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化学难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1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的各高校之中,不仅化学专业的学生,更多其他理工科学生甚至文科生也开始学学化学。针对此形势,大学化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一、大学化学课程涵义
大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向学生揭示一个有趣的化学世界。结合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从一个较大的视野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进展。
新世纪对知识性创新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性与全面性并重。这就要求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使课程内容在基础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三个方面实行统一。在保证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化学与其它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
二、大学化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大学化学课程的作用,是化学教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学化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那么相对的就会缺乏足够的动力。化学教育与物理、文学、数学、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一起,综合培养现代社会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化学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而化学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应用中的集中体现。现代科技的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以化学为基础所取得的成果。学学化学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生命和环境的关系,所以说进行大学化学课程的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化学是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桥梁。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依托发展,化学同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不断的相互渗透,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大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基础课,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备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确立科学自然观,并为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大学化学课程建设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与高中化学相比,在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要着力于掌握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潜能培养以及师生互动,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化学教育还应该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新内容和新进展,使化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跟上千变万化的科技发展。
1.大学化学教学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是教学的基础,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教学效果的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主要靠高等教育来完成,而化学教育正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在选取大学化学的教学素材时,既要注意化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2.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将面临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容量大、速度快的情况。多种主客观原因,例如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再加上专业课程多,而大学化学课程学时较少等,加大了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讲授的难度。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可称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学化学基础知识,此种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由对未知领域的简单的兴趣爱好转变为浓厚的热爱,能够表达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更好地完成对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PPT、音频和视频等的制作,使大学化学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学完能源和环境,让学生就能源资源与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还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学到并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确与化学密切相关。
最后,改善考试方法,综合考察学生成绩。大学化学课程的开设要更好地体现出它的教育意义,就必须将考试的形式由传统的单一化的期末试卷形式向多样化转变。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评定,给出最终成绩。
总之,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背景下,迫切需要开设大学化学课程,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2
[关键词]大学化学 化工专业 教学方法
大学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大学化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1]。目前,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授传播知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因此常常觉得枯燥单调,学习兴致不高。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它的主旨在于: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某个问题等,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这种主动学习方法通常比较费时,而且在较大的班级中组织起来也比较费力,如果组织不当反而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尝试。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体下,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每个讲授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在化工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上好绪论课,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一门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要重视绪论课的讲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绪论课是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通过绪论课,学生应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同时,一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绪论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尤为关键。
