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1

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由入学导航、学业导航、职业导航和学风导航四部分组成,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既涉及学生内在精神的引领,又涉及学生外在形象气质的提升,致力于打造内外兼修、德行出众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入学导航”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从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专业认知与职业前瞻、学校生活介绍、实验室参观、学籍管理简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生手册》学习等方面,全面深入落实“入学导航”工程。通过入学导航,引导学生做到三个“认知”:认知大学,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认知专业,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认知城市,了解襄阳文化、产业结构、风俗人情等。大一新生接受入学导航的教育,对大学生活有了直观和初步理解,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

“学业导航”通过隆中讲坛、体院论坛等高水平学术论坛,让学生接触学术界内前沿思想和热点理论,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学术走向的预见能力和参与意识。辅助以大型体育类赛事,通过篮球联赛、足球赛,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充分体现学院的“体育”特色。学业导航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的专业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在大一至大四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注重专业知识、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三四年级练就就业和创业本领,积极投身社会实习实践,积累经验。学业导航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在于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考研考证、参加学科竞赛,锻炼独立思维能力,训练学术科研能力,进而冲击省级、国家级学术创新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

“职业导航”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SYB创业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外在形象气质,职业导航的重要板块“大学生形象设计工作室”开设专业形体与礼仪课程,通过教授服装搭配、化妆技巧、行走姿势、言谈举止等多方面礼仪知识,让学生在实训中模拟职场空间,提升职业素养。同时,职业导航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比赛,学生的形象、气质、仪表、谈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对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学院聘请专家讲授SYB创业课程,从自身评估到市场评估再到行业评估,全方位提供支持,大大提升了学院学生的创业水平和创业质量。

“学风导航”是“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大学的学风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院通过学风建设动员大会,文明教室创建,诚信考场创建,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逐渐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改善全院学习风气。同时,依托策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模拟人才招聘会等大型赛事,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学风导航”还将考研教育纳入范畴,在学生中间积极开展考研经验交流、考前心理辅导、考后专业指导等专题教育。体育专业学生近三年的考研比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体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综上所述,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围绕“怎样上大学”展开,分为“入学导航”、“学业导航”、“职业导航”、“学风导航”四个部分。从入学教育、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到职业规划,涉及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工程使学生从刚进校时的懵懂、无知到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技能过硬、有目标、有理想、有文化、有修养的合格当代大学生,是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 角色转变 过渡期 陪伴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学教育过渡到大学教育的衔接点和临界线,大一是大学生活的关键和基础阶段。由于大一新生初步接收到了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都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然而,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起点,也是大学生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和新的起跑点。新生能否顺利度过这个“真空”阶段,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大一新生的辅导员,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转变期”,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环境,缩短大学适应期,更能为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大学生对外界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由于受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凸显,及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刚刚步入大学阶段的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传统的教育方法,硬性的教育指标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与刚刚摆脱“高考煎熬”的大一新生所追求的“独立与自由”发生碰撞与冲突。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对大一新生辅导员在工作观念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动跳脱师生间的严肃,消除隔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可求助的“陪伴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才能缓解与解决学生在转变期的摩擦与困难。

1尊重与接纳是陪伴大一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

辅导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不是一台台没有思想的机器,而是具有生命的个体,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应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再教育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作为处在角色转变期的大一新生,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思维活跃,更加渴望被重视和被尊重。辅导员工作中只有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以公正的态度看待学生,承认学生的权力和需要,相信学生改变的潜力,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和追求,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对辅导员的尊重,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学习基础与素质表现,作为辅导员对在面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多元的表现的时候还必须懂得包容、理解与接纳。以非批评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优点,同时接纳学生的缺点。

师生间的平等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等。学生有获得尊重的权利,但前提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尊重老师的学生也必然会丧失权利并接受惩罚。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着眼于培养适合时展的优秀人才这一目标, 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的批评、纠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尽力的全面了解学生背后的动机,以非歧视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作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辅导员应该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2倾听是陪伴大一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

