚至不少单位仍是采用手动操作辅以计算机的管理模式,软硬件基础参差不齐,严重限制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三、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单位要切实地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和相关的组织领导,将加强档案管理作为单位的日常工作进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划。单位的领导者要从根本上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领导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上升到单位的战略高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小组,单独对其进行管理,并选派领导直接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询问和关注,定期进行相关的考核,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审核机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加强基础?O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室,并加设专门的铁制档案柜、档案密集架、计算机、复印机、空调器、去湿机、灭火器等较为先进的档案保护设备,并安装防盗门窗,防光窗帘,管理室要做到防水、防火、防潮等基本的要求,加强对档案的保管。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单位的档案保管都采用电子方式,即用计算机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这样既方便又对档案进行了备份,便于后期的使用、抽调。要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功能,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以后的使用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为单位的人事调动等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资料。
(三)加强档案收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单位要加强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员工上岗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人事档案作为重要的人事参考资料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档案的收集工作也应该更加的仔细认真,档案的收集人员要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并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对相关的事实进行仔细的核查,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
(四)加速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
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实际,加快融入社会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人事档案建设,达到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
(五)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规定,加强安全建设
根据我国有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政策要求,切实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自查、整改和升级,使档案始终处于管理人员可控范围之内,利用各种手段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加强网络和电子档案的监管力度,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4
(一)紧贴区域发展实际,加大引才引智力度
1、努力放大区域人才集聚效应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依托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市工程技术关键人才引进计划、区科技领军型人才引进计划、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程等载体,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引进选拔培养工作。
2、做强做大留学人员创业园
一是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海内外的影响,增强吸引力。充分利用各类留学人员交流会和*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信息平台,宣传我区区位优势,各类引才、引智、引进技术项目的扶持政策。二是不断拓宽对外联系的渠道,掌握更多的留学人员信息。充分利用我区海外人才信息库,加强与各类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联系沟通,构建多渠道交流网络,为实现经常化、专业化、高效率的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强对园区企业的全方位跟踪服务。多形式、多渠道帮助企业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解决企业在创业阶段人才短缺的问题;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择优资助项目经费,多渠道解决企业在创业阶段的资金瓶颈;四是创新人才和产业聚集的氛围,发挥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品牌效应,使更多的高科技项目、高科技人才,初创型、创新型企业能够聚集创业园。
3、积极拓宽人才市场覆盖面
加快人才市场培育发展步伐,使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近程与远程交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拓展举办有形人才市场的方法和手段,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做到专业人才招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有机结合;就地招聘与校园招聘有机结合;区定期集中招聘和各镇街不定期自行招聘有机结合。开拓无形人才市场,借助网络市场人才交流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实现区人力资源网与周边县(市)人才市场、重点城市人才市场、重点高校和重点企业单位的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网上人才市场与现场人才市场相结合,使招聘单位可以在网上和人才市场现场同时招聘信息,求职者在网上也可以知道现场招聘情况。
4、不断拓展人才网站服务功能
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发挥人力资源网站“人才测评”功能,为企业引进合适的人才提供配套服务;实现区人力资源网与高校就业网对接,为高校毕业生和辖区企业提供网上交流和远程招聘服务;建立为社会、企业等公益化的服务制度,利用网站平台,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智力服务、业务服务。
(二)加强人事宏观管理,健全选拔考核机制
1、严格执行人事管理决策机制
对全区各类财政供养人员年度招录计划需求由各单位进行申报,依据人事管理决策机制相关规定,根据申报类别,由对应的决策层就相关内容决策后,按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批次完成全区各类财政供养人员年度招录工作。
2、全面推进面向基层选拔机制
做好全区09年度事业单位补员需求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除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外,一般性岗位原则上全部面向辖区内社区(村)干部公开选拔,制定详细的事业单位补员面向社区(村)干部公开选拔实施意见,选拔一批优秀社区、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进一步激发社区、村干部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热情,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3、健全完善机关人员考核机制
结合区情,制定详实的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细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及对各部门确定的具体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公务员本身所从事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在考核内容上,力求有针对性、可比性,注重对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客观评价。在考核办法上,一是实行分类量化考核,根据具体岗位制定量化考核内容;二是扩大测评范围,将测评范围从本单位、本部门扩大到服务对象,并将服务对象的测评作为对每个公务员平时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是注重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将平时考核的情况在年终考核中设定一定的权重。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加大对考核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处罚力度。
4、积极拓展公务员培训形式
公务员培训突破常规化,力求体现个性化,实行“菜单式”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需求性,选择机关公务员比较关注的内容;注重实用性,选择公务员想学的内容;突出广泛性,选择公务员易接受的内容;突出引导性,培养公务员良好的文化志趣,引导公务员不断学习研究新知识。在培训方法上,围绕设定的“菜单”培训内容,由公务员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后,制定培训计划,分期举办培训班,从而提高公务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积极探索建立公务员在线网上学习考核机制,设置统一的必修课程和涉及广泛的选修课程,通过网上考试考核、课程评估等,将公务员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5
1.1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事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企业员工为本位,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满足企业员工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实现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有效开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1.2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坚持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用人文关怀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树立和谐温馨、尊重个性、激励创造、实现工作多赢的理念。在日常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彰显人性化管理。把人文关怀与严格的制度相结合,管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服之以德,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1.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制度目标需要通过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应当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也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才能吸引、开发和留住企业所需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策略探析
