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规范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1

人事档案的内容是由若干份材料组成的。它的来源十分广泛,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材料的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到人事档案的质量,甚至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提高档案质量更好地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我个人认为应从材料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要做到真实、完整、精炼

1、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内容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职工的本来面目,对于不符合职工客观面貌的材料、伪造的假材料应剔除出去。如某位职工在1988年的干部履历表中的年龄为1952年9月,1998年再填写时为1954年9月,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到今后的组织、人事工作。

2、人事档案材料要完整、手续要完备

(1)材料系列是否完整。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比如,一个人的入党材料,一般有入党申请书、转证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包括处分决定或批复、调查报告、本人检讨以及必要的证明材料。有关部门向人事档案部门送交材料之时,应注意将系列材料收齐,以实现材料系列的完整性。

(2)一份材料的内容和外形是否完整。人事档案的每份材料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内容有几个部分、几个要素组成。如:一份鉴定材料,一般都应有自我鉴定、小组鉴定、组织鉴定;审查结论和处分决定,一般都与本人见面,本人在结论或处分决定上的意见和签字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档案材料必须有头有尾,落款、署名、时间等特征具备,外形上没有缺页、破损、霉烂变质、字迹模糊不清现象,才是完整的档案材料。

(3)材料手续的完备,是确保人事档案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990年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整理办法》指出:“今后凡需归入档案但手续不完备的材料,均应先将手续补办完备,才能归档。”

3、人事档案的内容应精炼、实用。人事档案从建立之日起就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而决定了人事档案必须根据当事人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补充新材料。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对收集起来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其真伪,判定有无保存价值。如,有人在入党过程中多次写了申请书,有人被审查时对同一问题多次写了交待材料,有人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期写了内容相同的证明材料,鉴别时,只需选取1-2份内容全、手续完备、字迹清楚的归入本人档案,其余的剔除。这就避免了人事档案的臃肿庞杂,使其精炼简明,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材料格式的规范化

很多人事档案材料是以表格的形式记载信息情况的,材料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尺寸大小是否规范,印刷和书写的质量是否有保证都将影响到人事档案的质量。

(1)首先,表头要清晰明确地表达所记录的内容,避免含糊不清、文不对题。人事档案的每一份材料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履历表记录人员个人简况简历;鉴定表记录对人员某一时期学习或工作的鉴定;工资表记录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等等。有些单位在制表时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印刷在同一份表格上,极易造成混乱。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部队人员的工资表、任免表和技术等级调整表通用“干部任免审批表”一种表头,不仔细鉴别很容易搞混。这种情况给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查阅带来很大不便,更会影响有关部门对人员的了解和任用。其次,项目的排列要合理。表格材料常常包括很多项目,项目的排列必须清楚有序,每一项后面要留足够空白以供填写。

(2)目前,人事档案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材料用纸和印刷书写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事档案的保存问题。目前机关多用新闻纸、二号和三号印刷纸制作文件材料,一旦遇光和高温后,容易发黄变脆,缩短档案寿命;铁道部门的职工工资单使用极薄的蜡光纸印刷,在收集、转递的过程中极易损毁。因此,人事档案材料要用质量较好的纸张书写或印刷。另外,用纯蓝墨水、铅笔、圆珠笔、复写纸印刷或书写的档案材料,不耐光、不耐热、受潮或长期磨擦或字迹容易浸化消退。应提倡使用墨汁、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材料。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2

论文摘 要:对做实个人账户的概念以及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意义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加强并规范个人账户管理,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

1 个人账户特征与做实养老 保险 个人账户的意义

个人账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私有性和便携性。设计个人账户的初衷是把个人缴费的钱积累下来,明确归个人所有,可以依法继承,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时个人账户资金随之转移。如果长期空账运行,会给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尤其是企业成建制搬迁设置巨大障碍,对 市场 经济 的正常运行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使账户的一次性支付和依法继承面临窘境,参保单位和职工也会对“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政府诚信产生怀疑,这对 社会 稳定将产生严重后果。而建立真正意义的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下,就要尽快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既使部分积累的含义与规模有了更清晰的体现,也使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有了较好的实施载体,以此还原中央确定“统账结合”的本来意义。

所谓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在坚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下,对记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基金实行单独记账、单独管理,不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混账管理,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不得挤占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由空到实的根本转变。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确保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

