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形体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形体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形体礼仪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1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是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所引起的短暂急性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1892年Lovett及Morse首先报道本病。本病好发于5~10岁的儿童,女多于男。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识,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在发病前约10~21d有上呼吸道感染、痢疾或其他病灶感染,关节滑膜呈非特异性炎症性病理改变。②跑跳、滑倒、跳皮筋等使下肢过度外展或内收时,使外展肌内收肌群受伤,肌肉痉挛引起关节位置不正,股骨头与髋臼的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滑膜或韧带嵌夹。我科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至今共收治儿童髋关节滑膜炎550例,其中男420例,女130例,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15岁,平均年龄为5.18岁。平均住院天数8d。

2 护 理

2.1 入院宣教:护士安排床位后,首先热情简洁地向患儿及家长做自我介绍,并告知能为其提供哪方面的服务, 然后介绍经管医生,作息制度、探视制度、个人财物保管制度,带领患儿及家长熟悉病房环境(办公室、厕所、开水房、食堂)。

2.2 心理护理:患儿入院时常有恐惧、哭闹,尤其是年幼儿为甚。责任护士应了解患儿的情感,满足患儿崇拜榜样, 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特点;通过面部表情和柔和的语调来安抚患儿,减轻恐惧害怕心理; 利用周围正在治疗的患儿, 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告诉患儿配合治疗后可以奖励气球、小红花,并可在患儿治疗期间播放音乐,分散其不良情绪, 以取得配合。

2.3 饮食的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并且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平)四气和辛苦酸甘咸五味,因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食物可以营养机体、补益脏腑、增强体质、预防衰老。粥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适当中药与米同煮来预防、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一种方法:

2.3.1 湿热痹阻型(混合型)可用薏米粥:薏仁、粳米煮粥,治风湿痹痛、筋急拘挛,还可以补脾益胃。

2.3.2 风热蕴结型可用绿豆粥:绿豆、粳米,先煮绿豆,去豆下米煮粥,能清暑下气,消暑止渴,解热毒。

2.3.3 风寒阻络型可用羊肉粥:羊肉、山药、粳米,用山药蒸研如泥同肉下米煮粥,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治骨蒸久冷,疗寒疝。

2.3.4 气血不足型用莲肉粥:鲜莲子、粳米同煮,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除百疾。

2.3.5 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给予清淡汤类如豆腐、菠菜、白菜、猪肉、白木耳、莲子汤等, 多吃西瓜、苹果、香蕉、柿子等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彭化食品。

2.4 内服外用药物的指导

2.4.1 口服中药是该疾病治疗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完成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护士应掌握给药时间、用药技巧、喂药的注意事项,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4.2 服药时间:具有消食导滞、健胃作用的药物应在饭前服用,以达开胃、导滞之功效;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但小儿应酌情、酌量服用;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给予;止泻药,按时服用,泻止药停;驱虫药,可在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药;补益药,一般宜饭前服用。

2.4.3 不同药物的喂药技巧:若所服药物苦味不重,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如果苦味较重,则可适当加食糖再放药,倒入患儿口中后再用糖水迅速送服;中药汤剂稍凉后可减轻苦味,也可加适量冰糖、蜂蜜或浓缩糖浆后分次喂服。

2.4.4 喂药的注意事项:在喂药过程中倘若患儿出现呛咳,必须立即停止喂药,以免异物呛入气管而发生危险。最好在服药1h后再给患儿喂奶,患儿服药后,应将孩子抱起竖直,轻轻拍背,让药物顺利通过食道。

2.4.5 外用药物的观察:常用滑膜炎外洗方熏洗,每天2次,每次30min; 药液温度设定在39~40 ℃之间,以皮肤桃红色为度。冬天熏洗时身体暴露部位要注意保暖。中药外敷(骨散)时要注意皮肤有无瘙痒、有无皮疹,如发现类似现象及时给予祛除药物,并给予温水擦洗,局部外用抗过敏药物等对症处理。

2.5 皮肤牵引护理:如出现患肢屈,曲、外旋畸形,骨盆倾斜者,可采用下肢皮肤牵引,配合卧床休息,重量为体重的1/7。责任护士应告知患儿及家长禁止让患儿站、跪 、爬、下地行走,避免加重病情。向家长讲解皮肤牵引的护理及时间:皮肤牵引的松紧度以1个手指为宜,嘱咐持续牵引每2~3h放松紧牵引带10~15min,保持皮肤干燥,牵引时应保持衣裤的平整,保持床单位的平整。以防皮肤出现皱折,压疮等。幼儿不配合者,可嘱咐家长午睡及夜间休息时牵引。应注意牵引绳上不可覆盖衣物,牵引重锤应离地,不可随意增减重锤的重量。

