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教学理念 案例制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公共管理学科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公共管理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开始引入和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念的重要方式,在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广泛使用,尤以哈佛大学负有盛名。①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和课堂讨论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②具有真实性、 参与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特点。相比国外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国内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较短,在教学理念、教学课堂、案例选编和建设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对案例教学的理念认识差异
教育理念既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反映,也是教育实践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③案例教学侧重于对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特定场景问题的学习讨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公共管理问题进行判定和分析、分析的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管理问题,从而增强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须以对相关的理论获得更好的理解为根本目的。不少老师依然秉承传统授课模式,认为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由概念、原理和方法组成的严密的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需要有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传统的教师上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方式依然有效。也有老师认为,相比案例教学的个案性和典型性,理论教学更具有抽象性、客观性和基础性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削弱了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教育的完备性要求,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思维上只是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法,没有认识到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2 案例教学课堂准备不充分
案例教学是师生间教授和学习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选择和制作、案例材料阅读、课堂发表见解、提出完整解决方案等,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从教师制作案例开始,到组织案例课堂讨论、提交案例解决方案等,都需要进行案例教学前的详细认真准备。但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局限在举例、习题、发言上,在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没有认真准备案例课堂教学。举例并不是案例教学中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过程是一种启蒙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互动的,而不是依赖于教师个人对教学例子的单向讲授和评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被动而不是主动地参与案例讨论。还有些教师因为班里的学生多,不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信息的整理,没有认真总结案例讨论,未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案例问题的深入思考,影响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3 案例编写滞后于教学需要
公共管理课程选用的案例需要符合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到案例与公共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使学生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来准确地把握现实,而不是抛开理论体系的纯粹案例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所选案例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为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关心度比较高,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案例选择还要有普遍意义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感到对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对已经从事或未来从事的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教学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依托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精心制作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而从目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绝大多数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没有自己的案例库,自己制作案例的少,使用别人案例的多;结合地方公共管理实践的案例少,改编国外的案例多;使用过去的旧案例多,新编更新的案例少,不能有效反映公共管理的现实变化。与国外相比,教学中能够反映我国当代公共管理代表性、实务性、针对性的案例缺少,案例更新的速度慢,学生对高质量公共管理案例的期望和需求强烈,也对案例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获得源自管理实践并反映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发展的本地化案例,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一大难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资源的不足,既有对案例制作的不重视,也有案例制作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
4 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案例教学在引入公共管理学科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由于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与安排,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热情并不高。高校愈来愈重视科研,虽然需要付出巨大精力和财力来编写案例和准备教学,但丝毫不涉及科研产出,算不上科研成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上课质量的提高很难与高校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在一些高校教师荣誉评比方面,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大赛获奖上,参考标准多注重科研成果,获奖者也多是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依靠案例教学获得教学荣誉的教师很少。制作好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还需要教师付出和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都削弱了对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激励。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而言,目前一般没有明确要求公共管理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成绩要紧密联系案例教学,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意识也不强,都影响了案例教学中师生的激励和互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逐步深化案例教学,完善案例教学过程衔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出适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在当前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中,还应从完善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案例教学。公共管理作为综合性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理论指向性,实践性强,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认知。在公共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公共行政管理中真实管理细节的描述分析,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管理环境之中,对现实管理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理论和工具方法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途径,以实现巩固理论原理、深化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作为在国外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成功之处,对于从应试教育背景下考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尤其有积极的一面。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者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和主角,教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更多地是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述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提升能力训练。
其次,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提高案例教学的成效,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从老师的角度讲,要明确教学目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解决实际公共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根据所要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或实践层面知识,选择相应的管理案例。案例应能够贴近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在课前或教学中通过印发案例文本材料、电子文档、多媒体手段展现等发放或展示给学生,把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全面阅读案例资料,积极进行案例讨论发言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参加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⑤在案例讨论之后,让学生提交书面讨论发言材料,探讨自己从案例分析中的收获与疑问。
再者,应逐步丰富更新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认真组织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包括:案例内容、教学理论基础及目的、案例带来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对案例的总述与点评、案例涉及的文献目录等。要更好地在公共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就要有丰富的、鲜活的、高质量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案例要具备时代性,与时展保持同步,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加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讨论主题,结合学生知识储备,促进教学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教师可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收集新的案例,根据课程特点,有准备地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收集资料,如注意平面媒体和网络新闻,获取一手的公共管理实践资料,积累案例资料素材。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反映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层面的基础性和探索性的事例加以收集整理,编写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公共管理案例。
最后,应从制度安排上建立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对案例教学成果的师资评价。案例教学老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难以用传统的课时计算。在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下,案例教学工作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工作绩效结果却并不一定好。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成果评价制度,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案例教学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高校扩招,很多高校的教学班中学生人数很多,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或是缺乏适合讨论对话的教室环境,或是因人数多而难以顾及每一位同学发言,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要加大对案例教学专用场所的投入,设立案例教学专用室,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选择有效的解决途径。
注释
① 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J].学习时报,2004(9).
