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确保财务管理规范,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有赖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我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无法做到以制度管理财务,缺乏监督制约机制,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工作成了机械记帐、算帐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以致出现系列不规范、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一次修订财务管理制度。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1、全面修订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全面修订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做到以制度管理财务,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防范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一是要修订制定“XXXX制度”,“XXXX制度” 、“XXXX制度” 、“XXXX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制度能够覆盖全部财务工作,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制定岗位责任制,依照省市残联相关工作精神,明确划分单位领导、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三是要制定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和流程,确保各项财务活动按程序和流程进行,提高财务规范化水平。
2、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财务管理制度全面修订完毕后,我计划财务处一是要组织市和各区县财务人员、相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财务管理制度,掌握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好以制度管理财务,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二是要对市和各区县财务人员、相关干部职工进行警示教育,说明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阐述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危害性,使财务人员、相关干部职工能够自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不执行和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认真做好日常财务核算与监督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财务部门要按照单位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日常财务核算与监督工作,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一是会计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帐表相符,做好票据的领取、保管、发放、回收和上缴,按季进行财务分析,负责向单位领导通报财务状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出纳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做好库存现金、票据、现金支票、有价证劵,印章的保管工作,库存现金不超标;能够管理好单位的各项资金,统一办理和审核单位的财务收支,办理现金、转账等资金结算业务。三是严明会计人员职责,用制度管人管事,坚决杜绝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防范资金运行中的风险,确保单位资金安全;完善各项资金报账制度,坚决克服胡支乱花现象发生,防止资金浪费、挪用和挤占;监督、检查、杜绝业务部门私设小金库,确保资金安全运作。四是扎实履行职责,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对于单位的报帐凭证,从严审核真实性和合理性、合法性,对不合规,不符合财经纪律的单据,该完善的完善,该纠正的纠正,绝不允许一张不合理的单据进入核算机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坐收坐支现象发生。财务部门在做好日常财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同时,树立服务意识,对业务部门实行随时到随时服务,实行限时办结的服务承诺,促进业务部门各项工作发展。
(二)加强预算经费管理,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率
预算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预算经费管理,才能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率,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1、加强预算经费管理,提高预算经费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预算经费编制上坚持原则,依据经费标准做预算,依据经费来源和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求具体可行,科学合理。预算经费管理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和全面业绩评价,严格做好两上两下工作。一是各业务部门根据需要,编制本业务部门本年度支出计划,制成表格上报财务部门;二是由财务部门汇总上报单位领导,单位领导按照“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预算经费编制原则,压缩一些不合理开支;三是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预算经费编制要合理有效,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实现了年度收支综合平衡,保障各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2、严格执行预算经费,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率。在预算经费执行中,各业务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经费计划,加强日常经费支出的控制和管理,尽可能减少资金支出,尽可能提高使用效率。在严格预算经费管理的同时,财务部门要认真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预算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财务分析建议与意见,供单位领导决策参考。
3、加强检查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要针对以前审计中暴露出“预算项目说明不详细、日常开支现金使用量偏大”等的问题,要针对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大量下拨款项的现状,加强检查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纠正“预算项目说明不详细、日常开支现金使用量偏大”等相关问题,使财务管理趋于规范。二是加强对业务部门用款项目执行的监督,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加大对下拨专项事业经费的跟踪,确保专项事业经费使用规范,无使用不当情况。
(三)检查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
2016年要配合财务审计部门对下拨给各个区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进行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督促整改,确保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得到正确合理使用。
1、开展自检自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2016年各个区县对使用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情况进行一次自检自查,要求各个区县制定自检自查计划,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自检自查人员工作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自检自查工作到位,不留死角,不走过场,认真完成自检自查工作任务。对自检自查出来的问题,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切实加以整改和提高,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有关问题的发生。
2、加强财务数据评估,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我计划财务处要在各个区县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加强对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财务数据评估,特别是查找制度上的缺陷与管理中的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个区县消除财务制度上的缺陷与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切实改进财务管理,确保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得到正确合理使用。
