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字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数字技术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技术;视觉传达;创新应用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实践生活之中的行为方式、生活模式、思想意识有极大地改变。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应用,突出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能够给各行业的发展进步奠定良好条件。从视觉传达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融合数字技术手段,还需要丰富理论基础条件。由此一来人们在实践生活之中,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形势,将技术手段改进与优化,将人们的知识水平提升,在理论、空间等各个方面,都能展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产业发展由此得到保障。

1计算机数字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情况

数字技术是新时展的产物,对人类现代社会产业更新与改革有关键作用。从视觉交流设计相关领域来看,数字技术有自身的优势,技术应用价值也相对较高。视觉交流设计早期起源于西欧,在19世纪末年逐渐扩大化,并扩展到美国以及欧洲地区[1]。早期国外在设计研究阶段,会注重科学创造性的思索,并探索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实现现代设计理念的应用,设计师的想象力、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视觉艺术的发展范围扩大化。在视觉交流设计阶段,将人类语言以及情感思想注入其中,赋予产业新的生命力。在视觉媒体设计阶段,通过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以及情感传递,逐渐演变成现阶段的视觉传达专业。现如今科技手段不断发展进步,艺术创新发展过程中,获得诸多的技术条件,艺术发展获得推进力。在视觉通信设计的过程中,最初是平面或静态的传递方式,现如今是三维动态传递的形式,将视觉通信媒体,从单个媒体,走向多媒体组合的形式,视觉传达领域的发展由此得到保障。

2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阶段的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科技革新并拓展创新,数字化时代有发展变化,社会进步与发展获得有利条件。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会发现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能够给视觉传达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视觉传达最终实现多元化、创新性的发展目标,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提升人们的观赏体验,艺术产品展现形式不同,并影响人们的感官变化以及审美品位,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期间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字化技术优化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播观念从最初的真实媒体,走向数字信息媒体的过程,个体媒体变成多媒体形式,本身就是利用视觉媒体与人沟通的技术形式,在数字化的产业发展形势之下,视觉传播设计有所改变,将新媒体技术与艺术传播设计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多半是通过胶片延续的方式,这种传统媒体形式,主要是使用单向传播的方式。视觉传达最终的效果简洁的呈现,未能实现立体化传播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形式整合,在信息处理、传播、分析的过程中,技术应用效果较好。分析技术表现手段以及技术效果,艺术作品有更加丰富、立体地展现形式,此时视觉感染力也不断增强。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少企业以产业,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会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技术产品视觉展现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产品视觉交互的目标,给大众提供不一样传播形式的产品信息,将产品推广渠道扩大,提升技术应用效果。

2.2丰富设计内容,实现艺术化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将视觉传达的内容调整,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使用传统的静态设计的方式,有数字计算机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形式更为复杂多样,利用动态化的形式,将非物质的对象呈现出来。使用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设计师,实现这种创造力的呈现,是一种技术优化的方式。数字技术应用更为丰富、趣味的展现形式,给艺术家或设计师提供创作自由的机会,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丰富有趣,且设计形式更为艺术化。数字计算技术在视觉传达过程合理利用,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或心灵空间的探索,现如今人们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个性化,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传统材料设计转变为技术设计的形式,不仅能为产业变革提供基础条件,显然也是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技术应用效果不断提升。

2.3数字化新的视觉传达形式

将不同维度的艺术设计方式应用,数字技术有恒定的审美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围绕数字视觉开展艺术设计,将视觉传达的范围扩大化。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较为局限,将设计体系更新之后,观众能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在科技手段影响之下,人们对传统视觉传达产业的认知发生改变。从电视节目、视频媒体内容实际来看,不少视频场景,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但是会受到人物、场景、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视频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足,最终作品的视觉吸引力有限。在超现实题材和虚拟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有一种局限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会导致技术应用问题。现如今我国的数字动画不断发展,人们更喜欢观看超出想象的艺术场景,而数字技术有自身的应用优势,融合视觉传达,能够将技术应用效果提升。

