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1
编制实施规划的意义
示范区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面广,特别是建设实施期从2006年到2010年,时间跨度长达5年,每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均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在总体设计范围内,工程项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有些还涉及到配套工程。这些特征决定了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必须按环节步骤有序进行。其中编制科学的建设方案是决定示范区建设成败的首要环节。
建设方案的编制,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方针与思路,制定了示范区建设任务、步骤和目标,能够达到从整体上控制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示范区建设工作安排、监督检查与验收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建设方案的编制过程中以及在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中发现,由于建设方案编制时间相对不长,内容涉及面广泛等原因,建设方案虽然目标明确,针对性却比较弱,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并不能完全甚至很难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相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方案与实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这个桥梁就是实施规划。
编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是按照建设方案的既定目标,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做到在5年的建设期内,既能综合考虑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确保完成总体目标,又能保证建设项目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充分发挥建设方案安排、监督、检查、验收等应有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后,应该和建设方案一起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控制,同时应该作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
同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对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能够从技术、制度、信息化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实施规划主要依据建设方案,是对建设方案的深化和补充,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分析示范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确定“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四化” )建设的标准与任务;明确具体任务的实施步骤;分析预期投资和综合效益;确定管理制度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分析阶段
示范区的建设实施规划是一个期限较长、内容具体的动态规划,对示范区的全面分析直接影响到建设能否切合实际,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分析阶段可以包括示范区规模及各项目区范围的划定、基础条件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的评价。
1.项目区范围的划定。项目区的划定影响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在建设方案初步划分示范区范围后,实施规划阶段应加以细化并论证。主要可以考虑项目区是否符合各种规划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召开论证会,组织专家和村民代表对项目区范围进行讨论,分析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2.基础条件的分析。实施规划作为建设实施的指导以及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应该重视对基础条件的分析,充分收集和挖掘示范区的基础资料。具体内容包括:示范区所在地区的概况;示范区所在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管理工作情况、土地整理工作情况等。
示范区集中连片,规模大,范围广,分析时可运用遥感影像资料,对项目区所在的地形地貌、水文、区位、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总体分析。其次,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不仅是数量上的,还应注重对土地质量的分析,结合农用地分等资料,运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对项目区土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进行描述。再者,深入分析当地的土地管理工作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促进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3.水土资源评价。为做好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必须明确土地的自然质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限制性。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水资源评价以及限制性分析。其中,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尝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将农用地自然质量与农作物需求比配,确定土地适宜性。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数量上是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预测整理后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质量上测算生产能力提高潜力,测算方法可根据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农业生产条件,计算土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以及对应生产能力的提高空间。限制性分析则分别按照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评价因素,分级描述项目区内土地生产能力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限制性因素及限制性程度,对如何提高潜力提出改善的手段及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确定整理后的控制目标。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的目的就是经过全面分析,对示范区的建设作合理的总体安排,为使建设总体方案合理可行,必须做好大量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
1.总体方案的确定。对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构思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原则:紧密联系政策要求,充分考虑地方需要。示范区实施内容与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政策关系紧密,结合政策需要,确定规划编制原则和方针,才能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确定投资方案,加强指标管理。以建设方案为依据,细化投资方案,特别是“四化”建设内容广泛,须在实施规划阶段实行统一指挥。确立建设实施构思,合理安排实施内容。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四化”建设应齐头并进,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需要有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构思进行指导。特别是由于几个项目区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规划中要通盘考虑示范区的整体建设,结合地方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项目,做到建设一块、见效一块,同时保证全局利益。
2. “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为对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应细化“四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更主要的是参考国家和当地的标准、规范及文件制定各具体任务相应的建设标准,为实施中项目设计、施工管理、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其中,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具体任务是难点,需要以已有信息化工作为基础,按照文件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客观制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更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相关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基本农田数据,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基本农田数据的日常管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基本农田信息的网上在线查询、日常土地管理自动化、基本农田的动态管理等功能。
实施阶段
包括对建设进度的控制、实施步骤的安排(实施的具体内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验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计划,同时要通过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来规范管理工作。
1.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按照总体统筹规划、分步滚动的指导思想,实施步骤的制定应根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详细编写。编制需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支持重点项目,以重点带动一般。还需按实施步骤编写“四化”工作进度安排,绘制进度计划图表,通过对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来控制施工进度。其中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还应对第一年土地整理项目编写较详细的工作进度,作为其他项目区的参考样板。
