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 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2
在21世纪的今天,几乎无人忽视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论从各地区严峻的环境形势还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来看,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大庆“九五”期间就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了相关工作。在“十五”期间,大庆一直在坚定不移地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科技发展等领域全面开展了推进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仅2005年,大庆市生态环境建设总投资高达29.12亿元,投资额居黑龙江省第一。但是,环境资源的保护不仅是生态环境破坏后的补救,更重要是开发、使用之前的规划。在制定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当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且各规划之间应当互相协调。本文以此为衡量标准,对大庆畜牧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一、大“庆十一五”畜牧经济发展规划简要
《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为《大庆十一五规划》),在第四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其发展战略包括:优化提升畜牧业战略、巩固发展种植业战略、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战略。优化提升畜牧业战略的具体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牛、猪、鹅经济,带动整个畜牧业发展。进行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风险防控体系、畜禽繁育推广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到2010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5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比重达到60%以上。”
二、优化提升畜牧业经济战略分析
(一)从经济角度的分析《大庆十一五规划》没有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种植业上,而是转为重点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前联种植业,后续加工业,它对粮食的转化和土地的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产业所不可替代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畜牧业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从经济学角度上看,这一战略选择顺应了市场的需求,能够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因此是一项科学的战略选择。大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肩负着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的重任,而且涉及到大庆草原生态环境的开发、保护、利用和改善等问题。因此,大庆畜牧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下从该角度对大庆畜牧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二)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角度分析1、从资源优势分析。至2005年,大庆拥有耕地面积60.7万公顷,拥有草原68.9万公顷,拥有湿地120万公顷。可以看到,其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如果扩大耕地面积,必然会使草原、湿地的面积减少。大庆市统计局推算出大庆湿地年产生态价值高达840亿元。大庆种植业每万平方公顷产值为1.32亿元(2001-2005年的平均产值),比较而言,开发湿地发展种植业的农业经济收入要比湿地产生的生态价值低得多,因此,保护湿地是大庆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然而,湿地生态价值不能直接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发展畜牧经济的战略选择既能够达到保护湿地目的,又能利用大庆丰富的碱草资源,达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平衡了两者的矛盾。它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既发挥了大庆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又顺应了自然、生态规律,因此也是一项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2、从大庆草原资源承载力角度分析。所谓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区域自然资源可以支撑的牲畜数量规模。由于大庆草原面积的有限性,决定了其载畜量不可能无限大,存在着资源最大承载能力问题,即存在着一个墒值。当本区域的载畜量超过这个墒值时,该区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庆畜牧经济发展战略应考虑到环境资源承载力问题,应有一定的限度,应在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适度发展。为验证大庆草原载蓄能力,在此,对大庆草原承载畜(牛羊)的能力进行计算:为了换算的目的,根据某一特定家畜的放牧压当量或饲料消耗量所确定的标准家畜叫做家畜单位,也称动物单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牛作为标准单位,称为牛单位。中国以绵羊作为标准单位,称为绵羊单位或羊单位。王栋(1955)规定的中国绵羊的含义是:一头体重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天约需牧食青草5--7.5kg。中国牧区和半牧区适用的家畜单位换算系数:一头牛相当于5头羊,一匹马相当于5头羊。研究思路如下:可载牲畜总量牲畜超载量牧草需求牧草产量可载牲畜总量可载牲畜总量牲畜超载量饲料粮需求干饲料粮可载牲畜总量根据单位畜日需草量,折算出年需草量,即为草畜转换系数。取每只羊日需草量5千克,得出天然牧草地草畜转换系数365×5=1825千克/只=18250吨/万只,人工牧草的,由于加强了管理,采用了合理的种植方式,转换系数可降低为天然牧草的0.7,即0.7×18250=12775(吨/万只)。