3、加强财务检查工作,增强财务监管能力。我计划财务处要加强对各个区县使用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情况的检查,把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形成制度健全、机制灵活、方式多样、科学规范、监督有力的财务监管新格局。对查出来的问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该通报的要通报,该处理的要处理,做到多管齐下,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下拨残疾人事业经费都用到残疾人事业上。
(四)调整会计科目,强化内控制度
2016年要根据市财政局的要求调整会计科目,按照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要求,调整设置单位会计科目,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做到内容完整、规范。同时要强化内控制度,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内控意识,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形成事事都符合内控的工作标准,不在自己的工作中出现风险,保证单位资产平安,实现“无案件、无事故、无差错、无违纪”的目标。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真学习会计实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业务技能,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能够独立、全面完成财务工作任务,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二是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学习培训,参观先进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经验,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规范财务工作秩序,促进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目前,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高校、国企事业单位方面依然遗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高校而言,教育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资本才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有力手段;因而,怎样才能更好的透过财务管理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本的闲置或浪费,提升对资本的利用率,以使其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效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本文就从这个方面讨论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概述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可以称作宏观与微观两种财务管理制度;宏观上有会计法、税法、审计法、预算法、经济合同法等制度,属于经济制度,还有法律方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属于地方性的财经法律或制度或文件约束;微观上看,重点在于财务活动的组织、财权的划分、资金周转与处理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伴随着时展,这些制度也在随着高校的企业化运作模式而发生着转变,比如,学校也在不断的进行各项建设等就非常典型。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特征方面或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所造成的印象来看,其特征显明的表现在集权、规则宽泛与粗放、“三位一体”(制度、实施、监督未分离)以及形式重于内容几个方面。
二、问题
1.从责、权、利关系方面看
首先,这种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链条打破困难,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看,实施过程表现最为突出,造成了权力变质或分解或过度集中或滥用,而从责任上讲则又易造成无从追究或者推诿;所以,制度上这方面的关系需要改善。其次就是在经济责任制度方面的弱化与执行困难问题。其原因集中体现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缺陷或漏洞与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在改善后,依然遗留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一些人认为损害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认真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就是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依然没用较多旧制度,在革新上全面性差、联动性缺乏,因而很难将问题彻底解决。
2.从资源配置方面看
资源的闲置就属于浪费,而不合理的配置会导致效率降低,起不到实际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之间问题多多,收益权、所有权分离事实上已经部分的造成了空泛性,能够得到利益的部门缺失了监督之力,也未能在看护财产的情况下,增加资本价值,从而使其价值得到不断增加,或者透过资本之力扩大其应用价值,带来实际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资产使用、所得收入方面的分配不均问题,更加剧了资源配置方面本身不平衡、不合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事实上是更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的配置倾斜,并在矛盾加剧中造成了得利者不做事“坐享渔利”,未得益者则“不满不为”,形成了一种无事执事的空洞性机械运转,保值增值难以实现。而且这种分配方面的不均衡,使创收占据了教学、科研投入,内部部门间的不均衡更加严重。
3.从教育成本核算、风险控制方面看
首先,人口的大幅度下降,生源逐渐减少,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难以满足学校经费需求,另一方面,国家的支持与地方的财政支持又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非公平因素,导致财务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与教育不公平问题;另外,大范围的增加办学经费来源,造成了学院的不断开设与扩展,大量的社会人员通过“文凭”考核不断给高校创收,但实际上却造成了高校教育的“赢利化倾向”,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加深,也毁坏了教育的目标,因此,是财务累积的同时,在增加教育风险,所以,无论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看、教育风险控制方面看,这些都在不断的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以及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单一化的粗放式收入与支出,造成了预算方面的诸多困难,准确来讲实际上是缺乏一个较为健全的预算制度;加上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面,社会捐助少、过度依赖财政、且自主创收之路过于单一且未设立一个较好的严格流程与标准;因而才进一步造成了负债经营或创收经营带来的风险控制缺失等问题。
4.从高校财务编制、结构、分配方面看
因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铁饭碗、大锅饭、关系户等思想依然存在,不仅造成职工积极性的下降,也导致了教育水平的降低。分析的其中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人员编制方面冗余,比如,人员多、工资支出快,因而人员编制弹性化强度大,且存在地方的指令性进入计划以及内部人事管理的松散以及无效化等,因而大量出现,人才流失、从事第二职业、混日子等问题;另一方面,行政化的管理增加了办学格局的复杂化,一系列的结构全面铺开、系统控制性差,加上各个机构方面的冗余人员的存在,过大的在惯性作用下形成了对财务的分配的不合理配置,因此,从人员编制的混乱与冗余,机构的遍地开花与缺少系统管理,分配的标准化与量化缺失等造成了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弊端。
三、建设与创新
1.制度创新
首先,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而言,就是全面化的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减少因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气;另外,需要将党学政进行分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高校管理体制,透过政府监督来达到其制度的创新,减少控制与干预,并在财政支持上给予合理的管理,减少地方财政支持对教育的干预,从而通过高校体制革新,引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打破责、权、利间的关联。
2.增加监督
就是对高校的自进行界定,对高校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规定,尤其是在新的会计法与预算制度前提下,进一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预算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财务环境的创建来实现良好的发展,比如,建立正常的制度治理机制,以法为先,促进经济保障,为其提供前提,然后,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使其有一个好的自由发展环境,找到创收渠道;再一个就是增加一些评估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间的联动,增加执行力,表面上看,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虽然执行力很强,但易导致无人做事,从而形成一种上说下做,但过程却以形式主义为主的现象,所以,应该增加监督,使资源配置变得合理、有效。
