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产品上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促进农产品上行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l2000sun”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五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以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着力帮助贫困地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扶贫成效,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高位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将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市政府成立全市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电商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清单。从2015年开始,连续4年召开全市农村电商工作现场推进会。各级各部门全力推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市县(区)政府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农村电商促进政策。金寨、霍山等地对收购贫困户产品进行奖补的政策被全省推广。强大的发展合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家、示范园区4家、农村电商示范镇14个、示范村52个。2019年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7.83亿元,同比增长31.2%。今年1-10月,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5.08亿元,同比增长19%。

(二)“服务支撑”织密网络体系。我们在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中,始终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市共建成7个县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8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全市贫困村建成综合服务点70个,便民网点345个。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水平,拓展和完善政策宣传、电商培训、就业创业促进、农产品上行等服务功能。金寨、霍邱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增设电商直播间,引进电商直播、品牌包装设计、企业周边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中心服务水平。金寨对191个村电商服务网点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培训,近30家电商服务网点具备上行功能,有效促进“便民网点”向“综合服务点”的转化,巩固提升了村级电商站点功能。全市各县区还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抓手,加强农村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建成了一批集电商、客运、物流、快递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三)“良性发展”激发电商活力。为了在电商扶贫中进一步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电商奖补政策,构建了企业得利益、农户得实惠的电商扶贫良性发展模式。全市共巩固并创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项目141个,带动3463名贫困户平均增收1700多元。霍邱县组织引导县内大型超市深入贫困镇村种植户开展产销对接,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量身定制“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产前订单认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措施,解决了种植贫困户“买难卖难”问题,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双赢”。舒城县积极推动电商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百神庙镇郑圩村电商网点带动农户、贫困户养猪,通过网络销售猪肉,年网销额近千万元。金寨、霍山创新发展收购贫困户产品三联单模式,对企业收购贫困户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以需定单、以单定产”,实现了土地、农户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联网。金寨县汤家汇镇打造电商小镇,将红色文化旅游与电商扶贫融合发展,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认领结对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贫困户张传锋通过电商脱贫后,还积极参与组建了汤家汇电商协会,发挥团队力量,走出了一条“企帮贫”“贫带贫”的电商扶贫新路。

(四)“市场导向”催生网红商品。农产品的“商品化”是农村电商上行的关键。近年来六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积极培育网销产品和电商主体。通过产品筛选、生产指导、质量把关、营销整合等方式达到打开销路,盘活资源的效果。催生了徽六瓜片、过湾农业等年网销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打造了裕安丁集婚纱、舒城童车童床、金安秀禾等的网销产业集群。培育了华银茶油、六安瓜片、俏俏果薯干、霍山石斛等一批网红商品,全市累计共有35种产品入选全省百佳好网货,徽六瓜片、俏俏果山核桃进入全省2020年度十佳好网货行列。

(五)“终端促销”打通产销通道。为了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电商销售量,六安积极组织开展了多层、多类型的电商促销活动。一是借助网红直播。金寨争取薇娅、李佳琦、林依轮等网红、明星为金寨俏俏果、先徽挂面等企业开展线上直播活动,网销大别山扶贫山核桃、扶贫香薯干超2000万元。二是发动领导代言。为提高电商提高电商产品的可信度,金寨、舒城等地组织县区长代言本地优秀农特产品,为网销产品提供背书。如,舒城、金寨参加字节跳动“战疫助农”直播活动,邀请县长直播带货,积极解决山核桃、香菇、茶油等大宗单品滞销问题,累计销售1100多万元。霍山县举办“2020年霍山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销售霍山黄茶153万元。截止2020年10月底,推动各类直播促销活动销售7209万元,带动销售贫困户产品约2424万元,受益贫困户约3514人。三是注重借台唱戏,如与阿里巴巴集团对接,举办安徽春茶季·阿里巴巴电商脱贫(六安)启动仪式,打造“六安瓜片”官方旗舰店;又推荐10家农特产品企业参加2019年商务部电商扶贫联盟举办的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推介活动,金寨县俏俏果借此成功开设天猫店,并入驻淘乡甜。借助阿里,在金寨县设立阿里“村播学院”,推动电商直播人才的培育。四是组织季节推广。各地还配合开茶节、年货节、龙虾节、水果采摘日等组织促销活动,在2019年的第五届六安茶谷开茶节“4.26六安茶消费日”酬宾惠民活动中,电商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今年4月26日六安茶谷开茶节期间,孙学龙副市长和裕安、霍山县区领导走进直播间,推动茶叶销售约700万元,带动贫困户茶农增收。

