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机制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1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现状

利辛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问题:一是地表水及地表以下50m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受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卫生指标不达标;二是地下水苦咸、氟及铁锰等超标严重。2006~2015年年底共建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处,解决了全县23个乡(镇)360个村委会114.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2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列入“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18年,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存在

利辛县通过10年努力兴建规模水厂45处,解决了114.28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为了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成立了利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心,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运行管理上。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重建轻管思维,加上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等各种原因,使得工程管理仍然滞后,亟待解决。

2.责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验收后建设单位即把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移交给乡镇,乡镇又将工程经营权转交给村集体,虽然在移交合同中明确了权利和责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维修依赖思想严重,村里仍然认为是替乡镇代管的,乡镇认为运行中出了问题仍应该由水务局负责处理,出现了“人人都管、人人又都不管”的现象。

3.制度落实不到位,运行无台账

水厂建成后,移交合同中明确规定:接收方(或经营者)不但要负责水厂安全、水质安全、运行安全,还要建立与运行有关的日常巡查台账、工程维修台账、水费收缴台账、运行收支台账等,以便总结每月、每季、每年的运行情况,为下月、下季、下年运行决策作依据,为全县的农饮建设、管理决策作依据。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管理单位都没有建台账,对工程运行情况、水费收缴情况、收支情况都缺乏了解。

4.净水设备运行不正常,水质化验不及时

每个水厂都配备了除氟、消毒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阶段却经常被闲置,或者是虽然运行了,但长期不进行再生、反冲洗,造成滤料板结,水质含氟超标。究其原因主要是:(1)除氟设备运行成本增加,1m3水要增加成本0.2~0.3元左右;(2)操作水平低,管理人员未掌握反冲洗、再生的技术。

5.文化水平低,管理跟不上

目前兴建的都是电脑控制的标准化水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而村里安排的管理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的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业务素质低、行动迟缓、应急能力差,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

6.群众节水意识差,浪费严重

水费收缴实行二步制水价,每户每年交60元,用40方水,超出部分另行计算。二步制水价的目的:一是鼓励群众弃用手压井,饮用自来水;二是提醒群众节约用水。在实施过程中,有的群众为了用完40方水,用自来水浇菜、浇庄稼、冲洗庭院,甚至向鱼塘灌水,浪费严重。

7.维护经费不足,设备老化严重

利辛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靠政府每年投入的几十万维护经费是杯水车薪,维修管理难度非常大。由于机制不健全,筹措资金比较难,导致设备不能及时维护、维修,老化严重,影响农饮工程的长效性。

三、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议

1.明晰产权,明确责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合格、经县政府清产核资后,应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晰、理顺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

2.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及《利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细则》规定的条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技术档案、有工程保护措施、有应急预案。乡镇要成立管理、监督机构,随时检查、监督管理者或经营者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特别是比较敏感的“水价、水质、水费”问题,一定要做到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明白水。

3.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保障,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要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领会、及时掌握,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技术,能熟练使用和正确维护农饮工程的专业队伍。对于自动化设备、监控设备、除氟设备、消毒设备等的维护与保养,由于技术要求比较高,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一支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的专业队伍,常年轮番对各个水厂进行设备检修、除氟滤料再生等工作。选择经营者或管理者时,乡镇应本着负责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学历、年富力强、责任心强、勇于付出、热爱农饮事业的优秀人才,确保农饮工程运行安全。

4.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水质安全

以地下井为水源的农饮工程,水源周围50m范围内禁止堆置和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禁止搭建厕所、饲养家禽家畜。以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地表水为水源的贾桥水厂、阚展水厂、东门水厂,在取水点上游1000m范围内、下游500m范围内禁止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禁止取土、放养畜禽等。通过这些措施,保证水源清洁,为农饮提供优质水源。

5.严格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利辛县农饮管理中心已建成了标准化的水质监测中心,各规模水厂也都配备了简易的检测设备,应不间断地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农饮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形成常态,以确保饮水安全。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饮水安全意识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爱惜农饮工程的良好社会风尚。