在第一堂课上,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对象。由于大学生源广泛,不同省份的学生往往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偏远地区的学生甚至从未进过化学实验室,某些专业、某些学生甚至只有初中化学的基础,而大学课堂的授课往往信息量大、进度快,所以大学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某些学生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
另外,教师要教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讲、针对性地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分组讨论与课后答疑。针对部分不善于与任课教师交流的学生,绪论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手机短信、email等平台进行课后讨论和答疑,缩短师生距离,促进师生交流,要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有助于其今后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提问与探讨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讲授大学化学时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自己做一份课件或者从网上下载相关知识的课件作为自己讲课的内容,通常一节课45分钟下来,该说的内容确实说完了,但问起学生来,很多人还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停地讲课实为辛苦,关键是学生还学不到什么知识,通常面对枯燥无味的PPT课件,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聊天、玩游戏、玩手机等等。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通常教师提出问题后,会随便选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行就另换一个学生。但是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场面:换了几个学生后仍然得不到正确答案。这样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使被叫到的学生感到很尴尬,有的学生因此而害怕上课;另外,某些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会感到放松,不再集中精力听讲,因为他知道老师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对他提问[3]。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提问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提问和探讨相结合。大学化学的教学不同于高中化学的教学,主要是教学相辅,侧重自学,教师在大学化学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主要起着引导作用,真正知识的掌握还是靠学生自学。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应该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分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3-5人/组为宜),最后让每组的一个代表来回答该组认为最准确的问题,并也要说出该组成员对该问题的其他看法,对回答问题最准确的组给予该课程学期成绩加分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较轻松,学生也学到了知识,关键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如何提出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要问得巧,问的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抢着回答。
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与时俱进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举实例作为导语引入课堂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上完整堂课。针对有些不重视学学化学这门课程学生的特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应用化。例如,把“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仿瓷餐具”等等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大学化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可结合当前专业方向和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和最新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和发现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向学生阐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现代高科技并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们就在自己身边。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强化技能训练、规范实验操作,还应建议学校加大实验课的学分,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在此过程中可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去解决问题。很多同学对实验课不是很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挖掘现有实验室的潜力,尽可能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全过程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认真仔细、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五、开放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4]。然而,如果实验课上一个班的学生仅仅根据实验教程指示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直接妨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摈弃传统的实验方法,尝试走开放实验设计的道路。实验的设计必须立足现实,结合校情,既能够反映出当今世界的最新成果,例如石墨烯的制备和表征;又能够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的主要成分)的制备;也可以根据国内外重大事件设计相关的实验,例如根据“三鹿奶粉”案,设计“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并让学生参与到这些实验的设计和可行性验证过程中去,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流程,记录每一个数据和结果,观察和回顾每一个具体实验过程和步骤,分析实验的成败与得失。通过变操作实验为设计实验,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利用化学理论和思维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彦伟,孙广,李海艳,别红彦. 大学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111-112.
[2]王淑涛.上好绪论课,培养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J].广州化工,2010,38(4):247-248.
[3]张桂玲.如何在大学化学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大学化学,2004,19(2):17-19.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3
