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1

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辅以一定的外围简单电路,通过GPIB、USB以及串行通信口,把现有的测量仪器连接起来,并通过编程人员开发针对测量过程的控制软件。测量者只需要把仪器与设备正确地连接起来,向汁算机发出简单的操作指令就可以实现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和记录的全过程。

1、作为COM 组件的测量仪器

在软件开发中,可以先将仪器设计成COM组件。仪器的功能在C()M组件设汁中要全部实现并给出相应的接口函数,在虚拟仪器软件中通过调用这些组件来实现对具体仪器的操作。这样,编程人员在开发虚拟仪器控制软件时可以把具体的仪器当成组件来对待,通过组件的各个函数来完成实际仪器的各个指令操作。这样做不但容易对硬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错,而且一旦硬件更新,开发人员只需要作针对C0M的升级维护即可。

以某型频谱分析仪为例,设汁测量某信号在控压变化范围内的杂散值的过程:

1) 首先调整频谱仪到对数坐标系,并根据该信号的变化范围设定频谱仪的中心频率及合适的带宽以保证频谱仪在控压变化范围内可以捕获信号.这样实现了测量杂散初始化的子过程;

2) 在不同的控压点读取带宽内信号主瓣外的所有信号,以最大的旁瓣值作为杂散值。为了避免信号的白噪声影响杂散值的测量.采用同一控压点测量若干组信号用软件求平均的思路.平滑白噪声引起的信号起伏,取平滑后的杂散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实现了测量当前信号杂散值的子过程。

该型频谱仪在连续测量若干组信号求平均的过程中,相邻两组数据测量之间有一个工控机与频谱仪通信的时间,这就削弱了信号的时间相关性,不利于平滑白噪声。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引入了可以作均值测量的频谱仪,工控机只需读取均值测量后主瓣外的所有信号最大值作为当前信号杂散值即可。按上述思路重新设计频谱仪COM组件,测量杂散值的过程还是按照上述的测量流程图,虚拟仪器软件调用更新后的组件,程序员甚至可以不用改虚拟仪器软件中的一句源代码。

对同一信号改进前后软件测出的杂散值分别为-76.3dB和-78.2dB,而用标定设备测出的值为-78.51dB,改进后软件的测量值更加准确。

2、采用Access数据库作实时测量存档

在测量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因为突然断电、计算机病毒发作等一系列不可预期的故障导致测量过程意外中断,但此时用户测量可能还没有结束,也没有大提交测量报表,而在系统内存中的数据将会全部丢失,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对用户的所有测量结果做一个实时的数据库备份。

对用户测量全过程进行监控的数据库采用全部内存变量存储的方式,包括用户的设定量、用户的测量结果、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测量结果的自动评判,都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字段。在用户进行虚拟仪器操作时。每新测量一个产品都会以用户填入的产品编号及测量时间新建一条测量记录,操作过程中实时地把用户的操作及结果同步提交到数据库中,只有当用户全部测量完毕并保存报表之后,该条记录才被删除,否则记录予以保留,留下来的某条记录即为某个非正常退出系统的实时测量存档,这就是系统实时测量存档的过程。当用户下一次打开虚拟仪器软件时,软件会自动加载该数据库,如果数据库存在数据记录,则在加载操作界面之后会提示用户有以前未完成的任务,让用户选择是继续未完成的任务还是删除某次不全的测试记录,如果选择继续则会给出未完成任务列表,让用户选择开始某一次未完成的任务,用户选择后会自动把数据库里对应的值恢复到虚拟仪器操作界面,恢复某一次意外状态前的结果,这样通过系统的问询及用户的选择,实现了加载测量存档的过程。当然,如果用户也可以选择删除某些不全但不想保留的测试记录,对存档数据库进行清理,同样也可以选择全新测量,开始新的操作。

虚拟仪器软件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系统性能评价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工程施工 成本控制