做实个人账户,是党和国家为应对 人口 老龄化高峰,逐步减少个人账户空账,而对养老保险制度作出的重大调整。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从而达到既做实了个人账户基金又不降低退休养老金水平的双重目的。它对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时准确转移跨统筹范围流动职工养老保险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对整个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做实个人账户的实质意义,在于从我国已有5000余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政府必须确保他们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改变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的模式下,通过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转变,最终实现制度的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辽宁省进行做实个人账户试点,2003年底试点基本结束。2004年,国务院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作出批复,将做实试点扩大到吉林与黑龙江两省,并完善了养老金计发办法,从支出的角度对“统账”结构进行了完善。为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精神,从2005年开始,做实个人账户将在全国大多数省份推开,各地纷纷研究和改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和运行办法,逐步为个人账户做实做准备,这就对个人账户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个人账户做实的需要。个人账户做实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实账记录,要求个人账户记录到户到人,账户中是实实在在的钱,是“真金白银”。过去在空账基础上的个人账户管理,记账、对账相对粗疏;个人账户做实后,对个人账户基金的记实和账户记录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必须精细化,需要记清、记实、记准个人账户,确保职工权益。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规范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才能提高工作准确性,为广大参保人员服好务。

(2)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是维护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权益的需要。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所关心的是所缴费用是否能保证本单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职工关心的是企业和个人所缴费用是否准确地记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而离退休人员关心的除养老金能否按时领取外,还有养老金能否随物价的调整而及时调整。为解决企业和各类人员所关心的这些问题,也要求有一个规范化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管理个人账户时的行为,使之严格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办事,从而让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放心。同时,规范个人账户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个人的缴费积极性,职工还可以通过查询个人账户缴费纪录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费,最终有利于维护企业和职工的权益。

(3)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需要。在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时,个人账户记录将作为计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不管到哪里工作,不管是企业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单位和个人缴了费,都按统一规定的比例记入个人账户,能方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近年来,由于个别地区对本地的局部利益考虑较多,缺乏全局意识,在职工流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全国已发生多起因转移办法不一致,而造成职工在流动时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影响了这部分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实行全国统一、规范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 个人账户 管理 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按照部里有关要求,收集整理职工信息资料,健全缴费记录、台账、表册,建立健全数据库。②规范管理,统一基本养老 保险 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做好日常管理和账户转移等工作。③定期对账,全国普遍建立了对账制度,每年定期向企业、职工公布个人账户情况。1997年以来,个人账户建账率和累计记账额不断增长,“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操作层面基本落实。

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①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区未建账,主要集中在县级社保机构管理的参保单位和个人。已建账地区,管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有的地区管理水平低,存在跨年记账、手工记账的情况。②账户项目设置和记录不全。尽管国家和各省在个人账户管理和项目规范上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个人账户项目缺项的问题,少则缺1、2项,多则5、6项。已设置的账户项目有的无数据记录,有的记账不及时、不准确。有的有项目没内容,缺少欠费金额、特殊工种等必需内容,对原始数据信息输入后没有校对或及时 统计 分析,错误较多。③账户转移难。由于职工流动时,只转移个人账户,反映其过去权益的、占基本养老金达2/3以上份额的过渡性养老金不随同转移,在“ 财政 分灶吃饭、养老基金独立核算”的格局下,加重了转入地区的 历史 负担,因此,各地均建立壁垒以自保,结果是给劳动者流动形成障碍。④对账制度不落实,对账效果不明显。有的根本没有对账,有的仅采用对账单形式,大多只发放到企业, 成本 高,信息缺乏反馈。⑤征缴体制因素对个人账户规范管理影响较大。实行税务征收的地区普遍存在地税与社保部门票据传递不畅,给个人账户记账增加了难度,不少企业直接到税务部门申报,不向社保部门反馈或反馈缴费明细表不及时,社保机构无法记清到人。⑥ 计算机 信息系统滞后,制约个人账户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一些省市仍使用原自行开发的软件,已不能适应账户做实的业务管理需要。

从目前情况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规范个人账户管理,不仅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4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对策

紧紧围绕做实个人账户,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建账率、记账准确率。各地应以县级为重点,对本地区个人账户的项目、指标和内容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建账率低的地区,及时与企业、个人核对,抓紧建立和补建工作。已经全部建账的地区,要提高记账准确程度,确保参保信息完整。

(2)统一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和指标。没有统一个人账户必备指标的地区,要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统一必备项目和指标,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其它项目,方便今后准确计算养老待遇。

(3)建立并严格执行个人账户对账制度。要按照《 社会 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账,做到公开透明。为提高对账效果,经办机构可结合实际,采取以下多种形式对账,如发放对账单、通过报纸公告、通过电话、网络、计算机触摸屏查询等,对账要到人,要有反馈。当然,发放对账单应该是主要的形式。

(4)加强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应加紧研究和出台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对税务部门和社保机构征收养老保险费的业务流程加以规范。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和资金投入,积极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网络化建设,通过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对个人账户进行管理。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3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人事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最大问题。实现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这样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所依赖的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较快。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得以正常运行来源于所依赖的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设备、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等,这也是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在读出和检索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计算机升级速度不断更新,从而致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之间不断的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可能会让存储在u盘和光盘上的信息无法读出,有时新的操作软件和原来的操作软件没法有效转换等等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状况,在对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操作系统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系统在技术方面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以及是否具有前瞻性。

