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防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的防护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1

【关键词】SNS 柔性防护系统;高边坡

1 SNS柔性防护系统概述

为了防止边坡、山体上的落石坍塌,SNS柔性防护系统采用一种防护网防止其滚落从而实现安全防护,是在1995年由瑞士引进的。与一些传统的防护方法相比,具有高强度和柔性的特点,能够传递或者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对于抵抗较为集中的荷载和较大的荷载有一定优越性。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室内室外的测试,也经过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建立起了标准化的部件形式,在系统的计算和设计上都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SNS系统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貌和植被的完整,同时把人工绿化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把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这方面它具有很大的优势。SNS系统的寿命有很大不同,有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

SNS防护系统包括主动防护系统和被动防护系统两个系统。主动防护系统是把支撑绳和锚杆固定,同时把钢护网钢绳网覆盖在已经崩塌的碎石的坡面上,以此来阻止碎石发生崩塌或者将其崩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防止灾害的发生。被动防护系统主要由钢柱、拦阻网、支撑绳、减压环和锚杆等构件构成,设置在边坡、山体的下部,拦阻崩落具有一定能量的岩石。

2 SNS柔性防护系统的特点和原理

SNS在施工方便操作简单,依托先进的技术,既环保又安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开支,减少成本。在岩石发生崩塌时,会产生很强的动力,冲击作用比较大,如果单纯采用刚性结构去抵御很强的冲击力,需在边坡、山体建立规模较大的拦石结构,要寻找比较合适的地方开挖基础,这样就必须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把大量的建筑材料搬运到山上。由于工程成本高,施工难度较大,劳动强度也很大,施工的进度也会比较慢,施工的安全性不能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还未完工的防护结构的落石有可能会滚落下来,成为威胁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的防落石的结构应该是柔性的,以柔克刚,使防护效果更好。而SNS防护系统则施工更为迅速,安全保障更高,系统设置后视觉干扰较小。当落石到达拦截网时,网具有柔性,它的冲击力随之消散,剩余的荷载传递到了系统的周边,最后传到了基础的锚和稳定的地层,当崩岩的能量特别大超过预计标准时,必须进一步加大系统的柔性,采用摩擦式的消能减压环,SNS系统是经过大量的计算的,各部件和组成部分都较为均衡和合理,其柔性和强度都恰到好处,保证了系统的最优运行。

SNS主动防护系统主要分为三类,普通钢丝格栅、普通钢丝绳网和强度较高的钢丝格栅。这三者的固定方式有所不同,前面两种是通过钢丝绳锚杆或者是支撑绳固定,而高强度的钢丝格栅是通过钢丝绳锚杆、钢筋、专用锚垫板或者用边沿的支撑绳固定,柔性网作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覆盖在容易坍塌的碎石坡面上,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SNS主动防护系统常用于坡面崩塌、风化剥落、危岩和落石等程度不一的地质灾害防护,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采用系统锚杆固定,再根据不同的柔性网的不同缝合张拉和支撑绳或者是用预应力锚杆把柔性网进行部分拉张,由此就对整个边坡产生了较为连续的支撑,这种拉张的作业使得钢护网紧贴坡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坡面土体的部分移动现象,或者是已经发生了位移或者已经发生了破坏,把原来有的预应力滞留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在岩石发生坍塌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向下的下滑力,而这种主动防护系统可以把较为集中的力分散均匀到四周。

