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我国依然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大幅增加,然而,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对灌溉的依赖性愈来愈更强,而原有的技术和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在工程立项时常常忽略可行性研究,常常在立项后才发现诸多问题,在迫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形势下,常常追求急功近利,甚至有时不顾技术规范,违背自然规律,在工程立项问题上搞政绩项目。
2.2立项不规范,对工程了解不周全,致使有些工程今年建,明年坏,后年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使用周期。某些工程设计,对项目的远景发展分析不够充分,在项目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上,项目方案所适应的整体条件和个别条件区分不够严密,常造成顾此失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大大减低。
2.3在投资上对项目实行强挤、硬压,明知某些费用严重不足,却要强行开工建设,常常对工程项目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或不搞技术经济分析。在某些设计方案上采用生搬硬套的办法,造价能够节省的方案没被采用,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在进行实施建设之前,其方案预算成本就已经失控了。
2.4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2.5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3.1实事求是
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申报建设项目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3.3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4 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科学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
4.2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
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4.3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4.4技术标准执行要灵活
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可在现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4.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
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基建程序运作,项目实施时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建设过程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四制”要求管理。要求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一照、三证”,施工队伍要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分级管理负责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使用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居住区;场地区位;场地分析;规划控制条件;户型设计
1 项目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总体概况
1.1项目概况 隆海・聚龙湾居住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南邻龙湾海水浴场,远眺琅琊台主景区,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该项目由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琅琊台度假区分公司开发建设。工程占地约675亩,拟建设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海景住宅。其中还包括企业会所、人工沙滩、沿海岸线游艇码头、小区幼儿园、沿街商业、主题迷你型酒店等辅助小区配套设施。在满足改居住区人业主提供“第一居所”这以基础之上,以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为业主提供“第二居所”。
1.2 基地背景(历史典故) 琅琊台风景区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所以,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1994年以来,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或许,这样琅琊台本身所具有的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同该居住区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从不论是把它作为一场地本身的文化背景,还是售楼时的一个小噱头,也都会给该居住区增光添彩。
1.3 基地区位及现状条件 项目基地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南邻龙湾海水浴场,远眺琅琊台主景区,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1.4 规划控制条件
①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②用地面积约675亩,合计45万平方米。
③建筑用地分为三块用地。其中A地块88亩,合58808.45平方米;B地块62亩,合41578.86平方米。A,B地块容积率小于0.4,建筑密度小于35%,绿地率大于40%;C地块525亩,合349988.08平方米,容积率1.0,建筑密度不高于30%,绿地率不低于35%,建筑限高40米。
1.5 每套户型建筑面积参考
①双拼别墅住宅300~500平方米;
②联排别墅住宅250~300平方米;
③叠拼别墅住宅170~250平方米;
④多层住宅85~140平方米,宜布置花园洋房形式;
⑤个别景观等比较好的位置可布置较大建筑面积的别墅户型;
⑥居住区会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
⑦每种户型所占小区建筑面积整体比例由设计单位根据规划布局拿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确定。
如图2所示,根据任务书所拟出的基地规划控制条件,左边两块面积较小的基地所要求的容积率也较小,所以在方案总体规划和户型产品设计时,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和联排别墅,层数均为三层,且多以平屋顶为主。这样利用基地本身的高差变化以及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挖土方,填土方,加垫半地下车库)等方式,争取达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使得后一排的别墅可以越过前一排的屋顶看到海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海景别墅”。
然而第三块较大的基地(最右)要维持容积率1,则需要考虑布置多层(六层)和小高层(八层,十二层)。但在销售价值上来说,多层和小高层的售价较别墅的售价低,因此针对这一点,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在现有路以北的小地块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在现有路以南的大地块全部布置别墅。让经济效益价值高的别墅能尽可能多的看到海景以及尽可能多地拥有开阔的视野;然而在布置多层和小高层的地块,部分楼层必然会有所遮挡。对此,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小区内部造如较为常见的庭院,绿化以及公共活动空间;再者,可以通过布置沿街商业或者商业内街,主题风情街等方式来弥补此地块较为次要的地理位置,较少的开阔视野和海景视线这一缺憾。
2 前期基地分析
2.1 基地高程分析
如图3所示,整个基地呈北高南低,从北至南逐渐变低的走势。最低点即海平面标高为0,最高处达40米。建筑红线内部最高处标高34米,最低处9米,红线内的基地亦呈北高南低的走势。
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可得知在基地的北部宜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南向沿海最近处宜布置双拼别墅(经济效益最大化,景观视线最优化),中间则适合布置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