首先是安全性。即选择操作管理系统时注意该系统相关信息和数据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安全性是否可靠。由于现代人事档案信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存储载体的特性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这将会对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该系统的操作技术必须要能够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避免产生数据丢失或者数据失真的问题。

其次是可靠性。即选择操作管理系统时注意该系统在进行更新的时候,必须是安全的和可靠的。操作系统会因其他原因而进行更新,在进行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也会因为新的操作系统不稳定和不成熟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数据被窃取的问题。所以,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要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操作技术才可靠,避免人事档案信息外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4

进入21世纪,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人才,才可以增强事业部门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事业部门必须强化对人事资料档案的存放及管控工作。因为现在很多社会部门在管控人事资料档案的工作环节中重视程度不够,其中很多的管理细节工作在执行上存在缺失,因此引发职责划分混浊不清,最后引发相关责任达不到圆满的旅行。档案资料管控业者业务素养欠佳,没有进行过专门的业务训练,大大阻碍了事业部门档案资料管控品质的增强。没有完善建立有效的人事资料档案管控制度体系亦为制约人事型档案资料管控讯息化、正规化及精准化的关键性因素。在此就怎样增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

1 依法治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构建完善的档案资料管控制度体系,保障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依照流程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有序运行,这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因此,首先要用制度去规范档案工作;其次要用制度去保证档案工作,高效完善的组织机构及运作机制是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长期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过程提醒我们,在所有建档部门内部设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室,设置档案管理工作的分管负责人、档案管理处主任及档案室工作人员,清晰划分各部门职责,且依照单位内部设置的具体机构组成状况配设备兼职型档案管理人员,由此组建出完整的档案资料管控网络化机制,其是完全满足现阶段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现实需求的。

2 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当今网络讯息化技术使单位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走向了高品质、快节奏的发展道路,然而其亦给现实的档案资料管理过程造成了一些安全缺陷。现阶段,一些单位在开展档案资料讯息化管理工作中,其安全观念表现出极为的淡薄状态,往往出现档案讯息资料的遗失及暴露,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组织功能隐患。并且对电子型档案资料保管中实施的升格式版本的非兼容品质及不能辨认性,存放档案材料以及其承载软件的易受损等问题的轻视,时常可引发对珍贵档案讯息资源的伤害。在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讯息参数库内储存的相关价值性数据依照运作权限范围实施规范化的内容分类及加密处理,须精细处置好讯息档案资料的保管和运用的关系,不但须消除只求稳定、不思创新的保守思想,还应防范随意变更、没有规则的马虎思想。

3 采用公文制发的方式

档案是由公文逐渐发展转化而来的。所以,公文制发的质量,就会对以后的档案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公文制发的时候,应该认真遵从正规化及精准化的模式展开制发工作,进而大幅度提升档案资料管理品质,促使档案资料管理过程可以更加精准化及正规化。第一,需真正实现档案材料所用的纸张及格式的完整匹配,也就是说要使纸张和质量相一致,而且其格式必须统一,完美遵照国家的统一控制基准。第二,须审查在编制公文的过程中是否满足正规的操作程序,公文材料的样式及其内容是否属实。第三,须确保编制公文材料的字迹规范清晰,使用规定的文种。这样,才能够使日后的档案资料管控过程能够真正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4 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为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关键环节

其总体任务是达到检索运用简洁化、案卷规整化以及应用价值的最高化的档案保管目标。使用“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全宗的完整性要注意有效地维护。为使档案完整,在归档工作中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既要注意归档文件防止散失,同时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点。

5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其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想要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就需要不断地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注重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形成一定的管理意识。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5

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人员信息数据库,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使人员数据库各项信息资源为人事人才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质服务。所以人员信息数据库是各项人事管理业务开展,或人才资源查询统计的信息源。路局把“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在内部局域网上,为各站段进行横向接人,使各站段办结的人事业务可即时更新在这个系统上,实现“信息分摊更新,资源共同利用”的网上办公系统。根据这个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特点,我们按路局要求设置分管人员,对每条信息的更改明确责任人,对各个操作人员均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发文规定人事数据信息采集入库权限,要求人事部门审批的人事数据信息由相关科室在有效文件下发5个工作日之内上报录入,数据信息得以及时更新。比如:干部提职、提级、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等工作,在发文公布的同时,把相应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予以更新。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功能已在人才统计中全面应用。通过系统管理软件进行人事管理,操作必须按程序进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困扰,促进了人事业务管理规范化。现在,人员调动、岗位更换、或新聘(录)用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人员,在办理相关程序时,均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劳动人事科在电脑上即可办理完成。另外,人事部门管辖的人员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各科室共享,来办事的人员不管到哪个科,同一材料无需多次提供。

