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1

关键词:能源; 灾害事故; 对策

一、 煤炭的地位和煤炭生产的基本特点

(1)煤炭工业是资源性行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炭企业的寿命取决于其拥有的资源量,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由于资源条件差别很大,煤矿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它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我国的煤矿种类多、分布广,在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1264个县均有分布。

(4)煤炭工业是高危险行业。我国煤矿以井工矿为主,煤矿的生产系统在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且呈管网式布置,半封闭式结构,瓦斯、煤尘等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致灾因子共存于同一环境,使煤矿容易发生多种灾害事故。煤矿作业场所又处于移动和变化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生产条件和灾害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各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发生率高,伤亡最为严重。

二、煤矿的主要灾害及灾害事故现状

2.1 煤矿的主要灾害

(1)我国煤矿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全国煤矿的年瓦斯涌出量在100亿m3以上。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数量占49.8%,煤炭产量占42%。煤与瓦斯突出是我国煤矿灾害中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所以,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很严重的国家。

(2)我国煤炭资源的埋藏条件复杂。大中型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于复杂或较复杂的煤矿占33.09%。开采深度也大,2005年,平均开采深度约为430~450m,而且每年平均增加10~20m。这种复杂的煤田地质条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事故隐患。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有瓦斯、水灾、火灾、尘害、热害、煤岩动力灾害等。

(3)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国有重点煤矿中,87.37%的煤矿存在煤尘爆炸危险,而且60%左右的矿井的煤尘爆炸性强烈。1960年,山西省大同老白洞煤矿发生的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矿井被毁。2005年,黑龙江省七台河东风煤矿的“11·27”矿难,死亡171人,也是煤尘爆炸所致。

(4)从我国煤矿主要灾害的变化态势可以看出,随着开采强度加大、开采深度逐年延伸,煤矿的开采条件呈现出逐渐恶化之势,自然灾害的威胁也呈加剧之势,对灾害和隐患的治理难度在加大,对需要的防灾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我国大中型煤矿中,煤炭自然发火严重或较严重的占72.86%。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范围较广,几乎所有产煤区都存在,尤其是重点产煤区更为严重。我国煤矿发生的火灾大多为自燃火灾。

2.2 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1)我国煤矿各类自然灾害类事故,如瓦斯、火、水、煤岩动力灾害,生产性不安全因素导致的事故,如机械伤害、人员触电、提升运输事故等均有发生。

(2)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控制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为严峻。煤矿灾害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约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0%和40%,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灾害事故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0%。

(3)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历史资料分析,可以发现,煤矿的灾害事故呈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在20世纪,无论在事故起数,还是在死亡人数上,瓦斯事故逐年上升。瓦斯事故的百万吨死亡率由1981年的0.995,上升到2000年的3.135,反映出瓦斯威胁逐年加大。进入21世纪,在政府提出贯彻执行治理瓦斯的“十二字”方针后,瓦斯事故逐年下降,说明技术方针的重要性、贯彻这一方针的重要性以及贯彻这一方针的巨大作用。

三、灾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灾害防治能力不足,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

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灾害危险与灾害防治能力必须实现动态平衡。在灾害危险程度增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灾害防治措施,提高防灾治灾能力,就容易发生灾害事故。2003年专家会诊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的防治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对灾害的防治能力。2004年,近18%的国有煤矿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

3.2 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容易造成严重灾害事故

我国煤矿以井工矿为主,井下巷道呈管网式的空间布置和多种致灾因素共存在同一环境,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各种致灾因素作用的耦合,形成继发性的灾难,波及邻近区域甚至全矿井。这种机构性特点也是煤矿灾害事故严重度高、特大事故多的原因之一。

3.3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巨大

煤矿灾害治理需要技术与装备,技术难题需要科技攻关,这些都要有可靠的资金保障。煤矿经济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效率不高,亏损面宽,加上社会负担重,造成煤矿的安全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煤矿效益有所提升,在国家的支持下,治理瓦斯等灾害的专项费提取比例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煤矿企业深层次的问题未解决,提取的费用仅能维持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