文章通过有效的对项目工程成本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施工管理流程,设计责任机构进行监督,树立整个工程施工队伍的成本管控意识,使得每个人对责任进行分化。在详细工程管理上,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编辑好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成本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加强对施工责任分包的管控,增强对合同的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计划分解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是通过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制定的,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过程中,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切实有效的组织、控制、实施等管理手段,并时刻进行考核,从而增强整个工程经营管理的效果,完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制度,提高审查水平,降低工程成本,以节省工程成为为主要目标,创造最大化、最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建筑工程在项目进行中对于成本的管控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每一个环节,其中包括发展阶段、设计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最终使用阶段。工程经过实践的表现可以看出,决策与设计两个阶段是对于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而其成本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而施工阶段却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成本支出的最大阶段。因此,只有加强对设计阶段的投入和管控,才能使后期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降低。

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的标准和应用范围分类。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成本,达到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的时候,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尽力挖掘降低成本能力,切合实际制定通过主管努力可能达到的合理成本。

2.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项目、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还对固定费用也要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全体参与者建立成本意识,参与控制,只有认识到控制的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具有合作精神,在共同协力下,使成本自始至终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工程项目的每一项活动都涉及施工成本,全员成本管理可以降低以至消除各种无效和低效的项目活动,节约项目实施成本,增加项目实施效率,提高利润。施工企业所创造的高效率、高质量以及合作精神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形象和商誉,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要重视项目的中间控制,施工准备阶段是目标成本计划的编制,竣工阶段时盈亏已成定局。

4.例外管理原则

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5.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原则是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6. 责、权、利结合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享有成本控制权利的同时,要对成本控制负责,既要对控制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又要实行有奖有罚,做到真正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流程

第一,工程资源计划分类的编制:通过分析和识别,确定出工程需要投入的资源种类、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等少、资源的多少,从而确定出能够充分保证工程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源的清单和计划安排,尤其是把人的资源准备好,优秀项目经理的配置,精干的管理班子,是整个成本控制的灵魂。

第二,程施工成本估算:工程施工成本估算是指根据工程的资源种类需求计划和各种工程所需资源的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信息,估算和确定出工程各种活动的成本和整个工程全部成本的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第三,工程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的细化编制:成本预算就是为了确定测量工程实际绩效的基准计划而把整个成本估算分配各个工作项上去的过程。工程施工成本预算计划是按照时间阶段给出的工程成本的预算计划,这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线。一般这种分阶段的成本预算基线是呈“S”曲线分布的。工程的成本预算中重要的是工程成本预算的高低,通常,工程

的成本核算计划并不是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会造成由于成本预算过低而出现工程实施资源供给不足,从而使工程的质量或效率下降。当然,工程的成本预算也不是越高越好,这样虽然工程实施的资源供给会比较充裕,但却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浪费,使工程的实际成本高于实际需要。

第四,工程施工成本预测与偏差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预测与偏差控制是指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将施工的实际成本控制在工程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并且随着工程的进展,依据工程成本的实施发生情况,不断预测过程成本的发展变化趋势,不断修订原先的工程成本估算,并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理论工程的总成本进行合理预期的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和过程。

四、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就是对工程的资金支出进行核算和监控。成本控制工作是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的基础上开展的,它是根据各项工作需要的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进行比较,对成本费用进行评价,并对未完工程进行预测,使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的工作。并且全部把控制的内容制成表格,以分项工程为计量单位马上核实对比,或在以时间为计量单位如一周一例会进行讨论。降低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减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必须加强施工成本预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几方面的工作。施工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前提,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做好项目经济核算工作及制定出施工阶段成本计划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施工成本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支出与工程施工无直接关系,主要是由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来决定。

五、结语

一个工程项目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业主对该工程项目的正常功能需求,同时也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这种最优化体现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就是进行成本管理。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失控的原因,并对该阶段成本管理的对象进一步明确,提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参考文献:

[1]万承茂.控制施工成本要把好四个环节「M].建筑,2004,6:50-51.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办公楼宇 安防监控系统 设计