2.4实现科技与文化融合,协调发展

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环节,利用技术手段融合文化内容,将视觉传达的新形势体现。最新的技术表现方式,是将技术与艺术有效融合,在应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融合要点突出展现,两者彼此之间能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技术手段能够给艺术展现,提供科学可靠的方案,艺术展现形式更为理想化。从艺术发展实际来看,新的产业发展形势确立,市场对艺术文化有新的追求。因此从事艺术设计,也需要更新创作理念,合理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现阶段人们在视觉艺术展现期间,有较为严苛的艺术形式的要求,将现代社会技术与艺术手段融合,能够给产业发展奠定良好条件。3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的创新应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设计师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将语言、声音、文字等有效融合,在艺术作品创新的过程中,将视觉传达效果提升,使得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展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突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质

现代社会视觉传达技术应用范围扩大化,艺术设计形式多样,且产业融合方式拓展创新。要将产品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应用,设计师在实践阶段,需要融合数字技术手段,将设计工作与生产实践有效联系,这是因为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有数字技术的支持,能实现非实物艺术形象的构思,但仍然要围绕生产实践要求进行。需要优化产品设计形式,并将产品功能性突出展现[2]。由此可见实现视觉传达个性化,本身就是根据艺术设计自身定位,突出设计要点,并融合产业实际的个性化产品构思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消费者需要,完成新产品的创新设计。确定产品定位之后,有效把握产品设计的整体感觉,能够创新设计领域,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有效融合,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在视觉传达设计阶段,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多元化、个性化的产业发展目标确立,能够完善设计理念,做好各类设计信息的整合利用,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融入特色设计技术或理念,能提升行业竞争力。应用数字技术手段,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多元化设计与个性化融合,追求多变以及创新,是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必要措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技术形式,将创新设计方案应用,将创意表现方式突出展现。利用这种技术方法,能够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应用,个性化特征由此展现。因此要考虑新技术应用方案,同时也需要将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策略应用。

3.2围绕教育以及人才发展的相关工作

数字化时代背景之下,视觉传达与一般的社会产业一样,需要将创新技术形式应用,转变设计理念并应用思维创新的方式,将视觉传达的效果提升。实现教育创新思维的应用,突破视觉传达产业的发展局限性。将创新设计理念合理利用,让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视觉传达产业发展阶段,围绕人才的需要,调整工作模式极为关键。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阶段,围绕创新基础要求,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质量,会影响设计人员教育设计以及教育能力发展实际要求。为实现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数字技术合理利用,将日常设计以及数字技术有效结合,要完成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设计师完成视觉传达价值进行深入思索,并判断产业发展的价值。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高校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艺术设计实际融合,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促使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化发展,围绕实践要求,实现优质艺术作品的创新。

3.3融合科技手段,宣扬民族文化

现如今科技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关键影响,不局限于数字技术手段,其他技术也能给视觉传达技术提供新的思维方式、理论条件以及工艺程序等。我国的经济、科技不断发展,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印刷出版、刊物宣发等工作开始,走向现代影视、新媒体领域之中,视觉传达技术更新,追随时展创新技术形式[3]。但是技术人员在使用视觉传达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将现代化的流行元素融入艺术设计过程,同时还需要将数字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先决条件,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将东西方艺术文化优势融合展现,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能有效融合先进的艺术手段,将数字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目标有效落实。现如今在视觉传达设计阶段,还需要将富有特色性、标志性的文化应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将视觉设计统一,契合全球化的发展目标,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探索创新生产、技术优化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按照视觉传达民族化的发展要求,不仅要将国际竞争实力提升,还需要展现民族特色性[3]。现如今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不妨从视觉传达设计入手,探索数字技术有效融合,实现视觉传达设计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追寻更好的发展道路。

4结语

现如今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在商业以及文化领域之中,随处可见数字技术的身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为数字技术而发生变化,探究技术优化策略,提升设计技术应用效果极为关键。在视觉传达设计阶段,将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能够给视觉传达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探索技术突破应用的方式,将现代化的视觉传达技术有效融合,是未来视觉传达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形成特色的产业,更好的服务于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之中,创造更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碧云.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视觉传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6):107-108.