3.4煤矿职工素质不高,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的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煤矿职工队伍庞大,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煤矿灾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切技术措施和管理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但是,当前不但职工文化程度、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灾害事故的防治,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初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的煤矿缺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采矿专业人才。

3.5安全管理水平低,制约机制和责任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我国煤矿发生的灾害事故大多为责任事故,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现场管理混乱,很多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没有落到实处,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导致事故不能有效控制。煤矿内部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尚未健全。有些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的建立不适合灾难治理的要求,不能保证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

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人事司.全国煤矿特大事故案例选编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2

关键词:煤矿 瓦斯爆炸 防范 治理

瓦斯爆炸是非常危险的,并且事故责任重大,如果不能从根源上紧抓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更大的事故发生,会酿成大灾难。煤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人员要高度重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带来非常大的灾害。瓦斯矿井要严格执行《小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并采取有效地措施,瓦斯爆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以下将从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针对原因提出从防止瓦斯积聚、防止瓦斯引燃点或防止瓦斯爆炸的范围扩大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1]。

1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分析

煤矿瓦斯爆炸,首先是瓦斯源,其是发生爆炸的根源之一,其次是火源,火源是瓦斯燃烧和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火源,即使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也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煤矿井下防止出现火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也就是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

1.1瓦斯源

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从矿井的井口到井下都会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因此对于瓦斯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煤矿开采设备,和排放的尾巷。如果对这些地方不能及时地将瓦斯气体通过通风口排放出去,当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越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危险性也非常大。如何针对这些瓦斯源的地点,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是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抓的关键问题。

1.2瓦斯爆炸的引火源

瓦斯爆炸除了有瓦斯源外,还需要有引火源。对于煤矿开采过程的引火源,主要有各种电弧、电火花及压缩热等等,这些都会对甲烷的燃点有作用,如果到达一定的程度,只要遇到引火源就会引起瓦斯爆炸[2]。

瓦斯爆炸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煤矿井下受到破坏,如果处理的不好,井下会发生火灾、透水和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注重井下生命财产的安全,要从根本上防治煤矿瓦斯爆炸。

2煤矿瓦斯爆炸的防范及其治理措施

对于煤矿开采而言,煤矿瓦斯爆炸需要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治理措施如下:

2.1防止瓦斯积聚

瓦斯积聚主要是指瓦斯在局部的浓度超过2%,即体积方面超过0.5m3的这种情况。在这个体积内的浓度越高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防止瓦斯产生积聚现象,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防止,从生产技术管理上要避免出现盲巷,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系统,并要制定相应的井下的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并能够安全地进行井下瓦斯积聚的控制。回采工作面回风道口的三角区附近如积聚瓦斯,可用席子设置风墙,引导风流,吹散局部积聚的瓦斯。

2.2防止瓦斯引燃点

为了杜绝火源,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是要防止引火源,从源头上控制火和热源,要杜绝一切能够引燃瓦斯爆炸的情况发生,在井下严禁携带烟草和火源,对矿灯要严格的保护,各种电源线要避免产生火花或电弧,在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的地方更要进行防范,避免有在外的电源线头。要制定一系列关于引火源的防治的制度,并严格遵守,不得有半点容忍,以免酿成大灾害。如果井下发生瓦斯爆炸,必将会带来非常大的人员伤亡现象。要按规程规定检查密闭火墙,严防火墙漏风。并定期测定火区温度与瓦斯浓度,防止高温和瓦斯积聚。火区启封前一定要经过鉴定,确定火区已熄灭时才可启封。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火源,还要控制各种容易产生电火花、电弧、压缩热等对甲烷燃点比较敏感的情形,并及时检查各种线头,以免发生短路现象而引起瓦斯爆炸[3]。

2.3防止瓦斯爆炸的范围扩大

如果瓦斯爆炸不可避免地发生,要尽最大可能把灾害减到最低的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考虑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免瓦斯爆炸发生透水、坍塌事件。要采用并联式的通风,而不是进行通风[4]。电气设备的防爆和防火花性能要经常检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和修理。井下禁止带电检修或迁移任何电气设备。

结论

总之,就当前煤矿瓦斯爆炸是矿难中出现最严重的,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矿管理者和相关部门要时刻以人为本,从瓦斯爆炸的根源出发进行防范及治理,将损失和灾害尽量减少到最小的情况,甚至零矿难。

参考文献:

[1]李树砖,田水承,郭彬彬. 基于ISM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05):115-116.