7.积极协作,相互配合

根据农饮安全保障规划,土地、财政、卫生、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应落实各自的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将农饮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供水重要产业来抓,以发挥农饮工程的长期效益。同时建立水厂联网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各水厂的运行情况,以便加强管理。

8.加大维护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政策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2

关键词:建筑 工程 项目 成本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已经不言而喻,呈现出了一种十分严峻的态势,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将获利的途径转向了投标工作中,为了达到目标,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只想获得建筑工程的中标,而这完全违背了相关的成本控制原则。在建筑工程中,前期的财务预算超支,往往会使后期工程困难重重,而财务的预算往往在投标之前就确定,因此如果在投标中花费过大,那么对于以后的建设则会出现资金短缺或不足的现象,从而使得后期工程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了施工进程。

2.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人员权责不清晰有些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权责不清晰,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工程管理制度未能真正实施管理和激励作用。成本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得不到落实,相关负责人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难以得到保证。权责关系不明显,当涉及到成本管理责任时,责任人很难确定,责任各方互相推卸责任,后果只能由企业承担。为此,建筑工程要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现场施工和财务管理相脱节

一般而言,一个施工企业往往同一时间承包了很多建筑项目,并且这些项目之间并没有特定的联系,加之施工技术、技术人员及组织人员之间存在着能力的差异,因此往往会出现施工成本预算和成本的控制之间不协调,一些施工项目在财务管理体系上有漏洞等。此外,施工企业为了便于自身的管理以及获取最大的利益,往往会将所有的工程项目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并且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机制,对于工程项目中尤其是财务管理而言,采取的是统一汇总的形式管理,这就导致了某些项目财务存在的不合理性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很难发现,而且对于一些有针对性的特定项目而言,往往也无法给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

4.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过低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所需经费往往比较巨大,因此如何管理好这些资金,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效率十分低下,资金管理的低效,使得资金的使用率不高,因此不能完全发挥资金的优势,便不能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不稳定的市场态势逐渐左右了建筑资金的使用,使得使用的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细化各个阶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各司其职,落实各个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使各组成员对各自成本严格控制,并对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成本超支负责。在细化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成本管控人员要仔细核算劳动力花费、原材料花费、经营运行花费等,严格注意防控其超标。并在对其的检测过程中,不断调整出现的问题,比如责任财权不匹配等,做到对成本的有效掌控,以最低的成本费用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节约用工成本。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采用联动机制,动态管理员工工资。采用机动工资算法,工资与工种、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等挂钩,细化工资结算参照项目,确定工资结算标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工资结算方式的不科学,而造成的重复结算不在少数,这是一项极大地人工成本浪费,增加建筑企业财政负担。不科学的工资结算方式,还易造成工作效率高的员工所得不如工作效率低的员工,打消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结算机制及人员晋升机制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

3.加强原材料购进成本管理。原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例较大,从原材料购进源头加强监管,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成本。在注重原材料购入成本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控,以往发生的由于企业注重建筑原材料价格低廉,而发生的建筑安全问题不在少数。这样进行的后期补救,会更严重的加大建筑成本,得不偿失。加强原材料购进管理工作,就是要熟悉市场行情,增大原材料的性价比。

4.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建立权责清晰的运行机制成本控制和管理要围绕成本控制目标来实施,以便将实际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范围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控制目标是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企业工程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有效指导了成本控制全过程提供了可能。此外,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制,才能有效地控制目标成本,保证目标成本控制的实现。