② 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7).
③ 李运庆.论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0).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005-01
引言
地理作为文科中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空间思维强等特点,学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更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改变教学方法,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单一培养目标为多层次培养目标,使课堂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一、关于教学内容
1.1 利用直观案例,锻炼学生表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新课标地理教学的要求下,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教材直观案例是引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起点,学生的思维可以对感性的、形象和直观的材料归纳整理,从事物的表象特征当中总结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于刚由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其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一线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把选择合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恰当的感性材料作为第一要务。感性材料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刚好能初步揭示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材内的案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倚重,否则会引起学生兴趣下降,思维僵化的问题。教材的案例只可作为引入点,不能成为规律总结的唯一切入点。
1.2 知识树的建立和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综合发展的。其中,以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为主要线索。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并在多方面相互渗透,以使地理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此,地理教学过程要阐明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及这两部分之间的综合联系,使学生建立起从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层面上综合联系地理要素的观点,掌握认识地理事物综合联系的方法。地理事物和规律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存储器,在地理事物规律的应用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联合、统一相互影响的发散思维,而不是
僵化的因果联系。就地理知识的“点”而言,发现“点”与“点”的区别是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而“点”与“点”联系成的“线”,是编织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知识树的建立和地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
1.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内容背景下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应广泛搜集、充分积累相应的素材作为课程切入点,在潜移默化的课程进度中带领学生走向正轨。在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思维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合理的感性材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兴趣可以成为思维发展的打火石,对感性材料这种有效资源利用的好,能让学生燃烧起积极学习的熊熊烈火。
1.4 重视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在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当中,其外部表象特征,反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开阔性、准确性都是地理学科考查的范围且常见于简答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自己的思维表达方式,注意其思维的偏差和纰漏,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方向性的引导。其细节可以从一下几个点来掌握。第一,地理图名。地理图名揭示了该图的总结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掌握图名内容有助于迅速查找相关材料。第二,图例和注记。是地理事物的符号表达,最能直观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外在联系,结合知识的点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相关表象的内在联系在是课堂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学生应用情况教师应调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二、关于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多媒体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感性素材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现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言传”很难表达的素材上,多媒体的表现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
2.2 图示法
自制简图和填图册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高效利用。其中,自制简图甚至比多媒体的展示效果要好,简图能够有效化繁为简,更易寻求掌握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在简图的应用过程中,教会学生要掌握如何将复杂地理事物通过一定规则的转换成为易用图表。如世界大洲轮廓,洋流简图等。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简图,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动手能力。填图册的应用可以成为粗略内容的精细加工。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图标应用中,学生要注意将不同地理事物分图层掌握,而在规律的总结当中就要应用图层叠加,分析其相关规律。填图册也可以通过自制的方法加强记忆。适合不同学生的手工填图册使不同的内容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2.3 列表比较法
地理学习中的同类型知识内容,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高发内容。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利用学生建立相关图表,相互对比并通过总结规律、语言描述、试题猜想、资源共享等课内授课方式来增大类似知识点的区分度,适时的锻炼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相关内容的思维习惯。进而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2.4 理论联系实践
地理材料中的大部分内容均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内容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建设参与机制来完成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2.5 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得到的结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导师的角色而不能成为讨论的领导者。学生自主的思维在讨论过程的各抒己见对锻炼学生而言是宝贵的财富。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在学生素质差异下,教师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在方法上创新、高效。建立一堂学生能接受,愿意接受,主动谋求结果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
结语
