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1
【论文摘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行考试评价过程化,对传统的考试进行了改革,探索考试评价过程化有效改革途径。
在高校中,课程考试评价方式多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众所周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危害是导致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考试前集中突击,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取学分,从而忽视平时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能够在学校持续性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进行考试评价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考试评价过程化,是指将考试评价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试评价过程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也可以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一、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实施
《计算机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该专业课程课共有60学时,上机学时为30学时。由于该门课程包括理论和上机操作两部分,最终成绩由这两部分组成。因此,在考核时,理论和上机操作按各占50%的比例整合为一个成绩,即最终成绩。
1.课堂教学中采用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一堂课,任课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该门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以及加减分的情况,并着重强调平时表现在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50%。由上述评分配比看,考勤和课堂表现占了30%。这样对于那些缺勤、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加了一道“紧箍咒”。有了评价标准,同学们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旷课人数明显少了许多,而且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多了,说明评价的过程化产生了作用。在高校,一门课程从开课到结束没有一次测验,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也造成学生突击考试的原因之一。为了建立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任课教师加大平时单元测验的力度。通过测验,将学习的压力进行分解,同时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边学习边复习,不断的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上机操作采用考试评价过程化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上机操作是最重要的部分,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在上机操作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会以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为框架,把上机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进行,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相应的上机操作任务,从基本的数据表的建立、操作,到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一直到表单、报表的生成,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当所有任务完成后,一个实用的应用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评分配比是:考勤占10%,课堂练习占60%,测验占30%。在课堂练习中只要实现任务目标,即为合格。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实行分组操作:同一个任务,小组内可以讨论解决。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但能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可以进行加分奖励。为了进一步巩固,会安排2-3个测验,每个同学的题目是不同的,根据其反馈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给出每个学生的评价。这部分测验分值占到30%。最后综合每个学生的出勤、课堂练习及测验三部分考核,从而获得该生实践成绩。
二、考试评价过程化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变化
课堂表现包括纪律表现、学习表现和能力表现。学习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能力表现是指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表现是最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表现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过程化考试评价方式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过程的评价,这种改变必然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学习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由此而带来学生能力的变化也显而易见,特别是学生实际应用中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相对前几届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实施考试评价过程化后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实施,形成评价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考试内容多元化、成绩构成多元化、考试管理全程监控,构建出一个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个综合工程,需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不断加强过程监控,进一步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技术 应用现状 应用分析 应用建议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开发和利用的综合。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加强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应用。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计算机成为中学生生活学习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初中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地区差异难以满足计算机在课堂中应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许多学校难以满足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生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初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一般不少于136学时。”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妨碍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求知欲。
2.缺少重视,给计算机在课堂应用造成很大影响。计算机的课程应用在中学中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农村学校情况相比更差,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计算机课堂应用的计划,但都缺乏实际操作环节。这种情况使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并且延长了教学时间,所以学校要健全制度和完善管理水平,并给予切实的保证。
二、对初中计算机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分析
1.初中计算机技术的课堂应用对学生的影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的合理应用,为语言提供了丰富、直观、真实的语言材料[2],是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种主动型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利用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这种多样化的袭击,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更具有记忆效果,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形象性、生动性、渗入性等强化了感官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生物进化的时间,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进化过程。
计算机的课堂应用,能轻松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计算机的应用,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模型等,能创造模拟空间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境界,为学生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开阔学生的探索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资源,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精讲、多练”[3]让学生乐学,并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现实、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2.初中计算机技术的课堂应用对教师的影响。采用初中计算机的课堂应用教学标准后,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他要求老师掌握一定的知识水平,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必要的计算机储备,对于评价老师的绩效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完善师资队伍。这样既能对学生负责,又能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计算机在初中课堂的应用对教师也有好处:减少备课时间。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很多复杂、抽象的东西只需要用计算机模拟就可以解决,省去老师很多的讲解时间,节约课堂时间,给学生留下大量时间来消化吸引,减少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还可以利用网上做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的认可和理解。
计算机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这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给老师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和学生做课后交流,利用计算机网络时刻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4],第一时间得到真实的资料,也便于确定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初中信息化教育的一部分。
三、初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建议
1.老师可以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计算机课堂应用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5]。对于繁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
2.老师要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当发现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全是个“电脑盲”时,我深知,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决心。
3.政府要关注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和环境,并且给予实际的帮助,加强师资队伍的领导建设,因地试教,贯彻正确的方针,构建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因材施教,注意分层教学。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做好学生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
参考文献:
[1]刘存利,寇翠玲.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在中国信息教育,2009.8.