在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学会倾听,更加有利于困难的解决。与仅仅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相比,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更能帮助明确问题的根源,并且获得解决的途径。当学生感觉辅导员在倾听他的问题时,他也会乐于倾听辅导员的观点。学生在感受得到聆听和理解的同时,传统的师生间的隔阂也容易得到改善。大一新生在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期,会遇到各种适应,心理上难免感到挫折。如果辅导员依然以严厉的“老师的姿态”给出反驳的信息,进行责备、评价甚至嘲笑辱骂;或是简单的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出命令、说教或是威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因为得不到期待的回应而感到沮丧甚至在行为上出现更加反叛的举动。相反的,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辅导员如果充当的如果是“倾听”的角色,作为学生信息的接收者首先设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感受,然后将这种理解融入自己的语言,并反馈给信息的发出者(学生),以获得对方的认可。

在倾听过程中,辅导员并不需要过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发表疑问或是给出看法。倾听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找到缓解压力的出口并且感到话语权的释放。通过将自己对于学生所提供的信息的理解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巧妙的分析事情的关键点,“顺理成章”的给出结论,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倾听的回应更多的应该是表达感受以及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出建议。

3积极的引导是陪伴大一学生成长的主要目标

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进入大学后,从高中阶段的高强度“监督、任务式”的学习方式,到大学的自助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家长包办”养尊处优的生活(下转第24页)(上接第21页)到大学的“独立”状态,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处在过渡时期的大一新生,面对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和独立的生活状态,大都会出现迷茫和不知所措。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如何与职业世界融合等等。自我目标的缺失,致使众多大学生没有建立切实的生活目标,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学习不认真,整天沉溺网络,得过且过。在这期间,没有目标是最为凸显的问题。大多数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只是主观的追求所谓的“理想与自由”,并不清楚为了达成目标所应当付出的努力。

辅导员在这期间,除了按照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之外,

在入学之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是督促和帮助学生成才的关键一步。大一新生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向学生传递相关的信息,使学生了解到底在大学三年之中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成就自己的梦想。其中,带领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是最为基础和关键性的工作,只有在对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涯规划。学生如果开始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才会主动进行生涯规划,才能积极规划自我,才能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帮助学生深化“自我”理念的认识和加强学生经营自我理念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辅导员的陪伴和引导最终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制定发展计划同时,还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展示自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真正满足未来走入社会的实际需要。

面对极具个性,追求自由与自我的新一代大学生,固有的教育模式在其运行过程中,始终会遇到些许瓶颈。当传统严肃的师生关系出现摩擦,成为阻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时,对于辅导员角色的新思考将会成为有效的解决路径。尤其是对于处在过渡期的大一新生而言,如何顺利的实现从高中生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有一个真诚的引路人极为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求助、且愿意相信的人,以一名的“陪伴者”的身份,真诚的帮助与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找准目标是一名大一新生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 范亚乾.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 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新生 教育管理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时期,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打牢学习基础,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阶段,应高度重视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作风,激发爱校图强的进取意识,助力新生起航,引导新生成长成才。

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学校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贯彻“提前入手,贯穿全年;丰富形式,充实内涵;严格管理,突出养成;抓好两翼,强化引导”的原则,适应新生心理成长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和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提前入手,贯穿全年

新生教育工作从新生被录取后即全面启动。在寄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去一本精心制作的《大学生活宝典》,用问答的方式和简练风趣的语言,告诉新生大学生活中各种常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引导新生对大学生活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在新生报到当天,各学院召开新生大会,讲好“入学第一课”;召开新生家长会,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新生报到次日,各班级组织“新生交友”活动,帮助新生迅速踏上“破冰之旅”,增强集体凝聚力、感召力。在军训期间,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高度一致化的特点,面向全体新生开展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引导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节拍与要求。

军训结束以后,新生教育工作继续向纵深进展,以第一学期为重点,贯穿整个学年。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环节与安排相互衔接、配套,做到全年不断线,全力为新生成长保驾护航。

