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街道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 街道建筑色彩;青年大街;CMYK印刷色彩模式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全面进入快速建设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力度非常惊人,城市规划部门又缺少系统控制和管理的科学依据,这导致新老建筑并存,各个时代建筑立面色彩不协调的局面。此时对城市重要景观大道进行合理的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迎接2013年沈阳市全运会的盛大召开,配合第十二届全运会展示沈阳全新面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沈阳的运动美、时尚美、传统美,于2012年2月开始展开对以青年大街沿线为重点地区,以建筑立面粉饰为主要手段的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一. 相关需求的提出

在城市街道建筑色彩规划设计上主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方面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形象和特色危机,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成为城市相关决策者和设计师的历史重任。

另一方面,街道建筑的色彩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符合当前街道段的文化、功能、环境特色,还要再大的环境下迎合大背景的氛围,配合植物、天空、河流、山体等【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法国著名色彩学专家让•菲利普•朗克洛从色彩调查开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观点,即地理条件(包括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建筑材料和色彩的差异,现代色彩设计应体现这种地域性。让•菲利普•朗克洛的色彩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地域色彩景观规划及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20世纪80年代,日本建设省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的法案。意大利城市都灵制作涂料样本,形成电脑档案,并依靠历史性的延续主导色彩景观规划,制定了城市色彩规划的导则。

2. 国内相关实践

(1).天津

考虑到天津地域基质色彩主要为“无彩色系灰色”,结合天津传统文化的色彩多为纯色,色彩纯度、明度,提出初步的城市色彩总谱。色彩规划上提出了天津的城市主色调。包括为点亮城市未来发展的亮灰色、引领城市环境提升的暖黄色,保护历史文脉延续的砖红色和砖灰色。以及五大道西洋建筑区的紫灰色。

(2).北京

概念方案色彩以二环为界“内灰外彩”,根据《北京市重点大街重点地区环境建设概念规划方案》,拟将二环路重点实施绿化,打造成北京的“绿色项链”,以二环为界,粉刷时形成“内灰外彩”的城市形象。

(3).青岛

康有为先生“红瓦、绿树、碧海、青山”的经典评价,无意中概括了青岛的地方色谱。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为此,青岛在沿海地区全力打造以彩墙红屋顶为主的建筑色彩搭配,营造海港城市的美丽风景。

(4).济南

济南城市色彩总定位则是为“湖光山色、淡妆浓彩”。以暖灰、素雅、明快的“淡妆”为基调色,以低明度、中艳度、高彩度的“浓彩”为点缀色,表达一种沉稳大气、中庸随和的海纳情怀。

(5).上海

上海为迎接2010世博会,采用不同区域不同色彩趋向,在居民区较多的徐汇区、长宁区,主打红色屋顶的住宅区,在历史遗迹较多的黄浦区、虹口区,多用米色、浅褐色,配个铜绿色的屋顶,在浦东新区就主要是亮灰色为主。

三. 青年大街街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1). 现状分析

青年大街与小西路、中山路、大西路、十一纬路、热闹路、十三纬路、西滨河路、文艺路、文化路等主要干道相交,是城区南北主干道之一,是沈阳重要的市容街道,被冠以“金廊”的美称。南部东西两侧高楼林立,沈阳市五星级酒店皇朝万豪酒店、皇朝万鑫酒店、丽都喜来登饭店,华阳大厦,罕王大厦,茂业百货,久丽百货,世茂五里河,华联购物中心,夏宫城市广场,以及风景秀丽的青年公园,这里主要是体现了沈阳的现代气息;

青年大街的北端延长街道是黄河北大街,有象征着沈阳悠久历史文化的北陵公园,还有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新乐遗址,这一文化已成为沈阳地区史前文化典型代表和历史源头。

青年大街的南端延长街道是全运北路,拥有全沈阳运动场馆的绝对奥运体育中心,沈阳奥体中心工程为一场三馆式布局,“一场”为主体育场;“三馆”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主体育场是奥体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占奥体中心总面积的一半还多,建成后可保证6万名观众在体育场中同时观看比赛。是代表沈阳全运文化的核心。

(2).规划设计理念

本着便民,整洁,特色,文化,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街区功能,完善街区形象,将金廊打造成沈阳的城市名片,全运会期间的城市展示廊道。突出沈阳市区以下三方面特征:1.全运城市 2.国家现代中心城市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段为全运文化:色彩以暖色系米色调为主,米色平和、温柔,具有白色的纯净浪漫,又多了几分温暖和高贵,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再辅以赭、褐色暖色调使人感觉温暖而亲近 ,同时这些色彩靠近红色,能表带对运动的激情和渴望,有表达的较为含蓄,不太声张。

