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信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1
对制造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的分析和业务数据模型建立,为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程的快速实现和调试奠定了基础。
1.1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载体,是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根据产品工艺和工序流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和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对每类记录报告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同类报告进行了统一管理。
1.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
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制造业务过程的质量信息单据和数据进行总体规划和逻辑设计,为软件编制过程的数据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设计的提供输入。结合产品业务信息单据进行分类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据模型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关联关系图。
2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
根据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业务过程流程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制造过程全局业务和纲要性数据关联关系,在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交流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2.2系统功能说明
(1)物料出入库管理
库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库信息记录和库存物料情况查询。业务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库、复验后原材料入库、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协加工出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原材料出库、焊丝领用、零件入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零件出库和中间产品出入库组成。
(2)生产计划管理
提供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辅助用户编制和查询各种生产计划。业务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产大纲、制定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将周生产计划下发到具体生产部门、接收生产日报、接收生产周报、变更生产计划、下达临时生产任务和考核生产计划执行率。
(3)任务单工作
任务单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复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单,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获取工位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户记录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系统将任务单保存。
(4)传递卡工作
传递卡工作为生产的核心业务,工序人员通过传递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台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工作传递卡的单个环节中,用户通过系统记录下工作开展信息,单个工作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记录、烘干记录、检验记录、组装记录等。
(5)不合格品控制
通过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统能够辅助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个传递卡工作环节或任务单工作中,如果质量信息不合格,系统将提示用户,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查询产品信息状态。
(6)生产信息查询
生产查询任务包含:产品的生产信息查询、生产记录查询、生产报告查询、任务单查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询。通过输入某一产品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
(7)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生产关键参数的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工艺人员定制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关键参数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缝合格率、检测数据分析等。统计分析项目包括:百分比统计,平均值,极限偏差等,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8)工装检具管理
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工装检具和计量设备的电子台帐管理,辅助人员随时了解设备及检具的工作状态,并提前实现检具设备的送检提醒,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在线管理,对过期未送检的检具进行报警提示。
(9)文档管理
对各种文档进行管理,提供文档录入功能、文档维护功能和文档查询功能。文档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产质量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管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在系统中所具有的各种权限,对现有用户进行维护。用户权限分为系统菜单权限、工序传递卡的对应权限,可以给用户添加和修改权限。
3.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软硬件结构
系统采用服务端为核心的思想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将在服务端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使用软件,服务端驱动客户端从而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并且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软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端向用户提供基于IE6的软件功能,从而实现了以服务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开发实现涉及技术和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Web服务器,Tomcat6;客户端浏览器,IE6。硬件结构运行平台满足基于网络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框架结构,工作站的数量根据具体用户工位数量确定。
4.结论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 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3
关键词:创新;新产品开发;管理
在这个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发展时代,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覆盖式的应用。相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灵活地应用创新的管理措施,利于企业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个性化、多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者的需求和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讲究。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带动了工业时代和信息资源共享时代改革创新的潮流。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日益增长,才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表现。产品只有满足不同消费者之间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才能使企业保持上升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的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的意义
创新管理则是指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的内部资讯和创新知识能够不断地获得、分享、创造和更新,然后再回馈到创新系统内,形成不断累积、不断更新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这种创新管理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很早就提出过创新的理论,他指出:“在生产关系中要综合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应用。”在二十世纪的中期,人们不断地完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知识和经济时代的结合物,它作为时展的思想指导,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创新与管理工作结合,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经济时代是一种新经济形态的时代,其特点就是把知识和创新运营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在新时代中,创新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日益重要,产品开发管理中注入创新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研究,新产品概念不单只包括技术的创新,还需要满足不同客户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能满足客户新的要求、带来新利益的产品才是新产品。它可以体现在以下的几方面:换代产品、改进产品、新品牌产品、再定位产品、成本减少产品等。其实,企业新产品开发指的就是不断推出和宣传不同内涵与外延的新产品。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前提条件是新产品开发。新时代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宏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不断优化。需要对企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计划、监督以及控制,同时明确企业工作的具体流程,对各项有效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创新方式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成为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立根之本,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策略
满足市场需求是促进新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不断获取最大的运营效率。拓展多种合适的销售渠道,使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等方面具有科学的精确性。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产品的开发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制定不同的新产品开发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树立创新管理理念,实现新产品开发管理
创新体现了企业的活力,是国家和各个行业中不断发展的精髓所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创新意识日益强烈。因此,对于企业已收集到的知识,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如项目遇到新的难题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等,都要及时记录、及时更新。另外,也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每个员工各抒己见,对问题进行探讨,让新产品的管理项目得到更好的实施。
比如: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时,先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新产品开发策略。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综合利用采集到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市场动态信息。进行制定抢先性、紧跟性、经济性、市场服务性的新产品开发策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征,在市场的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决策者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业务水平。
