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卫生医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1
从存贷款余额市场份额来看,修文联社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县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50%以上,贷款余额占市场份额的5896以上,存贷款规模依然遥遥领先全县各商业银行之首,连续多年名副其实地保持全县“最大一家商业银行”称号,继续发挥支持全县“三农”发展主力军作用和支持全县经济发展重要金融力量作用。
说修文联社是“支持全县“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和支持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即:全县所有商业银行近年来放出的贷款合计,其中县联社放出的贷款就占6096左右。可以说,在全县“三农”借有贷款户中,十有八、九都是信用社贷款支持发展的;除“三农”外,在全县其他各行业借贷款户中,75%左右都得到过信用社支持。又从放出去的贷款户数和笔数来看,农信社要比其他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多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修文联社不仅在全县商业银行中存贷款规模最大,贷款支持全县“三农”和各行各业发展最多,且还有“三个最多”,即:从业人员最多、资产最多、营业网点最多。
为方便群众、特别是方便边远地区群众办理金融业务,解决他们长期以来办一笔金融业务要翻山越岭数十里才能办到的苦处,修文联社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实施一是打造农村金融“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二是争取银监、人行等部门大力支持,新在农村集镇或较大村寨设立人工服务网点和ATM自助存取款机服务,三是大力在城区商贸集中场所安装pos刷卡机、离行式存取款机、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2014年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自目前,己在全县113个行政村设有“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新在县内广田、乌栗、马家桥、桃源等处设立信用社人工服务网点和ATM自助存取款机服务。在县城、扎佐城等城镇商场、餐饮业酒店等,安装pos刷卡机近200台方便顾客刷卡消费。早已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2014年12月16日,首批离行式自动存取款机在县城龙岗广场(药材公司门市部旁)、扎佐镇珍珠湾小区开通营运。
修文联社与全县各商业银行相比,实现了人工服务网点和自助机具服务网点最宽、最多、最均匀,比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效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办理金融业务,特别是方便了边远大山深处10万群众就近就地办理金融业务,使他们每年节省用于到行政乡镇所在地、或县城办理金融业务耽搁的劳动日100多万个,节约车费等开支100多万元。
修文联社组织的所有存款,取于当地、用在当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按规定留足备付金和按计划留足流动资金外,均用于支持全县各行业发展。为更好更大地支持全县各行业发展,组织的存款不仅没有向县外外调或外划出一分钱,且还向央行借款或向县外调借资金来支持县内各行业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地方银行、全县人民自己的银行。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2
关键词:建设信息化发展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58-01
中医药是中国的卫生事业的重要部分,在国家的卫生信息化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中医药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研究并制定:“十二五”中医药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年,也是其信息化进行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该如何将机遇抓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加强其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进行谋划,加强中医医疗的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慢慢地建立起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透明公开、统一高效的中医药学的信息系统,使得中医药的信息化能成跨越式的发展。这是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的课题。
1发展中医药的信息化意义
1.1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有利于中医药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医学,它承载了我国上下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在中医药的事业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医的诊疗信息进行规范,对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对中医药的“辩证论治“进行新的创新体系的构建,建立起中医药的电子病历,对名老中医的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继承和创新;同时也要建立起中医药基础信息的数据库,能够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用途的关联的检索服务,能够为中医药的临床、科研、管理、生产、教育等提供出相对十分丰富的资料;对中医药的信息网络的服务平台进行建立,对中医药的文化进行传播,使得中医药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提高其信息标准化的水平,对中医药的信息化体系进行健全,从而能够使中医药的事业能够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
1.2有利于深化医药卫生的体制改革,对中医药的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信息系统被刚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列为了主体框架,作为“四梁八柱”里的8项重要的支撑之一,提出大力建设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对医疗卫生的信息系统进行共享,对医疗保障的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建立并完善起国家、省、市3级的药品检测检验,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药品监管的信息网络,对基本的药物供求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建立。这为实现每个人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医药的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为完善和建立中医药的信息系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3能够满足中医药的服务要求,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的质量。中国已经迈进了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健康的理念和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人们在中医药的服务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国家逐步完善了医疗卫生的服务信息网络,将服务水平进行了提高,使其服务的范围得到了延伸,质量得到了提高。中医医院能够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实现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看病者的排队与等候时间,使就医流程得到优化。通过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患者的异地咨询、医生的远程教育与在线调用,以及专家的远程会诊,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诊疗的费用,从而可以解决民众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以更好的满足民众对于中医药的服务要。
2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策略
2.1进一步加强对政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通过了“十一五”的努力与建设后,我国的中医药的信息化进步明显。各个级别的中医药的管理部门,加强了政务系统的信息化的建设,开展了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政府网站系统的建设,建立起中医药的政府网站与网络的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将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布。山西、江苏、吉林、浙江、北京、河南、山西、四川、湖南、甘肃、安徽、陕西11个省市的中医药的管理部门他们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站,而其他的地区在国家的卫生部门的网站上设立了中医药的专栏;天津、北京、湖北、成都等地方的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广安门医院建设了数字图书馆,山西中医学院,北京中医管理局等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结合,建立起中医药学的数字博物馆。
