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管理;重要性
城市规划分析城市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城市的妥善布局及整体组织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整体部署,属于必要阶段里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及监管的重要依据,还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时期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管理息息相关,因而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1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1.1 城市规划管理概念。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完成城市资源的妥善利用,和城市的发展基本需要紧密相连,参考有关的规范,全面管理和调配城市规划的所有活动。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不单单应该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的普通情况,也应该具备适当的前瞻性。
1.2 城市规划管理目的。在这些年里,中国城市化建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进一步的完成城市的发展,是和城市规划管理紧密相连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就是以仔细审核城市区域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下,贯彻城市进步的综合规划布局,建立妥善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结构,布局便利交通网络体系,重点整合自然生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地方、居住区域城市建设的普通的要素,让所有设施妥善布局,完成全面监管城市规划。
2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整体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2.1 计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部分的真实情况紧密相连的,根据城市综合建设工作的蓝图和设想以构建及落实的,同时于城市规划设计部分的项目监管环节里指明的城市综合建设的实际的计划及分阶段进行计划,妥善有序地组织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活动,确保其根据计划落实。
2.2 推动城市的整体建设工作。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展现在很多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等不同的部分,同时落实的实际工作普遍需要很多部门的一起参与才可以做到。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可以发挥不错的协调作用,把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变得细致,同时贯彻责任至实际的单位及部门,避免发生管理紊乱的问题。
2.3 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城市规划设计展现出了调控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其关键表现于下述两个部分:首先调控城市的所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控,让它被妥善利用。
3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总体规划方面。针对部分城市设计而言,有的关键问题是城市综合规划没有科学性,未能构造出适当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未能和城市的整体进步的目标紧密连接,城市总体规划没有长久性,未能全面权衡和城市将来的发展趋势。此外,部分城市于发展时候,未能与此区域的真实情况紧密连接,建立了与当地现阶段城市发展目标不相符,城市规划设计不能和当地的经济情况符合,引起资金短缺,城市建设落后等现象。
3.2 城市分区规划方面。针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而言,城市分区规划属于极其关键的环节,优质的分区规划设计能够使得城市建设功能进一步的实现。然而部分城市于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关注分区规划设计部分,当分区规划设计的时候,城市对部分行政辖区未能构建管理体系,城市分区规划建设没有落实的主体,分区建设不易进行,最终引起分区建设不妥善,城市建设目标同时不易完成。
3.3 城市具体设计问题。城市设计属于城市规划设计里的关键工作内容,落实城市设计里所有的内容的设计环节,城市设计工作才可以全面进行。在现阶段部分实际的城市设计工作里,城市设计里所有的层次间的联系缺少紧密性,具体步骤里的设计工作没有细节化的操作标准,如此以来引起了城市设计工作出现很多问题,城市设计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4 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4.1 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在建设公司呈递建设项目选址申请的过程中,第一需审查此项目有没有达到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项目的可行性怎样、和政府的方针有没有保持一致此三中前提条件,随之查看现场,检查申报内容和现场是否相符,项目占地四周情况是否妥善,最后再决定同不同意此项目选址。
4.2 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在相关建设方案中的具体表现。因而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对好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规划设计针对城市建设和将来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面对城市总体规划,其能不能优化,怎样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和城市规划设计主体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抓好设计部门的资质审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针对加强城市整体规划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2)抓好设计部门的市场选择,建立竞争机制,慢慢扩大规划设计市场,吸收高资质、高级别规划设计公司加入城市普通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普通项目的设计方案,关键审查规划设计整体平面图及建筑规划的设计图,尤其是作用于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无论大小均需仔细地把关,保证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没有差异性。
4.3 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1)抓规划沿线。当未进行施工时候,第一对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进行检测,让它与规划设计方案里的建筑红线相符合。(2)落实建设工程规划部分许可证的正副本一致。当规划落实的时候,假使出现部分建设部门于办完“一书两证”基础之上,没有按照规划设计标准,自己调整建设项目的规划价值及增加建筑面积等问题,这种情况洗落实正副本制度,也就是于建设项目开工时候第一审查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此副本于项目建设时候和正本一样拥有法律效率。不一样的是副本不可以当作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根据,建设企业必须在工程竣工以后,进行相关的验收,只有通过规划氓哼后才可以取得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的正本,这种措可以对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保证了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且顺利地实行。(3)抓规划验收。也就是于建设工程项目完成验收基础之上,通过建设部门呈递申请,以规划设计图未参考,验收项目各方面的建设部分。验收达到要求的,就能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相反,必须依据验收中提出的相关意见与建议,进行限期的整改,进而使得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得以实现。
5 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影响着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彼此依托一起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着手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管理,讨论两者间具备的协调发展的紧密联系,给我和谐社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善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协调发展[J].安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分析
1.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1.1 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1.2 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1.3 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1.4 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1.5 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词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2.新型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分析