[2]马越.计算机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包装与设计,2010(4):100-101.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2

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强大的设计功能

在美术设计领域,计算机是先进的设计工具,具有声图并茂、信息存储量大、 展示便捷、图像生动逼真、动感效果,传统的美术设计难以企及。同时计算机美术设计具有方便的修改功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改革和创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从而为它不仅能够是传统设计所达不到的,同时修改起来尤其方便。作为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人类生产生活环节的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计算机美术设计给设计师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设计时间,并且有效拓展了想象空间,由平面设计扩展到三维立体设计以及网络动画设计以及影视制作等。

2、丰富多样的美术设计软件

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美术设计软件的丰富多样上,例如广告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Google Picasa ,能实现对照片、logo 标志、广告、图片的设计等,同时还能增加图片的效果处理。建筑施工图设计如AutoCAD、3DMAX 等,室内外装饰设计效果等。发展成熟的美术设计软件为美术设计提供了完善的调整和设计方案,通过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画面的调整,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快速修改而不需要重新绘制着色。计算机的编辑操作模式实现了对传统美术设计的超越和发展。传统美术设计中,容易由于一点失误造成整体工作的报废,计算机的美术设计则有效避免了废稿,节约了设计者的时间和精力。

3、海量存储的设计素材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以及海量存储的特点,致使美术设计者能轻松获取素材。同时也可通过计算机美术设计实现传统美术设计不可能实现的效果,将以前的创作设计应用到新的创作中去。计算机对于美术设计作品可以进行海量存储和网络信息化使作品出版、传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计算机美术设计也推动了整个美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了美术设计者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二、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主要针对二维空间中的元素进行布局和组合的设计,诸如文字的字体设计、插图技术、版面的编排等,这些内容都是用来传达各种信息的,所有在二维空间中实现的设计都属于平面设计的内容,当然平面视频除外。平面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印刷,诸如数据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版面设计等,都属于平面设计的相关内容。平面设计看似局限在了二维空间,但是设计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除了以上的广告、书籍、插图、版面的设计以外,还包括海报设计、摄影等,同时还包括视觉传达等。平面设计不仅应用到了计算机数字技术,而且还朝着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势必会促进平面设计的跨越式发展。

三、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在20世纪80年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电脑的软件与硬件逐渐应用到了平面设计工作中。在开始的阶段,平面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的日益显著,鼠标与电脑桌面逐渐应用到了平面设计工作中,尤其是鼠标的应用,促进了平面设计的飞跃,使电脑操作异常简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中逐渐出现了各种数码设备,这些设备在电脑辅助设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设计工作人员的平面图像处理观念。各种早期研发的设计软件逐渐被淘汰,各种新的平面设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先进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四、计算机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尽管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给平面设计带来了生机,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的素材与设计方法,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数字化平面设计也展现出一些不和谐、缺乏人性化的特征。首先,完全数字化的平面设计缺少一定的设计理念。在IT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软件自带的功能日益强大,设计软件的操作越来越容易,许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其次,完全数字化的平面设计过于依赖电脑。许多工程设计师将电脑作为设计工作的唯一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用电脑彻底取代了手工,设计师对电脑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甚至将自己转化成了电脑的工具,对自己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阻碍作用。

当前,数码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码时代与我们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许多设计工作人员曾经拒绝过对电脑的使用,但是他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计算机数字技术必定是未来设计领域的主导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平面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实现了远距离的沟通,对于顾客而言,能够使得千里之外的设计师为自己服务,而且还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设计师,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远距离综合在一起,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了顾客的参与度。因此,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缩短了设计师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在平面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人员几乎已经摆脱传统的手工劳动,设计的时间大大缩短,诸如手工设计一组标准的字体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而使用计算机则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即可,而且还比手工设计的精密。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设计的效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设计效果明显比传统手工设计要好得多。

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相比,计算机技术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可逆性。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平面设计,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对设计错误的更改,而且不论什么时间发现了怎样的问题,都能够充分发挥可逆性这一特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数字技术还能够对设计中的图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资料与时间的严重浪费。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3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的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方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一、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而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各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存储,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二、数字图书馆产生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增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现在需求。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它,方便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的限制。

数字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也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一系列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也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三、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角度出发,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的若干关键技术如下

