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1
关键词:焦虑期;情绪管理;和谐生活
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园生活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同样也是幼儿成长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而目前在我国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普遍出现焦虑的症状,因焦虑对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不是十分向往。本文通过对幼儿产生焦虑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求寻出解决对策,改善幼儿入园时的焦虑状况。
一、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对幼儿入园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初入幼儿园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对于幼儿园中的生活环境无法立刻适应,经常会由于思念亲人而哭闹。尤其是在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学时,幼儿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笑打闹,部分幼儿教师无法忍受幼儿不听话的行为,偶尔对幼儿进行惩罚,导致幼儿哭闹。在幼儿园中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十分专业的管理技能,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够做出良好的反应。幼儿教师工作能力的不足对初入幼儿园的幼儿焦虑状况只是有增无减。
2.环境变化对幼儿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对于幼儿焦虑现象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在家庭中生活成长,对于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十分熟悉,所以不会产生焦虑心理。但是当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中,园内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而言十分陌生,幼儿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对于幼儿而言也是陌生人,由于幼儿年龄小,所以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既恐惧又紧张,因此幼儿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焦虑症状。
3.家长负面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幼儿园的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的教育也十分重要。由于幼儿一直与家长生活在一起,所以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在家庭中教育中,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造成幼儿自理能力欠佳,致使幼儿在入园后无法适应园内生活产生焦虑现象;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过于严厉,造成幼儿胆小怕事,致使幼儿入园后由于紧张而产生焦虑现象。
二、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的对策
1.幼儿教师管理情绪,避免对幼儿惩罚
幼儿教师在幼儿入学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幼儿教育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限的耐心和责任心、爱心和亲和力,同时也要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管理情绪,不能对幼儿进行惩罚,要耐心地教导幼儿,使初入幼儿园的紧张感消失,从而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2.幼儿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鼓励式教育
幼儿教师在对待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要时常对其进行鼓励式教育。初入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对幼儿园环境、幼儿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不熟悉,会产生紧张和不安等心理情绪,从而产生焦虑现象,因此幼儿教师对待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要悉心照料,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和关爱,同时要时常对幼儿进行鼓励式教育,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使其逐渐度过初入幼儿园的“焦虑期”。
3.家长管理情绪,创建和谐家庭生活
家长在初入幼儿园的幼儿顺利度过“焦虑期”的阶段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儿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各种情绪,并且会受家长情绪的影响产生相应的情绪,因此家长在生活中以及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幼儿,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要对其进行教育,使幼儿面对小事情时能够独当一面。在家中父母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幼儿的心中充满阳光。通过家长对情绪的管理,逐渐配合幼儿教师,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会由于生活环境和幼儿教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焦虑的现象,通过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教师合理的管理情绪,不断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逐渐消除焦虑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不仅要家园共同努力,还要及时沟通和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幼儿教师管理情绪,避免对幼儿惩罚,经常对幼儿进行鼓励式教育以及家长管理情绪,创建和谐家庭生活环境等对策,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新.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6(2):67-69.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2
用爱心和耐心共铸威信