3.健全机制
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整体的构建方面,应该具备系统性、有效性、效益性,也就是说,需要建立基本的标准与要求,以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方式,使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建立一个基础;然后,通过目标的设置,即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模式,来进行财务的运营、周转、创收、应用;再次,通过实施这些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手段,达到对高校财务的有效化利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就是在财务管理中,做好预算制度,最好是通过一个预算部门实现总的预算,然后所有的支出问题,需要透过对预算结果的全面的实现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减少缺少完善预算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终达到对风险的控制、对成本的控制。
4.培养人才
专业化的新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必然离不开人才,因此,具体的方法就是一方面引入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增加人才培训工作,这方面可以通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管理部门来具体设计、运作。另一方面,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管理,让信息技术走进高校财务管理之中,透过建立一个公开的财务管理平台,来实现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在新的时期,应该认识到转型与发展两个问题的关联性,争取在培养适用性人才的同时,做好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以此推动岗位、职能、工作效率、分配的联动。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既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又有来自地方财政的支持,加上学院制度的扩展,生源的增加,其利益可观,所以,没有一个好的更加有益的财政制度来进行约束、管理、监督,使高校财务发挥出积极、有效的影响,必然会造成诸多腐败、浪费等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使资本资源在高校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与用效的应用,需要在新的时期新的情况下,创建新型的预算制度,透过公开、透明、权威的原则与具本措施实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从而进一步有利的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一、财务委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财务委派制度其实质就是由集团总公司通过统一招聘、录用、培训、考核一批财务人员,并把他们下派到集团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代表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核算,他们直接对集团公司负责,同时又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这样的委派制度在国际上其实也是通行的,而且,不仅仅在建筑行业中,实践证明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中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制度建设不完善或缺失、企业领导层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以下我们分别予以具体分析:
1、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缺失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制约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而不能纸上谈兵,更要付诸实施,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没有合理的制度,必会导致人浮于事;没有严格的执行,只能是形同虚设。没有健全的财务委派制度,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开展产生隐形障碍,既不利于领导意志的贯彻执行,更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某些财务工作者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这是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为保证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实施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归纳总结等全过程、专业性、经常性的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实现企业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在企业管理阶层的设置上,某些企业设有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理,还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等。只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多层复核、审批、审计再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各个管理阶层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
2、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制度重视不够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领导的重视是关键。企业领导如果自身执行力薄弱,在涉及到财务程序的执行时贪快求简,必然会忽略了原则上应该遵循的条例步骤。例如某企业设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费用报销应该先由财务部复核签字,再由财务总监审核签字,最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在出纳处报销。可当有人直接找公司总经理审批报销时,总经理直接先签字,然后再找其他人员签字。这就是一种对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不支持的表现。另外,有些领导层法制观念不强、不能够坚守原则或以与下属的亲疏关系论奖惩功过等等问题,都表明领导层能否提升自身素质、能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力,更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是企业形象息息相关。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领导艺术素质和法制意识是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
3、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与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虽然受集团公司委派,对委派单位负责,但是委派的财务人员又直接受被委派单位的负责人领导,即所谓双重领导。委派的财务人员一方面要监督被委派单位,另一方面又要服务被委派单位。集团公司只管找财务人员要数据,被委派单位负责发放其福利薪酬———财务人员只是形式上受集团公司委派,实质上还是受制于被委派单位。这就是造成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以致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种矛盾关系如果处理的不好,将造成财务委派制度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作用。关键是解决“责、权、利”的问题。要想财务人员具有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做到既要管人事任命,又要管福利薪酬、绩效考核。如果财务人员在基层单位拿工资,他们所反映数据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质疑”。
4、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人员关键是做好“认真”二字,要及时、准确的把财务信息数字化传递给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绝不能被忽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金字塔形、机构设置层次多,效率低下。员工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的理财观念陈旧、员工理财知识和技巧不足,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顺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这不仅需要企业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需要及时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更重要的是:不给予员工思想、道德素质问题的足够重视更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思想支配行为,如果财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财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而财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没有一个考量的标准,所以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预防为主,教育为辅”,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必需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二、建设以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委派制度的意义