2.资金分析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管理方案。
投资估算按“四化”建设分别计算,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所需投资标准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的规定执行,同时参考地方已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工程投资预算等,估算项目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标准。基础建设工作和制度建设项目根据主要工作内容估算,包括档案资料、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工资,基本农田保护图和标志制作费,示范区土地变更登记费,建立保护责任制费用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人员工资等费用,按照当地工资水平及消费标准计算。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设置购置、网站建设及人员培训工资等,主要参照建设标准和当地部门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信息化建设投资预算标准。
资金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控制资金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论证后的预算方案进行投资控制,避免盲目和被动追加投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时间和数额,资金拨付、使用按计划执行,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高效利用。
3.制度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示范区建设规范化。包括公告制度实施方案,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方案,招投标制度实施方案,工程监理制度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实施方案等。
效益评价和后评价阶段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二调,基本农田,农村数据建库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是为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保证农业生产必须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建立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具体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基本农田上图政策性强、程序性强、涉及面广、历史成因复杂。国务院在部署二次调查工作时明确强调,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真实状况,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首要任务,是衡量二次调查成败的关键。要在实事求是、搞清现状的基础上,认真、深刻地总结、反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经验和教训,建立和完善国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因此,全国二次土地调查中,基本农田的上图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内容。
1 目的与意义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通过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全面查清现有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布状况,核实基本农田的用途变化情况;并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依据,通过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划定基本农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增强了全社会保护耕地的意识。
第二,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协调了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比较好地处理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
第三,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了对耕地的占用,切实保护了耕地,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稳定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思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五,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增加了对基本农田投入,加强了“吨粮田”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 总体流程图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的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总体流程图
3 基本农田上图
3.1 基本农田上图原则
3.1.1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采集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调整资料为电子图件时,通过数据转换,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套合,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落实到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位置、范围、地类的方法。根据数据库建设相关要求,对数据格式、数学基础等进行检查,对不一致的进行转换。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电子图件进行纠正,与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层套合。
(2)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属性。
(3) 对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的进行修改。
3.1.2 上图原则
(1)对于有基本农田补划、调整资料的,以补划、调整资料为依据,将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原有的划定界线删除,以补划、调整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2)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一致,在数据库中直接提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基本一致,只是由于纠正、数据转换等技术处理造成的界线位移,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相应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4)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基本一致,但有部分地类图斑界线不一致,经有关部门处理认定后,以划定时的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5)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不一致,应由相关部门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1.3 检查
(1)数据文件命名、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是否符合数据库标准要求。
(2)基本农田上图内容是否遗漏,是否符合要求;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是否与提供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和调整资料一致。
(4)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属性数据结构是否符合附录A要求;
(5)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属性值是否正确。
(6)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
(7)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是否一致。
3.2 调整补划方案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相衔接,基本农田平均质量有提高和建立永久性保护区的原则,按照国土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
3.2.1 确定基本农田总面积
各地级市上图的基本农田面积总量不得低于与省(自治区)签订的2009年耕地保护责任状中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相衔接。各县(区)上图的基本农田总面积由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本市的基本农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确定。
3.2.2 确定调出的基本农田位置及面积
符合下列条件的基本农田,应在基本农田调查上图中调出:
(1)根据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经核定现状基本农田中已不宜再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土地,即除耕地、可调整土地(包括可调整园地、可调整林地、可调整草地)、优质园地、精养鱼塘以外其他地类的土地。
(2)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的基本农田。
(3)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的基本农田,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作为绿色开敞空间保留的耕地除外。
(4)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
(5)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宜管理的基本农田。
3.2.3 确定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
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的各县区基本农田总面积-(根据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统计的基本农田总面积-调出的基本农田面积)。
若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小于或者等于0,则不需要进行补划。
3.2.4 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地块
根据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地块。补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原则上为耕地,并符合下列要求:
(1)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中新增的优质耕地;
(2)地形坡度小于25度,集中、连片,质量较好的耕地;
(3)地形坡度大于25度,具有景观功能和粮食生产功能需要特殊保护的梯田。
按上述要求划定后,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仍然不够的,可以依次将质量较高的可调整土地、优质园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3.2.5 补划的基本农田上图
根据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在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中,将补划方案中调出和补划的基本农田补充落实到图上,补划的基本农田图斑用红色(R230,G100,B100)表示,以区别于原划定的基本农田。在基本农田数据层中,把调出和补划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入库处理,在基本农田图斑的属性结构中增加补划基本农田字段(字段名称:补划基本农田,字段代码:BHJBNT,字段类型:Char,字段长度:2,值域:属于补划的基本农田填写“是”),增加调出基本农田字段(字段名称:调出基本农田,字段代码:TCJBNT,字段类型:Char,字段长度:2,值域:属于调出的基本农田填写“是”),以区别于原划定的基本农田。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隶属山区的市 (县),耕地坡度较高,III级以上坡度耕地面积较大,在本次基本农田调整时,基本农田面积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省(市)下达指标的实施,Ⅴ级质量较好的梯田和坡地仍保留作为基本农田。
(2)县级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的自检,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外业和内业核实,并对成果的质量负责,自治区土地调查办负责进行成果验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外业抽查。
(3)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验收时,要附上当地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的意见。
(4)县国土资源局要把原基本农田资料扫描存档,以备自治区、市土地调查办抽查。
5 小结
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我国基本农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耕地总体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将原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用地、林地、草地、裸地等其他土地调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总体质量有较大提高。
(2)耕地得到更加严格保护,并落实地块,落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库中进行管理,有力保障了耕地红线,加强了耕地的保护力度。
(3)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调整补划后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且综合考虑了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真正落实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赢要求。
参考文献
[1] 方文婷;张宗可;;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探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施朗;;县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霍东升;;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3
一、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今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
(一)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积极为各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全市共完成审批各类建设用地宗,面积亩,其中:农用地66.69亩(耕地57.7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95.7亩,未利用土地5.58亩。其中:省政府审批宗,面积7.0亩(耕地8.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6.7亩,未利用地5.9亩,);市政府审批了655宗,面积9.5亩,其中:农用地09.亩(均为耕地);建设用地86.6亩;未利用土地65.亩。县政府655宗,768.067亩,建设用地65.8亩,未利用地6.7亩。
(二)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项目准备工作,为争取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资金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开展项目规划论证,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市局建立了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库,将全市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其中近期规划开发的项目8个,中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远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为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立项奠定了基矗今年共争取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个,争取落实专项资金万元。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市国土资源局围绕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编制工作。两次到省国土资源厅就花草滩煤矿各勘查阶段工作量、投资情况、探矿权价款政策等进行掌握,并及时反馈给市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对肃南钨钼矿勘查工作进度进行了督促,目前正在编制勘查报告。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把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制度,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全市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共计增加耕地69.95亩,扣除变更调查统计的各类建设占用的耕地89.亩,净增耕地06.7亩,使全市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二)全面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市、县(区)根据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农牧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据调查核实,全市历年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6个,范围涉及五个农业县(区)的65个乡(镇)和809个村,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70.7%和88.8%。保护片块9块,保护面积.57万亩,保护率达87.%。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在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利用和变化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保护制度建立及执行等情况也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并填写了基本农田统计表格,对存在的保护图件不规范、保护责任人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保护制度不健全、保护档案不齐全、保护标志没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及时调整县(区)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5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879个,县、乡、村、社四级层层补签了保护责任书599份,在公路沿线和人口密集区设立高标准固定标语0块,保护标志牌95个,刷写基本农田宣传标语多表55个。新埋设永久性保护标志牌6块,更新制作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图95份,并用电子表格建起了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库,达到了图、表、实地面积相对应,对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地力补偿制度、保护责任制度、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质量保护制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各项制度和保护措施进行了修改完善。通过认真整改,使基本农田面积都落实到了图、地块、村组,做到了图、表、地块面积和责任人相对应,层层都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各县、区,乡、镇都补充健全了保护档案,全部进行了备案。县结合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把符合基本农田条件的---亩耕地补充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并提出了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六划七不划”的具体标准。同时,对已经建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双向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完善,对于不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县(区),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内部监督机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投资近0万元制作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件,为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科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mlxfh”为你整理了这篇在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等侵占破坏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整改方案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等侵占破坏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整改方案