2.2 地形剖面利用和改造
图4为基地地形剖面图,可以看红线内部的基地北高南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差为20米左右,这个高差对于整个基地的尺度来说,是相对比较平缓的。这样的基地条件在布置住宅时会导致住宅之间的视线遮挡,即后一排别墅被前一排别墅屋顶所遮挡,看不到海景,没有开阔的视野,如图5所示。
这是右边基地的一个现状剖面图。假设我们把拟设计的几种类型的别墅,即双拼,连排,叠拼以及基地北部的六层和十二层住宅。将这几种户型画出剖面图,每一种户型作为一个小体块放在基地上面,在满足青岛市日照间距规范(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6)前提下,可以粗略地统计出这个基地剖面上面,处于用地红线中部的地形走势从南至北逐渐变高,但走势较为平缓,因此放在其上的五栋联排别墅几乎都被前一排的屋顶所遮挡而看不见海景。多层住宅有一半以上的户数被遮挡而看不见海景,没有开阔的视野。因此,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案。
图6是经过改造后的地形以及其上的户型布置方式。具体改造方式如下:①最靠海一排的双拼别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垫高半个层高;②第二排连排别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垫高半个层高;③第三排至第五排各自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④第六排连排别墅和第七排叠拼别墅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⑤第八排六层公寓和第九排12层公寓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⑥第十排12层公寓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经过以上几种地形改造方式以后,可以粗略地统计出:增加两栋联排别墅共8户可看到海景,增加两层多层住宅共十户可看到海景。
因此,对于原有基地高差的改造(挖土方、垫土方、设计半地下室或者全地下室垫高户型的标高),是解决原有地形各种类型的户型前后排相互遮挡的较好的有效方式。
2.3 用地等级分析及户型成品分类
2.3.1 用地等级分析
通过对基地的各个地块进行景观,朝向,噪音干扰,建筑视线干扰四个方面分析,把基地按照土地价值的高低分为四类用地:①第一类用地靠海最近,拥有最好的景观视线,视线无遮挡,基本无噪音干扰,第一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②第二类用地靠海较第一类用地稍远,用地内有水系景观,景观较好,视线稍有遮挡,第二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连排别墅;③第三类用地景观河朝向都更为次一些,视线有遮挡,有噪音干扰,第三类用地考虑布置叠拼别墅;④第四类用地在现有主干道附近,景观和朝向都较差,建筑有遮挡,噪音干扰较大,第四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多层(6层和8层)和高层(12层)公寓。
这四类用地分析将用于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而基地南面的海景和基地中的三条水系(可改造为水景),则是用地分类和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的依据。
2.3.2 户型成品分析
基于之上用地等级分析相对应,户型成品分析图(图7)主要是表达各种类型的别墅户型以及多层和高层的分布情况以及户数的多少:
①红色块代表双拼别墅,布置在靠海最近,视线无遮挡的基地,也是整个小区价值最高的户型;
②黄色块代表连排别墅,有3连排,4联排,5联排不等,价值较次于双拼别墅;绿色块代表叠拼别墅,1-2层为一户,3-4层为一户;
③紫色块和蓝色快分别是12层公寓和六层公寓,赭石色代表8层公寓,分布在基较次要的位置。
规划及建筑方案要求:
①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满足《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
②户数与车库(车位)数量比例可按1:1.2设计;
③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按1.6设计;
④采暖采用天然气炉供热方式;
⑤设置太阳能供应热水系统;
⑥设置小区配电室,供电半径不宜大于400米;
⑦考虑燃气调压站、污水处理站规模及位置;
⑧考虑垃圾排放设施;
⑨别墅住宅每户宜设置地下室;
⑩考虑综合管网(电、通讯、给排水、燃气)的摆放布置。
3 人工沙滩设计
无可厚非,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好坏是考量整个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整个基地依山靠海的地理优势,要提升整个居住小区的品质,关键也在于沿海沙滩的设计。现有基地上,海岸线附近是当地居民的鲍鱼池和海鲜养殖场,这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当地气候,水质都是相对较好的。这里,我们在考虑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时,考虑了保留部分的鲍鱼池,而非全部改造。有所保留,在于保留场地原有的气息,起一个新旧过渡的作用,如图8所示。
图8为景观分析示意图,红点所在的位置标出了具体的做法。
3.1 白色块区域是原有场地的养殖场,我们将场地这部分的鲍鱼养殖场,连同基地海岸线最东边的鲍鱼养殖场一并保留了下来,保留原有场地的历史气息。
3.2 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做法:人造沙滩和人造沙滩游泳池;海边会所以及海边栈道。海边栈道在空间形态上似连非连,和每个人造沙滩和人造绿化景观相互呼应。海边会所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和小区内会有大致相同,只是商业性稍强。这样看来,整个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与小区规划在空间上相近但在功能上相联系,两者都是一个成功的沿海生态居住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结语(总结与反思)
①本篇论文内容着重在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场地分析以及规划。参与这次项目,让笔者学会了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同时理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从最开始的认识场地、分析场地,到产品设计、总体规划,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是让这个规划方案本身能够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量和讨论,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改进和提升。
②论文写于此,希望个人在接下来的参与该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用之上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学习和提升。并且也能有这样好的机会以论文的方式将自己参与项目的部分总结出来已供老师评阅。
注:
本文所引图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吕俊华,彼得・罗,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周俭.城市住宅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3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给排水工程属于城镇的基础性设施,主要起着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产提供水资源、及时排除地面集水及城镇污水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设计可以提高城镇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淡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并承担着城镇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城镇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规划不合理
水资源的规划包括水资源的开辟、水资源开发、水量的预测和水资源的最终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总量并不多,加上地理环境复杂,很多地区技术和设备落后,观念陈旧等原因,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相结合,造成在城镇规划中水资源的规划不够科学、协调和合理,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造成较大的困难。
2、水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保护不够充分