主动防护系统在原理上和喷锚、土钉墙这些护坡体系相似,但是因为这种防护体系能够把集中的作用力分散至四周,使其减小对坡面和碎石的冲击,局部受一定的力,但是整体上却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系统能够从整体上承受一定的荷载,而单根锚杆的锚固力降低了。与此同时,此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雨水或者是雪水可以自由地渗透到地下,如果地下水的不断增多得不到排泄,则压力也会不断增大,这样也会导致边坡失去稳定性,增加发生事故的危险。而且不管坡面形态是什么样的都可以采用这种防护系统,这种防护系统可以很大程度地保留原来的地貌特征,植被生长的条件没有被改变,这种特征可以方便未来的坡面绿化,坡面上生长了植物之后,在这种开放的生长环境下,植被就能够把坡面的泥土、碎石等很好地固定住,再加上系统的防护作用,很好地抑制了水土流失,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SNS被动防护系统只是起着被动的拦截作用,当崩塌的落石到达钢护网时,钢绳网上的每个节点都会感知到其巨大的冲击能量,并把这些能量传递到系统钢柱,钢柱的底座是一个活动的铰,钢柱上端把绝大多数的能量传到支撑绳上以及设置在岩体内部的钢绳锚杆,这部分能量的削减主要是通过安在支撑绳上的减压环发生伸缩,进而使钢绳网和钢柱一起做往复运动,经过削减后的剩下的小部分能量再通过钢绳锚杆把它传递给岩土体。SNS的被动防护系统的设计时一种新思想,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地的地形,部件安装非常标准化,能和其他的设备一起共同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3 某工程分析

某景区旅游观光道路安全防护工程位于大娄山山脉河谷,河谷呈V形,道路两侧的山势陡峭,部分山体近乎直立,植被也茂密,除了在高陡崖带有大量松动岩石外,人工开设的边坡也有很多碎石存在,严重危害了景区运行安全,在工程施工中主要采用SNS的柔性防护系统。

本工程中SNS 主动防护系统是通过锚杆和支撑绳对各网块施加的预张力使各网块在坡面上张紧后对坡面危岩落石施以一定的预紧压力,从而提高危岩稳定性,阻止危岩落石的发生。该系统主要由柔性钢绳锚杆、支撑绳和钢绳网构成。纵横交错并进行依次预张力的ф16 支撑绳与4.5m×4.5m 正方形标准模式(为节省材料,局部边界采用4.5m×2.5m)网格内铺设一张4m×4m(或4m×2m)的DO/08/300 型钢绳网,每张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ф8 缝合绳缝合连接并进行第二次预张拉,该预张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土体的稳定性,控制危岩体的移动。该系统各构成部分在每一独立的防护区域内为一互相联系的共同作用整体,一旦坡面岩土体发生局部的变形或位移则系统将不是局部而是以整体的形式发挥作用。

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松土及落石进行清除或就地处理;测量放线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注浆并插入锚杆,安装纵横向支撑绳,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缝合,缝合绳为ф8 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35m 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 缝合绳的两端各用两个绳卡进行固定联结。

4 小结

在山区的某些地形条件下,容易发生山体崩落等地质灾害,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保证岩土体的稳定性,而SNS防护系统基于科学的研究和计算,相比其他的防护措施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应用较为广泛,给同类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2

[关键词]边坡 地质灾害 治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88-2

边坡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各类型工程崩塌、滑坡、落石、以及岩土条件下的人工开挖边坡的支护、边坡环境保护以及水土保护等[1]。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经常遇见的一类地质灾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就会在整体上引起地质灾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分析了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现状、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以及对边坡治理的技术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山东地区边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治理措施。

1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现状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始终坚持“一次性根治杜绝发生”的原则,要对灾害形成和发展做到充分的认识,它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而引起,最好的方法就是综合治理[2]。随着科技不断走向进步,产生了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从而得到普遍的运用并展现出较好的效果。根据资料显示,山东地区地质灾害点总数为2451处,这其中已经发生了1149处,潜在的威胁已经达到1302处。分布差别为:崩塌占全省的地质灾害总数的46.3%,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分别占24.6%、13.7%和9.8%,地裂缝为2.2%。

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容易产生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差的地段进行工程加固,以此来防治灾害发生,一般做法是加固、开挖或开挖加固同时进行,由此以来可以有效避免灾害发生。山东地区岩性分布特点基本为:碳酸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松散岩石等,在此岩石和地貌特点使用小锚孔注浆方法,可以对边坡滑动带进行加固,这种技术具有方便施工、工作强度低以及机械化等特点,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提倡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2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

据资料统计,山东地区灾情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其中,小型占地质灾害占总数的81.6%,中型占11.7%;大型,特大型分别占4.5%和2.2%。针对此种现状并就边坡地质灾害的技术展开深入研究[3]。