二、丰富形式,充实内涵

针对目前“九五后”学生的特点,应在班级会议、个别指导、宣传发动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拓展新生教育的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与学生参与度。

一是设置朋辈辅导员。新生入校后往往有许多具体而琐碎的问题,也难免会有茫然无助的时刻,为此,我校在高年级的学生骨干中选拔设置朋辈辅导员,每名朋辈辅导员与一个同专业新生班级结成对子,提供专门指导与帮扶。朋辈辅导员语言“接地气”,生活“有经验”,学习“有方向”,发展“有目标”,能为新生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帮助,也因为其学长的身份而更易被新生所接纳和信任。二是开展广泛的网络指导。应在新生教育中大力借助与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如我校土木学院、经管学院在人人网上的“北建土木”、“北建经管”已经成为新生了解学院信息、收发通知、提问“吐槽”的主要渠道;心联社“微信群”已经成为社团成员、心理委员交流心得、共同提高的重要窗口。三是提供多彩的活动平台。新生活跃而富有热情,我校从新生入学后即启动本学年“艺术节”,新生们从辩论比赛中辨明方向,从宿舍风采展示中凝聚起舍友的力量,从汉字听写大赛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建大之星”歌手大赛中抒发自己的爱校情怀……,艺术活动、新生运动会等,让新生充分感受大学生活的魅力与活力,迅速融入到建大这个“family”之中。

丰富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我校新生教育内容涵盖“校史爱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大学生活规划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明教育”、“专业教育”等十个方面,不同侧重、不同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新生的健康成长、稳步前行提供坚实保障。

三、严格管理,突出养成

一是实行早读、晚自习制度。各个新生班级每周明确固定的早读、晚自习时间,学生工作系统检查、抽查早读、晚自习的出勤情况与效果并进行通报。学工部门联合教务部门,发动与组织任课教师参与到早读、晚自习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各学院结合实际在自习时段安排“学生讲堂”等学习活动,让优秀学生变身“小老师”,带动班级同学一起进步。学校开展早读、晚自习优秀班级评比,激发新生班级集体荣誉感。二是结合期中考试,在全体新生班级中开展“优良学风”讨论主题教育活动,各学院领导、班级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发动新生自己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提出措施,提升新生参与“文明课堂”、“优良学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从校级层面成立学风督查组,对学生迟到早退等违规违纪情况进行抽查,及时通报学院并做相应处理。四是强化宿舍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性,加强宿舍建设与检查,对晚归、酗酒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与教育,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五是密切与家长的联络沟通,给每名新生家长寄一封信,通报学校新生引航,尤其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做法,寻求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四、抓好两翼,强化引导

在新生全面成长、自觉成才的引导中,我校重点把握两个抓手,一是专业教育,二是大学生活规划教育。调查与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迷茫主要源自对专业认知的缺乏与不认同,以及对大学生活目标、职业生涯方向的不确定甚至缺失。我校着重在这个“两翼”开展工作,帮助新生探寻、设立“航向”,引领自己的“航程”。

在专业教育中,各学院由专家教授、院士来为新生做专业介绍、行业分析、前沿解读;由专业负责人讲解培养方案,帮助新生明晰课程架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社会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参观,增加新生对专业的直观、感性认识;邀请校友返校“现身说法”,与新生分享自己学习专业的经验体会;举办不同层次的专业赛事,让新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专业的魅力,激发探知的欲望。多措并举,引导新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25-02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满意度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牵动各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符合新时期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就业、考研竞争力,从源头上解决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以山东农业大学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突破口,建立“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块化、个性化重点培养,增强考研、就业竞争力,破解就业难题为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途径。