国内部分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好多城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破坏和水资源浪费现象,致使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城镇的建设。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也未能很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过度的水资源开发破坏了水循环,给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不符合防洪要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规划科学性不足,城镇中的给排水工程的用地也不足,管道设计及设置不能与城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设计高程欠合理,排涝站数量不足效率低,排水方式单一,因此跟不上城镇建设及发展的步伐,不能很好的满足防洪减灾的要求。
4、城镇排水系统能力不足
城镇排水工作主要是日常生活,生产等污水排水,以及包括防洪排涝的雨水排水。
城镇化对城镇雨水排水带来的极大影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一系列原因使原来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地区,出现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城镇的实际污水处理能力,也应结合相关新技术,开展节能环保,二次利用的原则,将生活污水处理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城镇中,许多的污水提升泵站由于位置设置不合理,进而导致了污水管理的面积过大,因此在实际的排水工程设计规划当中,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排水网管,并设计合理排水管高程,进而起到减少投资、加强污水排放效率的作用。
二、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合理性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致力于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采用以下措施:首先,在城镇当中应合理的将产业结构以及其它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耗水量大的工业应结合城镇实际缺水量进行控制其发展,提高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将节水工程和企业其他工程同时设计,相互协作,同时施工,进而加强工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与城镇供水之间存在争抢水资源的上游农业区,应尽量种植节水农作物,发展节水产业,进而为下游的正常用水提供保障。
2、积极开发水资源
若仅从自然中的河流等提取水源,不仅其使用率不高,大多过境水存在浪费问题,因此为改变城镇当中用水的被动情况,应充分的开发及利用更多的水资源。其中主要的原则即是合理使用自然径流,大修水利,建筑堤坝,调节流量,蓄丰补枯。城镇应积极主动的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这是今后水资源开发的大势所向,也应与相关水利部门的工程计划相统一。
3、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及保护
城镇用水应大力提倡居民的节水意识,并严格管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不仅导致了水体环境遭到破坏,也很大程度上的将符合相关标准的可饮用水源减少,进一步的使水资源存在短缺。基于此,首先应结合实际的水文条件及环境的最大容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将城镇水源按照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标准区,并结合相关用水保护区污染治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及清理排污口的技术措施;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城镇供水带来了更坏的影响[1]。
4、增加再生水供水在给水系统中的比例
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例如要求管段沿线的新建生活小区和工厂企业及宾馆等第三产业均需规划并建设再生水管道;并对管道沿线用水要求较低的行业,如绿化、洗车、道路浇洒,应执行强制性使用再生水的规定;合理制定水价,提高使用再生水的经济效益,使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推广再生水利用;拓宽再生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除市财政积极给予支持外,将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介入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5、适当提高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关乎一个城镇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个城镇的生命线,所以政府在设计规划城镇排涝防涝时应格外慎重,在城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防涝排涝设计的标准以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城镇防洪排涝时,应综合考虑城镇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城镇的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城镇地形地貌、水域的高水位等。
为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除做好城镇雨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城镇本身规划建设也要考虑减少暴雨内涝的危害,如重要建设项目避开低洼地区,保证一定的基地高程,尽量避免建设下穿地道等等。城镇竖向高程布置合理,可以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
6、加强雨洪模型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雨水设计时可采用数学模型法以提高预测雨水量的准确性,其中利用雨洪数学模型,还可以对现状雨水系统进行评估,可以进行不同重现期情景的模拟,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校核,对超标降雨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从而提高雨水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有条件的城镇在编制雨水系统规划时,可以对雨洪模型进行探讨研究应用。
7、优化城镇排污系统设计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企业污水的处理是每个城镇时刻都要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城镇排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还应引进先进科技和技术,建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市政排污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反应器,它有利于城镇污水的排放向高效移动床、流化床进展。城镇污水的排放离不开城镇道路建设,在设计城镇污水排放时应综合结合道路设计、地坪标高等,市政给排水与城镇其它功能相协调。在排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排污管最低设计高程,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用排水管材,同时应注意污水泵站位置的选择,这有利于控制整个管网高程,可以节约投资,也能有效的提高城镇污水的排放效率。
8、协调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与其他专业规划设计的关系
城镇道路高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政给水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尽量避免路网的低洼区域出现在排水管网的起端的情况。景观绿化设计时可以考虑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相协调,一方面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减小初期雨水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收到一定的景观效益等等。市政给排水规划与其他专业的规划是否协调一致对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组织城镇给水系统设计
