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区别;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城市规划是宏观的, 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因此,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明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的区别,进行合理的结合,满足居民的要求,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者的区别如下:

确定性不同。

城市规划不仅是简单地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且自己要提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而且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利用“规划年限”加大对“短期行为”的控制。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要求及目标,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由设计师依据专业的知识,制定满足设计目标的有效方案。

(2)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而城市规划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与处理城市的基本要素关系,对整个综合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无“模”可套、无“法”可推。

(3)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只需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但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来说,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而且要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规划,符合人们的要求。这需要规划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通过各专业人员的不断协作配合,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城市规划,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在对建筑物设计前,确定建筑物的性能和功能。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最后,城市规划偏重用文字、数据、图表来表达其成果,而城市设计则偏重于用模型、照片等视觉工具来体现其规则。在简要的论述了什么是城市规划,什么是城市设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什么样的观点和角度来看待建筑设计。

二、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

在对场地进行设计时,在符合地基现状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和规范的要求,对建筑/户外活动和工程系统进行有序的组织,满足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元素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建筑与其他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来说:场地设计是在大楼的设计除了详细设计的建筑单体所有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交通设施、绿化园林设施,竖向布局、工程设施和交通、绿色花园设施、场地竖向和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

(1)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和城市整体规划对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对布局结构的控制上,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更具体、更直接。场地设计应对用地面积和性质进行控制,加大容积率、建筑高度和绿化覆盖率,对各项细节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而对布局形态进行确定。

(2)在建设项目选址的问题上,对用地性质进行详细的规划,选择合适的基地地块,根据建筑红线和道路红线对用地范围进行控制;通过容积率、绿化覆盖率和建筑覆盖率对用地强度进行控制。

(3)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 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 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其中, 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 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

由于历史上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原因,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设计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立法中缺少对地价有严重影响因素的规定,对用地的控制无法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因此,应该从城市的区域规划出发,把建筑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想象建筑的布局,完美塑造空间;对于板材方面,要有自己的风格,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整体性强,简单与复杂相间,不断地变化;运用抽象化的手法,理性的引用历史痕迹,把视线集中在人们视线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思考。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区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找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居民的要求,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努力,既要关注城市规划的需求,还要关注建筑自身的特点,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蒋峻涛.当前我国城市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隐忧田.城市规划,2005,29(21):73.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M].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2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摘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原则与要求,分析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城市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旅游规划 关系

旅游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旅游的发展与规划也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的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谋划和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旅游规划必须要保持一致性,才能有效的保证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对于城市规划发展与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促进旅游城市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区别

1.空间规模上存在的区别

城市规划的空间规模往往较大,一般在几十平方公里左右;而旅游规划的空间规模通常则要按照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不同规模的设计,分为多个层次。所以,与城市规划空间的大规模比例相比,旅游规划的划分显得更为细致,而且通常情况下,旅游规划和旅游区一级规划的规模与城市规划是相似的。国家在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层面也有着不同的区别。

2.内容上存在的区别

旅游规划在内容上,一般可以从吸引物规划、服务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而城市规划则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总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规模,从多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对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和其他的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的部署,保证城市规划与与其他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具体如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供热功能等具体的规划工程。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时,针对一些具体的设施规划,如城市道路、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需要将其与相近的城市空间规模相对比,从而通过不同的空间规模和内容涉及实现有效的城市规划。也可以说,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3.功能上存在的区别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城市规划的功能是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这也是国家手段的运用。而旅游规划则往往是当地政府对于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所作出的调控手段。从这一方面来说,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在调控手段上隶属于不同的主体。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主要是是针对城市建设中具体的项目和设施,使他们处在有序的发展进程中,而旅游规划则是专门针对旅游设施和预制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协调工作,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旅游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之间的联系