以大庆的城市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和土地肥力为自变量,以大庆的产草量为因变量,我们选取1997-2005年的数据(数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1998-2006》),用SAS软件对这些数据做线性回归,设产草量为y,降水量为X1,日照时数为X2,土地肥力为X3。由于缺少大庆的土壤肥力的数据,我们选取了与大庆土壤接近的内蒙古的土壤肥力作为我们的研究数据,我们得出:由方程可知,由于>0.7,证明相关度很高,相关性很好,F表示的是F检验,也就是显著性检验。事实上我们从R2的值就已经知道是相关性较高了。可见大庆的产草量和城市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密切相关。牧草地可载畜总量与产草量呈正相关性。用上述SAS软件计算大庆草原产草量,得出2004年草原实际供应5亿公斤干草,大牲畜需要20亿公斤干草,缺口15亿公斤。2005年大庆的产草量为8.28亿公斤,由于大庆实行了草原禁牧,提高了大庆地区的土壤肥力,预计2006年底,大庆的产草量将达到10亿公斤,可载畜量达到8.7万羊单位。而实际上截至2006年6月末,全市大牲畜存栏61.2万头《。大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5万头,等于225万羊单位,与大庆草原载畜力差距很大。以上证明,大庆大力发展畜牧经济战略的实现将受到草原生态环境的制约。
三、促使大庆畜牧经济与生态环境实现“双赢”的建议
(一)草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议大庆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大庆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上。尽管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是个定量,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手段会影响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利用方式不同,产生的后果就不同。因此,在大庆草原利用上,笔者建议:1、加大人工牧草的种植面积,提高人工牧草的单产。前面公式证明,牧草承载力系数与人工牧草单产呈正相关。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提高人工牧草地的单产,以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牧草比天然牧草的产量高,因此,可以加大人工牧草的种植面积,以提高草原的产草量,可为畜牧业的发展准备条件。2、加大牧草地的开发速率。牧草承载力系数对牧草地改良速率有一定的影响,牧草承载力系数与牧草地改良速率呈正相关性,因此,适当加大牧草地开发速率可相应提高牧草地承载畜(牛羊)的能力。3、加强草原的治理。大庆碱草是奶牛、羊、大鹅等家畜的优良饲料。草原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产草量,也就影响到载畜量。2005年大庆实行了禁牧政策,就让全市草原的平均产草量从每亩不足50公斤猛蹿到80多公斤,全市草原多产草31万吨。2006年全面实行了禁牧政策。这些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庆市政府应继续采取积极政策的防止草原的退化、沙化、盐碱化,禁止不合理开发使用草原,使大庆草原再现“风吹草动现牛羊”的情景。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市场经济 WTO 生产力 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46-01
今年我国正式通过13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WTO),我作为一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者,以我区(镇)农业现状为基础,面对我国经济整体融入世界经济的强大洪流之中,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基层探索者,从农业宏观角度出发,以自己思考观察,提出对我区今后农业的发展在思路上有一点启示,让今后的事实和历史来检验。
1 我对WTO的认识
1.1 WTO的社会基础
WTO建立在股份制经济基础占主体之上的一种贸易组织。理由:①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绝大部分是以股份制经济占主流;②当今世界东德与西德统一融合,南北韩鲜贫富差别,苏联共和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解体,东欧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更,中国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些鲜活历史事实证明股份制这一些制度在当今社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
1.2 WTO发展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不管你姓什么,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国家控制管理经济发展手段是"市场经济"。①从中国申请入关,13年谈判历程可以看到:由计划经济过度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由商品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这三步曲的发展,最终入世成功;②"市场经济"这种管理国家经济是当今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技术。
1.3 WTO健康发展有两个推动力
①追求利润;②市场竞争。是地区间贸易争端,贸易仲载,制定贸易规则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源泉,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自身安全;市场竞争是WYO促进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资本在国际间.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竞争"是推动力,没有相互比较,市场缺乏活力,只有公平竞争,加强管理,学习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才能获得 更多利润空间。
1.4 WTO运转遵循法则
"国际惯例"."优胜劣汰"。自从我国今年正式成为世贸成员,各级政府都在清理法律法规,把我国与国际惯例相抵触条款都取消弃止,就是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
1.5 WTO是国家(地区)间发展经济贸易组织,是把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参与世界经济的合理.公正.有序分工(13年谈判是历证),达到目的有两个:"发展生产力,国力强大,人民富裕",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领导管理国家(地区),不管你采用何种制度,是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是衡量一切工作准绳,纵观当今世界发展史将是一面镜子,任何背道而驰的作为,都是徒劳的。