2.6 手法治疗:目的:活血通络、温通经络,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手法:患儿仰卧,责任护士立于患侧,一手握踝部,一手握膝部,先徐徐屈髋屈膝,于无痛状态下旋转摇晃髋部,然后作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活动,最后伸直患肢。

2.7 功能锻炼:在已往治疗过程中,关节要停止活动,甚至可能制动,目的是减少积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关节功能减退,肌萎缩,诱发关节的其它病变,我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用中药能快速有效控制滑膜炎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可以加快积液的吸收,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

2.8 出院指导

2.8.1 责任护士指导患儿主动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或行肌肉按摩,预防或减轻肌萎缩。每日3~4次,每次15~20次左右。

2.8.2 在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时,可下地行走活动,避免剧烈跑、跳等活动。

2.8.3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8.4 出院后饮食的注意事项:禁止热补、油炸辛辣之品及冷寒凉食物, 以免伤脾胃、损阳气, 而加重病情或复发。

2.8.5 告诉复诊及随访日期,指导出院带药。

【参考文献】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2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X线;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炎,仅少数表现为大叶性肺炎,但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报道,以大叶性肺炎为X线表现的儿童MPP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且重症病例不断增加。现将我院52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3-2012.03期间诊治的以大叶性肺炎为X线表现的儿童MPP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5岁19例,6-14岁33例。入院前病程最短4天,最长45天,对52例患儿进行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胸部X线等检查。

1.2诊断标准①有发热、咳嗽、气促、皮疹等临床表现。②体检: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局部呼吸音减弱,叩诊病灶部位浊音或实音。③胸部X线提示:肺内均一的实变影。④MP-IgM阳性。

2结果

2.1临床症状、体征统计分析见表1。

2.2胸部X线检查52例均见肺野内均一实变影,以单侧病变为主42例(80.8%),合并胸腔积液8例(15.4%),肺不张8例(15.4%)。肺坏死1例(1.9%)

2.3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2。

2.4治疗及转归52例MPP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总疗程不少于4周。对痉挛性咳嗽及气喘患儿加用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单用阿奇霉素3-5天效果不佳,疑为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化验血炎性指标明显升高、高热、溶血性贫血、合并胸腔积液者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短期应用,合并有肌酶升高及肝功能异常者给予营养心肌及保肝药物对症处理。对于肺不张患儿鼓励家长多拍背,刺激咳嗽,促进肺扩张。结果52例患儿除一例并发肺坏死外,均在1-3月内痊愈。

3讨论

大叶性肺炎曾是儿科常见病,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已明显减少,而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则逐渐增多,肺炎支原体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2]。近年重症病例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其热型不规则,多为高热,热程1-3周,常伴有刺激性咳嗽,早期常为干咳,恢复期部分患儿咳嗽有痰,多为白色粘液痰,甚至带血丝,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有黄痰,有些患儿始终表现为干咳,个别患儿无咳嗽症状,年长儿可有胸闷,胸痛。肺部体征常不明显。近年来也发现MPP常并发其他组织器官病变,常见有各型皮疹、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及中毒性肝炎等,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肺炎支原体原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3]。因此,临床上对于重症患儿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常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由于MP感染有免疫机制参与,它常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因此笔者发现,MPP患儿常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治疗可联用头孢菌素和抗病毒药物。笔者临床观察,重症病例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后,体温常在24小时内降至正常,肌酶及肝功能也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胸腔积液无需穿刺引流常能完全吸收,而溶血性贫血恢复较慢,但最终预后良好。因此建议,临床上对于发热、咳嗽超过1周,同时伴发呼吸道以外症状的患儿,常规做MP-IgM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从而提高以大叶性肺炎为X线表现的MPP的检出率,确诊病例及早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毒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168.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3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氨茶碱;二丙酸倍氯米松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表现为顽固的咳嗽,持续或反复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至数年。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一般没有哮鸣音,在基层医院极易误诊,以致病情得不到及时缓解。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可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喘息[1]。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内科共收治CVA64例,采用氨茶碱、酮替芬、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55~65岁者56例,≥66岁者8例;有哮喘家族史者16例,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药物过敏等疾病史者22例;发病季节:冬春季46例,秋季14例,夏季4例;发病诱因:因吸入油烟等异味38例,天气变化诱发16例,感冒诱发8例,剧烈运动后诱发2例。