[2]李强. 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科学之友. 2012(04):98-100.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3

关键词 东李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装备

中图分类号T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70-02

总体而言,煤矿的防治水技术可以分为水患预防技术与水害治理技术两种,前者为预防水害发生的技术,后者为治理已发生水害的技术。预测技术、探测技术、监测技术为水患预防技术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探测技术在查找导水通道和评价充水水源中的应用是确定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主要手段。查明煤矿的含水层层次结构,富水性情况以及展布范围是煤矿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探索实用的防治水技术,研发精密的防治水装备对于煤矿矿区的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矿区概况

东李煤矿(104°37'22"-104°38'29"E,25°42'29"N)位于盘县南部板桥镇赵官屯村境内,属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管辖。东李煤矿主要开采龙潭组煤系煤层,主采煤层10层。矿井开采煤层为焦煤、肥煤,煤层赋存稳定。南北倾向,东西走向,矿区面积1.4511km2。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结构简单。矿区地质为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程度为中等偏复杂,矿区范围大于30米断层有5条。矿井开采煤层为焦煤、肥煤,煤层赋存稳定,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

2 煤矿的水害类型及其防治水方法

2.1煤矿水害来源及危害分析

东李煤矿主要含隔水层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和第四系(Q)。煤层浅部存在采空及小窑积水,穿过大断层F1和F2的钻孔时均无涌、漏水现象,认为断层不导水。矿区边界附近的F1断层,其上盘为永宁镇组灰岩,该段灰岩有岩溶水,将来煤矿的开采应绝对避免掘穿该断层,严防岩溶水渗入煤矿,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矿井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水害的主要来源有:断层等导水构造、顶板等围岩进水、矿床顶、底板弱含水层、老窑、采空区等,容易形成突水、井下涌水、涌水等,增大水灾危险。

2.2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水方法

1)煤矿水害类型。煤矿的水害类型根据通道和水源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根据煤矿导水通道的不同,可将水害分为断层突水、岩体裂隙突水、陷落柱突水;根据煤矿的采掘空间与水源的关系可将水害分为底板水、顶板水、地表水以及老空水等。东李煤矿的水害类型主要分为顶底板裂隙水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两种,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井,小煤窑采空区积水是本矿的主要水患;

2)煤矿的防治水方法。不同的水害类型其防治水方法各异,就底板水害而言,就需要查明阻隔水性能、富水性、隔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水压等情况,是做好防治水的基础;对顶板水害来讲,需要查明不同含水层的分布范围、覆岩岩体结构特征、计算冒裂带发育高度等;查清老空水的积水量、积水范围、积水面标高是防治老空水水害的关键。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可将煤矿的防治水方法以及防治水装备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1)工作面阶段。这一阶段可采用的防止水方法主要有瞬变电磁探测技术、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放水试验技术等;2)工作面掘进中阶段。这一过程中可采用直流电法探测技术、顺煤层定向钻进技术以及井下瑞利波探测技术等;3)回采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可选择音频电透探测技术、无线电透视技术、弹性波CT层析成像技术等进行防治水工作;4)回采过程中阶段。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多含水层地下水压自动监测技术等是可供选择的防治水技术;5)水害治理阶段。底板改造技术、防隔水煤柱留设等技术可有效治理水害。

由于东李煤矿的水害类型主要是顶底板裂隙水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因此在其防治水过程中主要可选择的防治水实用技术有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底板改造技术、电磁辐射及声发射的底板监测技术以及多含水层地下水压自动监测技术,主要底板破坏深度原位观测的技术与顶板冒裂带探查的钻孔冲洗液消耗法、孔间透视法贯穿于该矿区的顶底板裂隙水水害的防治;对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水害,需要调查积水范围与情况,同时加大煤柱尺寸,严禁破坏煤柱。

