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发展

渔业发展范文1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有力推动了我省远洋渔业的发展,缓解了近海渔场过度拥挤的局面,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了渔民生活安定和渔区社会稳定。但我省远洋渔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远洋渔船设施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后勤补给、产品销售运输等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基地建设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远洋渔业的发展。

发展远洋渔业,不仅是争取海洋渔业权益、参与国际资源分配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我省渔业结构,加速现代渔业进程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拓宽我省渔业发展空间,才能适应渔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加工、贸易、运输、渔需物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省渔业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性,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决策部署,把推进渔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远洋渔业的发展。

二、明确远洋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期间,是我省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安全、生态并重,重点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拉长产业链,走稳步发展、多种经营、龙头带动、完善配套的路子,确保我省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渔船质量,增加远洋渔业科技含量,建设和改造一批符合国际标准、设施先进的远洋渔船和生产辅助船。完善与捕捞业相关的加工、补给、运输业。着力培植远洋渔业龙头企业,推动远洋渔业产业的升级。在战略布局上,要在巩固已有作业渔场的同时,重点开发中西太平洋、西北印度洋、东中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西南大西洋等“四大版块”。

到“*”末,全省远洋渔船发展到350艘,远洋渔业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

三、整合资源,培植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远洋渔业

积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增强远洋渔业发展的整体优势。鼓励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大并小”、“大带小”,以股份联营等多种形式组建经营紧密型的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状况,提高我省渔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通过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实力和市场销售网络等资源,逐步建立起若干家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渔需物资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配套完善、分工协作、互利互惠的产供销一体化和渔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规模效益,推进我省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在我省远洋渔船相对集中、渔业资源相对稳定的海域或临近国家和地区,建立产、运、销配套的远洋渔业基地。

四、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对远洋渔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要将远洋渔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远洋渔业企业的远洋渔船建造、购置和改造等方面的贷款给予贴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对远洋渔业的投入,加快远洋渔船技术改造,推动我省远洋渔业产业升级,增强我省远洋渔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安排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时,统筹考虑远洋渔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我省远洋渔船的更新改造步伐。

积极争取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远洋渔业发展。鼓励渔民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的基础上,联合投资远洋渔业。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吸引外商投资我省远洋渔业相关产业。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远洋渔业企业积极承担我国政府的援外项目。

积极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外发展。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我省渔业企业在境外从事渔业捕捞、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发展。对渔业资源探捕费、资源回运费给予补助。对渔业合作项目建设及运营的境内中长期贷款给予适当贴息。

建立对远洋渔业开发的信贷投入机制,增加银行信贷投入,积极争取增加远洋渔业相关固定资产贷款规模,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落实担保措施。金融部门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远洋渔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积极推荐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益好的远洋渔业项目。沿海各市、县(市、区)在开展阳光培训工程补贴工作时,要将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补贴范围,予以统筹考虑。

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将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统一纳入省应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规避风险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远洋渔业的领导

渔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 碳汇渔业;概念;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1-02

1 碳汇渔业概念

1.1 碳汇及碳源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走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通过扩增“碳汇”,降低“碳源”来实现。

1.2 海洋碳汇

从渔业经济角度来看,海洋面积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1%,因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能够有效延缓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极为强大和高效,地球上55% 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海洋碳汇是全球最具潜质的碳汇,目前每年捕获和储存的碳为2.35亿~4.50亿t,若通过实施保护、修复和强化等措施,特别是实施生物碳汇扩增战略,通过恢复和提升自然海域植物的碳捕获能力、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等措施,“蓝色碳汇”将实现4.6亿t/年的固碳量,相当于10%的碳减排量[1]。

1.3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根据IPCC的解释以及水生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2]。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也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2 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

2.1 适应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中“美丽中国”的有益成果。发展碳汇渔业是我国政府兑现对国际社会在节能减排目标上承诺的重要实践,是我国经济更加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现代渔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发展碳汇渔业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的利用与开发,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碳汇渔业是对碳交易(碳排放)市场的有益探索和利用,对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发展现代渔业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发展碳汇渔业是我国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调整,对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碳汇渔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生态渔业,无论是从渔业生产投入上,包括渔具、养殖场所、渔业种苗的培育和投放、渔业的日常管理等,还是从渔业产出上,都要求在不破坏渔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与发达渔业国家和地区的渔业生产相比,我国的渔业生产还处于高投入、高污染、低经济产出的低级阶段,虽然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但是如果不改变当下粗放经营生产方式,我国渔业资源就会面临枯竭的局面,碳汇渔业是新时期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再次,碳汇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依靠新兴技术,通过良好的渔业生产机制,节约渔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减小渔业生产的负外部性,能够有效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增强渔业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环保和渔业增收的双赢。