针对建筑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委派制度迫在眉睫。财务委派制度属于“直接管理”形式,即以集团公司名义向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分公司、项目部会计主管,有的也包括出纳人员;委派部门为集团公司财务部;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式,即对会计人员的薪酬、福利、培训、考核、人事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实行在分公司、项目部之间定期或不定期轮岗制度。
1、集权式与分权式管理优缺点建筑业财务管理制度无外乎集权式与分权式两种,然而各有优缺点。集权式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集团公司各分公司、各项目部的财务情况,并对各项目的资金流、成本等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缺点是对外地项目的核算资料可能不及时,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集团公司财务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税收筹划,不利于调动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积极性。分权式的优点是减轻了公司总部的核算工作,有利于各项目部门及时准确的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税收筹划。缺点是容易造成项目经理部权力过大,滋生腐败。因而,应建设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人员统一由集团公司委派任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传递技术,通过财务信息数据化,实施集团公司对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远程控制;畅通集团公司与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信息管道,不定期的委派集团公司财务审计人员下到基层实施内审,对基层信息的真实性再次确认。
2、财务委派人员制度建设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由多个分公司、项目部组成,集团公司提供资质,为工程的质量、安全等负责,靠收取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费生存。集团公司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分公司、项目部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相应的民事权利。集团公司是法律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就必须提高分公司、项目部的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集团公司有必要对分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控制,如果分公司、项目部不能做到工程款专款专用,出现拖欠材料款、民工工资等债务纠纷问题,所有的法律责任都会转嫁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需要从源头上抓起,把每一项工程,每一笔工程进度款控制到位,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一方面为项目经理把关,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款不能被分公司、项目部所挪用,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公司管理层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为及时、准确的了解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运行情况;只有被委派财务人员代表集团公司更好地履行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的职责,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创造必要条件,理顺企业管理层次,明确基层财务人员虽然在基层工作,但其使命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培训、考核、轮岗、奖惩和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全面素质。人才储备已成为现代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财务人员素质更是关系到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与否。
三、加强建筑行业财务委派制度建设
集团公司履行财务决策管理层,而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属于经营执行层,两者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集团公司对财务集中管理并不排斥分公司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在订立合同、业务购销、资产负债、留存收益分配的核算上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管企业财务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其最终的都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证资金安全,防范风险。如何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健康的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筑企业通过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建立有效可行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实施财务委派的制度保障。体制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核心。根据企业财权配置的不同方式,理论上将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管理模式”和“分权型管理模式”二种。但不管什么企业,都不应采取绝对集权和绝对分权,而应该是集权和分权的结合体。要明确董事会———总经理———集团财务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会计———出纳的责权利,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
2、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统一性、规范性、可比性,便于汇总财务数据,合并财务报告和统一财务管理。
3、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出资人的所有者,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等不利因素对企业利益的的影响,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之有效的企业运行架构,即所谓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是财务部实施整个集团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与分配等战略决策者和统一管理者,以保证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结算、资本运营监控、税费管理、财务预算控制、财务系统信息、财务会计管理的可靠、有效进行为目的。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管理人员 非财务指标 披露满意度 研究