1 安防监控系统的内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作为办公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安全配备。为了维护办公楼宇的正常次序,有效处理和应对各种应急事件,办公楼宇物业部门都高度重视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当然,安防监控系统的配置是根据具体的使用用途和投入预算来决定的。但是不管如何配置,一套优秀的安防监控系统都离不开持久的维护和建设。

安防监控系统是一套系统,有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该系统的关键是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处理,因此该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一同构成的。通过子系统的运行,能随时掌握所监控范围内的各类突发状况,从而提高我们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系统的前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以及数据保存设备,其实管控安防区域的各种安全状况,让物业管理者能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指示,极大提高办公楼宇的安全工作。

2 安防监控系统的作用

2.1 安防监控系统为楼宇创造一个高度安全的环境

电视监控系统是安防监控系统中不可以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监控现场进行不间断实时监视,还可以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将监视内容清晰地记录下来以备随时查证。因此,在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内建立一套完善的电视监控系统,可以完善管理、提供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力度,既防外盗又防内盗,对内对外形成一定的震慑力量,实现安全现代化管理提升形象,上档次、上水平创造极有利的条件。

2.2 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楼宇物业管理费用

现在很多地方想到安全就想到要雇用保安。每个保安每个月2000,每天3班倒,一班人员一年就需要将近6万元,相比电子安防设备成本并不便宜,而且使用电子安防设备几年内就不太需要更换。所以人防成本相对也很高,而安防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所需保安人员的数量,从而减低安防费用。

2.3 安防监控系统是楼宇品质的象征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动,一场楼宇智能化革命也悄然兴起。智能楼宇是以楼宇为平台,兼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办公环境。是否拥有智能化的安防监控系统成为高档办公楼宇品质的象征,成为高品质工作环境的必配产品。

3 办公楼宇中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3.1 覆盖全面性

安防监控系统要尽可能覆盖办公楼宇所有的公共空间。对办公楼宇内的进出口、大堂、各种通道、电梯以及重要场所进行全方位画面监控和数据保存。

3.2 隐蔽性

安防监控设备为了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避免对消费者的生活干扰,因此安防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需要注意隐蔽性原则,要让一般人感觉不到,才能程度上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3.3 持续安全保障

系统设计要考虑到全天候的实用效果。要达到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需要。主要出入口摄像机不但能支持白天监控,更能满足夜间监控,达到真正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目的,并可通过网络连接到局机关监控中心以便于远程监控。

3.4 简便性

系统的设计,要求在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建立起友好的界面,使操作者无论对系统的设置还是日常的运行,能通过键盘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即使对没有接触过此类设备的操作者,只需稍加培训,即能掌握一般操作。

3.5 先进性

系统的设计,必须了解和预见到今后几年社会发展对闭路监控及报警系统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不仅要求设计严密、布局合理,能与新技术、新产品接轨,而且所选择的设备应在系统实施若干年后,亦能保持其功能完善、齐全,不至于落后。

4 办公楼宇中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的几点建议

4.1 设计要注意实用性

尽管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在设计安防监控系统时,从实用效果出发,先期建设最为关键的部分,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完善我们的安防监控系统,不求一次性建成,追求的是持续的建设和维护。

4.2 设计要注意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系统应具备保障信息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身份认证、前端设备和监控中心的接入安全,移动监控系统的接入和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一定要设计足够的防火墙,以免数据被盗或者监控系统被非法操控与使用。

4.3 设计要拥有强大的图像信息处理功能

系统要可以同时对多个摄象机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包括画面修改、编辑、调节、放大、缩小以及打印等等;也可以将图像保存为通用数据文件格式,用其他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处理。

4.4 系统设计智能化

系统智能化需要表现在系统具有断电自动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同时,能够根据用户的级别设定相应的控制权限等;能够根据自我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初步的处理提示,因此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安防监控系统的使用必须专人负责,定期维护。

5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工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公楼宇安防监控系统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化的办公楼宇安防监控系统集防盗、防劫、防火、防燃气泄漏等功能于一体,一遇不测即刻自动报警,防患于未然,成为工作安全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陆思武.数字安防集成平台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安防,2011(Z1):65-69.