1.2 临床表现 64例均有发作性咳嗽持续3周以上,甚至2个月,1例达2年。以咳为主,多数无痰或咯少许白色泡沫痰。部分患者可有胸闷或呼吸困难,体检无典型哮鸣音。58例以深夜或凌晨为重,1例出现发热。24例轻度喘息,34例有喉紧或瘙痒感,16例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12例轻度胸闷。体征:咽部充血12例,2例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小湿性音,8例双肺底有少许哮鸣音。实验室检查:12例中性粒细胞增高,无1例白细胞总数增高。50例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为主要表现;14例X线检查结果完全正常;4例痰培养为阴性;64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

1.3 诊断标准 ①不明原因咳嗽持续3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吸入冷空气、剧烈运动后可诱发,深夜或凌晨加重;②体检、胸部X线检查正常;③肺功能检查多数正常,少数可有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等表现,FEV1/FVC

1.4 治疗方法 确诊为CVA后,除1例发热者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外,其余全部停用抗生素,给予氨茶碱0.1g,每天3次,口服;酮替芬1mg,每天2次,口服;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商品名:必可酮),每天2~4喷,每次2~4次,吸入激素后用清水漱口。

2 结 果

2.1 疗效 全部病例用药2~4d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或减轻;6~12d症状几乎全部缓解,患者精神、饮食、睡眠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用氨茶碱、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的量均逐渐减少,酮替芬维持应用6~12周后,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

2.2 不良反应 酮替芬用药第1周有7例出现嗜睡、困倦、乏力,一般无须停药,上述不良反应会自行消失。使用该药的患者应避免从事驾车、机器操作或高空作业等。吸入气雾剂治疗时,全身不良反应少,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抑制低,是治疗的一线用药,每天剂量超过1500μg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HPA轴抑制现象,出现精神兴奋及失眠2例,无1例出现水钠潴留。

3 讨 论

早在1972年,Glauser首次提出CVA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后各国研究者均有所报道[3]。钟南山认为慢性咳嗽首要病因为CVA(27.9%)。近年来CVA和典型哮喘一样,正逐渐成为全球医学界研究的热点。CVA同典型哮喘一样,其本质均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认为,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的病理基础,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CVA与典型哮喘的区别在于:①咳嗽阈值降低;②喘息阈值高于哮喘;气道炎症以大、中气道为主。气道痉挛不明显,故较少出现喘息,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低于典型哮喘[4]。

CVA临床特点: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较青年人高,成年人以中年女性多见;②多数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季为多见;③发作性咳嗽多发生在半夜或清晨,无发热、痰少或无痰,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在3周或1个月以上;④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改变;⑤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平喘药物有明显的效果;⑥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反应。

长期的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可抑制气道炎症,有助于预防CVA转变为典型哮喘,治疗疗程不少于6周。小剂量茶氨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抗气道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症状。酮替酚是一种兼具有很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作用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将3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远期疗效理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沈华浩.哮喘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4

【关键词】护士礼仪 对策 应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应该是知书达礼,护士作为没有翅膀的天使,更应该容貌服饰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得体,这样才能显示出护士的独特韵味来,有人说,人间的美,十有七八是女人创造的,护士是女人中的天使,护士的一举一动更应是美的展现。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要求护理人员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及专业形象。因此,要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必须从塑造护士礼仪着手。

护士礼仪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它作为一种专业的文化模式,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对在职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能够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避免医患矛盾,因此,许多医院都比较重视护士礼仪。但从实践效果来看,由于培训内容与护理工作联系不够密切,后续考核管理机制不到位等原因,仍然存在礼仪服务流于表面化,局限了护士礼仪的开展,这就需要探讨护士礼仪培养对策,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如今的医疗服务不只单纯关注如何处理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更注意解决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⑴,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⑵。护士礼仪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它能够规范医院管理,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避免医患矛盾,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水平。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护士礼仪也越来越重视,山东省作为“礼仪之邦”,更是注重礼仪,在医院管理中加强了护士礼仪的规范。为探索更好的适合山东省医院的在仪表、语言、举止、流程等方面的礼仪服务规范,并加强培训规范和力度,对山东省医院的护士礼仪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

