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isk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cluding the planning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technical methods of risk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measured the credit risk, operational risk, cost risk in marketing and establishe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to achieve the marketing objectiv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rporate marketing.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对策措施

Key words: business;marketing;risk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60-02

————————————

作者简介:李立明(1980-),女,蒙古族,内蒙古奈曼旗人,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工作,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1 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明确分类,并设置相应的预防措施,当前的主要营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来自企业产品本身的风险 企业产品如何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比如对产品质量的问题,产品上市时机的选择风险,以及产品品牌和产品定位的风险等,都容易导致不适销的风险。从企业产品自身引起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方面的风险,如产品过于超前,难以适应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产品质量的过高或不足,也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不利的重要因素,至于产品的商标风险,有些企业因重视不够,而导致自身品牌被侵权等问题,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不利于企业正当维护自身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1.2 来自产品的定位与定价风险 产品的定位和定价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给企业产品的定位和定价都容易带来损失,如果定价太低,虽然能够从消费者的购买力上获得了有力的竞争力,但低价并未对产品的销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对产品质量的质疑,同时,低价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来说,虽然一时获得了广泛的销量,但其有限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1.3 对营销渠道的控制风险 企业的营销渠道是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媒介和平台,也是企业贯彻其营销目标的主要渠道,因此,对于企业的营销渠道的风险控制和维护,关系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的大局。在渠道风险控制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风险:一是分销商的风险;二是对产品的储运风险;三是对产品的回收款体系不完善。

1.4 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的风险 企业促销是企业营销战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旦企业的促销策略不当或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或阻力将是很大的冲击。在促销风险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风险因素:一是广告带来的风险;二是通过人力推销带来的风险;三是对于企业营销推广的风险;四是公共关系风险。

2 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分析

市场营销风险从其形成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企业自身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另一种是来自市场竞争造成的环境因素。

2.1 对于企业内部的主观因素的分析 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计划经济营销观念的影响,对企业的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上,难以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比如出现的产品积压,生产过剩,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观性倾向过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按需生产,缺少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有效营销活动的开展,对于如供求关系、价格规律,以及竞争机制的认识不到位。同时企业在面对营销风险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相应的处理危机的经验,常常在侥幸心理的制约下,来推广企业的营销活动,缺乏必要的风险警惕性。

2.2 对来自市场的风险因素的分析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战场,也是推动其营销战略的重要平台,对于企业来说,对市场的及时把控对于营销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比如在研究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规律时,对于市场需求的客观规律性认识不够,企业在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上,脱离了市场的需求变化,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如对于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对于产品品质和理念的把握等,由数量转向质量,由群体转向个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营销趋势。

对国内外经济政策变化趋势和经济环境的把握不准,也是当前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更多的受到来自国外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如金融风暴的冲击等,都给企业在市场营销策略的布局上带来了风险。现代科技的进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以此基础的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更是深刻而广泛,互联网作为企业营销的新的阵地,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战略而受到企业的推崇。

3 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策略

3.1 强化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市场营销风险控制是建立在风险因素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企业无论是对产品的设计,还是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销售等,都必须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比如我国的烟草行业,作为国家管控力度比较大烟草,其生产和销售必须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下来进行,因此,对于产品的设计和定位,既要考虑到烟草在社会关系中的社交地位和对人的心理调节,又要从吸烟者对烟草的消费习惯,如烟草的香味、品牌等精神方面的满足等因素。否则,企业如果无法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调查,其营销活动的风险就难以有效控制。

3.2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和处理措施 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对于来自企业内外的风险因素,必须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来促进企业在运营中的主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为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从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上,来贯穿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的贯彻执行;二是从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中来收集相应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于对决策的分析和评定;三是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的实际演练,以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四是在面临风险时,要进行及时的统一和联动,全面落实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3.3 科学分析,果断出击,积极应对风险 市场营销风险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对于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形成正确的风险态度,从风险的危害出发,积极面对,果断出击,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对客户、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和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以积极的形象来重塑企业的形象和责任。

3.4 构筑企业的法律环境,以法律武器来抵制企业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企业决策者要善于从相应的法律法规中来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特别是我国《合同法》、《价格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对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增强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风险创造了条件。