2.1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

在边坡表面处理上可以选择混凝土喷射法,该法能有效封闭岩土体,避免岩土风化和剥落,还可以增强岩土的强度。在喷射混凝土时,可以和锚杆进行结合使用,主要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第一,容易风化、强度低、性能差的岩土边坡;第二,风化严重、小型坍塌、碎落且坚硬的岩石边坡;第三,爆破后范围破坏大量超薄的岩石边坡。

2.2锚杆加固技术

实施锚杆加固边坡,其主要目的是将不稳定的结构或者岩体稳固在岩体层中,并使它们互相链接,进而传递拉力和剪力。锚固结构主要有锚具、台座、承压板和支挡结构等组成。此种方法在山东地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值得提倡和使用,能起到明显效果,为山东地区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3注浆加固技术

利用注浆等加固边坡技术,是在压力是作用下,通过注浆管道注入岩体的裂缝当中。进而将碎裂的岩体凝固,将岩体凝固成一个整体。此种方法降低了堵塞地下水通道、增强了岩石的强度、减小地下水的破坏力度。此种技术能够针对山东边坡地质灾害的特点起到了相应的防护和治理作用,并且此种方法设备少、工艺简单、可以有效实现封水的目标。

2.4柔性防护网技术

柔性防护网系统,是以高强度的柔性网作为主体,通过覆盖与连接两种方式防治一切地质灾害,是比较新型的防护技术。按照边坡柔性防护网的功能作用方式以及结构形式可以划分为主被动防护系统。主动柔性防护系统通过张拉绳与锚杆增加张力绳网,有效避免发生碎石的现象;被动柔性防护网则由钢丝绳网、铁丝格网、支撑绳、锚杆、工字钢以及底座等组成。其作用可以减少最短工期、劳动力进行安装与维护工作,在山东地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可以充分得到采纳和应用。

3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提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水平

一般而言,边坡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从而会导致一系列灾害的频发,基于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必须要在治理技术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引起整体性的地质灾害,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工作,要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探析和研究,指出分析研究边坡治理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治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水平。

3.2有利于形成边坡地质灾害治理预警机制

针对边坡地质灾害形成的特点和现状可以进一步得知,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这也是导致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边坡地质灾害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有效的可行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边坡地质灾害预警机制,这将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带来新的极大便利,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该预警机制的形成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均实现了充分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边坡地质灾害是在一定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防护和治理上也具备区域性特点。通过本文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探讨和分析,明确了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现状,分析和研究了边坡地质害治理的技术,理解了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必要性,并指出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于边坡治理技术。由此,为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护和治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琪亮.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山西建筑,2014,15:86-88.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3

关键词:水文;工程;地质灾害;措施

位于茂名市125°方向,直距15km的茂名通用机场建设用地1391亩。按征地范围界限外扩500m确定该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面积(6.29 km2)。

一、地质环境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类型及水力特征,该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评估区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地表水系、植被发育,为地下水的补给和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除接受降雨渗入补给外,还接受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和地表水的补给;基岩裂隙水以降雨渗入补给为主,局部还接受地表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径流、排泄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密切相关。地下水大部分以泉或渗流的形式向附近沟谷或河溪排泄,少部分潜流形式侧向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贫乏―中等,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贫乏―极贫乏。

(二)、工程地质条件

经勘探,综合分析该项目工程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分层较多,各层工程地质性质差异较大,且发育有淤泥软土,工程建设潜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地表以下9-11米(中砂)为可液化砂土,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对抗震不利;场地地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中等腐蚀,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综合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对拟建工程的影响程度中等,工程地质条件是致灾作用的主导地质环境因素。

综合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作用的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确定评估区内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从属的地质环境因素是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激发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和气象变化。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沉降和崩塌/滑坡。其中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中等,危害性小―中等,潜在的危险性小―中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均发育程度弱―中等,危害性小―中等,潜在的危险性小―中等。

为作好对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执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尽量减轻因公路建设所引发、加剧或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针对不同灾种,结合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采取必要的治理方法和防治措施。根据评估区已发和潜在的各类地质灾害特征、危害程度、危险性和产生原因,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可分为工程防治和生物防治和监测预警措施。同时针对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划分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