1.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模型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必须有统一、规范和系统化的模型作为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的理论指导和前提。对数字图书馆模型的研究,根据建模侧重点不同,可以将系统模型分为: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这五种模型各有所长,如何将其结合和统一,形成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对完整刻画,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2.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

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迅速发展,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已显得非常更加重要,如何有效、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各种需求,是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资源管理的机制和策略、管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等。

3.分布式多媒体同步

在数字图书馆的通信中有时不仅需要实时、等时地传输多媒体数据,而且需要各种媒体对象间保持时间和空间的同步约束。实时性、等时性和同步性是多媒体通信的基本特点,也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同步性要求各种媒体在传输后仍然保持原来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关系。目前国际上关于多媒体同步模型的研究可分为时间线模型、层次模型和参考点模型三大类。各种媒体信息时态关系的研究也是多媒体同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媒体同步模型的研究较深入,人们提出了很多模型,但还没有一种比较完善的、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通信要求的分布式多媒体同步模型。

4.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是以有效管理大量多媒体数据和相关信息为目标的数据库系统,它是开发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多媒体、图像处理和识别、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图书馆的媒体资源内容的组织方式将与传统的方式不同。其内容将按照用户需求挑选的高价值知识内容,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变成需用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它是一种有很大增值、有序的知识库,会出现新的知识产权关系。数字图书馆将资源分为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对象数据是指数字化的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元数据则是那些描述和管理对象数据的数据。对象数据呈分布式存放在各地的资源点内,元数据则有必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中心的超大规模服务器上,用户查询时,中心调度系统通过元数据调度各对象数据库数据以提供服务。

5.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是多媒体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最新热点。所谓基于内容的检索是指根据媒体对象的语义和上下文联系进行检索。特点在于: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特征。即对图像、视频、音频进行分析和特征提取,利用这些内容建立特征矢量作为索引进行检索;是一种基于媒体多维特征进行的近似性匹配,是一种信息检索技术。该技术将支持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数据库中以用户可以接受的相应速度查询到所要求的信息。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化测绘;工程测量;现代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更新,工程测量行业也进行了不断的变革,由最初的简单调绘、平板成图到今天的计算机数字化、网络化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并随着计算机数字化的发展在逐步走向成熟。

在工程测量中,不论工程项目的大小和类别,如:线路测量、施工与竣工测量、变形测量、公路测量和工程地形图测绘等,都离不开测量技术的支持。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同时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来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工程测量同样重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工程测量长期依靠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老三仪”进行工作,新技术的应用较局限。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逐步扩大应用,向“老三仪”告别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测绘技术的核心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光电测距技术。

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卫星定位技术又分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一)GPS(静态)定位技术

GPS(静态)定位技术比常规方法适应性更强,网型构造简单,不受天气气候等影响,即使离已知点较远也可以连接,而且不受天气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还解决了点与点不能通视的问题,广泛应用于大型控制测量。

(二)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实时动态测量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锭—调制解调器,将其观测值及站点的坐标信息用电磁信号一起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同时本身也要采集GPS卫星信号,并取得观测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瞬时地给出精度为厘米级(相对于参考站)的流动站点位坐标,它广泛用于控制测量、线路中线定线、建筑物规划放线、用地测量。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RTK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例如,在引水式工程中,特别是长距离引水工程,明渠引水对地貌的损坏很大并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将会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施工阶段都采用RTK测量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工程所面临的地形地势、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去大量的人工控制复核,大大减少甚至省去中间过渡点的测量,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GPS测量得到的数据精度很高,大大方便以后的工程建设。

二、光电测距技术

光电测距技术主要应用在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设备上。

(一)全站仪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及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测量仪器,用它可准确、高效、方便地完成多种工程测量工作。它不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操作简便,还带有丰富的内置软件,具有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测绘、测试、监测等领域应用日渐广泛。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测速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是指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电子记录器组成的,可实现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计算和自动记录的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地面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进行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实现测绘的数字化。它的优势存在于数据处理的快速与准确性。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外业计算、记录和外业工作时间,而且还提高精度。应用有很多种,例如:数据采集、施工放样、后方交会、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等。