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
2.1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2.2 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
2.3 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3.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3.1 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3.2 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①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③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3 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3
主题词:城市 规划管理 分析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新型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分析
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
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三、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四、小结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4
关键词:建筑、寿命过短、危害分析、原因分析
引言:2010年3月,"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会上其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 20 亿O的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我国的住房使用寿命却只能持续25至30年"。相比之下,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筑寿命普遍较长,在欧洲,百年老屋随处可见[1]。
一、 建筑寿命过短的危害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但却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建建筑将消耗大量的资源。以资源的消耗计算,我国每年 20 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将消耗全世界 40%的水泥和钢材,另外,房屋建设还将消耗以水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
此外,在建设和拆除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噪音污染、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一40%[2];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2],每填埋一万吨建筑垃圾就要耗费一亩耕地[3]。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面积为573418万平方米,仅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就占用耕地31538亩。建筑的短命缩短了建筑建设和拆除的周期,进一步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与此同时,建筑过早拆除往往伴随着拆迁补偿标准过低,思想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群众常常有不满情绪,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激化了党群、干群矛盾,而且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4]。由于拆迁引发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负面新闻上屡见不鲜。2003年,残疾居民翁彪因暴力拆迁而自焚;2009年底成都的唐福珍自焚事件;2010年9月江西省宜黄县钟如奎家3人自焚重伤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些案例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建筑是一个城市标志和象征,是一个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凝结的主要载体之一,建筑的短命使城市少了最能代表自己特色的历史街区,割断了历史文化的血脉,一些历史名城也失去了时间厚度,失去了自己的城市个性[5]。使我们无法靠建筑来保存和传承城市发展的记忆,削弱了城市文化的传承,造成城市文化的缺失。
短命建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土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负担、城市文化的流失等问题,因此充分的研究影响建筑物寿命过短的因素,并找到延长短命建筑寿命的措施与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建筑寿命过短原因分析
1 城市规划和政府决策的影响
城市规划的使命在于通过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得出城市的合理布局,用以综合部署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由于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城市规划是全局性、控制性的设计,这一先决条件的失误,往往是后续工作难以弥补的。城市规划是建筑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它控制着建筑的密度、建筑体型大小和高度等方面因素。一个建筑从规划阶段起就应该在科学性和前瞻性上下功夫,使其符合所在地域的整体发展需要。若是规划阶段出现短视的弊病,那就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建筑的短命。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本身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规划的质量低。即规划时的目光短浅。其注重表面形式多于关注研究城市内在机理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过低,形势估计慢,标准制定落后。城市规划设计本身不应该只是规划设计师的个人劳作,而应该由城市各方专家组成的核心智囊团在规划前期就与规划设计师进行协调研讨后作出的综合设计,这样的规划才可能更全面、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但在一些规划设计不够完善的地区,规划设计竟演变成部分领导的设计,规划方案的最终决定权完全把握在领导手中,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先有建筑设计,后做规划设计的怪现象。因此导致城市规划本身质量差。
其次,在城市规划执行中"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走的是形式,难以成为真正的实施指南。在目前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新一届班子往往希望在任期内看到城市形象的变化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规划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规划的更新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城市形象的期许,为后期建设铺平道路。规划的更新也为新班子带来经济政绩,通过规划更新进行旧城的拆除,地块的价值得到提升,用地效益变为了政府财政的经济效益。这种"双赢"的可能使得规划成为"橡皮泥",新班子就会有新思路,规划的延续与统一荡然无存,更难提它的规划指导作用了。规划的频繁变化必然导致建筑的频繁拆除,从而使建筑寿终正寝难以实现。
2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对建筑寿命的影响
工程质量是直接影响房屋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以及抗灾害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质量的优劣无疑是对建筑寿命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工程的立项、设计、地探、审核、监理、监督、验收等多个环节和建设程序上未照章行事,或市场不规范造成无证施工、无照施工、越级施工、层层转包、出卖证照、冒名顶替、资质不符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第二,工程所用材料及制品不合格。一些开发商或包工头为最大化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往往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或牺牲建筑的某些功能为代价,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第三、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选择不当或错误。
第四,地质勘察报告有误,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
裂、破坏、倒塌。
三、 结束语
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更多的重视、控制和监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建筑使用寿命。因为规划短视、偷工减料,造成我国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大有"50 年罕见、30 年普遍"的现象存在。
参考文献:
[1]陈冠宏.中国"短命建筑"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7-71.