本科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肩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职能。课程体系构建是本科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构成具有一些共性,比如:从课程模块来看,都包括通识课和专业课;从课程结构层次来看,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教学方法来看,都有讲座课程和研讨课程。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训练专业认知能力和养成专业思维方式的关键要素,蕴含和体现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特色。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思想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近年来,南京大学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思路上一直秉承戴安邦院士的全面化学教育思想,即“全面的科学教育要求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围绕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分析借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化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构建了“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下简称“伯克利”)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也是美国最自由、最激进的大学之一。化学是伯克利的传统优势学科,在O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中,伯克利的化学学科排名第二。
伯克利学制为4年,每学年有3个学期,分别是秋季学期(一般17周),春季学期(一般17周)以及暑期学校。本科生学位要求的最低学分数为120。
伯克利的化学学院有两个系: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和化学系。化学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按知识模块进行构建,由基础课和大量的专业课两大模块组成。根据修读课程的不同,化学系的学生可申请化学理学或者艺术学学士学位,或者化学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本文仅介绍化学理学学士学位要求的专业课程。
上图是典型的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系本科生在第一年主要修读大学化学和定量分析这门课(含实验),或者根据需要修读与高中课程相衔接的化学课程。二年级主要修读有机化学(含实验)。三年级需修读高等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四年级的专业课较多,包括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无机合成及反应、有机化学.高级实验方法或者原子核技术中的化学方法,这几门课均包含理论课和实验。以上课程构成了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这些课程一般为3~5个学分。
伯克利认为本科毕业生应该“熟悉艺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够收集、筛选、综合、评价来自不同领域并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信息;理解研究过程和如何创造新的知识;能够与人合作共事;能够创造性地转换其环境;具有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所必须的技能,并能考虑决定的广泛的社会和伦理意义;能够处理模糊性,能够灵活思考并具有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智识的技能”。因此,化学系本科新生需要参加新生导学课。一、二年级必修的课程还包括数学、物理以及15学分的BreadthElective课程(如阅读写作、外语、人文社科类课程),类似于国内的通识课。除此之外,化学系还开设了培养团队合作(如SupervisedGroup Study和Directed Group Study)和独立工作能力(如Individual Studv forAdvancedUndergraduates)的课程。
对于高年级本科生,除了专业必修课外,还要求完成15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
伯克利化学系开设的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有30多门,一般3学分,包括信息化学、生命体系中的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无机合成与反应、普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实验、高等有机化学机理、高等有机合成、有机化学一高级实验方法、量子力学和谱学、生物物理化学;物理学原理和生命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伯克利能源讲座;生物质能、原子核化学、原子核技术中的化学方法、材料化学导论、生物化学工程实验、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大气化学和物理实验以及量子信息科技等课程。
化学专业建议选修的跨专业课程涉及大气、生物、土木和环境工程、计算机、地球和行星科学、经济、教育、电子工程、政策和管理、力学工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营养学和毒理学,物理、植物和微生物学、公共卫生、统计等多个学科分支,多达200余门课程。另外,本科生还可以选修多达50门的研究生专业课。因篇幅有限,本文不一一列出这些课程的名称。
二、英国剑桥大学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英国剑桥大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之一,素有“诺贝尔奖摇篮”的美誉。剑桥大学崇尚自由、创造性、人文和科技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是将传统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典范。剑桥大学化学专业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2016 TIMES英国大学优势专业中排名第一,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中名列化学专业第三。
剑桥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是经典的学院制。该校有31个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教学由大学的科系负责,主要科系包括艺术和人文、生物科学、临床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等。剑桥大学每学年的授课时间分为三个学期,包括Michaelmas学期(8周)、Lent学期(8周)、Easter学期(5周)。
化学系负责化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讲授,修读不同的化学课程前,要求修读相应的数学、物理课程。另外,学生也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以及其他人文学科。化学专业课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学年课程为模块IA,主要是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与预科课程相衔接,课程包括分子形状与结构、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热力学与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元素化学。另外,要求学生参加两周一次的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安排与理论课程基本同步,实验课程没有单独学分,实验成绩计入相应课程最终成绩。
第二学年课程为模块IB,课程更深入地讲解化学原理。学生有两种化学课程类型可选择,即A类理论与物理化学类课程和B类有机与无机化学类课程。继续修读化学专业的学生要全部完成两个方向的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分别修读A或B类课程。
A类课程包括量子力学导论、分子谱学、对称与成键、分子能级与热力学、电子结构与固体性质,B类课程包括重要有机反应、结构解析、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无机环化学、形状与有机活性、化学生物学导论。对应于A类与B类课程,学生要求每周参加一次或两次实验,实验成绩计入相应课程最终成绩。
第三学年开始时,化学系开设学生化学生涯指导讲座。大三学年学习模块II课程,是在模块I学习的基础上,扩展与深化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模块II课程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5门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其中,4门为必修课,包括无机化学I:结构与成键、有机合成基础、高分辨分子光谱、理论技术,另外一门课程物理化学中的概念为选修课。第二层次有8门课程,包括无机化学II:过渡金属与金属有机催化、结构与性能、化学生物学I:生物催化、化学中的衍射方法、材料化学、统计力学、对称与微扰理论、有机机理研究。第三层次有7门课程,包括:无机化学III:表征方法、有机化学中的控制、大气化学、高分子导论、电子结构、化学生物学III:核酸、核磁共振中的物理基础。
大三的实验课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现代合成化学中的技术,主要是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合成;二是与物理及理论化学有关的实验与计算。两部分实验均为必修。