(二)电子水准仪

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是在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条码标尺,各厂家标尺编码的条码图案不相同,不能互换使用。目前照准标尺和调焦仍需目视进行。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象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尺条码又被成象在光电传感器(又称探测器)上,即线阵CCD器件上,供电子读数。电子水准仪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把由标尺进入望远镜的条码分划影像,用行阵探测器传感器替代观测员的肉眼,从而实现观测夹准和读数自动化。测量作业时只要将水准仪概略整平,补偿器自动使视线水平,照准标尺并调焦,按测量键等4秒钟后,在显示器上即显示h和d。每站观测数据在内存模块或PCMCIA卡上自动记录并进行各项检校,仪器可设置自动进行地球弯曲差和大气垂直折光差改正。它与传统仪器相比有以下优点:读数客观、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

信息化测绘是计算机数字化测绘的延伸和发展,是信息社会测绘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空间数据生产的劳动强度极大降低,技术含量极大提高,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历史将有力证明:建设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工程测量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殷切期待工程测量行业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数字电视 内容管理

虽然当下可供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但电视依旧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数字电视的诞生和普及,更是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对电视节目的不同需求。但随着电视数量的增多,节目源的扩展,其数据量更是与日俱增,因此为提高数字电视内容管理效率和质量,逐渐引入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并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了良好效益。

一、在数字电视内容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电视传播行业不仅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其中数字电视的普及虽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但也饱受数据量的困扰,毕竟其有着非结构化、海量增长的特点,因此在构建节目存储系统后,数字电视内容管理不仅要更易检索和使用,也要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以便更好的适应日后需求[1]。

而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这一由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衍生而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分布式服务器的管理系统,不仅性能优越,而且适应性强,具有复制数据的功能、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开放性的结构,从而有助于有效、经济信息方案的开发,这样的话,基于计算机数据库的数字电视内容管理系统便拥有更为全面的编目信息、合理的编目结构、灵活高效的检索、强大的统计维护功能以及较为完善的用户功能,显然能够满足数字电视海量数据的管理需求[2]。图1为该系统结构部署。

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数字电视内容管理中的运用途径

(一)运用于系统管理工作站

计算机数据库在系统管理站中的运用,主要是负责管理系统资料、节目数据的部门、级别、权限等。如针对用户管理,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结合用户情况设定部门类别和权限,其中一个用户可同时归属多个部门,如需变动责任,只需更改部门权限即可,像普通用户这一角色一般具有查询、浏览、下载申请节目等权限,可见系统访问相对灵活、安全;针对部门管理,可通过部门与用户关系的设置对部门作增加、删除、增加等处理,并赋予部门一个或多个角色;针对角色管理,可以工作流程中的环节分配设置角色,然后将工作职能赋予指定用户一个或多个角色,如此一来,用户对管理系统便有了使用范围,从而确保了系统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3];针对级别管理,可根据不同性质、保密程度的节目资料加以分级存储,以此使得用户结合自身权限访问相应级别的节目,但若想实现管理的智能化,还需配备可靠的对外接口,以便有效对接智能IC卡系统;

(二)运用于编目工作站

为全面完成电视台所绑定的节目素材对象,编目工作站便需要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编目系统。此时基于插件安装方式的卫星收录、编辑工作站不仅可以自动提取编目信息,而且可成功绑定视频、音频等文件,其中在二次编目的作用下可实现利用数字化媒体资源加以标引和著录,并结合完整的文字描述促使音视频素材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媒体资源,因此经编目系统可完成文字描述的著录和数字媒体的分门别类,换句话就是实现数字电视内容管理的重要基础。

(三)运用于审核工作站

运用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数字电视内容管理系统审核工作站,主要涉及音视频内容和编目内容的审查,即在二次编目完成和提交后自动交由审核系统,然后审核人员根据文字、视频等信息的在线浏览,确定编目内容的录入是否准确无误,以及所采用的音视频是否与采集的内容相互匹配[4];此时未通过审核的节目会与审编意见自动返回,并作采集整理和重新编目处理,而经审核合格的节目可由用户检索并储存于磁带库中。在此基础上,审查人员还要负责浏览、对比、审查编目条目,并视情况予以标记,以便其他系统通过查询标记进行进一步操作。