管理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员投入的是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息息相关,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行使经营权,负责执行董事会所制订的各种决策,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人员在企业中通常追求的利益是高额的报酬、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上级的信任和晋升职位(刘利,2008a)。管理人员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管理人员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指标、管理人员待遇、在职消费水平、工资增长指标:(2)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3)企业知名度、影响力指标;(4)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指标;(5)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指标;(6)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指标;(7)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指标;(8)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指标;(9)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10)企业激励机制、股权性质指标;(11)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12)企业形象、信誉、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指标(刘利,2009)。管理人员也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国内外从事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但从事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却非常少,且大都集中在非财务指标运用意义的研究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构建和运用,系统地进行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难觅踪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过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研究。本文从管理人员角度出发,在2008年3月-2009年1月期间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本研究为实证方式,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取得资料,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主要以东部、中部和南部为主,涵盖了全国东南西北中5个地理位置(刘利,2008b,2009)。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865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调查问卷523份,问卷回收率为60.46%。有效问卷数为5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4%。样本回收公司531家,样本基本分布情况如下:
1 从所调查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创业阶段企业有64家,发展阶段企业186家,成熟阶段企业197家,衰退阶段企业8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2.05%、35.03%、37.10%和15.82%。
2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有182家,集体企业112家,民营企业123家,三资企业11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4.27%、21.09%、23.16%和21.48%;
3 从企业上市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有195家,非上市企业336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72%、63.80%;
4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有192家,中型企业238家,小型企业101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16%、44.82%和19.02%:
5 从企业类型来看,生产企业有281家、商品流通企业126家、服务企业12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2.92%、23.73%和23.35%;
从样本的分布来看,样本量已经满足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问卷排序内容转化为数值型数据,录入SPSSl3 0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计算出管理人员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compare means)和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以上是SPSS软件的统计结果。其中企业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被表达为得分均值,某一类非财务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这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越差,越需要改善披露。经过以上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 管理人员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披露满意度之分。管理人员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由低到高,依次为:(1)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2)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3)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4)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并不高。管理人员对其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并不满意。其中,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非常不满意,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
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不满意,但对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比较满意。在这些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中,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企业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很不够。
2 并不是越受管理人员关注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就越满意。相反管理人员对其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管理人员对企业形象指标的披露、知名度、影响力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优势指标、竞争力指标、生存发展状况指标。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气氛、企业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稳定性、企业创新指标。对当前状况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前景指标相同;对当前发展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与长期发展指标相同。
3 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高于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指标;企业激励机制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低于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指标。
4 管理人员对企业稳定性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对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满意度低于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指标。对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和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高于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
二、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差异比较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及分组均值见表2。
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差异进行分组均值分析发现,不同类别管理人员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
1 从性别来看,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男性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女性管理人员。
2 从年龄来看,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20~30岁、31~4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20~3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31~4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
3 从工龄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工龄1年以内、1~5年、6~10年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工龄11~20年、20年以上的管理人员;另外,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工龄1年以内、1~5年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还低于工龄11~20年、20年以上的管理人员。