笔者始终坚信:爱心和耐心是做班主任的首要条件,育人必育心,育心必人心,人心必动其心,只有用爱心和耐心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管理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面对行为不太规范、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正如家长们经常交流的那样:孩子在初中时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上了高中后,却成了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高中生的性格和行为处在一个善变的阶段,如果班主任只用高压手段去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势必会造成一种对立的态势,甚至还会使学生滋生逆反的心理和情绪。
所以,班主任要释放自己的教育智慧,用爱心和耐心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明白老师可以对其人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管理单亲孩子的过程中,笔者坚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如来自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缺少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衣着不整,对教师的工作不能做出较好的回应,同学们也会对他避而远之,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孤僻,完全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笔者首先分析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为离异家庭的孩子,他在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孤僻的性格又导致其缺少深入内心的朋友的爱。于是,笔者一方面帮其整理衣服和收拾床铺,教会他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帮助其打开心扉,学会微笑,让他对着镜子微笑和扮鬼脸,学会对比自己什么样的形象最美。
通过笔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终于开始微笑了,也学会了与同学善意相处,甚至学会了接纳同学的缺点,主动帮助同学克服困难。渐渐地,大家都发现了他可喜的变化,也乐意和他交朋友。笔者用爱心与耐心让他打开心扉,逐步走出了人生的黯淡日子,以自信的姿态生活在班级中。
年轻班主任在管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中途懈怠的情况,当自己的管理处于最困难的阶段时,班主任要学会坚持,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如在坚持教育那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也觉得笔者对待同学们很有耐心。于是,当年那一届学生毕业时,有一名学生在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老师,我们不怕你骂,不怕你恨,就怕你爱,一旦得到你的关爱我们就如沐春风,再也无力与你对抗……”这足以证明爱比恨更具有威力。
爱心和耐心就像软化剂,能软化学生顽固的思想,打破学生内心的防线,让学生走出自我的世界去迎接阳光和春天;爱心和耐心更像营养剂,能培植学生内心的善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走出人生的阴霾,以感恩的姿态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用担当和宽容同筑威望
如果说管理行为习惯差、性格怪异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困难,那么与胡搅蛮缠、不可理喻的家长的交流沟通就成了年轻班主任的第二大困难。如果管理学生的困难年轻班主任还勉强可以克服应对的话,那么面对比自己年长、阅历比较丰富的学生家长就不一定有信心了。
班级管理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现象:年轻班主任把学生管严了,家长说这个班主任缺乏经验,让孩子生厌;管松了,家长又说这个班主任责任心不强,不想管孩子。如果学生反感情绪比较明显,家长就会找学校领导反映情况,轻者指出年轻班主任的不足,要求调整管理方法,重者直接要求换人。这时,年轻班主任要学会化解内心的委屈和不满情绪,换位思考,要明白虽然家长这么做有些过,但也是为了孩子好,秉着共同的目标,班主任要学会去包容家长的指责,用担当和宽容去解决问题。
有时,年轻班主任在处理违纪违规事件时不免会提起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学生听了不高兴就会跟家长诉苦。许多家长知道了心里会不舒服,认为班主任管理方法不到位,喜欢翻陈年旧账。此时就需要年轻班主任跟家长很好地沟通,一方面承认自己经验的不足,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另一方面,向家长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学生表现如何,自己都愿意更加用心地管理好他们,绝不会因为学生一时的调皮对抗就打击报复或者直接放弃,让家长放下对抗的身姿,逐步理解并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比如,学校有个年轻班主任在处理两个学生的生活矛盾时,出于安全考虑,把其中一个学生留下来疏通情绪。家长却认为班主任处理不公,直接跑到学校找班主任理论,并且扬言说,谁要是把他的孩子怎么样了,他一定会替孩子讨个说法。这个年轻班主任没有去和家长理论,而是告诉家长:“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为孩子疏通情绪,不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回家。作为老师,我更有责任帮助孩子规范行为,不让孩子带着坏习惯走人社会。我能理解作为父母的心情,只是我觉得,不管老师做得好不好,学校处理得不得当,父母都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学校和老师,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平和的态度和有说服力的言语让家长渐渐止住了怨气,稳定了情绪,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相反,如果班主任一开始就以不耐烦的态度与家长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家长和年轻班主任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不理解造成的。当误会产生时,年轻班主任要主动伸出橄榄枝,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宽容的态度去说服家长,感化家长,让家长觉得班主任虽然年轻,却能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勇于担当,如此年轻班主任在家长心中的威望自然就树立了。
用知足和感恩齐树威名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3
公交车上,听一时尚辣妈跟她上幼儿园的儿子说“三等人”的故事。世界上有三等人: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教;三等人,用棍教。说完,眉毛一扬,意味深长地问她儿子想做几等人?小朋友抢着说想做一等人!妈妈赶紧趁热打铁:“想做一等人,很简单,以后妈妈瞪你一眼就表示某件事你不能做,最好赶紧收手,不然,等着我发火批评你或者动手……那就不好啦!”