2.3 发展碳汇渔业的协同效应

渔业经济作为一个产业而言,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但是在我国却还处于萌芽阶段,发展基础薄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的日益重视,蓝色海洋经济应运而生,碳汇渔业作为蓝色海洋经济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的渔业科研、渔业技术的投入、渔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碳汇渔业促进了传统渔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实现渔业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提高渔业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 发展碳汇渔业的策略

3.1 扩大宣传与普及

加大对碳汇渔业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深化这一理念在渔业产业中的传播和普及,从而影响和改变传统粗放发展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碳汇渔业这种新兴的渔业发展方式。

3.2 进一步加大碳汇渔业的实践及研究探索

3.2.1 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利用海洋环境中食物链传递规律以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实行立体化综合养殖,在净化海洋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增强生物碳汇功能,实现对海洋空间资源上、中、下的立体化开发,通过各层生物的有机互动,实现渔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增加海域利用有效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渔业的碳汇功能[3]。

渔业发展范文3

1.国际社会强化渔业资源管理以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中国等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远洋渔船已遍布全球各个渔场,生产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渔场较远、渔获率较低,使得远洋渔业生产周期变长,回国次数减少,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可海洋沿岸各国设立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权力以来,各国以此作为保护水产资源的依据,进一步强化对区域渔业资源的管理,矛头首先指向日本。2007年11月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地域渔业管理机构联合会议,决定在强化对IUU(违法的、不报告的、不管制的)渔船管理的同时,实施对金枪鱼渔获量的管理。根据会议决议,ICCAT决定从2007年11月起将东大西洋的黑金枪鱼渔获量从32000t削减到29500t,此后分阶段继续削减,至2010年将黑金枪鱼渔获量控制在25500t,实现总渔获量减少20%的目标。另外加强对地中海以及东大西洋渔业资源的管理,执行扩大禁渔期、禁止捕捞小型鱼类、强化养殖品种监督等措施。南方蓝鳍金枪鱼保护委员会(CCSBT)根据下设科学委员会关于削减渔获量以保护蓝鳍金枪鱼资源的报告,决定从2006年起实施个别分配制度,规定必须履行捕捞金枪鱼标上番号的义务,强化对金枪鱼资源的管理。同时决定临时性削减全球总渔获量,日本的渔获量因此遭到大幅削减。根据对过去10年总渔获量的调查,2006年CCSBT决定在未来5年逐步将日本的渔获量由目前的6000t减少至3000t。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类委员会(WCPFC)决定在控制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捕捞数量的同时,控制卷网渔业作业时大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小型鱼的混获量,因此2009—2011年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总渔获量每年减少30%。2008年5月,WCPFC再次决定允许各国登陆的检查船在公海上实施临时检查,这就意味着未来其他渔业资源管理组织也可能实施检查,金枪鱼渔业的公海自由原则即将成为历史。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根据大目金枪鱼渔获量超过最大持续生产量的状况,以限制各国渔获量为议题进行紧急磋商,尽管最终未达成合议,不过关于2007—2009年控制公海生产渔船数量的提案被采纳。中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为更好地保护大目金枪鱼资源,决定停止卷网渔业作业方式,并将限制绳钩渔业渔获量的规定继续延长1年[5]。