3 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探析

3.1煤矿顶底板水害防治水技术及装备

1)防治水技术

东李煤矿中(井下),老窿积水、采空区透水以及地表水系等井下水主要来源是本矿区的主要水害危险源之一,因此在本矿区可采用井下放水试验技术。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技术查明煤矿在采矿条件下的地下水的补给通道、补给来源与补给量,从而了解该煤矿在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的控制因素,从而分析煤矿的防治水策略,例如留设防水煤柱或者疏放水降压等。这种放水试验具备技术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直观实用的优势,(且)删除符合东李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在本矿区的顶底板水害中使用此防治水技术。

2)防治水主要装备

在该矿区的顶底板水害的防治水过程中,主要可选择的防治水装备有水质检测仪器、KJ117矿井水情实时监测系统等。

3.2采空区积水水害防治水技术及设备

1)防治水技术

东李煤矿小窑开采区域内地层出露较好,因此在矿区的煤层露头线一带,小窑分布较广,老窑的采空区积水,是矿井充水水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受通风、排水等开采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小煤窑开采深度一般在100米以内,垂深不超过30米。但是一旦钻透小煤窑采空区或者直接贯通小煤窑,涌水补充来源非常广泛,极易造成淹井事故。例如,2006年11月16日,本矿在布置5号煤首采工作面时,因直接贯穿5号煤小窑而产生透水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5号煤已形成的所有巷道造成摧毁,并直接造成本矿首采煤层重新变更为开采12号煤层。另外,小煤窑的开采方式均为巷道式采煤,各小煤窑井筒和穿层石门一般采用岩巷掘进,这些巷道采后难于垮落,会形成较多的空洞,积水的危险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该矿区可从地面采用直流电法探测含水的小煤窑采空区,对小煤窑开口150m范围内进行钻探验证,以圈定采空区范围,避免在盲目掘井中造成的采空区透水情况。

2)防治水主要装备

采空区积水水害的防治水装备主要可采用V8系统以及矿用直流电法仪等。

本文立足于东李煤矿的水害防治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本矿的主要防治水实用技术与防治水装备。煤矿防治水工作,查清煤矿以及采矿区的导水通道以及冲(充)水水源,充分了解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准确选择针对性防治水技术和装备的关键所在。结合煤矿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实用的防治水技术与装备用于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把握住防治水技术方向与目标,有利于煤矿的防治水安全工作的展开,并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燕.就《煤矿防治水规定》颁布实施答记者问[N].经济信息时报,2009-12-09012.

[2]毕杰,张蕾.学习《规定》落实《规程》全面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N].中华合作时报,2011-08-23C01.

[3]武强,赵苏启,李竞生,傅耀军,尹尚先,刘守强.《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背景与要点[J].煤炭学报,2011,No.19601:70-74.

[4]公茂泉,张希平,李振文,刘纯法,王则才,张兆强.山东煤矿防治水技术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13.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4

【关键词】安全;执法 “七条规定”

1 《七条规定》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2013年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局长令的形式出台了《七条规定》,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要举措。《七条规定》将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高度概括为“七个必须”和“七个严禁”,包括煤矿证照、开采、通风、瓦斯、水害、机电、带班等七个方面。它是通过分析近年来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经过反复归纳、提炼,最后确定为七个方面,是血的教训的总结。只要严格遵守《七条规定》,就能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2 对照《七条规定》,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煤矿证照方面

规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煤矿证照主要指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等六证。这六证齐全有效的煤矿方可从事生产,否则即为非法生产。煤矿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生产矿井未及时办理证照延期手续造成证照过期失效、证照被暂扣或新任矿长未取得相关资格证期间违法生产;

(2)建设矿井未履行任何审批手续而未批先建或边审批、边设计、边建设;技改整合矿井假技改、真生产或未通过竣工验收擅自生产;

(3)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或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及证照而进行非法盗采煤炭。