2 对我区农业认识
2.1 传统农业仍然是主流
2.2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初见端倪,路子还在探索中,其具体体现在:①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占比例比较大。②特兴罗莎米.石洞花博园.罗汉蛋.金龙稻鱼.胡市龙眼.隆纳路甜橙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其特征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商品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利润空间小,商品辐射半径小。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产业结构点子多,但档次低,面宽,效益差,前瞻性差,以胡市镇为例:李亚林种鸭场,潘立富种猪场,田代华的荔枝园,结果是名声大,负债累累,自行关门走人,这些都是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深刻教训。
3.2 政府过分干预,结果得不偿失,好不容易创出一个罗莎米品牌,一个好端端的股制份企业,几经波折,风落飘零。
3.3 农业的主体是农民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发挥出来,老是政府出资,牵着走,结果成功者少,失败者居多。
3.4 初级农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高质量农产品少。
3.5 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有偏差,现在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买方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对种什么,调什么,该怎么调,农民盲然不知所措,凭直观感觉。
4 对策措施建议
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理论基础作支持,那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盲然不知所措,其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其含义是:一国集中生产那些国内生产成本较国外最低的产品来出口,以换取那些虽比国外生产成本低,但在国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进口最为有利;和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乐提出要素禀赋理论,其含义是: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富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即是选择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国与国间贸易如此,地区间产品交换也离不开这个理论基础。
4.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畜牧业":A因为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B畜牧业和种植业相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种植业受一个地区农业耕地的限制,而畜牧业的利用发展空间大于得多;C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年消费畜禽肉高达260kg左右,人均年吃粮60kg左右,同期1997年我国人均吃畜禽肉12.9kg,吃粮250kg,这说明农业的方向是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趋势;D例如发展奶业,奶是举世公认的节粮经济的畜牧产品,牛奶中含有人体营养所需成份,是"人类保姆",发达国家美国人均年消费奶312kg,我过是4.8 kg,其差距之大是我们农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种植结构调整该为发展畜牧业打基础。措施上:①改种高粱发展玉米;②改种小麦为种优质牧草等;③在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牛肉或牛奶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即可,关键把这一产业如何做精,做深,做强;④畜牧业发展起来后下游产品深加工,如牛皮.奶制品等,提高科技含量,其产品覆盖半径才能增大,利润空间才有潜力可挖,农民增收才有基础。
4.3 从国际经验来看,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是一条成功典型的路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经砍伐大量森林,后来竞认识到这种做法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偿失,可是两国没有走直接恢复森林的路子,而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牧草,通过种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牧畜业,两国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4 政策支持:首先①取消农林特产税,是政府鼓励的行业基础,应该给予政策支持,现在就开始课税显得杀鸡取卵,得不偿失;②政策上应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政府对鼓励发展行业给予必要扶持,加快发展;③设立农业保险,农业是一个多风险的产业,如果其风险全部由农民自己承担,那就会必然放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和力度;④政府应该对农业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果这些科技人才,其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那谈发展权只是一句空话。
5 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经济,一个好的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有三点:一是"质量";二是"成本";三是"服务",三者缺一不可。WTO背景下,发展农业更要认识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森. 面对WTO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户营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2]李威. 农业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J]. 吉林农业,2014,24:8.