2.国内消费低迷并趋向低档化日本国内80%以上的金枪鱼类产品产自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努力构建围网渔船生产的渔获物不在外国港口销售的体系,把渔获物销售地集中在静冈县的静冈、烧津两市和筑波县的筑波市。其中大中型金枪鱼类用做生鱼片(刺身)料理,小型金枪鱼类绝大部分用于罐头制品的生产加工,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促进了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推动了远洋生产的合理布局,促使渔获物价格不受国际市场的制约,有利于日本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金枪鱼国际市场中心地位的确立。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水产品进口量增加的双重影响,日本国内原本使用金枪鱼的各类料理店普遍改为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和进口三文鱼,以吸引消费者,增加消费量,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而根据日本水产厅的有关统计,目前日本金枪鱼的库存数量,与20世纪80年代黄金消费期基本相同,除非消费市场出现新的增长,否则金枪鱼价格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经济不景气、国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同时由于三文鱼和金枪鱼养殖技术的突破,日本从澳大利亚、墨西哥、挪威等国进口暂养和养殖的金枪鱼和三文鱼,以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而由于三文鱼和金枪鱼保鲜要求较高,大部分水产消费国家缺乏生鱼片冷链保鲜的技术,因此日本贸易商社和水产专业公司是全球金枪鱼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国内暂养和养殖的金枪鱼出口到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通过日本料理专门店、高级餐厅和超市等,使得生鱼片和寿司的消费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3.各国争夺远洋资源日趋激烈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世界各海洋沿岸国家纷纷划定200海里排他性经济水域,并明确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义务。日本周边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利用与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签订渔业协定和水产资源管理等方法,大力保护本国及周边的渔业资源,同时为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渔业产业、市场供应、产品贸易和渔民生计,尽量满足本国捕捞渔船的需要,减少传统生产国的捕捞配额。2006年主要国家的金枪鱼罐头总产量达到100万t以上,其中泰国40万t、西班牙22万t、美国20万t、圭亚那18万t、巴布亚新几内亚8万t。在各国强化金枪鱼资源自身利用,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和解决劳动力出路的同时,世界金枪鱼的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金枪鱼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4]。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远洋渔业作业方式,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南美洲的智利及阿根廷海域,从事捕捞长尾鳕等鱼类的日本渔船,以租赁渔船和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变更渔船国籍从事生产,在南美洲北部海域捕捞红虾的日本渔船,也以同样方式继续进行生产。而在南极洲的磷虾捕捞,虽然生物资源条件较好,数量较多,但有可能遭遇与捕鲸同样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4.渔业企业经营困难从国际环境来看,南太平洋周边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本国拥有的丰富渔业资源以及渔场的存在价值,特别是金枪鱼资源可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资源,纷纷由从远洋渔业生产国家收取入渔费的方式,转变为利用当地水产资源建立渔业产业。尤其是在该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把本国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全球需求量大幅增长的鱼类罐头产品上,对与本国利益关系不够密切的日本远洋渔业特别是金枪鱼渔业态度冷淡,使得日本在金枪鱼罐头原料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引起丧失金枪鱼渔场的危机。渔业生产资料特别是柴油价格的大幅上升,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大幅萎缩,日元升值使得金枪鱼进口价格下降,这一系列因素相继引发金枪鱼价格滑落,出海捕捞利润微薄并存在亏损风险,因此日本为数不少的远洋渔船停靠在港口。同时由于南太平洋金枪鱼捕捞数量难以取得生产效益,不得不兼顾捕捞其他鱼类品种,日本远洋基地内支援渔船生产的相关设施也相继关闭。从国内金枪鱼渔业发展情况来看,根据日本远洋渔业协会2003年度经营体决算调查,将渔船按资产额划分为3种经营类型:第一类经营体为资产超过自身资本;第二类经营体为负债1亿日元以上;第三类经营体为负债2亿日元以上。而2008年的经营体决算调查表明,第一类经营体处于100%完全经营状态,第二类经营体有5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第三类经营体有7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可见日本远洋渔业经营举步维艰[4]。日本全国远洋沿岸渔业信用基金协会对信用担保渔船的统计表明,一艘远洋金枪鱼延绳网渔船年经营利润(不含折旧费)为1400万日元,20年的累计利润为2.8亿日元,而渔船的建造费用为5亿~6亿日元,因此渔船更新和再生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于远洋渔业规模缩小,渔业生产技术难以维持鼎盛时期的水平,水产业人才培养也举足不前,特别是渔船船员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加速了日本远洋渔业产业的衰退。从流通来看,2008年日本国内金枪鱼的供给量为34.1万t,与2005年和2007年相比,分别减少10.5%和24.2%[4],虽然供给量大幅减少,但金枪鱼价格仍徘徊不前,主要原因一是生鱼片消费市场持续缩小,料理店使用价格便宜的进口三文鱼、对虾和章鱼等水产品代替金枪鱼;二是金枪鱼基本由大规模且垄断的贸易商社和量贩店(超市、鱼店等)直接经营,特别是量贩店(超市、鱼店等)拥有对金枪鱼价格的支配力,担心影响消费而不愿上涨价格,而小规模家庭式的金枪鱼渔业经营体,无法左右金枪鱼的销售价格。