5.加强对建筑质量和材料管理,避免因质量问题返工造成的损失。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再出现质量问题,补救费用会大大高于建筑施工进行中。所以在施工进程中,加强工程的监督,并严格执行,监督工程符合标准的完成。减少材料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建筑工程中,材料和机械设备在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减少材料的成本,加强材料费用的管理,从源头把握材料的价格和使用、预料等环节,杜绝材料浪费行为,合理使用材料,有效地将材料成本控制在了目标成本范围内。此外,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监督和鼓励操作人员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明确租赁管理和奖励惩罚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利用成本,还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6.转变成本控制观念,重视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要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注重成本控制。首先,企业要纠正在成本控制意识上的误区,转变成本控制观念。其次,企业的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意识要不断加强,注重引进和使用成本管理人才,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最后,企业要全面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从编制预算、实施阶段到竣工阶段,企业加强全程控制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编制成本预算时,企业要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预见可能发生的各项开支和突发状况;实施阶段环节中,项目经理要注重实际成本发生情况,鼓励各部门各环节缩减成本开支,控制工程成本。

7.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的专业面广,如出现工程量变化工程建设周围环境的变化。即使事先控制做得很好,也不可能事事都预见得到,实施本身也是对项目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因此,要加强控制工程变更管理,做到不随意变更经批准的设计图纸,不随意提高设计标准。明确工程、造价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对签证的描述要求、准确,签证发生后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处理,审核应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及时地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超支现象进行补救,或者是尽早地熄灭超支苗头,将超支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节约公司运营经费,增加投资收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建筑市场惯例的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发挥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在管理、编制和监督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是工程建设领域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适应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而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在制定、实施和监管的环节都存在弊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条文混杂,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范围宽泛,《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1.技术法规概念缺乏法律定义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依据《标准化法》、《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而“技术法规”的概念却没有明确的定义,随着我国加入WTO,把强制性标准当做技术法规来使用,缺乏一定的法律执行力度,不利于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2.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法律界定不明显

建立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时,只是在形式上区分了二者,但在内容标准上却没有变革,这就造成了在强制性标准中含有部分不宜强制的技术要求,而推荐性标准中存在需要强制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管理都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导致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界定模糊,执行力度不强,实施监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出现。

3.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

按照国际惯例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应该是配套的整体运作过程,技术法规中可以引用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之间却存在衔接不足与衔接过度现象并存的问题,强制性标准没有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4.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广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实行的强制性标准,其部分强制范围过于宽泛,例如出现在强制性标准中的不属于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工程实践中一些涉及到消费者安全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没有按照“技术法规” 的具体内容实施。

5.《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

首先《强制性条文》是由需要强制执行的具体标准条文集合而成的,其自身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其具体内容是受各类标准变化影响的,自身的逻辑性和协调性不强,不能作为与技术标准并存的体制组成内容。

以上几点问题都影响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有效的策略建立新型工程建设管理标准机制,依据WTO/TBT协议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

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加入WTO后,依照WTO/TBT协议,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标准战略。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一是工程建设企业改制,二是逐步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

(一)国有建设企业改制和发展工程咨询业

1.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平等的市场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要对国有建设企业的体制进行改革,遵循 WTO 公平竞争和非歧视原则,推动国有建设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实现政企分离,消除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矛盾,保障工程建设行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2.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行业,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工程咨询的内容包括目的可行性的研究、评估、设计、专题研究、编制项目招标文件,制定合同等,对建设实施监理、培训、评价等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相关工作。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利监管工作的执行。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把工程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除了企业体制改革和发展咨询行业外,还需要健全与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来约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

1.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

为了加强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管,适应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则,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工程建设市场的运行机制遵循的原则是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工程建设市场机制的运行需要统一的建筑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而且工程建设市场中的买方与卖方可不受国家、地区、部门及行业的限制,进行建筑产品生产间的交换,按照竞争机制,进行招投标、设计方案竞赛、建议书及陈述谈判等方式,保障工程建设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标准化法》的修订,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和修改《建筑法》时要体现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条例》,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规范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1)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继续深化改革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依据,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加强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以人为本的技术手段,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标准机制。

(2)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监管机制的约束,主要可以采取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采用法律的手段能够加强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督管理,而采取激励政策规范工程建设技术行为的同时维护公众的利益。促使工程建设依据利益原则和诚信原则,维护市场的安全有序,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的建立。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反应机制运行的主要表现在预警系统,反应能力,合格评定和信息咨询网络服务四个方面。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能够降低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的调整相关技术法规,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力。