4 从职务来看,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中基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高层管理人员。
5 从是否为上市公司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上市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非上市企业的管理人员。
6 从企业规模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
7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
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创业阶段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创业阶段、衰退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内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公司内部审计坚持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对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责任条款,并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人事财务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思想
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经济命脉,也是制约目前众多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根据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部对众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状况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企业都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现状混乱、内控建设拖沓、制度贯彻落实不彻底、财务人员素质低下、风控能力低等问题,即使少部分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这方面也是弊端良多,甚至有不少企业直接因为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干扰自身发展建设,诸如决策失误、部门协调混乱、管理不善等等种种弊端导致企业负债累累甚至破产。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都说明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积极加以改进。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模式与观念落后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缺乏全面且深入的对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因而也无法在制度建设和推行方面做出有效的成绩,这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典型通病。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只是简单地进行记账报账和报表处理等工作,对于财务工作的处理仅限于数据层面,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知识层次和水平也多局限在编制报表、费用报销、纳税申报等具体性事物工作上。对于这些财务数据背后所代表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决策指导作用直接忽视,对本部门而言,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并非他们的工作范围,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活动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术后处理,无法积极顺应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系统,从大方面来看,这种职能无法达到在企业内部、外部最大限度地吸收资源、利用资源和配置资源的目标,无法针对企业发展做出长远性的预测和调控,从小方面来看,这种运作模式不可避免带有低效率、低质量、低水平等难以克服的缺陷,致使财务管理无法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积极发挥它应有的正面导向与约束作用,为企业发展服务。
2.内控建设不足
内控建设不足是中小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内控制度能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提升信息质量,确保企业能够积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和方针政策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抗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保驾护航。内控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监管不力,控制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经营。企业因其特殊性,历来缺乏对内控建设的重视,从而制约了企业良性发展。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也往往推行不力,缺乏实际运作效果,起不到监督作用。尤其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缺乏空间,流于形式,很多企业不仅根本没有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直接与财务部门合并或重叠,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而且由于审计工作直接涉及企业核心机密,许多企业在选用人员方面十分谨慎,根本不愿意让外人接触企业信息,致使人员选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无法顺利完成审计目标和任务,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内控疏忽导致的权责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造成了诸如融资、决策问题等多种瓶颈,无法发挥内控监督优势服务企业管理经营,所以,中小型经营企业积极加强内控建设与践行是亟待解决的严肃课题。
3.人员素质低下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是制约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与企业自身发展特殊性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认识所致。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佳、水平低下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不仅企业会计账目混乱、信息失真、弄虚作假情况严重,且在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方面完全缺乏参考优势。总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无论是对自身职位的认识与理解还是专业技能与素质的过关,都是关系到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都需要积极予以改善。现有工作人员理财观念落后、习惯性服从领导、缺乏创新精神与活力、会计监督意识薄弱等问题都会引起企业会计工作的众多负面影响,造成理账混乱、数据失真、归档不规范、凭证内容不完整等,无法在企业内部积极与其他各个部门协调合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造成一系列负面问题,阻碍企业的进步。
4.缺乏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发展中正确规避风险、提升自身自保能力的重要举措,企业受规模和管理模式影响,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就不强,一旦在发展中无法很好的调控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受挫或者破产。与大型企业相比,企业自身无论是技术水平、经营模式还是设备工艺等软硬件都不占优势,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管理上的不规范、有效财务管理制度的缺乏,将会严重导致财务不透明,给企业资产规模再扩大和融资等带来困难。尤其企业本身就有信用差、违约风险高等问题,在承受风险、应对危机等方面能力较差,这种根本素质上的缺陷将会进一步加重风险带来的损害,导致危害性升高或者扩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做好财务管理无疑是加强自身应对风险、调控风险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软硬实力的关键途径,必须予以重视。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面对目前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严峻现状和面临的财务问题,要积极采取对应举措予以解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1.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管理模式和观念