(六)“积极应对”狠抓疫情抗击。面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冲击,商务部门充分利用电商优势,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密集对接促销,全力借助电商渠道帮扶滞销农产品销售,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宣传推动。市商务局与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贫困户待销农产品销售工作的通知》,梳理全市滞销农产品信息,通过市广播电视台、六安新周报和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100多家重点电商企业全面展开电商助农。二是推动产销对接。启动滞销农产品摸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收集约507吨生鲜蔬菜、142吨肉蛋奶、942吨畜禽等滞销农产品信息。联合六安新周报发起“暖农行动”、开展滞销农产品推广销售。引导支持金寨、叶集等县区设立扶贫专柜、上线“电商扶贫超市”、“集合采”等网销平台和社交小程序,助力扶贫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三是畅通供应渠道。支持各地引导重点商贸企业通过对接第三方平台、自建线上平台、链接其他端口等方式建立生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线上销售渠道,参与地方农产品就近销售。绿篮子超市41家门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累计销售600多万,本地产品占比约30%。叶集鼎傲农业2月以来为当地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1.8万人次,累计本地蔬果家禽约超百万元。

(七)狠抓消费促进,带动农户增收。根据省、市?“消费扶贫月”活动安排,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推动服务,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推进消费扶贫企业馆建设,联系市邮政公司建设的市本级消费扶贫企业馆已于9月份开馆运营,目前已有30家扶贫产品企业72种扶贫产品入驻,9月以来销售额254.3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32家消费扶贫企业馆,并继续开展对接活动,扩大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二是支持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引导绿篮子超市设立2个市级消费扶贫专区,截止目前,线上线下扶贫产品销售总额116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了消费扶贫专区67个,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积极组织消费扶贫对接活动,9月以来,全市共发动75家超市、电商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对接活动,相关企业积极采购扶贫产品,目前共达成采购合同金额3507.0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六安山区、库区面积大,一些边远地区的物流、网络等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物流中转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县区快递物流企业布局分散,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生鲜农产品上行难等问题突出。

(二)电商产品有待升级。当前六安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建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但参与电商比例低,能叫得响的电商品牌就更少。标准化率低、产量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等是我市农产品难以转变为优质网货的痛点。

(三)电商人才有待充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推进,带来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严重缺乏。六安属于欠发达地区,且山区、库区面积广大,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造成农村电商管理和实操人才紧缺。

三、下步工作

(一)推进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强完善省市级示范镇村创建支持引领措施,力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商示范镇和示范村。

(二)推进主体培育。继续加强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引导支持,积极开展千万企业、百万品牌的创建活动。加大宣传推动力度,大力营造电商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电商创业、就业。

(三)推进电商营销。组织电商企业积极参加西安、杭州等国内专业电商展会和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举办第三届市级好网货大赛,参加省级好网货大赛,引导“三品一标”等农产品在线销售,开展电商展示展销和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发展生鲜电商和直播营销。

(四)推进人才培育。加强扶贫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扶贫专干和愿参与、能参与的贫困群众等电商培训,2020年培训不低于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不低于2000人次。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2

就像今年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在夏季突然发烧,各品种均出现程度不等的上涨,令市场投资者惊叹。

统计显示,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自6月29日发动本轮上冲行情以来,到8月6日,9月小麦合约从460美分,蒲式耳上涨至725美分,蒲式耳,2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58%。其中,仅7月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就上涨了42%,创5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8月2日升至211欧元/吨,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为3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天气推手

8月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俄罗斯停止小麦的出口,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价格的走高。当日,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飙升逾8%,创下23个月纪录新高。

这股由小麦引起的涨价潮,已经波及到了其他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和油脂等农产品价格也开始走高,并纷纷创下年内新高。

日本、埃及等粮食进口大国,已经开始加大囤积的力度,应对可能袭来的新一波全球粮食危机。

据分析,推动国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天气。由于遭遇5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俄罗斯农业遭受严重打击,因此暂时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4%左右。今年俄罗斯遭遇严重旱灾,据估算,小麦出口量将比上年最多下滑44%。而其他小麦主产国产量也面临减少,如加拿大受大雨影响,预计产量将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澳大利亚也因主要产地遭遇干旱,小麦产量减少。

由于农产品之间具有联动效应,所以小麦价格的上涨向玉米市场传导。黑海地区小麦的减产有望促进美国小麦及玉米出口。由于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的不断增加,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连续两年下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如果后期出口增加,库存消费比将继续下降,将导致美国玉米市场偏紧。因此,小麦价格上涨对玉米市场的带动作用更大。

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一路上涨。玉米1009合约自8月初起屡创新高,8月9日更是创下每吨2015元的历史高点。此外,强麦和豆粕主力合约也有强劲表现。

多方关注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多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程国强称,国内粮价走向出现新的趋势,看涨预期正在日益强化。而据发改委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