第二段为现代文化区: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辅以赭灰、白色;灰色具有中庸、温和、谦让、高雅的感觉,象征着宁静、沉着、理智,这种色彩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理性。白色给人印象光明、朴素、恬静,赭色为暖色偏灰,更显沉稳庄重,故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含蓄,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

第三段为历史文化区:色彩以暖色系米色调为主,辅以暗红、褐色等;为体现轻松舒适,欢乐兴奋之感,故主色调选择暖色系米色调。选择暗红色是红色的目的是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清代皇城、陵寝,再与灰色的叠加,红色使人感觉温暖、兴奋、 幸福等向上的倾向,而暗红色也具备了灰色的宁静、沉着之感,不显跳跃唐突。

(4)城市建筑CMYK印刷色彩模式规划导则

减少对建筑单体逐个选择颜色的工作量,降低肉眼选色带来的色偏,同时也为方便施工,街道建筑色彩规划设计选用CMYK印刷色彩模式。

四.结语

沈阳由地铁2号线提供南北轴线的交通支撑。青年大街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其色彩景观对沈阳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影响,这也说明对青年大街及其延长街进行统一的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和控制的重要性。色彩规划不仅仅是恢复历史,更要面向未来,这是一个双向过程。青年大街色彩规划设计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个层次,从联系历史和面向未来两个方向进行色彩规划,同时又与奥林匹克生活取得和谐,将青年大街建设成为以人为本,宜居的城市街道。

参考文献

【1】吴薇,刘红红.城市环境中的色彩景观规划【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3):33—35.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城市街道 空间品质 规划设计 龙岩大道二期两侧

1 引言

近20年特别是1997年龙岩地改市以来,龙岩中心城市日新月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空间上快速扩张,在建筑高度上不断地刷新纪录,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2007年建成区面积达33.6平方公里。但城市规划核心城区内的可供用地已不多,特别是较少安排项目建设的主干道路、滨河重要地段的待规划建设用地已很少。龙岩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先后组织了龙岩大道一期两侧、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用地、小洋居住区的城市设计,目的是使它们规划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街景造型新颖美观、整体有机协调、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品位街区。也就是说,龙岩中心城市建设形态将由规模扩张型向品牌质量型转变,城市规划工作要开始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其品质的提升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形象的改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对自己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环境质量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仅对小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需求,还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魅力与品质有需求。但是以往的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街道规划设计较注重于建筑间距、朝向等方面,对提升品质的设计要求不高,所建成的街道普遍感觉品质不高,无法满足市民的这种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体现城市的现代化风貌。因此,笔者认为,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应在规划设计阶段特别是城市设计时深入研究,把提升街道空间品质作为塑造城市高质量环境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

笔者具体参与了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竞选方案的规划咨询工作,历时半年有余,在提升街道空间的品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现付诸于文,试图抛砖引玉,与城市规划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2 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的地理环境总体分析

规划项目所在地龙岩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与粤、赣两省相邻,介于东经115。51,~117。45,,北纬24。23,至26。02,之间,既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又是东南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过渡地带,面积约1.905万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287万人。龙岩年平均气温18度左右,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900,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龙岩中心城市现有人口约31万人,建成区面积约33.6平方公里,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静风率平均达43.3%。

龙岩大道以华莲路为界,华莲路以南至高速公路收费口的双龙路为龙岩大道一期,华莲路以北至人民路为龙岩大道二期。从图1可以看出,龙岩大道二期两侧位于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该道路红线宽度78米,东面、西面设计范围至已批已建的项目用地边界,南起40米宽的华莲路,北至50米宽人民路交叉口的明珠广场、新洲城已建项目用地边界,规划用地面积为69.75公顷。南面隔着40米宽的华莲路即是新建的龙岩市行政办公中心、人民广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等,与老城区、火车客运站联系方便。基地内土地平整,全长约1.5公里,由北往南有东西向的城市道路登高西路(25米)、西陂路(34米)、莲西路(25米)穿过,交通路网格局完整,沿大道两侧大部分用地已被政府统一收储,腹地有少量待拆迁的民房,具备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3 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总体思路

3.1 总平面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品质是指城市街道在“量”和“质”两方面满足城市人群综合需要和使用活动需求的程度[1]。街道的首要功能是交通功能,包括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街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于其与行人密切相关的步行交通系统,如林荫人行道、舒适便捷的人行天桥、主题广场等,这是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关键所在。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应在考虑好车行交通组织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步行系统的设计,加大沿街建筑的退距,提高步行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尺度,从而使城市街道空间更具人性化。同时,街道两侧街区建筑的功能应该集商业购物、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建筑艺术、居住办公为一体,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充分体现城市街区建筑群的现代化风貌,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