面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类问题,要积极进取,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财务工作性质和内容,更新财务管理观念,积极顺应时展潮流,选择更为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其优势功能,服务于企业发展。思想认识方面要积极改变观念,在充分认识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让财务管理由从前单纯数据统计和报账报表等向积极支持内部协调合作转变,服务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满足融资需求,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和形象。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做好数据规范处理的同时,积极深入开发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经营信息,规避失真现象,让数据流可以成为支持企业发展决策的信息流,还可利用财务管理加强事前预测和事后控制,激励企业内部员工发展,督促企业内外做到规范统一。在经营中,要以规范的财务管理为基础,提升财务工作透明度,打造企业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塑造诚信可信的信用形象,为融资、投资等提供支持与保障。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不规范竞争都是由于经营发展中缺乏信用意识和法律理念,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文化不规范,要从财务管理入手,积极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此加强企业经营控制,尤其是对核心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道德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培训等,在岗位上积极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的同时做好自身建设,为企业发展服务。
2.加强内控意识建设,推动审计工作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多数企业并不存在董事会、监事会等架构,针对与这种特殊的结构特点,在内控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形式上都要做到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把握好要点,建立适应自己内控工作的制度与架构。目前企业领导由于轻忽内控制度作用以及制度的延续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轻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工作进度延误、工作质量效率低下,因而导致错过了企业发展的优良时机,各种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浪费。因此,要积极深化内控认识、完善贯彻落实内控制度,从根源上为强化管理提供支持。在工作中要扭转内控就是审计、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的偏颇观念,积极配合其他各个部门完成内控审计,管理好企业资产,明确权责,落实责任追求制度。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察,重要员工离职时进行离职审计,注意利用内外部力量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和审计程序,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内控的贯彻实施要以保护财务安全、协调各部门高效配合运作为目标,更好的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将认识与重视的力量化为推行内控制度的动力,将内控制度的落实切实地延伸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3.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和人才资源建设是制约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的瓶颈。会计核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全面的知识技能。面对目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建设现状,企业必须在队伍建设、人事管理、人才建设方面积极下功夫,通过严格的筛选与考核标准选拔优秀人才,并对上岗工作人员实施经济法、会计法和税法等教育,在岗期间积极进行定期培训、继续教育和考核,将财务管理观念认识积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在岗人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要加强对在岗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考核,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对工作成绩予以嘉奖,配合积极的奖惩机制完善财务管理人员培养与建设。企业内部的人事问题一直都较为混乱,面对职权过于集中、权责混乱等人事问题,在治理上必须加大力度,雷厉风行。在人才引进和管理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吸纳人才,开发原有人才潜力,通过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与奖励促进人才力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充分发挥,重视激励惩处效应,赏罚分明,听取员工合理建议,重视互相之间的信息反馈,将内控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彻底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方面。
4.强化资金运营管理
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资金构成中占有重要比重。在积极完善贯彻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要根据编制预算、事前预测合理使用资金,加速周转,提升使用效率与效果。资金运营的管理首先要从现金和银行存款入手,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区分管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和会计人员互相牵制与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与完整;在财务管理基础上,企业要在内控制度引导下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配合规范的管理程序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检查,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弊端与漏洞,并使用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要配合完善的办法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定和妥善的会计处理,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完善。
5.加强风险管理
意识先行是风险管理推进和贯彻实施的必要前提,将风险管理积极推广到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等各个领域,及时分析辨别企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制定抗衡举措,是财务管理中做好事前预测与控制的重要表现。通过积极贯彻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可有效分摊、规避风险,面对抗御风险能力较低的企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与举措,提升自身数据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进而在风险分析判断方面得到提升,为企业规避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从而在竞争发展中稳步前进。
三、总结
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与贯彻落实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保证其健康发展、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调控企业发展风险、支持内外决策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企业而言,要在积极分析自身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自身软硬件建设不足,结合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具体情况,对自身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革,督促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做好内控与审计工作,从而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优势,保证企业能为国民建设和经济更好的服务,在发展中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红.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研究[J].中国商贸,2012(9).
[2]曲长祺.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8).
[3]罗娟香.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
[4]邵婷.试谈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中国商贸,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