3.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

关于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开展,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法规、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增强工程建设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标准化管理理念,做到管理有法可依,同时企业自身要重视创新发展,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吸纳技术人才,研发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建设企业能够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企业要深刻理解WTO/ TBT协议的内涵,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标准化管理。

4.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国际战略

我国作为WTO 的正式成员,工程建设行业需要制定国际战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进行改革创新,抓住战略机遇。工程建设企业也应该制定和调整策略,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逐步完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我国建设企业和建筑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交流,扩大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继续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卫明.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15)

[2]王超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理念的战略输出[J].中国住宅设施,2005(2)

[3]石心刚.从WTO规则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J].建筑经济,2004(12)

[4]张昌叙.关于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体制改革[J].建筑论坛,2005(3)

[5]杨瑾峰主编.工程建设标准化实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1)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日趋多元化。但是部分建筑企业过于片面追求经济利润,采取各种手段,盲目降低了建筑成本,导致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日趋明显。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综合解决方案,进行改革建筑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高效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工程管理是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步骤,对施工工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对开发商的收益有着直接联系,增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针对建筑制订业留存的项目品质常见问题进行很好的管制。工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建筑制订物根据策划机构的需求保证品质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下面几个部分:品质管理、进展管理、费用管理、安全管理。建筑制订物种类品种很多、范畴不一、对建筑产生作用的要素很多,如,建筑顺序搭配、各种建筑相交建筑、很多措施全面运用、天气作用等。这些要素就需要在建筑程序中增强工程管理,加强每一步骤的品质,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期望的品质需求。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几大要素

2.1、人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筑工程从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监理等各部分,都要人来进行操作,对人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部分,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起着重要影响的因素。

2.2、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施工材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施工工程的效益也有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前,要对材料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就会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出现增加的情况,同时,在采购过程中一旦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材料在运抵施工现场时,要进行必要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检验不严格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导致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进行使用,对建筑工程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质量隐患。

2.3、设备因素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非常快速,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到了很多的机械设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施工进度也会逐渐提高,同时,施工的工期就会缩短,反之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施工机械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的使用量。同时也能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快速的完成施工项目建设。

2.4、现场因素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现场也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天气因素、施工现场地理条件以及用水用电问题都会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管理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施工现场因素进行重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3.2、工程安全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真正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制,违背国家倡导的文明施工标准。管理中缺乏时效性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人员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各种违章操作行为,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正常运转。另外,存在严重的监理失职问题,严重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无法深入处理工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较为淡薄,在选购材料方面把关不严,为了谋取利益,大多选择劣质产品。工程技术人员在安装材料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标准,导致材料配备无法达到标准。尤其是现代工程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缺乏认识与了解,难以保持有序的工程管理工作局面,从而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建筑工程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4.2、落实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树立与时俱进的安全管理观念。建筑工程企业应该进行组织责任心较强、技术过硬的工作队伍,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最终进行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实现标准化的技术规程。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施工设备的操作技能,做好先进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同时,根据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反事故练习,使员工可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规程,采取事故处理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各项安全事故。

4.3、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属于建筑工程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存在管理因素多边形与处理方式严格化的特点。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操作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各项设计方案与工程建设质量标准有明确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对各个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仔细查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运用也要进行严格必要的质量监控,保证达到工程质量建设的一般要求。各种建筑材料进场之后,需要分门别类的保管好,以防止出现材料污染和破坏情况,加大成本支出。而对于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薄弱化环节,则要重点监控,施工建设完成后不可忽视质量检查和评定工作的开展。总而言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并提高其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而后又分析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上文提到的控制措施来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彬,于德国.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门窗,2014,01:368-369.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5