[2]蒋秀娟.中国建筑寿命"短"在何处[J].质量探索,2010,(7):13.78-79.
[3]臧旭平,孙静芳.青岛堆积6000万吨建筑垃圾近郊难觅填埋地[N]. 青岛早报,2012-3-22.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5
1.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1.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2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2.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2.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2.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3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3.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3.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3.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4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
[3]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觉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6.
[4]陈建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产权结构和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的关系:私有制、国有制还是其他[J],国际城市规划,2007.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范文6
【关键词】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
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含义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类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
二、规划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规划设计工作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脱节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主管部门和规划的决策者,使得规划从编制到实施始终处于单方运作的状态。(2)一些规划常常注重反映专家思想,而对规划与实际相结合重视不够,欠缺考虑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规划因过于强调技术合理性而导致缺乏可操作性。(3)规划设计编制的目的多以落实上级指令为出发点,机械地沿袭计划经济模式,教条而针对性差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规划设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的依据。《城乡规划法》作为城乡规划管理最根本的依据,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城乡规划法》是在总结十几年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施行的基础上,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施行,进一步强化了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在城乡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坚持社会的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了《城乡规划法》,各相关法规、办法、技术标准、规范及各级政府众多文件规定等也是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依据。
2、注重设计前的调查研究。项目的成功策划以及规划设计,离不开全面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成功的项目采自于详实的调查研究,这是项目运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1)市场调查。委托专门的调查公司展开当地城市建筑市场的调查、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起动态的资料补充和修正机制,以期随时准确反映房建筑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并能及时反映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管理要着重于检查资料的全面性、来源的可靠性、时间性、细节的准确性等。同时要弄清建筑市场上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细分情况,便于下一步决策时进行判断。(2)规划调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建筑市场的发展和项目的规划选址问题。土地开发和建设总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购买土地之前一定要弄清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情况,对城市的现状、规划结构和发展计划以及城市的战略要有深入的研究。另外,在进行规划调查时,要避开规划的细节和争议地,要着眼于那些有潜在规划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地段,同时,在战略布局时一定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安排。
3、规划设计的实施管理。设计任务书是建设单位对投资意图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正确分析后,将建设项目的开发理念、营销主题、规模、建筑风格等需求具体化,是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1)构思的超前性。由于市场发展变化速度快,加上建筑开发项目周期一般较长,为避免建筑产品对市场的滞后性,对建筑使用功能设计应适度超前,以免建成即落后的情况发生。(2)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从目前市场需求特征来看,建筑的平面布置及户型好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规划设计要依据目标客户群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其居住、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特点与习惯,合理地对建筑进行布局。(3)建筑风格的确定。建筑风格的功能是美观上的识别,要处理好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作为设计管理人员应根据调查定位给设计人员以更多的指引,以便建筑风格的确定既适合市场需求又有效降低成本。
4、构建多形式并存的规划设计模式。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界定,结合规划编制与设计工作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应对编制和设计资质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1)对于政府行为为主的规划编制单位:该类单位主要侧重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大项目研究论证的编制工作。同时对专项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综合平衡工作,承担政府应急的指令性规划编制任务。此类单位可成立隶属于规划局的事业型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心。(2)对于市场行为为主的规划设计单位:主要承担城市规划设计各类市场的任务。对于该类单位主要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规划的总平面设计、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的设计。其单位性质可是事业性质的,也可以是企业化管理的形式。
5、提高规划设计水平。(1)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多目标的统筹。建筑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因此规划强调多视角的切入,按照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思路,强化多目标的统筹。(2)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建筑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因此,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能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3)多方统筹,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建筑规划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为规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建筑规划设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6、规划设计的承担者及其责任划分。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智力产品,具有专业性、前瞻性、技术性特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规划设计也是一种智力成果,具有产权特征,已经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设计的编制与调整应当由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规划部门要做好两件事:(1)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规划的有关强制性条款,做好规划监督和审查工作;(2)剥离规划编制职能,将凡是挂靠在规划管理部门的下属规划设计院改制为企业性的社会单位或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的竞争,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划编制。
总之,完善我国的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其内在因素的多样性及外在因素的复杂性,要达到真正的完善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