2.2建设和完善的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网络。通过对中医医疗的质量检测中心的建立。初步的实现质检数据上报的网络管理。设立院际、区域等可以共享的信息网络,开启远程的医疗会诊、用电话网络进行预约挂号等网络服务项目。很多的中医的医疗的机构都在不同程度的建立了具有中医特点的电子病历的系统,这其中包括了辩证、处方、四诊等中医内容。在这个阶段的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3完善和建立信息化标准,促进中医药体系的标准化以及信息化。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来说,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应当积极推进其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要积极构建相应的标准体系,比如网络系统的相应标准、管理体系的相应标准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等等,同时还应当和国际进行合作与教育,推进信息的标准化,真正掌握标准制定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我国的中医药发展有所进步。
3结束语
近几年,中医药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我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以及提升整个医药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意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加强其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进行谋划,加强中医医疗的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的中医药建设来说,其发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以及长期性的工程,应当抓好这样的发展机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促进我国医药改革取得相应的成效,才会使得我国的医疗改革有序进行,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贡献相应的力量。
参考文献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3
【摘要】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医药进社区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对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一 中医药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 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 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
1.2 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3 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质量难以保证,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
1.4 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还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材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5 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虽不少地方已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还是有着种种限制。
1.6 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
二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 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 “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
2.2 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通过示范性、手把手的指导加强学生对操作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 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2.4 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 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
2.6 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 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蕊.中医难, 中医姓“中”更难,2006-09-16
[2] 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 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 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 杜文建,张晶卉. 发挥中医药优势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 社区医学杂志,2005,3 (5 ):30-31
[6] 王晓燕.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 伊凡. 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市十五中医药成果展,这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中医药事业回顾成就,展望明天的大喜事,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中医医院全体员工,
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 五期间,在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以及市卫生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与亲切关怀下,我院借助卫生事业改革的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和发展。围绕病人需求,不
断推进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围绕现代化医院目标,不断推进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按照改革创新的要求,在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科研教学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我院先后建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骨伤中心、国家二级心血管病实验室,通过了基本现代化中医医院预评,大大强化了我
院****地区中医医、教、研中心的地位。
十五期末的2005年,我院完成门急诊工作量近****万人次,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出院病人****万人次,同比增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收支结余
****万元,同比增长****;“药占比”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平均住院天数为****天,同比下降****天;2005年每门诊人次均费负担、每出院病人均费负担符合“医
院管理年”要求,各项效率效益指标创建院以来最好水平,医院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院将以实现建设一个中医医、教、研中心,大力推进****市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医疗格局的形成为目标,进一步发扬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宗旨,努力把
我院建成环境布局更加合理、设备设施更加完备、专科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技术更加先进、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医疗服务更加优良、医院管理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道:
中医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医药传统的弘扬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以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奋力率先,不断巩固与提高中医
药特色,进一步推进中医医院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把医院推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最后预祝****市十五中医药成果展圆满成功!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5
关键词: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战略;环境分析
保持中医药特色是中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从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和价值链分析的角度出发,影响中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环境因素包括三方面。
一、宏观环境
第一,政治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上,典型地体现在以下方面:价格政策,当前的成本定价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经验、传承成本,致使中医药价格偏低,许多服务项目存在亏本现象;药品加成政策使药价与加成收益挂钩,为获取加成收入,医院选择高价药而放弃廉价的中医药;医院管理政策,因为补偿不到位,中医院为了生存,出台各种内部管理措施鼓励或变相鼓励医生开“大处方”,导致廉价中医药被放弃;专利保护政策,现行的专利制度难以保护院内药物制剂以及中药秘方、验方、配方、古方、处方,难以保护拔罐等具有中医药特色但不符合西方标准的诊治方式。