二、各类潜在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工程建设挖方及填土边坡崩塌/滑坡而造成破坏和损失,针对边坡工程的规模及所处地质环境条件,设计采用不同的边坡高宽比(容许坡度值)和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有关参数应根据岩土体测试成果、相关设计规范以及工程实践选择。对边坡防护,建议采用框格防护结合植被进行,这样既可对边坡进行有效保护,又能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

1、挖方边坡防护:

对于土质挖方边坡,在边坡开挖前,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合适边坡形态和坡度进行放坡。一般情况下,对于边坡高度在5.0m以内的边坡,建议采用1:1.5或1:1.75的边坡坡度进行放坡;对边坡高度大于5.0m的边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拆线坡,单级边坡高度应尽量控制在5.0m,平台宽度应不小于3.0m。

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对坡面绿化防护类型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在坡面防护上,根据地形、地质选择合理的型式,综合景观设计,以杜绝坡面型式单调、呆板的现象,使整个公路沿线景观丰富、阿娜多姿、自然协调。

对于稳定边坡,防护主要以绿化为主。防护类型有植草、挂网植草、骨架等衬砌植草、客土喷播、喷混植生。岩石边坡或植草难以直接生长的边坡以客土喷播、喷混植生为主,其他边坡类型以植草、挂网植草、骨架等衬砌植草为主。对于低矮边坡,放缓边坡,并在边坡上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

对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的边坡,应以加固为原则,并尽可能多的对坡面进行绿化设计。定加固型式采用锚杆、锚索等措施。对于不良地质地段,将采用不同的处治措施。

2、填土边坡防护

当填土边坡高度不超过4m时,边坡防护采用喷播植草、三维网植草等合理的型式。当填土边坡高度超过4m时,边坡防护采用三维网植草、拱架防护、菱形格网防护、等多方案比较,在选择合理型式的同时,力求自然、美观、多样化,并与沿线的自然景观协调。

3、基坑边坡防护

为了防止基坑边坡发生崩塌,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边坡高宽比(容许坡度值)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和压实。若施工工期较长时,应对基坑边壁采用板压、覆膜等方式进行防护,防止基坑边壁崩塌。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对填土地基宜先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应优先选作床填料,地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底部。用不同填料填筑地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并均匀夯实,对跑道地基压实度可参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同时,在软土分布地段,宜根据软土分布范围、厚度、埋深等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类型并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的合理性,采取相应的软基处理措施。

1、对于软土层厚度小于3m且软土层在表层时,可采用清淤换填法压实处理。

2、对于软土层厚度大于3m或埋深大于3m的软基段,可采用袋装砂井、塑料板桩等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方法处理,也可采用碎石桩、喷粉桩或化学加固法加固地基。

3、凡经过水塘及水田地段,必须将塘底和水田浮泥清除后再填筑地基。

4、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主要原因是场地软土容许承载力值小,强度低,下伏土层容许承载力不高,上部荷载作用下发生。建议地面沉降治理施工应在工程施工前2~3个月完成,同时建议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土层的容许承载力,达到有效治理软土地基地面沉降的目的。

(三)、监测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或完工后的运营过程中,应对边坡、填土地基等地段设置监测点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监测,监测内容主要为边坡的稳定情况及地基变形或开裂情况,边坡地段在雨季应加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即绿化防护措施,主要针对较稳定及稳定的边坡进行,以生物绿化防护为主。防护类型有植草、挂网植草、骨架等衬砌植草、客土喷播、喷混植生。岩石边坡或植草难以直接生长的边坡以客土喷播、喷混植生为主,其他边坡类型以植草、挂网植草、骨架等衬砌植草为主。对于低矮边坡,放缓边坡,并在边坡上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4

关键词: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来黄山旅游的中外游人逐年增多,为了落实新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黄山风景区“南北大众观光游、东西生态探险游、云谷松谷文化游、低山景点半日游”的总体游览格局,为了满足钓桥景区实现游客快速穿越峡谷游览的需求,确定在西海大峡谷修建地轨缆车。