2.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必须建立高效管理机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一代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甚至很多企业已形成了较大的集团,这使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劳动人事管理同样面临这一现实问题的挑战。建立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不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之举。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建立现代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等所有工作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的准确性,还有效缩短了人事管理信息的整理时间,提高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效,确保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这是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必须提升。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理顺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在推进企业发展建设的同时,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调整和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应以正确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劳动人事管理规划,并为企业发展安排和配置恰当的人力资源,当然,做好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设计和调整工作,首先要搞好岗位分类,并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这样才能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恰当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全面、客观、详细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实现对人的准确了解,从而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最佳工作绩效。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管理者改变长官意志、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设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员工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员工评价机制不仅能为企业经营管理选拔出优秀人才,还是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经营的根本保障。劳动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定,应以相关法规和相应实施细则为依据,确保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还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为员工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为明确评价的重点。不同岗位的员工评价标准也应分别设计,这样才能使评价工作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抓住评价工作的关键,从而提高员工评价工作的效率。
2.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对于现代企业和员工都是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可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一个部门、员工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样将能够使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首先,企业应以自身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员工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员工的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就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引导员工结合自身特点与所学专业,使之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相融合,设计更加合理、现实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这个过程中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给予员工充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扬长避短的同时,让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最后是企业应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对相应的企业员工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和员工均能实现进步、取得发展的目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细则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招聘;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53-02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竞争力、生产力、是事业发展动力。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是转变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和克服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具体实践。由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实施还处于探索期,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许多弊端,损害了公开招聘制度的公信力和诚信度,影响到事业单位以及在社会中的正面形象,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单位招聘程序,营造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招聘机制,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选人的公信度。为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特点,就公开招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程序,为组织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公开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员需求分析缺失
一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全面了解到各类专业人员的余缺和各层次岗位的需求,分析预测不到长期的人员供给,从而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人员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动态不均衡;二是不能科学有效地调配人员,把招聘对象放置于适合其能力与特点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潜能的发掘;三是个人能力与职位不相适应,随着人员能力素质的变化,招聘要求没有跟着动态的调整。导致在招聘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获得不了真正适当人员。
(二)能岗不匹配
对个人能力和岗位分析不足,会导致能力和岗位存在偏差的现状,一是有的能力水平高于岗位的要求,任职对象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与才干得不到充分施展,造成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单位和个人都蒙受损失;二是有的能力水平小于岗位的需求,造成单位的工作效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能力与岗位的要求合理匹配,员工的工作情绪会很稳定,业绩也会提升;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区分员工专长。没有对应聘对象能力的判断建立在专长的基础之上,能力等级就无法进行准确的衡量和比较,很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从招聘实践来看,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状: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国家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中,因此需要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受相关主管部门的制约,对于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设置不能完全自主确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具体细则和人员处分相关规定,以及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等可操作性规定还没有出台或完善,致使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不畅,用人自受到限制;三是传统行政体制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按需设岗没有真正实现,使得一些岗位没有达到人岗匹配,进而影响单位工作效率及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四)岗位说明书不够详实
在招聘过程中如何全面的了解招聘对象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等素质至关重要,客观判别应聘者是否适合该空缺岗位,单位只能在招聘活动中根据对该应聘者的判断和工作分析阶段对该空缺岗位的描述及岗位说明书等来做出有效的判断,可见岗位说明书在招聘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岗位说明书不够详实,会导致在招聘决策过程中缺乏参考的标准,招聘对象因此无法为所需岗位作出正确的定位。
(五)招聘时间相对分散
事业单位招聘时间相对分散,存在不固定性。由于招聘方案计划的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手续相对繁琐,造成招聘时间的不确定性。一般7月是学生择业的黄金期,招聘时间不确定性造成标准的参差不齐。优秀的毕业生可能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此外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来说已经被划成往届生,对于已经返回生源地的往届毕业生参加公开招聘的笔试、面试、体检环节都需要来单位所在地参加考试,增加了应聘者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按照招聘条件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势必会影响资格审查的顺利进行。作为用人单位为了确保招聘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只能要求所在毕业院校开具相关证明,无形中增加了招聘不可预知的风险性。
二、对公开招聘的几点建议
(一)人员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实际上依据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做出的,就是本单位未来期望获得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即明确在空缺岗位上需求什么样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单位对未来人力资源可供量的推测预测是通过从当前的在职职工的基数出发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每年的人员结构统计,科学推断计划期内可能需求的员工的数量及其相应类型,推断组织内部的人员变动情况,推断增减员工的数量。这样就能确定在未来某个时点或者时期组织内部可以提供的人力资源数量。
(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依据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客观变化,对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满足现实需要的一种方法。从单位的发展战略分析角度来制定的招聘工作内容属于人员招聘的战略需求分析,它解决了招聘管理中岗位的空缺情况、招聘的数量以及质量等相关问题。根据单位的战略目标,根据相关的手段和方法,科学预测本单位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根据这种情况来制定本单位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单位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能够获得各种适合的人力资源,并使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三)岗位需求分析
招聘岗位需求分析,是通过对本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和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人员需求。单位人员需求的变化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单位自身因素的限制,比如员工自然减员、老员工法定年龄退休、员工因患病死亡、还有员工辞职、各种原因的休假等,这些因素都会产生工作岗位的空缺,为保障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招聘合适的员工来补充。通过工作岗位分析,能够明确此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此项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与区别,进而合理制定此工作岗位招聘人员所必需的学历、年龄、技能、特殊要求等任职资格,为招聘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测试方式、内容,以及录用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达到保证招聘人员质量的目标。
(四)人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