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郑春风表示,中国玉米储备较去年大幅下降,从而加大了政府调控玉米价格的难度;2008年储备的玉米已经售罄,且目前储备已不足。此前有消息称,国家授权中粮集团从美国进口大量玉米。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

“热钱”炒作

由于市场预期今年全球总的粮食产量可能要减产,加剧了国际热钱的炒作,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期货市场。这也是农产品价格突升的一大原因。

随着大量投机性“热钱”涌入,包括粮食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正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战场。从短期看,大量“热钱”涌入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将在一定时期内加剧价格的波动性,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油价曾疯涨猛跌,就是大宗商品“金融化”之后价格波动性增加的最好体现。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美麦资金流入显著,而豆类、玉米等也显现资金净流入现象。资金流入显然对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国内期市,从8月16日收盘后情况看,农产品普遍有大幅增仓现象,资金流入明显。

维持强势

分析师预计,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将制约大宗商品上涨空间,而农产品特别是油脂类品种在天气炒作和资金入场推动下,维持强势的概率较大。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上升,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在国家调控压力下仍会小步上行。由于中国农产品进口力度正在加大,不少品种比如大豆等早已是净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的影响也在深化。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国际小麦价格连续攀升,国内进口小麦完税价也达到年内最高点,国内优质麦价格将会有小幅上涨动力。国内农户惜售的情况在加重,上涨预期使得国家托市收购进度相对迟缓。

虽然价格看涨,但仍有制约因素存在。新湖期货认为,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一直不减,国储玉米拍卖持续进行,虽然不会构成新的压力,但是国家调控市场意图坚定。7月CPI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压力增加。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比三分之一,可能导致国家出手调控农产品市场。在国家调控压力下,资金入场将有所谨慎。结合玉米市场供需面及资金面情况来看,在新粮上市之前期价将保持缓慢抬升态势,但期价大幅上涨缺乏资金配合。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3

2016年以来,XX县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推动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电商扶贫基地+贫困户”四位一体电商扶贫订单农业模式,推动电商扶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使农村因电商“活”起来、产业因电商“兴”起来、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让贫困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就地脱贫。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引导,形成电商扶贫强劲态势。一是政策起势。XX县将电商扶贫作为全县十大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统筹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县政府每年出台《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电商扶贫专项发展资金,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参与电商扶贫的企业,推出产业基地补助、快递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措施。2018年县政府出台了《电子商务扶贫“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全县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电商扶贫“六个一”工程。二是示范聚势。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选十佳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电商扶贫带头人。2017年,通过示范创建,全县有3家电商企业荣获XX市农村电商“十佳”精准脱贫带头人。同时,充分利用“XX电商圈”、“XX电商扶贫”、“XX”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向社会传递电商扶贫典型事例,营造人人参与电商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2016开展了“XXX”杯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2017年开展了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和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网络专场直播活动,2018年开展了电商扶贫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三百山猕猴桃·紫山药·红蜜薯开采季、XX脐橙网络博览会、XX脐橙社群电商峰会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培训提势。成立县级电商学院和电商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专业电商扶贫讲师团。通过开展“电商培训进乡(镇)”行动、“万名电商扶贫培养计划”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培训活动,将电商扶贫政策及技能培训拓展到村组一线,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引领电商产业发展能力和贫困户、返乡创业青年电商创业能力,达到了既扶“志”又扶“智”的目的。2016年来,全县先后开办电商培训班141期,培训贫困户5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电商创业脱贫群体。

(二)突出市场主导,培育电商扶贫多元主体。一是建产业基地。把电商扶贫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通过建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以电商扶贫倒逼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壮大存量。将现有XX脐橙等传统产业线上转型,建成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脐橙电商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培育增量。扶持引导贫困户种植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网货产品,组建电商扶贫产业种植专家团队,走村入户对全县各乡镇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电商扶贫产业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和日间督促,帮助贫困户降成本、强技术、增产量、提品质。目前,全县已建有1万亩红薯、3000亩紫山药、1000亩百香果电商扶贫基地,覆盖4000户贫困户。二是育龙头企业。围绕电商全产业链,突出产品供给、平台支撑、运营服务、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建设了“一园两基地”(即县级电商产业园,孔田、版石两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低成本、环境优的创业服务平台。集中要素资源,招引和培育一批平台类、销售类、服务类电商企业,全力培育、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全县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600多家,微商从业人员1.42万人,淘宝网店2200多家,涌现出了中国水果电商领军者世果汇、阿里巴巴微供渠道行业领先奖企业峪品鲜、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信立、生鲜水果龙头企业拼好果等一大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农特产品电商企业。三是建合作组织。发动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县级成立电商扶贫产业联社、乡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总社、村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合作社,形成电商扶贫三级联动,让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大户带小户,社员互相帮”和“基地委托农户代管”等模式,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由合作社优化组合,统一供种、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流转土地,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破解贫困户自行种植产业难成规模的难题。目前全县共建有75个电商扶贫合作社。紫山药从肩挑手扛0.8元每斤到电商企业家门口包销2.5元每斤,红薯从0.5元每斤到1.3元每斤。