一、种子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

该专业于2003年设立,同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6届本科毕业生,6年来共培养了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从2007届至2011届种子专业就业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2007年毕业生的59.5%就业率上升至2012年的98.61%。随着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也逐年提高。该专业毕业生考研质量逐年提高,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水平科研院所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毕业生就业去向改变以往考取研究生和到种子公司工作这一单纯的二元就业格局,出国、公务员、创业等就业形式丰富了种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业区域日趋广泛。随着种子行业地快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区域也呈现出日趋广泛的特征。

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具体做法

种子专业是理论型和应用型并重的一门学科,学校将培养“个性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新生入学后,注重从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培养方案制定、模块化个性化培养、导师负责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及时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明确努力方向,坚定成才信念。由于多种客观、历史原因,农科类大部分专业在社会上都属于冷门专业,每年新生同学中调剂志愿人数比例较高,新生报道后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努力方向不明确等情况,不利于新生个人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专业认知和专业教育为契机,学校通过院长论坛和校友论坛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专业教育,让新生了解身边的榜样,通过学业规划,确定目标和制定学业方案,树立“学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信念,扎实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2.掌握社会需求,科学分析论证,完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途径,全面掌握当前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以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为基础,将培养方案分为侧重于理论研究模块和侧重于实践应用模块,每一名学生结合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块。通过对生物学、经济学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够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全面了解发展方向,理性客观地做出选择。学校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设立学生职业测评系统、配备学业规划导师等措施,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重点的选择符合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块,在模块内选择个性发展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4.搭建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不同人才培养模块的设置,让学生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学习准备中,有更多、更细化的选择,学院也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块,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增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学习,在实践创新环节中增设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创业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等,积极为同学们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同时,学院通过举办系列学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竞赛性等学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侧重于理论研究型的同学,学院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开设科研岗位等措施为学生进行专业研究和实验创新提供条件;针对将来侧重于实践应用型的同学,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实习、“三产田”实践创新项目等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通过模块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5.完善导师指导制,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为帮助学生走好大学之路,学院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立班主任和学业规划导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大学生活,解答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学三、四年级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针对每个学生同学个性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个人发展意愿选择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提供个性化发展条件,通过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规划。

三、构建“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几点思考

本文所论述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按照培养对象个体对自己全面客观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做出选择,按照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等作出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考研、就业打好基础。

1.要把“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其根本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素质化教育的根本要求,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人的根本发展和长远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需求变化,体现细化模块和动态调整的特点。随着社会地快速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90后”也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他们身上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要及时做出调整。“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需要紧跟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主体的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

3.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个性化与复合型的协调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中个性化体现了对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满足,只有将个人学习进步与自身兴趣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复合型体现出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注重学习理论而忽略实践环节,重理论而唯理论,反之也不能只重视实践创新而放弃课本知识的学习,重实践而唯实践。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前提下,有侧重地进行选择性学习锻炼,个性化、复合型才能做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8):54-56.

[2]盖国强.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创新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2,(9):7-9.

[3]李保同.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2):53-55.

[4]高荣岐.高校种子专业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22-23.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5

这一模式在以往应用较多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及残疾大学生四类特殊毕业生群体进行重点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扩充内涵,将一对一帮扶理念扩展延伸,构建社会化、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一对一就业指导新模式,主要实现以下转变:第一,将指导工作时限从单纯的毕业阶段扩展为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就业岗位落实以后;第二,将指导工作面向的群体从就业困难群体扩展至全体在校大学生;第三,将指导工作项目从单纯的就业指导扩展为升学、就业、创业等学涯及生涯规划多领域、全方位指导;第四,将指导工作者从班主任、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扩展为涵盖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和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不同群体;第五,将指导工作从单纯的就业推荐指导扩展为指导、咨询、推荐、跟踪为一体的新模式。

