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基本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基本情况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1

一、基本情况

1、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上半年生猪饲养量4.3万头,与上年相比提高22%。禽饲养量86万只,与上年相比下降42%,奶牛饲养量3200头,与上年相比下降23%,肉、蛋、奶总产量2.3万吨,畜牧业产值2.1亿元。

二、几点工作

1、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高度重视统计监测工作,有统计监测的分管领导,有专门负责的科室,区域所有专门的统计员,做到专人专机。负责监测数据采集的组织和督促,区域所保证数据的及时录入,村防疫员负责数据的采集。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做到了上报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上半年完成了第一季度畜牧业管理数据库录入工作,增加了《辽宁省畜禽养殖场(小区)数据库》,《畜产品加工企业数据库》,《种畜禽场数据库》,《奶牛可繁母牛,肉牛可繁母牛数据库》和《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库》等内容。

2、开展了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品牌创建工作

为高标准落实2014年省政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全区畜禽品牌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对全区的屠宰加工进行了调查,成立了新增品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领导小组,落实了人员责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加强了畜禽粪便治理有关工作

贯彻落实了《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畜禽粪便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全区规模场畜禽粪便治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逐场据实地填写了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情况统计表,充分掌握了全区畜禽粪便的治理情况。

4、按照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安排,对全区的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现在全区有各种专业合作社26家,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有15家。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2

一、育肥基地生产基本情况

1、育肥基地2011年共育肥牲畜3960头只(牛150头,羊 3810只)。

2、截止2011年12月底,育肥基地正在育肥牲畜1189头只,其中:牛189头、羊1000只。

二、育肥工作措施

1、为了贯彻加快畜牧业发展这一惠民措施,全面完成师下达的畜牧业生产任务,确保育肥基地增效、职工增收,团年初下发了五号文件《关于印发团2011年畜牧业工作安排的通知》,对畜牧业生产管理、绵羊品种改良、重大疫病防治、发展畜牧业贷款、育肥羊销售、畜牧业考核等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和措施。

2、积极引导发展牛羊育肥,鼓励利用现有存栏牲畜和大量外购牲畜进行规模化育肥,为此团多方筹措资金,共向育肥基地养殖户发放畜牧业贷款57万元,购买牲畜596头只。

3、对育肥基地内养殖户进行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绵羊育肥技术培训,尤其对购买育肥架子羊、育肥饲养管理、饲草饲料配方等关键问题进行培训讲解,让育肥基地内养殖户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绵羊育肥工作。

4、组织基地内养殖户外出参观考察,考察重点就是育肥养殖场,借鉴其他养殖场成功经验,让养殖户拓展眼光,学习借鉴。同时组织养殖户成立经纪人队伍,在育肥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

三、具体工作

团里的五号文件解决了职工发展畜牧业的所有后顾之忧。全团干部职工发展畜牧业积极性非常高,育肥基地涌现出一批养殖大户和育肥大户。同时为了扶持育肥大户,团里把畜牧业贷款重点向育肥基地育肥大户倾斜,优先保证育肥基地育肥大户可以使用上牧业贷款。

截至目前,育肥基地已经形成了以牛羊育肥为主,舍饲育肥为主要模式,放牧育肥,放牧补饲育肥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多种育肥方式。在育肥养殖过程中,即借鉴成功的育肥养殖户的经验,又根据自身条件因素,因地制宜。育肥基地、大力倡导全舍饲育肥。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3

关键词:绿色转型;畜牧业;企业转型

近年来,浙江省“五水共治”行动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许多小型传统模式的养殖场在逐步拆除,养殖污染问题早已处于风口浪尖,绿色畜牧、美丽牧场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杭州市富阳区地处杭州市西南部,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养殖场数目占比较大,但以“低、散、小”居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当地畜牧兽医局和各乡镇(街道)日常的监督管理,所以很多养殖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绿色畜牧发展现状

1.1养殖户对绿色畜牧认知不够

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既不会主动阅读相关报刊书籍,也不会利用网络平台,最多通过电视观看农业科技频道,所以获取养殖信息的渠道狭窄且落伍,养殖知识匮乏,养殖技巧落后,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不透彻,甚至丝毫不了解,提起绿色畜牧几个字更是连连摇头。