(三)注重利益联结,提升电商扶贫带动效益。一是打造电商平台。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486亩的XX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按照“电商人才高地、物流价格洼地、区域农产品聚集地、大众创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有电商大楼、电商人才公寓、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农特产品展示馆、人才培训基地及国家级农产品检测检疫大楼等,是一个集办公、培训、住宿、物流、仓储、检验检疫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综合体。投资1000万元,建成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农产品快递分拨中心,开通城市直发专线26条,解决快递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等问题,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同时,搭建了江西省首家生鲜专业批发市场、江西省第四个阿里巴巴专业批发市场平台--阿里巴巴XX优鲜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培育电商品牌。申请注册了“XXX”品牌,大力推进电商品牌建设。线上,在天猫聚划算、顺丰优选、工商银行融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组织“三百山”电商扶贫品牌主题促销活动,邀请京东在XX召开了京东生鲜专场招商会,天猫生鲜在XX举行了三百山XX脐橙天猫首发仪式。线下,相继开展了“三百山”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一村一品”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紫山药电商扶贫采挖体验、电商扶贫“百日行动”助力红薯干销售、“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等活动。“三百山”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在XX脐橙品质评比中,多次荣获“XX脐橙王”荣誉称号,“三百山”XX脐橙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海内外。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包销订单农业,发动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包销合作,为合作社贫困户按照春季红薯1.3元每斤,秋薯1元每斤保价回收红薯,2018年已在全县12个乡镇签订红薯包销合同,红薯包销面积达9450亩,XX销往全国各地的生鲜红薯达1000万斤以上,电商包销共覆盖3000余户贫困户。同时结合电商的运作规律,XX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电商订单农业,已经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个规模化的电商生鲜拳头产品,解决了原来只有脐橙单一品种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电商和扶贫,电商和农业产业的有机融合。并与当前的主流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云集、贝店、颐和果园、百果园等15家电商企业建立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包销贫困户农产品。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小散户”向“大市场”转变。通过引入电商平台,打破传统农户家庭小散生产模式和提篮叫卖方式,由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模式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精准化模式转变。建立电商扶贫站点,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引导贫困户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卖点,依托覆盖全县乡村的电商基础设施,通过在电商平台自主销售或电商扶贫合作社上门收购等方式,把电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一个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小散户”对接上网络销售“大市场”,搭上了致富“快车”。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000万单。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

(二)促进“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针对贫困群众“单打独斗”发展电商产业规模产量小、应对风险能力差等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抱团取暖”的模式,与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体。同时,鼓励电商扶贫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引导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建设电商产品供应基地、包销合作、保价回收贫困户农产品,全力打造“电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让贫困户吃下电商扶贫“定心丸”,贫困户干劲十足,脱贫更有信心,一片点赞叫好。全县电商扶贫产业覆盖18个乡镇4000余户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达32.4%。

(三)促进“粗放生产”向“品牌打造”转变。将打造优质品牌作为推动电商扶贫长效化发展的“生命线”,以良田、良种、良肥、良品、良心“五良”生态农业体系为标准,制定出台本地网货农产品标准,建设本地农产品追溯和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溯源,完成产品从田头到发货完整原始数据,倒逼贫困户进行产品提质升级,大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同时,将生态资源和浓郁的客家风情进行有机整合,倾力打造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独具特色的“XXX”系列电商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商扶贫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采挖;品牌意识不强,快递仓储物流等亟待完善。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存在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空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不足、电商实用人才稀缺,对电商企业的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规模化发展适合网销的红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振兴传统脐橙产业,推动传统脐橙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2019年发展扶贫红薯2万亩,紫山药5千亩,百香果5千亩。

(二)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规范县乡村三级经济合作组织,突出电商企业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创新补贴方式,将电商扶贫合作社会的补贴改为由包销的电商企业支配,使电商扶贫合作社的运行能够匹配到电商包销企业的要求。

(三)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一是推进种植技术标准化。聘请组建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等农业专家团队,对生产端进行规范性技术指导。根据电商企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二是加大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推广力度。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从育苗、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分级、分选、打包、发货全流程,推广普及新的农业生产机具,通过出台农机奖补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匹配电商订单的规模化、标准化及时效性的要求。

(四)建立三大电商新兴产业农产品追溯体系,打造XX电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拟申请中国防伪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县,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开发建设我县的电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脱贫的数据可视化、质量可追溯,扶贫能精准,成效能体现。