1、合理布置给水管网
输、配水管均为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度和影响面大,因此,宜按规划期限要求一次建成。为结合近期建设,节省近期投资,有些输、配水管可考虑双管或多管,以便分期实施。给水工程中输水管道所占投资比重较大,因此城市输水管道应缩短长度,并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同时也便于维修管理。城市配水干管沿规划或现有道路布置既方便用户接管,又可以方便维修管理。但宜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以免维修时影响交通。
2、优化供水统一调度系统
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水质指标合格率、管网压力合格率,管网修漏及时率、能耗指标符合考核标准,有必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控制、通信、显示技术,建立城市供水的SCADA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并且从以监测为核心、目的,配以简单的水量预测,进行人工调度的方式中转变过来,建立以管网模式为基础的优化调度信息系统。
3、控制管网漏损
在管网设计中充分考虑管网所处周围的物理应力及电化学、生物环境等对管网的破坏和侵蚀作用,在管材选用上做出合理选择;推广检漏新技术(如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等),加大检漏力度,提高暗漏检测能力和准确率;引进新设备,尽可能采用原管位更新技术,加快管道修复率。
4、推广综合管沟技术
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
5、发展环保、节能的净水工艺
由于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日益的关注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是科学技术例如水质检测技术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于是现在在水处理的工艺中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工艺。例如处理工艺自动化,紫外线消毒工艺以及膜处理工艺等。
四、合理组织城镇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
1、加大科学的研究力度
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城镇的排水工程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重视排水工程的建设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及相关经验,以确保城镇排水工程得到更高的起点及规范标准,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为城镇排水工程带来有力的技术支持。
2、景观与工程相结合
在一些水系较少的城镇,地势较低并且平坦的区域,可以把雨水主干管人工景观河道或者人工湖结合考虑。人工河道既可以有效地缩小排水管渠的排水距离,减少干管管径,同时合理设置的人工湖可以缓解瞬时强降水对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两者相互补充,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有利于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现代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重力自流与机械强排相结合
城镇排水方式有多样,在排水较好的区域,排水方式一般都是重力流自排。但在城镇的某些区域,排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自排和强排相结合。如城镇地面高程比周边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低并且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地区,我们只能采取机械强排的方式。但在城镇的有些区域地面高程与周边河流洪水位的高差相差不大或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短,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确定排水方式是采取强排或是自排。或者通过必要措施来实现自排。有些城镇区域排水,在非汛期时,雨水可以通过重力排入下游水体,到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引起顶托,城镇排水不畅,使市区出现大量积水,甚至出现河水倒灌城区,出现城区内涝,因此需要自排和强排相结合。
4、加大雨水资源的利用
在城镇排水设计中,一味的加大雨水工程,但却不能完全解决城镇排水不畅的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管线种类多,道路窄及其他种种原因,老城区的管道大面积改造和加大管径施工困难很大。这时,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可以通过加大雨水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水资源的压力,也能有效减轻城镇排水压力。
5、排水管材的选择
国内常规设计中,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由于钢筋混凝土管的自身质量大,管壁厚,沟槽开挖宽度也较大,增大了施工工程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管材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也趋于合理。如塑料管,其内壁光滑,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混凝土管大,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埋深或减小一级管径,施工也相对便利。因此在城镇排水设计中,应大力推广新型管材。
6、扩宽投资渠道
通过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城镇的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将传统的封闭性运作改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运作。在得到政府的投资力度保证及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环境,从社会上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严格打击行业垄断,并根据谁投资、谁担险、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资的利益驱动效益及风险对工程的约束体系,进而使相关的融资体系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最终为城镇的给排水事业贡献力量。
7、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排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采取国际通用的制度规范,并通过行政立法,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及责任制度体制,进而使管理权限得以明确,使市政给排水工程明确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维护保养、监督检测的各部门相互协调,明确分工的职责与监理的体系[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给排水工作存在困难。因此,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时,应妥善处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水资源问题,以生态、节能、环保为城镇发展的目标。并结合上文所述的相关观点及论述,加强对当前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最终使我国城镇给排水工程得到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4
金地格林小镇是全国首批健康住宅试点项目。针对居住健康问题和满足未来高品质的居住需求等课题,思考如何去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居住的质量、如何去营造住区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问题。规划设计组成员结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与开发商,对住宅及社区发展问题提出不同方法,还完成了技术与组织系统的开发。金地格林小镇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探索,是积极推动并实践居住健康理念的结果。