2.2 正规开采方面

规定: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正规开采是指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符合煤矿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要求,采掘工作面独立通风,风量稳定可靠,采、掘、支护工艺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超层越界是指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开采煤层、深度、边界之外开采。煤矿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个别小煤矿受利益驱动超层越界开采;

(2)个别小煤矿布置1个正规开采的采煤工作面应付检查,而用隐蔽的非正规开采的工作面进行生产;

(3)部分煤矿因生产接续紧张采区巷道未施工到位,便布置采煤工作面进行“剃头开采”等。

2.3 矿井通风方面

规定: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科学合理、完整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治瓦斯、火和粉尘等重大灾害的先决条件。煤矿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通风系统不完善。采区未实现分区通风,存在不合理串联通风、角联通风等;

(2)通风设施不可靠。风门、密闭漏风,未按规定设置反向风门或风门连锁装置等;

(3)通风管理不到位。风量不足,井巷无风、微风或掘进工作面循环风作业等。

2.4 瓦斯防治方面

规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一直以来,瓦斯事故始终是制约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因此,瓦斯防治也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煤矿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工作不到位;

(2)个别突出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采掘工作面超出突出危险性预测范围;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不全。

2.5 水害防治方面

规定: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近年来,我国水害事故频发,是仅次于瓦斯的煤矿主要灾害。煤矿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一些矿区因开采期限较长,造成大矿与小矿交叉重叠,相互影响;

(2)一些小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薄弱,水文地质条件不详;

(3)个别煤矿探放水措施落实和水害应急管理不到位。

2.6 机电管理方面

规定: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在淘汰设备更新方面煤矿投入较大,但在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1)一些煤矿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检修和使用管理不到位;(2)一些小煤矿对机电设备的进货把关和资料管理不到位;(3)个别煤矿机电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不足。

2.7 领导带班方面

规定: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

煤矿对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普遍落实较好,但小煤矿在人员素质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

(1)多数小煤矿缺少称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2)小煤矿员工素质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3)小煤矿经常停产,人员流动大。

3 落实《七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中采取的对策措施

3.1 煤矿证照方面

(1)将煤矿证照作为每次现场监察的必检内容,发现煤矿存在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的,立即责令停产整顿;

(2)重点监察建设矿井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设计施工,有无擅自组织生产行为;

(3)采取突击抽查的方式检查已关闭的矿井是否关实关死,是否存在死灰复燃或非法盗采煤炭现象。

3.2 正规开采方面

(1)与国土资源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发现有越界开采行为要互通信息,依法从严处理;

(2)强化落实小煤矿密闭编号管理及建设、启封密闭由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备案制度;

(3)将煤矿采区设计布局和生产接续作为一项重点监察内容,督促煤矿防止“剃头开采”和采区系统不健全现象的发生。

3.3 矿井通风方面

(1)检查矿井、水平、采区是否建立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

(2)检查风门、密闭等通风设施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建筑质量是否合格;

(3)检查矿井及采掘工作面风量配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井下巷道无风、微风或掘进工作面循环风等现象。 3.4 瓦斯防治方面

(1)加强对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的宣传工作,着重对抽、掘、采的平衡进行监察,保证煤矿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

(2)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重点监察,发现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立即责令停止采掘作业,进行整改;

(3)对煤矿执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进行监察,同时督促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煤矿的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

3.5 水害防治方面

(1)督促相邻煤矿建立水文地质情况调查、信息资料共享和图纸交换备案制度,互相进行水害安全确认;

(2)加强对煤矿防治水图件和台帐的监察,同时督促小煤矿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水害隐患普查和论证,探明水文地质情况;

(3)加强对探放水设备、人员和措施的监察,切实做到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3.6 机电管理方面

(1)对设备的检查、维修、检测、试验报告和记录进行监察;

(2)对设备的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安全标志证及档案、台帐进行监察;

(3)加强井下现场监察,发现电气失爆,依法从严处罚。

3.7 领导带班方面

(1)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2)使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小煤矿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和技改整合进度,提高办矿标准,减少停产现象。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5