(五)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继续全网推介三百山品牌,创新区域性品牌的运作模式,推动“三百山”品牌的“五网合一”运作(APP、小程序、网站、PC端、公众号运营)。

(六)加大电商本土人才的培养。将乡村两级干部、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等纳入电商人才培训范围,每村择优选择3-5人进行重点培训;实施一村一名电商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4

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更新,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意义深远。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能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撑,提高效率,为农产品信息的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潜江市为发展农业信息化先后搭建了潜江市农业局机关局域网、创建了《潜江农业信息网站》、多媒体会议室、视频语音咨询平台、视频影像编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视频语音咨询服务自2007年以来,咨询网点由刚开始的68家,增加到现在的160家,与农民开展面对面咨询达6万多人次,高峰期日咨询200多人次,在线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2001年市农业局设立了市场与经济信息科,2007年潜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现已更名为潜江市农村信息宣传咨询中心。目前全市现有农业科技人员605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530人。市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有农业、水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村有农技员,村民小组有科技示范户,现已形成了以市级技术推广中心为枢纽,以20个镇、处、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阵地,以5500名科技示范户为桥梁的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网络。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农业信息员,定期张贴《农业信息宣传栏》,此外还创办了《潜江农业》科技小报、《农业信息快报》、《潜江农业信息网》等,为农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潜江市农业局积极与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短信入户活动,免费将农业科技短信群发到农民手中。手机短信服务自2005年以来,累计免费发送实用技术短信30多万条次,覆盖用户达到了1.5万户。全市全网开通12316服务热线,为农民答疑解惑。市农业局积极与市电视台合办栏目,自2008年以来累计播放《农业新视窗》、《垄上行》59期,自2003年以来每天黄金时段播放《病虫电视预报》。自2003年开始,与《潜江报》合办《农家顾问》专栏,每月2期。《潜江农业》科技小报,自2009年恢复办报以来,每年办报10期,每期12万份,免费发放到全市农户手中。结合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潜江市农业部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1月20日潜江市农业局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农户添加市农业局微信公众账号后,就可以与微信平台里的农业局领导、农业专家和工作人员开展点对点交流,实现种养大户与农技专家之间的图片、文字、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从而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该微信平台除了可与农技专家实现在线交流,还提供农业政策咨询,了解最新的病虫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最新的气象农事信息等。市农业局把政务微信平台做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新渠道,回应网民关注农业的问题,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在线服务。及时各类权威政务信息,为进一步推动潜江市农业信息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2存在问题

2.1投入不足

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工作经费少,信息工作所必需的设备老化、设施落后、设备更新慢,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2.2人才缺乏

目前,潜江市虽然加快了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步伐,但是农业技术人员、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全市农技人员有46.8%在40岁以上,53.2%在30~40岁,并且均为1997年以前毕业的大、中专生。由于没有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农技人员接受专业的中长期培训机会少,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无法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人才激励制度的缺陷、人员管理的缺陷,导致真在有才能的工作人员不能安心扎根于农村基层[1]。

2.3信息滞后

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中的数据显示,从整体上来看,到2013年阿里平台上的涉农网店数量持续增长。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个。其中淘宝网(含天猫)卖家为37.79万个,相较2012年的26.06万个,有了45%的增幅[2]。潜江市虽然已经建设了若干与农业相关的网站,但是真正能够产品信息的网站少之又少,农产品供求交易系统和农产品追溯系统更是严重缺乏,还没有网站可以直接接受订单进行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和查询农产品产地、种植过程等相关信息。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投入资金建设农村基层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了。当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有力提升的保障。同时,进行财力资源整合,共享设施效果,变分散投入为集中投入[3]。

3.2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对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民合作社领头人;加大对农民信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力度;引进合适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一支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除了专家,还要有适合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人才。加大培养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3.3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力度

潜江市农产品市场目前货好却难销的矛盾。主要问题在物流,很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储存的特点,在保鲜、运输等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得新鲜的农产品不能新鲜的到顾客手中。怎样突破农业电子商务瓶颈,为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流通企业、员工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解决产后信息化的难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完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用服务和安全认证系统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现代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要疏通渠道,着力探索全流程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以完成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有效解决农产品供求难题;三是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推动“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促进中国供销(潜江)农商大市场建设。