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1.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与方法
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规划布局、绿化配置、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促进居民全面健康的设计理念,对问题全面研究、系统分析,并综合性地加以解决。金地格林小镇的规划设计从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其问题出发,结合建筑环境的关系等营造层面,来制定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以指导规划建设。
金地格林小镇的的居住健康强调前期的研究流程,针对该地区特点,研究出相应的基本目标。前期操作步骤是:
①趋势预测:
②进行地区环境资料搜集与调查:
③资料的系统分析与开发前期的评估与研究,并提出问题方面、潜力方面与限制方面的框图:
④问题发掘与目标主题确立;
⑤基本构想的提出与发展预测及规划设计手法的建立;
⑥方案比较研究模拟与方案选定。
健康主题的规划设计包含4个内容(见表1和表2):
表1一览表
表2一览表
①健康主题的规划设计;
②健康主题的环境设计;
③健康主题的住宅设计;
④健康主题的产品与技术。(见表1、表2)
2.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
力求建设新郊区主义的、强调“人性互动”、邻里人情味的空间低密度社区,达到自然、休憩、简洁的居住环境氛围的高品质社区、以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金地格林小镇定位于北京品质超前的低密度住宅开发项目,为追求高品位近郊居住环境的居民提供一个满足其生活方式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家园。项目主要的设计理念是:
①小镇人文风情的氛围营造。结合地域特色、借鉴欧洲北部的小镇整体人文居住基调:现代简洁的建筑格调、宜人的道路与庭院尺度,强调讲究步行生活空间,其基础是尊重和结合北京人生活方式的地域特色:
②居住街区的多重景观整合。建立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之上,具有独特丰富而有机的景观内涵,并着力为住户提供各具特色的近宅景观,强调密度比较高的社区建筑环境、并为街区景观做贡献:
③基于居住意象的“生活空间”的建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强调社区空间为居住环境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邻里关系,以实现持续长久的居住生活。
3.健康住区的特色
本项目规划设计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特色鲜明的自然、休憩、简洁的整体结构。以用地自然条件为资源;围合型结构与空间层次内涵;居住区域与生活空间有机联系;对城市空间和整体景观结构的呼应与氛围塑造。
②高品质,具有活力的室外活动空间和公建设施。社区外向的广场中心区;精细的院落空间与场地;铺地、雕塑、水景、小品等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内与外的配套公建区分对待。
③步行为主导的多样性景观空间。步行健身主轴和线性绿化设施;沿路景观和内部街景设计;内部道路采用弯曲的步移景异的景观与空间;围合型对城市景观的贡献;整体空间结构与风格基调。
④具有鲜明风格的健康与舒适性住宅。强调主题风格和品味感;适应性住宅;满足多样性和多元选择的经济性住宅;加强住宅与自然的联系住宅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具有北欧风情的住宅;吸取北欧文化精髓、强调温馨和谐,典雅尺度,营造温暖的宜居氛围。住宅考虑与自然高接触性、尽可能方便住户与室外环境绿化的沟通。健康型的居住环境,应保证其居住性能的舒适性,满足居住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加强住宅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并且为住户提供多种户型,可选择性强。
构建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空间
创造支持性的健康空间与环境,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规划设计应推动支持性健康环境的相关方案,并制定系统的架构,在此基础上落实社区健康环境与空间建构的措施。在金地格林小镇的规划设计中,注重交往场所的营造,通过交往空间设置和交往活动组织,为居民提供交流、对话、共处的机会和场所,为儿童提供游戏和捉迷藏的空间,为老人提供休闲和交谈的场所,营造亲切和谐的人文氛围。
1.空间结构与领域空间
以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以及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多类型混合布局.空间结构组织分为5个层次;住户―住栋―院落街区―居住社区。将多层小高层街区沿布置,低层于中心布置。各街区采用围合型的手法,围合型街区与院落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环境。院落围绕绿地布局,空间序列清晰,既有可识别性强的特点,又有便于管理和居民使用的好处。住栋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天际线。组团通过不同的主题意向,结合建筑和室外环境来表明其特征和区域界定,创造了特点鲜明的空间环境。
2.社区空间的组织及户外空间
社区内户外空间的总体脉络和层次。整个住宅小区中各个户外空间组成部份,展现一种连贯的协调风格。当中的主要空间组成部分为:主入口广场、带状居民公园、水景花园、弧形步道花园、住宅区庭院及花园、环形道路及居民用车道。社区的中部设置了会所,在两侧入口广场及南部入口处结合住宅底层设置商业店面街。“人车分行”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宁静的高品质室外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步行网络。体现了以步行者安全为出发点的方式。设线形绿地、院落绿地二级绿化系统,线形绿地有3条,分别为东西、南北向及弧线绿地。线形绿地内设置小区入口主题景观广场,喷泉、浅水、浮桥以及各种景观元素等,结合主轴步行道及健康步道构成丰富生动的景观效果。住栋间绿地空间为就近使用的专用空间,通过精心的坐凳、石桌的设计,有着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
(1)主入口广场。
主入口广场是一个开阔的户外空间,沿广场的建筑物首层作店铺之用。广场的空间布局着重与建筑设计相互呼应。突出广场北沿较开阔的特性,同时在东面则以树木配合园椅,提供有树为荫的户外咖啡座式的空间环境。长条形水道式特色水景位于广场的南面。商店街根据性质分为休闲性及功能性商业两类。功能性商业包括超市、小型商务中心等,休闲性商业包括
咖啡厅、专卖店、鲜花店等。商业设施结合住宅底层设置,包含购物、金融、邮电等内容。
(2)居民公园
居民公园由沿着中央轴线上大小不同的半公共空间组成,连接小区内各部分。沿居民公园有水景围绕,提供不同性质的户外休憩空间及行人漫步走廊。各个休憩空间都经过细心设计和处理,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需要。行人漫步有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如儿童游乐场,户外运动场及较幽静的休息处。中部设置了休闲会所,会所内设置游泳池、健身房、阅览室、多功能厅、咖啡厅、老年人及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等。
(3)水景花园
水景花园乃从小区北面贯通小区中心,并延伸至小区南面的水体,一连串景点包括蜿蜒的清溪、串连水景花园、中央水景及喷泉。水景花园除了提供住户一个自然绿化的居住环境外,还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并起到了区分不同部分的居住空间的作用。
(4)弧形花园
这是位于小区东面的主要居民休憩区。设计成弧形的花园,建筑辅以弧线形态而种的小树林,无论在视觉上和地形空间上都连接起了邻近的小社区。在弧形花园内划分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广场和小公园,为不同需要的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休憩、活动和游戏空间。
⑤住区庭院
住栋间之庭院及花园都经过细心设计,每个庭院及花园都各有特色,展现出统一的空间层次感。每个次分区都由半公共空间再引到私家花园的格局层次。设计上强调不同空间在功能及视觉轴线上的联系,使建筑空间能更有效地融汇于景观中.并强调现代生活中户外空间明快及简洁的感觉。而在此统一的基调上,则以布局和装置手法各异的庭院设施,如:草坪、花卉绿化、遮阳架、水景和园椅等,来展现出别具风格的分区住宅庭院和花园。住户的私家花园作个别处理以提供空间上的私密感和显示其独特的个性。
⑥步行空间及车行路
车行以外沿的环型道为主,可更有效地利用景观用地,又可增加步行道系统。区内贯通西南面和北面的辅助车道,通往各联排和双拼别墅。地面铺装采用较粗糙的表面处理,既可减低行走于住宅区内车辆的速度,又可使小区更添怡人、闲息的居住环境。在带状住宅公园与车行道的交接点上,使用方格地砖作为缓冲区。
健康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实施