[2]王俊修.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安防,2011(8):93-96.

作者简介

顾锋(1976-),男,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为苏州工业园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办公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安全事故;监管;管理措施

我从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十多年,通过对《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践行,深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对此均有明确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深感一些施工企业不按规定要求,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安全投入少,安全设施上打简省算盘,设防简陋,对工人缺发应有的安全教育……现结合建筑业发生过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并就有关安全生产的防范及防控措施提出管理对策。

1 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案例1、某大厦15层,民工甲和两名电焊工在10层进行对焊埋弧焊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绝缘鞋和手套,当甲右手拿起焊把钳要往钢筋对接处连接电焊机二次电源时,不慎触及到到焊钳的部分,致使触电倒地。焊工乙见此情景,立即拉开民工甲手中的焊把钳,使甲脱离带电体,但由于甲中午喝过酒,加剧了心脏的承受力,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原因:一是民工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二是焊工对安全检查不认真,没有发现安全隐患或采取措施;三是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不及时,制度落实不力。

案例2、工人甲在某工程上剔除保护上的裂缝,由于没有将工具带到工作面,便回去取工具,行走途中,不小心踏上通风口盖板上,铁皮在甲的踩踏作用下塌落,甲掉到首层地面(12.5m高),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原因:一是“四口”、“临边”防护不到位;二是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安全体系不健全。

案例3、某工程完工收尾时对外墙进行清洁,在对外墙进行擦洗作业时,在东立面消防楼梯门口两侧部位,工人在9层消防平台北侧靠近护身栏杆处,擦洗距地面约2.5m高的墙面砖,因高度不够,工人甲将右脚站在1.2m高的?18螺纹钢焊成的护身栏杆横栏处,左脚站在90cm高的马凳上,要探身擦拭外侧面砖时,由于未系安全带身体失稳,坠于底层行车道顶部,坠落高度为24m,送附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一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高处及危险部位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的规定;二是安全教育不够,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差;三是安全检查不到位;四是安全交底工作欠佳,安全措施不到位;五是项目经理部未对该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除以上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外,究其主要原因还有:

(1)建设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中容易发出现安全事故。且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与周期的延长,安全事故更是时有发生。因此要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配套的安全设施,并使用科学的工艺技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建筑工程参建单位严重缺乏管理和以人为本意识。建筑工程参建单位由于自身利益的不同,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关注点也就不相同,建设方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投资人员,因此比较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而不重视,因此严重缺乏管理和以人为本意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及时,因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直到目前,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工程的承包企业因如下因素减少了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①低价投标:在建筑工程竞标的过程中,工程承包企业为了能中标,以低于建筑工程造价的价格进行报价;②分包: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层层分包的命运,因此在转包的过程进行了多次的收费,这就导致建筑施工队伍实际获取的经济利润极低;③拖欠工程款项: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承包商款项拖欠的现象非常普遍。

(4)工程未在合理状态下施工。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规模较大,因此建筑工程的工期常常出现拖延的现象,而政府部门又为了面子工程非得提前竣工,有的私人业主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不断压缩承包商的建筑施工工期,导致承包商不得不夜间加班施工,建筑施工人员的超负荷施工导致疲劳作业现象严重,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

(5)建筑施工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队伍普遍都来自农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且在事故发生后,不知道通过法律来维权,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

2 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行三重控制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能源管理方案 空调系统能耗 能源计量 控制 收益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1某大学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35019米2,其中图书馆主楼31672米2,地上四层;学术报告中心3305米2,地上两层,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

1.2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236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1482KW;学术报告中心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92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392KW。

1.3用电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906.2KW;冬季,236.4KW。学术报告中心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及冬季,124.9KW。

1.4图书馆主楼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供给7-12℃冷水,冬季热源为校区内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置二次换热器,提供60-50℃热水;学术报告中心冷热源均为电力驱动的风冷多联式热泵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1.5通风区域:一层的书库、学术报告中心一层和二层的报告厅设置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机组,公共卫生间设置吊顶排气扇。