(1)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方案不断得到优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基础工程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工作过程中,水电工程会将水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性,它是一种清洁性、环保性的可再生能源,这种工程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中,施工技术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只有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才能顺应国际水利水电工作的潮流,才能保证复杂的工程顺期完工,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具备良好的工作质量。通过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体系的健全,有利于水电站的运行,有利于实现水电站运作成本的控制。

为了保证水电站安全及高效的运作,必须要进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化,保证其稳定性、高效性的运作,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这需要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健全,保证其具备良好的资金支持,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其完善性及规范性。

(2)通过对施工组织管理制度的优化,才能确保各个工作人员的各司其职,按照工程要求,做好工作上的指挥及管理工作,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懒散等的避免,才能保证施工工序的顺利开展,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在水利水电工作中,通过对施工管理体系的健全,可以提升施工队伍的凝聚力,保证其工作上的积极性,从而按照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施工,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化

(1)目前来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体系依旧不健全,在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细节性问题。缺乏科学性、精密性的施工技术,必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其施工周期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工作规模比较庞大,它的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具备较大的施工难度,这涉及到建筑物基础开挖环节、土石坝体填筑环节、基岩灌浆处理环节、技术设备安装环节等。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缺乏完善性的施工技术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施工现场的有些监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有些人员片面重视员工的实际施工,却忽略掉了施工管理指导的必要性,不利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出现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果施工队伍不能具备良好的素质,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工序错乱问题,不能保障每个工作环节的施工质量。

(2)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缺乏施工设备管理机制,就必然会出现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问题。施工设备是工程施工的必要客观因素,其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践施工中,有些施工设备都是租用的,但是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性的管制,必然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有些水利工程项目不能定期开展对施工设备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导致一系列的施工设备问题,这就不利于施工进度的控制,不利于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工程施工问题。

(3)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必须要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方案,保证施工技术组织体系的健全,这需要引起相关项目管理人的重视,进行不同工程等级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不同组织机构的责任明确,实现其工作责任的细化,实现分级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管理体系的健全。这需要进行施工技术信息管理方案的优化,进行一整套施工信息管理机制。

这种施工信息管理机制包括了施工现场设备的监控管理、运作状态管理、事故统计管理等,保证施工设备稳定性及利用性的提升,实现设备损耗率的有效控制,实现施工成本的整体控制。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档案体系的构建,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自身的技术信息收集工作,保证这些资料数据的真实性、系统性及完整性,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小组的建立。

(4)这需要进行工程整体管理制度的强化,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标准,进行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比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的建立,进行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的建立,进行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建立,进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人员出现错误,必须要及时进行纠正,满足现阶段工程施工的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尊重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按照实际的施工状况,做好水电站的施工技术改造工作,保证新型技术的应用,进行施工设备的创新及改进,保证施工设备检修工作方案的应用,进行检修成本的降低,实现检修时间的减少,满足现阶段检修工作的要求。这需要进行先进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的应用,落实好发电站的监控工作,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具体信息如下表1。

表1 水利水电施工中建筑物部件或构件的设计寿命

(5)为了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落实好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保证施工队伍教育培训活动的定期开展,保证施工队伍整体工作素质的提升,培养其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保证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及复验工作,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试验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实现工程整体施工成本的控制,保证各个施工质量管理环节的协调。

工程管理机制范文6

划水库集水区治理工程管理资讯系统的建置,因考量系统的后续发展性及通用性,为使本系统具备丰富的多媒体动画模拟展示功能,乃将系统建置于MicrosoftWindowsXP作业系统环境中,利用XP作业系统中内建多媒体功能物件,作为程式设计研发基础,主要透过DreamweaverMX2004网页设计环境下,并藉由ActiveServicePage(ASP)物件导向程式语言,透过动态资料交换方式(DDE:DynamicDataExchange)研发主控程式。由于其具有撰写图形式使用者介面(GUI:GraphicUserInterface)的功能,本系统(如表1所示)将提供使用者视窗图形操作介面,用以执行各类工程资讯与其工程基本资料的查询管理,以及工程环境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另外由于地理资讯系统运用层面日趋广泛,藉由网际网路的传输便捷性,使用者可以迅速获得Web-GIS所提供的各类地理资讯,本研究运用ESRI公司新推出的ArcIMS9.1套件软体,使用ArcXML程式语言作为使用端与伺服端的沟通桥梁,其不但具高扩充性,并可提供网际网路GIS标准开发工具,可让以迅速建立Web-GIS网站,适时提供使用者即时的网际网路地图资讯上传下载服务。