2项目概况

拟建地轨缆车呈近北西—南东向沿西海大峡谷展布,设计西海大峡谷地轨缆车由下站、中间站、上站和线路轨道支撑架组成。线路水平距离:743.09m,高差496.82m,平均坡度66.86%,缆车运行长度892.6m。上下站房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站局部辅以轻钢结构,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墙基采用毛石混凝土带形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梁。轨道支撑架为独立圆柱形或格构式钢结构,工厂制作,现场拼装。支撑架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确定本次评估区范围为各建筑工点所处地段外延至第一斜坡带,即拟建地轨缆车线路两侧各50m~130m范围,总面积约0.0705km2。

3评估级别的确定

依照【1】所划分的标准,确定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区位于中山山麓峡谷地段,区内花岗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怪石耸立,斜坡面一般陡立(坡度大者近直立),沟谷深切,悬崖峭壁较多。评估区内不具备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环境条件。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局部较厚谷坡堆积块石的不稳定性或遭受两侧坡顶危岩体威胁,产生崩塌灾害,故将崩塌灾害列为本次评估灾种。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崩塌分布及概况

据野外实际调查,在评估区内拟建地轨缆车线路所处沟谷中有早期崩塌物(花岗岩块石)堆积,且沿线局部地段上分布有大块滚石,评估区共有崩塌8处。按崩塌规模划分(崩塌体体积>5104m3为大型、(0.5~5)104m3为中型、

作者简介:李积涛,1986年3月生,2007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就职于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环境地质所,从事水工环勘察工作。

4.2崩塌形成机制分析

本区崩塌的形成机制受控于以下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和因素:

①多发生在地形陡峻的斜坡;②与构造断裂破碎带有一定关系,岩体较破碎;③降水入渗影响;④人类工程活动影响;⑤长期风化作用。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属于泥石流轻微活动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本工程所处位置为峡谷底部,谷底宽度40~80m,谷底地形以“U”形为主,起伏变化较大,无连续均匀斜坡,有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沿沟谷斜坡分布有厚度2~6m的堆积物,堆积物主体为体积较大的花岗岩块石,径大者可达10m,充填物为砂砾石及少量粘性土,厚度变化较大,不连续,散透水性能较好,不具备泥石流形成的松散物源。

综上所述,缆车线路所在峡谷不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物源和大面积快速汇水的条件,泥石流灾害不易发生。因此,确定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结合场区环境地质条件,将地轨缆车线路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划分为1个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1个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因下站至14#支撑架间现状灾害不发育,基础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为小型,但距线路较近的两侧谷坡坡度陡立,切割深度较大,谷底宽度40~50m,普遍发育三组以上垂直节理,坡顶发育峰林状岩体,存在与坡体隔离的耸立危岩体,发生灾害后造成的危害较大,难以治理,故划分为危险性大区;15#支撑架至上站所处部位地形坡度相对缓和,现状灾害不发育,坡体稳定性较好,基础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谷底宽度50~80m,两侧坡体相对完整性好,耸立危岩体不发育,与线路距离较远,发生灾害后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工程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易于对其防护或清除,故将其划分为危险性小区。

7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并按照“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的有关规定,将建设场地按适宜性划分为1个适宜区(即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小区)和1个基本适宜区(即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大区)。

8防治措施

(1)工程防护措施

主要崩塌物为块状堆积碎石,施工时可对其进行清除,平整;对危岩体距线路较远的,由于与坡体连接较差,可用柔性防护网加固。

(2)沿线施工防护

对开挖方量大、基坑边坡高的下站等地方对基坑开挖采取分期逐级放坡开挖方式并配合适当支护措施;所有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做基础,减小坡体因卸荷回弹造成的应力释放;开挖出的石块可现场加工成石子用于基础混凝土,以减少堆载对基础周围场地的加荷影响;基础完工后要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对坡顶植被的破坏,保持坡体自然状态。

(3)绿化恢复措施。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尽可能减小地表面积,采取绿化措施,恢复区内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岩体风化。