1.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对旅游规划的足够重视

当前,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往往会忽略旅游规划,因为旅游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的产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交叉,而针对旅游规划的运行机制却相对较为亏大,所以旅游规划往往呈现出的是无所依托和落实的状态,这就容易导致有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忽略了旅游规划,而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是旅游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布局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所进行的规划,包括经济中心、居民区、保护区等所进行的相关规划工作与旅游产业在土地用途规划的想法和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城市公园、公共开放的建设也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点内容,这部分规划区在城市用地方面必须要获得城市规划的许可,才能够保证其获得合法的利用。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旅游规划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只有保证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其自身规划的效率。另外,旅游产业与其他先关的产业发展都需要城市规划作为基础,必须要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有明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旅游规划的持续性。从当前我国旅游规划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旅游局虽然对旅行社和旅游企业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当发现旅游规划产生某些问题时,仍然需要通过政府手段进行协调和解决,因为旅游规划的很多内容,如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都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所以在很多旅游城市中,如果没有旅游局与当地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往往无法保证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

3.旅游规划专家队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过去相比,我国当前的了规划工作也取得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规划设计小组成员和专家队伍的发展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这种专家小组通常由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规划师以及相关项目的工程师组成,同时在旅游规划中,还需要有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另外,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规划专家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他们更多的参与到规划工作中,从规划师的视角逐渐转变到决策者的视角,只有切实的参与到规划工作中,并且对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实现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充分协调。

4.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对旅游发展用地的范围进行明确划分

对于城市范围内的土地规划需要按照详细的用地要求进行界定,而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文件规定,对于与旅游发展相关的项目进行建设之前,必须要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才能进行。而旅游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类型和标准,则是作为旅游项目进行上报的原则和依据。针对城市中旅游开发区等发展项目,既要符合旅游规划的整体目标,又要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通常第一步是针对所选的项目确定其用地的范围,第二部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包括对相关市场和经济的可行性的分析,从而确定项目建设的类型以及规模,保证其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5.城市规划部门在物质性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权威性

城市规划部门与旅游部门必须要保证时刻的协调与统一,比如在某些旅游规划原则的设计方面,涉及到建筑景观的形式和规模,可以采用与旅游完全分离的建筑或者是规划设计小组或者直接由规划部门制定。在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方面,也需要以城市规划的整体目标作为依据,才能体现出城市规划部门在物质性发展方面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一致性。

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对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是当前旅游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属于区域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与调整,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和旅游规划目标的同步实现,以此促进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鑫.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2]杨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9)

[3]胡安生,雷厚红.旅游城市规划之我见[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10)

[4]蒋旭.试论优化城市旅游规划的措施[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9)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公路;设计区别

中图分类号:U412.2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和公路拉近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加强了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城市道路和公路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纽带,也是货物商品交换流通的联系方法。

城市道路是指位于市区内的,为机动车客货运输提供服务,同时也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服务。公路是指位于市区外的,将一个城市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连接起s来,为城际之间的客货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提供服务。从“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理念里看出,城市道路和公路在经济上对于信息交流和物质商品交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互动要求越来越高,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对城市道路和公路的修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响应时代的召唤,在考虑到经济因素,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因素,环境保护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评比抉择修建城市道路或是公路。这两者间又有何种区别和联系,城市道路与公路在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同,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浅析。

1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功能和构造上的异同

1.1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功能上的区别

公路位于城际之间,为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城市道路除了服务机动车外,还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服务。由于城市道路为公共设施,所以城市道路是其它配套市政公用设施的载体。

1.2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构造上的异同

公路一般不设置人行道.城市道路除设置人行道外.还要埋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管线附属设施。人行道设置绿化景观、导盲带、垃圾桶、照明等市政设施。

1.3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可按照公路技术标准中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的不同进行如下划分: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

2 城市道路与公路设计方法的异同

2.1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设计理念

机动车是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公路在进行分级时的参考之一的交通量也是参照汽车荷载及动力特性的技术指标。考虑到公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主要都是针对汽车而言,所以公路的设计理念是“以车为本”。而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因城市道路是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舒适度,要求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所以城市道路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

2.2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总体设计思想

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导致总体设计思想有一定的差异,提供客货运输服务是两者的共同点;城市道路更强调人的感受.总体设计思想强调景观和行人便利。城市道路位于城区,人口稠密,建筑物多,道路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和拆迁影响较大。

2.3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行政管理部门

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一般由公路局及地方公路养护段执行。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则由建委或市政管理局执行。