在大三结束时,学校筛选能进入第四学年学习的学生。第四学年主要包括课程模块III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在学期开始时,学生接受实验安全教育及生涯规划指导。模块III课程包括18门化学课程以及3门其他院系课程(篇幅关系,文中不再列出这些课程名称),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选修8门以上课程。
三、对两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从以上对伯克利和剑桥大学这两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型大学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共性:
(1)课程内容层次和梯度明显。伯克利化学系对本科生实行分阶段培养。课程设置分低年级课程和高年级课程。针对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部分课程设置了引导性或难度较低的课程。如大一年级学生可以先修读层次较低的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这两门课程,再修读必修的大学化学和定量分析这门课。而剑桥大学的化学专业课程则更多地从学科认知规律来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
(2)课程设置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伯克利基本采用化学四大基础课的模式,但本专业和跨专业选修课程非常丰富,涉及很多相关学科分支,这与化学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有关,即“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石油、化工、食品、农业、摄影、制药、生物科技及矿业等相关行业的研发,或者化工贸易、质量控制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伯克利化学专业学生还可以选修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剑桥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前沿性选修课程多,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前沿。比如大四课程模块III的蛋白质折叠、错误折叠与疾病、磁性材料、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发现、固体电极等课程,本身已经具有研究生课程的专业性和深度。
(3)设置导学课程。伯克利和剑桥大学都有针对本专业的引导性课程,如伯克利大一新生需要修读的导学课,主要包括面向新生讲解化学系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学院的图书馆、计算机设备、校友和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以及学校和学院的资源介绍等。而剑桥大学在大三和大四学期初均设置了生涯指导讲座以及安全教育。这类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4)重视实验教学。伯克利和剑桥大学除了专门的实验课外,很多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并且内容与理论课程基本同步。
两校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
(1)授课时段安排不同。剑桥大学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不采用平行授课方式,不是从学期的第一周持续到最后一周,而是采取集中连续授课。比如用3周时间集中把A课程讲完,然后再讲授B课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在1~2个知识模块上学习,课后查阅大量的参考书与文献,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而伯克利则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模式,即一门课程贯穿整个学期。
(2)课程内容构建思路有区别。伯克利的化学课程,特别是专业必修课和国内大多数研究型高校的化学专业设置基本相同,是基于二级学科内容划分的传统模式。而剑桥大学的课程设置抛弃了传统的四大化学课程模式,改为按照知识结构和学科认知规律来设置课程,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
四、南京大学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知与行
对照伯克利和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传统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科学发展、国家战略以及社会产业对多元化创新型化学人才的需求,具体问题包括:(1)现有课程体系缺少导学与衔接课程,缺少对专业的兴趣培养与认知,造成新生存在较长时间的迷茫期。(2)按传统四大化学设置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知识点讲授重复较多,学科前沿内容体现不均衡。(3)在传统课程体系中,交叉课程少,对学生交叉类学科的培养措施不到位。(4)对化学产业人才培养不重视,有关产业素养培养的课程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优化。为大一新生设置了衔接课程,开设新生导学课,以解答学生关于化学“学什么,怎么学,去哪儿”等疑惑。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我们围绕不同主题开设了7门新生研讨课: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能源与化学、化学与环境、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原子与分子的量子世界、高分子材料与社会发展等。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化学科学的基本及核心的理论内容和技能训练,是化学专业学生准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化学专业学生通过自主招生及高考两种模式选拔录取,这两类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差异明显。对此,我们构建并实施了因材施教的两种核心课程体系。
一是普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无化学竞赛经历和专业基础的学生。我们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路进行了优化,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主要是:合并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内容,设立大学化学课程;结构化学由大三调整到大二开设;增设高分子导论核心课程,形成以大学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导论为骨架的核心理论课程体系。
二是针对学科特长生的课程体系。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科特长生通常具有较好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基础。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核心课程进行了调整:融合无机化学与基础物理化学知识,构建了一门全新的化学原理课程;压缩了有机化学授课学时;将结构化学、结晶化学、高阶物理化学内容整合为高等物理化学。通过数理课程学习内容的强化、化学核心专业课程的整合与提升,使学生具有宽厚的数、理、化、生等理科基础,学科视野开阔,专业知识扎实,为在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构建并实施了“基础一综合一研究”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对相应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合并“无机化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为“大学化学实验”;取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专门化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了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这一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为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我们构建了多元选修课程体系:
(1)专业选修课。我们按科学知识单元组织课程,构建了知识体系完整、前沿性强的专业选修课体系,包括高等无机化学、有机合成、谱学基础、近代仪器分析法、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与化学、化学文献、结晶化学、配位化学、催化化学、现代材料化学基础、分离科学、波谱分析、等离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物化、胶体与界面化学、高分子材料制备等。另外,我们委托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选择环境化学、材料加工、药物化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相关院系课程为跨院系选修课。