为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问题,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根据《梁平江同志、蓝宗耿同志任职期间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方案》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切实扭转我乡土地管理乱象和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的严峻形势,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行为,遏制非法占地挖鱼塘及种植速生桉等行为,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土地管理正常秩序,乡政府决定从2021年5月1日起,在全乡开展土地管理乱象和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问题集中整改行动,对违法占用耕地建设、挖鱼塘及种植速生桉问题进行彻底整治,严肃查处2020年以来违法违规用地特别是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违法用地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使新增违法用地行为明显减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严守耕地红线、规范土地管理。
二、整治范围
木山乡辖区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领导机构
乡政府成立木山乡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覃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组长:韦冬明乡党委统战委员、副乡长
成员:谭高鸥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站长
梁晋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副站长
黄雪凤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技术人员
张毅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技术人员
韦江文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技术人员
蓝云鑫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技术人员
各村(社区)支书、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由韦冬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责任分工
1.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实施集中整治工作,统筹落实整治工作经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具体协调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落实整治我乡土地管理乱象和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的整治工作;负责资料汇总、编写简报和建立台账等工作。
宣传办:负责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
综治办、司法所:负责调处涉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的矛盾纠纷。
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负责依法查处违法用地建房行为;负责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整治工作是否到位进行把关;负责对违法占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派出所:负责为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保障,依法严厉打击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寻衅滋事,无理取闹,暴力抗法,干扰整治工作的行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坚决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
供电所:不得对没有用地审批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供电,对已供电的要积极配合执法队伍做好停止供电和解释工作。
各村(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按照乡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主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负责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问题的核查,并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上报,及时制止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挖鱼塘、种植速生桉行为,对不符合规划的违法违规占地建筑组织实施拆除,坚决打击挖鱼塘、种植速生桉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执法行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村(社区)、各乡直站所要高度重视,迅速按照方案要求采取行动。此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违法占用耕地及基本农田建房问题、土地卫片违法图斑进行全面、彻底的打击,要通过此次集中整治行动迅速掀起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建设问题的行动。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5
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测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构建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对应关系序列,计算不同等别基期年的耕地粮食单产水平以及预测规划目标年耕地粮食单产水平,结合耕地面积,计算基期年和预测规划目标年的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计算得到耕地的平均等别。在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现实情势下,规划实施前后耕地的平均等别应该保证提高,至少不下降,才能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下降。在省级规划中,通过平均等别的测算,可以从宏观上有效反映规划区内耕地质量及分布,真正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的双重管理。
测算耕地保有量:耕地需求量预测要在农产品需求量预测、耕地单产预测、耕地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丰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单产的预测方法。预测规划区内粮食需求量,将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划目标年耕地预测粮食单产水平与此结果比较,计算出在一定粮食自给率下耕地的保有量。
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规模与空间布局:基本农田保有量的确定可以利用基本农田的平均等别、粮食单产水平,按照对粮食的需求量预测需要保护的面积,同时还应根据粮食安全警戒线,确定基本农田的最低保护面积。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对自然质量等指数高和较高的等别进行特殊保护;在满足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数量指标的情况下,自然质量等指数低或较低的可划入一般农田。
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的选择,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及潜力调查评价等进行系统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提供了省级各等别农用地的分布、面积,以及各单元的自然、利用、经济属性等,利用信息技术将耕地数量、质量等信息直观地反映在农用地分等图上,反映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农用地在空间上的等别差异,其成果可以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
测算耕地占补及粮食生产能力变化: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结合补充耕地面积,测算补充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保证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原则,补充耕地时,可以根据被占用耕地的等别,补充相应等别的耕地。通过对占用耕地、补充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以及规划前后平均等别结果的比较,可以确定粮食生产能力以及耕地质量的变化,以此来衡量基于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是否实现以及差距范围,并可进一步在最大潜力层面确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得失及其导致的人口承载能力的增减。
在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支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规划编制应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利用程度等进行系统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提供了市、县各等别农用地的分布、面积,以及各单元的自然、利用、经济属性等,为确定区域内不同质量等别的耕地布局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科学合理的依据。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这次规划修编的首要原则。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不单体现在基本农田数量的确定,更要确定其空间布局,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能力测算。
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根据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合理地分配各区域基本农田的数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的确定,可采用根据行政区内各等别耕地的面积,从高等别向低等别逐步累加,当累加面积达到上级下达的指标时,该累加面积即可定为基本农田面积,避免以一个统一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来确定各区域基本农田保护数量指标的不合理性。