[2]张安玲.应用计算机辅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3]徐涛.提高初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11(6).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提高了用户对复杂数据处理的功能,特别是在图像出来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它通过采用程序处理的方式将图像处理过程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对大量的图像、图形进行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加工,使得复杂的图形图像处理的工作过程变得简单。
1 计算机图像处理常见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具有图像的识别功能,它能够对图像进行描述、匹配,并能够对图像进行复原、增强与压缩等功能。
1.1 图像的识别、描述以及匹配技术
它是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的重要目的,计算机获得的符号是构成图像文件的基础,代表着有确定内涵的数据图像,而不仅仅是代表着计算机随机分布特征的计算机文件,具有一定的图像组合功能。例如:人脸识别、指纹鉴别技术等都是常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涉及到图像识别模式的内容,都是计算机通过读取数据文件对计算机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识别模式的技术包括模糊识别法、结构模式识别以及统计识别法等相应的技术。
1.2 图像的复原与增强技术
进行图像的复原以及增强的功能是使得计算机获取的图像质量更加完善,采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增加处理,主要从对象的对比度、图像的形状、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层次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处理。增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空间域法与频率域法对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加工,而如果要去掉图片中的噪音或者杂色采用的低通滤波技术进行加工,如果要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就需要采用高通滤波处理技术,提高图像的高频信号,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完成图像的增强技术。
1.3 图像压缩技术
通过数字化获得数据图像的数据一般比较庞大,所获取的图像一般都在1000×1000或者500×500的像素之间,这样获取的只是静态的图像,如果获取的图像是动态化的图像时,这样的数据量就会更大,因此,采用压缩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传输,能够提高工作效益,减少系统的开销。图像压缩的处理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近似以及不失真等方法,一般采用JEPG或者MJEPG的标准进行压缩,一般的近似方法使用在动态图像的压缩,这样压缩使得图像有部分失真,不失真方法使用在静态图像的压缩,图像的分辨率也比较高。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领域
2.1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
在工业设计与制造领域,CAD和CAM是是计算机图像制作最为常见的设计软件,计算机图像制作还广泛的应用于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在飞机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印刷电板路的设计中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设计是一种三维软件,在建筑工程的建筑图纸设计,这样的三维模型是在二维设计的基础上建立,通过二维平面提炼出三维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的排列、分类与组合,形成一个与二维相对应的三维模型,并通过点、线、面的连接与组合,完成整个三维模型图像的构建。而且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CIMS系统的自动监测,能够有效的控制纺织品的质量。
2.2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在国家的地形、地貌的绘制中,通常采用的计算机遥感技术,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图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遥感数字处理技术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形成三维立体图形,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绘制合适的图像,采用这种技术,能够得到清晰的高清图像。在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其表示遥感技术应用程度以及自动化处理的整个过程,而且成像的清晰度直接影响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自动提取图像与迅速成像的处理技术也是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关键,它主要是以形成数字图像为主要对象,并在国家的地形勘探、卫星监测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计算机动画以及艺术的设计
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艺术设计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动画设计以及创作艺术方面就经常会用到一些计算机制图软件与修饰软件,还有一些动画制作软件,如3DMAX、maya等三维软件、二维平面设计软件flash等,还有三维造型制作软件等等,这些动画软件在影视、广告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平面制作方面,计算机图像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Photoshop可以把图像设计在户外广告、特效文字设计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会展设计、海报宣传、彩页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也十分突出。
3 结束语
计算图像处理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技术的出现,必将会促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处理图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专业人员也在探索新的技术,来推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为人们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也给人们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也能在更大程度内满足人们的需求,图像处理技术配置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在人们进行多目标的图像处理操作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温玉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2]于海春.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研究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
[3]田建华.浅议计算机技术与图像处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2).