1.2散养户仍以传统的养殖模式居多

大多的散养户基础设备、设施简陋,效益低下;大部分规模场只是做到了对排泄物净化处理,并没有与种植业、畜产品加工等项目联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

2畜牧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基本情况,将绿色畜牧发展理念、美丽牧场发展模式推广到大众面前,植入他们心中刻不容缓。

2.1宣传绿色畜牧政策与理念

(1)开展农技下乡活动。畜牧兽医局和各乡镇(街道)联合组织有经验、有素质、有情怀的高级畜牧兽医师到每个行政村积极讲授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讲解最前沿的生态养殖模式,及时解答疑惑。(2)召开畜牧业绿色发展课题会议。以调查问卷或者其他调查方式收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和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解答,同时普及绿色畜牧理念知识、美丽牧场模式,逐渐让大家认可和接受转型升级。(3)依托微信、浙江省农民信箱、电视、广播等平台发表关于绿色畜牧业理念的文章,播放关于绿色畜牧业理念的视频。(4)印发农业部关于畜牧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手册,通过乡镇畜牧专管员、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工作人员、乡村兽医、防疫员等人士发放到养殖户手上。

2.2组织参观学习成功转型的龙头畜牧企业运行模式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已经成功转型,比如金锣集团100万吨/年二期屠宰加工项目与建设自主优质商品猪基地结合,全面提高产品安全水平,真正实现“规模化准入、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合同化购销”的合同养殖模式;富阳上旺蛋鸡场,改善传统鸡舍养殖条件,引入先进鸡蛋收纳传输设备,安装电子监控,时刻掌握鸡舍情况,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对突发状况做出反应;有的实现了屠宰加工项目与建设自主优质商品猪基地结合发展;有的实现了“养殖+种植+旅游观光+文化”于一体的园区型畜牧业发展新业态;有的实现了特色畜牧养殖转型。总之,越来越多成功转型的养殖企业涌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借鉴他们成功经验,发展杭州市富阳区的畜牧产业。(1)距离相对较近的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和养殖户实地参观学习。(2)距离相对较远的企业,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可以编辑学习资料、现场录制相关视频,再通过培训会议传达给养殖户;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养殖场负责人;对于不会应用现代智能手机,没有社交账号的养殖户,可以制作成光盘,发送给他们。(3)邀请转型成功的企业负责人现场向养殖户讲述自己的转型历程和成功经验。(4)建设集专家、转型成功企业负责人、养殖户、相关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微信或腾讯QQ交流群。

2.3成立帮扶小组,协助企业成功转型

有的养殖户在转型升级实际行动之前茫然无知,行动中途困顿无措,事后也避免不了多种问题的出现。帮扶小组主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1)给予养殖户养殖技术上的帮助。(2)根据养殖户的意向、养殖场周围的土地自然环境、资金落实等状况,和他们一起探讨设计绿色发展模式的养殖企业。(3)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养殖户申请相关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从而鼓励他们稳步转型升级。(4)表扬优秀的企业,给他们颁发荣誉证明,悬挂统一的生态企业标识牌,树立典型模范作用,邀请其他养殖户参观学习。(5)依托“联网+“平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为成功转型的企业做宣传,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他们的畜产品和农产品,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园区型农场观光旅游。

参考文献

[1]朱昌友,李必圣,朱爽爽,孙晓杰,朱忠萍.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09):53-55.

[2]张焕芳.江城县畜产品安全管理与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08):12-13.