一、培养对策的制定

本研究前期,对医院护士礼仪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山东省各级各类医院, 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5所(40%),二级综合医院28所(44%),专科医院10所(16%)。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实施情况、对护士礼仪培训的需求和愿望,以及医院在护士礼仪培训中的难点和要求。大多数医院对护士礼仪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所加强,93.65%的医院有对护士礼仪的培训需求,但重视程度及实施力度依然不够,仅有79.37%的医院认为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93.65%的医院对护士礼仪制定了相应的行为标准、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49.21%的医院自认为执行情况良好。关于影响护士礼仪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98.41%的医院认为是护理人员时间紧,任务重;79.37%的医院认为是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执行;71.43%的医院认为是缺少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难于评估;50.79%的医院认为是部分护士服务意识与观念仍待加强。通过整理和总结,制约护士礼仪培训及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一)培训方式不合理。正确合理的培训方式是护士礼仪推广和应用的重要保证,护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组成层次多样化,如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上组织不得力,容易造成训练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在调查中,55.55%的医院选择了分批专业培训,42.86%的医院选择了骨干培训,1.58%的医院选择了医院自己培训;关于培训的时间,23.80%的医院选择了连续全天集中培训,57.14%的医院选择了连续班余时间培训,19.05%的医院选择了休班时间集中培训;关于培训周期,12.70%的医院选择了三天以内,23.81%的医院选择了一至两周,63.49%的医院选择了一个月以内。

(二)培训内容不规范。护士礼仪中各部分内容的需求程度从重到轻分别为:仪态礼仪(占98.41%)、语言礼仪(占93.65%)、日常礼仪(占90.47%)、行为礼仪(占85.71%)、仪表礼仪(占82.54%),79.37%的医院认为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执行。护士礼仪培训应突出其专业特点,如仅仅是其它服务行业的翻版,很难引起护士的共鸣,不利于护士的接受,大部分护士培训结束后难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三)评价系统不完善。在调查中,71.43%的医院缺少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难于评估,培训后护士多以“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别人都做不到,我也就没必要坚持”、“做不做都一样”为由,使培训流于形式[1]。为配合礼仪培训,更好的开展礼仪服务活动,需要建立长期的、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多形式的护理礼仪实践活动,

因此,要将护士礼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可行性。

二、护士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然而,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

(一)护士礼仪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二)热情礼貌待人。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

(三)规范的言行举止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因此应该将护士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三、培养对策的应用

我院一直非常重视护士礼仪的研究,每年都组织培训,这次通过对多所医院全面细致的调查,发现制约护士礼仪发展的因素,重新制定适合临床培训和应用的对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对培训小组进行重新整合。

为同护理工作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组织由专业礼仪教师、形体教师、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培训小组,注重资源和知识的整合,本着“规范、实用”的基本原则,编写符合现阶段医院需求的实训手册。内容包括日常礼仪(包括见面介绍、日常着装、方位、馈赠、电话等礼仪)、仪表礼仪(主要包括护士的着装、发型,妆容等)、仪态礼仪(眼神、表情,坐、站、走、蹲姿势和工作中常见动作等)、语言礼仪(医护、护护、护患的语言形式、内容、规则及沟通技巧)、行为礼仪(包括护士基本行为要求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行为礼仪)五大模块,内容更偏向于实践,把基本的礼仪标准融合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使内容更加规范、清晰,一招一式都与护理工作紧密相连,使护士短时间内即可领会、掌握。如护士仪态礼仪中的形体训练部分,是训练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形体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专业性强,没有舞蹈基础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且其扩展内容仅仅局限于站姿、坐姿等举止训练,不利于护士日常工作的运用,整合后,用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提取其与护士工作中的动作相关联的因素,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最终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既加强了精细动作训练,又为护士仪态举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引起参训护士的认同感,使培训例证更加贴合工作实际,特聘请优秀护理人员作专题讲座,起到较好的讲授效果。