[4]黄春华.浅议多谋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作者简介
闫凤(1982-),女,包头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作者单位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4
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主要是利用社会中相对分散的计算机,通过在各个网络、各个功能以及各个通信设备的连接实现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种通信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较快的运行效率,还能建立可靠的通道设施。例如:他能对声音文件、图像文件、数据文件以及视频等多媒体文件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使用者的应用效率[1]。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方向上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信息的传输和储存上能够方便人们的共享和使用,也能使医院使用者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实现医疗事业的较高水平。
1.2医学信息
医学信息主要研究的是医学方向上的内容和知识,是医学信息在运行和发展中的相关规律和应用方式。根据这种信息的储存和数据的传输,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能够对医疗工作者提供相关的治疗信息和学术方法。在现代医院发展建设中,为了提高医院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也已经开始利用这项技术的适应,它的实施不仅能将所有病人的信息进行记录,还能方便医护人员的查询和使用,在处理医学信息方向上具有重大作用。
2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处理中应用
2.1医学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
利用计算机系统在图像储存和传输上实现应用是医院发展系统化管理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这种技术在医学方向上的利用能够将一些医学影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在医院系统内部进行传输,从而建立信息量较大的数据库,不仅是医院实现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发展需要。在这种存取和传输方式上,方面医院对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使用,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较大的时间来查询相关的医学信息[2]。图像储存和传输方式的计算技术是将图像资源识别成一种数据化的处理方式,在传统的系统中,它是一种比较低速的,只能实现CT、MT、静态超声图像以及X光线片等图像分辨率较低的储存和传输,该系统的建设是在电话网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速的远程放射系统,改变还传统利用公共电话网的传输方式,而是利用ATM、电信线路以及卫星线路作为主要的传输媒介,不仅提升了传统的图像储存和传输方式,也实现了多种方式和多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PACS在原理和结构上的变化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发展和使用,在信息获取方式上,它能够将CT、CR、MRT等数据传输到该系统中,不仅速度比较快,而且实现的精度也比较高。在图像传输过程中,它不仅能通过公用电话线进行传输,还能利用光导通信、微波通信将图像进行传输。
2.2远程医疗
远程医学是实现方式上是以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为方式实现的,它在医学设备和治疗方式中具有较大的优势[3]。它能够对比较远的海上、地理位置比较差的地区实现远程治疗的方式,是一种超越空间变化的服务方式。远程医学在应用中主要是远程教育、会诊、保健、护理以及咨询服务等信息项目。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信息,在通信方式上也建立良好的保障。但在传输过程中,如果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效率比较低,不仅会阻断通信技术的应用,也会降低网络技术实施的质量,从而影响远程医疗的质量。例如,我国实现的无线远程传输在心电监护系统上的应用,利用无线网络,实现了更好的实时传输。在蓝牙技术、ZigBee、WiFi、3G等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研发了相关的APK软件,通过各个功能的连接实现了无线心电、血压、血糖等方式的监护,不仅在手机上实现了各个数据参数,而且也实现了远程端的服务器传输,不仅能利用短信的方式提醒患者注意一些事项,还能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实时会诊的方便性。
2.3医学网络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中包含的医学资源也比较广泛,不仅有网络医学中文献的数据库信息、关于医学发展教育的信息,还有医学中各个研究病状的影像、基因数据库等,利用这些信息医护工作者能在计算机应用中通过检索等工作方便查询和了解相关信息。计算机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创造了多媒体应用的创新,例如:实现远程医学、远程影响的治疗和发展,是网络技术的现实发展和应用,在医学教育方向上就有重大作用[4]。在医学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示人体的结构、相关疾病的发生条件以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过程等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实现,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上,已经将医学中一些图文、视听方面的信息保存下来,利用这些能清晰的了解医学中的主要信息。例如: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得教学由比较著名的美国在可视人体教学资源中的利用,这种可视人体主要将男性与女性的尸体在一定的距离之间进行切片,然后利用3D效果建立巨大的人体图像参考,从而使这种参考成为医学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在这些资源信息建立的计算机网址中,还可以对人体结构的数据图像进行二次开发,但由于网络在传输方面的需要,在实际的图像传输过程中并不能保障一定的质量。在神经学临床研究中,哈佛大学将计算机网络中的大脑解剖图谱进行很好的利用,实现了较大的信息资源利用,不仅实现的图像质量比较高,系统的导航性能也比较完善。
3实例分析
3.1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的实施提高了医学在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效率,在医疗方式中获得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创新,为医院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和高效化的工作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改造和应用。计算机不仅仅只是医疗上的利用,在医学信息上的资源、远程方式以及图像的传输和储存上都具有重要作用[5]。在这些应用方式上,不仅给医疗信息的处理带来较大的方便,在处理方向上也实现了科学性和高效性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方式上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在信息处理方向上更能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在医院期间出现了一位冠心病患者,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女士,年龄在80岁,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上具有10年的历程,在该院治疗期间,已经有两次治疗情况,最后一次的治疗为冠脉搭桥术,产生的治疗结果为良好。
3.2治疗过程
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已经病人以及监护人员的统同意,在治疗方向和过程中进行了全部的实施和跟踪治疗。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了该患者大量的电子图像和文档信息,总的数据库信息达到3.234GB的空间储存,这些信息包括患者在实验室检查的数据资料、图像传输资料、病例的过程资料、护理的相关数据以及图像的相关信息等,在这些数据信息采集完成后,医疗工作者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整体方式上进行统一的分析和研究,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处理过程。在对患者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医院或患者的监护人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变异性较大,所包含的种类比较多,不论是时间跨度比较大的,种类比较多的数据信息,还是一些不常见的病史或动态数据、三维图像的建立都能进行更方便的保存、查找和传输功能。而且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在医护团队工作中做到细致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医院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处理医疗方式中也能达到准确的分析,从而找出相关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5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
一、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概念