健康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工作是金地格林小镇的健康社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落实健康社区性能指标,针对我国居住健康的相关问题,北京金地公司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签订《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协议书》,确定了金地格林小镇的健康社区的重点研究课题为:
①楼板隔声专项科研课题;
②景观环境专项科研课题;
③厨房排烟道应用及实测效果和改进措施;
④雨水收集和回用技术;
⑤住区原有植被的保留专项科研课题;
⑥住区健康心理环境和文化养育体系建设。
上述6个课题的实施性研究,把观念创新、规划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引导健康住区的理性发展。
从住宅的基本性能看,我国住宅的室内声环境等普遍较差。住宅的隔音性能非常突出,室内“隔墙有耳”的现象普遍存在。规划设计的缺陷、施工建设、技术与规范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基本性能不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建筑室内噪声来自电视、音响等家庭影音设备,室内谈话及给排水卫生设备,这些噪声都会对附近住户产生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楼板的撞击声,楼板撞击声隔绝不好也是住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楼上住户的动静影响楼下的住户,严重降低了室内的居住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室内居住的舒适度,经过反复地试验和研究,在格林小镇住区中采用了国外集合住宅中普遍采用的“浮筑楼面”做法。完工后经清华大学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检测,未做隔声处理房间数据为76dB,楼板隔声自理后,数据为57dB;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性能实验室检测,未做隔声处理房间数据为74dB,楼板隔声处理后.数据为55dB。在没有装修的情况下,楼板的撞击声压级从未铺玻璃棉的74dB降低到55dB,对撞击声的隔声性能大幅度提高,优于3A级商品住宅性能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给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验收提供更有效、可靠的数据,北京金地公司还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性能实验室对空气声隔声(分户墙、分室墙、外墙、楼板、户门)、楼板撞击声隔声、小区环境噪声、住宅气密性能、住宅采光、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住宅排气道性能等方面性能及其配套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住宅性能均优于当前的同类项目。
促进交流的社区环境
居住区不是简单提供居民居住的一个物质空间,而是具有复杂社会功能的空间,住区应同时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提供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交流,提供行为上的约束,提供闲暇的消遣和健身、保健等设施。住区健康心理环境的形成离不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营造适合交往的空间场所这个硬件设施,属于住区规划设计的工作,而培育良好的交往模式和人文环境这个软件设施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开发商和住户长期共同的建设。
居住健康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必须与非物质因素结合起来,融空间、社会、环境等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设计。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
1.社区交往与活动组织
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发展非常活跃而且富于成效,基层社区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不同年龄、不同道德规范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建立社区精神和社区归属感。基层社区和居民积极参与活动,为提高大多数人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公众的积极参与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必然会推动社区更好的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在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圣诞老人在格林小镇逐户“送圣诞礼物”,给小朋友们带去了温馨的祝福和惊喜。举办元宵游园会.居民参加了猜谜等传统游乐活动,整个活动充满了热烈而又祥和的气氛。在植树节格林小镇组织居民在小区种树,植树活动受到业主们的极大欢迎,这一系列的社区活动,既促进了居民交往,又加强了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文化建设。
2.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金地格林小镇建立了制度化的开发商、物业部门和居民交流沟通的体系。为了与客户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物业公司完善了每月的住户例会制度,每个月负责人都会与居民代表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获得共识。为了更好地监督和保证格林小镇的建筑质量,金地公司支持居民自发组织的业主工程监理会全程介入格林小镇的工程监理。
通过焦点房地产网在销售之前就建立了“金地・格林小镇论坛”,由小镇居民自任版主,广泛听取客户的意见,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内刊《新空间》,与广大消费者达成文化认同和精神交流,加强金地地产与居民的交流和联络,使住户享受到专业的置业服务。物业公司与住户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制度化、多手段、全方位的构架。
通过努力,金地和小镇业主共同缔造的社区文化而形成了亲和、自然的风貌。据调查统计,格林小镇比传统社区在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居民在互相串门、家中小聚、周末出游、酒吧聚会、相约观看影剧及演唱会5个方面的交往明显增多。通过居民上述活动的广泛开展,格林小镇的社区文化有了一致的家园认同。家园认同不是一幢楼,不是信件投递的地址,而是人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的不灭记忆,先是通过外在的,如建筑、景观.再加上社区文化的凝结,化成一种情感的自觉.在邻居、环境、伙伴……中投射出永远的亲情。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24 56ha
总建筑面积:30万m2
总套数:1 755套
建筑密度:22 6%
容积率1.21
绿地率:46 7%
主要规划设计人员:刘东卫 何鹏 曹东东 许彦淳 师亚新 蒋莹吴超
作者:刘东卫,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决策,按照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保增促调主线,围绕全面建设“服务强区”、全力确保民生改善这一主目标,以拆迁工作为重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拆迁再突破、项目建设再加快、功能形象再提升。
二、目标任务
根据区委办、区府办《江东区20__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街道20__年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1、完成三江汇金融街一期地块土地挂牌、规划设计方案报批及开工准备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2、完成三江汇金融街望江楼139户计0.96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和45户计0.2万平方米国有土地非住宅的拆迁。
3、完成轻轨1号线江厦桥东站涉及的40户计0.24万平方米居民住宅、14户计0.8万平方米国有非住宅拆迁和彩虹北路站124户计0.96万平方米居民住宅的拆迁。同时,配合轻轨施工。
4、完成七塔寺东北侧地块剩余的18户计0.07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拆迁。
5、完成针织三厂地块剩余的1户计0.005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拆迁。
6、配合栎木小区整治施工。