(二)更新礼仪服务培训模式

根据护士工作特点,为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把培训时间定为1个月左右,并采用骨干集中培训与全员分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骨干集中培训方式的内容主要有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对各科室选送的骨干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过关后回科室分组训练,以每天“晨会十分钟”的方式组织并指导护士进行反复练习,每天早交班前,定一个礼仪训练项目,让护士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5―10 min训练[2]。全员分场培训的内容包括日常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以会场报告和临床环境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如行为礼仪可以安排在临床环境中现场讲解,如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护理纠纷的防范等内容,以加深学员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制定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长期的、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是更好的开展礼仪服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培训结束后的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践考核则通过情景模拟法进行,并对护士表现加以针对性指导,固化培训效果。其次,制定中长期的考评机制,将礼仪服务的考核纳入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范畴,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由护理部组织不定期考核,一季度总结一次,年底进行总评,优秀者予以奖励,此举有助于创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护理礼仪环境,同时极大地鼓舞了护士参与礼仪服务的热情。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护理礼仪实践活动,如护士风采大赛、“月护理服务明星”、“文明礼仪服务示范员”、 “礼仪服务示范病区”评选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在对护士礼仪的认识上,多数医院认为护士礼仪在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形象,减少医患矛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见表1),说明护士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医院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仅有79.37%的医院认为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93.65%的医院对护士礼仪制定了相应的行为标准、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49.21%的医院自认为执行情况良好,说明医院对护士礼仪的认识有所加强,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不能系统地对护士进行培训,实施起来依然有困难。

四、结果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仅包括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更加广泛的优质服务,而这种优质服务内涵的反映形式便是礼仪服务。在我院推行的护士礼仪培训模式中,主要集中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因此,优化护士礼仪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如何制定翔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上适应护士职业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加以整合,使其顺应现阶段护士日常工作特点和规范礼仪的要求,并加强培训规范和力度。

其次,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以便于实施和推广。礼仪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文明礼仪服务操作,使之达到标准化、礼仪化、规范化、高品质化。培训后,我院在护理部指导下,组织各病区制定了“护士礼仪服务行为规范要求”, 对照礼仪服务行为规范要求,规范了从病人就诊、入院、住院治疗、护理到出院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礼仪服务行为标准,各科理顺、完善了护理礼仪服务流程,各环节之间、各科之间,做到以人为本,无缝链接[3],将礼仪服务与临床护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将礼仪服务规范纳入到制度要求与质量管理中,制定出评分标准,与个人及科室年度考核挂钩。

新的礼仪服务内容和规范、培训模式及考核激励机制的实施后,通过由质量管理委员会向患者、家属及合作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电话回访出院患者和礼仪服务总评等方面看,反馈效果较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经调查,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从2012年末的96.20%提高到2013年末的98.45%,医院收到病人对医务人员的表扬信、锦旗中,约37%表达了对护理礼仪的满意程度,礼仪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护士礼仪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士礼仪代表着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社会的“窗口形象”,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是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积累,护士社会形象的提高,可增强其对工作的认同感,激发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从而完成护理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层的建设[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护士礼仪培训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护理研究成果,并用此成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5]。礼仪服务的培训和开展需要进行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才能真正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雪芹. 护理礼仪临床应用的现状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3,19(7):829~831.

[2]卢慧芳 张敏 黄红霞 胡帆. 早交班前5~10分钟礼仪训练的方法与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1,17(4):451~452.

[3]周玉芳. 我院推广护士礼仪规范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84~85.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5

[关键词]孩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27-01

教育,当然应该从娃娃抓起。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才算科学,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呢?

给孩子教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必须首先了解并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认为: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教孩子学唱“身体站直看前方,双手接物说谢谢”等礼仪儿歌,让孩子学习各种文明用语和正确的形体姿态。建议幼儿园的门前站几个身披绶带的“礼仪小标兵”,他们第一时间把微笑传递给园里的每一个孩子,老师亲切地喊着孩子的名字打招呼问好,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敬语标志、宣传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争当“礼仪好宝宝”,不少原本娇生惯养的孩子懂得了如何关爱他人。

给孩子教人格,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要经历‘自我中心一家庭中心一与他人交往’的角色转变。学前教育应帮孩子迈好第一步,注重引导孩子逐步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让他们明白帮助他人可以收获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健全了人格,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给孩子教游戏,对孩子实施综合教育“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各方面的教育,这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有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光做游戏,什么东西都没学。实际上,我们开展的游戏都是有科学目的的。例如,我们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让孩子在设计表演中学会了表达和主动思考,也学会了如何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实现了对孩子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育。不少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课本知识等同起来,以为孩子越小识字越多,就证明孩子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其实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来开发的,寓教于乐,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其开放性思维和大胆自信、积极向上、做事专注的性格,令其良好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为将来很快地适应小学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远比凭机械记忆认字、算数学题重要。

给孩子教兴趣,培养兴趣不一定靠上课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宁愿多花钱也要替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生怕错过孩子某方面能力最佳发展期,可往往是家长一厢情愿,给孩子造成沉重负担,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孩子动手又动脑非常有益心智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幼教专家指出,家长切忌功利心。如果让孩子频繁地参加各种兴趣班,考各种艺术等级证书,会使孩子的兴趣蜕化成“应试教育”,反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其实,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制造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探索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边玩边体验,有时候比中规中矩的上课更能让孩子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年12月.