二、能源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

2.1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调整动态负荷,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由于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耗能问题。

2.2改善环境舒适度:根据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温度及空气质量,达到人体最佳舒适状态。

2.3降低建筑的能耗:对建筑物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建筑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

2.4实现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及数据互通:保证数据上传到校级能耗监测平台,同时与本校或本建筑其它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2.5提高设备的性能:通过对空调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

三、空调系统能耗的分析

3.1能耗管理

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最难提高的也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提供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技巧。另外,实行实时计量和收费,从源头上为能耗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也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

3.2设备耗能

管理好了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意味着减少了使用造成的能耗浪费。即从主观上帮助系统节能。此外,设备本身的运行能耗也是空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系统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能效比,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

3.3环境能耗

由于室外温湿度在不断的变化,为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必须提供匹配当量的能量补充,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我们称之为环境能耗。因此,对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计算因此产生的理论能量,与实际用掉的电力能量对比,找出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和不同时段的最佳设定参数,提高能效,科学节能。

四、能源管理方案设计

4.1方案结构

能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前端采集和计量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工况的调控,和对其周围相关环境的监测。第二部分是对能耗的分项计量,即主机和末端设备运转的能耗。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DDC设备,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独立控制性能好,适合中小系统的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分项能耗的计量和采集,系统网络平台采用RS485工业总线,逻辑上单层透明,物理上双层隔离结构,自由式网络拓扑连接,通讯可靠稳定。

4.2能源管理方案分析

4.2.1简洁管理原则

我们在方案中首先应用简洁管理原则——精简控制点、减少变量,优化控制环路,避免系统冗余。系统越简洁,过渡期越短,系统越可靠、稳定及可用性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始前,对系统进行反复的研讨、通过对框图的不断优化,合并功能相同的控制节点,删除意义不大的系统变量,使数据的监测、传输及处理均达到最简的目的。

4.2.2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负荷的分析

形成建筑物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围护结构各种得热(耗热)量②人体的散热、散湿量③照明散热量④各种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的散热量⑤新风系统的耗冷(耗热)量⑥空气渗透带入的热(冷)量⑦各种散湿带来的潜热量。在以上因素中,太阳辐射形成的负荷在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因素形成的负荷值则相对稳定。因此从建筑物总负荷的角度分析,波动并不剧烈,变化也不是时刻发生。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通常在工作时间内,负荷往往是相对稳定的,即在不同的日期以及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内温度的变化是缓慢的。当负荷变化幅度增大时,系统并不试图保持温度的绝对恒定,而是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执行机构不会忽高忽低的大幅度动作,延长执行机构的寿命。

4.2.3预冷(热)阶段

每天在开馆前首先进行预冷(热),使楼内空气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此后,能源管理系统再根据冷热负荷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极限调节的工况。在预冷、预热时,系统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在控制系统实践中,具有一定惯性的控制参数及被控对象是房间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房间的相对湿度指标,往往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停止或运行相关设备后,相对湿度值还会沿原来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一个数值区间后再回到受控范围。据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对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对受控对象予以调控,达到在保证环境参数达到设计指标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宽容时间,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了系统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4.2.4 空气平衡的策略

暖通空调系统中两个平衡至关重要——热平衡及空气平衡。在建筑物中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的稳定比例,是建筑物相对室外环境维持5Pa左右的正压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物内所有风机的运行参数均与密不可分。在控制框图及编程中,维持风量平衡、实现楼内正压是必要条件,也是通过软件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转速的基本依据。但新风量变化时,风量平衡被打破,控制系统就要建立新的空气平衡点,调节排风风机改变转速;如果房间的空气品质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排风量时,同样需要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加大或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仍然维持房间的一定正压值,避免成室外环境的冷(热)空气渗入楼内,增大了系统空调系统的负荷,使能耗持续增加。

4.2.5新风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建筑物内的新鲜空气供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建筑物内的最大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最大新风量。据此数据选择新风设备,并在运行中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最大新风量值)。但建筑物内人员的数量减少时,新风量无法实现相应的调整,带来了新风量偏大,耗能始终处于高位的局面。