二、后端资料库建置

1.多媒体资讯档

本系统提供的多媒体影像资讯档计有环景360度影像浏览的QuickTime环景档(*.mov)、工程现地拍摄的影音档(*.avi),在集水区飞行模拟功能则使用MicrosoftAudioVideoInterleave电影格式(*.avi)、MPEG动画文件(*.mpg)等,另本系统中的各项资料整合管理与存取,资料存取路径均纪录于系统中,并建置资料库查询展示系统的图形链结介面,以利工程资讯的展示。

2.后端工程资讯资料库

工程资料库在本系统中为工程资讯在后端的主要存放管理系统,前端使用者介面藉由链结本资料库读取所需的工程资讯,以提供使用者查询展示。本研究于现地调查工作完成后,即进行调查资料分类建档,将搜集的工程基本资料与工程调查成果结合,逐笔完成每一件工程纪录,再将工程构造物特性依工程种类区分为:(1)防砂工程;(2)溪流整治;(3)崩塌地治理等三类工程。在各类工程资料库中依各笔资料纪录栏位类别再区分为:(1)工程基本资料;(2)工程现况调查资料;(3)工程环境调查成果等三部分。根据以上资料分类,本资料库使用MicrosoftAccess2003(*.mdb)的阶层式资料模型(HierarchicalDataModel)分三层与五树根的资料结构建置,并据以完成工程构造物后端资料库。另外为有效管理治理工程构造物将各构造物进行编码(CodeEdit),其工程编号的设计共有六码,第一码为水库集水区区别码(水库为J),第二&三码是其所在支流位置,第四码为治理工程种类分类码(防砂工程为D、溪流整治工程为R、崩坍地处理工程为S),第五&六码为工程所在支流上的工程序号。

3.后端工程影像资料库

资料库为工程照片影像的后端存放管理机制,前端使用者介面藉由链结本资料库读取所需的工程影像,以提供使用者查询浏览展示。本研究完成集水区内各类治理工程现地调查工作后,将现地拍摄的工程数位照片,依工程种类分别放置以工程编号为命名的资料夹底下;如大埔防砂坝工程,工程编号为J55D01,其资料夹名称亦即为“Dam”,而往后如有新的影像资料汇入,只需将属于该工程的影像照片上传,系统则可将所有相关影像资料供使用者查询。

4.后端GIS图层资料库

GIS图层资料库系用来支援网际网路地理资讯系统所需的图层资料,本图层资料库系由:(1)空间资料;(2)属性资料,二部分组成。

5.后端工程环景展示资料库

环景展示资料库为环景影像档在系统后端的主要存放管理机制,前端使用者介面藉由链结本资料库读取所需的影像资讯,以提供使用者查询展示,系统管理人员亦在此作资料管理。本研究在对集水区内治理工程进行现地调查工作后,完成工程影像分类建档,进而将现地拍摄的工程影像以Cool360软体进行影像接合处理,并完成档案格式转换工作,由于环景影像建立需要有宽阔的拍摄空间,因此视现地工程环境状况许可。

6.后端3D环境模拟资料库

3D环境模拟资料库为3D工程环境资讯在系统后端的主要存放管理机制,可提供使用者互动的3D实景模拟展示画面,如图1所示。于GIS图层资料库建置完成后,可经由其中读取所需的GIS资料,再运用ArcView9.0地理资讯软体的ArcScene模组建立三度空间的工程环境模拟,并加上工程构造物的向量结构及相关地理资讯辅助,以完成3D环境VRML模拟(*.wrl)。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