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识记地理特征可以采用联想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等。理解运用地理原理可以采用推理法、赋值法、总结归纳法等。教无定法,在地理教学中善于总结方法,发现规律才能使地理教学化难为易,地理学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3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综合利用专业的方法、技能及工具等现有资源,实现项目活动开展的预期目标。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有助于提髙课程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更灵活地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牛全面发展
1. 离校&业指导教学现状分析
(1) 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学纲要、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受限于现有教学资源,并且极易受当前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质量极不稳定。同时,其教学课程的设计难以从髙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学针对性较弱。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成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单一、范围界定较为模糊。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基本围绕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式、就业信息和简历制作、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还应包含对职业生涯的探索认知、职业决策技巧、职业发展管理等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知识及技巧的讲解,难免会让学生理解困难,产生挫折感,甚至会让学生对今后就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3)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设置与实施,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髙校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反馈信息,无法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
2. 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将项目管理方法合理应用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需要以就业指导教学为项目活动,并从教学项目活动的进度、范围及质量三个方面实施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运用WBS工具控制教学目标。
将髙校结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任务合理转化为短期或长期目标,并实现目标评价的多元化。在其课程目标归纳与定义上,采用工作分解结构,科学分解为有助于控制与管理的工作单元,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其中,WBS的应用,实质是将抽象的课程目标转变为具体化的工作内容,让其更容易实现,进而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期待做出细分。
2.2对教学全过程实施阶段化管理与控制。
阶段化管理主要是指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按照相关依据划分为不同阶段,再针对每一阶段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
(1) 采集信息。项目管理方法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现状、相关政策、学生需求等。信息采集途径包括调查问卷、网络书籍、访谈等。
(2) 信息分析。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后,需进行信息的整理分析,包括信息归类、核实、论证,掌握就业的真实现状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课程立项。结合采集信息分析结果,对该课程教学的范围进行具体划分及立项。此外,在课程立项中,还需要考虑到教学课时、资源配置、教师水平等相关因素。
(4) 绘制项目图表。将项目活动的历时、活动顺序以时间刻度及具体活动列表的方式,较为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再利用条状图对就业指导教学做出最佳排序,并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对比计划进度,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将管理、控制的重点转移到最关键的部分,确保项目最终在预期内完成。
2.3加强信息反馈,有效控制教学质量。
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真实、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其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获取完整、准确的反馈信息:
(1) 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并通过提问、交流探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合理评估教学效果,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2) 通过检测题检测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在深化学生对教学知识印象的同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获取反馈信息;
(3) 围绕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课题,让学生自主学成课题研究,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课堂研究成果收集反馈信息。
3. 就业指导教学中项目化控制还需注意的问题
3.1项目管理理论的引入需循序渐进。
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磨合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提高对项目管理的认知,强化项目管理意识,主动参与项目管理培训,将项目管理科学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做出适当调整,确保其能更好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3.2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要确保项目管理方法能真正被有效应用到课程教学内,还需发挥出教师作为项目经理的作用,将项目管理制度落实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其中,高校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针对项目管理制订相应的教师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结语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档案;管理方法
“互联网+”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而提出的新思想,是我国政府部门在对互联网时代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互联网时代的全新认识,这一理念的提出也促使社会各界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环境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保证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应该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M行改革创新,提出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学校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学校中,档案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是学校综合管理的必要环节,对学校档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能够为学校各项决策的制订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是学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对档案的管理相对重视,却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学校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档案管理者能够尝试将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档案管理应该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探索档案数据管理的转型和升级,增强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变化发展力度。其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档案数据管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的措施