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理念中,新风量是一个可变的、始终根据建筑物人数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硬件方面,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O2传感器,监测室内的CO2浓度【CO2允许浓度值一般取0.1%(1000ppm)】。同时,系统收集全部的CO2浓度参数,对全楼进行该参数的加权计算及分析,得出即时新风量的参数,并将新风控制策略下达给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新风量的连续调节。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新风能源管理方案之一。

4.2.6温度控制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越高,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也越明显。

4.2.7温度补偿

我们主要考虑了两种温度补偿措施。

(1)设定温度的补偿: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受到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等的不断影响,因此,在冬季时,将建筑物内的初始平均温度和送风平均温度适当降低,而当室外环境变化需要室内环境系统作出相应反应时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基本舒适度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在夏季时,当建筑物内人数减少或图书馆的专业设备运行较少时,能源管理系统首先将空调系统的送风机调整至最低允许转速,此时如果而楼内平均环境温度仍在继续降低时,能源系统适当提高送风平均温度的设定值,使房间不至于过冷,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为不同朝向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根据其送风区域的朝向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2)送风温度的补偿:主要为获得较高的调节品质,克服系统运行和调节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种补偿可以较早地根据测到的室内温度、送风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校正和调节动作,减少这些干扰对楼内送风平均温度的影响,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

4.2.8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控制

在通常的空调自控系统中,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一般由回风温度或室内温度控制。对于大空间或有二次热交换的区域,也可采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

基于水阀调节的节能策略中,首要要做到的是保证阀门的“零”开度。各类电动水阀是节能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机构,在控制过程中阀门开度是节能系统主要调节内容。其中,保证阀门“零”开度是节能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选择正确流量特性和合适口径的电动水阀是节能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3能源管理方案控制方法分析

4.3.1夜间能源管理

夜间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物在进入夜间运转时为了保证维持最基本的要求而对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的管理。能源管理在保证建筑物最低照度和通风率的同时,仍要确保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4.3.2轮循控制

轮循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系统中的机组定期或按照需要切换工作。相比较把机组中所有设备投入使用而言,轮循控制是按照需要仅使部分机组进行轮循投入,这样既大大降低机组能耗,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4.3.3能耗计量统计管理

常规的空调自控系统多强调保证舒适度,节能管理则多作为辅助功能进行应用。在衡量建筑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时,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且因为舒适度改变和管理的习惯,更容易造成能耗增大。而能源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系统的单项能耗计量并统计,作为节能管理的事实依据,定期对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使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让管理者对能耗的使用更加心中有数。

五、能源管理方案节能收益估算

设备额定能耗明细

设备能耗合计913.7KW,全时出力能耗按80%计算,为730KW。

常规情况下,单日运行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图书馆),年平均出力为180天,即年耗电为1,511,100度。

5.2按年平均用电150万度估算,采用能源管理方案,可保证节约达到25%以上,即保证年节省用电37.5万度以上。

六、投资回收年限估算

6.1根据5.2条计算结果,节能管理方案实施后,年节约耗电量为37.5万KWh,电费费率为0.599元/KWh,每年节约电费为:0.599元/KWh×375000KWh=224,625元

6.2系统静态除投资(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为877,413元,投资回收年限(理论值)约为4年;根据实际经验,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年限约为5年。

七、其它设想

7.1增设建筑物内的其它设备的能源管理程序及设施。即能源管理系统除对空调系统做节能调节外,还应对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用电做相应调控,达到综合节能。

7.2增设借阅定位集成管理

图书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在借阅管理时,采用人员基本定位手段,可对整个图书馆各阅览室的借阅人员做统一管理,以便系统运行人员有效的掌握各分区人员的存在情况,达到人性化节能,使节能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7.3与能耗监测平台集成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成绩评判;课程安排;评价标准

以上所述,明确了本学科的重要性和教学重点,由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我们对室内设计基础Ⅰ、Ⅱ、Ⅲ课程的评价标准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别从室内设计基础Ⅰ,室内设计基础Ⅱ,室内设计基础Ⅲ三方面一一论述。