2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各站段人员信息数据库建设在一定水平上得到了提高,但在整个提高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客观上导致整个信息化进程缓慢。

2.1软件问题

软件是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工具。没有合适的、稳定的管理系统软件一直是制约统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各站段一直沿用路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并不断进行修正改进,版本也在不断更新,但还是不够完善。

2.2数据库完善问题

信息内容没有办法做到实时更新,如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何种专业,就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家属人员信息数据库,在管理上做不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信息的更新考虑不够周全。所以数据库相关的信息内容必须是活的,是最新的,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库资源共享的作用,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

2.3数据库管理问题

数据库管理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来完成人员信息数据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目前还没全面做到专人专职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维护水平不高,应用开发能力低下,成为人员信息数据库开发、应用于人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4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人事管理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数据泄露,电脑病毒,网络攻击等等。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就越复杂。保障信息安全,既要保证信息内容安全,又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和黑客非法人侵,确保网络和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

3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快转变人事管理方式

人事管理信息量大、面广,包括各站段全体干部职工的基本信息管理(如年龄、籍贯、学历等)、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信息。同时,人事信息还会经常发生变化,如职称、职务变动、人员调动等,这就要求人事管理部门不仅要处理好繁琐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滚动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使人事管理信息与人动保持一致。但是,在人手少、工作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人事信息更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是比较好的方式。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实现人事管理高效化、网络化、规范化、无纸化。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人事管理人员能从繁复的半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人事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性,致力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以提高管理的层次及效率。

3.2加强数据库建设及业务培训

目前各站段统一使用的路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已有好几年,但是这个系统所依赖的人员信息数据库仍不是很完善。因此加强完善数据库建设仍是工作的重点,加强人员信息的横纵共享,做到能全面、快捷、准确的反应出人员信息的最新情况。同时各站段要指定专人专职管理,顺应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抓好数据库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业务及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进程。

3.3加强系统管理及制度建设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各站段人事日常业务的唯一系统,硬件设备、网络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业务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和硬件设备的保养、升级、检修及运行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保证。所以计算机的管理要建章立制,要专人专责,确保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是基础也是保障。

3.4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人事管理规范化范文6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

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虽然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工作,但是对于维护医院的正常运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人工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在的医院医疗服务管理体制需要,为此需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医疗基础管理工作效率,为医院的核心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信息建设是医疗服务专业性的要求

对于医院的网络技术信息化建设,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保证其全面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这是由于整个信息建设系统中一旦发现有配置缺陷或者出现以外的漏洞,直接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给正常的医疗业务工作带来了混乱,同时还会给众多的患者造成生命安全威胁。为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采用最为专业的、最为先进的网络技术方法,从而构建安全性能最为强大的医院信息平台。满足医疗的专业化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病案及统计管理方面的运用

采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对医院的病案管理以及各项统计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对医院的就诊人数、入院患者人数、危重患者人数、抢救患者人数、死亡率、病床使用率、诊断率、以及病人出院情况的统计,实施自动生成,保证了统计工作的准确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的财务各项数据的统计管理各种,为管理层随时提供门诊费、各项业务收入等准确信息数据,为其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药品的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药品发放人员及时将患者使用的药品录入计算机中,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药品价格和数量、规格、产地、剂型,这样可以方便地为门诊和住院处传输药品信息,保证收款员及时准确的做好药品费用核算,保证药品发放和药费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二)系统对药品采购和人事档案进行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药品采购计划、药品采购信息资质、药品入库、药品调价、药品出库等重要信息实时监控,同时可以对过期药品报警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可以实现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方便地录入医院中所有的各类人员的各种信息,通过搜寻该医生的姓名或身份证号,就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人的各项资讯,比如职称资格证号、晋职时间、最高学历及时间、入党时间、毕业学校和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这些信息都可一一查询。还可以方便于高级查询,比如,输入副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学历这些信息,就会自动生成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医院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系统的关键性的工作,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其信息储存量要大,精度要求要高、综合性要强,不断需要具有较强的核算功能,还需要系统的管理功能。具体体现在门诊收费信息管理、住院收费信息管理。

1.门诊收费系统

通过门诊收费系统,提高了收费效率,方便了病人交费,同时也可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对账和退款管理,保证门诊收费管理规范化,提高其准确率。

2.住院收费系统

通过住院收费系统,为患者完成住院交费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的财务人员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便于其进行财务分析和核算,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诊断

通过计算机网路系统,可以实现异地远程的诊断服务,既节省了病人的时间,又缩减了就医费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相对的减少。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便于医生采集储存例病案信息,便于随时调出和诊断分析。还可以实现网上会诊,为患者设计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供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