3.5 强化对企业员工素质的培训 企业人员的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而某些企业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从人力的效率上没有实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给企业的市场战略的实现带来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营销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素养的提升,从相应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素质抓起,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同时,在对企业营销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将员工的营销业绩与其自身的态度和责任心进行统一起来,全面从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来实现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谢立仁,马彬.论市场营销风险及控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6).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市场经济;石油销售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一、石油销售企业的当前风险现状分析

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可以说风险是每一个企业与生俱来的,它不仅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恶魔,同时也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美好机遇的天使。

1.主导外部条件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加剧了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风险概率,各种企业资产和经营的各种业务常常处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之中。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原油的供应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原油价格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十分频繁,新形势的经济下还出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模式经济的双重模式,这些都加剧了企业的风险冲击概率。

2.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依然薄弱,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2)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

(3)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是间断性的没有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4)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指导。

3.石油销售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销售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是原因是石油价格波动所呈现出的金融特性。原油供应弹性比较小,因此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油价格很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频繁、复杂。

原油的交易已经初步形成了现货市场、中远期合约市场以及目前初具规模的期货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市场体系。原油市场体系及其价格变动从侧面反映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原油的金融属性。

原油价格的波动性,有必要采用一些措施稳定企业产品的未来价格,进而石油期货市场应运而生,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体系的发展,石油期货等风险管理等衍生工具不断推出,国际石油销售企业价格风险管理技术逐步提高,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在使用股票债券等基础性金融工具筹措资金的同时,也应逐步开始了解和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二、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外部的主导因素

(1)市场资源风险

从目前国际的竞争环境分析,全球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分国家、北美和非洲等少数国家,而欧洲、亚太地区相对较少。因此,全球资源消费也就产生了变化,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等地。全球资源和消费分布的一些矛盾,使资源竞争日益加剧。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等供需的变化是造成原油价格上下波动不定的根本所在,而原油资源分布与消费市场分布的不一致则拉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大了油价的不稳定性及波动幅度。

石油消费大国为了减少对海湾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资源,谋求石油进口多元化,所以北海和里海等地均成为它们争夺的首要目标。随着我国石油缺口越来越大,石化企业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国际石油资源竞争将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2)石油价格风险

石油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密切关注。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重要核心企业时刻在关注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国际油价成了生产和经营决策中最敏感、最直接的重要参数。而油价又往往是经常波动、最难于预料的风险因素。

当油价过低时,石油开采企业就要亏损,当油价过高时,石油开采企业就会有较大的盈利。油价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最大,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至今仍居高不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从许多的迹象看,油价上涨造成的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刚刚开始显现,有些恶性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国应尽快建立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世界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能源进口国国际收支中费用支出增大,导致国际收支平衡受到破坏。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石油的勘探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逐步提高,其开采成本将逐渐增加,在缺少有效替代能源的情况下,长期时间内,国际石油价格逐渐震荡上扬是一个必然趋势;而短期内,石油期货市场由于买空卖空者的“投机”行为,已经成为油价振荡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石油消费越来越依赖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波动风险也日益成为我国石油销售企业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

(3)环境保护风险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模式的出现,引起了全球工业界特别是石油销售企业的高度重视。目前世界上已签署了180多项有关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公约、协议与协定。这些公约与法规已成为石油销售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石油销售企业因污染环境被严惩的案例。中国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加强,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力度也将逐渐加大,石油销售企业必将为此付出更多成本。

2.内部的影响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井喷等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众多,为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这些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方面的缺陷。

(2)经营管理风险

企业家的投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这成为制约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对石油工业而言,长期以来石油销售企业的投资管理模式一直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国家是石油销售企业主要的投资主体,石油销售企业所需的投资资金是财政贷款或者专项拨款。

在这样的投资体制下油田企业往往首先考虑单位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去争投资、争项目,而对于投资的风险管理意识则相对薄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大量外资不断涌入,经济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造成了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对许多大型项目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和政府的所有投资均由政府来承担风险,企业项目负责人则没有必要承担风险造成损失的责任。有人决策,无人负责。因此,造成了投资风险责任无人承担的现状。