儿童形体礼仪范文6

关键词:职业情感 护理礼仪 教育 实践

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现代护理教育已把护理职业情感教育以具体的学科教育方式加以实施。其中,《护理礼仪》是护理学入门的第一课,有助于护生对职业素质的养成[1]。护理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护士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其护理职业情感的具体体现。

笔者在《护理礼仪》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职业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早期建立护理情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引导他们热爱护理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

1 注重学前教育 培养职业认同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有损“白衣天使”的形象。朱洪清对203名高职护生调查显示,只有10.34%的学生因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有超过半数的在校护生认为护理工作繁琐而辛苦,风险高,压力大,加之对护理专业认知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动力,导致职业态度消极。

《护理礼仪》绪论部分,教师即对护生进行职业教育,向他们介绍护理学的形成发展;组织护生观看南丁格尔生平事迹的影片;讲述王瑛、林菊英等优秀护士的模范事迹;观看教育宣传片《护士的一天》;开办护理专题讲座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培养护理情感基础,使护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是光荣和神圣的,平凡而伟大的,从而坚定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

2 密切师生关系 言传身教并重

学生对护士形象的确立多数源于专业教师,专业老师的言行举止,甚至穿着打扮都会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任何其他课程的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容易使护生产生价值认同,并自觉培养与效仿。在《护理礼仪》的教学实践中,将护士的教师对护理操作礼仪的示范及教师课堂内外的仪容、举止、服饰、言谈礼仪,可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这无疑对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护理老师应按照护理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侧不掩耳,后不过肩,护士服清洁、平整,身着白色工作裤,脚穿白色软底护士鞋,站立有姿,行走有态,落座有相,举手有礼,淡扫红唇,面带微笑,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一个端庄、文雅的临床护士的职业形象确立在学生的思想深处。

3 结合女性修养 体现护士礼仪

护理专家王瑛说过:“护理工作可以发扬女性所有的力和美。”这里所说的“力”,是女性的性别魅力和优势;“美”的含义包含着护士的礼仪。作为护士主体的女性,良好的礼仪,可以体现出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有魅力修养的职业女性,则会更成熟、更善解人意,更能体现人文护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女生,对美的向往更甚之,在护理仪容礼仪及护理服饰礼仪中,教师通过图片及视频展示当代明星的穿着,丝巾的选择及佩戴,化妆的技巧,礼仪实训课进行形体训练等,适时引入护士服的规范穿着、护士化妆禁忌、护士的基本举止礼仪等。教师在礼仪教学中,有意识而恰当的运用描写女性与护士的词语和句子,如温柔、娴静、甜美、亲切、自信、轻盈、矫健、优雅,天使般的微笑,如拂面的春风,像青春的芳香洒落病房等。这些清丽优美的词句,有效地帮助学生强化临床护士标准的职业形象。让学生感受外在美及内心的愉悦的同时,产生对职业未来的美好向往与憧憬。

4 临床案例与反思 引感共鸣

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内、外科护理工作经验,在教学中适时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引用临床案例。讲述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上违法操作规程而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典型案例,如护士错把酒精当肥皂液给病人灌肠,换错输液瓶,临床护患纠纷等,让学生分析其原因,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严谨性,增强了珍惜患者生命的护理情感、责任感。并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规范的护理礼仪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能加强工作责任心和共情能力,更有助于减少差错事故,提升护理质量。

5 情景教学 角色扮演

在护理礼仪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精心设置护理情景,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护士与老年、孕妇、儿童等患者的语言交流,如在护理操作前、中、后的护患沟通,如对住院患者的迎接、对出院患者的送别等,寓教于乐,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将言谈、举止礼仪贯穿于护患交流中,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通过人物角色扮演,学生尝试体会患者的心境与需求,灵活运用护士礼仪,体验丰富而细腻的护士情感。

综上所述,在《护理礼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渗透情感教育,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的人文教学方法,端正护生职业态度,规范其职业行为。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咨询、社区服务、急救抢险等,使其更好地体验生活,激发职业情感,积极培养出有情感、有理想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皮慧敏.《护理礼仪》课程中仁礼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2,29(2):76-79.

[2]张林红,李玉芳.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04(25):33-34.

作者简介:

姓名:崔芳 出生年月:1978年8月 性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