基本农田质量状况基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质量要求,采用以耕地综合等别图为依据,将其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进行叠加,把高等别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将不同等别的基本农田赋上不同颜色,使耕地质量等别更加直观。避免将一些边远、地形复杂、水土质量差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可以保障基本农田的质量,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考虑到部分地方存在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依据,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的确定,宜采用以耕地等别图为依据,高等别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严格从质量上界定和区分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确保将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
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用地分等成果反映了自然质量等状况,提取各评价单元耕地的限制因素,如灌溉保证度、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层次等,指出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限制性因素。根据农用地分等的质量差异,针对农用地分等因素,合理选择与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以明确提出土地开发整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土地开发整理中采取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提出耕地数量和质量的针对性手段、达到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使其在资金投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须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成果或方法评定补充耕地应达到的等级,项目竣工验收时认定补充耕地等级。首先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查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二级区、标准耕作制度、评价因素体系、记分规则表等基本参数。二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设计条件获取各因素分值。耕地坡度、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土壤质地等,而土壤养分含量因素获取相对困难,必须考虑熟化过程,可通过参考条件相似的耕地来确定。三是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应达到的自然质量分。四是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应达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五是查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应达到的利用等指数。六是根据等级划分间距,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应达到的等级。
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在深入研究城镇如何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非农业建设中,一定要遵循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优质耕地的原则,将耕地等别图与供选方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叠加,提取不同方案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的质量状况,积极引导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镇和基础设施空间扩展的方向与布局结构的形态。通过空间发展政策并结合土地用途管制对城乡发展空间模式加以引导,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生态退耕。
建立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构
建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遥感、信息化技术,将农用地的基本信息包括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综合等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信息连接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具有完整的农用地质量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中,对数据库信息随时更新维护。农用地信息的查询与分析功能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查询功能可以利用农用地数据库检索的组合方法实现,不仅能按用户的要求根据图形查询相应的属性信息,而且能依据属性情况来获取所要的位置、形状和相邻关系或派生的信息的双向查询。分析功能主要是通过空间分析操作实现对农用地的监测、综合统计分析、粮食生产能力评价、优化布局、基本农田规划等功能。
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实行农用地等级差异管制: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比较优势的原则,对于粮食生产具有很强适宜性的土地,通过严格管制,将其严格限制于粮食生产用途;而对于比较优势不显著,并存在多适宜性的土地,则实行限制性管制,如主要限制这类土地用于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农业用途,从而便于当地政府或农民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根据土地用途分区类型实施具有一定等级差异的管制。
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把基本农田具体落实到地块,除标注保护块的面积外,还要标注等级。建立基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的动态管理系统,将基本农田的产量提高潜力以及粮食产量的限制因素等信息反映在基本农田保护信息中,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控。同时,采用“双控指标”,即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双重指标,落实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制度。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范文6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四)《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区(市)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2012年分解指标的通知》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下达2012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207号)、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通知》(青土资房发(土字)〔2012〕57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镇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2012年分解指标的通知》。
二、检查内容
(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检查各镇(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
(二)依据土地利用计划有关规定,检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有关规定,检查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占用和补划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四)依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规定,检查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五)依据《考核办法》和《分解指标的通知》,检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履行的自查情况。
三、步骤及时间
(一)6月19日至21日,各镇(处)组织自查。各镇(处)按照国家、省、市《201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和本工作方案中的要求和检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完成本行政区域内2012年度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的自查工作,书面报送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6月22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局、市统计局组织检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局、市统计局组成五个市检查组,对各镇(处)201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6月23日,向市政府呈报目标履行情况检查报告。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局、市统计局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全市201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报告,上报市政府。
四、组织机构、方法及范围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局、市统计局负责研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重大事项。市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负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等工作。
考核采取业内检查和外业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内业检查:具体采取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查阅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台帐;调阅土地违法占地处罚文件、卷宗、图件,核查相关资料和数据;查阅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的有关资料、档案和台帐;查看开展土地动态巡查的文件、台帐,抽阅土地案件查处卷宗。
(二)外业检查:现场察看、核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位置、面积和质量;未经批准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