9结论与建议

(1)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2)评估区属中低山地貌单元,区内广泛出露花岗岩体,呈现山高谷深,坡体陡峻的地面形态,地势起伏较大,存在规模为小型的早期崩塌物及不稳定危岩体。确定本次评估的灾种为坡积块石及危岩体崩塌。

(3)工程建设中加强对原有地质、地貌景观的保护,对工后斜坡面进行砌石、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利用废弃土石,尽可能使用开挖出的块石作为石料,减少工程对微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黄润秋.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J].地质通报,2004(11):34-36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5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武鸣县;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

南宁市武鸣县位于我国广西省中南部,全县主要以山地为主,其东部、南部和北部均以山体围绕,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20.9%,丘陵谷地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3.5%。近年来,南宁市武鸣县频繁发生规模大小不一的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造成的房屋损失、农田耕地损失以及公路毁坏等经济损失达到了上百万,地质灾害隐患更是时时威胁着武鸣县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减少、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部分。

为了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我国政府以及国土资源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式依旧十分严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急需进一步解决和克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多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难以准确的预警和预报。南宁市武鸣县的地形主要以丘陵谷地为主,其占地面积达到了全县总面积的63.5%。复杂的地质构造往往会将地质灾害隐患隐藏在地下深部,当一段时间不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深埋于地表之下的地质灾害隐患还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随之改变,因此,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应加强调查,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尽量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此外,突发地质灾害多会伴随地震、暴雨,甚至山洪等灾害,但是此类灾害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监测体系均不是十分完善,尚不能对其进行准确预测,从而严重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行。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体系仍需改善。在一个大部分面积均为丘陵谷地的地方,许多居民的房子均是依山而建,又由于公路建设或其他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原始的地质环境,而且随着武鸣县的不断发展,这种改变会越来越大。虽然现有的危险性评估体系有效防治和减少了一些由工程项目的引发的新增突发性地质灾害,但是对于大范围的斜坡建屋、公路建设等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鉴于这些地方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极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因此,对于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评估工作亟待加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3)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范意识仍有待提高。目前,许多群众仍然缺乏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避险意识,对于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手段以及紧急避险方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均比较欠缺,直接造成了他们在建房时往往选择依山建房、斜坡建屋的情况,留下了较大的地质灾害突发隐患。此外,对于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部门虽然建立相应的群测群防体系,监测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充分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避险措施,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以及应急避险体制仍需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城乡建设的不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市级以下的基层单位,但是广西省整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均不够完善,导致地质灾害的相关防治措施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到位,以及在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大型地质灾害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救治措施,错失地质灾害临发和始发的最佳避险时机。因此,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将其落实到县级、乡镇以及农村等基础单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

二、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南宁市武鸣县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根据历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情况来看,武鸣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以及不稳定斜坡等。针对以上频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和武鸣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各种频发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

(1)滑坡:滑坡一般易发生在岩层结构疏松的斜坡处。根据滑坡产生的条件以及滑坡产生的特点,可以通过在滑坡区表面种植植被、减缓滑坡角度、降低滑坡高度等方式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采取修筑防护墙和钢筋混凝土固定桩,以及修补裂缝等方式对边坡不稳定的岩体进行加固。

(2)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是由于强降雨、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带有大量泥沙和碎石的特殊洪流,经常发生在山区以及地形险峻的地区。对于泥石流易发地带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修建防护墙、挡墙等建筑物;建立完善的泥石流排泄系统;在山体表面种植植被、避免滥砍乱伐;科学修建铁路公路,合理开采矿山等,废杂不乱弃置。

(3)崩塌:崩塌一般发生在较陡的山体处,其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毁坏力强。通过分析发生崩塌的诱发因素,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设置排水通道,在易发生崩塌的山坡处修建拦截和支撑防护措施,减缓陡坡和降低颇高等。此外,居民和其他工程项目人员应有意识的尽量远离崩塌易发地带,将崩塌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防治力度。

为了有效的降低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排查力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进行监测,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发生频率和规律,并建立一套的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治方案,以便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体系。