2.4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

公路的规划要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根据交通量分布制定路网规划。一般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然后在路网上分配.根据汽车交通量的大小,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城市道路的规划,必须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管线设施紧密结合。城市道路服从、服务于沿线的土地开发。

2.5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路线设计

公路的地理位置位于城际间,乡镇间的距离不远亦不近。修建公路的里程一般较长,且路线的摆动范围和幅度大,所以地形因素是制约公路路线的主要因素。在设计施工前必须进行选线工作,通过实际的勘测考察选择出一条最为经济合理的路线。城市道路位于市区内,一般里程较短.道路红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红线以外将会修建大量的建筑物,路线没有选择余地。平面线型以直线为主,纵面与道路两侧建筑相结合,由于行人安全及交叉口信号灯的制约,车速较低。

2.6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道路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布设中,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边坡、排水沟等。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汽车的普及,以及市政部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日渐消失,道路断面采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设置。

2.7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工程

公路的路基形式比较多,所遇到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城市道路的路基工程较少。两者的路面结构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相同。

公路要求地面排水,将路面、边坡范围内的雨水经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引出路基范围,流入自然沟渠。城市道路高程略低于周边建筑场地。路面雨水由路面边缘的雨水口流入雨水管,就近引入排洪、排涝或自然沟渠,一般采用雨污分流排放。路面雨水管还要收集道路两侧场地内的雨水,统一排放。

2.8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管线设施

公路上一般没有管线设施。高速公路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线路,富余的线路常转租用于社会其他单位。城市道路市政管线包括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热力等。一般新建道路均要根据规划,确定各种管线在横断面上的相互关系,预埋管道系统。

2.9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交叉设计

公路交叉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大小,分别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等。公路互通式立交往往指标较高,占地规模大。

城市道路一般采用灯控渠化平面交叉口, 根据行人的过街需要设置人行横道线、安全岛、天桥等。城市道路采取立体交叉时,一般推荐菱形简易立交,在跨线桥下设置渠化灯控平交口,占地规模小。

2.10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公路建设中,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一般较窄,往往结合防眩要求,按照一定高度和间距种植灌木或树木。城市道路分隔带较宽,行人较多,绿化注重景观需要,较多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来美化环境。

3 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概念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的修建,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修建城市道路和公路本身的基本功能要求外,修建生态、环保路也逐渐成为设计、施工和建设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对于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设计,加大了绿色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比重。强调和鼓励利用创意好且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将道路工程与道路周边的人文、社会环境相互协调、融合,最终达到道路成为环境中一道新风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宝祥.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2]谈永强.对城市道路与公路设计区别的浅析[J].科技资讯,2010,(15).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化

1.国内有关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的理论回顾

任何一种新理论的出现,似乎总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批判的基础之上生态规划理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否定与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这可以从我国很多规划学者和生态学者在构建其生态规划理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加以批判,然后用新的生态规划理论与之对比看得出。

城市规划学者黄光宇在阐述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时,从多方面对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综合发展而来的新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

景观规划学者俞孔坚用“反规划”一词表达其景观规划途径,并指出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而言“反规划”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①通过反思城市状态表达了对传统城市规划结果的不满;②通过反思理性建设规划的谬误表达对传统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质疑;③通过逆向的规划程序表达对传统规划的理性基础和价值观的反叛;④通过“负”的规划成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内容。

2.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谈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城市规划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理论的建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仍处在青年期。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甚至连规划的正当性和科学性也经常受到种种质疑。张庭伟曾经把城市规划理论分为“关于城市的理论”和“关于规划的理论”两部分,也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规划中的理论”与“程序的理论”,这为搭建规划理论的框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但是,仅仅将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两部分,仍然不足以把城市规划理论独立出来。因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等等,也都是关于城市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显然不应该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如果人们退而求其次,仅仅把“关于规划的理论”定义为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那么像“田园城市”、“光明城市”、“广亩城”等等关于城市的构想似乎就不应该属于规划理论的范畴,而事实并非如此,上述这些城市思想恰恰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经典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理论除了横向的分类(横坐标)之外,还必须增加一个纵向的分层(纵坐标),这个纵坐标就是规划的价值观。因为,正如凯文·林奇所说:人类聚落的形态无论多么复杂、不明确或无效,都是人的动机所造成的。这些动机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条线索,它可以帮助人们找出环境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有了这样一条线索,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城市规划理论的建构:

2.1  有利于把城市规划理论与一般的城市理论如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姑且统称为城市学)区别开来。首先,规划是带有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城市规划理论中,无论是关于城市的构想还是关于程序的理论,都具有明显的价值观的痕迹。而城市学则是针对城市展开的客观的探索,它是对城市现状和未来的描述和预测,回答城市是如何,将来会如何等问题。城市规划虽然要借鉴和参考城市科学对城市研究的成果,但决不会简单地依从这些成果,否则城市规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不是科学.至少不完全是.因为科学的根本要求就是其客观性。

2.2  有利于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对不同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分类.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谱系。

2.3  如此一来,价值观便成了研究城市规划规划理论的核心线索,而价值观又是受人类整体世界观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追索人类世界观的发展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进而理解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人类未来价值观的展望探索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城市规划理论纳人整体的哲学体系之中。

3.城市规划生态化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随着新的利益主体的加人,规划的目标体系就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设置也需要加以调整。城市除了具有传统的生产、生活、管理、防御等功能之外,还要增加生态服务功能。所谓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物种支持和实现人类生命活动的条件和过程”。所谓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乃是指城市服务于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的功能,它是城市价值观生态化的具体体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一样需要空间载体和专有设施,这样的设施称为生态基础设施。随着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成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织要素。传统的城市规划虽然也重视城市的绿地系统,但这个城市绿地系统,无论其规模还是结构都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而设置的,是区别于生态基础设施以满足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为核心的。

对于城市生态规划而言,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意味着城市生态规划不能够仅仅变成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也不应该只是一个生态专家的专业领域,它必须是倡导性的、代言性的、联络性的规划,规划的成果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理想的,而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政策性、法规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生态学;前景和展望

Abstract: No matter in the big city or small town and rur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has been booming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has become a new fashion by us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ci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ecology;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的理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 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

1.2生态城市的探索与发展

生态城市尽管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但其理念渊源却很长。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 还是古代欧洲城市和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村庄, 都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雏形。近年来, 随着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的兴起, 人类社会也将进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与此同时, 人

们又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类住区发展模式, 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构想。

2、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

从科学的角度看, 城市生态系统既包括了自然生态系统, 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并且, 自然生态系统是正生态金字塔型分布, 人类生态系统是负生态金字塔型分布(图1)。

(图一)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复杂开放的巨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是自适应的具有反馈特征的生态系统。城市人类生态系统的地位如下表所示: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其组成要素主要有人与其生存环境两个方面, 人与生存环境的失调, 将导致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事实上, 目前生态城市的关注重点由于环境问题主要关注自然生态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忽略了人类生态系统的自身研究。

我们知道, 城市由社区、邻里、家庭和个人四个层次的社会体组成。城市社会群体成为城市组成的基本社会单元, 相互之间存在关连、交流和竞争。研究城市社会群体的科学是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系统组成的科学是城市生态学。在传统人类生态学思想影响下,城市生态学启蒙阶段出现过从理想国 - 乌托邦 - 田园城市的逻辑路径;进入城市生态学发展阶段,诞生了芝加哥学派、新正统学派、社会文化生态学派/社会人文结合学派和多学科系统学派。

目前,新型城市人类生态学理论进入酝酿阶段,城市流态分析、城市社会生态学研究,成为城市人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3、生态城市规划

3.1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与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3.2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区别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 实际上, 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3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区别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 去模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从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引导城市实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3.4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谢十,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人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媒体向社会公示。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3.5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要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4、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和展望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规划建设的内容比现行常规城市规划编制与建设的内容更为复杂、宽广,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思想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治理;还涉及城市本身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形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规划与乡村的建设。因此,仅依靠现行的规划设计编制办法和管理制度已显得很不适应,需要采取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和群众的参与,不断创新,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并宜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与研究。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关心环境的世纪,“城市未来将决定的越来越多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与环境问题, 以新的生态视角和时空观不断探索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能体现各地地域特点的生态市、生态镇、生态社区、生态村落,是应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