一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一) 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受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影响地质环境的平衡被破坏,引发地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因此而衍生出的次生灾害,是地质环境对开采行为的一种反馈。而根据地质灾害持续的实践及动力作用方式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根据地质灾害持续时间分类:第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具有的特点是突发、高能且危害性较大、持续时间短。如井下突水、突泥持续的时间大概是数分钟~数天,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只有数秒钟;第二,渐发性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主要特点是发生相对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但危害不是很剧烈。如沙漠化,其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其次根据动力作用方式可将煤矿地质灾害划分为两大类:第一自然动力类型地质灾害,它包括内动力地质灾害、内动力地质灾害所诱发的灾害及自然外动力地质灾害三个小类,如地裂缝、岩溶塌陷、井下突水突砂、泥石流、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第二是指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动力复合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外动力复合地质灾害及人为外动力与内动力复合地质灾害两个小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盐渍化、地裂缝、煤层及煤矸石自燃等。

(二)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持续时间的多样性、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影响的多面性。

首先群发性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平衡性被破坏,所引起反馈行为所造成的灾害并不是鼓励的,会在同一地区或是某一时段集中发生形成灾害群,如煤层自燃、井下突水、塌陷灾害等;其次衍生性是指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是连锁性的,如煤矸石山自然会引起矿区的大气污染,而大气污染会引发矿区居民的空气质量,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癌。或有害矿井水排放没有经过科学处理造成水体污染并影响到了土壤质量,使得有害元素进入到农作物,人体长期食用,引发地方病;第三地质灾害的区域性是指,灾害发生是受一定的区域条件影响控制的,像煤矿区岩溶塌陷和矿井突水灾害,就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区域和石灰岩广布地区;第四灾难持续时间的多样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其发灾所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如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等发灾时间较短,而采煤塌陷、地方病等持续时间较长;第五,煤矿地质灾害的不可避免和可防御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在现今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依靠科技技术去积极预防的,从而减少灾难的发生并减轻灾害的损失;最后说其影响的多面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不仅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形象,更关乎众多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工家庭的幸福,还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二 造成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观因素

首先在进行煤矿开采活动之前地球表面与岩石圈是平衡的,那在采矿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从地壳内部通过各种技术如钻采、坑采或是露天开采、液采等把矿石和岩石开采出来的,我们这个开采过程实际上就类似一个把地壳肢解的过程,使原本平衡、自然的地壳,出现了空洞变得不自然协调和平衡,从而造成了地壳物质环境的不稳定,从而诱发了煤矿地质灾害发生,这也是其本质原因。

其次,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地下采矿需要排净矿坑下的积水且对地层漏水做处理,而这一行为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平衡,造成地层的不稳定和不协调性。而如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还不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乱挖滥采还会造成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冒顶等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三,我们说矿业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煤矿开采,它还包括选矿和冶炼加工等,但是这些工序需要用到火与水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并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这三废的排放、堆积、处理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农田、森林、地下水等等,可以说对周围的环境会有严重的危害,使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二) 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对于煤矿经营企业的把关不严格,一些地方和民营的小煤矿发展迅速,他们的煤矿开采不讲科学,开采方式过于粗暴,与国营煤矿企业争夺矿产资源,甚至一些民营小煤矿寄生在国营矿山上,直接在国营大矿山上挖洞,造成瓦斯泄露、透水等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国营矿山被转为私人承包,一些煤矿老板只注重煤矿开采量和不断增产,对安全生产忽视,对矿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用钱收买上边领导,对下面群众禁止发声,这种罔顾矿工生命安全、罔顾造成的环境问题和地质灾难,只满足自己私欲的经营方式,造成煤矿地质灾难频繁。

第三,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检查让一些煤矿主有漏洞可钻,光有法律法规和各种生产规则,执行力度不强硬,一些检查人员易受利益驱使,降低检查标准。还有则是黑煤矿的存在现象依旧很严重,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擅自开设煤矿,管理混乱,技术水平低,只注重经济所得,不顾灾难的预防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三 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形动态,并分析其稳定性,从而超前做出预测预报,以防止灾难发生,并为灾难治理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相关资料支持,为社会提供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信息服务,开展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最大程度的获得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将其应用防治工程效果评估中。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时空技术、监测仪器和预测预报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是指通过测量位移形变信息为主的监测方法,比如说地表相对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和地表绝对位移监测,此类监测技术已发展较成熟,有着较高的精准度,是一种常规监测技术,能获得直观的灾害移形变信息,因此通常是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二) 物理与化学场监测