7、配合桥梁改造(朱雀桥重建)施工。
8、配合江东td—scdma网络一期工程施工。
三、阶段安排和工作举措
(一)准备动员阶段(1月—3月)
1、成立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和五个专业组(附件1)。
2、制定《__街道20__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
3、召开街道20__年“重大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3月—12月)
1、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位。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附件2)。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同步落实部门和个人责任,健全责任体系,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
2、完善机制,加快推进拆迁。根据时间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包组、干部包户、分组竞赛”,“一日一汇总、二天一分析、三天一公布、七天一小结”,“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等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工作签到、主要领导督办、过程和结果双控考核等制度,紧扣时间节点,倒排破解难点的时间表,实现责任到岗、到人,不断增强拆迁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加速推进拆迁工作。
3、招商选资,招大引强选优。充分发挥三江汇金融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定位于高端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高地,强化联合招商、主题招商和会展招商,积极开展推介活动,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区块定位的大型高端服务业项目和一批设计研发、标准检测、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管理服务机制,对有意向、有实力的投资商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前期项目的转化率。
4、统筹协调,开展三大服务。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拆迁工作、服务企业三大服务活动。切实增强走在前列意识和会战攻坚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协调、分析、督查、现场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拆迁速度,主动介入三江汇金融街土地挂牌、规划报批、开工、招商等前期工作,以进度、形象和效益为重要衡量标准,统筹推进建设、招商和管理。
5、保障稳定,及时化解矛盾。继续实行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领导包案制,坚持定期上报矛盾信息制度,完善应急机制及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落实维稳责任,服务大项目建设,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摸,千方百计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阻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积极营造无障碍施工的良好环境。
(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街道对各项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参与项目推进的社区、部门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提高“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江东全面建设“服务强区”战略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__街道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要把推进三江汇金融街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拆迁,作为克服当前经济发展困难、推动街道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进度、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健全党工委统一领导、办事处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重大问题协调、监督机制。坚持任务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和工作责任保障体系。各部门(工作组)要按照党工委、办事处确定的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倒排任务,确保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
(三)广泛
规划设计强排方案范文6
关键词:隰县、城市广场、火车站广场、生态环境、自然地形
一、引言
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不仅是铁路建设项目重要的配套工程,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火车站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会客厅,集中体现当地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且增强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促进当地的城市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体系。
二、建设背景
山西晋中南铁路(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至山东省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经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的洪洞县、蒲县、隰县境内,并辐射大宁县。建成后,与南同蒲铁路和沁沁、武左铁路相连,将成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山西晋中南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显示,该铁路建设项目在隰县预留火车站,这为隰县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现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同时也优化了隰县的投资环境。
三、建设现状
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隰县城南乡石家庄村,环境优美,地理优势独特。东邻209国道,西接凤凰山,北靠石家庄村居住区,南侧为石家庄村村级水泥道路。距离县城中心仅15分钟车距,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现状地势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最高点高程为960.54米,最低点高程为910.48米,高程相差50.06米。现状用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居民建筑等。
3、地质条件
根据项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该场地无断裂构造发育,地层连续、地基比较稳定,不存在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作用),且位于泄洪口等危险地段的上游,不存在潜在的危险。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四、规划定位
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以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展现隰县的特色风貌为手段,以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根本,将隰县火车站广场建设成为集商贸物流、旅游开发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五、规划原则
1)便捷性:项目路网的建设布局应满足各种交通工具的便捷到达和出发,体现出具有地方地形地貌特色和路网的构架。
2)艺术性:项目广场休闲景观的打造,应尽力创造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的城市广场景观特征。