[3]黄建亮.打造邵武市绿色畜牧业的思考[J].福建畜牧兽医,2006,(S1):54-56.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4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科技;生产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 肉品卫生. 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06)

[3] 杜学勇,刘朝旭.河南畜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10)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5

关键词:特色畜牧业;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渐成主流,人们对具有绿色品质的特色畜禽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长,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优势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特色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畜种资源条件,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特殊的产品品质的特色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天祝县的生态及自然地理状况。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部南北麓,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土地面积71.5万平方千米,境内海拔2040米-4874米,境内森林覆盖率33.59%。目前全县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以代乾山及乌鞘岭为界,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2.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天祝县是甘肃省九大重点牧区之一,历来以畜牧业发展为主。1950年起制定了“畜牧为首,农业次之,副业第三”的经营方针,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撑型产业。近些年,天祝县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畜牧业生产的帮扶力度,加之农畜产品市场行情较为乐观,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较好,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的热情,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同时,天祝县注重突出产业优势,努力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思路雪域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大品牌,集中精力发展白牦牛、特种养殖、特色种植、旅游业、藏药藏酒五大特色品牌产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617家,形成县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2014年全县第一产业产值增长4.81亿,与去年相比上涨了4.12个百分点。

二、天祝县地方特色禽畜品种资源

1.白牦牛。白牦牛原产于天祝县,是一种稀贵的半野生地方类特有种群。适合生存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环境中,较其他家畜而言,能更好的利用的环境恶劣的高山草甸。其肉质蛋白量高、脂肪低,细嫩味美,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2.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是一种毛肉兼用细毛羊,原产于肃南、天祝两县。此畜种合群性较好、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高。

3.獭兔养殖业。獭兔原产于法国。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而得名,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2014年初,天祝县将獭兔养殖划定为重点发展的农畜产业之一。

三、天祝藏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够重视畜牧业发展的地位,未形成长远的经营战略规划。由于县财政经费的短缺,历史欠账多,没有对畜牧业发展地位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特色草畜业受气候因素的的影响较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安全。还远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规划体系,对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甚微,畜牧业发展和生产仍然带有很大的脆弱性。

2.生产水平低,技术管理滞后。该县大批群众畜养仍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饲养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特养效益不高。同时,现在的许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并没有专门从事该科研的专业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摸索,生产的过程中必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3.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健全。天祝县的特色畜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缺乏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无法延伸。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专业化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尽管该县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但经营效益不够明显。从全县畜牧产销形式而言,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组织很少,缺乏营销组织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4.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全县仅有10家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且资金、技术,精深加工能力弱,且自身发育水平低,不能有力的带动特色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尚未突显出特色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全县饲料加工水平不高,加工草饲产品的相关企业尚未形成。天祝白牦牛的品牌效应作用发挥不明显,高山肉羊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致使当地特养户获取收益的渠道狭小,仅限于周边区县,与真正意义上现代化的产业差距仍较悬殊。

四、加快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进行规模养放牧,建设养殖小区,倡导和推广健康养殖以增加农牧民收人。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提质增量、绿色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推广优质畜产品的肉毛配套生产技术,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提高畜养经济效益。

2.正确引导,广泛宣传。特色畜牧养殖业起初投入大,后期回报也较为可观,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发展特色畜牧业一定要增强宣传力度,引导农牧民具备相关的风险意识,并根据本地的地理、人文、气候条件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等,在蓄养规模上,要量力而行。同时,政府可加大对特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用于对当地农牧民养殖户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推广,为农牧民答疑解惑,以有效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畜养风险,增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着力培育畜牧业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畜禽产品的一体化经营。可科学的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优势条件进行规划,同毗邻的县、区、市开展产业合作,积极培育特色畜产品龙头企业,并与当地养殖户通过立定契约等相关方式结成畜养---加工---运销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形成初具规模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以此为依托,农牧民可专心致力于特种畜禽产品的养殖,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绿色、安全、高质量的畜禽产源。

4.要提高生态畜牧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畜种上继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引进新技术,培育新良种,加强专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产业化生产技能,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经费与技术投入,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斌、冯兆林天祝县养殖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102年82卷第11期.