(3)法律意识风险

在国内的长期垄断地位使得我国石油销售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相对淡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欠缺,在国内相对轻松的监管环境、政治环境和法治条件下,法律风险很小,随着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市场化日益完善,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法律风险逐渐凸显。

三、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的措施

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确立“防控型”的法律管理导向

随着外部法律环境的改变,对石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规范市场和管理行为,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及其全体职员应进一步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加强对经营风险的监视和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尤其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和风险管理导向,强化内部管理适应外部环境、内部管理要求严于外部监管规则的理念,完善依法经营管理模式,落实法律风险防控责任。

2.加强风险的识别、监控管理

企业要建立准确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密切关注其具体状况及变化趋势。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识别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要密切注意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变化,从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监控其走向,把风险降到最低。

3.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着眼未来,我国的石油销售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近几年,随着世界石油需求的稳步增长,原油价格快速上升,再加上我国未来石油的产储量增长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的制约,国内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石油净进口量会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的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趋向对于石油公司的投资效益将有重大影响。

4.落实法律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控的保障机制

企业法律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制度,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健全法律体系,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石油销售企业取得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形势不仅为我国石油销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应逐步建立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掌握风险管理技术,培养和储备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才能有效地提高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倩.对我国石油销售企业风险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18).

[2]徐国栋,杨轩.内部审计如何介入企业风险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3

前言

在我国电力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电网经营企业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电网经营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经营中分析各种因素,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各种风险。企业要充分的预测负荷和电网规划,避免输电堵塞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加强管理,做好供电规划,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供电质量,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电网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其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经营历程、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再将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基本流程、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环境作为风险管理中的纽带和桥梁,将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所具有的不同类型风险以及承担相应风险的不同业务部门都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确保企业承担最小的风险,进而为企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战略价值的顺利实现。

二、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电网经营企业面对的最大风险,2013年的加州事故表明终端售电价没有和上网电价进行联动的情况下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在我国电网经营企业需要主动向发电厂购买电力,在基础价格上加上配送费用和利润之后传输给用电居民和商户,如果上网电价变动巨大,终端用户电价不变的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能会造成亏损,电网经营企业不但不能够赚取利润还有可能用公司资金来填补电价差额,这将造成了我国电力经营企业的严重亏损,其次在大用户直购电开放以后,将造成余下用户的信用等级降低,严重出现拖欠电费情况,导致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

(二)电网改革带来的风险

面对多变的经济市场,电网系统也在逐步的改革,因此电力经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电网改革风险。如果电网和电源没有足够强的关系进行约束的话,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就会产生不配套的行为,电网经营企业就将面临着输电线路建设的投资风险,再加上面对市场竞争、电价、国家政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企业计划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输电线路无法确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网规划工作。

(三)输电堵塞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其电价波动较大,市场经营风险也随着增大,其中市场交易以双边交易为主,充足的传输容量是电力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可靠的传输容量又要依靠电网规划和阻塞管理工作来完成,当负荷预测过大的时候电力经营企业无法出售过量的电量,而当预测过小时,又要向输电企业大量购电,造成了输电堵塞。产生输电堵塞后将影响这个电网系统,电力调度系统难以分辨输电堵塞的原因,这样的话电网公司不但要向消减的交易提供一定的赔偿,还要承担输电堵塞带来的损失和费用。

三、电网经营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信用制度

电费的拖欠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力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风险,为了改变拖欠电费的现象,电力企业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针对每个用户的个人情况进行信用评定,进而对信用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电力经营企业要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对信用度较高的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此外企业要加强用电计量工作,防治窃电事情发生,采用灵敏的计量仪器对用户的用电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此类事件[1]。

(二)做好规划和预算

面对电网改革的影响,电力经营公司要做好详细的预算和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的制定发电报价策略,关注上网电价并制定科学的竞争价位,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国家政策、燃料等因素的影响,做好长时间的电源预测计划,将风险降低到最小[2]。