一、室内设计基础Ⅰ课程评价标准的形成

室内设计基础Ⅰ是基础Ⅱ、Ⅲ的基石,学生初步接触室内设计的全貌,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结合其他知识,进行较综合的空间设计创造,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学习难度。

基于这个特点,教师设立评价标准如下:

(一)课程安排:

课程共72学时,其中24学时理论教学,48学时课内实践。理论教学包括室内设计概念、室内设计风格、界面设计、室内空间规划设计。课内实践包括:1、小户型、大户型的平面规划及创意设计;2、根据某一复杂室内户型进行创意及主题的讲解包括(平面规划、全套效果图设计制作、设计排版)。

(二)成绩的评判:

总成绩的评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程的出勤率和应对教师课上问题的活跃度

2、平时成绩(作业的提交情况及作业的质量水平)

3、期末作业(某户型的创意设计)创意自述及平面规划,包括(平面布置图,天花布置图、立面布置图、相应空间的效果图及设计说明的整合排版及展览),展板成绩由教师评定,展览成效由系部所有教师和领导一同完成。

二、室内设计基础Ⅱ课程评价标准的形成

室内设计基础Ⅱ在整个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初步接触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已经对空间设计有了整体的认识,对空间设计的方法步骤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已经有了关于家居空间环境独立构思设计的经验。

基于这个特点,教师设立评价标准如下:

(一)课程安排:

课程共72学时,其中24学时的理论教学,48学时的课内实践。理论教学包括室内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理论讲解以及实际案例分析讲解。课内实践包括:1、学校学习空间、活动空间等公共空间设计的调研及创意设计;2、某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创意草案的创作以及创意主题的讲解、全套效果图设计制作、设计排版和方案完的善确立以及模拟讲标竞标。

(二)成绩的评判:

总成绩的评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程的出勤率和应对教师课上问题的活跃度

2、平时成绩(调研报告及期中设计作业)

3、期末作业(公共空间设计)草图初审及创意自述。其中草图初审是否合格和成绩评定由教师完成,自述部分由学生自主讲解,全体同学作为听众,成绩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结合完成,以教师评定为主。

4、期末作业(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图及设计说明的整合排版及展览,展板成绩由教师完成,展览成效由系部所有教师和领导一同完成。

三、室内设计基础Ⅲ课程评价标准的形成

室内设计基础Ⅲ是基于基础Ⅰ和基础Ⅱ的基础之上,针对展示空间设计所设立的一个独立学科。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室内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展示空间着重学习和研究,是将来从事室内陈设专业所必备的技能之一,其专业要求叫基础Ⅰ和基础Ⅱ更高。

基于这个特点,教师设立评价标准如下:

(一)课程安排:

与基础Ⅱ的课程安排基本相同,课程共72学时,其中24学时的理论教学,48学时的课内实践。理论教学包括室内设计三大展示空间的设计理论及要点讲解以及实际案例分析讲解。课内实践包括:1、呼市展示空间实地调研(以PPT报告形式形成书面作业);2、50平米商业展卖空间开放区域全套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天花图1张、2张效果图);3、专题展会空间或商业展卖空间封闭区(150平米)设计方案一套,内容:平面图1张、天花图1张、局部立面图2张、效果图4张、方案排版展示900*1200展板1张。

(二)成绩的评判:

总成绩的评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程的出勤率和与教师间的互动活跃度

2、课外调研成果分析评定

3、期中作业成绩(50平米商业展卖空间开放区域全套设计方案)

4、期末作业成绩(专题展会空间或商业展卖空间封闭区设计方案一套):

A.草图初审及创意自述。其中草图初审是否合格和成绩评定由教师完成,自述部分由学生自主讲解,全体同学作为听众,成绩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结合完成,以教师评定为主。

B.3dmax模型制作阶段及效果图过稿综合评价

C.效果图及设计说明的整合排版及展览观摩,展板成绩由教师完成,展览成效由系部所有教师和领导一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