2、实施绿色管理,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产品设计
绿色管理指符合时展潮流的管理理论,企业在开拓绿色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制定、运行高效率的监督、办公自动化与网络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创新职能。实现绿色的管理,完全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相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灵活地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开发环保性、经济性、高效性的绿色产品,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
比如:开发绿色纸张、绿色计算机、绿色手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等。同时对企业绿色产品的开发管理,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的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需要把绿色技术灵活地应用到绿色产品设计。在借鉴和引进国外技术方面,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的创新原则。实现构建绿色管理体系,提高绿色产品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3、开展创新教育培训,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能力
创新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当今时代提倡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结合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对项目由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和评价,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项内容,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完成。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后继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产品更新、技术进步、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赋予重要的使命。因此企业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的重任。
比如:结合生产操作岗位、产品、项目,定期进行职工的培训项目,如企业可以采取送培、劳动竞赛、观摩学习、导师带徒、首席技工等。还需及时总结和借鉴内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创新的管理,重点也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新的产品来源于社会的实践当中,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通过教育、训练才能开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知识的教育渠道。企业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本公司建立专门网站,提供给员工一个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员工可以在网站和论坛上畅所欲言,提出创新管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然后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人员对网络上的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制作成文档,再放置网络共享。
结束语:创新管理在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管理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可以积累经验,避免重复探索,促进管理工作更快地完成,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产品在市场的推广过程中,采取多方面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化、个性化的新产品。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创新管理设,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姜宪利.论变革时代的管理创新[J].经济论坛,2001(21) :4- 7,25.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宗农产品系指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运输量等较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第四条商务部委托有关组织(以下简称受委托组织)负责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核对等日常工作。
第五条进口《目录》项下大宗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以下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向受委托组织办理本企业基本情况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名称、企业海关代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和统计负责人姓名与签字等。
第六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填报《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统计报表》(格式见附件),报告事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联系人、联系方式、商品名称、商品编码、贸易方式、贸易国(地区)、原产地国(地区)、合同号、合同数量、合同船期、装运港、预计抵港时间、实际船期、装船数量、进口报关口岸、进口数量和实际抵港日期等。
对外贸易经营者应通过相应电子报告系统向受委托组织进行报告。如无法通过电子方式报告,可下载报表传真报告。
第七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后三个工作日内履行进口报告义务:
1、签订进口合同;
2、货物在装运港出运;
3、货物抵达目的港;
4、报告事项发生变更。
第八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应严格遵守规定,及时、准确报告有关进口信息,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
第九条受委托组织应向商务部报告大宗农产品进口的信息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十条商务部定期在商务部政府网站“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专栏”对外《目录》项下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
内容为:预计进口数量、预计货物到港时间、实际装船时间、实际装船数量、装运港、原产地国(地区)、主要口岸进口情况等。
第十一条受委托组织根据海关、质检相关数据核对大宗农产品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情况,向商务部报告结果。
第十二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大宗农产品有关进口信息的,商务部应向国家统计局通报。
统计部门依法对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处以行政处罚后,商务部可以禁止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商务部按照《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并通知海关、税务、质检、外汇、工商等部门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银行等单位。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商务部举报对外贸易经营者虚假报告进口信息的行为。
第十五条商务部及受委托组织有关人员应当为履行进口信息报告义务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透露对外贸易经营者报告的信息。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外贸法》第六十五条及《货物进出口条例》第七十条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本办法适用于《目录》项下以各种贸易方式进行的大宗农产品进易,包括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第十七条《目录》、受委托组织名称以及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周期由商务部以公告形式。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管理;技术机构
1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确保质量检验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数据不仅是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之一,也是企业针对产品特征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加强质量把控的关键。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检验检测数据不仅能促进检验技术的提升,也是技术机构检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数据等信息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力地确保质检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验检测工作。(2)为质量监测工作监督管理提供便利。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能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全面把握,维护技术机构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帮助质检人员及时对产品质量进行宏观了解;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质量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促使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隐患,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3)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行业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察觉,需在宏观的数据动态中进行把握。
2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中,部分领域已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涉及计算机、数据汇总、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整体上仍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层次,很多技术机构只是简单的利用到文字和表格处理,未应用到自动数据采集,尚未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没有建立通用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标准,因此无法全面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果。(2)负责信息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虽然目前提倡综合性人才,但在部分地市级技术机构中,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而现有负责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之,综合型人才明显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进步。(3)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管理标准。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的行业信息化管理标准也未大范围地统一,很多技术机构相继自主开发或购买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水平低,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很多并不专业的软件也被应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同时在技术机构内部和机构间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缺乏明确的信息统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无法进行共享,难以统一管理。
3如何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信息管理