(三)放眼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关策略

为了降低由输电堵塞造成的风险,电力企业要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思考,加强电网预测工作和负荷预测工作,准确判断未来的供电需求,有效的解决输电堵塞。在市场电力交易中,要先预定输电权,在将交易信息上报给交易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对交易进行审核,准确的计算每个交易对系统潮流的影响,削弱引起堵塞的交易,从而使得市场交易更加公平公正。其次电力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输电堵塞收费制度,电网公司按计划的原则削弱负荷,并进行技术的补偿,确保电力经营公司的利益[3]。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金融 风险 风险管理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而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金融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分类

2.1、金融市场风险

在诸多类型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金融工具所蕴涵的风险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运行的虚拟程度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加依赖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趋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2.2、工商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因子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定期财务报表的收益状况,而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的实体经济行为介入金融市场的程度加深。

2.3、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风险

作为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的最基本因素,金融市场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最基本和重要的风险之一。而全球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企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又使得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暴露不断增加。

3、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3.1、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和尽量减轻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绩效,并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3.2、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2)风险防范与控制:对风险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少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金融风险转移的方法包括: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等。(4)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利用不同风险类别的相关性,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其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5)风险对冲:对冲也称套期保值。是指针对某一资产组合面临的金融风险,利用特定的金融工具构造与其价值变化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减少或消除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过程。(6)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即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3、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为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3.3.1、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就是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相当重要,是金融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各种风险暴露。其次,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征。最后,进行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预测。

3.3.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者就必须考虑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拟订行动方案。不同的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金融风险,我们也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策略中进行选择。

3.3.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确定后,必须付诸实施。对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方案的实施,防止少数人或部门存有侥幸心理或拖沓行为,违背方案的要求,放任或偏好风险,而且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降低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科罗赫,加莱,马克.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莫里森.金融风险度量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5

【关键词】风险管理 银行竞争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作为从事资产运营的特殊金融企业,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负债,因此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存款货币银行的管理中,风险管理一直倍受关注。风险管理不是指消除风险,实际上风险是无处逃避和躲藏的,关键是学会驾驭与管理金融风险。美国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生活的全部内容不是管理风险,而是消除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化,即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一定风险承担带来的收益抵消全部风险损失后还有一定的利润,这就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存贷利差收益约占至全国商业银行年度收益的7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一直以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我国信用风险没有实现动态评级,目前实现的贷款五级分类,只是按期间分类,依然属于静态方法,而且有可能出现借款人单笔贷款的信用风险不大,借款人所有贷款总的风险却很大;前笔货款风险不大,这笔贷款风险很大;昨天风险不大,今天风险很大的情况。商业银行在贷款前对借款人采取综合信用评级统一授信,但贷款发放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变化依然难以监测。信贷资金使用缺乏监控,商业银行缺乏对信贷资金使用规模、资金流向、使用效率的有效监控,借款人的高风险行为不能及时被银行观察到,等银行获知信贷资金的使用风险过高时,往往风险损失已经发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价基于各家银行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刚起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利率管制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我国商业银行比较侧重于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重视。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存贷款计息方式也日益市场化,固定利率房贷以及其他固定利率计息方式日益普遍,利率缺口风险将逐渐加大。而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加快推进,汇率波动幅度逐步放大使汇率风险逐步凸显。同时,交易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其市场风险也将逐步增大,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将更大更复杂。目前商业银行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风险日益增大的要求,特别是在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工具、系统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虽然成为近年来管理的热点,但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还未能有一个综合、系统的理解,无论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还是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或是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上,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障碍。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虽小,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其中之一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在信用风险方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出口企业,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的出口企业,纺织、钢铁等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周期性行业企业的压力大幅下滑。不过目前来看,出口企业在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较低,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总体影响有限。二是中小企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之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中小企业历来不是中资银行的放贷重点,因此给银行业带来的实际信用风险相对有限。商业银行代客境外投资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市场风险方面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金融机构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其经营必须以规范审慎为原则。

(二)全面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只注重信用风险管理,而忽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三类风险同时纳入资本监管的统一框架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严把信贷闸门,加强信贷管理

首先应该把还款来源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除了注重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以外,银行对于客户现金流的管理,以及对于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关注永远要摆在信贷管理的首位。通过有效的调查和审查,甄别判断客户的预期现金流情况,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依据,警惕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中,银行倒闭或者被接管,无一例外都是银行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出了重大的漏洞。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美日银行危机,到后来的拉美金融危机,直到亚洲金融危机,所有的事实都在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对银行来说,在全球金融背景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银行的规模和现有的资金水平,在逐步拓展市场的时候,要与客户建立非常密切而又坚固的关系,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将会是银行的竞争利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J].当代财经,2004 (01).