3)文化性:作为城市门户和窗口的站前广场,展示在成游人面前的应该是最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本质。本项目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与铁路特点,通过隐喻的手法,具象的造景元素和符号,在广场的设计中透漏出隰县的文化底蕴。
4)以人为本:设计从普通市民和过往游客两角度作为切入点,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满足不同情趣、不同层次的市民和过客对广场活动场所的多样需求。
六、规划手法
利用基地特有的山地地形和内外条件,以进出站人流和周边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植物造景和硬质景观搭配为主要手段,以满足内在功能前提下的景观营造,强调对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提升,创造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境优美、个性鲜明且服务于大众的隰县城区站前广场。
七、总体规划方案
根据《山西中南部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该铁路线主要为货运铁路专线,客运需求量占得比重较小。考虑到隰县近年来客流量统计数据和本项目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并结合拟建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特点及未来20年内发展的可能,以隰县火车站站房设计的客流量为依据,确定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规模。
1、总平面规划及功能布局
由于隰县火车站广场地处山区,因此规划站房至广场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广场所处位置地势变化较陡,立体空间感较为丰富。广场中心位置平均标高较站房±0.000低约3.60米。并依次布置候车厅――站前平台DD台阶DD广场中心区DD台阶(两级)――广场入口――广场前道路。
规划广场整体由“站前平台、广场中心区、广场缓冲区、西北侧停车区、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及广场入口”等组成。
站前平台及台阶:广场中心区与站前平台采用2组台阶进行连接,台阶两侧设置无障碍坡道,站前平台宽10米。台阶的设置高度考虑整个广场及周边区域系统联系,考虑进出站人流的合理承受能力,同时利于烘托站房的建筑主体。
广场中心区:南北长75米,东西宽66米,占地4950O。广场竖向设计整体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广场中心的设计高程为941.335米,西侧的设计高程为941.50米,东侧的设计高程为941.10米,东西采用0.5%的设计坡度,以满足广场的排水需求。。
规划广场主要由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两组立体文字景观绿篱(暂定:大美隰县、笑迎八方)、两个花坛、一个中央灯塔构成。广场中心区以花岗岩及大理石铺面为主,局部辅以景观绿化作为点缀。广场中心区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主要以草坪、花灌木及小型乔木为主,周边设有供行人休息的嵌入式木座椅。此区域为整个广场的步行交通区域,承担着广场人流集散与活动、休闲等功能。广场中心区照明采用中央灯塔及地灯。
西北侧停车区:主要为公交车、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场。占地面积2898.88O,共有停车位50余个。各停车场之间用小型乔木及大型灌木围和,保护整体整洁。停车场照明除利用中心区灯塔及两侧路的路灯外,还设有庭院灯。
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主要为小型乔木、大小型花灌木和草坪进行混合种植,以保证保证周边自然环境及生态要求。
广场缓冲区:位于中心区与广场前道路之间,占地面积约1588.83O。纵向中轴线主要采用台阶的设计手法,进行竖向空间的提升,着重解决基地高差问题。中轴线台阶两侧与基地景观相融合处理,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缓冲区由西到东竖向高程逐渐降低,西侧高程为941.17米,东侧高程为916.69米,高度相差24.48米。
广场入口:接广场前道路,作为整个广场的入口。入口广场两侧设计进入式停车场,主要重点考虑沿街商业、休闲旅游等人流车辆的停放问题。停车场占地面积1170.6O,共设计车位35个。
2、交通流线组织
规划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整体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人流由广场台阶进入广场后进站上车,车流通过广场北侧的市政道路进入车站停车场,泊车后进站。由于受项目基地地形、地貌的影响,广场车站道路设计无法实现环路,故在项目实施运行后,应加强车站静态、动态交通的有效化管理,以满足送站、接站车辆能够高效、有序、便捷的疏散,避免造成拥堵。
3、总体竖向设计
规划广场总体竖向设计是依据隰县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的火车站候车厅及209国道道路中心线标高进行竖向设计,新建道路及排水情况,在满足城市(基地)竖向规划条件下,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开发的土石方平衡进行纵断面设计。
4、广场照明工程
广场照明工程主要考虑各功能区的夜间照明及绿化景观灯的设置。本项目的夜间照明设施(路灯)主要围绕广场缓冲区(台阶两侧)、入口区及社会停车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高压纳光灯,单臂,杆高3~5m,间距为30m,数量约46个。广场中心区照明设置高杆灯塔一座。
本项目夜间绿化景观灯的设置主要围绕广场中心区和南北景观绿化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灯具。
5、广场绿化工程
广场绿化工程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生态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和景观性原则。同时,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强调植物在覆盖空间中的作用,尤其是规则式配置时,要选用遮阴效果好、树型优美的树种;强调植物与景观小品、铺装的组合效果;广场空间中需强调植物自身的观赏性效果;利用复合式栽植,强调植物的组合美。植物景观形成外密内疏、南北围合、东西通透的整体景观风貌。植物材料选择:1)上层:树型优美,树冠浓郁的高大乔木;以雪松、油松、塔柏、国槐、法桐为主;2)中层:以观花、色叶小乔木为主,以木槿、紫叶李、红叶碧桃、紫薇、红枫为主,延长观花期,丰富四季景观。3)下层:选择高度不一、色彩多样的地被植物,丰富植物立面效果,重要地块选用时令花卉,营造热闹气氛。主要有胶东卫矛、红叶小檗、连翘、红花月季等。
6、广场安全防护措施及无障碍设计
整个广场设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设计原则: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单柱牌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悬臂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6.0m,标志牌均为反光标志,图案文字采用钻石级反光膜,底板采用高强级反光膜。由于本项目地形高差较大,规划在站前平台、站前广场及广场缓冲区平台等四周有较大落差的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和挡土墙护坡等安全措施。广场的无障碍设计主要是解决如何由广场进入候车厅的高差问题,根据《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方案设计无障碍坡度进入站前平台,然后进入候车厅。
7、广场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广场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和广场配套商业。规划设置公共厕所两座,一座位于广场东南角,一座位于火车站候车厅内。规划广场的管理用房主要包括环卫设施、市容市貌、交警、治安等,位于候车厅西北角的综合服务楼内。广场的配套商业沿广场前道路两侧进行布置,层数为两层。
8、市政管线综合设计
1)给水:项目供水水源接至东侧石家庄村居民供水,管径DN100。
2)排水:项目雨水经雨水干管收集排至石家庄村南的排水渠,管径DN800;污水主要是候车厅及综合楼产生的污水,排至火车站化粪池。
3)供电 :项目供电电源接至至石家庄村变压器。
八、结 论
本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山地地形特有的景观要素,同时也融入了隰县当地的自然、人文等文化元素,极大地塑造了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地域特色。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隰县城市居民出行、商贸物流、旅游资源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理想空间《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