二基于社会化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实施要点

为了真正达到指导效果与目的,该模式倡导以专业或学科为基础构建以班主任为主体,充分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相关力量,形成专项指导导师及“一对一”指导导师两支队伍,实施具体帮扶工作,具体实施要点如下:第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领导负责制与班主任联系制、专项导师制与“一对一”导师制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并分专业制定所有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第二,各专业要制定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方案的制定、实施、协调及完善工作,如提交队伍建设建议、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帮扶人员的聘请、选拔及使用等具体问题,接受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咨询指导,为学生配备“一对一”指导导师,安排相应的活动、约谈等,并建立、配发、回收帮扶台账,整理留存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为对其进一步的咨询指导提供依据。第三,为各专业配备专业素质强及工作热情高的优秀专业导师、校友导师各一名,负责通过邮件、讲座、座谈、约谈等方式解答学生相关困惑。在每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就业、升学或创业毕业生作为朋辈教育导师,向低年级学生提供成功求职、升学或创业经验,分享最新的成功资讯。同时,联系在该专业就业过程中发展方向对口且广受学生欢迎的用人单位招聘代表作为社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企业招聘要求、发展需要、入职条件、职业适应及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讲座及指导。综合构建专业导师、优秀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的专项、多维指导模式,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帮扶教育工作,综合使用讲座、咨询及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第四,构建阶段化、个性化、渐进式的帮扶模式,结合专业及不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等成长需要,分阶段设立有针对性的、渐进式的帮扶目标并完善实施。

三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以综合性的师资、全程化的系统指导见长,充分整合多方力量,以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具体指导方式以“一对一”约谈为主线,辅以专项讲座、座谈、分享等形式,通过“了解、引导、解答、帮助、跟踪”,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同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发展与循环。该模式具体指导工作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如下:

1大一年级(了解及信任建立期)

建立“一对一”指导档案,为每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以班主任为主,其他领域导师力量为辅,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接受并解答学生以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为主的各种咨询,整理专项导师情况简表及学生“一对一”指导扶导师情况表,制作指导台账。2大二年级(引导及方向明确期)在此阶段,结合学生专业及个性发展需要,引导其明确方向,积极完善自身素质,充分认识专业特征及社会发展需要,从而科学规划人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分配精力,努力成长。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分阶段进行专业认识问题、学业规划问题及素质养成问题的专项约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专业、进行学业规划、完善自身素质。同时组织专业导师进行专业介绍讲座、校友导师进行素质养成讲座、朋辈教育导师进行专业学习讲座、社会导师进行专业前沿发展讲座等活动。

3大三年级(解答及整合准备期)

既要整合学生的共性特征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积极解答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社会,明确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锤炼情商、逆商,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指导其积极进行准备。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就实习实践、毕业准备等问题进行约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引导其制定自主实习实践方案,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并进行准备。组织专业导师讲解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校友导师讲解社会相关要求及情商逆商锤炼、朋辈教育导师结合自身及相关同学的经历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及准备条件、社会导师活动讲解相关专业招聘要求及就业准备要求。

4大四年级(帮助、解决就业期)

将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有机结合,充分关注毕业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对毕业去向受阻毕业生予以重点帮助,为实现其梦想助航。一方面积极促进毕业生高质量、高满意度地落实毕业去向,一方面积极联系就业、升学及创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发展朋辈导师,积极贮备力量。同时对毕业期间没有就业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离校后继续帮扶做好准备。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毕业选择进行简历设计、升学准备或创业准备的专项约谈,及时针对准备就业的同学进行心理调适、毕业准备及离校入职问题的约谈,帮助同学们设计简历基础模板、确定升学方向并进行准备、评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及风险,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心理调适、明确毕业准备及相关政策和流程、帮助学生做好离校准备。同时,组织优秀校友导师及社会导师从社会化的角度进行就业准备及职业发展准备相关问题的讲解,并进行职业角色转换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答疑。

5毕业离校后(跟踪及校友关系储备期)

大学生成长规划方案范文6

关键词:优秀毕业生;规律;温州大学

优秀毕业生评选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每年都得到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极大关注。目前,关于优秀毕业生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的高校将品学兼优的学生视为优秀生,有的高校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视为优秀生,另有一些学校将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学生视为优秀生 。所以,优秀生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本文仅根据温州大学对优秀毕业生评选的有关规定,经过对优秀毕业生的档案分析和个别案例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探索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规律,这不仅对在校的莘莘学子有所启示,也能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学生积累经验。