(1)从管理理念上来说,需不断转变观念。要想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必须不断改变自身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坚持“前端拉制”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一开始就同步开展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将信息化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质量检验检测过程,避免后续出现重复作业的现象,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要发扬“信息再造”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信息资源的作用,积极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不能一项检验检测工作完成后,相关的信息资料就扔在一边毫无价值,产生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现象。(2)从行业规范性来说,需建立统一标准。规则是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南针,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确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标准的建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实现模式的标准化。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统一相关计算方法及具体的处理方案存储到系统中,输入具体检验检测数据后可自动生成详细的检验检测报告;二是坚持模式的实用性。建立统一的行业信息化管理标准的目的是更好地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确定最终的统一标准时,需要充分集合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及具体的工作流程,充分落实,用最直观有效的操作形式体现出来;三是坚持模式的先进性。实现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需要建立在先进成熟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引进相关的设备和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是否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能适应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的发展。(3)从从业人员水平看,需不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专业信息化管理队伍中人员的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信息管理技术运用水平、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影响到信息化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专业信息化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不断引进高校中信息化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向现有的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队伍,对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知识层面和年龄层面的优化升级;第二,针对现有的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培训与继续深造学习,可通过进行人员外派学习,主动走出去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也可通过邀请信息化管理领域中的专家学习,走进来开展专业性的讲座与实际操作指导性学习,在学习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整体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会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已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方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十分必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钻研的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落实到实际中去,更好地服务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春龙.LIMS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53-54.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13-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它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库数量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因冷链的不完善,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50亿元。因此,运用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等物联网先进技术,研究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仓储市场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却还不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仓储设施落后,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缺乏经验,管理意识陈旧等。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冷链仓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RFID在仓储中的应用。RFID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远距离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功能。与传统物流领域普遍使用的条码技术相比,在读写距离、保密性、智能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第二是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研究。随着RFID、WSN等技术的发展,将RFID和WSN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开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正逐步可行。该类系统提高了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现有模式中查找货位信息的时间,加快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仓储系统的作业能力,并且提高了人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RFID、传感器感知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研究不足。大多数农产品要求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而低温对于电子芯片、红外传感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保证其在低温、潮湿等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高效地工作的研究比较少,而这正是实现仓储智能管理所必备的条件。
2.对于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型冷库储存的农产品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都有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独特性,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仓库货存量大,货物出入流量大,对于如何做到准确、保质、保量方面的智能系统控制研究缺乏先例。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1.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数据库技术
: 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采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
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0是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Visual studio:V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 插件等。
3.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三、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行系统开发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合理性、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等特性。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5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模块设计
本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是对库存中每个楞位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依据冷链仓库位置图,对库存状态进行分析。控制库区温度湿度以达到农产品的最佳储存环境,对仓储环境温 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并对超出规定范围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控;查看库位利用情况,剩余空间情况。对该系统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设计的模块及完成功能如下:
(1)系统设置模块:在此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系统基本的环境量、出入库和设备操作类型设置,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分工明确。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包括环境量数据查询模块、出入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设备操作模块,可以完成环境量、出入库数据和设备的查询功能。在此功能模块,系统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可以及时反映并记录各种条件的温度湿度的数据,出入库货物的数据统计,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统计更加快速准确。
(2)智能温度湿度调控模块:温度湿度调控包括环境量上下限设置和环境量预警信息。通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的上下限值,能够控制温度适度在预定的范围内。当温度湿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系统能给予预警。
(3)智能临界库存预警模块:临界库存预警模块包括库存上下限设置管理和库存预警信息管理。根据仓库的规模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值。但库存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系统发出预警。
(4)智能仓储数据库:智能仓储数据库模块包括商品种类管理,商品管理和商品数量统计。其中,商品数量统计包括按商品统计、按商品种类统计以及按种类统计。此部分完成了商品的录入与统计。更加方便用户了解库存信息,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
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针对于农产品的规范仓储:如何更好、高效地利用仓位,降低农产品在仓储流通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合理控制库存量,实现出库入库的时序控制;仓储管理的远程控制端能够监控和调节仓库的温度、湿度,统计不同种类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及分析其流通周期,预测现有库存的供应能力,及时预警作出定购决策;在出入库时通过操作屏的提示指导搬运人员选择合理的路径及合适的仓位。
1.农产品冷链仓储货区及货位的优化布局。运用CAD优化货位及货区的布局,选择合理路径以实现农产品出库入库的时间分离与空间分离。
2.农产品冷链仓储温度及湿度的智能控制。对温度、湿度传感器在不同货区的进行合理配置,实时监控货区温度及湿度信息,反馈至系统,借助于系统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对货区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调节。
3.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发。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模块逻辑的设计和模块功能的实现,对模块间进行整合,调试完善系统。能够实现对农产品出库入库作业、存货区的温度与湿度的自动调控、农产品未来需求预测、临界库存预警、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及冷库运营日志的记录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