(四)运用于下载审批工作站

由于用户在低码流文件的检索和浏览期间,也可对节目进行自定义下载,此时便涉及下载审批这一环节,即对用户所需下载的节目片段加以审查,具体可结合实际实施多级审批。通常保密程度高的媒体资料需要进行逐级审批,急用素材可由用户定制而将下载审批步骤跳过;待审批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排序下载节目,高码流节目也会回至存储透明区,而用户也可对下载进度、历史记录、缓冲池等进行查询。此外,负责下载审批的专门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下载审批工作站数量以及具有该权限的用户数量。

三、结束语

数字电视内容管理绩效对于电视台而言意义重大,而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运用其中,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必由之路。虽然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其会面临更多的新要求、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创新,推动数据库技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开荣.关于电视台数字内容管理关键技术的几点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 2010,(03):19-20

[2] 孙艳红.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查询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15-16

计算机数字技术范文6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计算机网络 安全防护技术

引言

目前,国内对电子图书馆的使用还处于较低层次,人们在使用电子图书馆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电子图书馆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对相关安全防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处于开放状态,相关网络病毒很容易进入,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瘫痪。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电子图书馆进行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1.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就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确保数字图书馆内部的组成部分不受病毒等有害物质损坏,从而确保各个程序有效运行,且在相关数据信息传播过程中,数据信息不被盗取或者阻碍等。

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保密性,所有相关信息在储存、传输及浏览过程中,不被外界因素侵害;(2)完整性,确保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途径损坏;(3)实用性,电子图书馆主要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快捷服务,因此,要确保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病毒传播带来的安全问题

网络病毒作为计算机系统最大的危害因素之一,一旦系统被病毒入侵就会导致相关数据损坏或者丢失。此外,网络病毒还可以入侵电子图书馆的硬盘,并且可以盗取或者破坏硬盘内储存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阻碍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作。病毒的入侵还会导致信息数据传输异常,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2.2非法破坏电子图书馆系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对电子图书馆系统进行破坏,对硬盘内储存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盗取,严重时会对相关系统进行破坏,因此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3.数字图书馆安全防护措施

3.1采用预防病毒的安全防护技术

现阶段对数字图书馆危害最严重的就是网络病毒,因此,使用一些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是进行电子图书馆网络保护的主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安装反病毒装置,从而提升电子图书馆的安全性能,并且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储备,避免不安全情况发生。

3.2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使用安全加密算法,把重要相关数据信息转换为密码文本,这样即使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拦截,也很难进行破译,确保数据传递的安全性。加密算法又被简单地分为相应密匙加密算法和显示密匙加密算法,相应密匙加密算法较为简单,指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算法,一般使用在对数据信息要求不高的行业;显示密匙加密算法比较复杂,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算法,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大型企业中。电子图书馆一般使用相应密匙加密算法。

(2)随着信息计算不断发展,国内已经研究出信息伪装安全防护技术,对不法分子可以进行攻击,还可以避免电子图书馆信息数据被破坏,简单来说就是将相关文本、图片等相关信息进行隐藏,从而达到预防保护的目的。

(3)水印安全防护技术,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将相关信息数据隐藏在水印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3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现阶段最流行的就是网络防火墙,可以对电子图书馆的网页进行监督和管理。网络防火墙具有监督管理电子图书馆信息不受侵害,并且可以在非法手段干扰数据传输时,对传输的信息流量进行控制,尽可能控制在预期传输轨道上。网络安全防火墙能够阻止外来危险源的攻击,不管是在系统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对电子图书馆的持续稳定运行有很大帮助。

3.4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人服务,确保用户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用户的安全防护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注册和鉴别,避免非法手段危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2)对用户进行安全危害等级划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用户的威胁等级进行划分。现阶段使用的用户安全认证手段较为简单,很容易被非法手段入侵,因此,提升用户认证标准是很重要的。

结语

现阶段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因素较多。因此,为了确保数字图书馆能够安全有效地为人们服务,对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手段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友红.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与防护策略[J].电子测试,2014(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