[3]孙莉.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园艺,2014,23:92-93.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 退耕还林;陇南地区;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06-1
一、陇南地区农业耕种中存在的问题
陇南地区人均耕地较少,山地在90%以上,山坡地占总面积的95%左右。一直以来,由于人们随意地开荒毁林,盲目地追求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运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在一些荒山、荒坡上大规模地开发果园,对土地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土壤松散,外加陇南地区降雨分布不均,一到雨水多的季节,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久而久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进而影响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退耕还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不适耕作的耕地,合理地停止耕种,并在一些不适耕作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从而达到恢复该耕地土壤结构的目的。施行退耕还林工程能为发展农村的林业,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快速转型,转移农村生产力,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全新、有效的途径。
三、实施退耕还林对陇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土地结构,维护了陇南地区的生态环境
陇南地区大部分耕地为坡地,并且山地的坡度较大,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占耕地面积的38.93%。而在坡度大的土地上耕作很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泥石流等灾害。由此可见,将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土壤结构松散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能将未退耕的土地集中起来,把更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农作物等)转移到那些坡度适宜、土壤较为肥沃的土地中去,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得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放起着积极的作用
陇南地区退耕还林后,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部分优秀的农村年轻人开始对外寻找机会,去往城市参加工作。就2011年的前3个季度而言,整个陇南地区的劳务输出人数达到了70万人次左右,实现了将近52.6亿元的劳务收入。另外,部分农民开始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逐渐由农民转变为工人。更有甚者,一些思想先进的农民逐步变为了销售农产品的经营者。总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了其他行业,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
(三)农业的产品有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1.药材的开发。陇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药材种类繁多,实行林药间种的退耕还林政策后,黄芪、天麻、黄连、杜仲、贝母、山茱萸等珍贵药材得以大量生产。目前,陇南地区的药材年产在1500万公斤左右,产量大约占到了整个甘肃省的70%。另外,药材的生产和经营也变得越来越集约化、规模化。
2.经济林果的发展。近年来,陇南地区各县区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大力地发展特色果林,一些干旱低产区已经全部被经济林果所取代。如两当县,积极开荒开垦,在荒山荒坡种植核桃、银杏等林果。目前,该县特色林果面积已达到了30余万亩。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还维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陇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提高。目前,陇南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位居甘肃第一。
3.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退耕还林为畜牧业带来了大量的饲养原料,使得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有能力通过饲养家禽,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以康县为例,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农户通过引进现代化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使得畜牧业变得更加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家禽的存栏、出栏率更是大幅上升。以2012年的前三季度的数据为例,该县养牛2.32万头,出栏0.245万头;养羊1.38万只,出栏0.45万只;养猪5.28万头,出栏4.51万头。
4.加快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农村产业。陇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较多的旅游资源,如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等都是极好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游玩。近些年,随着多条旅游线路在陇南地区开通,政府已经将旅游沿线的耕地进行了退耕还林,大力营造生态林和观赏林,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武都城区北部的米仓山,在未经改造之前,土壤贫瘠,可谓是荒山野岭,然而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这里已经形成了将近20万亩的观赏林和生态林,成为武都城区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多家农家乐园和休闲山庄在此落户,形成了全新的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得以脱贫致富。
结语:总之,退耕还林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整个农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粮食稳步、快速地增长。因此,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支玲.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J].林业科学,2004,(2).
[2]易福金,徐晋涛,徐志刚.退耕还林经济影响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0).
[3]郭志勤,姚顺波.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林业经济,2007,(5).
[4]李若凝.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对策――以河南洛阳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5
问题一:国家今年的粮食政策大方向是什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后有两层含义:第一,唯有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有意义;第二,国家有信心在保证粮食稳定供给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叶兴庆认为,农民朋友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2017年的粮食增长还是要保持稳定,特别是基本口粮,比如说稻谷、小麦,还是要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其次,我们要发出一些信号,更多利用市场的力量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也要走优质的道路。通过优质优价、通过市场机制,使农民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粮食品种,所以2017年要在继续稳定发展生产的同时,优化粮食生产。
问题二:在调减玉米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多种哪些作物?
叶兴庆建议:
我们要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传统的粮食概念中的玉米,可以调整为青贮玉米,来发展养牛、养羊等畜牧业。这恐怕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就是说玉米调下来后到底种什么,是一个需要市场博弈的过程,是要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去捕捉市场机会的过程。
现在是农产品普遍过剩,该把什么调上去的,恐怕还要更多由市场来说了算。比如说我们大豆是短缺的,要大量进口,那我们就可以逐步引导原来就种大豆的地方,重新恢复种大豆,还有种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品种。
在河南省扶沟县岐岗村,玉米已经不再是村民种植的唯一选择。大家通过大田托管的方式,把土地委托给了河南省供销社粮食综合产业园经营。他们采取的是多种大豆、少种玉米的方式,大豆比传统种植每亩收益提高200元左右。
河南省供销社粮食综合产业园总经理郑策介绍,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当地的土壤质量、土壤结构及种植结构调整,市场对接等情况,对秋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优化,比如会引入土豆、红薯等一些经济类的农作物种植。
问题三:今年还想种粮,有什么方法能够多增收?