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48-0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受到利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开始逐渐增大。特别是1996年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后,市场风险的管理变成备受关注的议题。在世界各个国家认识到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之后,都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也在2004年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着重讨论了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市场风险的体现、市场风险的管理工具,并提出应对国内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建议。

1 银行风险管理背景

1978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切利率均由国家计划制定,之后才逐步开展利率调整,而真正的大幅度改革推进是2000年之后。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利率的非市场化模式导致我国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在市场风险管理上各项措施并不完善。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银行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公布实施,银行业风险监管更加严格。市场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监督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区域之一。从近几年国内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有了较多的完善,但相对于金融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更多的风险却日益显现。

2 银行风险的表现

银行的风险就是在银行评估、管理、解决业务风险上,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业务领域的“全覆盖”,离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大多数银行不具备开发量化模型的能力,还不能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业务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也是导致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数据是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缺乏数据支持不能做到对风险的科学定价。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队伍薄弱。在目前利率、汇率日益市场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上述问题无法给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予足够的支持,影响银行发展和国家金融安全。

3 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建议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银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经营,获取最大利润。以尽量小的成本保证商业银行处于足够安全的经营状态,尽可能地追求最大的利润。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压后处理。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进行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3.1 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和风险道德标准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风险收益,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额外报酬,这是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必然反映。在银行业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的大环境下,高效的风险管理与递增的规模效益是利润最大化的源头。除了获得最高的利润外,银行应该更加注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只有风险降到最低,获得最大利润的可能性才最高。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从而引导和推进商业银行赢利能力的提高。

3.2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

目前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覆盖,完备的业务管理是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基础。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覆盖面,改善风险管理赖以开展的业务信息系统,丰富数据量,做到对风险的科学评价。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就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但是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却很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强控制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且应该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相互制约的原则来建立内部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的会计标准和核算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和相应的准备金提取制度。针对目前最重要的贷款信用风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非保险转嫁:保证商业银行以保证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可以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保证人;抵押与质押,即银行要求借款人以其财产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质物作担保发放贷款;贷款出售与证券化,贷款出售就是银行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将贷款本金的回收权出售给对方,同时也将与贷款有关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对方,贷款证券化同时伴随着贷款的真实销售,贷款信用风险转移给了特设机构。

3.3 提升并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通过对合理模型的采用来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市场风险,进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管理体系。例如我国部分商业银行采用风险价值法(VAR,Value at risk)来进行市场风险测度。VAR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是:蒙特卡洛法、方差协方差法以及历史模拟法。作为当前广泛应用的市场风险指标,风险价值是实际计算的重要指标依据。通过相关的管理软件,我们能及时获得市场动态数据,运用合理有效的风险指标和模型,实现风险事前配置和预警、事中实时监控、事后评估和反馈的全程嵌入式投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咨询帮助银行全面的梳理风险结构,识别并评估风险要素。

3.4 重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人才储备

从国内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看,在整体业务中比重日益增加的金融市场业务、投行业务等新兴业务的风险管理,呈现风险计量方法复杂化、收益风险衡量多元化等特点。而大部分中资银行缺乏此类专业化人才,往往由传统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人员“兼管”或“代管”,管理手段单一。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人才储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必须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实际风险识别、计量、分析、管理工作中能熟练应用金融风险的度量模型。

4 结 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有待深化,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技术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度量不宜追求过于复杂的计量模型,至少目前不应成为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我们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全面衡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数据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准确、良好、全面的数据信息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系统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华臣.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风险管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周中兴.深圳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6.

[3]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3):106-107.

[4]要飞,石敏,要云.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市场,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