比如说应力监测、放射元素监测、地声监测、地球化学方法及地脉动测量等,都属于监测灾害体物理与化学场等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方法,因为地质灾害的物理和化学场发生变化,常常与同灾害体的变形破坏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此类监测方法较变形监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 地下水监测

很多地质灾害的形成或是发展都与灾害体内部或是周围的地下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地下水的监测是很重要的。地下水监测如其名,以监测水质特征为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地下水质监测等。

(四) 诱发因素监测

此类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是对造成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监测,比如说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人类工程活动监测等等。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量的大小是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判断指标,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现今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其监测也是地质灾害监测的重点内容。

可以说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日趋成熟,监测水平和监测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监测方法变得多样化,立体化的监测性网络也建设的颇具规模,有效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综合判断能力,从而促进了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四 预防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措施

(一)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被破坏的土地和塌陷的土地越来越多,为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程度。首先利用能减轻地表下沉、降低地表破坏的煤矿开采技术如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充填条带法或是冒落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于此同时在地表有建筑物的地区要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定的维修加固处理。矿区还应积极开展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定期、重复观察监测路线的空间位置变化,并有效整合分析资料,寻找规律,预测被破坏程度。从而上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从而让负责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降低破坏程度减轻灾害压力。

(二) 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预防

煤矿瓦斯爆炸的新闻总是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瓦斯爆炸的预防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加强采区的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因此要保证各采区都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从而将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矿工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作业;第三要加强对矿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带入井下,尤其是井下吸烟,一定要严格控制,井下使用的机械、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而煤尘引发的爆炸,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煤尘量并消除火源。

(三) 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具体指的是矿井突水和老井透水,这也是煤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内容之一,绝不可以忽视。因此在开展矿井水害的预防工作时,我们要做好充足的考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细心的考证,并及时有效坚决的处理。首先对于矿井周围的老窖和采空区要有详细的调查,数据越详尽越好;其次在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等这些出水的征兆时,要及时与外界联系,并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对井筒的位置选择要避开易受洪水影响这一因素,使其能防止河流或是洪水灌入井下,另外要做好挡水墙、防洪沟等防水设施的建设。

(四) 煤矸石山自燃预防

煤矸山的根本出路在于能被综合利用,但现今其利用量远远低于排放量,煤矸石的积存量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因此对于煤矸山的治理工作重点仍是对煤矸石山自燃现象预防的有效性。其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三种:首先,煤矸石的正确堆放。为了防止煤矸石的自燃我们在选择堆放地质时最好应选择缓峡谷,使其回填山谷,从而复土造田,堆放时要使裸

露面积降至最低,具有较稳的对方地基,防止滑坡或

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6

关键词 煤矿;地质勘探;环境;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TD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86-01

对于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来说,它不仅会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效应,对于煤矿周边的生活环境等会产生严重的威胁。就煤矿主要地质灾害而言,主要分为了瓦斯突出、采空区塌陷以及矿井突水等灾害。考虑到煤矿地质勘探的可行性以及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性,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对于煤矿生产来说,煤矿地质勘探与环境的综合治理不可少。

1 煤矿综合地质勘探方法

1.1 采区地面的地震勘探

在煤矿地质勘探的初期阶段,一般都会选择地面地震勘探法,这样能够对准确开采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探,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摸清楚煤层赋存状况以及底板的起伏形态,能够将含水岩层的富水性准确的判断出来,并且对可能存在水害的区域进行预防性策略制定。另外,在地面地震勘探阶段,对于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陷落柱以及落差在5 m左右的断层等,都是需要详细勘探的对象。使用地面物探发进行探测不仅施工操作简单,并且具有较高的探测率,但是会受到地表条件因素的影响,所能适用的范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微动测深勘探