[2]孙勇、周炜.中国农牧业特色产业报告[R].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畜牧业基本情况范文6

关键词 畜禽养殖;规模化;现状;发展对策;安徽滁州;南谯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93-02

滁州市南谯区环抱滁城,属城郊型农业区,人口约32.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6.2万人,年生猪饲养量20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540万只,羊饲养量12.5万只,肉类产量1.95万t,蛋产量3 050 t,鲜奶产量390 t,是滁州市的“肉案子”、“蛋篓子”和“奶罐子”。畜牧业占农业3成左右,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5%,畜牧业在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承接种植业、带动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突破口,对“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1 畜禽规模养殖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原来家家户户都饲养畜禽的传统方式,因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转移而受到强烈冲击。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无心甚至无力开展畜禽饲养。加上动物疫病的威胁、市场价格的风险及以饲料为主的饲养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外出或就近打工的收入远比传统养殖的效益要高的多,几乎无需资金投入且不受风险困扰[1-2]。畜禽散养户减少,规模化养殖场(户)数量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是畜禽养殖由过去的粗放型、农村副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养殖比重逐步加大,已成为畜禽养殖的主要方式;二是随着饲料加工业的科技进步,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畜牧业总量和科技含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三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优质、安全、营养、保健畜禽产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市场的青睐,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3]。

为了明确南谯区目前畜禽规模化养殖的现状,在了解全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腰铺镇、黄泥岗镇、施集镇选择了6家较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具体情况见表1。

2 当前南谯区畜禽规模养殖特点

2.1 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据统计,2008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232家,规模养殖比重39%,2009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327家,规模养殖比重51%,2010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417家,规模养殖比重62%;2011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432家,规模养殖比重64%,较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是部分散养户加快了退出速度,规模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选址、布局、建设设计较为合理,品种优良率达到95%以上,防疫设施符合要求,生产流程较为科学,有经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的专职饲养技术人员,有的还依靠标准化项目资金,强化管理,提升水平,增栏扩繁,并建立了必要的污水、污物、沼气处理设施,既节约了成本,又改善了养殖环境,实现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2.2 生产、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据统计,2011年全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场26家,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只有14家,采用母猪定位栏仅2家。大部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技术力量不强,母猪配种受胎率在75%左右,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15.9头,达100 kg日龄为172.5 d,中小养殖场(户)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2.3 环保设施落后

畜禽养殖的环保设施落后,污染物处理不彻底,自然排放情况普遍,在浪费能源的同时,又增加了疫病风险。有效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的不足20%,普遍采取污水、污物经过化粪池沉积后直接排放到一定规模的水体。病死猪主要采取深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床等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使用较少。

总体来看,南谯区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但是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随着散养户加快退出,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进入转型期,畜牧业要担负起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的重任,必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靠规模谋发展,以质量求增收,而规模化必须还要实现标准化才能达到优质、安全的目标。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托项目扶持大、优、强的养殖企业开展标准化改造、能源利用和疫病防控等;同时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对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立项优先、建设补贴、服务配套等扶持政策,通过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快速发展,提高南谯区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要把规模场(小区)的标准化生产作为畜禽生产标准化的重点,扶持养殖大户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科学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的创建,实现健康、生态养殖。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2)业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全面提升养殖业综合水平。要严格按照各类《畜产品生产标准》和《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从环境、设施、品种和畜禽饲养投入品管理使用等方面,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摒弃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生产传统观念,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

(3)引导、鼓励养殖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重视技术力量的配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开展行业自律,严格执行安全休药期制度,杜绝违禁投入品的使用,从生产源头上保证畜禽产品消费安全。

(4)重视养殖污染防治。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动物卫生许可条件和环评标准,示范推广沼气工程、固液分离、生物发酵床等先进治污技术和措施。在规模较小、养殖场较为分散的地方,推行“猪—沼—果”、“猪—沼—草”等种植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粪尿资源的就地还田消化利用;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粪便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或生产有机肥,使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5)要加快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和监管力度,严防违禁投入品流入生产环节;大力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依法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使畜牧生产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确保畜禽养殖软硬环境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

3 发展对策

畜牧业要在转型升级中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二是业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引导、鼓励养殖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四是重视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五是加快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4]。只有畜禽养殖软硬环境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5]。

4 参考文献

[1] 刘志祥.以养殖标准化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2,8(3):1.

[2] 广西自治区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3):79.

[3] 蒋维维,李志南,何旭少,等.全国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经验总结[J].广西畜牧兽医,2012,28(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