日本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

渔业发展范文4

1.做好“特色”文章,拓展休闲渔业的内涵和外延 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尽管存在同质竞争,但只要在特色方面下大力气,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是可以寻求到发展先机的。现有休闲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而来,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综合性不强,相关服务跟不上,这也为休闲渔业的拓展创新找到了方向。可以彰显当地特色为突破口,发展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休闲渔业。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特色方向发展:一是养殖垂钓型,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配备一定设施,开展垂钓业务。二是休闲垂钓型,主要是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三是生态观光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其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四是观赏娱乐型,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其市场方兴未艾。五是节庆旅游型,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以形成特有的休闲渔业。

2.做好“绿色”文章,全面提升市场的消费欲望 休闲渔业与水产品息息相关,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那些天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也是最受垂钓者欢迎的垂钓品。休闲渔业须抓好“绿色”这一卖点,使自己的产品达到无公害化。属于自养的品种,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无公害标准进行养殖经营,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属于外购暂养的品种,必须选择好进鱼渠道,确保购入的水产品无污染。“绿色”这一卖点是必须早早抓在手中的法宝。

3.做好“品牌”文章,进一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效益 谈到品牌,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渔业品牌,就是养殖品种的品牌。当前,休闲渔场的品种多以常规鱼为主,名贵鱼却少;垂钓多限于鳊、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的需求。就垂钓来说,品种是核心。按照垂钓者的喜好,同一品种,规格越大越受欢迎;不同品种,品种愈优愈讨人喜爱;不同地点,特色独具可引人入胜。对于垂钓者来说,除享受垂钓之乐外,垂钓品最终归于食用或送人,食名贵鱼、送名贵鱼与食常规鱼、送常规鱼,其品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优质鲫鱼、黄颡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或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会受垂钓者喜爱。作为经营者来说,应顺应垂钓者的需求,抓好“名特优品牌”这一卖点,提升垂钓品种的品质,形成特色优势,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当地的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如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

渔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3-1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

[3] 安红伟.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9,(3):4.

渔业发展范文6

一、平凉市渔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水产业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许多从事水产业的技术人员因看不到希望,纷纷改行或调离水产行业,使平凉市失去10几年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平凉市每年不得不从相邻的陕西、宁夏等地调回几千吨鲜活水产品来满足本市生活需求。从这几年的发展经验和平凉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要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制定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明确发展的目标及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当地可利用的自然条件及资源;资金的支持力度;行业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市场需求和市场的开拓力度等因素决定。在1996年前,平凉市水产业几乎和相邻的宁夏等地同处一个起跑线上,但在96年后拉开距离远远把我们甩在身后,这除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资金扶持不被领导重视外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底层科技人员素质差,非水产专业人员多,工作粗糙数据不准、底子不清,遇到一些项目拿不出用于实际操作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有些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遇到重大工作任务不知道如何下手,工作抓不住重点。使领导或上级无法做出决策。

二、采取的措施

㈠摸清底子今后可开发的滩涂地在什么地方、面积多大、水源、水质、水量怎样,汛期枯水期、地形、地势、质地,发展怎样的规模为宜,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温、光照、蒸发量、无霜期、积温以及经济状况、当地配套服务设施、养渔水平等数据都要准确可靠。

㈡确定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今后发展是以水库、塘坝、网箱养鱼为主,还是以流水集约化养殖为主、还是以池塘精养为主、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发展名特优品种为主,还是养殖普通品种为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标准都要明确。

㈢在数据资料详细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当然方案越详细、提供的材料越充分领导对决策的决心就越大取得的经济效果就越显著。

㈣重视科技培训,把科技人员与当地渔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渔业生产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分类复杂。这就要求把有限的科技人员和技术用在发展生产上,培养更多的渔业技术人员,举办针对性强的各类培训班。这几年全市渔业行业对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有所放松,加之从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多是其非水产专业,对渔业技术工作一知半解,很难做到精细。通过举办针对性的中长期及各类短期培训班,提高其水产科技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以便解决基层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技术难题,并通过他们再培训,推动广大养渔场户的科普知识提升,为今后开发闲置的荒滩荒水打好基础。

㈤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对合理利用各类水域采取鼓励性政策充分利用各类水域,就能生产出更多的水产品,也可解决部分社会剩余劳力,为当地群众致富开创一条新的途径。加快渔业发展,应当进一步解决思想,开阔视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水域。同时也应看到现在那些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水向,在开发时还有一定困难。我们可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开发。也可招商引进外地具有先进的管理及雄厚经济基础、先进养殖技术的企业、团体、个人来平凉市开展水产创业。总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类滩涂及塘坝水库资源,在服务、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