此类勘探技术属于较新的一类探查地址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天然场微动信号与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来对面波信号进行提取,然后通过反演的方式来取得地下S波速度结构。通过观测形式的不同,微动测深探查分为单点勘探、平面探查以及测线勘探等形式。

1.3 综合物探法与井下钻探

使用井下钻探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例如:投资少、针对性强、工期短、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因此,在矿井防治水的处理中,井下钻探就成为最关键的手段。在勘探的防水试验当中,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在宏观上控制含水层的富水性。详细操作如下:首先,对于矿区局部的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以及局部富水带通过各种物探方法探明;其次,通过钻探手段对探测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重点对疏水降压、注浆改造等治水排水工程加以布置。

1.4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

现阶段所拥有的地质勘探技术,大多数都是在地势相对复杂的区域内使用,而使用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方式,则更加适合于这一种区域内的使用。但是此类技术还处于测试阶段,需要针对可能面临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改进。对于当今的地质勘探技术而言,这一种新型勘探技术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其将地理、物理以及化学三门学科相互的结合进行勘测,因此,也属于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方面的一大突破。虽然现代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准确的确定地表层的结构,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确定矿产的准确位置。虽说使用这一套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对于地质、地球物力以及地球的化学异常情况都能够很好的确定。并且通过实践来看,只要对矿山工程进行创新研究,就能够将地下资源的位置加以确定。并且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对未来生活也会发生不同地需求变化,所以,就需要一些强大的新型技术来作为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有力后盾。

2 煤矿地质勘探中测绘技术的应用——控制测量

从内容上来看,控制测量可以分为常规与GPS两种控制测量方式。

2.1 常规控制测量

首先,在测区范围内对控制点加以选定,构造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式,在坐标系统统一的前提下,对平面位置与高程加以确定,然后将这一部分控制点作为基础,对其他的碎部点位置进行测算,这样的操作也就将控制测量分为了平面与高程两种测量方式。

2.2 GPS控制测量

之所以在各级平面控制网建立中,GPS能够成为主要的方式,正是因为其具备全天候、无视通视、操作简单、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目前,绝大多数煤矿地质勘探都将GPS作为了首级控制手段,二级控制选择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或者是一级导线。在设计GPS网时,除了边角同测、测角一级测边网等传统性要求之外,其对图形强度要求不高,无需点间通视,也不用在制高点进行设置。所以,在设计上,GPS网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只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GPS的安装,就能够进行观测。

3 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研究

3.1 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

3.1.1 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

首先做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健全,强化各个地区的财政转移与支持力度,履行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做好矿产水资源费用、资源补偿费用的征收处理,并且针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建立起备用金制度,以此来确保煤矿环境保护治理拥有足够的后备资金。考虑到每一个矿区的地质条件、环境特点的差异性,技术水平方面也有高低之分。在建立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体系时,也要考虑到矿区的实际情况,如此才有利于煤矿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1.2 坚持环境保护原则

由于绝大部分煤矿企业投资目光短浅,导致煤矿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所以,只有把握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共举的措施,并且坚持保护环境为主,才能够确保煤矿地质环境不受影响。

3.2 提供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支持与保证

在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政策体系得以完善的前提下,还需要对技术支持加以强化,如此才能够面对煤矿开采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性的治理措施。因此,建立出一支拥有高水平、高水准、设备精良的煤矿专业地质灾害监测队伍,对于全方位的调查与监督矿区的地质灾害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全面系统的调查煤矿地质灾害,做好建设与开采过程中地质问题的预测与评估处理,并且实行动态式、连续性的检测;其次,对于煤层瓦斯存量、具体分布、来源等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掌握其抽放地质条件,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良,以此来降低瓦斯的危害程度。通过这样的技术支持与保证,也有利于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未来煤矿行业的发展当中,地质勘探技术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局面。考虑到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优越性、重要性,以及对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逐渐提升,每一位煤矿工作者都应当注意到煤矿地质勘探技术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对于煤矿地质勘探未来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於春雷,刘江.对煤矿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