4结语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5

1.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据商务部外贸司统计,以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十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中,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来源国,合计占我国进口农产品份额的55.11%。日本、美国、香港、韩国为我国主要农产品消费国(地区),合计占我国出口农产品份额的47.95%。以大洲划分,35.47%的贸易额位于亚洲区域,北美、南美洲、欧洲分别占22.30%、21.11%和13.86%。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造成我国逆差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需求因素的影响,主要进口的大豆等进口价格和数量同步增长,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对这些产品进口的需求猛增,国内生产能力有限,而需求又大,大量进口就成为必然选择,而本国出口农产品多集中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不足,农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下滑。另外,为扭转对我国的总贸易劣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强了对我国进口(包括农产品)的限制,国内供求不平衡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出口能力受到阻碍,加剧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况的形成。

2.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分析。2006年至2012年间,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水产品、蔬菜、畜产品、水果、稻谷等,其中06年至12年七年平均出口额分别为101.46、81.27、40.19、43.37、4.26亿美元;主要进口农产品为畜产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品、水果、谷物等,其中畜产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品的七年平均进口额分别为63.39、62.65、49.23亿美元,水果、谷物的七年平均出口量为475.93、246.1万吨。①从产品结构上来看,2012年我国土地密集类型主要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长,部分农产品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这是自2004年以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一直表现出来的趋势,也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表现为增降不一,但多数表现为顺差。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农产品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于与南北美洲大豆、油料几乎是只进不出的净进口贸易,加上棉花、畜产品长期以来的大额贸易逆差,同时谷物、小麦、玉米的贸易逆差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园艺种植类如蔬菜、水果外加水产品,历来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但近几年水果类农产品出现出口下降,进口上升的趋势,贸易顺差逐年减少,另外,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畜产品的“疫区”,贸易逆差趋势没有缓解。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前一部分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商品结构和基本特征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找到了一些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但对其实际影响程度和内在关系还不了解,下面对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NC:表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CK:表示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额;JK:表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HL:表示人民币兑100美元年均汇率;GDP:我国国内生产总值;ZC:表示中央地方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ZCZ:表示农业总产值;GS:表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平均关税。XF:表示国内总需求,由于居民消费支出代表了一国国民的消费水平,所以本文以居民消费支出中对食品类的支出总额代替表示国内总需求;YLXSL:表示我国油料销售量,子目包括花生及花生仁和食用植物油(含棕榈油),由于油料产品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是我国近几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其数量变化对研究结果有较大影响,所以单独列为一个变量;JGZS:表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本次研究主要对上述11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年限为2000年至2012年十三年的数据,其中变量NC、CK、JK、ZCZ来自中国农业部网站(agri.gov.con),GS来自个信息网站统计汇总,其他数据来自国际统计局网站()当年统计年鉴。数据中取绝对数的,数额(除变量HL表示为100美元所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外)统一以“亿元”为单位,数量统一以“吨”为单位;数据为相对数的,以上年为基年(取100)计算,关税与农产品依存度用百分比表示。相关变量样本数据见(表3)。

2.建立模型。本文的研究方向是找出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和提出相关对策。为明确上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具体数量规律,需要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为简化研究过程,本文只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首先建立一个基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建立“初始回归模型”,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和Schwarz准则(Schwarzcriterion)对除“初始回归模型”以外的其他变量进行判断,分析其与农产品贸易逆差形成的相关程度,从而筛选造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决定因素。经过第一、第二步的变形,分析得出以NC为因变量,GDP、HL、JK、ZCZ、LYXSL为解释变量的最终回归模型,如下。从上述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农产品贸易差额与GDP水平、人民币汇率、农产品总产值和农产品进口量以及粮油销售量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长1亿元,贸易逆差将增加114.02万元;100美元多换1人民币(人民币贬值),贸易顺差将增加5,359329亿美元;农产品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贸易逆差增加590.22万元;农产品进口额每增加1亿元,贸易逆差增加0.773596亿元;粮油销售量每增长1吨,贸易顺差将增加7.14万元。

4.模型结论。从方程中可以看出,汇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差额的影响程度最大,进出口额次之,GDP和油料销售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以下对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在关系加以解析。HL:汇率和贸易差额表现为正相关。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化,会直接导致两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简单地来说,当人民币对某一国货币升值,一是会抑制出口企业的贸易利润,部分国内企业会放弃国外市场,将商品在国内消耗,导致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二是会降低进口企业进口成本,部分国内需求趋于由国外资本流入来满足,使进口量增长速度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出口,促进进口,贸易差额趋向逆差,贬值则相反。JK:进口额和贸易差额表现为负相关。我国进口主要来自于国内需求,国内需求上升,促进贸易逆差形成,反之则相反。从实际意义来说进口额可以一定意义上表示贸易差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进口额变化量等于差额变化量,这里之所以比JK作为一个解释变量,是因为我国进口额与关税有密切关系,关税是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对关说门槛的一再降低,使国外资本大量流入,是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ZCZ:农业总产值和贸易差额表现为负相关。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农业总收入的相对增长,收入提高有效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可以反映到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进口,使贸易差额向逆差运动。但应注意,方程t检验证明,ZCZ变量为非显著变量,在解释时缺乏可信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差额表现为正相关。我国为外向型经济及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国内总产品增长说明贸易顺差(出口)增长。另外,与农业总产值相似,国内总产值的增加,说明国民购买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加大了逆差的形成。逆差抵消了部分的顺逆,解释了GDP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不明显的原因。YLXSL:油料销售量和贸易差额表现为正相关。油料销售量代表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出口产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产品结构因素和竞争能力,竞争力越强,生产结构越合理,我国出口能力将越强,可促进贸易顺差形成。