会看眼色的孩子需要心灵松绑
听了三等人的故事,可能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会对此提出疑问,不是人人平等吗,为什么还分等级;有的嘴上争着要做一等人,真遇到事了,别说用眼教,就算被打得皮开肉绽,依旧该干嘛干嘛;可有的孩子就真听进去了。最后一种孩子很敏感,有点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父母不高兴,所以非常自律,甚至胆小、退缩。其实,这样的孩子最需要心灵松绑,家长在情绪不好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是我自己不高兴,跟你没关系。
家长的眼神指示就是圣意?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有家长的考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沟通。可“三等人”的标准传达的却是:家长永远是对的,孩子要无条件服从家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看别人的脸色,懂得讨别人的欢心,可是自己又憋屈又痛苦,而且缺乏创造力和自己独立的思想。
家长心里想什么,孩子怎么知道
人人都希望别人能懂自己,最好像婴儿时一样,什么都不用说,妈妈就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谈恋爱时最让女孩动心的时刻,也是男友读懂了自己的眼神。孩子是读情绪的高手,他们很容易知道大人是不是生气了,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知道大人为什么生气。他们需要家长明确地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即便告诉了,孩子都不一定能懂。用那么高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太苦逼了。
会察言观色=高情商?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内容: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情商最重要的是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察言观色的孩子并不等于情商高,他们会为了不让别人生气,而压抑、忽略自己的需要,很痛苦。
家长学习争做“一级沟通”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 叛逆情绪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管理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导致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当代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学生的自身原因是主因。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坚定的意志,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高中生一直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缺少社会经验,认为家长和教师的忠告是对自己的约束,从而对此产生不良的情绪[1]。此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不希望受到管束,所以当教师和家长对其学习和生活提出一定要求时,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出现叛逆情绪。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性格、素质都影响着学生的信仰、观念和习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如果不通畅,或者互相理解存在偏差,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父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过多,缺乏对子女的关心,或者在对孩子的关心中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与家长预期出现偏差,将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些家庭情况都会使家庭的气氛变得紧张,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叛逆情绪。其次,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范本,如果在教学或者日常生活中,教师不注意言辞,对学生的批评没有以尊重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损害,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比较避讳,比如,早恋、上网等敏感问题在学校严禁提及,这样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与学校反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在校外容易对一些不良现象和人群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产生叛逆情绪[2]。
二、高中生叛逆情绪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
父母和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其言行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掺杂个人喜好,避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伤害。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付出足够的耐心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其优势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其缺点给予改正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叛逆情绪并给予疏导
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而且一部分学生选择住校,所以学校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力量[3]。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所管辖的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出现叛逆心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调理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叛逆情绪进行控制。这样当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良的情绪进行疏导。一般情况下学生自我疏导的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或者与人谈心的方式进行,通过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具有严重危害的局面。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生活上学会宽容,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客观的分析,理智的对待[4]。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
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当班级上出现一些事件或者需要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将这种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班级和自身的责任感,那么将会减少因为班级内部矛盾对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所以高中生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当代高中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进而对高中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负起责任,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及时疏导,与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出一片和谐、民主、自由的天地,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参考文献】
[1]黄春,张艳红,蒲娟等.论当代高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成因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12):377-377.