(2)高年级研讨课和研究生课程。高年级研讨课包括化学与纳米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分子识别与分析、无机交叉领域的前沿发展、有机化学现代进展。另外,我们对本科生开放了部分研究生课程,包括配位磁化学、高分子结构研究法、电分析化学基础、高等有机化学、计算量子化学等。这些课程使本科生能系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让学生了解并思考科学问题的发掘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化学产业类课程。针对化学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开设了化学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化学安全与防护、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商业化、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等与企业管理、市场需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认证等课程。我们聘请企业专家、政府管理人员以及外校师资为学生授课,以体现行业要素,培养学生产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4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老师过度重视成绩。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成绩依然是学校考核学生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全国各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对学习成绩都非常重视,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工具,成为了老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时,很多老师都把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化学知识、反映原理的教学上,从而忽略了化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化学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因此,化学的各种元素、各种物质之间或是轻微反映、或是剧烈反映,小则使物体发生质变,改变物体性质,大则发生爆炸,危机生命安全。因此,化学教学从课堂化学到生活化学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学校配套实验设施不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纵观国内的高中化学教学,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只有少部分简单的化学反应才能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学生记住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但却忽略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初衷。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这与考试制度有关,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有满足实验条件的相关设备、实施。
(三)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较低。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近视率已经达到了75.25%,而美国高中生的近视率为16.72%,美国前后共有将近80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教育下的学生和美国的教育下的学生的差距,虽然近视可以激光医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与国际地位有关,但不可否认,在以考试制度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造成了我国的中学生对化学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还是比较低下的原因。
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必然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化学的反应则是他们尚未探索过的领域,化学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通过“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发现化学、探索化学,通过反应现象的新奇,激发学生对反应原理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主动接近,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二)增加学生的印象。高中的课程比初中要多很多,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犯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而“引导探索”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或是新奇于有趣的反应,或是不解于实验的奇妙,这都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生活,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验能力。“引导探索”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亲身置于化学的氛围当中,感受生活中的化学,亲自探索化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模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的化学实验,可以透过反应现象、反应结果引导学生向未知反应思考,从而增加他们对实验的渴望性,使其经过实验而解开心中的问题。
三、如何建立“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一)设立研究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化学教学一般由实验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组成,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与吸收。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在实验教学还是课堂教学,教师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设立相应的研究情景,让学生在教师设立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或者引导学生再次通过实验解决相应问题。
(二)注重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化学是高中学科中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此时,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同学之间合作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应当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互相合作,共同投入到化学的学习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化学氛围。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们经过合作独立完成,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尝试设想,亲身体验化学奥秘。化学知识充满着无尽的奥秘,可以从空气中取水,也可以从水中分解出能够燃烧的氢气,这些化学反应原理简单,反应生成产物却令人惊奇。在所有的化学反应中,类似这样的反应数不胜数,而且,化学的大部分反应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置换反应,是一种化合物跟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活泼金属能够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分解反应,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化合物能够分解成两种以上单质或化合物,水就是经过点解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想,含氧元素的液体,比如氯酸钾、乙醇等满足一定的条件是都可以分解出对人类很重要的氧气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条件恰当地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亲身参与到化学的生活中,从而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紫洋,吴华婷,林深.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1,(02):8-12.