一、优秀毕业生的特征及分析

(一)获奖者入学成绩平平者占多数

查阅优秀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优秀毕业生高考入学成绩平平,甚至有的成绩刚刚在阻挡线上。以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优秀毕业生为例,在入学排名上,将近56%的优秀毕业生在各班和各专业的40%和35%;而在毕业排名上,这部分毕业生排名已降到各班级和各专业的10%和8%。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习排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综合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从课程设置上看,高考科目比较综合,大学的课程专业性更强,考试科目改变导致成绩发生了变化;2、从教学大纲上看,相比高中课程的固定性,大学每学期的课程都不相同,学习成绩的排名更易发生改变;3、从个人的学习态度上看,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所持有的学习态度也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此外,有些大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选对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这也导致了进入大学后成绩下滑。

(二)获奖者具有寝室群体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中培养的是上大学的人,大学培养的是形形的社会人。在毕业生的寝室资料上,有一个显著特征,即获奖者群体性特征非常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寝室群体性,来自相同寝室或邻近寝室的群体人数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85%。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的某女生寝室,占据了全班优秀毕业生10个中的6个,其中,两个省优秀毕业生全部产生于这个寝室。

寝室是大学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室友是大学生活最主要的伙伴,寝室成员的爱好、兴趣以及相互之间理念的灌输、行为的影响等,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有“孟母三迁”,强调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在大学寝室生活中,更需要每个人以其他个体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规划为客观的参照系,激励或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望,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或带动趋势,形成良好的寝室风气。

(三)获奖者大都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温州大学对优秀毕业生评选的规定中,除了学习成绩的智育占60%,德育、能力、体育分别占了12%、15%、8%,这也意味着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好的综合成绩。从优秀毕业生的个人事迹来看,每个优秀毕业生都在大学里担任过各种学生干部,平均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达三次以上。如,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38名优秀毕业生中,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就占了75%。

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中学以前单一的较量,除了文化知识学习外,还需要各方面全面发展,更提倡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毕业生。

(四)获奖女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

翻开2009年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汇总表,关注性别一栏,会发现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在38名优秀毕业生中,女生比例高达67.72%,男生只有32.17%;在省优秀毕业生中女生更是占了86.49%,而男生只有13.51%,获优秀毕业生的女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地高出了男生。

当然,我们并不能简单不能以此标准来断定女生比男生优秀。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学是一个比较自主,追求自由发展的地方,学生处于这种环境背景下,女生相对比较听从老师、学校的教育,对考试成绩更在乎、更重视。而男生会显得相对懒散、叛逆,或者说会更有意识寻求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创业等等。

二、如何练就优秀毕业生

(一)制定合理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在多数优秀毕业生的毕业鉴定中,都提到了自己在学习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可见,一个良好的规划对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意义很大。近年来,温州大学在低年级中陆续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对人生作规划、作目标。当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学校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客观条件,离开学院教学总体设计和教育安排是不现实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突出重点。

(二)加强素质教育,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环境能影响人,好的育人环境是优秀毕业生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应努力为优秀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科研环境、尤其是让他们在浓烈的学风中接受熏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成才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某个角度说,人才不是学校“管”出来的,是自己“长”出来的。学生本身要积极参与,无论从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方面,还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养成,都应该有充足的信心和刻苦的磨练。

(三)强化实践能力,鼓励个性发展

优秀毕业生需要全方位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事实上,只重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学生,不会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不会很突出,这样的毕业生评上优秀毕业生的几率相对较低。

学校可以从实践条件的提供、实践内容的规划、实践过程的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学生在拥有宽厚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备浓烈的创新性仪式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作为学生本人,要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增长见识,提高交际、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学习。

(四)与“天”相融自然,与人相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