[2]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7):26-27.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5
关键词:以静制动;平稳过渡;安内;攘外
相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不喜欢、不愿意中途接班,这就好比画画,给你的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你创作,自由发挥,但倘若给你的是一张别人用过的画纸,那就需要动番脑筋,巧妙构思,精心创作,才可能完成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不言而喻,谁都愿意用白纸绘画。
常言道:先入为主。且不说前后两任班主任在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水平上的高下,就情感上来说,学生们已经和前任班主任建立了一定的情感基础甚至有的还很深厚。从个人感受上来讲,学生们已经适应了前任班主任的工作习惯、管理方式及行为处事,对新班主任自然会有不习惯、不适应,有的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新班主任的工作制造了困扰,增添了压力,带来了阻力。
当学校从全局工作的角度出发,需要你中途接班时,这就意味着你拿到的是一张别人用过的画纸,那么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放弃,要么开始。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条路,因为愿意当逃兵的毕竟是少数。接受了任务,新班主任走马上任,第一件要做的刻不容缓的事,就是要让学生尽快习惯、适应新班主任,并消除抵触情绪。这显然不属于班主任常规工作的范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问题还需心理方子治。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中途接班的工作经验,研究整理出了以下两条较为有效的心理战术:
一、以静制动,平稳过渡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初来乍到,即使从前任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那儿获知了班级的一些信息,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感受,自己还并不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中途接班,新班主任对整个班级而言是陌生的,不熟悉的,而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却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彼此并不陌生,非常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制定新的班规班纪,任命新的班干部,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打乱了已经适应的班级学习习惯和氛围,会感觉不适应,进而会将这种不适应变成对新班主任的怨言,造成与新班主任的对立,不利于班级与新班主任的融合;对新班主任而言,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提出诸多要求和新规,根本无法保证能否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在接班之初,应尽可能保持班级原有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要有太多变化,维持班级的稳定。但同时,新班主任不能闲着,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位学生,摸清班级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接下来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二、安内也需攘外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得知要换班主任,可能家长会比学生更担心,更焦虑,更不适应。这时,家长的思想工作若做好了,便可以和班主任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班主任,但若家长的思想工作没做好,事必其反,反而会导致学生情绪上的不稳定,对学习也会造成影响。所以新班主任接班,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得到家长的配合,也就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将多化少,将少化了”的策略:知道要换班主任,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心里都是忐忑的,因此在开学之初需召开一次家长会,并且定要邀请学校领导出席,目的当然是借校领导之言来帮自己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家长们认识新班主任,然后新班主任再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班主任的方法且一并将自己的计划和要求告知家长。通过家长会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加之校领导的配合,是可以消除大部分家长心里的疑虑的,这就是“将多化少”。但难免会有个别家长对前任班主任太过信赖,始终不愿接纳新班主任,这时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去做家长的工作:一方面可借学生之口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已经适应并接纳了新班主任,使其放心;另一方面可从为孩子着想的角度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这岂不是对自己的孩子不利。这样便能“将少化了”了。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6
遇事“请”家长,是班主任常用的解决学生问题的一个“法宝”。但笔者私下经常听到不少班主任感慨和抱怨:如今不仅学生难管,家长更是难“请”。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家长难“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一些班主任“请”的时候过于“任性”。
一、不论大错小错,“请”家长如家常便饭
中小学生属未成年人,自我约束力、控制力较差,偶尔违纪犯错是正常的事。而当学生每次违纪犯错后,一些班主任往往不论错误的大小、轻重,就一味大动干戈,兴师动众,视“请”家长为灵丹妙药,即学生一犯错就以“请”家长相要挟。
其实,学生最反感的就是班主任“请”家长的做法。不管多么顽劣的学生,也不管上进心多么不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底线都是不希望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株连”。动辄请家长的做法只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让学生长时间地耿耿于怀;即便暂时起到震慑学生的作用,他们对班主任也不会心悦诚服,与班主任的关系也只是貌合神离。
那么,正确的态度与做法是怎样的?
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秉承少一些功利和短视、多一点爱心和宽容的原则,宁愿教育效果来得慢一点,也应尽最大可能用慎重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不是紧急情况或是学生犯了重大错误,最好不要请家长。犯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包容,学会及时引导;如果学生一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班主任完全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搁置,之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谈心,相信不用老师批评,学生就会在温情的感化中认识错误并逐步改正错误。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屡屡违纪犯错,学校教育对其不起作用时,请家长配合、家校共同进行教育也是应该的。但班主任必须三思而后行:要仔细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和类型,分析是否有家长责任的缺失,是否确实需要家长的配合,然后再决定是否请家长。尤其对一些自尊心极强、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请”家长前最好通知他们,假如其强烈反对,绝不可“强请”,否则很容易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怨恨情绪或者对自身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不分时间场合,如揭发罪犯般地“告状”
少数班主任一见家长面,常常不顾及时间场合,甚至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就急不可耐地向家长“告状”,数落孩子的过错,专揭孩子的短处。尤其对个别一贯被老师们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后进生,在家长面前更是大加指责、大力批评,似乎这些学生好事没一份,坏事样样有。