3.2 把握好城市街区空间品质、景观的主要要素,贯穿并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具体实践之中

影响城市街区特别是街道空间品质的要素较多,支持使用活动中有生理适应性、自然度、可使用性、可达性、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形象认知中有夜间照明、视觉协调与景观、设施外观、文化内涵等细分评价指标,运行保障中有空间权利、管理维护等细分评价指标[1]。同时,街道的景观要素分为自然景观(包括自然的山体、水体和植物)、人工景观(包括建筑物、建筑小品、雕塑、灯具、广告牌、休息椅等)和历史景观[2]。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概念设计的主思路出发,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对用地性质、交通组织、建筑群视觉协调与景观、公共公用设施、街头设施、绿地组织等空间品质、街道景观主要控制要素进行具体把握,为市民创造尺度亲切、生态和谐的高层次精神空间,满足使用者休闲、娱乐、购物的多方面需求。

4 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具体设计策略

4.1 合理进行用地性质微调,为创造高品质街道空间提供有利条件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中,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用地性质以商住用地为主、酒店办公为辅。本次方案设计现状研究时认为,住宅建筑布局在沿街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住宅造型相对缺乏艺术魅力,难以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二是沿街地块进深偏小,无法形成有生活气息的绿化庭院,且沿街住宅易受噪音影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难以形成高档次的居住社区;三是现实中许多临街的高层居住建筑往往改作办公场所使用,不利于居住的安全,也不利于提高办公的档次;四是住宅不宜建设超高层建筑,难以提高沿街地块的容积率。从深圳深南大道、上海世纪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等中外成功的街道案例中不难看出,一条对城市产生重要影响的街道必须以大量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公共景观空间作为支持,并拥有自身的特色。因此,龙岩大道二期两侧沿街用地性质在控制性详规提出可兼容的条件下微调为以商业和小型办公为主,并将人流量较大的项目相对集中在西侧,腹地布局居住建筑。如临街面确需布局少量住宅,临街住宅阳台应采用中空玻璃进行封闭。这样布局一方面使得龙岩大道形成连续的商业、办公界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尽可能减少两侧人流穿插,另一方面也使得居住建筑免受噪音之扰。

4.2 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设计

首先,要确保龙岩大道的车辆畅通,合理分配道路横断面,采用双向八车道,确保通过式车辆的通行;大道两侧在已确定的城市道路框架内,两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之间一般仅考虑1条小区道路面向龙岩大道开口,尽量减少对龙岩大道的交通干扰。其次,规划好腹地道路特别是与龙岩大道平行的辅道,近似形成“田”字形,使车辆都能按照右行的原则组织交通,建立人车分流的完善交通体系,在相对均匀分布部分地面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每栋高层建筑均做地下停车库,沿街建筑地下车库应能方便地对公共开放,并有连接城市步行空间的人行出入口,设有明显的指示牌。提倡地下停车可以避免车辆侵占人行道的城市普遍现象,腾出空间作为景观绿化和行人的活动空间,便于塑造更具人性化和吸引力的街道休闲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为使道路满足人们舒适度的要求,提倡步行和自行车等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龙岩大道横断面加大了沿街建筑的退距,避免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提高步行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尺度,规划出专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局部做成小广场或街头绿地,并把人行道细分为快速步道和休闲步道,休闲步道与就近的广场形成交融的形态(龙岩大道建筑红线范围横断面分配详见图2)。同时在严格划定交通标志、设置人行横道线的基础上,在由北往南的4段东西向城市道路分隔区域各考虑设置1处地下通道,在不影响街道景观时也可做成尺度适宜、造型美观的人行天桥,使步行系统在龙岩大道两侧形成一体。

4.3 加强建筑布局研究,营造视觉协调环境

4.3.1 总体建筑布局:充分考虑到龙岩大道的尺度、基地条件和建筑本身的功能等因素,在满足基本的采光、通风、日照等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从提升空间品质的角度进行布局。沿街采用连续界面及进退有序建筑围合的小广场群丰富多变的空间界面相结合,使街道空间有收有放,时而封闭,时而开放,将远处的自然山景渗透入来,构成道路景观中的外轮廓线。同时,沿街建筑高筑错落,有,有变奏,有过渡;腹地建筑成组团布局,各组团均组织集中绿地空间。