[2]胡久华,王磊.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0,(03):46-50.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5
一、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考
1.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
《无机化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相比,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加上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使得很多大一新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很吃力,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解大学课程的讲授特点,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大学化学学习。另外可以邀请一些教师、学者或优秀的高年级同学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帮助大一新生解除迷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让学生明确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零碎且理论性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很难。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获得无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化学趣味实验、实验技能大赛等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充满激情、幽默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5.把科学前沿引入无机化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无机化学中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讲述给学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电化学一章时,可以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制氢等新能源技术。同时在无机化学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讲述“法国王子”德布罗意两页左右的博士论文,薛定谔如何建立波动方程,还有我国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戴安邦先生,等等,这些化学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6.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演示效果,学生感到直观、清晰、新鲜,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习兴趣浓厚。例如无机化学中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等内容都比较抽象,若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用二维、三维动画模拟显示[3],就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翔实、通俗易懂,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7.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无机化学知识点分散、概念多,原理较抽象,教师应钻研教材,吃透学生,精通教法,讲解透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向同行学习,学会反思,克服庸、懒、散心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二、关于学生如何学的思考
1.应加强自主学习。
《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入学后面对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零碎、抽象,理论性强,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此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积极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善于归纳总结,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抓住关键,构建完整知识结构体系。
《无机化学》课程让大一新生普遍感到“难、杂、乱、多”,其内容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初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配位化合物结构基础知识,酸碱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而后者包括ⅠA至ⅦA族和零族,ⅠB,ⅡB,ⅣB至ⅦB族和Ⅷ族,ⅢB族和La系、Ar系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4]。学生学习时应该分清主次,抓住各章节的重点,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连点成线、构线成面,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3.多看参考书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除了学习无机化学课本内容外,学生应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多看参考书或合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开拓学习思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质量。
4.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除了要学习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聆听学术报告、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素质,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会合作交流。
《无机化学》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加强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6.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由于环境、角色、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的转变,很多大一新生入学后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因此应尽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熟悉校园的环境,多与老师、同学接触沟通,参与院、学校的社团和各种活动,克服自卑心理,重新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力拼搏。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6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而高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性的和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的化学实验课程,它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外,还能让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和多种化学研究方法,将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科研、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综合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的后续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验课程。
二、实验教学理念的确立
长期以来,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即学生按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注重素质教学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尤为重要。
对于化学学科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施开良等分别在国内教育类杂志上发表文章,探讨培养的模式和思路。文章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转型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将系统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综合化学实验开设成实验时间开放式、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式、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训练,低年级学生着重抓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即基础化学实验;高年级学生着重抓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训练,即综合化学实验,在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自身课余时间,做出实验时间自主安排,实验内容自主选择的调整。
1.实验时间的全天侯开放
实验时间的开放关系到实验室、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第一步。实验在综合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中配备了实验所需的共用仪器和常用分析仪器,确保这些实验仪器的全天候正常运行,实验指导教师全天候到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试验时间进入实验室试验,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都有仪器原理、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等的简要介绍,在教师指导后,由学生独立操作这些仪器,对实验中制备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表征。
开放式实验室虽然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一致好评。但制约因素较多,尤其在学生一人一课表的情况下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做出下一步改革计划,开发开放实验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教师在网上开出的实验和指导的时间,学生通过网络完成实验内容选择和实验时间的预约登记。
2.优化实验内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鉴于综合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和重要性,在开出实验时,第一,精选实验内容,只保留极少部分应熟练掌握基础操作的经典实验。第二,保持实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结合专业与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基础性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做到实验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使系统完整。第三,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在必修经典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在一学期中开设12~14个综合实验,其中必修基础性综合实验6个,创新型综合实验每位学生选做3个,具体选择所做实验的个数,按教学计划实验学时数自行确定。
3.开设研究型实验
对于研究型实验,在教材中略去了翔实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只给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设计提纲,学生需先查阅文献、设计实验,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主动性,多次实验直至成功。
4.实验考核办法改革
考核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从实验预习、实验态度、课堂纪律、卫生习惯、操作规范、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实验报告撰写等都将列入考核范畴。
四、总结
实验时间开放式,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式、设计性和研究性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实验内容、时间和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自主决策和实验自行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把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开设成灵活性强的多层次实验,尽量做到实验内容每年更新,使具有学科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充实到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中。这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研究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1]Sm ith M B,M arch J. Advanced O rgan ic Chem istry: React ion s,M echan ism s and S tructu res. 5 th ed. N ew Y ork: JohnW iley& Son s.2001.
[2]邢其毅,周政,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胡宏纹.有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张黯.有机化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大学化学,2002,17(6):8.
[6]黄乐览,施开良,童叶翔.大学化学,2003,18(4):14.
[7]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中国高等教育,2003,(17):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