三、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表示解释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和影响程度,引起解释变量变动的因素通过模型建立的关系作用到因变量上,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最终模型的建立表示我国农产品贸易差额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确立,而造成这些决定因素变动的原因将作为本文重点分析方向,结合前文对我国贸易逆差格局和贸易特征的分析结果,以下总结引发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1.人民币升值———促进抑出。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相对于美元由1994年的1:8.61到2009年的1:6.83,②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和调整制度是十分严格的,自2005年7月21日以后,汇率制度由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改为以货币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③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波动幅度。人民币升值主要源于中国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内部动力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国近十年的GDP年平均增长值为10.28%,发展速度惊人,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我国内部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都促使我国长期汇率趋于升值。另外,国外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之后,美元持续走软,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联储连续降息加大了中美利使得国外资金有动力进入中国,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体现在我国对外贸易上,出口的收益减少,进口的成本降低,中国目前的政策也趋于经济自由发展,现实的供求关系将导致进口量猛增而出口量有所缓减,促进抑出,削弱了我国各贸易产品的顺差优势或恶化了逆差劣势。农产品种类繁多,除一些基本农产品外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化直接导致贸易价格的变化,贸易量随之变化理所当然,促进了逆差格局的形成。

2.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贸易壁垒阻碍出口。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将面临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贸易摩擦频频发生,特殊保障条款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十分容易受技术性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影响。2006年开始,全球进入高贸易保护阶段,日本和欧盟纷纷推出针对农业化学品残留和食品安全卫生的多项措施规定,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我国原本在国际市场较具优势的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处理能力有限,在诸多壁垒面前,我们困难重重,大部分被硬生生地挡在他国国门之外,同时发达国家对农业的高补贴,使中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大大削弱,在出口能力大大降低的同时,为执行国际贸易组织的协议,我国对关税一减再减,由先前的15.3%降低到09年的9.8%,农产品平均关税更是由2000年的26%下降到09年的15.2%,进口成本的降低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流入,进一步恶化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状况。

3.国内需求———偏好进口。通过农业部统计,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农业总产值的双双增长,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居民对食品类产品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表现出旺盛的需求。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随着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供应充足的粮食谷物等基础农产品已经不是居民需求重点,而一些品质高、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慢慢走入人们生活,如高档水果、高级营养品等。而一些初级产品主要用于向农业产量不足的日本、韩国出口。从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贸易额的变化情况来分析,2009年,部分农产品进口需求仍是我国进口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主要逆差农产品如大豆、食用植物油几乎为净进口,大豆除制作各种豆制品外,主要是为了满足榨油后的副产品生产,如豆油和优良饲料,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和畜牧业对高质量饲料的需求。水果虽然是顺差产品,但从进出口增长变化来看,水果进口量大幅增多,这与前面提到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人们不再满足于我国生产的初级低质产品,而是追求品质高的进口产品,这对我国农业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内部总需求偏好愈益由进口满足,也就是说总需求减去国内供给后的进口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贸易逆差的形成。

4.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限制出口。中国是农业产业大国,但与农业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土地和劳动为资本的产品,反映了我国农产品的优势为劳动力和价格优势。也就是说,我国农产品普遍反映为低品质、低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已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缺乏国际竞争力。另外,从我国贸易地区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一并且过于集中,多以亚洲地区国家为主,出口企业又普遍表现为规模小、实力有限、结构不合理等特点,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众多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正逐年下降。

四、应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

在正确认识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后,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国际市场环境,这里提出一些缓解我国农产品逆势的建议和措施。

1.正确面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合理应对升值对农产品造成的影响。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高速发展,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答案是“要”,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当的汇率波动是国际经济的规律,作为占国际货币地位越来越重的人民币而言,相应的升值是有利的,一是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二是减少贸易摩擦,三是促进低端产品产业改革。作为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合理应对其带来的影响。

2.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的阻碍。贸易壁垒主要针对进口产品的质量、价格加以限制,中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低质、产品附加值低是我国出口无力最主要的原因。为此,我们首先要按农产品技术指标来组织生产,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其次,加大农业投入,鼓励农业生产企业与国外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从质量和价格上克服贸易壁垒的限制,增强农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建立我国自己的贸易壁垒体系,强化对我国农业的贸易保护,寻求平等、公平的贸易发展环境。