4.3.2 建筑体量和高度:具体到局部,相对于龙岩大道红线宽度为78米,因加大建筑退让后建筑红线达108米至136米,沿街每栋建筑的沿街连续面长度不宜太短,否则容易显得琐碎;建筑应以高层为主,重要节点可做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4.3.3 沿街建筑天际轮廓线:以龙岩大道和西陂路交叉口的150米高超高层商业中心大楼为最高点,依次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成反抛物线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态优美,具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龙岩大道二期西侧轮廓线见图3)。建筑群内的建筑之间用相同的母题造型相互呼应,以增强天际线的表现力。

4.3.4 建筑风格:龙岩大道二期作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核心区的主要干道,同时也是龙岩城市新区直接连接高速公路的形象大道,其建筑风格应该是现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体现龙岩市的地方文脉和内涵,不建议采用古典或欧式的风格和造型。同时建筑设计要有较高的表现力,建筑造型应是多变的,在变化之中求得统一。外墙材料应能采用较新的高级材料,并融入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裙楼部分建议采用天然石材、花岗岩、玻璃等具有良好质感的、抗污染的材料,上部主楼建议采用高级弹性涂料、板材、玻璃等安全、环保的材料。

4.3.5 建筑色彩:龙岩是闽西的中心城市,建筑的主色调应尽量反映闽西的地方特色。闽西最有特色的民居为永定土楼,因此,龙岩大道二期两沿街建筑拟以土楼的外墙色调(即土黄)作为主色调,体现一脉相承的建筑文化特征。配色采用红色,这一色彩缘自龙岩作为革命老区的红土地文化,具体运用到除建筑之外的人行道、广场铺装和街头小品等元素之中。

4.3.6 建筑细部处理:提倡用空间、体量、质感、色彩等现代的表现手段来体现建筑艺术,不建议用繁琐的线条或符号等表现手法。裙房或建筑底部立面要有丰富的细部,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建筑底层鼓励设置骑楼等灰色的建筑空间,以提高建筑的活力,而建筑的顶部提倡做特殊的处理,减少重量感,增加挺拔感。建议进行整条街道建筑的夜景灯光设计,凸现建筑的夜间神韵,使人们的主观感受与之互动。

4.4 完善公共、公用设施的配套,使街道人性化

城市街道公共、公用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到街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龙岩大道根据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设计范围内的交通路网状况,配套完善必需的公共、公用设施,并合理调整、整合它们的布局,使位置和数量合适,方便人们的生活。具体配套了体育公园(见图4)、街道办事处兼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幼儿园、医疗站、开闭所、公厕、垃圾站、垃圾收集点、公共停车场等。

4.5 加强街道设施的设计,塑造良好的街道细部景观

道路上需要布置各种设施,以满足人们的步行、休息、观赏休闲、广告宣传、照明等各方面的需求[2]。方案对影响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主要元素,譬如地面铺装、街道小品、广告等,提出以下设计概念:街道小品、地面铺装、广告等应统一规划设计,并体现一定的风格、色调和特色,在“量”和“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见图5)。雕塑小品应与就近的广场和建筑形成互动的主题和概念,并在整条街道形成雕塑组群;地面铺装要精心设计,应有独特的色彩、质感和风格,设置无障碍盲人通道,使人行道更有亲和力和艺术表现力;街道广告不能无序布置,应统一设计,不宜采用过大的尺寸、过密的布置,应有规划控制措施,定出适当的尺度和密度,色彩要沉着一些,禁止设置移动和闪光的标示物。结合街头绿化设置适量小景亭,浅池叠水等造景,艺术性地设置如公交站台、邮政信报亭、夜景路灯和地灯、街边报亭、座椅、健身、垃圾箱、组织人流的栅栏等设施,使街道设施与街道景观环境相协调,并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生活等人性化的象征性因素融会到景观元素的形象之中。选材时尽可能体现地方特点,赋予景观元素以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4.6 建立多层次的绿化体系,营造舒适、宜人的活动环境

绿化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在满足美化道路景观、有效隔离空间、除尘、净化空气等功能的同时,还应营造行道树、分车道隔离带、路侧绿化、交通岛绿化等层次丰富、赏心悦目的立体绿化空间,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有机结合,提高艺术审美趣味。如在人行道的休闲空间和沿街建筑的出入口广场等空间,乔木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力求使绿化从视觉上舒适,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要求,又能从使用上满足人们购物、休闲、交往等活动的要求。在腹地住宅组团建设生态型园林庭院,有意识地组织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并把周边建筑的底层架空,扩大景观的视野和活动空间,使室内外活动空间溶为一体,达到步移景异的整体效果。在集中绿地处单植或群植常绿、落叶、覆盖性、具香气、具装饰性、多色彩等不同的优秀乡土树种,少量引进适