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体系是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部分,建立县、镇、村监测网络,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有专门的监测员,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及时有效的对地质灾害做出预测,并为有关部门提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相关依据。此外,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进行全天候监测,快速、准确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实时动态,有利于科学合理的采取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加强地质灾害科普教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关于地质灾害的广泛宣传以及科普教育工作,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单位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等手段的宣传,对广大群众普及地质灾害的相关常识。经常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演练,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三、总结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民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南宁市武鸣县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武鸣县的人为开发也越来越多,使得武鸣县本就脆弱的地质环境更加恶化,加剧了该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国家有关国土资源部门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针对武鸣县的地质灾害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地质灾害本身的复杂型和隐蔽性,以及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的一些欠缺,使得武鸣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仍不是十分健全,还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做到充分保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吉云,谌岚,徐文杰.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实践分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5): 423.

[2] 柯刚. 对地质灾害成因及工程防治对策的探讨[J]. 大科技. 2012(24): 335-336.

地质灾害的防护范文6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一区政府:

经我街巡查发现位于南湾社区常春大街6号房屋后面山体严重开裂,经市国土房管局黄埔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办和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专家现场勘察,证实该处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崩塌,危及附近居民人身、房屋及其它财产安全。根据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关于黄埔区穗东街南湾社区常春大街6号民宅边坡潜在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的函》(穗地调灾函[20xx]005号)和黄埔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关于做好南石市社区常春大街6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函》的要求,我街已完成靠近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并安排社区专人监控、设立《危险警告》牌、下发《预防地质灾害安全告知书》。由于雨季来临,为尽快消除该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街根据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建议,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府网站”公告的“广州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甲级资质单位情况表”中委托“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对前期作应急抢险处理工程进行设计和预算,共需经费为9.2万元(包施工、设计和监理等费用),经区财政局评审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区财政局《关于穗东街南湾社区长春大街6号地质灾害经费的办理意见》(埔财预办文〔20xx〕215号),该项资金拟在历年区水利基金结余中解决。

妥否,请批示。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二三明市国土资源局:

泰宁县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据统计全县有1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近万间民宅及1056户6844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县在省、市上级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积极采取避让搬迁和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目前全县已采取工程治理与简易工程措施治理隐患点26处。全县仍有三分之一的隐患点需进行搬迁或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且资金投入量较大。目前急需治理的项目有:

1、上青乡上青村滑坡治理项目。该灾害点20xx年“6.18”期间,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约1.5万立方米,山体出现多处裂缝,直接威胁着45多户19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6-8月份,每逢大雨,该处山坡坡面常发生小型滑塌。该项目20xx年8月委托省地矿建设集团编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重力式挡墙+锚索框架+削方+截排水沟,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30万元,自筹解决50万元。

2、大龙乡大布村桥头滑坡治理项目。该滑坡位于大龙乡大布村街道桥头,由于20xx年6.16连降暴雨引发山洪,发生严重山体滑坡达2.5万立方米,山顶处出现滑体后缘拉张裂缝长100-300M、宽10-30CM、深10M,直接威胁居民112户426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大该项目20xx年8月委托省地矿建设集团编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削坡+锚索(锚杆)格沟+坡面防护+截排水沟。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0万元,自筹解决40万元。

3、新桥乡新桥村滑坡治理项目。该点属不稳定土质滑坡,20xx年“6.18”期间,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约1.1万立方米,山体出现多处裂缝,直接威胁着32多户13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滑坡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一旦受强降雨等不利的影响,将可以再次产生滑动,其危险性、危害性大。该项目20xx年8月委托省地矿建设集团编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采用挡墙+削坡 +坡面防护+截排水沟,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130万元,自筹解决30万元。

我县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山区县,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为此,恳请给予列入20xx年度省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补助计划。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三天全县人民政府:

新场乡新场场镇老街,农户房屋临荥天河而建,涉及农户38户。目前,该人口密集点临河土层出现下滑现象,严重威胁到农户的房屋安全。今年6月,已有两户农户的房后护坎发生垮塌。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乡庚及上报县国土资源局,由国土资源局帮助联系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工程师现场进行了勘查。确定土层逐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荥天河水长期冲刷土层基础,导致土层基础淘空,因而出现下滑。“4.20”地震进一步加剧了土层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