3.调整进出口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出口渠道,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向更宽更广的国际市场进军,发挥我国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更加合理的规模型农业生产机制,以谋求高效生产,降低成本。

4.在WTO框架下适时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我国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等活动中,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仍十分显著,例如我国针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问题对粮食进出口贸易采取了大量进口和限制出口的双管制措施,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形成。在我国“敞开国门”的同时,以西方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贸易压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保护手段由关税、数量措施,到贸易救济手段,再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历年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产品分类来看,畜产品、园艺产品、粮食产品和水产品是争端高发商品,而这些恰恰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因此我国应该积极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应对当前的农产品出口困难。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6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最新经济运行数据,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其中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

历史似乎在重演:两年以前(2008年)曾持续攀升的通胀率,以农产品为核心的食品价格的领涨便被认为是直接的导火索。

流动性泛滥溢出的货币,四处寻找着一切可以增值的载体,而农产品,则再度成为最易得手的猎物。

游资惹的祸?

山东省栖霞市翠屏街道苹果协会会长刘洪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今年苹果市场有大量资金涌过来(收购),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都过来了,而且很多是不懂行的。“炒作的现象非常严重。”

刘洪民告诉记者,当地有很多浙江人过来收购苹果,有次听说有个浙江团一次来了30多人。而且不仅是江浙游资,当地许多人凑几个钱也来做苹果生意,现在栖霞到处都是收购摊点,用工也特别紧张。

远在新疆阿克苏的天山棉业棉花加工厂厂长方和平也感受到了涨价的热浪。“今年棉花涨得吓人,到了13.1元/斤,最高到了15元。”

在阿克苏当地,到处都是收购棉花的贩子,“收的人太多了,90%是温州人。加上有些纺织厂也在收,把价格抬上去了。”方和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对于游资炒作,方和平颇为担忧。温州人炒作,三五人带个三五百万资金过来收购的太多了,有公司的,也有民间的。温州当地纺织厂不少,有些是厂里来收购,有些是倒卖。

风险很大,方和平告诉记者,2003年自己棉花厂收购的10个车皮棉花亏损300多万元,当时春节前价格从1.3万元/吨涨到1.7万元/吨,春节后跌到1.1万元/吨,每吨亏损6000元。

游资炒作,也开始为政府部门关注。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介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产品炒作现象导致生姜、大蒜等价格上涨。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被人为推高价格。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农产品在过去多年的实际供需不对等,而粮价和其他农产品价格在行政干预下一直维持低位。“这些造成了部分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出现价值‘洼地’,成为货币从资本市场撤出后的首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

成本施压

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持续走高,是催动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另一重要力量。

“农产品价格上涨,核心原因还是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崔晓黎对记者表示。

中信证券施亮也认为,流动性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有贡献,不是根本因素。“棉花从1.1万到2万左右的时候,没有明显流动性的因素,当时也在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后期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大家觉得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了,这里才有流动性的影响。”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各地进入最低工资上调周期,低收入群体对粮食等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它们工资的上升为此轮物价上涨提供了需求层面的基础。”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这轮工资上调并非偶然,随着2007年以来中国跨过刘易斯拐点,低端劳动力开始趋紧,在价格压力层面,表现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食品领域的蔬菜、猪肉等价格的上涨。“跨过‘刘易斯拐点’很可能是这十年增长周期给中国经济留下的特殊遗产”。高善文说。

对此,刘煜辉指出,过去十年大量资本与劳动力的供应,共同成为投资增值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却一直承受着极不平衡的回报。近两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下降,各种资产价格推高房租等城市生活成本,这些共同促成劳动力价格不可逆转地进入上行通道。

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工资与物价循环上涨的效应,将逐渐从农产品价格扩展到其他物价。

应对

为了平抑过快上涨的农产品价格,政府在积极应对。

11月10日晚间,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之前的10月27日,中国政府网的国务院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工作重点为“稳物价、抗通胀”,显示了政府未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决心。

继之前的小麦、玉米、棉花抛储之后,10月20日,国家抛储30万吨临储菜籽油,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首次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食用油。时隔两日,本榨季第一批21万吨储备糖投放市场。

据了解,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多个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价格控涨措施,工信部也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

然而,压力显而易见。

美联储11月3日公布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这些流动性在短期会推动资本品价格上涨、长期将推动制成品价格上涨。

对此,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防止成本推动跟货币宽松引发的需求拉升循环起来,两者一旦循环起来,未来的通胀就很难控制。

高善文认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和政府的价格监管只能从短期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