宜龙岩气候的外地树种,种植各种灌木、地被植物以界定硬地,形成阳光草坪,创造不同层次的绿化效果,营造自由、浪漫、休闲式的现代时尚居住氛围,使四季景色各异,营造植物群落整体美感。同时,在腹地各住宅区的边角地带见缝插针地充分绿化,在组团入口精心构思主题景观元素,使各栋住宅增加可识别性,并丰富住区景观。

5 结语

从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角度出发,在规划设计中把握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主要控制要素,处理好街道空间品质与总体建筑环境、街道交通功能、建筑艺术表现力、公共公用设施、街道设施和绿化组织等的关系,塑造宜人的街道环境,采取适宜的、具体的设计策略,引导人们对空间品质的主观视觉感受,是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创造高品质街道空间环境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龙岩大道二期两侧规划设计仅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一次粗浅的探索,旨在引起城市规划同仁们的共鸣,在规划设计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塑造高品质街道空间的构思工作,可使规划成果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创新理念;价值分析

1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降低城市污染

在城市规划中节能思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进行保护利用,大力提倡“偿还原则”,在对城市的空间规划中,要建立紧密型的城市格局,积极推进绿色交通。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实现建筑上的空间节能,在选址上不断优化,在朝向和整体布局上要节能,为了降低热损耗尽量体型系数,力争投入最小的能源获得最大的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伴随人们大量的消耗,最终会枯竭。这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实用新能源。采用节能照明系统、智能建筑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在能源的使用上尽量选择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对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要进行保护,比如湿地、湖泊、河流等。根据城市的具体地貌开发城市风廊和城市生态廊等,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促进城市环保节能工作的进程。

2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对常规的内容进行规划之外,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具体环境和资源问题,对不同方案下城市的资源情况和发展水平做好预测工作。制定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的环境指标约束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都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就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所以要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编制城市规划方案,考虑各方面的综合需要,建立能够满足人们需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系统,将城市资源的消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①规划的出发点不再只是城市土地的使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考虑到城市资源的供给力和环境的承载力。②规划的内容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有效保障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和谐的关系。

3 保护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内涵

每个城市都有岁月沉淀下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精髓,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挖掘城市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文化的保护,保障有价值的古建筑、文化街区不被破坏,在规划过程中,对城市分析,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研究城市格局的演变,了解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根据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分析,掌握城市文化要素。中国城市历史发展有其独特之处,不仅和城市自身有关系和周围的城市群也有关系,所以在城市历史进行研究中,不能局限在单个城市的研究。体现出城市的历史特色,首先要懂得保护,然后要明白怎样去继承和发展。

4 规划城市文化引导城市转型

所谓的文化规划就是站在文化的角度制定出规划布局以及公共政策,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为城市转型打好基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制度、城市形态、生活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城市的文化特性已经成为区分城市之间的重要元素,所以城市文化能提升城市建设的价值,在城市规划中要将城市文化精髓融合到现代景观设计、社会形态以及政策当中。以文化规划引导城市转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②通过文化思维探索城市转型和发展的方向。③站在文化视角,制定城市公共策略。

5 规划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

城市规划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所以在规划上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就城市街道规划,不能考虑到车辆通行的方便,将车道设计宽阔,人行道设计很窄,就会让行人感到拥挤。再就是立交桥的交叉口也不能设计的很复杂,给行人过街带来不便。城市规划中能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也要考虑到普通大众的利益。

6 重视制度创新突出公共利益

目前,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研究上主要是规划编制的内容,在制度上的研究还不够,规划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在运作中存在很多漏洞,所以健全规划制度是解决规划问题的关键措施。回顾我国规划事业的发展历史,规划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创新的规划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制度创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制度的创新需要法律作为支撑,同时社会各界和政府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制度引起重视。

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协调城市公共利益,,在政策上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但是城市规划中的公共政策却处在制度的困境中。比如规划的主体公众很少参与、规划目标过去追求经济效益、规划的项目领导意识化、在规划实施中缺少监督机制、规划结果上丧失公平性。所以现阶段的规划制度创新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完善社会政绩考核制度。②完善前期调查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度,改进规划中的决策机制。③完善城市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方面的界定。

7 结束语

伴随现代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规划首要要和城市的制度适应,时代在进步,城市规划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玉波.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体现创新价值[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7~38.

[2]李克勇.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体现环保节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159.

[3]张石磊.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机制及城市规划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