关于如何解决种粮也能增收的问题,现结合主要粮食作物再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1.补充种植大豆
目前,大豆的亩均收益正在逐渐超越玉米,再加上国家给予的政策性补贴和深加工带来的溢价,前景不e。
2.发展饲草料生产
种植饲用牧草、青贮玉米。现在国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确保肉禽蛋奶这些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产品深加工与品牌建设
虽然国家依然兜底收购水稻和小麦,但是从市场需求一端来看,绿色、健康、标准化、有品牌的优质面粉和优质大米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有的品牌甚至卖出每斤几十元的高价。所以,如何做好产品深加工、深挖品牌价值,应该成为今后农民朋友关注的方向。
4.马铃薯主食开发
马铃薯主食开发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另外,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合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可减轻农业用水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问题四:粮食库存那么多,怎么办?
眼下,粮食产能从相对不足到略有盈余,这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认为,我国现在的某些农产品其实是略有盈余。“我个人觉得,粮食盈余5%或者10%应该作为我们的一个选择,而不是说我们总是短缺5%到10%。”在具体行动上,他建议:
1.另辟蹊径
我们可以发展一些玉米的加工产业,当然从市场价格来看,把玉米加工成能源也不合算,因为能源价格现在很低,但是长远来看,玉米储存期短,但是这些能源储存得比较长久,我们可以转换一种方式来储存玉米。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青贮玉米;利用;现状;发展
青贮玉米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其中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利于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充分调整,以使农民收入得以提高,使得粮食生产、牲畜饲养以及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青贮玉米的栽培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在青贮玉米选育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育种单位没有比较高的热情,使得参试品种数量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育种水平没有达到标准等,基于这些问题,应该提高青贮玉米的栽培选育能力。
一、青贮玉米品种利用现状
青贮玉米品种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专用青贮型,此种青贮玉米主要是用来喂养牛羊,其典型的特征就是子粒产量不高,并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第二种是粮饲兼用型,此种类型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青贮玉米,子粒被当作是粮食或者是辅助饲料,而茎叶被用来青贮;第三种是粮饲通用型,即可以作为普通玉米,作为食物或者饲养,也可以作为青贮玉米品种,作为青饲料。
青贮玉米品种利用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充分的利用,现阶段,上述三种青贮玉米品种我国有所利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应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审定了第一个青贮玉米品种,即为京多1号,此种玉米品种属于多秆多穗。“七五”期间我国将青贮玉米育种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多秆多穗、青枝绿叶、茎叶、富含糖分、适口性好和生物产量高为主要育种目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于1988年育成了辽原1号。1989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的科多4号通过审定。随后各地先后育成了太多1号、太穗枝1号、科多8号等。总体看,我国青贮玉米发展滞后,品种的培育重视不足。但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根据我国青贮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育种发展的状况,于2002年始,开展了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由无到有,由少至多。已由当年的19个点(分布在14个省、市)17个参试品种,发展到2007年的31个试点(分布在20个省市)43个参试品种,并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及以前对照均为农大108,2006年国家玉米区试年会根据农大108作为青贮玉米对照已不适应的现状,决定2007年更换对照,2007年东北华北和西北区为雅玉青贮26,黄淮海和南方区为雅玉。
二、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
1、青贮玉米育种水平未达到制定标准
首先,生物产量每年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从新实际开始之初至今,参与实验的品种平均产量几乎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北方区基本上都保持在22500kg/hm2,而黄淮海地区基本上都保持在18000 kg/hm2,南方区基本上保持在14000 kg/hm2左右,年际之间都没有过于明显的差异。最初实验人员选择应用农大108进行对照,发现所有参与实验的品种都能够超过产量,从2007年开始,研究人员选择使用青贮品种进行对照,发现对照品种产量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而参与实验的品种产量要比对照低很多。