面对家长,班主任如揭发罪犯般地当众数落其孩子的做法,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由于评价学生的标准和角度的不同,即便在老师眼里再顽劣的学生,在家长看来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而班主任一味地指责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任何人都很爱面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子女,而当众公开揭短常会让一些家长颜面尽失而激起对孩子的愤怒情绪,继而迁怒于孩子,脾气暴躁的家长甚至会当场暴打孩子;当众公开揭学生的短处,作为一种不尊重学生、不尊重家长的行为,不仅会严重挫伤家长的感情和自尊,还容易造成他们因为感觉非常难堪而怕见老师的状况,从而影响家校交流的效果;有的班主任过激的“告状”之举甚至会引发部分家长的抵触情绪,家长往往会反过来质问和追究学校、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从而激化了家校矛盾,家校的沟通与合作根本无从谈起。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班主任要学会先扬后抑,即使是后进生也要尽量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见面后,先从表扬学生的优点入手。班主任对孩子的表扬与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营造轻松、和谐的面谈氛围。在谈学生的缺点时,班主任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与家长商讨改进的措施。只有让家长听到班主任的肺腑之言,才会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产生积极合作、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
除了将学生的问题告知家长外,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更要让家长知道。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孩子进步的消息呢!如果班主任把喜讯带给家长,家长就会希望你多跟他联系,也会主动跟你联系。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会让家长觉得班主任教育有方,从而愿意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不能平等待人,一味埋怨迁怒于家长
有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完全以“教育权威者”自居,常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随意否定家长的看法与意见,动辄板起面孔“教训”他们;尤其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就像训斥学生一样批评他们的家长。造成现在许多家长都怕见老师,一见到班主任就畏首畏脚的,有的家长说:“不挨老师训就烧高香了!”
班主任高高在上,毫不留情面地埋怨甚至“训斥”家长,很容易导致两种结果:
一是挨训的家长虽然有抵触情绪,但因为怕得罪老师使孩子遭殃而不敢在老师面前流露和发泄。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关系的全面恶化。
二是致使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当面与班主任发生争执,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反目成仇,教育合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彼此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而从教育的角度讲,尊重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前提和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尊重家长,才能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从而为下一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尊重家长,也是班主任获得家长尊重的必要前提。而只有获得家长的尊重,才能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尊重家长,首先要求班主任要理智地思考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先入为主地带入自己的坏情绪。尤其是对于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的学生,要求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祸及池鱼”的晕轮效应,避免不经意间就把不满发泄了到家长的身上。
尊重家长,要求班主任能够礼貌待人,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气氛。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应采用命令、警告、责备和教训人的语气,而应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他们谈话;不论学生有多么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家长来访时,班主任都应主动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您慢走”等。在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要采用商量的口吻,如“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礼貌地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既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激起他们主动与教师联系和沟通的愿望,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受到对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班主任,从而为彼此间的进一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尊重家长,还要求班主任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成功的教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么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当然,尊重家长,并不是说不能直言事实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力或确有不当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时,班主任不妨直言不讳,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要这个“直言”是建立在坦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家长迟早会诚心接受。
四、不讲方式后果,强迫家长领学生回家反省
对屡屡犯错的学生,有的班主任常使用一个自诩为“杀手锏”的方式――让家长领其回家反省!此种做法迫使一些家长不得不连续几天不上班、不出工,和孩子一起“面壁思过”――原因很简单,若把孩子一人扔在家里,面对网络和电视等的诱惑,他(她)怎可能独自一人静下心来好好反省呢?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此种教育方法正中那些平日厌学、懒散学生的下怀。停学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不用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他们就有了更自由的空间,有了更多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而对于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来说,被赶回家极易让他们心生失败感,进而孳生逆反心理。由此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问题。
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孩子被逼无奈领回家,一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如此一来,家长就会对老师和学校心生抱怨与不信任,从而影响他们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的积极性。
从班主任的角度分析,动辄让家长领学生回家反省,会让学生认为班主任没有能力、拿他没办法,班主任在学生心里的威信会大打折扣。
让家长领犯错学生回家反省,不仅是班主任推脱教育责任的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之举:假如家长的家教方式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学生回家,只会让班主任和学校以前的教育努力付之东流。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学生犯错,理应受到处罚,但对不同的个体,班主任应该弄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病救人”的目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矫正。学生违纪犯错时,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运用专业知识,寻求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