(一)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不同于以往的办公方式,它利用了很多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网络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又利用了新的设备等进行办公的一种方式。办公自动化的重点就在于它是以数据化为基础的,这样的办公方式能够将办公效率提高,并且提高决策时的效率。更直观地说,办公自动化可以利用一系列技术将真实的办公活动全面地展现出来,再由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处理。(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所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送,然后进行检测并进行处理分析,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在这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即为信息处理过程,所以信息处理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很大范围地应用于其他的工作领域,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中也会带来较为不错的效果。
二、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作用
(一)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办公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繁杂信息必定需要处理,而传统的办公采用的是人力进行信息筛选处理分析的方式,这样的方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人力资源的增加必将导致办公区域的拥挤,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下,办公中的信息处理就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只需要几个技术人员利用新型的设备就能在短时间内对更多的信息进行处理,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1]。(二)优化了企业的办公环境。办公环境不仅是办公区域,也是信息环境。因为信息处理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企业聘请的人员就会减少,使得办公区域会明显的敞亮起来,这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的办公环境,使得员工有更加舒适的办公心情,进而让员工们更好地投身于工作当中,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可以使得员工们不用被繁杂的信息所包围,让他们的办公环境更加简洁,进而促进办公效率的提升。(三)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信息的搜索效率以及准确程度。所以在企业繁杂的信息中,很好地避免了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被浪费等情况。除此之外,信息处理技术为信息构建了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2]。
三、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趋势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是目前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能够降低信息等数据的储存空间,并且能够让数据有一个可视化的展现,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相关人员不仅可以进行视频会议讨论细节,而且可以全方面地关注到开会时的细节。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无线的办公场所,企业内部的信息可以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一样的约束,保护企业内部的信息不会泄露。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趋势是很有前景的,它可以在办公自动化中全方位的进行应用,使得办公中的智能化成为现实。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范文6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依靠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等在信息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改变,在人类研究自然、组织生产和策划贸易、金融流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据此看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在生产、服务、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一线人才,要求其不但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实践能力。高职学生作为将来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质,可以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与当前技术发展同步,不断进行更新与改革,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断进行更新可以看出,这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不断得以发展。由于社会的进步对高职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评价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使高职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存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但依然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各种技能不能在实际当中得到灵活运用,不与实际要求相符,不能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建立必要的联系。如经济管理系的学生已经可以熟练应用EXCEL 报表软件,但利用EXCEL2007分析股票数据时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实际应用中也不会熟练应用不同图表来研究问题。
2.2 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因为环境不同、以前接受教育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演示操练法将教师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同时教师也没有过多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设计不合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涉及多方面知识,学习内容不但包括办公软件而且还包括图像和图形处理等内容,以及设计制作网站等。假如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情景设计,那么学生只能机械认识概念、规则和操作,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进行知识的重构,不能将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专业需求有机联系在一起。再有,如果教学设计当中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职业素质。
2.4 评价方法过于简单
在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中,很多高职学校是利用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达到优秀或合格就认为学生通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所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虽然在考试中得到了高分,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不能提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是一个波动连续的过程,如果只依靠考试评价系统则不能真实评价一个学生的信息技能,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要求相脱节。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应用传统讲授法和演示操练法,还应充分应用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案例学习法等。所以要求应该具备新型教学理念,给自己做到准确定位,认识到自己不再只是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自控制教学活动转变为设计教学活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根据实际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发挥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从技术的运用中提升能力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了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和实践,作为传授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以自身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树立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工具提升工作和学习质量的榜样,并以此鼓励学生要将学得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习及将来的工作中。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高职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并通过技术的运用提升计算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