其次,参与试验的品种数量比较少。现阶段,尽管我国青贮玉米审定成功率还未超过10%,但是与玉米品种通过率相比较而言,已经很高,但是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研究人员将农大108看作是非青贮玉米品种之后,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一直都比较低引起的,使用其他对照之后,审定品种数量越来越少,最近一些年几乎没有青贮品种被审定。
2、育种单位积极性不高
国家青贮玉米区试组开设初期,因品种直接参加区域试验,感觉选择压力小,相对容易通过。参试品种数量在2004年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尤其是2007年以后,下降幅度极大,目前仅仅保持在10左右。
三、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0.1hm2,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的头等大事。粮饲争地将是一对矛盾。而发展粮饲兼用型或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以兼顾粮食和青贮饲料的双重生产将是一条解决途径。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众多,生产条件多样,需要的青贮类型也是多样的。如分蘖型玉米和饲草玉米等。
1、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试点的发展
国家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的试点目前分布尚欠合理,部分地区试点缺乏,不利于对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做准确评价。由于青贮玉米不能远距离运输和青贮设施、市场需求等问题,使得青贮玉米主要依靠养殖业发达的地区企业带动和定单生产,重点在其周边地区发展。随着青贮玉米的发展,今后应针对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的发展变化,集中在青贮玉米优势发展区增设试点,进行局部区域管理,保证适宜区域准确界定。避免划区过于分散、局部适宜区域划区过于狭窄的情况发生。
2、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发展
目前,许多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对参加国家青贮区试的积极性很高,每年申报参试的品种较多,但申报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是普通玉米品种或粮饲兼用型品种。要明确国家青贮玉米区试主要是筛选青贮专用型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首先是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要高,二是青贮品质要达标,三是对抗病虫、抗倒伏要求更严。普通子粒用高产品种和粮饲兼用型品种应参加普通玉米类型组别的区试。目前青贮玉米的审定名称中已明确显示出其专用青贮的含义,限定青贮专用并严格限定适宜范围,如中北青贮410、辽单青贮625、晋单青贮42等。
青贮玉米品种主要应增加耐密抗倒伏,提高生物产量潜力;应用部分热带种质,但不要太多,以免光温反应太强烈,最好是P群种质(P群是指20世纪90年代各育种单位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保绿性较好、根系发达、抗病虫能力较强、较为抗旱、抗涝的种质中相继选出的许多优良自交系的统称,增加保绿性;提高抗病性,特别是抗丝黑穗病、叶斑病、青枯病等;改善品质,提高消化力。
四、结语
虽然我国青贮玉米品种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内养殖业特别是奶牛、肉牛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的市场将愈来愈大,青贮玉米将会在我国农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有的青贮玉米中,除了广泛利用的传统品种即黄玉米外,某些饲料玉米品种被认为是适宜青贮的品种,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甜玉米的干物质产量可与普通玉米相当,但其籽粒硬化较慢,成熟期较晚,增加了青贮时霉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籽粒成熟时秸秆的木质化降低了秸秆的营养价值。所以国内青贮玉米几乎没有适于大规模利用的籽粒与秸秆皆优质的青贮类型,因此,应加大选育优质专用型青贮玉米的力度。研究发现用糯玉米和高油糯玉米作青贮饲料将很好地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能够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青贮饲料的需求,糯玉米和高油糯玉米在食用、饲用、玉米油和支链淀粉加工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既可视为优质饲料玉米也可作专用型玉米,因此应大力选育和推广此种优质专用型青贮玉米。
参考文献:
[1] 卢妍. 青贮玉米在畜牧业中的发展策略[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3)
[2] 楼辰军,楼辰辉,李凤华,钱芳,吴俊强,杨兆顺. 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0)
[3] 赵久然,杨国航,孙世贤,张春原,潘金豹. 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家玉米品种区试系列介绍Ⅳ[J]. 作物杂志. 2008(01)