第二,经济环境。一方面,农村是中医药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原有乡村两级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资源供给大幅下降,乡村中医药服务范围萎缩,特色优势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另一方面,人口流动增多、贫富差距拉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的消费,降低其保持特色的经济支撑能力。
第三,社会环境。一是中医药领域欠缺对自身优劣势进行客观认识的氛围;二是西式教育导致人们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降低;三是现代生活节奏快,中医药自身劣势被放大;四是没有解决中医药教育方式问题,致使一些传统的诊疗技术未能很好继承,中医治疗疾病趋同严重。
第四,技术环境。中医药自身存在了一些缺陷:一是中医学理论属于自然辨证的医学模式,理论抽象、术语晦涩难懂、疗效较慢、服药方法繁琐,无法与高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二是中医药创新不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方面的优势有所淡化,中医药在急诊等方面的劣势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竞争环境
在现有政策框架下,中医药在竞争中的经济劣势促使中医院选择更多的西医药诊治,压缩了中医药的市场份额,降低了其保持自身特色的市场支撑能力。
第一,顾客因素。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节奏加快,人们需要快速、高效的诊治方式,而中医药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劣势,这就使其难以成为首选;另一方面,现代慢性病的蔓延给中医药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医院面临着调整服务的压力。
第二,竞争对手因素。由于西医院在医院管理水平、对市场的感知程度以及西医药技术本身的优势,使其拥有人才吸引、顾客认可等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加剧了中医院模仿西医院、甚至全盘西化的程度。
第三,供应商因素。医院的垄断地位使其在讨价还价中处于优势,所以医院在医药产品、原材料的购进中还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但是这种优势地位在中医药特色的保持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医院自身条件
第一,医院硬件条件。中医药服务所需设备设施与西医药有所不同,所以建筑布局与设置、中医特色设备设施的使用等都直接影响和体现医院的中医药特色程度。
第二,医院软件条件。首先是医院文化,尤其是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调查中发现,医院内医护人员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与医院中医药特色技术、中医药服务使用量呈明显相关。其次是医院的人力资源及结构。中医药特色服务基本是由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的,而中医药人才的技术提升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因此医院是否有良好的人才结构,包括中西医人才比重、中医药人才的年龄、性别、支撑、职称、学历结构等都有重要影响。再次是医院的中医药科研水平。医院中医药科研水平越高,就越能将中医药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越能与当地疾病谱、死亡谱结合,越能满足顾客需要。最后是医院综合治疗能力。医院开展急诊、提供西医药服务的能力影响到医院的生存,而解决了生存压力的医院在保持中医药特色方面往往更具有潜力。
因此,中医院要想保持中医药特色,并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主要是合理化人才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技术水平,同时要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加强对顾客的掌控力;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表达中医院诉求,争取政策支持,赢得顾客信赖;三是加大中医药创新力度,提升中医药解决当前和未来疾病、健康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永,刘霞,何春生等.PEST视角下中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环境因素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5).
2.陈益高.发展中医药的制约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
3.向明波.保持中医药特色要创新管理机制和谋求政策支撑[J].中医药导报,2009(11).
4.李宗友,张早华,范为等.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与发挥的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0).
现代卫生医药范文6
2008年夏天,我在京城偶获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总报告)》,其中开篇两段文字,让但凡尚未接触过中医药学的国人顿有振聋发聩之感——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的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
与发展仅200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果真如此?
我找来中医药学著作中名气最大的《本草纲目》。譬如“入井观天,不过圆顶;登峰眺目,极于烟际”,一经细细品阅,始知自己对中医药学这座如千岩竞秀的文化宝藏竟然如此陌生、陋见。
由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私人编撰的煌煌巨著《本草纲目》,共计52卷,收录药品1892种,附图1109幅,总例“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16部,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原则论述,很符合进化论思想。在各部之下设69类,比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有名未用等类。此外,李时珍将自己收集的11096个单方、秘方、验方,一一附录于各药物之下予以论述,遂成彪炳人寰的创举。
由此观之,仅从诞生于明代、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即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荟萃自然精华的中医药学,堪称“尽广大而致精微”。
医学者,以治疗疾病为根本。据史册记载,李时珍在其时代还有“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之誉,可见他治病救人的医术亦卓著于世。
远在李时珍之前1600多年的西汉,淮南王刘向、刘歆父子所著《七略》,就将医学定义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即守护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曾提到——
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历览前贤,从“尝百草,始有医药”的神农氏,到创制汤药的伊尹;从春秋时代职业医师的医和、医缓、扁鹊、西汉的名医淳于意、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三国的“外科鼻祖”华佗和以“杏林春暖”垂传于世的董奉;从“化学始祖”东晋的葛洪、“山中宰相”南北朝的陶弘景,到八代名医的徐之才等;从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医”蔺道人、北宋医学名家唐慎微,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政、朱丹溪、李杲;从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明末瘟病大家吴又可,到清代“瘟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一代代国医圣手络绎间出,悬壶济世,如星汉熠熠,辉映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天空。
作为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在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312次瘟疫,正是中医药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这些疫情的蔓延,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一死就是上千万人的悲剧。
所以,在古代,有司马迁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总结:“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作为中医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经纬教授在其编纂的《中医史》中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古典医药文献之富,有效医疗技术之多,理论之独具特点等,尚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与之相比。”
然而,近一百年来,时风骤变,功绩卓荦的中医药竟然日趋式微。
人类进入20世纪,在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中医药学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失去了自己现代化的时机,虽然未像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那样衰落消失,却也陷入生存逆境,多次险遭政府取缔,否定和批判的聒噪之声此起彼伏。
今天,还有多少名中医能称为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而被祖国推崇的“功勋人物”?
今天,又有多少身怀绝技的民间中医因“江湖郎中”的非法行医身份遭人睥睨?
也许,是因为现代以来善良的国人对中医药认知肤浅,对西方现代医学“科学性”盲目崇拜,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必欲铲除“迷信”、“不科学”的封建余孽之中医药而后快!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医完全能以其辨证论治的整体科学思维,证明自己在人类生命科学的至高境界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对待中医的方针政策,主席曾强调:“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