结合“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搜集档案资源,使学校档案资源获得良好的信息数据支持
学校档案资源的优化整合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应该从搜集档案资源入手,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促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在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信息资源搜集范围进行有效拓展,即不仅将招生、教研、日常教学活动方面的档案信息纳入到档案搜集和管理工作中,也应该重视学校的公文书涵、相关活动的影像资料、教师发表的论文等,搜集整理并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在提升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性的基础上,为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2.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凸显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规范化
制度建设工作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想使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取得发展,就应该积极构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证学校在组织开展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现档案资源整合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具体来说,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我国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工作人员责任制度、资料搜集管理制度、档案信息平台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加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各科系、部门的联系,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整合提供良好的支持,推进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3.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凸显学校档案的服务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档案资源的管理,还应对档案信息服务能力进行开发,促使学校档案资源能够为学校各项决策的制订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对信息档案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构建相对科学的归档制度,方便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和调取。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档案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建设,即在充分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等提供合理使用学校档案资源的教育和指导,让受众群体对学校档案资源形成新的认识,有效提升学校档案资源的服务质量,为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有效加强对学校档案资源建设和整合工作的重视,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成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互联网+”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制订相应的优化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学校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气分析 采血方法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nursing methods about blood gas analysis monitoring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in ICU.Methods:48 septic shock patients,compared blood sample colleced from radi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and compared two different pressuremassages,both of which were according to coagulation function.Results: the linear location radial artery and the visual linear in femoral artery statistically improved successful rate patients with great difficulty caused by special path physiology.The failure rate declined.Conclusions:septic cotton balls were used stress at the punctual spot,and stress time was according to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which could reduce oozing and hematoma at the blood sample collecting spot,and pain and injury septic shock patients as well.These methods also improved the pass rate of blood samples,and reduced the error of examining.
KeywordsSeptic shock;Blood gas analysis;blood sample collection;Nursing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导致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病死率较高[1]。研究表明,动静脉pH差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精确 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中,及时准确地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2]。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我ICU病区收治48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18~82岁。原发病:呼吸衰竭10例、多发伤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重症胰腺炎6例、肺部感染5例、胃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4例、颅脑外伤4例、糖尿病3例及恶性肿瘤2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床边血气分析监测[3],多次采取动脉、中心静脉和静脉血标本,并使用美国床边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监测与观察。临床表现:血压低、水肿、面色苍白、口唇或指趾发绀、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脉搏细速等,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牙龈等黏膜部位、动静脉穿刺和静脉通路周围可出现渗血。
方法:本组48例感染性休克病人共采集动脉血标本292次,人均6.08次。将2008年12月~2009年5月采集的动脉血标本140例做为对照组;将2009年6月~2009年11月采集的动脉血标本152例做为观察组;对两组动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护理观察
桡动脉采血:对照组92例采取桡动脉单食指传统定位法,操作者左手食指触摸到患者手腕桡动脉搏动[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 ~40°角进针刺入桡动脉。观察组99例采取桡动脉直线定位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掌部,使患者掌面朝上尽量背曲,然后右手示指指腹触摸桡动脉,在搏动最明显处的皮肤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直线形指甲印或用棉签轻画一直线作为标记,并再次触摸桡动脉以确定定位无误。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直线标记的下端与皮肤呈45°~60°角进针刺入桡动脉。两组见回血后,均右手固定好注射器,左手轻拉活塞回抽血至0.5~1ml。
股动脉采血:操作者先将两组摆好,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略屈曲,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对照组48例采取单手指传统定位法,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触摸股动脉搏动,选择腹股沟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观察组53例采取股动脉目测直线定位法,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中 、食指,操作者将中 、食指指腹分别在穿刺点上下触摸到股动脉的搏动,两指间距1~1.5cm,将两指指腹按压固定穿刺点,此时中 、食两手指指腹都能感觉到股动脉搏动,将两手指指腹间目测连一直线,右手持注射器从目测直线上垂直进针。两组见回血后,均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轻拉活塞回抽血至0.5~1ml。
采血后局部按压与止血:对照组桡动脉采血92例,股动脉采血48例;采血拔针后双棉签压迫穿刺孔止血,按压时间为5分钟。观察组桡动脉采血99例,股动脉采血53例;操作者在采血快速拔针后,左手持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用左手中食指压棉球,按血管走向按压局部5分钟。凝血功能异常的感染性休克病人穿刺后按压10分钟以上。
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改 探究教学 技巧与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课改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而通过自主探究教学来提高教学成果成为众多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新尝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历史课堂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落实自主探究教学的规划以及通过何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为此我们考虑针对历史课程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方法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一、放松课堂气氛与规范限制,提高课堂互动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其中对探究的主动性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求答案的一个过程。和以往的历史课程相比,这种新方法新尝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在于打破了老师单方面向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历史课程中的问题,来了解和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件等。
既然要打破常规,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放宽课堂气氛,让学生固化的学习模式和思维习惯能够得到宽松延续,得到自由呼吸的机会。传统的高中课堂较为严格、死板,对课堂规范有较强的约束性,学生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轻易打断老师的讲课,不许互相谈论,不许针对非重点内容或方面进行思考,这些都需要在新课改中加以改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来达到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的目标。
为了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观念,需要老师们在执行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多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要注意通过更为频繁的活动和引导来让学生发言、发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找到对历史问题、历史内容的兴趣点,让学生得到暗示,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路来思考问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模式改进
鼓励以多媒体教学系统来实现自主探究教学,这是顺应国家关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号召,也是从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来考虑的。和过往的高中课堂相比,现在的高中生渐渐向00后的主体靠拢。这一代学生普遍较早接触电脑、接触网络、接触手机等信息化的设备。在高中课堂上既然已经建立了多媒体系统,不妨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特点和知识架构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对历史故事、视频、图片的播放投影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历史事件。
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迎合了00后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和对信息化设备的依赖心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当中。不过光依靠多媒体教学系统还是不够的,应该注意对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划,选择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精彩内容,注意课下搜集资料,以供课上进行讨论。切忌只是播放一些画面而不做深入的诱导探讨,这样就起不到自主探究的作用了,教师要善于在多媒体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善于留下一些问题和悬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找资料、去查课本,这才是多媒体教学发挥效果的关键环节。
三、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和话题的设计
为了提高自主探究的质量,需要对历史课本的内容和话题进行重新的编排设置,这个需要历史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编排,一方面结合历史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结合在高考中的一些考题评估、走向预测,通过两方面的内容综合进行设计。在具体的方法上,要善于总结一些善于记背的短句、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来进行融合。比如中国近代史上几次著名的战役,几场丧权辱国的条约发生的时间和涉及到的人物、地点、内容等,通过表格、顺口溜等很多形式来强化记忆。这样将关联性的课本内容和关联性的记忆方法进行综合灌输,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形成链式记忆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历史课堂知识的过目不忘。
四、探究教学成果的课堂笔记和总结
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对老师或学生来说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了解。那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课堂成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堂笔记整理系统。一方面要敦促学生认真的领会探究教学过程中的新发现、新知识、新经验,一方面要监督学生做好笔记。对于学生自主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做出的尝试等进行记录。而教师自己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具体的课程规划,探究教学的落实效果,学生的反应等问题进行记录,找到教学成果不理想的方面进行改进。
可以说,课堂笔记是老师和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依靠总结来发现探究教学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在逐步吸取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有更多新的发现。
五、总结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只有突破常规教学理念和方式,给学生营造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才能确保自主探究的效果落到实处。出于规避风险调控效果的考虑,制定课程规划并总结课堂笔记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坚持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充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最大范畴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相信对教学成果的改进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亚利. 让历史课趣意盎然――以人民版必修Ⅱ“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为例[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01)
[2] 高文. 以认知学徒模式改造现行学校教育――迎接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教育革命[J]. 外国教育资料. 2000(06)
[3] 李宪. 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